我登上了中国最南端琼台礁.docx
《我登上了中国最南端琼台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登上了中国最南端琼台礁.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登上了中国最南端琼台礁
我登上了中国最南端琼台礁
我登上了中国最南端琼台礁
撰文/单之蔷
南康暗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的海水有着翡翠般的颜色,水中还掩映着如梦如幻的“珊瑚雨林”;南康暗沙是一个富庶的地方,在这里能钓到几百公斤重的海鱼,在这里矗立着一个又一个石油钻井平台,虽然它们并不属于我国。
南康暗沙之行,让人沉醉也令人深思。
而这旅程中最令人兴奋的是,我们登上了露出水面的中国最南端——琼台礁。
琼台礁在地图上标注为暗礁区,我们实地考察时却在这里发现了一个出露水面的小岛。
白色的珊瑚碎块、碎屑堆成了一个低潮时高出水面十余米的小岛,水面下则是五彩缤纷的珊瑚世界。
摄影/吴立新
不是位置,石油才是南沙纷争的关键
2009年5月6日
从弹丸礁回来,租车奔向米里。
住进米里的帝宫饭店。
早晨,就开始联系船,我们的目标是,南沙群岛中的南康暗沙。
因为除了曾母暗沙,那里就是中国最南端了。
为什么去那里,因为据说那里有珊瑚礁和灰沙岛露出水面,如果真的是这样,那里就是中国陆地的最南端了,曾母暗沙是水下的最南端。
吴立新在网上终于找到了阿洪说的那条船——鲨鱼号。
联系上了,船主林先生—会儿带我们去看船(找船的过程很复杂)。
到了港口看到船,我们很高兴,船有些大,但一想到我们干这么有意义的事,船大也是值得的。
2009年5月7日阴
早晨7点19分,船从米里港出发了,港口在一条河边。
这条河名叫:
比拉—米里。
8点30分,船已经进入茫茫大海。
速度每小时19.6公里。
船向:
米里的西北方向。
8点56分,船的右舷方向出现了3个海上石油钻井平台。
想起昨天林先生的话:
这一带海底石油多的是。
9点11分,船的左舷发现一艘大型的石油勘探船,远看像两座大厦崛起在蓝色的大海上。
昨晚与吴立新商量航线,我想多看些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尤其是要看进入中国九段线里面的钻井平台。
10点25分,船的左舷2公里左右的海面上,又出现了两处石油钻井平台。
GPS坐标:
北纬4°36′6″,东经113°41′18″。
10点52分,船的左舷又出现了一处石油钻井平台。
GPS存点为023,这是我此行看到的第23个石油钻井平台。
坐标:
北纬4°38′17″,东经113°38′38″。
远处连续有3处石油钻井平台,海上还有一处钻机在挺立着。
这些石油平台大约在023点以南10公里处。
11点04分,船的两边全是石油污染了的海面。
总的感觉是,这片海域到处都是石油。
记得美国一本著名的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南中国海》的署名文章,作者有一段著名的话:
南中国海为什么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为什么成了麻烦的所在,其实就两个字“位置”。
作者认为,人们之所以争夺这块地方,是因为这里占据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许多国际航道经过这里。
其实我觉得位置固然重要,但引起麻烦的不是位置,而是财富。
是南海海底的石油引发了一些国家的贪婪,攫取这里的石油财富,这才是纷争的关键所在。
中国南海的“九段线”从1947年就画在地图上,公布于世。
那时中国就宣布南海诸岛属于中国,当时周边没有一个国家提出异议,越南政府多次对外宣布承认南海诸岛属于中国。
