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实验指导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161525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实验指导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实验指导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实验指导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实验指导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实验指导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实验指导doc.docx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实验指导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实验指导doc.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实验指导doc.docx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实验指导doc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实验指导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实验指导实验室规则实验室为实验教学的课堂,为了维护实验室的正常管理秩序,保证所有实验的正常进行和顺利完成,进入实验室的人员须遵从以下规定1.进入实验实验室之前穿好隔离衣,携带与实验有关的实验指导书、实验记录纸、计算器等。

预习实验的所有内容。

2.进入实验室后,保持安静有序,不得大声喧哗。

认真听取实验教师的指导,并作好记录。

3.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及设备。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实验室内大部分为价格昂贵的大型医疗设备,在使用时要求认真、小心、操作合理得当。

在没有得到实验教师的允许之下不得操作任何设备。

充分认识机器上的各种标识符号,选择各按钮或旋钮时一定要正确。

当选择错误的按钮或旋钮时,一定不要强行操作机器。

如果出现因非正常使用设备而出现严重问题时,该操作人要负一定的责任,并按泰山医学院实验仪器损坏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4.X射线对人体有损伤性,使用X射线进行实验时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5.未曝光或曝光完的胶片不得放在有大量X射线的房间内,避免胶片感光。

胶片在曝光之后要立即进行洗片处理,不能放置在暗盒内时间过长。

6.胶片装入暗盒及曝光后胶片的处理都在暗室内进行,进入暗室内要进行至少15min的眼睛暗适应,等到能看清室内的东西时再在暗室内走动,或进行暗室内各种操作。

冲洗胶片的显影液及定影液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碱酸性化学物质,处理完胶片后将手用清水冲洗干净离开操作室(暗室)。

冲洗胶片时避免将显影及定影液溅到衣服上或眼睛,一旦溅上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

7.实验中要作好各种实验记录,记录的数据为实际的数据,不能照搬书上的数据。

当出现与正常数据偏差较大的数据时,要立即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找出主要问题并重复实验。

8.实验结束后,填写实验仪器的使用情况记录本,记录实验材料消耗数量,把使用的各种仪器放到原来的位置并摆放整齐,打扫实验室卫生。

实验报告的书写方法实验报告是学生在完成实验内容后书写的总结。

实验报告必须忠实地反映实验中所涉及的内容,必须符合实验报告所要求的基本格式和叙述方法,同时要求实验报告文字简练、层次分明、数据准确、结果合理、分析恰当、结论明确等。

下面是对实验报告的书写方法的简要阐述,供同学们参考。

一、实验报告的基本内容实验报告的基本内容包括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及结论等。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所进行的内容。

如果本次实验进行了多个项目,应把所有的实验项目依次列出。

如果有教师的示教项目,也应列出,并在实验报告中注明为示教项目。

三、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所达到的目的。

简明扼要书写。

四、实验器材本次实验所采用的仪器设备、实验消耗材料如纸张、胶片、溶液等。

应写出主要仪器的型号、规格、数量及产地。

实验消耗材料应写出名称及数量。

此项内容须如实填写,不能照抄实验讲义。

五、实验原理本次实验所采用的方法及理论依据。

一般实验指导书上已有叙述,在进行实验之前必须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并参考教材上的相关内容进行理解。

报告中要求简单叙述基本原理。

六、实验步骤此实验所采用的方法步骤。

也为实验报告的核心内容之一。

报告要准确的反映出报告者所采用的方法步骤。

按步骤的先后顺序依次写出,顺序不能颠倒,不能遗漏。

如1.肺后前位

(1)□□□□□□

(2)□□□□□□(3)□□□□□□2.肺侧位

(1)□□□□□□

(2)□□□□□□(3)□□□□□□如果相同或不同的实验项目实验步骤中有相同的实验步骤时,不能把所有的相同的实验步骤放在一起写,而把其他的实验步骤分开写。

应把每个实验项目的实验步骤完整的按顺序写下来。

重复的步骤可注明。

如上面示例“肺侧位”中第3步假若与“肺后前位”中的第3步完全相同时,当写到“肺侧位”中第3步时可这样写(3)重复项目中的第3步。

实验步骤必须书写完整,缺一不可。

七、实验纪录对在试验中所用的大量实验数据的纪录。

相同的项目的数据可列表记录,这样更简单直观。

如摄影位置体厚cm滤线器增感屏管电压KV毫安秒mAs胶片处理条件显影温度(ºC)显影时间(min)肺后前位21无中速7020205肺侧位35无中速8040205制表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制表采用国际国内常用的三线表形式,若表头纵栏有分项时可在中间加一横线(如上表第7栏);(2)数据单位应用国际单位,用英文,放在表头项目后方,并用括号括起来,如长度单位mm,cm,kmm,重量单位mg,g,kg,容积单位ml,l等。

