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运城市高考模拟.docx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运城市高考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运城市高考模拟.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运城市高考模拟
山西省运城市2016年4月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
1.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水有关的生理活动的叙述中,不恰当的是( )
A.贮藏的干种子中自由水含量少,以维持休眠状态
B.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将固定的CO2还原成(CH2O)
C.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生成物H2O中的氧全部来自O2
D.光合作用中,〔H〕移动的方向都是从薄膜到叶绿体基质
2.下列过程不能双向进行的是( )
A.HIV的遗传信息在RNA和DNA之间流动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C.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D.等位基因之间所发生的基因突变
3.关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控制合成的多肽中氨基酸数少于
B.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均在DNA上
C.细菌细胞核中的一个基因转录时以其中一条链作为模板
D.在细胞周期中,mRNA的种类和含量均会发生变化
4.下列有关实验及实验方法的描述,哪项正确( )
A.用含15N尿苷的营养液培养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的吸收峰值出现在间期
B.研究遗传病发病率需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其遗传方式需分析患者家系系谱图
C.“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不属于孟德尔的假说
D.DNA被15N标记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含14N的培养液中进行减数分裂,只产生两个含15N的精细胞
5.如图为某动物细胞内部分蛋白质合成及转运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高尔基体对其加工的蛋白质先进行分类再转运至细胞的不同部位
B.附着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通过囊泡运输到内质网加工
C.分泌蛋白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D.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的形成经内质网和髙尔基体的加工
6.不同浓度的生长素(IAA)影响某植物幼苗乙烯生成和茎切段长度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可知( )
A.茎切段长度的变化只受生长素和乙烯的调节
B.生长素对茎切段伸长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C.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乙烯的生成
D.生长素和乙烯对茎切段伸长的作用是相似的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9分)
7.某课外活动小组用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实验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请回答相关问题:
(1)该实验中以 作为检测因变量的指标,该物质的单体是 .
(2)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查阅资料后发现,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PH为3条件下的淀粉酶活性 (填“小于”、“等于”或“大于”)pH为9条件下的酶活性,原因是 .
(3)在常温、常压下,与盐酸相比,淀粉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据图的判断依据是 .
8.在反射活动中,神经中枢既有兴奋活动又有抑制活动,这是反射的协调功能所必需的.神经中枢抑制产生机制可分为如图所示三种模式.
(1)模式I中,神经细胞①兴奋,导致②兴奋,同时③④的状态分别是:
③ ,④ .
(2)模式Ⅱ体现了生命活动调节中典型的 调节机制.
(3)模式Ⅲ中,若⑤兴奋会导致⑦兴奋,但若⑥兴奋后⑤再兴奋,⑦却不产生兴奋,分析其最可能的机理是 .
(4)缩手反射中,屈肌因兴奋而收缩的同时,伸肌则受到抑制而舒张,该神经调节模式为图中的模式 .
9.科学家在新西兰某无鼠的小型岛屿投放某种家鼠以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初期(上一年12月初)在岛内相距400米的地点分别放置一只雄鼠和一只未孕雌鼠,一段时间后它们通过信息素发现了对方,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 功能,生态系统除此之外还有 、 功能.
(2)一般情况下,种群数量变化有增长、 等情况.上述家鼠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如表: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N(估算家鼠数)
3
14
37
44
68
68
69
科学家调查鼠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 .据数据分析,家鼠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
型,在5月到7月小岛所能维持的鼠群最大数量称为 .
(3)研究过程中发现,家鼠会以岛上某种海鸟的幼鸟及这种海鸟的食物为食,导致这种海鸟数量大量减少,据此分析家鼠与这种海鸟间存在的种间关系有 ,这两种生物在分子水平上的根本区别是 .
10.现有翅型为裂翅的果蝇新品系,裂翅(A)对非裂翅(a)为显性.杂交实验如图1,请回答.
(1)上述亲本中,裂翅果蝇为 (纯合子/杂合子).
(2)某同学依据上述实验结果,认为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结合上述实验,以遗传图解的方式说明该等位基因也可能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3)实验得知,等位基因(A、a)与(D、d)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基因型为dd的个体胚胎致死.两对等位基因功能互不影响,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发生交叉互换.这两对等位基因 (遵循/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以基因型如图2的裂翅果蝇为亲本,逐代自由交配,则子n代中基因A的频率是 .
