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之国之印度崛起.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179564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砖之国之印度崛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金砖之国之印度崛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金砖之国之印度崛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金砖之国之印度崛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金砖之国之印度崛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砖之国之印度崛起.docx

《金砖之国之印度崛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砖之国之印度崛起.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砖之国之印度崛起.docx

金砖之国之印度崛起

金砖之国—印度崛起

最近几年,在中国兴起“印度热”,两国政治和经贸往来发展迅速。

而作为一个历史上曾经遭受过殖民侵略的文明古国,近代又进行经济改革从而迅速发展的国家,印度与我国在很大程度上有相似之处。

根据最近几年的发展势头来看,印度虽然在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障碍,但在21世纪不断崛起已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我们的“邻居”——印度。

我们将从经济、文化、政治三方面,来分析印度何以达到今天的的发展状况以及为了突破现有瓶颈,寻求更长远的发展,中印两国能够各自学到什么。

一、印度经济的辉煌

1991年印度实行经济改革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1990~2000年,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9%,2000~2006年,年均增长7.4%,2003/04年度至2007/08年度,年均增长8.8%,为印度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2008/09年度,虽然遭受由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印度经济仍然保持了6.7%的增长速度,据印度《经济时报》62010年1月12日的消息,2009/10年度,印度经济的增长率高于预期,预计将达到7.0%~7.5%,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表3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率(%)

经济增长率

中国

印度

1999

7.2

6.7

2000

8.4

5.4

2001

7.2

4.2

2002

8.9

4.9

2003

10.2

8.2

2004

9.9

7.1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2005年。

图1:

1990-2004印度GDP值变化趋势图

世界各国各有所长。

印度也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

和中国相比,印度有着比较完善的市场制度和法制体系,印度的银行系统制度健全,不良贷款率很低。

印度的资本市场运转良好,印度的中小企业的管理良好,有一批具有国际声誉的公司,例如InfosysTechnologiesLtd,Dr.Reddy’sLaboratoriesLtd等。

印度有一批很好的工程学院,在IT产业上具有令人羡慕的优势等等。

印度在2003年的经济增长率高达8.2%,在2004年又创造了7.1%的好记录。

二、印度经济快速发展的因素

1.大力发展对外经贸关系

  1991年印度开始进行经济改革时,对外经贸规模很小,贸易额只有240多亿美元,国外的投资也只有1.3亿美元。

政府为迅速发展经济,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扩大对外经贸关系。

首先,努力扩大出口,对出口企业提供各种鼓励和金融支持,改变进口替代为出口导向政策;大幅度削减进口许可证和进口关税,最高税率由1991年的150%,降低到60%左右。

其次,使卢布逐步贬值并使之成为可兑换货币,1991年印度对卢布贬值幅度高达22%,1993年又完成了汇率并轨,使卢布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

第三,取消非关税壁垒,简化进出口手续,实行较自由的进口政策,取消政府出口补贴,使外贸管理与国际接轨。

第四,积极引进外资,提高合资企业中外资所占比例;开放印度股票市场,允许外资进入股市,对外资开放更多的领域。

第五,积极建立经济特区,已经建立了14个,还计划进一步增加。

第六,鼓励企业参与国内外竞争,国内基本取消工业生产许可证,不仅允许企业向国际金融市场融资,还支持企业对外投资、走向世界。

  经过10多年努力,2004年度印度的对外贸易一举达到1762.9亿美元,比1991年度增长了6倍多,政府公布来自国外的直接投资额也达到150亿美元。

对外经济贸易的迅速扩大,促进了印度国内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004年GDP达到6853亿美元,人均GDP由2000年的455美元增加到630美元,外汇储备也达到1304亿美元。

  2.大力发展IT产业

  1991年印度经济改革后,IT产业也获得飞速发展。

政府将IT产业作为重要产业加以扶持,扩充国内理工科大学,放宽有关通讯领域的限制,完善通讯网络建设。

IT产业不仅成为印度经济的支柱产业、增加就业的重要部门,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据印度国家软件服务协会的资料,1997年IT产业的出口市场规模只有50亿美元,2004年增加到290亿美元,占当年出口总额的近40%,年增长率达28.5%。

其中出口增长最大的是软件开发、售后服务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业务软件的外部委托生产。