若单位有用科学家的名字的缩写时,字母必须大写,如mAsA代表Ampere,kVV为Volt;(3)数据栏中的数据以纯数字的形式不能再写上单位;(4)对表中内容的说明应放在表的下方。

实验所用到的数据亦可写在每一步骤内容中,不必再列表。

能列表者尽量列表。

如药物配方,统一操作的多项数据等。

实验报告中所有数据的单位都采用国际单位,不得采用其他单位如斤、两、寸、英寸等,中文和英文都不可以用。

八、实验结果经试验观察到的结果。

报告必须描述实验结果。

做到客观、准确、全面。

对非数据结果要进行文字描述,如结果是一幅图像,要描述这幅图像显示什么内容。

对结果数据必须进行整理,必要时要进行统计学处理,只有对结果进行全面分析才能从结果中找到规律。

同一实验可能出现多个结果时,要进行多次试验或重复测量,然后求其平均值。

若实验结果与理论值或预测值相差很远,估计可能有实验操作有误所致,此结果也应记录下来,不能任意删除不记录。

九、实验分析与讨论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

观察结果是否合理、正确;此结果说明或反映了什么问题,在理论上是否合理。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或预测值相差很远,说明实验结果是错误的时,这时要分析影响结果正确性的所有因素,检查实验的全过程,看看实验方法是否正确,使用的器材及材料是否正确。

例如X线照片为实验结果时,可分析摄影体位的正确性、胶片选择、照片标记、摄影条件、胶片处理因素等等。

也可按造成错误的主要因素、次要因素逐项分析,分析得越详细越好。

在讨论中要说明结果的理论依据,出现问题的原因,纠正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十、结论描述通过实验得到了什么结论。

如果是验证性实验,实验验证了什么理论,如果是设计性的实验,自己得到了什么结论。

结论要文字简练、紧扣主题。

一、书写报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所使用的中文文字必须符合国家颁布的文字,不得任意简写或繁写,更不能自己造字;文字用正楷书写,不用艺术字和书法字;文字的大小合适,不能过大或过小;每一段文字开头空二个字的位置,整页文字的四周留出空白区域,左右上下对称;报告有多页纸时,要按顺序标出每页的页码,统计总页码;语言要流畅,标点符号使用正确,段落划分合理。

实验一暗室基本操作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达到熟练掌握暗室的主要项目的基本操作方法实验内容胶片的装卸暗盒方法;胶片的片架固定;胶片的裁切方法;胶片的冲洗处理;自动洗片机的认识及使用方法