三、选做题【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共1小题,满分15分)
11.回答有关菊花组织培养的问题:
(1)在一定条件下,处于状态的菊花组织或器官可经 过程形成愈伤组织.
(2)配制植物组织培养所需的MS固体培养基.除加入水、多种无机盐、各种有机营养物和植物激素外,还要加入
(3)选取菊花茎段时.要取生长旺盛的嫩枝,原因是 .获得外植体后要对其进行 (填“消毒”或“灭菌”).此后所进行的接种操作必须在 旁进行.上述操作的目的是为了防止 的污染.
(4)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两种植物的用量对菊花组织培养的影响.设计了一组实验,相关实验处理如表:
组别
A组
B组
C组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用量比值
>1
=1
?
C组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用量比值应为 .为提高实验的严谨性,有人提出需多增加一组实验,该的处理方法是:
.
四、选做题【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共1小题,满分0分)
12.科研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将乙烯形成酶(EFE)反义基因导入番茄中获得耐储存番茄.
(1)科研人员将EFE反义基因与T﹣DNA构建重组质粒,将番茄的愈伤组织浸入含有上述重组质粒的 菌液中,通过该菌的 作用使EFE反义基因进入番茄细胞并插入到细胞的 上.
(2)将上述愈伤组织细胞进行 即可诱导得到试管苗,该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具有 .
(3)为检测耐储存番茄中EFE反义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首先要从该番茄中提取mRNA,然后将放射性同位素等记的 作为探针,根据是否形成 进而判断EFE反义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从个体生物水平上鉴定,耐储存番茄产生的 (激素)比正常的番茄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水有关的生理活动的叙述中,不恰当的是( )
A.贮藏的干种子中自由水含量少,以维持休眠状态
B.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将固定的CO2还原成(CH2O)
C.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生成物H2O中的氧全部来自O2
D.光合作用中,〔H〕移动的方向都是从薄膜到叶绿体基质
【考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
光反应阶段:
(1)水的光解2H2O→4[H]+O2
(2)ATP的形成ADP+Pi+能量→ATP
暗反应阶段:
(1)CO2固定CO2+C5→2C3
(2)C3的还原2C3→(CH2O)+C5
联系: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
【解答】解:
A、自由水含量越高,代谢越旺盛,贮藏的干种子中自由水含量少,代谢降低,以维持休眠状态,A正确;
B、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将固定的CO2还原成(CH2O),B正确;
C、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生成物H2O中的氧全部来自O2,C正确;
D、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无叶绿体,D错误.
故选:
D.
2.下列过程不能双向进行的是( )
A.HIV的遗传信息在RNA和DNA之间流动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C.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D.等位基因之间所发生的基因突变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分析】1、HIV病毒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
RNA
.
2、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
(1)有利于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
(2)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最简单的反射弧由2个神经元组成,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也只能是单向的.
4、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替换、增添和缺失,从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其特点有:
①普遍性;②随机性、不定向性;③突变率很低;④多数有害.
【解答】解:
A、HIV是逆转录病毒,其侵染T细胞后,首先以RNA为模板逆转录形成DNA,其次以DNA为模板转录形成RNA,因此HIV病毒的遗传信息在DNA和RNA之间可以双向流动,A错误;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B错误;
C、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也只能是单向的,C正确;
D、基因突变是不定向性,A可以突变为a,a也可以突变为A,D错误.
故选:
D.
3.关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控制合成的多肽中氨基酸数少于
B.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均在DNA上
C.细菌细胞核中的一个基因转录时以其中一条链作为模板
D.在细胞周期中,mRNA的种类和含量均会发生变化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1、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2、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翻译过程中,mRNA中每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经翻译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数目是mRNA碱基数目的
,是DNA(基因)中碱基数目的
.即DNA(或基因)中碱基数:
mRNA上碱基数:
氨基酸个数=6:
3:
1.
