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课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157614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课教案.docx

《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课教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课教案.docx

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课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计划

本学期的教学授课工作已经结束,根据本学期的几次测试中本班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平常学习的实际情况,依据本学期教材要求和学习目标,特制定如下复习计划:

  

复习方法:

集中复习与自主复习相结合。

  

复习内容:

基础知识部分、阅读部分和习作部分。

 

应考措施及具体安排:

  

一、基础知识部分 

措施:

紧扣教材,以单元为主体,采取全员参与,共同复习,个别强化。

依据教材和常规测试内容,对字、词语、句子方面所涉及到的项目进行归类概括。

大概分为以下几项:

  

1、看拼音写词语。

  

2、多音字、形近字组词  

3、查字典及音序排列。

  

4、与“日”、“花”、“眼”、“目”、“手”等有关的成语。

  

5、换偏旁组词、添偏旁组词。

  

6、照样子写词语、选择近义词填空。

  

7、近反义词。

  

8、扩句、缩句、变化句型、修改病句。

  

根据学生在平常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测试中的突出问题进行重点强调和强化训练,加以巩固。

  

二、阅读部分 

阅读是本次复习的重点,我决定坚持“练中有导 ,导中有练”的方法进行复习。

 

(一)、课内阅读 

1、对课本中要求背诵的部分,做到人人过关并会默写和理解重点词句。

  

2、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使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尽量作到人人过关。

 

(二)、课外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是每次检测学生的常见题型,同样也是学生的薄弱环节,本次复习将下大工夫在这方面进行训练,多找短文进行阅读分析,尽量教给学生分析文章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放在怎么审题和解题方法上。

做每一道题时,都要帮助学生审清楚题目要求做什么?

怎么做?

对于回答问题的训练,要训练学生抓住问题的核心,找关键。

要理解文章,从文章中去找答案,养成他们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及做题方法。

  

三、习作部分  

习作占1/4的分值,本次复习将紧扣教材涉及的习作类型,并根据平常习作和测试中存在的语句不同,内容空洞和跑题等问题,我准备从以下几方面做:

  

1、再次强化每单元的主题习作训练,采取讲方法,讨论交流等方式促进提高。

 

2、加强阅读和学习,借鉴写作方法和文章结构,提高写作水平。

  

3、教会学生学会

记述一件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作到语言通顺,符号逻辑,想象合理,观点正确,这也是重点训练的内容。

 

四、主要措施 

1、突出重点。

从学生的角度看,将重点抓好差生,采取结对子的方式多帮助他们一点,从而提高及格率。

从整个学习内容来看,阅读和作文是重点。

在阅读的复习中,词、句、段的理解是重点。

在作文复习中,怎样把话写通顺是重点,怎样教会学生把握题意是难点。

从学生学习的方式来看,探究性的学习是重点。

提出自己需要了解的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关键。

 

2、讲练结合。

在整个复习阶段,要以学生自己的复习为主,要以练习为主,但根据学生的实际要作适当的提示、归纳。

在一堂课上学生应该有口头的练习,又有笔头的练习。

  

3、采取单元复习和各种归类复习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牢固掌握。

  

4、指导学生加强课外积累,增强阅读能力。

 

5、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书,从而帮助自己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通过系统和有针对性的复习,力争让每个学生本学期知识掌握地更牢靠,能考出一个较理想的成绩,给家长、学校和教一个满意的答卷。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

《古诗词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复习要求

1、通过复习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能正确书写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2、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

对于精彩的语段,要再次背诵,积累优美的词句。

3、学习课文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体会用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4、背诵、默写,了解诗词句的意思。

5、进一步了解有详有略的叙述方法。

6、引导学生把在课文中学到的描写景物的各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

7、朗读背诵这一组课文优美的句断,重视语言的积累。

熟读成诵语文园地里的读读背背。

复习重难点:

整理和掌握本单元知识,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复习措施:

讲练结合复习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过程

一、复习第1课《古诗词三首》1、自由吟读。

2、讨论:

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你最欣赏每一首诗的哪一句?

3、抄写生字词语。

二、复习第2课《桂林山水》1、学习第一自然段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作者是怎样描写水的?

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③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让学生谈对排比句的感性认识)注意通过范读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三个“啊”的变调。

3、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作者是怎样描写山的?

找出概括山的三个特点的词。

④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4、学习第四自然段理解句子:

“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5、抄写生字词语。

三、复习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2、叶圣陶爷爷在去双龙洞的路上看见了什么?

3、我们与叶圣陶爷爷游到外洞,必须干什么?

(坐船)4、请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是怎样的?

5、抄写生字词语。

四、复习第4课《七月的天山》

1、课文描写了七月的天山的哪些景物?

