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肉鸡行业概况研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160076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4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肉鸡行业概况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我国肉鸡行业概况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我国肉鸡行业概况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我国肉鸡行业概况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我国肉鸡行业概况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肉鸡行业概况研究.docx

《我国肉鸡行业概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肉鸡行业概况研究.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肉鸡行业概况研究.docx

我国肉鸡行业概况研究

我国肉鸡行业概况研究

(一)行业发展状况

我国家禽饲养行业在全国畜牧业大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禽业是一个涉及

3,700多万养殖场户的民生行业。

经过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迅速发展,我国家

禽饲养业中的肉鸡产业逐步形成了品种优良化、饲料全价化和饲养规模化、产业

化的格局,成为全国畜牧业中产业化最迅速、最典型、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

1、行业基本情况

肉鸡产业是一个由若干密切相关的以纵向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多元的代际畜

禽产业,从曾祖代肉种鸡、祖代肉种鸡、父母代肉种鸡、商品代肉鸡到鸡肉产品

是一个完整、系统的代次繁育流程。

肉鸡代次繁育流程具体情况如下:

在我国,肉鸡主要包括两大类:

黄羽肉鸡和白羽肉鸡。

黄羽肉鸡是含有地方

鸡种血统的本土品种,通常有比较强的地域特征,价格较白羽肉鸡偏高。

黄羽肉

鸡养殖企业主要面临区域性竞争。

而白羽肉鸡则全部为进口品种,价格较低,养

殖企业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

公司养殖及销售的肉鸡品种主要为黄羽肉鸡,仅有

少量白羽肉鸡屠宰后对外销售。

(1)白羽肉鸡

作为进口品种,白羽肉鸡属于快大型肉鸡,毛色多为白色。

与黄羽肉鸡相比,

其特点是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较高、产肉量多,适合工业规模化生产,但是

口感欠佳。

我国引种的白羽肉鸡主要品种包括艾拔益加(AA+)、罗斯308、科

宝艾维茵以及哈伯德等。

根据《中国禽业发展报告(2016年度)》统计,2016

年,AA+引进了19.33万套,占全部引进量的29.80%;罗斯308引进了23.48

万套,占全部引进量的36.20%;科宝艾维茵引进了13.15万套,占全部引进量的

20.27%;哈伯德引进了8.9万套,占全部引进量的13.72%。

白羽肉鸡是我国肉

鸡产品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肉鸡屠宰加工企业的主要原料。

我国白羽肉鸡祖代种鸡养殖企业主要从国外引进祖代肉种鸡苗,繁育父母代

肉种鸡苗出售给父母代肉种鸡养殖企业,父母代肉种鸡产蛋孵化出商品代雏鸡销

售给代养户,商品代肉鸡经屠宰加工后成为鸡肉产品。

白羽肉鸡的目标客户主要

是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消费及分割产品出口。

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中国禽业发展报告(2016)》,2016年,全国祖

代白羽肉种鸡总存栏量为112.49万套;父母代白羽肉种鸡年平均存栏4,447.36

万套;出栏商品代白羽肉鸡43.31亿只;年产白羽肉鸡产品产量约为(按全净膛

率75%折算)772万吨。

2016年,父母代雏鸡平均价格43.25元/套(成本15.84

元/套),商品代肉雏鸡的平均价格为3.06元/羽(成本价2.27元/羽)。

2016年,白羽肉鸡行业的效益呈现“哑铃型”,种鸡场效益丰厚,屠宰场也有盈利,中间养殖环节效益不佳。

(2)黄羽肉鸡

黄羽肉鸡是由我国优良的地方品种杂交培育而成的优质肉鸡品类,国产率近

100%。

黄羽肉鸡主要包含了黄羽、麻羽和其他有色羽的肉鸡。

广东和广西地区

黄羽肉鸡发展比较早,在行业内具有鲜明的地域代表性。

黄羽肉鸡与白羽肉鸡相

比,具有体重较小、生长周期长、抗病能力强、肉质鲜美等特点,体型外貌符合

我国消费者的喜好及消费习惯,比较适合活鸡销售,特别适用于中式烹饪。

由于

黄羽肉鸡的自身特点,不适合向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连锁企业销售。

黄羽肉鸡

的主要市场集中在我国南方和港澳地区,目标客户主要是家庭消费、企事业单位

食堂和酒店。

虽然我国黄羽肉鸡的生产和消费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但随着电

商、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其市场向北延伸和扩展的势头已显现。

按照生长速度快慢,黄羽肉鸡的分类如下:

相对于中速型和慢速型,快速型黄羽肉鸡的生长速度较快,肉质的感官性状

(主要指色泽、风味、口感等方面)强于白羽肉鸡,因此近年来在我国发展速度

较快;中速型黄羽肉鸡的生长速度和肉质感官介于快速型和慢速型黄羽肉鸡之

间,由于其胸腿肌较好、脚胫粗细适中、皮肤光亮,经过屠宰加工后胴体美观、

肉质较好、冰鲜后风味口感下降程度较轻,一定程度上兼顾了生产性能与鸡肉品

质,因此近年来成为冰鲜鸡市场的最佳选择;慢速型黄羽肉鸡生长速度相对较慢,

生产模式以放养为主,肉质最优,价格也高于其它类型的肉鸡,其主要市场为中

高档餐厅,或以礼盒、活鸡等形式进入家庭消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

大消费者对于鸡肉产品的肉质、口感、安全、健康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

业内对慢速型黄羽肉鸡的市场前景普遍看好。

现今市场畅销主要品种为:

麻鸡、

黑土鸡、小三黄鸡、丝乌鸡等。

近年来,为了顺应市场的变化,结合市场对鸡肉

的需求,一些企业研发了蛋肉兼用型黄羽肉鸡,先产蛋一年,作为高档品牌土鸡

蛋销售;淘汰时鸡的肉质口感俱佳,再作为售价较高的优质老母鸡销售,增加了

产品的附加值,也可有效抵御市场风险。

因此行业协会已将其与快速型、中速型、

慢速型并列分类。

目前市场上快速型黄羽肉鸡市场占有率近50%,其余的为中速型和慢速型。

以地域划分,广东广西地区以慢速型和中速型黄羽肉鸡为主,云贵川以中速型黄

羽肉鸡为主,华东地区以快速型黄羽肉鸡为主。

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中国禽业发展报告(2016年)》,2016年全国祖

代黄羽肉种鸡年平均存栏为128.70万套。

自2009年以来,祖代黄羽肉种鸡的

存栏始终稳定在130-140万套之间,上下变动幅度不大。

2016年度祖代种鸡存栏量为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但绝对存栏量仍然不低。

2016年全国商品代

黄羽肉鸡出栏量约为39.07亿羽,按照其平均出栏体重为1.5公斤/羽测算,可

产黄羽肉鸡约381万吨(按全净膛率65%折算)。

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监测及专项调研数据统计,2016年快速型黄

羽肉毛鸡的销售价格为9.72元/公斤,比2015年10.42元/公斤,同比下降

6.66%,毛鸡盈利水平在-2.05至1.88元/羽间,平均盈利0.23元/羽;中速型

优质肉毛鸡的销售价格为12.11元/公斤,比2015年的13.10元/公斤同比小幅

下降了7.58%,毛鸡盈利水平在-1.65至2.92元/羽之间,平均盈利0.50元/羽;

慢速型优质肉毛鸡的销售价格为17.15元/公斤,比2015年的18.91元/公斤下

降了9.30%,毛鸡盈利水平在-1.74至4.02元/羽之间,平均盈利1.06元/羽。

于黄羽肉鸡品类繁多,地域特征明显,因此业内对黄羽肉鸡价格的准确统计难度

较大,以上数据存在地域价差。

2016年,我国黄羽肉鸡行业总体微利运行。

2、市场供求

(1)市场供求状况

人类对鸡肉制品的生产与消费有着悠久的历史。

由于具有高蛋白、低胆固醇、

低脂肪和低热量等特点,鸡肉已成为世界各地消费者普遍接受的优质动物蛋白质

来源。

与猪、牛相比,肉鸡具有饲养周期短、饲料转化率高、饲养及加工自动化

程度高等优点,也是最经济的动物蛋白质来源。

1)世界鸡肉生产与消费情况

近年来,鸡肉产量、销量呈快速上升趋势。

根据美国农业部统计数据,世界

鸡肉生产量保持稳定增长,从2006年的6,555万吨,增长到2017年的9,018

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24%。

世界鸡肉消费量从2006年的7,195万吨,增

长到2017年的9,921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27%。

图:

世界鸡肉产量及消费量走势图

从地区分布上看,世界前三大鸡肉生产和消费国家为美国、中国和巴西。

国为世界鸡肉第一大生产国。

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统计,2017年,美国鸡肉生

产量达1,859.60万吨,占全球鸡肉生产量的20.62%;中国鸡肉生产量达

1,160.00万吨,占全球鸡肉生产量的12.86%;巴西鸡肉生产量达1,325.00万

吨,占全球鸡肉生产量的14.69%。

巴西自2016年鸡肉产量已超过中国,成为

第二大鸡肉生产国。

2017年,美国、中国和巴西的鸡肉消费量分别为1,866.70

万吨、1,205.00万吨和1,325.20万吨,占全球鸡肉总消费量的18.81%、12.15%、

13.36%。

图:

2017年世界主要鸡肉生产国/消费国鸡肉产量/消费占比

尽管世界鸡肉产量及消费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是鸡肉产量及消费量增速最

近几年显著下降。

2009年至2012年鸡肉产量及消费量年均增长约4%,但2013

年以来全球鸡肉产量及消费量增速降至2%以下。

疫病尤其是H7N9疫情仍然是

抑制鸡肉产量及消费量增长的重要因素。

2)我国鸡肉生产与消费情况

从2004年开始,受H7N9疫情和成本快速上升等因素的困扰,中国鸡肉生

产进入了平稳发展时期,虽然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但是增长趋势依然强劲。

2004

年至2012年,我国鸡肉年产量及消费量持续增长,2013年以来受疫情、中央

八项规定等因素的影响,鸡肉年产销量略有下降,但始终保持在1,300万吨以上

的水平。

鸡肉产量从2007年的1,129.10万吨增长至2017年的1,160.00万吨;

鸡肉消费量从2007年的1,177.30万吨增长至2017年的1,205.00万吨。

根据

中国畜牧业协会发布的《中国禽业发展报告(2016年)》,2016年全国商品

代黄羽肉鸡出栏量约为39.07亿羽,按照其平均出栏体重为1.5公斤/羽测算,

可产黄羽鸡肉约381万吨(按全净膛率65%折算)。

图:

我国鸡肉产量及消费量走势图

(2)变动原因

养殖行业由于参与者多且分散,禽类价格随供求关系的变化呈现明显的周期

性波动:

由于饲养时间较短、价格上涨带来补栏情绪的高涨,随后散户快速进入

并实施非理性补栏,出栏量不受控制导致供给过剩,禽类价格下跌,部分散户亏

损退出行业,后续补栏情绪受到影响,供给减少,从而形成禽类价格波动周期。

以肉鸡为例,1999年至2013年肉鸡行业大概经历了4个周期,每次持续

时间约为2年至3年。

从历史数据来看,黄羽肉鸡活鸡出栏量的增速在2001年、

2004年、2006年和2009年分别经历不同程度的下降,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统

计,鸡肉价格在这几个阶段分别经历了23.33%、35.21%、72.22%和37.23%

的涨幅,鸡肉供给的减少会带来鸡肉价格的上升。

在H7N9疫情的重创下,2013

年4月份2014年前期,黄羽肉鸡产业受到较大冲击,养殖成本高、资金实力弱

的中小养殖企业倒闭,黄羽肉鸡总产量下降,促使2014年4月至12月市场行

情回暖。

近年来,黄羽肉鸡养殖行业的利润水平呈现波动态势,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

响:

一是饲料原料成本,主要是玉米、豆粕等农产品价格波动;二是商品代黄羽

肉鸡市场价格的变动,主要是受宏观经济、疫情、消费信心等因素影响。

中国肉鸡行业的市场化程度高、竞争充分,行业集中程度相对较低,大量散

养户存在“价高进入,价贱退出”的现象,影响市场供给量的长期稳定性,导致

行业供需匹配呈现出较大的周期性波动,从而造成产品价格的较大波动。

3、行业发展趋势

近十年来,我国肉鸡行业经历了多轮价格周期,价格波动性特征明显,行业

竞争格局趋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1)行业内大企业资源整合加速

近年来由于规模化养殖、集约用地等政策及产业发展要求,肉鸡养殖环节集

中度呈逐步提升趋势。

从整个产业链来讲,肉鸡养殖产业越往上游行业集中度越

高,即祖代肉种鸡养殖集中度大于父母代肉种鸡,父母代肉种鸡养殖集中度大于

商品代肉鸡。

具体到白羽肉鸡行业,祖代肉种鸡养殖企业经过十多年激烈的市场

竞争,已从1994年的40家整合至2015年的10家。

根据《中国禽业发展报告

(2015年)》统计,截至2015年,我国有10家企业从国外引进了祖代白羽

肉雏鸡,其中引种数量最多的3家企业市场占有率为60.11%。

父母代肉种鸡养

殖行业在经历H7N9疫情、原料涨价、限载和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后处整合阶段,

在规模上由小企业向大中型企业转移,逐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

商品代

肉鸡养殖规模化比例不断上升,从2003年的67%上升至2014年的90%以上(

据中国畜牧业年鉴数据,规模化定义是年出栏2,000羽以上),但市场集中程度

低,前十大企业产量占比不足25%。

对于黄羽肉鸡行业而言,随着国家对食品

加工行业的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管逐渐加强,对动物疫病防疫、产品质量卫生的要

求日益严格,黄羽肉鸡由活禽销售转向屠宰加工,亦趋向规范化和集中化。

随着

盈利波动过程中大量中小型企业或小养殖户被迫退出行业竞争,以及大企业利用“公司+农户(或家庭农场)”或者“公司+基地+农户(或家庭农场)”等模

式扩张、延伸产业链以及加强大企业间的强强联合,行业集中度提高的趋势明显,

区域龙头企业市场份额越来越大,目前处于行业资源整合阶段。

这个阶段企业的

竞争关键点体现在产能扩张速度、成本控制能力以及食品安全控制能力,而其中

扩张速度将是未来抢占市场的先决基础。

(2)一体化经营导致业务竞争领域扩大

随着市场前景持续向好与行业快速发展,国内实力较强的父母代黄羽肉种

鸡、商品代黄羽肉鸡养殖企业逐渐向下游延伸至屠宰加工业务,大型肉鸡屠宰加

工企业也开始向上游延伸,部分企业也开始涉足肉鸡养殖业务。

相对一体化经营

而言,经营业务集中于黄羽肉种鸡养殖或商品代黄羽肉鸡养殖或屠宰加工的单一

业务环节,容易受原材料价格、疫病、市场情况、消费者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出

现周期性或突发性波动。

特别是在面对类似H7N9疫情等突发事件时,一体化

经营的大企业凭借着雄厚的资金实力与全面的疫病预防机制,可以有效地化解风

险,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而散养户往往因亏损严重后选择退出,或加入“公司

+农户(或家庭农场)”模式,进一步促进了行业规模化水平的提升。

一体化经

营在扩大企业规模的同时,有效整合、消除了产业链内部的风险,避免了企业业

绩波动,增强了企业经营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该等扩张模式导致大型黄羽肉鸡养

殖及屠宰加工企业面对的竞争从单一环节竞争向一体化经营竞争转变。

(3)业内龙头调整经营方向,推进转型升级

黄羽肉鸡行业是我国家禽养殖中的特色产业,近年来已成为我国畜牧业发展

中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但是我国黄羽肉鸡产品加工比例较低,根据《中国禽业

发展报告(2014年度)》统计,活鸡产品始终占主导地位,占比达85%左右,

冰鲜鸡产品只占5%左右,其余10%为冻鸡、礼盒及深加工类产品。

由于肉鸡养

殖企业的经营业绩容易受到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周期性供需变化、动物疫病、产

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较大波动,特别是2013年4月至2014年初,受H7N9疫情等的影响,活鸡销售为主的黄羽肉鸡行业陷入深度困境,行业经过大幅缩减产量后黄羽肉鸡价格才有所回升。

至此,业内较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企业需要随着国家大力推行冰鲜上市的发展趋势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逐渐转变而顺势转型。

因此,部分规模化企业借助电商快速发展的趋势,大力发展冰鲜产品,不断提高品质,努力打造业内冰鲜品牌,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希望通过发展冰鲜产品增加新的盈利增长点和增强抗风险能力。