印度IT产品的用户多为欧美企业,印度IT业的优势在于英语好、语言上无障碍、便于沟通;人才多且劳动成本低;经验丰富、管理水平高等。

  印度注重理工科教育,所以理工科的人才多于其他国家。

根据印度国家软件服务协会的调查,2003年获得工程技术学位者,印度有29.8万人、中国19.5万人、日本10.3万人、俄罗斯8.2万人、美国6.1万人。

近年来,由于从事IT产业人员的收入高于其他行业,所以希望到IT产业就业人员急剧增加,现每年有15万人在IT产业就业,已经成为增加印度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部门。

印度IT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只有美国同类技术人员的五分之一,所以美国是印度软件产品的主要市场,据有关资料显示,印度软件产品在美国市场占60%,中国从美国进口的80%的产品中有70%是印度生产的。

据说菲律宾和中国IT业的工资水平低于印度,人才素质和管理水平均不能与印度相提并论,无法与其竞争。

  另外,印度还非常注重著作权、专利、电子署名、数据保护、防盗版、个人隐私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建设,法律较为健全,受到顾客的高度信赖,愿意使用印度IT产品。

  一般认为,印度IT业的优势将继续保持5—10年,随着世界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对IT产品的需求也会迅速增加,印度IT产业的发展将日新月异。

  3.发展制造业,增强国家的竞争力

  近年来,印度正在为提高国家竞争力而努力。

其重点之一就是发展制造业,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提高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为实现这一目标,印度政府2005年9月公布了《印度制造业国家战略》报告,表明向制造业进军的决心。

因为印度在设计方面实力雄厚,所以将走以设计为主的制造业道路;同时结合本国的实际,努力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

以汽车产业为例,印度汽车产业的成功并非依赖于跨国公司大量的资本投入,也不采用耗资巨大的自动化生产,而是依靠智能化的设计开发出造价低廉的本土化车型。

当地工程师已经开发出Scorpio等新型产品,这是一种SUV车型,其零售价仅为美国车的一个零头,印度汽车市场将快速发展,有人认为10年内可能超过日本,2030年可与美国市场相媲美。

  印度在促进企业自身发展增强竞争力的同时,也大力培育企业的知名度,如知名企业塔塔集团、维普罗公司等,这些公司目前已有一定实力与跨国公司竞争。

几年来,印度国家竞争力提高也很快,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05至200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与印度的差距比过去更加缩小了。

中国和印度分别排在第49和50位,中国下降了3个位次,印度则上升了5个位次。

  4.结合本国特点发展第三产业

印度还是发展中国家,但是2003年第三产业在其GDP的构成中已高达50%以上,可见印度第三产业的发展高于一般发展中国家,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这与印度结合本国的特点,努力发展第三产业有关,也是近年来印度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因素之一。

经济改革后,印度设计了绕过工业化阶段而直接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路线图,这就规避了基础设施不足带来的局限。

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IT产业的大发展,印度在服务业领域更是如鱼得水,占尽风头。

预计,由于世界对IT相关产品需求的持续增加,印度的第三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1991年印度开始引入以自由化和市场化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改革,其中主要涉及的服务行业。

这些改革措施包括:

(1)取消行业经营的许可证制度,缩小政府专营的行业范围;

(2)对内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的自由化;(3)实行贸易自由化、取消进口许可证和一些消极的非关税壁垒;(4)金融部门的自由化,包括取消对证券发行的限制、金融部门对国内外私人资本开放以及开放保险业;(5)一些重要的服务业部门(如电信)投资贸易的自由化。

①伴随新一轮改革,印度服务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1990~2000年间印度服务业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7.6%,超出工业增速1.8个百分点,也比同期世界服务业平均增长速度高出4.7个百分点,这一阶段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了60.2%,超过工农业之和。

进入21世纪,服务业快速增长的势头仍在继续,2000~2004年间服务业增长速度更是达到了8.1%,对GDP增长的贡献份额进一步增长到64.1%。

5、完善的金融体制基础。

印度的金融体制基础较完善,其商业银行中有27家政府银行、25家私人银行、46家外资银行。

城市合作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都是真正的合作制。

非银行金融机构4.7万家,多为私营。

商业银行全国合计的坏账比率为10.8%(中国至少在25%以上),商业银行的贷款方向,35%是给政府和政府公司,65%是给私人和私营企业(中国为70:

30)。

在股票市场方面,印度有23个股票市场(中国2个),上市公司1万家以上(中国2003年底不到1300家),日交易额合人民币400亿元(中国2003年为133亿元),在全球居第三、四位。

有学者认为印度具有的优良制度基础设施就是指金融部门,特别是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的相对发展为其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三、主要结论和启示

和印度经济增长模式不同,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对外部因素依赖比较大,从而不利于我国抗击国外风险的冲击。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印度经济发展模式会帮助我们消除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潜藏因素,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力。