一、胶片装卸暗盒的方法1.打开一个和所用的胶片尺寸大小相同的暗盒,暗盒的背面在左侧,暗盒的球管侧在右侧。

检查暗盒内是否已经有胶片或者纸张等。

2.从装胶片的袋内取出一张胶片,右手捏住胶片的角或边缘部分。

将胶片前端先放在暗盒的前部,然后向前推胶片使之前端抵达暗盒的前缘。

最后将手捏的部分放下,用手指轻轻活动一下胶片使它位于暗盒的中心。

3.关闭暗盒。

关闭时先下压背面,然后将栓推如卡口内锁住暗盒。

有的暗盒直接下压背面就可锁住暗盒。

在将装有胶片的暗盒拿出暗室之前检查暗盒是否关闭严密。

如果暗盒关闭不严密,松动区域的胶片就会被可见光曝光。

二、胶片的片架固定1.胶片的片架的四个角内各有一个夹片用的金属夹,夹的中心有一个针状突起。

它的作用是防止胶片从片夹内滑脱。

将胶片装入片夹的顺序是先将胶片的两个角夹在下面的两个夹子内,在将胶片的另外两个角夹在上面的两个夹子内。

胶片的四个角被固定后在冲洗时活动片架,胶片不会在液体中漂动。

这样避免与液体中的其它胶片粘合在一起,也不会划伤其它胶片。

夹片时先用左手用力捏片夹的柄端,使片夹的两个叶片张开口,再用右手将胶片的一角送入两个叶片张开的口中,片夹与胶片边缘留有一定的距离。

用手用力捏片夹,这是会听到“啪”的一声,这就证明片夹的针状突起已穿透胶片,胶片被夹持牢固。

2.胶片的四个角被夹持在片架的四个夹子内后,右手持片架的柄抖动以下片架,检查胶片是否已固定牢固。

三、胶片的裁切方法1.将裁片刀放在安全灯的正下方操作台的合适位置上,检查裁片刀是否放置稳定。

2.将胶片放在裁片刀的板面上,胶片的一端伸出刀外。

胶片放在裁片刀板面的部分的尺寸大小为所要求的尺寸。

由于在暗室不易看清裁片刀板面的刻度,最好事先在裁片刀板面的刻度线上贴上标志物,以便与胶片对齐。

3.右手持刀柄向内侧用力下压刀柄将胶片的一部分切下来。

四、胶片的冲洗处理1.将夹好胶片放进显影液中,上下抖动几下片架,其目的是使药液与胶片充分接触和避免气泡附在胶片上。

显影2min后可观察胶片的显影情况,观察胶片的时间越短越好,最好不超过3min。

观察胶片的方向与安全灯的反射光方向相同,但不能从胶片的背面,即不能观察安全灯透过胶片的光线。

因为透过胶片的安全灯的光线非常弱,不能正确估计胶片显影密度的大小。

在显影桶内有多张胶片同时显影时,应按顺序摆放胶片,最后一张胶片放在最远侧,即离安全灯最远。

2.将显影充分的胶片(大约显影5min)提出显影液,并把片架倾斜,将胶片上的显影液空进显影桶内。

再将胶片放进水洗桶内上下反复冲洗胶片,使胶片上的显影液冲洗掉。

安全灯胶片最后一张错误的观察方向正确的观察方向3.将胶片放入定影桶内定影1015min。

至未曝光出的胶片完全透亮时,将胶片提出定影桶,空干胶片上的定影液。

4.将胶片放在流动的水洗槽内1530min。

5.将胶片放入烘干机内干燥胶片,干燥机的温度要合适。

五、自动洗片机的认识及使用方法1.认识自动洗片机的基本构造。

观察显影槽、定影槽的位置,显影液、定影液和水洗槽内水的补充及循环,干燥组件的位置,干燥风吹入的位置和方向。

2.观察胶片的显影、定影、水洗和干燥过程。

将显影槽、定影槽的盖子打开,把一张冲洗过的胶片从胶片的输入端输入到洗片机内,胶片在辊轴的驱动下按顺序进入显影槽→走出显影槽→然后进入定影槽→走出定影槽→进入水洗槽。

测量整个冲洗胶片的时间。

3.测量显影液、定影液的pH值及温度。

4.将自动洗片机安装好,恢复原来的工作状态。

打开电源开关,预热约15min,等到洗片机上的绿色指示灯“ready”亮了之后,将一张曝光的胶片从胶片的输入端输入到洗片机内,将冲洗后的照片在观片灯上进行观察,分析冲洗的质量。

如果有质量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实验二X射线机的使用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达到熟练掌握的X射线机的正确操作方法。