但是自从70年代以来,南海海域不断发现大油田,一些国家便开始抢占南沙群岛的岛屿,开采南沙群岛周边的石油。
麻烦因此而起。
我们的船在全速前进。
这条船长30米,6米宽,两台400马力的发动机,两台发电机。
巡航速度10节,一节是1.85公里。
船名:
鲨鱼,船长和厨师都是菲律宾人。
11点56分,船的右舷2公里处又出现一个石油钻井平台,GPS坐标:
北纬4°47′00″,东经113°28′45″。
10点24分,船左舷2公里左右的地方,又出现了许多石油钻井平台。
我已经无法给这些钻井平台存点编号了,太多了。
我们的“九段线”这个圈把80%的南海划到了中国境内,但南海不是我们的内海,它的周边有若干国家,我们不能不让别的国家的船只航行在这片海洋上。
因此,我在想南海的战略,应该是抢点。
只有抢了点,圈才有意义。
点,就是那些露出水面或者没露出水面的暗礁、环礁、沙洲、灰沙岛。
这次南沙之行,使我对环礁、沙洲、暗礁或暗沙有了全新的理解:
1、凡是能露出水面一个尖,水下一定有一大片。
水下的暗礁和暗沙,由于水下部分大,水又浅,是未来填海造地或人工造岛的最好选择。
2、即使没有露出水面的暗礁,在水下也有很大的面积,如曾母暗沙、南屏礁等。
这些地方将来都可以成为未来人工造岛的候选地;另外这些地方也是珊瑚生长的基础和鱼类密集的地区,是生物多样性高的地区,具有生物学价值和水产养殖价值;今天没露出水面,并不意味着将来不露出水面。
接下来这一段时间,很平淡。
没有看到石油钻井平台。
倒是有一阵风雨突然来了,风很大,桌子上的桌布被吹翻,本来是有钓鱼的铅坠压着的,那也没用。
东西被掀得到处都是。
一会儿风暴过去了,一切好像都没有发生过。
菲律宾的厨师个子高大,头戴白毛巾遮阳,很像陕北的农民。
他做的饭菜很好吃,早餐是煎鸡蛋加面条,鸡蛋上还有用绿叶摆成的花。
他总是露出女人一样的羞怯的笑容,不停地收拾。
喝完咖啡的杯子,他立刻拿去洗净。
一声巨响,原来浪很大,船摇晃得厉害,放在高处的一个铁梯滚落在甲板上。
菲律宾厨师端出一盘萝卜片一样的东西和一盘酱让我吃,一吃方知是芒果,这种青芒果,就像萝卜一样有一股独特的清香味。
突然,吴立新发出一声尖叫,跑向右舷。
原来是一群海豚在海面上跃起,落下,又跳出海面,又落下。
吴立新说这是一群普通的海豚。
他说有一种海豚从海面跳出后,旋转360度再落下,所以叫飞旋海豚。
海洋的神奇,我们了解得太少了。
在这茫茫的大海上,海里的鱼怎样定位,它们怎么能保证找到自己的家,底栖的鱼怎么能保证自己不会丢失,洄游的鱼又是怎样保证路线的正确,比如座头鲸每年都要往返于极地与赤道之间,它们为什么能准确地做到这一点。
我们都是农民的后代,海洋对我们很陌生。
吴立新说,在马尔代夫,每当夕阳映红海面,在潟湖中休息了一天的飞旋海豚就出海觅食了。
它们鱼贯而出,旋转着跃出海面,在夕阳中留下剪影。
在南康暗沙的水下,各种各样的珊瑚旺盛生长,丝毫没有被破坏的痕迹,说明这里的生态环境保持得非常好。
这种一半水上一半水下的照片给人一种十分新奇的感觉,由于海水的澄澈透明,水面上我们的小船像是浮在半空中,而水下大片生长的各式珊瑚也清晰地呈现在了我们眼前。
到这里钓鱼,要先去健身中心健身
天黑了下来,大海上无比寂静。
大家都在准备渔竿和鱼饵,准备钓鱼。
昨晚送我们上船时,船主林先生给我们找了三根渔竿。
这些渔竿都很贵,他说仅那个绞盘就4000多马币(相当于人民币8000多元)。
“你们不要去学钓鱼,那会毁了你们。
”他说。
“为什么?
”我问。
“你会上瘾的。
这东西比女人都好,一旦接触,你就会迷上,不断地去追求钓上更大的鱼,更难钓的鱼。
”他说。
我看到船里他钓鱼的照片。
他去过南沙群岛的南康暗沙钓鱼,钓到过许多很大很大的鱼。
“南康那里有什么鱼?
”
“那里的鱼很多,大的箭鱼、金枪鱼、石斑鱼、大眼红鱼。
”
“你知道我钓到的一条石斑有多重?
