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文献翻译图片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158466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文文献翻译图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外文文献翻译图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外文文献翻译图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外文文献翻译图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外文文献翻译图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文文献翻译图片版.docx

《外文文献翻译图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文文献翻译图片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文文献翻译图片版.docx

外文文献翻译图片版

本科毕业论文

外文参考文献译文及原文

 

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

专业经济学(贸易方向)

年级班别2007级1班

学号3207004154

学生姓名欧阳倩

指导教师童雪晖

2010年6月3日

目录

1外文文献译文

(一)

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盈利能力(第1、2、4部分)………………………..................1

2外文文献原文

(一)

CHINA’SBANKINGREFORMANDPROFITABILITY(Part1、2、4)………9

 

1概述

世界银行(1997年)曾声称,中国的金融业是其经济的软肋。

当一国的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岌岌可危的时候,金融业的改革一直被认为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消费型经济增长重新走向平衡的必要(Lardy,1998年,Prasad,2007年)。

事实上,不久前,中国的国有银行被视为“技术上破产”,它们的生存需要依靠充裕的国家流动资金。

但是,在银行改革开展以来,最近,强劲的盈利能力已恢复到国有商业银行的水平。

但自从中国的国有银行在不久之前已经走上了改革的道路,它可能过早宣布银行业的改革尚未取得完全的胜利。

此外,其坚实的财务表现虽然强劲,但不可持续增长。

随着经济增长在2008年全球经济衰退得带动下已经开始软化,银行预计将在一个比以前更加困难的经济形势下探索。

本文的目的不是要评价银行业改革对银行业绩的影响,这在一个完整的信贷周期后更好解决。

相反,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审查改革的进展和银行改革战略,并分析其近期改革后的强劲的财务表现,但是这不能完全从迄今所进行的改革努力分离。

本文有三个部分。

在第二节中,我们回顾了中国的大型国有银行改革的战略,以及其执行情况,这是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主要目标。

第三节中分析了2007年的财务表现集中在那些在市场上拥有浮动股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建行),对中国银行(中银)和交通银行(交通银行)。

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农业银行,它仍然处于重组上市过程中得适当时候的后期。

第四节总结一个对银行绩效评估。

 

2银行改革战略及其实施

2.1银行改革战略

改革前,国有独资银行由国家拥有并服务于国家经济政策的目标。

由于他们并没有完全牟利的商业实体,评估其财务表现并不严格适用于普遍商业银行。

不过,一旦国家在1992年10月中共代表大会的决定着手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有银行商业化已经成为定局。

银行业改革的目标是将国有银行转变成那些具有市场竞争力,可以提供高效的国家储蓄得中介。

发挥它们在金融中介的优势,银行在资金的有效配置中起着关键作用。

2.1.1银行改革创造了有利环境

自从国家在1992年十月的中共第14届中共代表大会宣布市场改革开放方案,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而有效地结束了自20世纪70年代末推出的实验性经济改革开放方案。

在坚定的市场化改革中创造了中央的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有利环境,包括首先进行的银行改革。

1994年初,为了应对通货膨胀的威胁,政府推出包括中央银行宏观经济改革,汇率管理,财政政策和税收。

宏观经济改革政策允许中央政府恢复在20世纪80年代在“放权让利”政策下下放地方当局权力的宏观调控。

虽然权力下放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但也产生了重大的宏观经济不稳定。

事实上,宏观经济改革的追求大大挫伤20世纪90年代的宏观经济周期。

其次,在同一年,政府设立了三个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以减轻他们的传统政策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要求。

第三,政府在1995年颁布的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法对银行改革提供了法律基础。