实验内容X射线机的基本结构的认识及X射线机的使用方法

一、X线管、管套、准直器组件X线管被密封在一个管套之中,从外面是看不见的,它是产生X射线的地方。

电子阳极阴极窗口X射线它有一个阳极和一个阴极,阴极电子以高速运动到达阳极时会产生X射线,阳极像一个靶,它是用钨这种金属做成。

阳极的表面非常光滑,并且面是倾斜的,与电子的运动方向呈一定的角度。

X射线从管套下面的窗口射出。

在曝光过程中阳极是旋转的,可听到阳极旋转的声音。

因为X射线是看不见的,为了确定X射线照射野的大小和位置,在管套的下方安置了一个准直器(collimator)。

它是用可见光模拟X射线,并在准直器的窗口上标有横向和纵向两条线,“十”字形线的交点为照射野的中心点,通过这个中心点的射线称为中心线。

准直器的作用有三个一是确定照射野的中心点;二是确定照射野的面积;三是确定X射线的投射方向。

为了固定X线管的位置,在立柱上设置了锁定装置,其开关在准直器的面板上。

符号“←→、↓、↗、⌒”分别代表左右、上下、前后、旋转锁定按钮,按下任何一个,就将一个方向锁定,全部按下时,就全部锁定。

在移动X线管时首先看清楚哪一个方向被锁定,移动X线管困难时,千万不能使用过大的力量,否则就会损坏锁定装置。

在准直器的面板上也装有指示灯开闭的开关,有些准直器设有延时电路,指示灯亮一定的时间后自动关闭。

X射线照射野的大小由两边的两个旋钮调节,标有“═”符号的旋钮调节照射野的前后方向的宽度,标有“║”符号的旋钮调节照射野的左右方向的宽度。

在准直器的窗口两侧装有可插入附加滤过板(filter)的槽板,附加滤过板可从这儿插入。

在病人上和下摄影床时应将X线管组件拉到摄影床的一端,以避免准直器碰伤病人的头部。

二、摄影床(couch)摄影床是承载被病人的装置,为了便于摄影的需要,摄影床可被纵向或横向,或两个方向都有的运动,这样在不移动病人的情况下快速对准被摄影的部位。

床的下方由电磁锁锁定,接通电源后床就不会运动,松开锁的开关设在床的下方或床的两端,大部分机器设置在床的下方。

用脚踩在开关上时,电磁锁松开,床被运动,脚离开开关时,床被电磁锁锁定。

床面的下方是滤线器(grid),大部分是聚焦式滤线器,其作用是消除散射线(scatteredradiation)。

摄影时其纵向中线应与X线管焦点相对应。

所以在使用摄影床滤线器(table-buckyorputter-bucky)时首先要将X线管焦点与滤线器进行准直。

滤线器的正下方是持暗盒器(cassetteholder),俗称暗盒托盘。

上面装有夹持暗盒装置,可做前后方向的运动。

装暗盒时,将持暗盒器从床面下方拉出来,再将夹持装置前后分开,放置好暗盒后将其锁定。

持暗盒器和滤线器固定在一起,只作纵向的运动。

持暗盒器的中心和滤线器的中心已经被校准。

三、胸片架胸片架顾名思义是摄取胸片的装置,但也可以摄取其他部位的影像。

它是由立柱、持暗盒器、板面和滤线器等构成。

有的胸片架不设置滤线器。

大部分滤线器是平行式,用于长焦-片距(focus-filmdistance)摄影。

胸部摄影焦-片距常规为200cm。

有的胸片架还设有自动曝光控制用的探测器装置。

使用胸片架时,先将持暗盒器拉出,将暗盒装在持暗盒器中,再把持暗盒器推回原位。

将X线中心线对准胸片架面板上的纵线上。