”林问我,然后马上又给出答案,“有400多公斤。
”
“好了好了,不要说了。
再说,我的口水都要出来了。
我太想和你们一起去钓鱼了。
只是没办法,我约了一个新加坡的朋友,后天来。
”林说,“你不知道,我一钓到鱼,心就嘭、嘭、嘭……这样跳。
”他的手离开了方向盘,在胸前做出一起一伏的动作。
“竿一下弯了,你不知道水下面这家伙什么样、多大,你使劲地绞动绞盘,你会感觉到你手中的力量,你知道这鱼一定很大。
你要准备跟你的鱼搏斗。
你不知道那鱼有多大劲,一条一米长的鱼,劲大得像一条狼,再大的鱼,劲大得就像一头牛。
所以我新加坡几个朋友来钓鱼,事先得上健身中心,健身几个星期。
有的鱼钓上来以后,我们就放掉,因为这种鱼肉不好吃,也卖不出价钱来,大鱼没人买,人们只吃小鱼。
有一次我钓上来一些鱼,把照片放到网上,招来一片骂声。
网友说,你显什么,你钓那种鱼为什么不放掉,我把你钓的鱼买了,送给你好吗?
”
“为什么要到那么远的地方去钓鱼?
”我问。
“近海的大鱼早被拖网拖光了,很少能碰到,钓不到。
只有到外海,像南康暗沙那样的地方,那里有岛礁,鱼多,有大鱼。
”他说,“全世界这样的地方很少了,许多欧美人都来这里钓鱼。
”
现在我们的船上已经插上了3根渔竿,就等着到了目的地——南康暗沙,看能不能像林先生所说的那样钓到大鱼呢?
5点,我们到达了南康暗沙的范围,南康暗沙是一组珊瑚礁的统称。
我们一直没有见到露出水面的礁石,这让我很失望。
本来我们是奔着中国最南端的陆地这个目标来的,但这里竟然没有陆地。
船停住了。
位置:
船上的GPS显示这里的坐标为北纬5°15′11″,东经112°49′54″,水深147.6米。
船抛锚了,看来今晚我们就要在这里过夜了。
我的GPS显示这里的位置是:
北纬5°15′16″,东经112°49′37″。
由于海流等原因,船长觉得我们抛锚的地方不对,也可能是对钓鱼不利。
因此,重新起锚,又换了一个位置,这回的位置是:
北纬5°15′12″,东经112°49′40″(这是我的GPS,与船上的还不一致,这是正常的误差范围)。
忽然左船的渔竿弯了起来,有鱼了。
这条船上的起鱼设备是电动的,如果是人工起鱼显然太耗时费力了。
水深190多米,电动的都需要好长时间。
随着马达的转动,150米、140米、138米、50米……水中一条一尺左右的鲜红的鱼被拉了上来。
这种鱼眼睛很大,鼓鼓的,很像鱼眼镜头,当然应该是鱼眼镜头像它,这就是钓鱼者说的大眼红鱼。
天已经黑了,海水已经不是那种深蓝色,在船上灯光的照耀下,颜色有些灰。
但是非常美,深度对于颜色太重要了,海水的深蓝色由于深度显得那么气派,那么厚重,蓝得令人沉醉。
又有鱼上来了,是吴立新那条竿,也是红色的大眼鱼。
船上那个年轻的马来西亚船员的那只竿也钓上来了一条大眼鱼,接着他又钓了一条像平鱼那样的鱼。
抱歉,我对鱼知道得很少,大部分叫不上名字。
马宏杰又晕船了,刚钓上一条鱼,他兴奋了一阵,现在又不行了。
晚上船上的三个船员都在钓鱼,我们就睡了。
2009年5月8日
早晨5点钟,我醒了。
来到甲板上,甲板上灯火通明,三个船员整个晚上都在钓鱼。
我查看了一下他们的收获,他们钓了大约二三百条尺把长的鱼,大多是大眼红鱼,还有一种白色的鱼。
一会儿胖子船员又钓上来一条大眼红鱼,瘦子船员钓上一条白色的鱼,我让他们把两条鱼放在一起,照了张照片。
两条鱼的眼睛都鼓了出来。
它们生活在水深190多米的地方,那里的水压加上大气压,压强很大,被钓上后在几分钟内(绞盘是电动的)迅速被提升到水面,压力急剧地降低,原来它们内脏中的气体在深水中能与外面的压力相平衡,随着快速地上升,外面的压力迅速减小,它们体内的气体在气压变小时膨胀,就把眼睛鼓起来了。
