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文学类文本一小说阅读第6讲以体会意图为突破方向把握主旨标题题.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文学类文本一小说阅读第6讲以体会意图为突破方向把握主旨标题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文学类文本一小说阅读第6讲以体会意图为突破方向把握主旨标题题.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文学类文本一小说阅读第6讲以体会意图为突破方向把握主旨标题题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文学类文本一小说阅读第6讲以体会意图为突破方向把握主旨标题题
小说的主旨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主题思想,它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创作的意图所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或是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体现,等等。
解读作者拟写标题和创作的意图,一直是的偏好。
以体会意图为突破方向,就能很好地把握主旨标题类题。
题型一 主旨题
一、什么是主旨题[理在书中]
这里说的主旨题,其范围要广一些,除了小说主题外,还包括小说的思想意蕴和情感意蕴。
小说的思想意蕴是指作品表现出来的思想意义或价值,重在指文本带给读者的思考和认识,就是指小说的思想意义,侧重于小说的内容、主旨层面,重在理解小说的思想性、认识性。
小说的情感意蕴是指作品的情感意义或取向,即作者的情感态度、喜怒褒贬,重在理解作者的倾向性。
[教材举隅]
回扣教材
小说《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形象揭示了怎样的主旨?
标答分析
参考答案:
是作者刻意把祥林嫂的悲剧都安排在春天发生的,祥林嫂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更具有深刻的社会性,不推翻吃人的封建制度,像祥林嫂这样的劳动妇女的悲剧命运是不可能改变的。
答案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小说的主旨。
解答本题注意抓人物形象(祥林嫂是主题性人物)和作者的倾向,然后找出文章所对应的内容,理解归纳。
二、怎样考主旨题[题在书外]
审题定向
题干示例
主旨题即理解小说的主旨、思想意蕴和情感意蕴等的题,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评价”“探讨”“看待”“谈谈”等作答动词和“主旨”“意图”“意蕴”“情感”“态度”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1)(xx·重庆高考)文中写了陈皮匠和其他古城人面对无限商机的不同态度,请予评价;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予探讨。
(《东坛井的陈皮匠》)
(2)(xx·浙江高考)结合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
(《走眼》)
(3)(xx·重庆高考)作者对贝尔蒂和霍夫曼持何态度?
你怎样看待文中所涉及的风度与尊严?
(《枪口下的人格》)
(4)(xx·福建高考)请结合文本简要探析作品蕴含的情感。
(《双琴祭》)
三、怎样答主旨题[学考贯通]
落实“5抓”,解答小说主旨题
1.抓标题
有的小说的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或双关义等,往往隐含着小说的主旨。
2.抓情节
小说塑造人物离不开情节,而情节常常有揭示主题的作用。
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的发展的体现,抓住矛盾冲突就可挖掘小说揭示的主旨。
3.抓人物形象
在小说中,作者浓墨重彩塑造的主要人物就是“主题性人物”,他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本质,显示着作品的主题。
把握其典型性格及其生成的历史,即可窥见作品的主题。
如《祝福》中的祥林嫂就是主题性人物,通过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揭露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
4.抓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不管它的直接作用如何,最终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在多数情况下,环境描写可能主要是为展示人物行动和命运及刻画人物性格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生动的衬景,但同时也是以间接的形式表现主题,有时可能带有象征或隐喻性质,可以从中揣摩主题。
具体需要“一分一抓”:
①分析环境的特点。
分析环境的特点可以窥见人物的性格,进而能揭示主旨内涵。
②抓背景介绍。
思考文本产生的时代,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看它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达到探究思想意蕴与情感意蕴的目的。
5.抓作者的思想倾向
具体就是:
①抓住文本里不同的人、事、物,再分别探究作者对他们或它们的情感态度;②抓住小说中流露作者思想倾向的关键性词语或语句来把握。
[例一] (xx·浙江高考)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走 眼
王伟锋
老街两边,一溜儿开有十多家古玩店。
“珍宝斋”的门店在老街的最里面。
老板姓赵,做这一行已经有20多年了。
赵老板内行,眼力好。
据说,好东西只要打他眼前一过,没有看走眼的。
一次,老街有家店收了一件钧瓷,吃不准货色。
半条街的人都看过了,但谁也不敢拍板下结论。
店主亲自出马,恭恭敬敬地请赵老板赏脸,过去给看一眼。
赵老板热心,当即过去,反复把玩了,淡淡地说:
“收着。
”
店主心中一喜,禁不住颤声问:
“能收?