可根据病人的身体高矮进行上下调节暗盒的高度,高度合适后锁定面板、滤线器和持暗盒器组合体。

在胸片架的面板上用黑框标出不同尺寸大小的胶片,摄影时可根据需要调节照射野的大小。

胸片架的面板

四、控制台控制台是选择摄影部位、曝光参数并进行曝光的装置。

高档的机器有摄影部位、摄影位置、摄影参数参考值的选择。

低档的机器有摄影管电压(kV)、管电流(mA)、摄影时间(second)的选择、大小焦点的选择,滤线器的选择等。

面板上的常用符号及意义如下拍片滤线器小焦点体层摄影大焦点透视一般X射线机的大焦点为2.0mm,小焦点为1.0mm。

体层摄影现在基本不用了。

曝光手闸同轴有二档开关,按下第一挡时,阳极旋转,这时能听到阳极旋转时“唰唰”的声音。

按下第二挡开始曝光,这时听到机器发出“哒”的一声,曝光结束时也能听到“嘭”的一声。

从曝光开始到曝光结束,手指不能离开曝光手闸按钮,否则曝光中断,曝光时间不够。

曝光时间是机器自行控制的。

第一挡第二挡曝光手闸按下第一挡按下第二挡

五、X射线机的操作步骤1.开机步骤闭合总电源开关→闭合分电源开关→闭合控制台开关→预热结束后可进行射线机各部件的操作。

2.关机步骤与开机步骤相反。

关闭控制台开关→关闭分电源开关→关闭总电源开关。

在X射线机上电源闭合和关闭的开关常用下面两的符号表示闭合电源开关关闭电源开关实验三胶片特性曲线的制作及特性值的测量实验目的利用X线曝光法,制作X线胶片特性曲线。

实验原理为了减少患者所接受的X线量,除特殊情况外,都用增感屏。

本实验测定的是应用增感屏的X线胶片的特性曲线。

X线胶片特性曲线,是表示胶片曝光量的对数值和对应的照片密度关系的一条曲线。

一般负性胶片是用感光仪曝光来制作胶片特性曲线的。

曝光量单位为Lx·s。

应用增感屏的胶片时,由于X线质和增感屏的性能,用绝对值来表示胶片的曝光量是困难的。

为此而采用一种把某件作为基准,用相对值的方法来表示曝光量和制作胶片特性曲线。

最常用的方法,是用铝梯X线减弱法。

用这个方法,曝光量轴的标度是把铝梯厚度等间隔做为标度。

根据X线减弱的法则,如吸收系数一定,那么在铝梯厚度和曝光量对数之间,应成直线关系。

然而摄影用的X线的波长是连续的,透过物质如铝的减弱系数μ是变化的,所以这一直线关系是不成立的。

另外由于铝梯产生散射线的影响,所以用铝梯曝光法获得胶片特性曲线,不是准确定量地测量制作,仅是概念地掌握在某条件下的胶片特性曲线。

但由于误差不大,故仍可采用此法。

铝梯曝光法是用在胶片上为2倍曝光量,而在曝光轴上仅增加0.3的方法。

这个方法是用铝梯对两张胶片曝光,其中一张给予两倍的曝光量,将两张胶片同时显影,然后进行密度测定。

根据测定数值,描绘出铝梯的密度曲线。

在同一张绘图纸上描出以纵轴表示照片密度,横轴表示曝光量对数值的曲线。

具体作法是;将图A中a点的密度值作为对应B图上曝光轴密度的aˊ点,图A上的b点,因接受的是a点的2倍曝光量,因而b点的密度值就作为对应于B图曝光轴上0.3的密度值bˊ,点1g20.3,随之,将A图上的b点沿与横轴的平行线向上平行移动,与曲线I的交点作为d点,d点所受之曝光量为b点的2倍b点与d点的密度值相等,所以可以把d点的密度值作为对应于B图上横轴为0.6的密度值点dˊ,,若按这样的顺序反复操作,就能得到胶片特性曲线上的aˊ,bˊ,dˊ,fˊ,点。