我一直奇怪,为什么钓上来的鱼都不活蹦乱跳,放到甲板上,几乎一动不动,这与我们平时钓鱼时,那些鱼活蹦乱跳的情景完全不同。
这些深海(对海来说,根本不算深,最深的海底——马里亚纳海沟1万多米深)里钓到的鱼,被提到水面时,早已昏迷了。
这让我想到了潜水。
潜水的人一般也就潜到几十米的水下,很少有到190多米的深度,潜水员上浮时,要在几个不同的深度停下来减压,有时要减压几十分钟,如果急剧地上升到水面,人也要送命。
天快亮了,东边的海平线上乌云密布,不时有闪电照亮夜空,好像是从海底施放的礼花冲出海面,射向了天空。
这些远方的闪电,离你很远很远,也许在几百里的远方,那里也可能正在经历着暴风骤雨,我们这里却风平浪静。
船上的灯光,照亮了周边的海面,海水还是蓝蓝的,透明度很好。
忽然来了两条蓝色的小鱼,大约有筷子那样长,它们在水里随着波涛的起伏翩翩起舞,好像是一对情侣,又好似一对姐妹,我看得入神,忽然它们跃出海面,飞了起来,大约飞出十几米的样子,在夜空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落入水中,原来它们是飞鱼……
记得5月1日在曾母暗沙附近的石油井架下过夜也看到了飞鱼,在远处飞起,船主阿洪说是被马鲛鱼追的,那时的飞鱼在我的印象里是仓惶逃命的形象。
但我今天看到的飞鱼,不是在逃命。
在清澈的水中,我看得很清楚,它们从容不迫,游姿优美,根本就没有追捕者,它们飞起来好像是自娱自乐,飞是为了表现它们所拥有的独一无二的能力。
太阳已经升起很高了。
大海深蓝、深蓝,形容不出的美丽。
7点19分,船的左舷方向出现了两艘小渔船,吴立新用望远镜观看,说是越南渔船,见到我们的船,那两艘船掉头跑掉了。
船长说,越南船、中国船都来这边捕鱼,被马来西亚的海警捉住,就扣人收船。
但按照中国的“九段线”,这应该是中国行使权力的地方啊。
南屏礁:
一个有着水下“珊瑚雨林”的地方
7点25分,天晴了。
船停住了,南屏礁(南康暗沙的一部分)到了。
此时船上的GPS坐标:
北纬5°22′57″,东经112°37′83″。
我来到了船长室,水深显示8米、7米、5米,最浅的地方竟然是4.2米。
登上二层甲板一望,西北方向有大约2公里多长的一个海水碧绿的地带,这就是水浅的地带,与旁边深蓝的海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个南屏礁也许有几公里长,数百米宽的样子,我这是猜测。
吴立新要去下潜了。
既然南屏礁是水下的暗礁,就要潜水下去给它拍照。
当看到吴立新消失在绿色的海水中,我心中有一些恐惧,一旦他找不到我,或者我们找不到他,那麻烦可就大了。
洋流很大,不断地把船带走,潜水的人也容易被洋流带向远方。
这期间我和船上的胖子船员——穆罕默德不停地瞭望,寻找吴立新。
他说的40分钟就上来,可是已经40分钟了,还不见他的影子。
我们的小船开始沿着海水从碧绿转换成深蓝的地方搜寻,因为那里会有一个陡壁,也就是珊瑚礁形成的悬崖。
那悬崖不会像陆地上的悬崖什么也没有,海水下面的悬崖从浅到深会长满各式珊瑚,在不同的深度有着各种不同的鱼类。
珊瑚礁精彩的东西都在悬崖上,因此吴立新一定会在珊瑚的悬崖上,而珊瑚的悬崖就在那深蓝的海水与碧绿海水的交界处。
果然深蓝与浅绿交界处的海面上出现了一个红色的浮标,那是吴立新释放的标志。
我们奔向浮标。
回来后,吴立新给我们看他在水下拍的图片。
果然,在珊瑚礁的峭壁上一群群鱼在巡游。