”
赵老板朗声道:
“能收!
”后来,那件钧瓷出手,价钱竟然翻了10倍。
自此,赵老板声名日隆。
但是,新近开张的“云芳斋”的李老板却偏不信这个邪。
李老板的店原本开在省城,不知怎么一时兴起,在小镇开了一家分店。
他初来乍到,想干一件露脸的事,好在老街尽快站稳脚跟。
这天,“珍宝斋”来了个外乡人。
看打扮,像是落难之人。
一进店,那人便掏出一个精巧的盒子,说盘缠儿不够了,身上有块玉,想换俩钱花。
伙计打开盒子,一看,心里一惊,赶忙一溜小跑,把正在后院竹椅上闭目养神的赵老板请了过来。
赵老板拿过那盒子,看了一下玉,又盖上盒子,端详良久,问卖家:
“想淘换多少钱?
”
卖家说:
“少说也得这个数。
”说着,伸出五根手指。
赵老板不语,站起身来,踱了几步,站定,对着卖家伸出了三根手指。
卖家摇摇头,固执地伸出五根手指,神色凝重地说:
“这可是家传的宝贝,低于这个数,免谈。
”
“收了。
给客人添茶。
”赵老板微微皱了皱眉头,不动声色地吩咐道。
客人走后,赵老板拿了盒子,低声嘱咐了伙计几句,然后不紧不慢地踱着方步,回后院品茶去了。
卖家出了古玩街,在镇上拐了几个弯,又勾回头,一闪身进了“云芳斋”的后院。
伙计远远地看得仔细,回来向赵老板汇报。
赵老板低头沉思良久,叹了口气,说:
“这个李老板,不怎么地道啊!
”
隔天,李老板和街上的几个店主来到“珍宝斋”,进门便嚷:
“听说贵店新近收了件好东西,拿出来,让大家开开眼!
”
赵老板拱手道:
“小玩意儿而已,不值一提。
”见赵老板不肯拿出玉,李老板暗自得意,忍不住大声嚷嚷:
“赵老板,您不让我们开眼,莫非您这一次走了眼,收了个扔货?
”
赵老板干咳一下,默不作声。
李老板愈发得意起来:
“呵呵,想不到,老街赫赫有名的赵老板,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
这可关系到“珍宝斋”的声誉,连伙计都急了,赵老板依旧笑而不答。
李老板恣意取笑一番之后,领着一群人得意洋洋而去。
伙计实在忍不住了,说:
“老板,您怎么一句话也不说啊?
莫非咱们真的着了人家的道,收了个赝品?
”
赵老板粲然一笑,说:
“玉的确不怎么样,但盒子实实在在是个好东西。
上等的古檀香木,名家雕刻的纹饰。
你说,究竟是谁走眼了?
”伙计明白过来,心里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他不解地问:
“既然如此,你为何不说,羞辱李老板一番呢?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赵老板长叹一声,说:
“都在这个圈子里混饭吃,得饶人处,且饶人吧!
