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湖北省孝感市七校教学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185782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湖北省孝感市七校教学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历史湖北省孝感市七校教学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历史湖北省孝感市七校教学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历史湖北省孝感市七校教学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历史湖北省孝感市七校教学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湖北省孝感市七校教学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

《历史湖北省孝感市七校教学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湖北省孝感市七校教学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湖北省孝感市七校教学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

历史湖北省孝感市七校教学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孝感市七校教学联盟

期中联合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请同学们务必在答题卡及试卷的规定位置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填写(填涂)准确,涂考号时请使用2B铅笔。

3、请考生将第Ⅰ卷(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正确涂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如需改动请先用橡皮擦擦干净,再改涂正确答案;第Ⅱ卷(非选择题)答案正确书写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答案书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时请同学们沉着、冷静、细心、认真,预祝同学们考试顺利!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后汉书》有载:

(王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

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

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是岁,年疫。

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能从材料中得出的信息有①小农经济自给自足②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③当时已有铁犁牛耕④当时农作物种类较多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P5载: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下列论据中说服力最小的是

A.春秋时期的典籍中出现的“牛”与“耕”结合在一起的人的名字

B.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关于叔均(传说中人物)“是始作牛耕”的记载

C.考古发现的春秋时期反映牛耕的文物

D.战国初期的典籍中关于春秋时期“宗庙之牺(祭祀用的牛)为畎亩之勤”的记载

3.“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浸,百姓享其利。

”材料说明这是典型的

A.灌溉工程B.防洪工程C.蓄水工程D.综合性水利工程

4.“物勒工名(将工匠的名字刻在所生产的器物上)”本是官营手工业作坊为保证产品质量而采取的一种制度,宋代以后有些匠人或私营作坊主也多仿效此形式,将自己的

名字或商号标注在生产的商品上。

这反映了

A.民营手工产品大多假冒官营产品B.民营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争夺市场激烈

C.民营手工业注重提高自身知名度C.官营手工业已落后于民营手工业

5.杜甫有“锦官城外柏森森”诗句,锦官,三国蜀汉王朝时已设有此官并建立锦官城以保护蜀锦生产,故成都又别称“锦官城”。

下列关于古代锦官和蜀锦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蜀锦主要用于宫廷和皇室用品②蜀锦主要是面向市场生产③锦官主要是监督蜀锦的生产④蜀锦代表了当时四川手工业生产最高水平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6.班固《汉书》记载:

“(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

”该材料反映出

A.当时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D.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7.8世纪中叶,唐都长安出现了在大街上开店铺和经营性违反宵禁的现象。

为此,唐帝国做出在过去不设市场的地方取缔所有市场的努力,结果却失败了。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唐代商品经济打破了束缚其发展的所有因素②新的经济发展态势突破了汉唐以来的传统模式③市场出现的新情况不利于自身健康发展④政府对商品经济的管理方式滞后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桓宽在《盐铁论》中说:

“陇、蜀之丹漆旄羽,荆、扬之皮革骨象,江南之楠梓竹箭,燕、齐之鱼盐旃裘,兖、豫之漆丝絺纻,养生送终之具也,待商而通,待工而成。

”这说明当时

A.长途贩运贸易充分发展B.北方手工业比南方发达

C.手工业生产专业化明显D.商人的社会地位比较高

9.明代《天工开物》一书记载了我国某一时期的活塞式鼓风技术,活塞的反复运动可产生连续的风力,从而大大提高冶金的炉温。

该技术有助于

A.大大提高冶金业的规模B.金属工具的进一步推广

C.打破西方科技垄断D.中国农业技术革命

10.西汉初的《二年律令·户律》记载:

买卖土地要由基层官吏办理相关手续,乡啬夫、田啬夫等主管小吏拖延不办则受罚。

材料表明当时

A.工商业发展迅速B.政府保护土地买卖

C.政府不抑制土地兼并D.土地法规比较健全

11.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P16载:

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

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A.众人集体生产B.田庄规模生产C.个体农户耕作D.官府募民耕作

12.有学者撰文指出,16世纪前后的中国,虽然有相对自由和富有弹性的土地和劳动制度,但商人阶层受到权力的压制、剥夺,纷纷“托庇于官僚政治之下”,财产权、经营权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没有成为一种反抗的力量,异化的力量。