第四,从1996年开始,政府开始大力追求企业改革,为金融改革铺平了道路,即使这是大型国有企业职工的冗余和痛苦的裁员的结果。

在追求企业改革银行改革之前,有必要考虑到国有企业是国有银行的主要客户。

因此,他们的主要来源是不良贷款,在同一时间有负债给政府。

因此,除非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任何国家银行的改革努力将是徒劳的。

另一方面,国有企业改革向前冲的时候,银行改革不能再拖延。

这是因为国有企业的改制,清算,合并,破产或不再存在,银行必须开始认识到他们的潜在亏损。

由于不良贷款的大量注销,这反过来又引发了银行进行注资的需要。

第五,国务院决定在2002年2月将仅有商业银行改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企业,转变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鼓励他们在市场上上市的股票。

第六,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于2003年,以提高监管能力,监管银行。

最后,坚持到2001年的入世协议,政府将使用外国银进入市场为竞争压力注入本地银行产业,以提高效率。

从2006年年底,外资银行可以从事人民币业务。

2.1.2改革公司治理和结构调整的资产负债表

该国最大的国有银行已按照几个步骤进行企业内部改革。

改革的第一步是通过邀请其他投资者来稀释唯一的国家所有权,但仍保持其主导地位来进行公司治理改革。

特别是,银行已在寻求外国战略伙伴和引进现代银行业务和技术方面作出努力。

所有权得扩大还需要销售部分银行股的股本市场的所有权,使银行管理负责到市场上。

为了成功地吸引外来投资者,无论是战略合作伙伴或公众投资者,银行必须提出可信的内训改革方案和贯彻落实可靠。

毫无疑问,更好,更可信的内部改革方案,越有可能是为银行吸引外部合作伙信誉伴和获取与他们的同行或在股票市场更好的待遇。

因此,政府承诺的第一步是根据以前的经济规划制度,加强对信用流动已经堵塞了的,资本累计不足和坏帐堆积如山的国有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平衡。

1998年,政府发出四大国有银行的价值270,000,000亿美元(326亿美元)人民币的30年财政债券进行资本重组的资产负债表:

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符合国际资本充足标准。

同样,12月30日,2003年,美国政府提供的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各225亿美元,和稍后在2005年4月将提供工商银行的150亿美元,以支持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各自的清单。

其中四大国有银行,建设银行是第一个次拥有其改革努力,通过股市场的考验,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成功上市的。

此外,作为对资本重组计划的一部分,银行发行的次级债券也面向当地市场:

中国银行,人民币60亿元;商业罪案调查科,400亿元,工商银行,3500亿人民币交通银行,1200亿元人民币。

1999年,政府设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公司资产,为“四大银行”: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管理1.4万亿元人民币的国有银行贷款购买书籍万亿,其中1.3万亿被视为不良贷款(约GDP的15%)。

本次交易的资金部分为部分国债(820亿元人民币)中央银行贷款(RMB573亿元人民币)。

第二个转移不良贷款的资产管理公司从2004年6月到006年6月期间转移了1.186万亿元。

银行还推出改革措施,完善内部管理,包括加强人力资源基础,引入现代风险管理做法,并提出了不良贷款的分类标准,以符合国际标准。

2.2实施改革

2.2.1寻求多样化,吸引外国战略合作伙伴

随着改革的蓝图,银行成功推出并实施的改革策略。

工行,建行,中行,交行得所有权都在稀释,纳入非国家所有制70%以下的公司,其中包括外资持股,国内法人和公有制(国有和公开交易的股票),全状态的股份。

在非国家所有,外国战略伙伴关系通常拥有公司的最高股份:

工商银行,7.2%,中行,13.9%,建行,10.3%和交通银行,18.7%。

外国资本和国内资本,以及国有商业银行在社会公众股的参与下,不仅增强银行的资本,也产生了对公司治理的积极影响,特别是在外国参与的情况下,它源于银行业务进入政府得不当侵扰。

第二,所有的国有商业银行已经简历了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包括股东大会,公司董事会以及外部董事,监事,监事会和高级管理结构。

到2007年底,有33个外国机构投资者投资于25年国内银行,共注资213亿美元。

这些外国战略投资者与国内合作伙伴已在广泛多元化的银行领域制定各战略合作协议,包括零售银行,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贸易,人民币衍生工具和货币交换,外汇结构性产品,以及贸易和小和中小企业融资。