”
一个月后,“珍宝斋”做成了一笔买卖,一个雕工精良的古檀香木盒子卖了个好价钱,整条老街都轰动了。
不久,老街的人发现,“云芳斋”的牌子在夜里悄悄摘掉了,店面转给了一个本地人。
(本文有删改)
结合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
(5分)
[自主尝试]
[解题演示]
第一步:
确定思考角度
题干中有“主旨”“分析”等字样,可以判定为“主旨类”题目。
解答本题可以从小说的标题、情节、人物形象刻画三个角度入手。
第二步:
找出对应内容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从标题入手
小说的题目“走眼”意思是“看错、出现失误”;是通过“买玉”这一事件来表现“走眼”的,表面上好像赵老板走了眼,实际上是技不如人、不守行规的李老板走了眼。
题目暗含着讽刺意味。
从情节入手
赵老板凭借自己高超的技艺热心地替人鉴定了钧瓷;买玉时由对卖玉的人怀疑进而洞悉李老板的为人,面对李老板尖刻的奚落,又没有拆穿其行为;而奸诈的李老板落得个关门走人的结局。
赵老板的故事说明了诚实、宽厚做人的重要性。
从人物形象入手
小说开篇先点出赵老板的“内行,眼力好”,鉴定钧瓷时用“淡淡”“朗声”等神态描写,表现了他的自信、沉稳、果断和为人仗义。
买玉时的踱步的动作,皱眉、不动声色的神态,表现了他对卖玉人的行为动机的洞察。
明知李老板设局使诈,但默不作声不施报复的行为,显示了他宽厚和善良的特点。
小说通过这一人物的描写,表现了诚信、宽厚、与人为善的主旨。
[参考答案] 小说塑造了一个阅历丰富、洞悉人心、为人仗义、精通业务的商人形象,揭示了经商和做人一样,都应该诚信、宽厚、与人为善的主旨。
题型二 标题题
一、什么是标题题[理在书中]
常见的标题类题目有2种:
一是理解标题意蕴型,二是分析标题作用型。
无论哪一种,均需关注2个方面:
一要关注标题本身的内容、艺术特点;二要关注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等。
对于理解标题意蕴题,特别要关注表层义、深层义(象征义或比喻义等)。
[教材举隅]
回扣教材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的标题有何丰富含义?
(从标题意蕴的角度设题)
(2)小说《祝福》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从标题作用的角度设题)
标答分析
(1)参考答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标题的表层义是林教头在风雪之夜投宿山神庙杀敌报仇,该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所叙故事情节。
“林教头”点明故事的主人公,“风雪”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山神庙”是人物活动的场所,三个名词连用,构成了一幅有人有物、有景有情的画面,创造了一种凄凉、悲壮的诗一般的意境。
答案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标题意蕴,先看标题是否使用表达技巧,本标题将三个名词组合;然后理解标题的表层义,本标题概括了故事情节;最后理解标题的深层义,本标题意在构成一幅有人有物、有景有情的画面,创造一种凄凉、悲壮的诗一般的意境。
(2)参考答案:
①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这一环境密切相关。
②祝福作为一个时间标志,把祥林嫂的人生悲剧串联起来,形成了清晰的发展脉络,起到线索的作用。
③祥林嫂的悲剧遭遇是在祝福的欢乐气氛中展开的,鲜明的对照增加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答案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标题的作用,解答本题从情节、环境和主题三个角度思考,再找出对应内容进行分析。
二、怎样考标题题[题在书外]
类型
审题定向
题干示例
理解标题意蕴型
即理解标题的表层义、深层义。
题干中往往有“理解”“分析”等作答动词和“标题”“寓意”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xx·全国卷Ⅰ)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锄》)
分析标题作用型
即分析标题与文本(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的联系及给读者的感受。
题干中往往有“谈谈”“分析”等作答动词和“题目”“观点”“好处”“理由”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xx·山东高考)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活着”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活着》)
三、怎样答标题题[学考贯通]
考法一 标题意蕴理解
解答标题意蕴理解类题3步骤
第一步:
点出标题所用的表达技巧
比如:
双关、比喻、反讽(反语)、反问、引用等。
第二步:
分析标题的表层义
即把标题在文中所表示的最浅层的意思分析出来。
第三步:
分析标题的深层义
深层义的挖掘要联系小说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方面。
[例二] (xx·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锄
李 锐
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
“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
”
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
“是哩。
”
“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
”
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
“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
“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你六安爷?