这个方法的准确度,决定于最初2张照片的曝光量的正确程度,所以可取数次的实验的平均值。

实验器材20cm25cm医用X线胶片,铝梯21阶,透射密度计,X射线机,方格纸,直尺,胶片处理设备,暗盒,增感屏。

实验步骤1.在暗室将20cm25cm胶片装在暗盒之中。

2.将暗盒放在摄影床适当的位置上,暗盒的下方放置铅橡胶。

暗盒的一半非曝光部分用铅橡胶遮挡起来。

用再将铝梯置于暗盒上。

3.用60kV、5mAs对胶片曝光。

4.将铝梯置于暗盒的另一半上,已曝光的部分用铅橡胶遮挡起来。

5.在暗盒上放置另外一个标记,并准直X线,中心线对准铝梯的中心。

焦-片距不变,仍为100cm。

为了测出胶片灰雾值,可用铅板遮蔽胶片一部分。

6.用60kV、10mAs对胶片曝光。

曝光量为第一次的2倍。

7.照片处理。

显影时,应用恒温显影装置,显影液用指定的药配制,显影后的处理,与一般照片处理方法相同。

8.密度测定。

用透射密度计分别测定二次曝光的胶片上各阶的密度值,并记录测量值。

数据处理1.做特性曲线图在方格纸上做两个坐标,第一个坐标是把作图的方格纸一边作横作标,横作标表示铝梯的不同阶。

另一边作纵坐标,纵坐标表示不同阶的密度值。

第二个坐标图的纵坐标是将1.0mm作为0.02D,其标度由0.0至3.0。

横轴以曝光量的对数值表示,也取1.0mm作为0.02。

将记录的不同阶的密度值描记在坐标中,这样就形成二条密度曲线。

按原理中所述的作图法,划出胶片特性曲线。

2.X线胶片特性值的测定γ值的求法第一种方法是在胶片特性曲线直线部分上任意作一直角三角形,其直线部分上任意一段作斜边,用直尺量出所作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长度,两个直角边长度之比,即为所求胶片的了值垂直于X轴的直角边为分子,平行于X轴的直角边为分母。

第二种方法是延长胶片特性曲线的直线部分,并与X轴相交成角。

,用量角器测出α角值,那么胶片的γ值即可求出γtgα平均斜率的求法在特性曲线上,连接对应于胶片灰雾0.25的及胶片灰雾2.0的两点,并延长此线与X轴相交成θ角,那么胶片的平均斜率即可求出tgθ宽容度的求法胶片宽容度是指胶片特性曲线直线部分在X轴上的投影的长度。

而在临床上有意义的是,求获得密度值为0.25和2.0的曝光量对数值之差。

比感度的求法把其中一种胶片特性曲线I作为基准,要比较的是胶片特性曲线Ⅱ。

找出在胶片特性曲线上产生密度为1.0的比曝光量H1、H2,则要比较的胶片的比感度SR为SR灰雾值的求法在胶片曝光过程中,用铅橡胶遮盖的那一部分胶片的密度值,即为所求的胶片灰雾值。

讨论就不同的胶片特性曲线,研究比较胶片的特性并根据摄影的目的,如何正确选用胶片。

实验四显影液的特性测定实验目的通过显影液性能的测定掌握测试方法,加深对不同种类的显影液性能的认识。

实验原理曝光量相同的胶片,用不同的显影液冲洗,可在胶片上显出不同的密度值,通过特性曲线比较显影液的不同性能,如胶片γ值、感光度S、灰雾度Dmin、最大密度Dmax等。

实验器材X线胶片,X射线机,显影液,定影液,密度计,酸度计,铝梯。

实验步骤1.显影液的配制按显影液的配制要求,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配制几种不同配方的显影液,使用前将药液温度调至20ºC,便于在标准条件下准确测试。

2.制作胶片特性曲线1取两条同型号指胶片出厂、类型、批号等最好用同一盒胶片的X线胶片,采用柯达公司提供的铝梯定量测定法,用适当的曝光量60kV、33mA、ls,焦-片距为100cm、钨酸钙中速增感屏,对其中一张5.08cm宽、长度可视铝梯大小而定胶片A进行曝光,对另一张胶片B,用同样的曝光条件进行两次曝光。

如果测三种配方的显影液,便将曝光后的片条纵切成三等份。

2显影处理在标准显影条件下显影液温度20℃。

显影5min,显出的照片最高密度最好为l.0~2.0,如差别太大应更换曝光条件,将上述A、B两种片条分别在配好的三种或两种、三种以上均可显影液中进行冲洗。

显影满意后同时取出。

然后依照常规的操作方法,进行中间漂洗、定影、水洗、干燥等处理。

3密度测定、绘制特性曲线利用透射密度计、对显影后的三组照片每组包括两张片条,即c用一种显影液冲洗,一次曝光和两次曝光后的两张照片片条进行密度测试,记录每个密度级的密度值,用方格纸绘出三条特性曲线如图所示特性曲线的制作方法,参照胶片感光测定一节。

结果与整理1.通过测出的几组特性曲线,可以求出其特性值,如相对感度、灰雾度、反差系数等具体数据,然后列表比较三种显影液的具体特性。

2.通过上述结果,可以找出常用X线胶片所适应的最佳显影配方、最佳显影时间等。

实验五上肢摄影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上肢摄影的常规摄影位置。

实验内容手后前位,手后前斜位,腕关节后前位,腕关节侧位,肘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