(雪峰、雪水、溪流、森林、日影、水声溪流、野花)2、摘抄优美词句。

五、复习日积月累朗读、背诵日积月累

第二课时练习巩固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一、读一读,写一写

shāowēiwānyánãjiǎozhâjiāngwúxiá()()()()()

二、用“—”划出句中的错别字,改正后写在括号里。

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伐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联棉不断的画倦。

()()()

三、比一比,再组词

暇()梢()峦()碗()桐()假()稍()恋()蜿()洞()

四、把下列的词语补充完整。

波()壮阔()()森郁变化()()五()斑斓()()如镜盘曲()()

五、依照下列词语的结构形式,各写出两个你最喜欢的词语。

1、斑斑点点2、光溜溜3、无边无际4、摇摇头

六、选择恰当的叠词填空

清清缓缓渐渐轻轻朵朵1、汽车()入山,沿途的景色更美了。

2、溪水()地流,声音()的。

3、()盛开的白莲映在()的河水里。

七、选择恰当的语句填在横线上。

春来江水绿如蓝澄江一道月分明春江潮水连海平遥望洞庭山水翠

1、,海上明月共潮生。

2、日出江花红胜火,。

3、,白银盘里一青螺。

4、落木千山天远大,。

八、这组课文,我们学了三首古诗词,你能选择一首默写出来吗?

记住写上作者。

九、过年你一定得到不少的压岁钱,对于这些压岁钱,你是怎样使用的?

谈谈你的看法。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

(一)、读《桂林山水》片段,回答问题

我攀登过()的泰山,游览过()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桂林的山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词语。

2、“兀”字是()结构,部首是(),音序是()。

3、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划上横线。

险:

①地势不平坦②遭到不幸或发生灾难的可能③狠毒④险要

危:

①危险,不安全②处于危险境地,损害③指人快要死④高⑤端正4、给段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5、这段写出了桂林的山的特点是:

、、

6、作者把桂林的山跟()和()作比较,还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把桂林的山的特点写具体。

7、在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比喻句划上“—”。

(二)、阅读《我家的小园》,回答问题

我家的小园

我家的东南边有一块长方形的小园,里面种着各种蔬(sūshū)菜、花草和树木。

这里年四季都是美丽的。

春天到了,大地像铺上了一条绿毯子,园里一片绿油油。

一群群小鸟停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静静的小园开始热闹(làonào)起来了。

夏天,成行的向日葵长(zhǎngcháng)得很茁壮,一朵朵金色的花迎着朝阳怒放;火红的石榴花开得十分茂盛,散发出阵阵芳香。

一群群蝴蝶翩翩起舞,纵(zîngzhîng)情欢唱。

一排排玉米威武地挺立着,结出了硕大的玉米棒子。

茄子紫了,西红柿红了,顶花带刺的黄瓜挂满了架。

望着这丰硕的果实,使我感到了小园的可爱。

秋天,喇叭花开了,在绿叶丛中伸出一支支粉红色的小喇叭花,正在为小蜜蜂奏着动听的歌。

石榴树上的石榴熟了,红色的果皮裂开了,露出了珍珠般的颗粒,好像迎着我咧嘴傻笑。

这一切怎能不惹人喜爱?

冬天,一场大雪过后,园里的石榴树披上了白雪,残枝披上了白雪,地上也盖上了厚厚的白雪,整个小园成了银装素裹的白色世界。

我情不自禁赞叹道:

“好美啊,小园。

小园如此娇美,真是一幅诱人的四季画。

1、用“—”把括号里正确的读音划下来。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强壮()茂密()威风()3、这篇短文是按照()顺序写的。

4、在文中用“—”划出一个拟人句。

5、读完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请用一两句话写出来。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中彩那天》、《万年牢》、《尊严》、《将心比心》

复习目的

1、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方法。

2、本组课文是通过具体事例来讲诚信故事的,语文园地中口语交际,要求运用一些真实的事例来交流怎样真诚地对待每一个、每一件事,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强调学习的迁移,读与说的结合。

4、另外,课文中的故事内容有一定的时代感,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认识,受到真诚待人、重诺守信、宽容理解良好品质的教育。

5、通过复习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能正确书写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6、复习本单元的课文,熟读成诵语文园地里的读读背背。

复习重难点:

整理和掌握本单元知识,再次背诵本单元中要求背诵的课文,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复习措施:

讲练结合

复习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过程

一、复习第5课《中彩那天》

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内容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3、提问:

为什么说只要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4、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是什么?

5、谁做到谁诚实、守信?

在什么情况下做到了诚实、守信?

他是怎样做的?