此外,国内银行与外国合作伙伴实行网络共享、提供服务和交叉销售金融产品。

最后,人力资源发展计划是战略法人共同协定的,在中小企业管理和融资,财富管理,基金交易,风险管理提供培训课程中予以提供,实施巴塞尔资本协定等。

2.2.2成功的公开上市

改革后的内部调整和信誉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吸引外资,国有商业银行成功上市在香港(H股)和上海(A股)上市交易的股票,从而第一次受到市场自律:

交通银行,2005年6月,​​建设银行,2005年10月,中国银行,2006年6月,​​工商银行,2006年10月(这是首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共同上市)。

2007年,两个小股份制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使上市得股份制银行在12个总额中占了7个。

此外,在三个城市商业银行的基础上,北京,南京,宁波得商业银行在上海的A股市场上市,从而为其他城市商业银行进行重组提供方式,然后争取在股票交易所上市。

从上升的股价中收益,工行,建行和中行2007年底在世界上受益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四大银行:

3389亿美元,22025亿美元和1978亿美元。

2.2.3强化资本

到2007年底,有近80%的银行已经完成资本充足率标准。

四家上市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工商银行13%,中国银行13.3%,建设银行12.6%和交通银行14.1%。

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工商银行11%,中国银行10.7%,建设银行10.4%和交通银行10.2%。

2.2.4建立风险管理系统

自2006年以来建行等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引入一个垂直的风险管理制度,合并到新成立的首席风险官手中的风险管理。

这项改革有助于在地方一级在贷款决策过程中免去不必要的干扰。

在同一时间,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各银行已开始简化和优化业务流程顺序和程序,以降低经营风险。

银行也开始使用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和情景模拟他们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如压力测试。

经济/风险资本的概念已被采用到风险限额管理,分配银行资源和产品的价格。

银行还通过改善内部控制程序和采用定量控制的工具和操作风险模型加强了对市场和流动性风险分析。

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银行已经采取步骤,建立一个新的风险或信贷文化。

2.2.5追求战略转型的经营模式

中国银行传统上集中于公司业务,可以说是批发银行。

然而,由于本地资本市场的逐渐成熟,中国的家庭收入和财富继续急速增长,银行找到面向消费者的金融服务不断增长的业务机会,例如共同基金,抵押融资,理财,个人贷款。

这也是金融服务领域,即新来的外资银行的目的是捕捉他们的竞争力的领域。

因此,寻求新的利润增长源,实现了更加多样化和平衡的收入基础,以及为会议上向外国银行,中资银行被迫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走上了向零售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的战略转型的道路。

新的零售银行业务推力包括信用卡,个人贷款,财富管理,共同基金,保险产品和其他产品的产生基于收费的收入。

零售银行业务,反过来又呼吁加强在信息技术投入,发展提高个人贷款,网上银行,和远程银行效率的系统,以及提高零售网络的效率,更好地满足零售客户的需求。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如建行还发起特别方案,以满足中小型企业需要。

此外,他们已经开始拓展到金融服务的新领域内,逐步稳妥地走向混业经营包括投资银行,保险,证券,私人银行,金融租赁。

银行也开始通过合并和收购外资金融机构或者外国企业建立更多的新的海外分支机构。

 

4结论:

评估银行业绩

坚实的大型国有银行的财务表现显示2008年上半年增长放缓,甚至比2007年上半年由于外部需求下降和信贷紧缩政策造成的10.4%低近2个百分点。

在2008年上半年,净利润(税后利润)增长,分别为建行71.3%,工商银行56.8%,中国银行36%,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虽然企业所得税税率由33%下降到25%的部分盈利增加,但推动利润增长的关键基本因素仍然是去年相同。