”
六安爷已经记不清这样的问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
“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
斜射的阳光明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
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
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
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
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了。
几千年几百代里,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
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
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
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块。
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
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
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
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头晕的天价。
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
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一百多年的辛苦,流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呐!
胜利的喜悦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
可是,不知不觉中,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
每天早上嫩绿的叶子上都会有珍珠一样的露水,在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得五彩缤纷。
这些种子们不知道,永远不会再有人来伺候它们,收获它们了。
从此往后,百亩园里将是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另一番景象。
六安爷舍不得那些种子。
他掐着指头计算着出苗的时间,到了该间苗锄头遍的日子,六安爷就拄着锄头来到百亩园。
一天三晌,一晌不落。
现在,劳累了一天的六安爷已经感觉到腰背的酸痛,满是老茧的手也有些僵硬。
他蹲下身子摸索着探出一块空地,然后,坐在黄土上很享受地慢慢吸一支烟,等着僵硬了的筋骨舒缓下来。
等到歇够了,就再拄着锄把站起来,青筋暴突的臂膀,把锄头一次又一次稳稳地探进摇摆的苗垅里去。
没有人催,自己心里也不急,六安爷只想一个人慢慢地锄地,就好像一个人对着一壶老酒细斟慢饮。
终于,西山的阴影落进了河谷,被太阳晒了一天的六安爷,立刻感觉到了肩背上升起的一丝凉意。
他缓缓地直起腰来,把捏锄把的两只手一先一后举到嘴前,轻轻地啐上几点唾沫,而后,又深深地埋下腰,举起了锄头。
随着臂膀有力的拉拽,锋利的锄刃闷在黄土里咯嘣咯嘣地割断了草根,间开了密集的幼苗,新鲜的黄土一股一股地翻起来。
六安爷惬意地微笑着,虽然看不清,可是,耳朵里的声音,鼻子里的气味,河谷里渐起的凉意,都让他顺心,都让他舒服。
银亮的锄板鱼儿戏水一般地,在禾苗的绿波中上下翻飞。
于是,松软新鲜的黄土上留下两行长长的跨距整齐的脚印,脚印的两旁是株距均匀的玉茭和青豆的幼苗。
六安爷种了一辈子庄稼,锄了一辈子地,眼下这一次有些不一般,六安爷心里知道,这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锄地了,最后一次给百亩园的庄稼锄地了。
沉静的暮色中,百亩园显得寂寥、空旷。
六安爷喜欢这天地间昏暗的时辰,眼睛里边和眼睛外边的世界是一样的。
他知道自己正慢慢融入眼前这黑暗的世界里。
很多天以后,人们跟着推土机来到百亩园,无比惊讶地发现,六安爷锄过的苗垅里,茁壮的禾苗均匀整齐,一棵一棵蓬勃的庄稼全都充满了丰收的信心。
没有人能相信那是一个半瞎子锄过的地。
于是人们想起六安爷说了无数遍的话,六安爷总是平静固执地说,“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
(有删改)
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自主尝试]
[解题演示]
第一步:
点出标题所用的表达技巧
从全文看,“锄”这个标题有其象征义,运用了象征手法。
第二步:
分析标题的表层义
“锄”的表层义有两个:
是一种农具,是一种劳作行为。
第三步:
分析标题的深层义