这主要说明16世纪前后的中国

A.土地和劳动力制度比较灵活B.经济政策失调抑制社会发展

C.商人阶层深受权力阶层制约D.商品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13.据记载,随着美洲的发现,17——18世纪共有大约10万吨白银流入欧洲,而同时这些白银又以40%(约3.2万吨)的比率流入亚洲。

欧洲白银“外溢”

A.加速了价格革命的发生B.导致了西欧经济的衰退

C.促进了世界性贸易的发展D.反映了商业中心的转移

14.西班牙萨拉曼卡学派提出了“价格革命”一说,认为发生于西班牙的物价飞速上涨是由于美洲金银大量进口所致。

后来的绝大多数人接受了这个观点。

而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了货币数量方程式,即“PT=MV”(P、T、M、V分别代表价格、交易量、货币、流通速度),认为在均衡条件下价格水平是货币供给量的函数。

费雪的观点

A.理论上充实了“价格革命”B.认为“价格革命”并没有发生

C.认为“价格革命”由贸易决定D.从根本上否定了“价格革命”

15.一位历史学家写道:

“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

”材料意在说明

A.企业家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的财政支持

B.企业家在远洋航行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C.工商业的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D.企业家是鼓吹“寻金热”的主要代表人物

16.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图中的“新世界”、“旧世界”分别指

A.“新世界”指美洲,“旧世界”指欧洲B.“新世界”指非洲,“旧世界”指欧洲

C.“新世界”指欧洲,“旧世界”指美洲D.“新世界”指美洲,“旧世界”指亚洲

17.下表反映了英国不同时期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地域分布情况(单位%)。

表中信息表明

年份

地区

1699—1701

1772—1774

1804—1806

1834—1836

1854—1856

欧洲

83.6

45.0

37.3

36.3

28.9

美国、加拿大和西印度

13.3

46.9

46.4

34.7

28.1

非洲、亚洲、澳洲和拉美

3.1

8.1

16.3

29.0

43.0

A.亚非拉地区经济水平大大提高B.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

C.英国在欧洲的产品销售额下降D.英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18.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总数接近30种。

新旧大陆物种的交流也包括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等输入美洲。

欧洲人饮用从中国和印度输入的茶、来自阿拉伯的咖啡和来自美洲的可可加工成的巧克力。

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

这表明

A.殖民扩张活动扩展了欧洲的势力,加强了对美洲和亚洲的掠夺

B.新航路开辟建立起全球的联系,物种实现了世界的自由流动

C.欧洲殖民活动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成为沟通美洲和亚洲的纽带

D.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

19.19世纪后半期,……动力技术与其他发明携手并进,在欧洲和世界其他部分之间“挖开”了一道“鸿沟”。

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欧洲与世界各地的矛盾激化B.工业革命使欧洲领先于世界

C.工业化推动了欧洲对外扩张D.欧洲脱离了与世界各地联系

20.读表《1780-1870年世界工业生产和国际贸易的年均增长率》,此表呈现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时间

1780——1820年

1820——1840年

1840——1870年

世界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

2.6%

2.9%

3.3%

国际贸易年平均增长率

1.37%

2.81%

5%

A.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B.工业革命的不断扩展

C.贸易兴盛依赖工业发展D.世界经济格局转型明显

21.《英汉辞典》在解释“bus”时,列出的义项有①公共汽车②火箭的一级③火车车厢④公共马车。

如果按照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来编写辞条,那么正确的排序应当是

A.①③④②B.③②①④C.④③①②D.④①③②

22.1600年英国人出版《磁学》一书,1820年丹麦奥斯特发现电和磁的关系,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1837年第一台电报机研制成功,1854年伦敦和巴黎实现电报通信,1857——1858年第一条跨越大西洋的电报电缆铺设成功。

上述史实说明

A.工业化推动了科学理论的应用B.实用技术主导了工业化进程

C.欧洲一体化有深厚的物质基础D.科技运用于生产的速度加快

23.有研究表明,中国在1842年前,农村的制度、生产情况决定城市的制度、生活情况,是农村领导城市。

1842年以后,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经济组织等首先在城市发生,然后扩展到农村,形成城市领导农村的局面。