在不同的高度有各种珊瑚、海扇。
在水下,重力似乎被浮力抵消了,一株红珊瑚垂直峭壁与海底平行着生长,还有一株珊瑚从一块探出来的珊瑚礁下倒着向着海底生长。
很是神奇。
在吴立新的图片中出现了各种海底地貌,除了峭壁外,还有盆地、峡谷。
在洋流通过的地方,水急,珊瑚无法生长,海底就形成沙漠一样的景观。
树枝般的柳珊瑚也被潜水员叫做“海扇”,在水下观望,它确实和折扇扇面有些神似。
这株大的柳珊瑚已经死亡,但它全身“脉络清晰”的干黄枯枝可以让我们想象它活着时有多么漂亮。
摄影/吴立新
海葵和小丑鱼成为了这次水下摄影的亮点。
这是一对互助共生的美丽生灵:
小丑鱼也被称为海葵鱼,它帮助海葵引来鱼虾等猎物,并负责清除垃圾,打扫卫生;海葵为小丑鱼提供住所,它带有毒刺的触手可以捕捉食物、防御天敌,但却绝不会伤及自己的“房客”。
警觉的小丑鱼发现有人游来,似乎意识到危险,马上钻回了海葵的怀抱。
摄影/吴立新
为了在南海考察中拍摄到更丰富的图片,摄影师马宏杰特地学习了潜水,并考取了国际潜水证。
水下柔软的珊瑚团、亲吻泳镜的小丑鱼……马宏杰用镜头报道南沙群岛的同时,也留下了这张初次潜入海底的工作照。
摄影/吴立新
一会儿,吴立新又下潜了。
我和胖子船员开着小船在海面上转了起来。
胖子兴致来了,驾着小船飞速前进,我坐在船头颠得受不了。
每一次小船从浪峰落下,船底就像砸在铁上,而不是水上。
我被海水和海浪的颜色吸引了。
先说海水的颜色,我看到海水的颜色有各种蓝,有深蓝也有浅蓝,还有一种绿松石的颜色。
我盯着从远而近的海浪,先是深蓝色,涌向暗礁的浅水区后,变成翡翠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了琉璃的颜色。
忽然想起日本江户时代的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的一幅画作《神奈川冲浪里》,画的就是海浪向着小船扑来,那海浪被画家画成了翡翠一样透明的绿色。
过去一直觉得这幅是画家的想象,今天我明白了海浪有时就是那样的颜色。
现在就有一个翡翠一样的海浪向我们扑来,胖子船员很娴熟地沿着浪脊把船滑了过去,躲开了它。
忽然间,我觉得中国人都应该到南沙看看大海,看看海水和海浪的颜色,不到南沙、西沙,你就不知道什么叫美丽的大海。
中国有四大海,但在渤海、黄海、东海靠近陆地的地方,众多河流携带泥沙入海,因此海水浑浊、色彩土灰黄褐,很难唤起那种纯净浪漫的美感。
许多人见到过海,但见到的都是海水浑浊的近海,真正的大海是在远离大陆的南沙群岛边上的南海,在这里你才能领略大海的颜色之美、海浪之美、岛屿之美、海洋生物之美。
我有些忍不住要下水了。
我带上潜水镜,跳下水去游了起来,并把头伸向水中,这里水深也就五六米的样子。
水下世界清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好像是在俯看一处花园。
下面满是花一样的珊瑚,我知道,这就是研究珊瑚礁地貌的专家所说的“珊瑚密集带”,我称之为“珊瑚雨林”。
鱼群像飘舞的绸带忽左忽右,游龙般地游动。
尽管海浪很大,但只要把头埋到水下,就会看到一个安宁的田园诗般的世界。
水静静的,没有风,也没有雨,阳光照射进来,满地是珊瑚的田野,它们像莲花一样,一簇簇,一丛丛,海底好像莲池。
鱼儿像牛羊一样安详地游动。
一会儿,海面上冒出了一个红色的浮标,那是吴立新出来了。
我们立刻前去接应。
回到大船上,菲律宾大厨已经把午餐准备好了,两条红色的大眼鱼,两条白色的鱼,都是我们钓上来的鱼,鲜红的和银白的鱼上,撒上了嫩绿的葱、红白的元葱还有姜丝,鲜美的汤汁,好像是清蒸的。