“锄”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喻示劳动者和土地的亲密关系;意味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含着他对土地的告别。
[参考答案] ①锄作为一种农具,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②锄喻示劳动者与土地的亲密关系;③锄意味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④锄作为一种劳作行为,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含着他对土地的告别。
考法二 标题的作用分析
标题的作用分析5角度
角度
作用分析
标题与情节的关系
看标题是否是小说的线索,以组织全文;是否设置了悬念,以吸引读者;是否是对情节的概括。
标题与形象的关系
看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是否暗示了人物命运,是否是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概括。
标题与环境的关系
看标题是否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是否创设了故事背景,渲染了环境气氛;是否有深层次的社会性含意。
标题与主题的关系
看标题是否运用双关、比喻、反语、象征等手法,寄托情感深化主题;是否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是否对主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艺术效果
看标题本身是否有鲜明的艺术特点,如形象生动、言简意赅等;看标题是否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给读者带来深度思考。
[特别提示]
1.上面讲到的5个角度中,形象角度、主旨角度和艺术效果角度是必须有的思考角度。
2.是否需要从情节角度和环境角度思考需要根据题目的特点、文本的内容灵活处理:
①题目中如果有表明时间(或时代)、处所、状态(社会状态、自然状态)的字眼,答题须从环境角度思考。
②题目中如果有对物象、情感等的表述,则须注意从情节角度思考;读文中如果发现与题目关联的内容屡屡出现,也须考虑从情节角度思考作答。
[例三] (xx·山东高考)阅读《活着》(原文见第3讲[例三]),完成后面的题目。
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活着”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6分)
[自主尝试]
[解题演示]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
题目“活着”没显示出时间(或时代)、处所、状态(社会状态、自然状态),也并非物象、情感类表述,“活着”只是对主人公生命状态的整体概括,在文中也未多次出现,故可确定从形象角度、主题角度和艺术效果角度答题。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活着”恰恰是小说中的两个主角——老人和老牛的生存状态,其中蕴含的对生命的思考正是本文的主题所在,它引导读者去体会“活着”的意蕴,产生如何对待生命的思考。
从艺术效果来看,这个题目本身形象生动,言简意赅。
[参考答案] ①“活着”概括了老人、老牛的生存状态;②让读者体味“活着”的滋味;③产生如何对待生命的思考;④形象生动,言简意丰,耐人回味。
——“小说主旨和标题题”配套检测
A、重点班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
高档餐厅
郑付林
他看见,旁边的那些餐桌,每一桌都摆得很丰盛,人们体面富态,谈笑风生,唯独自己,寒酸窘迫,只有雪白的桌布和一副碗筷,伴着孤零零的他。
要不是这一片只有这一家餐厅,自己又早已饿得头晕眼花,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到这家高档餐厅来吃饭的。
他埋头看菜谱——根本没有看菜名,眼睛只在价格上紧张扫视,那些动辄数十、上百的数字,像炭火一般,烫得他的目光躲闪不迭,不一会儿,那炭火就把他烤得一头汗水。
他看中了一个很小的数字,慌乱地用手一指,低着头小声道:
“来份这个。
”
“好的,请稍等。
”服务员答应道,声音爽脆,似乎没有鄙视的色彩。
他又饥又渴,想要一杯茶。
张了好几次嘴,却始终没说出口。
餐厅里,不时有顾客高声大气地催促:
“服务员,我要的龙虾呢?
赶紧上啊!
”“服务员,我点的红烧甲鱼呢?
咋这么慢?
”他等了很久了,也想小声问一下:
“服务员,我要的麻婆豆腐啥时能好?
”他张了好几次嘴,却始终没说出口。
他很饿。
知道其他顾客都在对着山珍海味大快朵颐,他更饿。
他恨恨地想:
等做成了这单“生意”,再来这家餐厅,好好享受一下。
有了憧憬,便多了耐性,他开始欣赏墙上的油画,颇有些气定神闲的模样。
他的菜,终于上来了。
一盘油汪汪的麻婆豆腐,红白相间,翠绿的葱花点缀其间,很是诱人。
米饭也很好,雪白晶莹,糯软清香,拌着豆腐吃,非常开胃。
他吃得很小心,生怕弄脏了面前洁白的桌布。
旁边那些客人,将骨头鱼刺随意乱吐在桌布上,让他觉得这是在糟蹋东西。
饭菜被吃了个精光,他很想再来碗米饭,又说不出口。
颇踌躇了一会儿,正准备结账走人,一大碗乌鸡汤被轻轻地放在他面前。
“我没要汤啊!