首先,印度主要从本国内部寻求经济发展动力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坚持以吸引外商投资(FDI)、扩大对外贸易为主的外向型经济。

各级地方政府为外资企业提供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进入,而在制度、经营方式、资金等方面却没能给本土企业家提供良好的环境,没有培养出有竞争力的本土企业,导致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外部因素推动,而不是因为国内投资的作用。

我国制造业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是FDI推动,掩盖了本土企业实力不足的现实。

因此,我国目前经济增长和产业创新的核心机制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外国人手中,外资的替代效应挤占了本来就薄弱的我国民间资本市场的发展空间,强化了我国经济的对外依赖性。

与此相反,印度在这些年的经济改革期间,吸引外资方面虽然比不上中国,但是在通过政策激励和财政扶持等手段促进本国的民营企业的发展方面却远远胜过中国。

近年来印度涌现出来的优秀企业,大部分都源自印度本土,这使印度对资源的利用更加充分,能够更有效地维护本国的经济安全(2002年,《福布斯》杂志对世界上最好的200家小公司进行年度排名,印度就有13家上榜,而中国大陆一家都没有)。

因此,寻求本国内部经济发展的动力要求我们无论是外贸进出口还是吸引外商投资,都要特别重视增强我国本土的技术创新能力,改善本土的分工协作体系,而不是仅仅围绕境外企业开展分工协作。

目前,我国对外开放中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种不利于我国本土经济发展的格局:

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严重依赖进口,本土企业满足于简单地引进国外成熟的技术甚至生产线,并且分别以不同境外企业为龙头开展分工协作。

龙头和核心在境外,这种格局不利于我国长远的发展,也限制了我国更好地获取对外开放的好处,使得我国失去了持续经济增长的动力。

其次,重视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服务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也值得学习。

2005年,服务业产值已占印度GDP的54%,而同年我国服务业产值仅占GDP的40.3%。

软件业是印度在世界上最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印度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办公室终端服务、信息服务、会计服务、技术服务、咨询服务和各类远程服务。

与制造业相比,以软件技术为基础的服务业属于智能产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更高,利润更丰厚。

印度在这些领域已经发展出自己的名牌企业,能够把利润留在国内。

而我国的制造业,大部分利润被外资剥夺,除了能缓解一些就业压力外,本国获利甚少。

服务业消耗资源少,污染轻,又可创造出巨大的财富,在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大力发展服务业是中国今后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印度文化的发展

印度文化在世界上曾经产生过巨大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印度文化具有十分鲜明而又强烈的宗教性、多样性和包容性。

形成印度文化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历史上的外族入侵,二是和平方式的文化交流。

此外,印度有数以百计的民族和众多的部落,这些民族和部落都有自己的语言、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因此,印度文化就是在不断吸收异族文化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呈现出举世罕见的多样性。

   

1.印度文化的特征与价值体系

首先是宗教性。

印度是一个宗教国家,几乎人人笃信宗教。

如果我们对印度的语言、文学、艺术等进行分析研究,就不难发现,它们是以宗教为中心的,其内容和表现形式都与宗教密切相关。

国家政治、法律制度、道德观念以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也都烙有宗教的印记或是在宗教的直接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可以说宗教已融入印度文化的各个角落,无宗教就不成其为印度文化。

其次是多样性。

在印度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各大文化体系的影响,其中不乏中国文化、希腊文化、埃及文化、伊斯兰文化、波斯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等成分。

从宗教区分的话,它们是古吠陀教文化,佛教文化、印度教文化、耆那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锡克教文化、基督教文化和巴哈伊教文化。

正是印度文化的多样性,才显示了印度文化的古老、丰富、灿烂与辉煌。

再次是包容性。

印度文化的包容性在世界文化的发展史中极为罕见。

它以自己博大的胸怀和海纳百川的气势,迎接着各种异域文化的进入,并吸纳其精华,使印度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最后是区域性。

由于印度次大陆特殊的地理位置,几乎与世隔绝的地理环境及高温气候与丰富的物产,使印度民族的祖先走进

山林,聚集在大树下,对大自然的各种现象尽情展开自己的想象翅膀,久而久之,形成了印度民族富有想象力和健谈的脾性。

他们以自

己独特的思维探讨天地、宇宙、自然和人的内在联系。

2.印度文化对其经济的影响

印度文化的价值体系早就向人类指出了理性认识追求物质的目的和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指明了人类最终与自然共存共荣的道路。