6、抄写生字词语。

二、第6课《万年牢》

1、万年牢是什么意思?

万年牢指的是什么?

2、复习多音字:

把、闷、削。

3、生字词语:

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

4、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

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

5、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6、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7、抄写生字词语。

三、复习第7课《尊严》

1、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短文只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事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2、描写小伙子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从描述中看,这个年轻人是个怎样的人?

他是怎么想的?

3、课堂小结

诚实的劳动和做人的品质是多么重要。

它能成就人的一生。

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靠自己的诚实劳动来获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4、抄写生字词语

四、复习第8课《将心比心》

1、将心比心是什么意思?

(用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

)2、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3、读母亲平静的话,思考:

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里?

母亲又是怎么鼓励护士的?

她为什么能这么做?

4、抄写生字词语

五、复习语文园地二1、读读记记词语盘点。

2、日积月累

(1)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是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2)逐句自读。

(3)再次背诵。

第二课时练习巩固

一、看拼音写字

jiāngyìngwãichímíhuîbùjiěpíbâibùkān()()()()

jīngzhànqìzhîngdàodãgǔshîurúchái()()()()

zūnyánshanliangkuǎndàipǔshí()()()()

二、形近字组词

赠()驶()稍()弛()增()使()捎()驰()尊()谅()赠()堪()遵()晾()增()湛()财()货()驰()拨()材()贷()池()拔()

3、我会补充词语()()不解面()()色骨()()柴梦()以求以()待人疲()不()()吞()咽将()比()()()不乐

四、多音字组词:

()()据)()为(()将()()

确信深信坚信笃信自信守信取信诚信

坚决地相信叫()对自己怀有信心叫()讲究诚实和信用叫()

履行自己的诺言叫()忠实地信仰叫()取得别人的信任叫()

六、修改病句

1、由于今天我起得早,所以上课迟到了。

2、我敢肯定他一定不会来了。

3、春节联欢会上,我们听到了一阵悦耳的歌声和一张可爱的笑声。

4、《万年牢》的作者是新凤霞写的。

5、王军同学的作文、词和句子都用得恰当。

6、考试结束了,他首先第一个走出教室。

七、判断下列说法,对的画“√”,错的画“×”。

1、《中彩那于》写了父亲在道德难题面前,放弃了汽车,选择了诚信,做以了以诚待人。

()2、《万年牢》教育我们要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3、杰克逊大叔让那个年轻人留下来的原因是他沉得那个年轻人很可怜。

()

4、尊严就是尊贵庄严,使人敬畏。

()

5、“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

八、日积月累

(一)根据意思写名言

1、说话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

2、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与人:

(二)补充句子:

1、与朋友交,。

2、精诚所加,。

3、爱人者,;敬人者,。

4、老吾老,;幼吾幼,。

九、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体会到的做人的道理。

1、《中彩那天》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使我们懂得的道理。

2、我们从年轻人哈默和杰克逊大叔身上学到了。

3、“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是:

4、在第二单元中,我记住了《》一课中()说的一句话是:

我从中感受到了。

5、一个人能够带人处事,总会得到大家的和

十、阅读理解

李子核

母亲买了一些李子,打算吃过饭后分给孩子们吃,这些李子就放在盘子里。

万尼亚从没吃过李子,他闻了又闻,心里非常喜欢这李子,很想尝尝李子的滋味。

他在李子跟前走来走去。

当屋里没有人的时候,他忍不住拿了一个李子吃了。

午饭前母亲数了数李子,发现少了一个。

她就告诉了父亲。

吃过饭的时候,父亲说:

“怎么啦,孩子们,谁吃了一个李子呀?

”大家都说:

“没有。

”万尼亚的脸涨得像海虾那样红,可他也说:

“没有,我没吃。

”父亲说:

“你们无论哪一个吃了,都是不好的;但是最糟糕的还不是这一点,最糟糕的是李子里边有核呀。

谁要是不会吃李子,把核也咽下去,那么过了一天,他就会死的。

我担心的就是这个。

”万尼亚脸色发白,说道:

“我没有把核咽下去,我把它扔到窗子外面去了。

”于是大家都笑起来,万尼亚却哭了。

1、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按要求填空。

(1)这句话中把()比作了()。

说明此时万尼亚感到()。

(2)请照样子写出一个比喻句来。

2、文中两次写到了万尼亚脸色的变化,请你用“~”画出来,并写出他脸色变化的原因来。

第一次:

第二次:

3、知道为什么大家都笑了,万尼亚却哭了呢?