我发现菲律宾厨师的头巾又换了,这已经是第三条了,是一条黑底绿花的丝巾。
三种典型珊瑚礁形成示意图
岸礁的形成在热带海岛的四周,海水中的石珊瑚虫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迅速发育。
随着珊瑚虫骨骼的堆积,珊瑚礁面积逐渐扩大并露出海面,这时的珊瑚礁也被称作岸礁。
堡礁的形成岛屿随着地质沉降而下沉,原先围绕海岛生长的珊瑚礁与海岛被浅海隔开,这时的礁体被称为堡礁。
远远望去,海岛就像是被护城河围绕着的堡垒。
环礁的形成若岛屿完全沉降至水下,海面上只剩下一圈带状的珊瑚礁,这时标准的“环礁”也就形成了。
环状珊瑚礁之内的浅海被称作潟湖,其深度一般不超过100米。
石珊瑚虫剖面图
石珊瑚虫是造就珊瑚礁的主力军。
活体珊瑚虫娇小而柔弱,但它们体表和基部的细胞却能够分泌碳酸钙,形成坚硬的石灰质外骨骼。
珊瑚虫一批批死去,外骨骼越堆越多,形成碳酸钙基座,进而堆积成珊瑚礁。
在造礁的石珊瑚体内细胞中,还生活着大量的单细胞生物——虫黄藻,它们通过自身的光合作用为珊瑚虫提供氧气和糖类,从而加速其外骨骼的分泌、生长。
琼台礁:
露出水面的中国最南端
下午,船按照地图向着南康暗沙中的一个岛礁——琼台礁的方向开去。
在我的想象中,琼台礁也像南平礁一样是一处水下暗礁。
我们来到船上的第三层,船长室所在的位置,也是尖尖的船首所在,看到船劈开碧水、掀起白浪,勇往直前的感觉真好。
还有一种感觉更好,那就是站在甲板上凭海临风,海风吹来,凉爽舒适,眺望大海,一碧万顷。
“前面有个岛。
”忽然,吴立新说。
我们不相信这里会出现一个岛,本来我们来此,是为了寻找中国最南端的陆地的,但前一段的航程,已经让我失望了。
但在海平线上,的确出现了一抹白色。
吴立新爬上顶层,拿起望远镜瞭望。
“的确是一个岛。
”他说。
船向着海岛方向开去。
原来琼台礁是一个露出水面的小岛,围绕着它的是一圈环礁。
难道这就是我们要寻找的中国最南端的露出水面的陆地?
是的,查看一番地图,看来这里就是中国最南端的陆地。
小岛的地面上有一道明显的分界线,界线以上部分是白色的、干燥的,界线以下部分是棕色的、湿润的,可以想见这道线是涨潮时海水所能达到的最高位置。
在这个小岛上,潮涨潮落的区间,也就是潮间带大约有三四米。
摄影/马宏杰
海水出现了那种标志海水变浅了的翡翠绿色,浅水区到了。
船停住了,大船不能再向前了。
站在甲板上望去,可以看见翡翠绿色的海水呈一个环状分布,明显这又是一个珊瑚所形成的环礁。
不同的是这个环礁中间竟有一个小岛,远看是白色的。
我们兴奋极了,这完全在我们的预期之外。
这种小岛叫灰沙岛,是死去珊瑚的骨骼碎屑等被风暴推动堆积起来的,当珊瑚的碎屑越来越多,小岛越来越高,直到有一天,台风等风暴来临时海水也不能将其淹没时,植被就会在上面出现,直至小岛被植物整个覆盖,这时土壤开始发育,雨水存留在土壤里,成为淡水,这样一个人能够生活的小岛就出现了。
这是许多珊瑚礁由礁到岛的一个发育过程。
像南沙群岛中的太平岛、南威岛等就已经发育成了有淡水的小岛。
可惜南沙群岛中这样一些小岛已经被越南等国占领。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南沙群岛中最大的岛屿太平岛从1946年起就被台湾牢牢地控制着。
乘小船才能上岛。
小船从大船上吊起放下了。
我们上了小船。
小船开到一个地方停下,把吴立新放下潜水,看到他进入水里,我拿GPS定了位,才让胖子船员把船向小岛开去。