当今印度经济的发展往往深受印度文化价值的影响。

在现代普通印度人的观念里,经济的发展绝不能牺牲人与万物的生存环境,更不能违反自然界万物发展的规律。

在他们的思想意识里,任何一个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和项目的立项,首先考虑的应是如何与自然界保持平衡,而不是无节制地向自然索取。

最为典型的例子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准备在印度建立大型火力发电厂,其资金达数亿美元之巨,这对基础设施落后、电力严重不足、资金极其匮乏的印度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但是该项目在论证的过程中,涉及多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最终地方政府不得不取消了这个项目。

不少外国人为之惋惜。

但是,大多数印度人认为,以牺牲自然环境求得经济发展的目光是短浅的,也不符合印度人传统的价值观念。

3.印度文化中的弱点与阻碍

首先是宗教因素。

宗教是印度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的存在和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有两面性。

不可否认,印度宗教的演变与发展曾起到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但是宗教在当今印度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却起着极大的阻碍作用。

尤其是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矛盾与冲突,更是印度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头号消极因素。

在印度独立后的50多年里,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矛盾与冲突造成的损失和危害是巨大的。

例如在2002年古吉拉特邦发生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冲突中有929人死亡,10928所房屋被烧,12473家店铺被毁或遭到抢劫,2万多辆汽车被烧,直接损失68.1亿卢比,间接损失500多亿卢比。

此外,在印度还有印度教与锡克教的矛盾与冲突,印度教种姓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等。

这些矛盾和冲突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印度现代化的步伐,损害着印度的国家利益并危及千千万万印度人的生命安全。

其次是生育问题。

印度虽然是世界发展中国家中第一个提出并实行计划生育的国家,但又是计划生育执行最为糟糕的国家,其原因主要是宗教因素的影响。

普通印度人对多子多福、无子之人有罪、只有儿子才能把父母的亡灵送上天国等深信不疑,以至形成了难以克服的宗教心理障碍。

普通印度人都对计划生育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只有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才响应国家的生两个最好的口号。

如今印度的人口已突破10亿大关。

生育过度给印度带来的危害有三个方面。

一是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不快,难以调动全体国民生产的积极性。

人口过快的增长消耗了国家太多的资源,抵消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成果。

二是增加了国家发展资金的困难。

国家发展需要投资,因人口增长过快,国家已无法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最需要发展的基础设施中,而要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保障10亿人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中。

人口过快增长还造成巨大的就业压力,而失业人数增多又影响着社会安定的秩序。

社会要抚养的人口又不断增加,造成了粮食需求的上涨,使得

政府不得不投入巨资发展农业增加粮食产量。

同时还要进行计划生育的宣传和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投资,分散了有限的资金。

三是由于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使现今印度社会溺死女婴的现象严重,加上嫁妆陋习,不但造成了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还使童婚和老夫少妻现象盛行。

更令人不安的是印度性犯罪的上升和性病的蔓延、流行使印度成了世界上艾滋病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

这无疑也是印度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的又一个难题。

再次,宗教思想意识。

印度几乎包括世界上所有的宗教教派,其宗教思想意识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尤其是佛教和印度教的思想意识。

另外,全国大兴寺庙和举行大规模的宗教仪式又造成了财力与人力的浪费。

4.从文化模式的视角看中国与印度的差异

东亚与印度在文化上既有大同也有大异。

东亚基本上儒家文化

圈,印度属于印度教文化圈。

二个文化圈差异体现多多:

东亚儒家文

化特点则基本是俗世儒学与佛教文化相合,宗教成份不占主导地位。

印度教文化的特点是宗教学说与理念贯穿在印度人的心灵与行动之

中,追求灵魂的净化(梵我合一),维护天经地义的种姓制度、倡导

非暴力、因果轮回说等。

种姓制度是印度人自己设计的一种制度。

设计这个制度的初衷,是根据工作的需要把人分类,通过这种分类可以提高某种专业性,使效率更高。

这是一种经济制度,但是这种出于经济考虑的初衷到最后演变成了政治制度甚至社会制度。

因为人们后来相信,如果你恰好出生在某个种姓的家庭,就也是适合于从事这种特定的工作。

从最初的经济分工形式变成社会制度,这是种姓制度的关键部分。

演变成为社会制度以后,种姓制度就不但不能发挥专业化,提高效率,反而变成经济发展的阻碍,因为这意味着限制某人去从事某行业:

一个人一出生,就决定了将来只能从事什么行业。

这样就导致了印度经济的衰落。

印度的民主制度有一些问题,其中之一是选举所采用的比例投票制。

在这个选举制度下,在多个候选人当中,得票最多的一位赢得选举。

也就是说,哪怕得票最多的那位候选人只比第二位多出一张选票,他就可以当选,而不管他是否已经获得了多数票。

这样,候选人就不需要讨好所有的选民,他为了当选,只需要讨好某些特定阶层的选民就足够了,只要这个特定阶层的选民在他所在这个选区中能够保证他当选就行了。

这种选举制度强化了原有的阶层分化,因为候选人只需要得到在某个地区内占人口相对多数的阶层支持就行了。

在这种选举制度下,因为制度缺陷所然,许多人参与政治,并不

是想为公众服务,而只是想捞些快钱。

许多组织得比较好的团体,如

工会、商会,他们的声音比较经常地得到表达和传递。

相反对于农民

来说,由于他们较穷,组织性较低,在这种制度下,农民的声音很难

被传递出来。

五.印度政治的改革与发展。

公元前2000年左右,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公元前1500年至前1200年,雅利安人迁入,他们带来了雅利安文化,成为印度教以及印度文学、哲学和艺术的源头,开始了恒河谷地文明。

约公元前6世纪,出现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大种性,为奴隶制度的萌芽时期。

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是印度文化史上灿烂的阶段,形形色色的哲学流派和社会理论蓬勃涌现,产生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

公元前325年,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入侵,带来了伊斯兰文化。

16世纪欧洲殖民主义开始进入印度。

1600年英国建立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进行经济掠夺。

1849年英占领印度全境,开始了残酷的殖民统治。

1947年8月15日印度宣布独立,成立自治领。

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印度共和国,但仍为"英联邦"成员国。

印度的政治体制基本上沿袭了英国式的议会民主,以及与之配套的司法制度和文官体系。

经过50多年的实践,基本结构未变,但也逐渐增添了印度特色,反映了印度社会的多元化的政治生态。

这一制度已深深地植根于印度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从上层精英,到中产阶级,到普通民众都对此形成了习惯和认同。

说到印度的政治,甘地、尼赫鲁、安贝德卡尔,就是对当代印度影响最为深远的3个人。

他们都来自旧印度,都为缔造印度共和国倾尽全力。

甘地善于发扬印度的传统文化;安贝德卡尔致力于社会公正;尼赫鲁则一手缔造了现代印度的国家模型。

“圣雄”甘地年轻时留学英国,攻读法律,1891年取得律师资格回国,后应聘前往南非任一家公司的法律顾问。

1894年在南非纳塔尔省组织印度侨民投入反对南非当局种族歧视的斗争,首次提出非暴力口号。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甘地再次回到印度,在印度各地周游了解,组织“坚持真理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甘地发动要求“撤离印度”的运动,运动遭到残酷镇压。

印度独立后,甘地呼吁人民团结一致结束教派流血冲突。

甘地主义的核心却是其为印度民族解放斗争提出的真理与非暴力学说。

在印度这样一个种族混杂、宗教信仰多样、种姓隔离和英国实行分而治之政策的殖民地国家,“真理是神”实际上是把印度各种各样的宗教信仰“众神归一”,把宗教的神与现实中的理想揉和在一起,用人民大众熟悉、了解的语言和形式,唤起人们在真理的旗帜下不分种族、宗教、教派、种姓团结起来,勇敢无畏地追求真理。

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几度汹涌澎湃,虽历遭挫折,却历久不绝,并最终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大势所趋的形势下,迫使英国殖民者撤出印度,应该说,甘地主义在这一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印度独立后首任总理、圣雄甘地的忠实信徒,其培育的尼赫鲁王朝至今影响印度政坛。

印度独立后,在对外交往中尼赫鲁实行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拒绝参加各国际军事集团。

尼赫鲁也是第三世界不结盟运动创始人之一。

尼赫鲁在印度实行一种基本为资本主义混合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成分的经济政策,仿照苏联实行五年计划,尼赫鲁当政时期印度的经济增长平均每年为4%,超过当时美国和其他新独立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但不如西欧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增长速度。

尼赫鲁强调对贫民和流浪者给予必要的社会关怀,所以在印度人民中威信很高。

安贝德卡尔出生于印度印多尔市穆赫镇的一个贱民家庭。

特殊的出身使他对印度教的等级歧视与种姓压迫有着更为深刻的体会。

他自幼聪明好学,深受“帕克蒂”思想以及佛教思想等其它平等思想的熏陶,少年后游学英美等国又深受西方自由、平等观念的影响,致使他的一生都与“争取贱民的平等”“反对种姓压迫”联系到一起。

他执着的理想就是追求“无种姓的社会”。

印度独立以后,他成为马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