1842年前后城乡经济地位的变化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经济结构的变动B.城市化水平提高

C.农村经济的凋敝D.城乡差距的扩大

24.晋商曾经开辟了一条从福建武夷山经太原,出张家口至库伦(今乌兰巴托)再到俄罗斯恰克图,绵延清代200余年的外贸路线。

这反映出晋商

A.主要业务是经营对外贸易B.具有逐利与进取的双重品格

C.迫使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3题,25题16分,26题18分,27题18分,共52分)

25.(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大约公元前50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了棉花种植。

棉花种植技术传入中国后,自汉至唐,只在今新疆、西南部分地区有零星种植。

南宋末,长江流域植棉渐广。

元初,“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

责民岁输木棉十万匹”。

黄道婆在松江传授学自海南岛的技术,改造织机,使这里迅速成为棉纺织中心,“松江棉布,衣被天下”。

元明时,各种农书都积极推广植棉和棉纺织技术。

棉花种植迅速发展并超过桑麻,棉花成为我国纺织业的主要原料。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说明我国古代衣料来源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5分)

 

(2)“松江棉布,衣被天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南方经济的特点。

这能否说明当时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为什么?

(3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明时期棉花成为中国纺织业主要原料的原因。

(8分)

 

26.(18分)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贸易商、传教士和殖民主义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地被打上了欧洲附庸的烙印。

……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园农业的发展对不熟练劳动的需求大量增加。

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他们一般难以管理。

这个问题在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了解决。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

1562~1563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来看,由于1765年开始的产业革命,到了19世纪初年,已经大见成效,新兴的工业需要大批原料和国外销售市场。

……英国的废奴主义者就认为:

使非洲向欧洲出售原料以交换工业品将会给欧洲人提供更大的利润。

可以说,经济的变化是废除奴隶贸易的决定因素。

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奴隶贸易兴起的原因和动机。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

(6分)

 

(3)依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奴隶贸易与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关系?

(3分)后来导致英国率先废除奴隶贸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分)

27.(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

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

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

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

“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16——17世纪,由于经济中已产生强有力的资本主义企业和1688——1689年革命中取得的新自由,英国必须和能够以空前规模的技术革新回答日益扩大的市场的挑战。

1660年,一些学者已创立了皇家学会,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英国的创造发明蓬勃开展,不久就出现第一批成果,如纽可门蒸汽机、达比炼焦熔炉。

——摘自徐吉责《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

材料三被誉为“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之父”的英国学者亚当·斯密,最早提出了中国的“停滞性”问题: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劳的国家。

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处于停滞状态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提炼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

(4分)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在当时未能突破原有经济模式“似乎就处于停滞状态了”的经济、政治因素。

(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B

D

C

A

B

D

C

B

B

C

B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C

A

C

A

B

D

B

B

C

A

A

B

二、非选择题(25题16分,26题18分,27题18分,共52分)

25.(16分)

(1)宋元以前,上层人以丝,下层人以麻、葛为衣料;(3分)宋元以后棉布取代麻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2分)

(2)不能说明。

原因:

尽管当时工商业有所发展,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3分)

(3)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纺织技术的改进与推广;国家政策的推动;农书的推介。

(8分)

26.(18分)

(1)原因:

殖民地采矿业、种植园农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印第安人富有反抗精神,不能满足需要。

动机:

贩卖黑奴主要是为了夺取劳动力,赚取高额利润。

(6分)

(2)国际条件:

西班牙、葡萄牙等老牌殖民国家衰落,英国在海外殖民争夺中逐渐取得优势地位;(2分)

国内条件: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2分)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2分)。

(3)关系:

奴隶贸易是欧洲对外贸易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欧洲早期资本主义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分)

根本原因: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改变了殖民侵略方式(或:

需要更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商品输出成为英国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和手段)。

(3分)

27.(18分)

(1)特点:

官营手工业相对衰落;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或:

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8分)

(2)条件:

资本主义经济(或: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光荣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不断扩大的(广阔)市场的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或:

科技研究世界领先)。

(4分)

(3)因素:

经济:

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2分)

政治:

落后的封建制度的阻碍;重农抑商经济政策的推行;对外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