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

《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的启示》

复习要求

1、体会一些表达情感态度的词语。

2、让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等思维品质。

3、要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4、通过复习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能正确书写。

5、复习本单元的课文,熟读成诵语文园地里的读读背背。

6、复习和修改作文。

复习重难点:

整理和掌握本单元知识,再次懂得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

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复习措施:

讲练结合

复习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过程

1、复习《自然之道》

1、复习词语。

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2、“我们干了一件什么蠢事?

3、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二、复习《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

2、这两个原因有什么关系。

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

4、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要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三、复习《蝙蝠和雷达》

1、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

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

结果如何?

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

2、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

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请生填空。

(1)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

(2)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3)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3、抄写生字词语。

四、复习《大自然的启示》

1、出示三个重点句,请生按自己的学习方法理解这三个句子,谈感受。

(1)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2)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

(3)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2、课堂小结

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3、抄写生字词语。

五、复习语文园地三再次背诵日积月累。

第二课时练习巩固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一、看拼音,写词语

bìkāiqǐtúyîuguīchǔnshìshātān()()()()()

二、用“—”划出句中的错别字,改正后写在括号里。

森林面貌吨时改观了:

林子里又宽敞又结净,联一艰杂草也没有。

()()()()三、比一比,再组词

彻()拦()嘲()啄()返()砌()栏()潮()逐()板()

四、把下列的词语补充完整。

鱼()而出随心所()()想天开见()不救气()吁吁不折不()()不可及争先()后

五、选词填空。

温暖温和温存

1、嘲鸫不是一种性格()的海鸟,它专门残害海龟。

2、小海龟非常喜欢在()的阳光下到海滩上晒太阳。

敏锐敏捷敏感

3、蝙蝠是一种行动()的动物,都有一双()的眼睛。

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如果„„就„„

4、()把蝙蝠的眼睛蒙上,()它照样能灵巧地自由飞行。

5、我们()发现有破坏森林的行为,()应该坚决制止。

六、依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人类的老师不就是自然吗?

(改为陈述句)

2、几千年前的黄河流域土地茂盛,森林肥沃。

(修改病句)

3、海岛上有许许多多不计其数的太平洋海龟在筑巢孵化小龟。

(修改病句)

七、根据提供的语句组成四句谚语

风雨不久到冬雾雪鸡迟宿晒谷不用翻春雾风天上鱼鳞斑晚霞行千里鸭欢叫秋雾阴朝霞不出门夏雾晴

八、口语交际

小强捉了一只青蛙当宠物,丽丽看见后,想劝说小强把青蛙放回大自然,她该怎么劝说呢?

请你写一写。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

(一)、读《蝙蝠与雷达》片段,回答问题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

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

这种声音叫超声波,人们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

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放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雷达通过无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放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

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1、“碍”的音节是(),“荧”的部首是()。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仿照()重复()阻碍()打开()3、读过这个片断,我知道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4、蝙蝠在夜里是这样飞行的:

5、飞机在夜里能够安全飞行完全靠雷达。

雷达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蚂蚁

生物学家通过多年的观察研究,对蚂蚁的生活习性有了认识。

蚂蚁经常到离巢穴很远的地方去找食物。

它找到食物,要是吃不了,又拖不回去,就急忙奔回巢去“搬兵”,把别的蚂蚁领来,它们同心协力地把食物拖回巢去。

蚂蚁是靠什么来把消息通知给同伴的呢?

它招呼同伴就靠头上那对触角。

它们用触角互相撞碰来传递信号。

()食物又大又合口味,触角()摆动得特别(猛烈热烈)。

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

它认路主要靠眼睛,能凭借陆地上和天空中景物(辨别分析)。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用一个圆筒围住一群在归途中的蚂蚁,只让它们看见天空。

蚂蚁仍能准确地认清前进的方向。

如果把天空和周围的景物完全挡住,蚂蚁就会四散乱跑起来。

蚂蚁还可以根据气味认路。

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气味,回来时,()它们闻到这种气味()能确定路线。

如果用手指在蚂蚁爬过的路上画一条横线,或者用樟脑等有怪味的东西将蚂蚁要走的路画断,蚂蚁就迷路了。

研究蚂蚁的生活习性有价值吗?

有。

认识蚂蚁的生活习性,对于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提供一些可贵的科学资料。

1、用“\”将文中()内不合适的词画掉。

2、在文中的()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这篇短文是按()顺序写的。

(请写上序号)a、总——分b、分——总c、总——分——总4、第三自然段用了修辞手法。

5、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内容是否正确,对的在()里打“√”。

(1)如果把周围的景物完全挡住,蚁群就会四散乱跑起来。

()

(2)蚂蚁传递消息靠声音。

()

(3)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气味。

()6、读了这篇有趣的短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

《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再次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苏联卫国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