”他惊诧万分。
“老板娘送的。
”服务员灿烂一笑,亲切可人。
“为啥?
”他一头雾水。
“我们餐厅每天选一位最有教养的顾客,奖励一碗乌鸡汤,今天您是。
”服务员善良地隐去老板娘的另一句话:
“那小子面黄肌瘦,一看就没吃饱。
”
“我?
有教养?
”他分明听到服务员用了一个“您”,心尖一颤。
“是呀!
您等了这么久,却没有催促一声;忘记给您上茶,您没有抱怨;用过的餐巾纸掉到地上,您马上就拾起来;还有,您面前的桌布干净如初……”
他不知不觉间挺直了腰板。
“您慢用。
”服务员轻盈离去。
他豪爽地吃光了那一大碗鸡汤。
终于饱了,他想。
离去时,迎宾小姐面带微笑:
“先生慢走!
”
他突然想起,刚才进门的时候,内心慌乱,又担心自己衣着寒酸被拒门外,没有注意到迎宾小姐对自己的微微鞠躬:
“先生中午好!
”
我?
先生?
我这种出身贫寒的底层人,我这种长期被包工头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我这种灰头土脑、衣着寒碜,准备去做“生意”的人,竟然,是别人嘴里的先生?
!
他心里一热,忍不住泪流。
回头望望这家高档餐厅,他含泪鞠了一躬,转过身,昂首挺胸地向劳务市场走去。
(原载xx年第4期《微型小说月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篇小说借餐厅这个小场景,展现了农民工这个群体在经济浪潮中的挣扎与沉浮。
他们虽然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却往往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和经济回报。
B.小说第二段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通过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人物当时窘迫、拮据、走投无路的境况。
C.小说前面写“他”低着头点菜,菜迟迟不上也不敢催促,后面却挺直了腰板,豪爽地吃光鸡汤。
这是因为“他”有教养和受到服务员尊重后虚荣心得到了满足。
D.小说的结尾照应了题目,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暗示读者,“他”已放弃铤而走险的“生意”,准备昂首挺胸地重新开始人生,从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解析:
选C C项,“虚荣心得到了满足”不当。
2.(标题意蕴理解题)小说以“高档餐厅”作为题目,有何含义?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5分)
答:
参考答案:
①餐厅本身的装修、餐品、服务等都很高档;②老板经营理念先进;③餐厅内服务员的素质高,尊重每一位顾客;④与餐厅中其他顾客的不文明行为形成对比,既更突显服务员的素质高,又含蓄批判了社会公共场合中的一些不文明行为。
3.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使“他”陷入困境的原因和“餐厅”的做法的意义。
(6分)
答:
参考答案:
原因:
包工头长期拖欠工资。
“餐厅”的做法的意义:
餐厅的做法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含蓄地批评了社会公共场合中的一些不文明现象,挽救了一个即将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农民工,为维护社会和谐贡献了力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4分)
讲 究
孙春平
大学新生入学,302室住进八位女生。
当晚,各位报了生日,便有了从大姐到八妹的排序,尽管都是同庚。
不久,大姐王玲的老爸来看女儿,搬进了一个水果箱。
打开,便有十六个硕大红艳的苹果摆在了桌面上,每个足有半斤重,且个头儿极齐整。
王玲抢着把苹果一字摆开,再让大家看,众姐妹更奇得闭不上眼了。
原来每个苹果上还有一个字,合在一起是:
“八人团结紧紧的,试看天下能怎的!
”之后便笑,一幢楼都能听到八姐妹的笑声。
王玲得意地告诉大家,说家里承包了果园,入夏时她老爸就让果农选出十六个苹果,并在每个苹果的阳面贴上一个字或标点符号,秋阳照,霜露打,便有了这般效果。
这是老爸早就备下的对女儿考上大学的贺礼。
五妹张燕是辽宁铁岭来的,跟赵本山是老乡,故意学着那个笑星的语气对王玲老爸说:
“哎哟妈呀王叔,您老可真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