第一,净利息收入继续受惠于息差上升以及资产的快速增长,仍可能是在可预见的未来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费用及佣金收入再次见证一个爆炸性的增长:

建设银行59.3%,交通银行50%,工商银行48%,中国银行45.1%,尽管股市急剧降温,削减从热销的市场中取得的所得为基础的金融产品,如前一年股票共同基金。

对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手续费及总营业收入的份额达到的佣金在2008年上半年新纪录:

建设银行14.9%,工商银行12.3%,中国银行31.4%。

与此同时,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不良贷款比率持续下降。

截至6月底,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4%和2.2%,分别比2007年年底下降0.33和0.39个百分点。

与创纪录的利润,大为改善的资产质量,高净资产收益率相比,最近的四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简直是缺乏表现。

此外,由于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和更广泛的零售银行业务收入已经起飞,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利润增长来源,银行似乎有望成为一个减少长期战略目标的多样化和发生商业周期风险、更加稳定的创收基地。

因此,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似乎经历了为成为现代商业银行而改革自身的漫长的道路。

这样的结果对于早期的研究成果认为国有商业银行似乎并没有从根本上改革银行是一个惊喜。

操作性的例子,Podpiera(2006年)认为,银行似乎并没有在商业基础上作出贷款决定。

Dobson和Kashyap(2006年)集合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和轶事证据表明,尽管改革仍在继续,压力造成政策性贷款。

然而,最近由Demetriades等人的实证研究(2008年)似乎表明即使是国有企业,银行贷款的未来增值和1999-2005年期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是正相关。

他们发现,更好地获得银行贷款的企业往往在银行业发展较快的地区。

银行的财务表现能持续吗?

看来,良好的财务表现一直有两个关键因素,虽然不容易界定这两个因素。

首先,宏观经济环境的支持与强劲增长在此期间平均每年增长10.7%:

2003年至2007年和部分开放的利率制度,有助增加收入。

第二,银行改革已经在提高效率,和压低成本,这两个是提高资本回报率的工具。

与银行改革的影响相比,发挥支持性的宏观经济环境,对银行业绩产生周期性的根本性影响,因而是不可持续的力量。

事实上,汹涌的通货膨胀以及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在2007年已经发出警告信号,过去几年的高增长是难以继续的。

2008年,经济增长速度大幅放缓、收紧货币和信贷政策的结果是意想不到的外部需求大幅下降导致的出口增长大幅放缓。

尽管银行有很好的表现,但到目前为止,一险峻经济放缓迟早会提高后日企业的风险,降低银行资产质素。

银行的直接挑战是,如何通过正确巧妙地引导和控制风险,调整改革的过程中保持经济的流动性。

如果成功上市标志着银行业改革的第一阶段结束,很明显,银行已进入了一个短暂向前与未来的尚在改革的新阶段。

许多公司最近推出的改革:

治理,内部控制和操作的程序,风险管理和人力资源工作仍在进行中,尚未成事。

银行也都处于适应要求更多关注零售客户、佣金和收费的新商业模式的早期阶段。

因此,他们必须继续勇敢的改革,学会适应,同时迎合客户对金融市场不断发展的需要,作为他们新的金融服务需求的增长。

对于在短期宏观经济风险中对银行业改革的赌注,没有必要过于悲观。

中国预算有盈余,且200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约22%的低政府债务,比作城市化比率约44%要低。

更重要的是,中资银行已开始走上与健康的资产负债表和雄厚的资本相关的改革道路。

因此,中国拥有相当大的灵活性来部署一个强大的公共部门投资计划,以加强国内需求,减轻由预期出口大幅下滑而引起的负面风险。

政府在11月中旬公布去年的公共部门投资方案为4万亿元人民币(约12%的GDP)的价格标签,覆盖两年至2010年。

该方案补充货币和信贷扩张政策,已经在几个月前开始了。

如果正确实施,特别是在与结构平衡的政策的同时,该方案应有助于在短期内维持运行,更重要的是恢复中期宏观经济的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