小船加速前进,突然,惊起一群飞鱼。
它们逆光飞行,翅膀在阳光的照射下,好似透明的小扇子。
吴立新说,他很想拍到飞鱼,但从未成功过。
海水从深水区涌来,突然受到珊瑚礁的阻挡,浪就涌了起来,那道白色浪花形成的线,标志着环礁的范围和边界。
水越来越浅,我看到水下简直就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珊瑚世界,我知道我又来到了“珊瑚雨林”中。
一丛丛、一朵朵、一层层,珊瑚遍地开放,各种色彩斑斓的热带鱼在珊瑚丛中游弋。
特别有一种天蓝色的小鱼,蓝得不可思议,用各种蓝都无法形容。
它有时一动不动地停留在托盘一样的珊瑚上,像一颗蓝宝石,忽然,倏地就不见了。
大约有一两公里的距离,都是这种水底花园的景观。
我觉得这片暗礁、这个小岛,别的不说,仅是这一片珊瑚海就无比珍贵了,就值得中国人把这个小岛宣示主权,把它建成一个中国的南沙珊瑚国家公园,加以永久地保护了。
这个小岛很可能是中国人潜水的最佳所在,这里也有可能成为我们的后代子孙认识珊瑚、认识热带鱼类、贝类以及各种赤道附近海洋生物的地方。
我的这个愿望能实现吗?
水越来越浅了,船已经开始托底了,我们下船了,水仅仅没到膝处,脚下全是珊瑚的遗骸——碎珊瑚。
小岛就在眼前。
很快我们就上岸了。
我看到了满地都是白色的珊瑚碎块、碎屑,一踩上去,吱吱作响。
这些珊瑚的碎屑,堆成了一座8米左右的小山。
这个高度是指现在这个时候,2009年5月8日下午4点钟,这正是退潮的时候,所以这个小岛显得特别高。
有一道界线把这个小岛分成上下两部分,一部分是干的、白色的,一部分是湿的、棕色的,分界线是涨潮时海水所能到达的最高位置。
潮涨潮落的区间,也就是潮间带大约有三四米的样子。
我们在岛上看到了一些人留下的痕迹,有勺子、有袋子,有一些潮水带来的废塑料瓶等,最醒目的是一个大的水泥块,四棱台状,好像为了政治目的,搞成主权碑的模样。
但上面没有字,也可能字被磨掉了。
但是把这样一个水泥台弄到这里,还是不容易的。
吴立新已经出水了,正在浅水区拍珊瑚,看到我们的小船,他把水下摄影机一半放在水里,一半露出水面给我们拍照。
这样拍出的片子很奇特:
一半水下,一半水上,我们称之为“半水半陆”片。
水下是珊瑚、鱼,水上是船、人。
这种照片具有“一景道破真实”的效果,它不是那种对自然发出惊叹号式赞美的风光片,而是形象地告诉了人们水上和水下的情景。
什么是“暗沙”,看了这张片子一下子就明白了。
人们也会明了“暗沙”对中国人的意义,比如这种暗沙虽然有些部分在水下很浅的地方,只要人工填海,很容易就建成人工的陆地,建成机场跑道,建成像弹丸礁那样的地方。
我们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在南沙站稳脚跟,这些暗沙就是我们的立足点,是未来的希望空间。
我们既然能在人迹罕至的南极建了三个站,并且计划建第四个站,为什么不能在南沙建几个科研站、几个潜水度假中心?
相信中国的科学家愿意到这里来研究海洋,中国人也愿意到这样地方来看珊瑚、看热带鱼,来潜水、来度假。
但前提是这些地方必须是主权有保障的,是安全的。
我招呼吴立新上岛,站在水中的吴立新说:
“我已经上岛了,我站的地方难道不算岛吗?
你们总是觉得陆上才是岛,对我们潜水的人来说,水下的部分也是岛。
”
忽然间,我觉得他说得十分精彩,为什么我们把水上的部分叫岛?
水下不也是岛吗?
水上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