《中国禽业发展报告(2014年度)》预计今后活鸡产品的市场份额将下降,

冰鲜鸡及冻鸡的市场份额将有所扩大,但短时间内黄羽肉鸡的深加工产品增速不

高。

此外,黄羽肉鸡产品的电商销售虽然仍处于开发摸索阶段,但随着移动互联

网对食品行业的进一步渗透,黄羽肉鸡行业内龙头企业也将加快推进电商之路,

推进企业升级转型。

(4)企业生产模式由“公司+农户(或家庭农场)”向“公司+基地+农户(或家庭农场)”等方向转变的趋势

在我国黄羽肉鸡养殖企业里,生产模式多数是“公司+农户(或家庭农场)”

模式。

农户在该模式下养鸡,只需要搭建鸡舍和缴纳部分押金即可。

企业凭借自

身资金和技术优势,为农户提供雏鸡、饲料、防疫、兽药及技术支持。

肉鸡出栏

后由企业以统一价格进行回收。

该模式的特点是充分发挥了合作双方优势,因此

过去十几年里发展速度较快。

然而近年来,该模式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市场行

情出现较大波动时,容易出现合作一方不遵守合同的现象,造成企业或农户损失,

从而产生纠纷;同时,在食品安全日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企业对农户养鸡的过

程控制也存在一定的隐患。

随着黄羽肉鸡产业进入转型期,一些企业已经认识到

其中的问题,并逐渐调整生产模式。

未来行业整体生产模式将呈现由“公司+农

户(或家庭农场)”向“公司+基地+农户(或家庭农场)”等方向转变的趋势。

4、行业内主要企业

目前,我国肉鸡养殖行业集中度不高,单个企业商品肉鸡销售量占我国市场

总量比例较低,且一般专一养殖白羽肉鸡或黄羽肉鸡,很少同时涵盖两者。

其中,我国的白羽肉鸡生产加工代表企业有圣农发展、大成食品(亚洲)有限公司等。

黄羽肉鸡生产加工代表企业主要集中在南方,代表企业有温氏股份、湘佳牧业、江苏立华等。

根据温氏股份公告的2016年年报计算,2016年温氏股份黄羽肉鸡出栏量约占全国黄羽商品肉鸡出栏量的20.96%。

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的统计,2014年江苏立华黄羽肉鸡出栏量约占全国黄羽商品肉鸡出栏量的5%。

5、行业壁垒

在我国,黄羽肉鸡散养一直是农民主要的家庭副业之一,有着悠久的养殖传

统。

但与散养不同,规模化黄羽肉鸡养殖企业对饲养环境、技术、资金投入、经

营资质、销售渠道等因素要求较高,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

对于新进企业,存在

以下进入障碍:

(1)饲养环境及地域壁垒

对于大规模畜禽养殖企业而言,对饲养环境要求较高。

黄羽肉鸡饲养场地一

般要选择在地势高燥、隔离条件好、周边人员活动少、其他禽类饲养数量少、污

染源少的区域。

规模化畜禽养殖由于饲养密度大,疫病风险较集中,必须选择有

利于物理隔离、疫病控制的养殖环境。

另外,大规模养殖存在地域壁垒,养殖企

业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也非常重要,例如养殖区域山峦叠嶂,是疫情隔离的天然

屏障。

(2)技术与人才壁垒

黄羽肉鸡养殖需要长期技术积累和摸索,其他企业很难短期直接涉足该领

域。

由于黄羽肉鸡规模化养殖涉及饲料营养技术、孵化、养殖管理、疫病防治等

方面,特别是防疫设备完善和防疫技术领先企业在H7N9疫情爆发时能够避免

致命打击而留存市场。

同时,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重视,只有在防疫、

药物残留控制、质量控制、肉类先进屠宰加工技术等方面达到或超过相关的技术

标准,才具有市场竞争力。

另外,标准化、规模化的养殖及屠宰加工企业需要拥有从事饲料生产、雏禽

孵化、畜禽养殖、疾病防控、屠宰加工等诸多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

产业工人。

只有各类人才的有机协作才能保障各业务环节的整体高效运行。

而人

才的培养、经验的积累以及高效的协作都需要较长时间,行业存在一定的人才壁

垒。

(3)资金投入壁垒

大规模畜禽生产需要大量资金用于经营场所建设、生产设备和原辅材料购置

及日常维护与防疫体系建立。

为保持生产的持续、稳定和规模化的种禽及商品肉

禽存栏需要投入大量的设施和资金,同时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和禽舍设备,对养

殖企业的资金实力提出较高要求。

另外,大规模的全产业链企业经过多年的资金

投入和经验积累,在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定价权优势。

因此资金实力弱、养殖成本

高的中小企业存在资金投入壁垒。

(4)经营资质壁垒

畜禽养殖行业是国家重点监管的行业之一,养殖企业均需取得国家特许经营

许可证照方可经营,并须接受监督检查。

肉鸡养殖企业根据其产业链覆盖程度,

在肉鸡养殖、饲料生产、屠宰加工业务环节均需取得相应的生产经营资质许可。

对于行业新进企业,具有一定的资质壁垒。

(5)销售渠道壁垒

自2003年底东南亚爆发禽流感以来,各地政府担心流感通过活禽以及活禽

市场感染人群,屡次暂时关闭活禽市场。

2006年1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下

发《关于整顿和规范活禽经营市场秩序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的意见》,

要求“率先在大城市逐步取消活禽的市场销售和宰杀,推行‘禽类定点屠宰、白

条禽上市’制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冰鲜产品和熟食产品的消费将逐渐代替活

禽消费市场。

传统企业的销售渠道主要依靠活禽市场,销售渠道单一,一旦出现

疫情,销售渠道受到限制和堵塞。

因此行业内规模化企业已通过各种方式与不同

客户长期合作而建立多渠道销售途径,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并应对突发疫情。

(二)行业发展环境

1、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的优先支持

为了缓解鸡肉生产的周期性波动,稳定肉鸡养殖行业的发展,保证居民的食

物供应,改善居民的饮食结构,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国家在区域发展、养殖模式、

用地支持、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方面出台了诸多政策,鼓励鸡肉生产企业向专

业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

例如,《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

农业产

业化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农业产业化龙头

企业集成利用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带动农户发展专业化、标准化、集约

化生产,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

支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的方式、促

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就业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意见》等行业政策鼓励

并引导我国畜牧业从散户养殖为主的格局中逐步向适度规模化的高效经营模式

发展。

另外,《肉类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了未来几年肉类产业的发展

目标:

首先,肉类产量稳步增长,在稳步发展猪肉生产的同时,加快发展禽肉和

牛羊肉生产。

其次,积极发展冰鲜肉加工和肉制品生产。

到2015年,县级以上

城市热鲜肉销售比例降到50%以下,冰鲜肉占比提高到30%。

到2015年大中型肉类工业企业全面建立ISO9000、ISO22000等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全

面推进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

肉类冷链流通率提高到30%以上,冷藏运输率

提高到50%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降至8%以下。

肉类食品质量抽检合格率

达到97%以上。

通过以上等一系列国家发展规划,对行业发展有积极的促进和引导作用。

(2)城镇居民人均年食品消费与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整体提高

按照国际发展规律看,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居民消费水平将从生存

型向发展型和消费型转变。

当前是我国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时期。

根据国家统计

局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约676,707亿元,中国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31,195元,中国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支出为6,360元,占中国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

随着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将促进国内居民肉类消费

的同步增长。

鸡肉作为国内主要的肉类消费品之一,其消费量也会随着人们的消

费水平的提高而增大,且在较长时期内将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

(3)国内鸡肉消费市场前景广阔

我国鸡肉消费总量排名世界第二,但人均消费量相比其它鸡肉消费大国仍有

较大差距,中国人均鸡肉消费量每年仅为10公斤左右,而与大陆居民饮食结构

最接近的台湾地区的人均鸡肉消费量已达28公斤左右,美国、巴西人均鸡肉消

费量超过每年40公斤,预计我国未来鸡肉市场有较大增长空间。

(4)饮食理念的转变

国内居民收入水平的日益提升在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同

时,也逐步影响着包括饮食理念在内的居民生活理念。

在满足基本能量摄取的同

时,美味、健康成为居民对食物的更高需求。

尤其是健康因素,日益成为居民在

选择食物时考虑的重点因素。

而鸡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