【解答】解:
A、真核生物的基因中含有不能编码蛋白质的内含子等,因此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控制合成的多肽中氨基酸数少于
,A正确;
B、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均在DNA上,B正确;
C、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成形的细胞核,其拟核中的一个基因转录时以其中一条链作为模板,C错误;
D、在细胞周期中,基因也会发生选择性表达,因此mRNA的种类和含量均会发生变化,D正确.
故选:
C.
4.下列有关实验及实验方法的描述,哪项正确( )
A.用含15N尿苷的营养液培养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的吸收峰值出现在间期
B.研究遗传病发病率需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其遗传方式需分析患者家系系谱图
C.“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不属于孟德尔的假说
D.DNA被15N标记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含14N的培养液中进行减数分裂,只产生两个含15N的精细胞
【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细胞的减数分裂;孟德尔遗传实验.
【分析】1、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
2、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3、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解答】解:
A、根尖成熟区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因此不会出现分裂间期,A错误;
B、研究遗传病发病率需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其遗传方式需分析患者家系系谱图,B正确;
C、“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属于孟德尔的假说,C错误;
D、DNA被15N标记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含14N的培养液中进行减数分裂,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其产生的4个精细胞都含15N,D错误.
故选:
B.
5.如图为某动物细胞内部分蛋白质合成及转运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高尔基体对其加工的蛋白质先进行分类再转运至细胞的不同部位
B.附着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通过囊泡运输到内质网加工
C.分泌蛋白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D.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的形成经内质网和髙尔基体的加工
【考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解读题图可知,高尔基体对其加工的蛋白质先进行分类再转运至细胞的不同部位
【解答】解:
A、看图可知:
高尔基体对其加工的蛋白质先进行分类再转运至细胞的不同部位,A正确;
B、附着核糖体合成的多肽是在信号肽的引导下进入内质网腔进行粗加工(这一过程没有囊泡运输),内质网将该蛋白通过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进行深加工的.B错误;
C、分泌蛋白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属于胞吐作用,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C正确;
D、看图可知: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的形成经内质网和髙尔基体的加工,D正确.
故选:
B.
6.不同浓度的生长素(IAA)影响某植物幼苗乙烯生成和茎切段长度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可知( )
A.茎切段长度的变化只受生长素和乙烯的调节
B.生长素对茎切段伸长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C.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乙烯的生成
D.生长素和乙烯对茎切段伸长的作用是相似的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分析曲线图:
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乙烯的浓度也不断提高,乙烯浓度升高,会抑制茎切断的生长;当生长素的浓度小于10﹣6时,随生长素浓度增加,对茎切断的促进作用增强,当生长素浓度在10﹣6﹣10﹣4之间时,随生长素浓度增加,对茎段的促进作用减弱.
【解答】解:
A、植物的生命活动是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A错误;
B、题图只体现出生长素对茎切段的促进作用,B错误;
C、由题图可知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乙烯的生成,C正确;
D、由题图可知,生长素对茎切段伸长具有促进作用,而乙烯对茎切段伸长具有抑制作用,D错误.
故选:
C.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9分)
7.某课外活动小组用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实验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请回答相关问题:
(1)该实验中以 1h后淀粉剩余量 作为检测因变量的指标,该物质的单体是 葡萄糖 .
(2)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查阅资料后发现,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PH为3条件下的淀粉酶活性 小于 (填“小于”、“等于”或“大于”)pH为9条件下的酶活性,原因是 因为pH为3的条件下,有盐酸催化淀粉水解干扰实验结果 .
(3)在常温、常压下,与盐酸相比,淀粉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据图的判断依据是 1h后,pH为7的条件下淀粉的剩余量小于酸性条件下(或PH为1条件下)淀粉的剩余量 .
【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
据图示实验结果可知,横坐标为不同的pH,纵坐标为淀粉剩余量,故该实验的自变量是pH的不同,因变量是lh后淀粉剩余量.
【解答】解:
(1)酶活性是指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据图示可知,横坐标为不同的pH,纵坐标为淀粉剩余量,故该实验的自变量是pH的不同,因变量是lh后淀粉剩余量作为检测因变量的指标,该物质的单体是葡萄糖.
(2)当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需进行重复实验,观察结果.由于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因此推测,该实验中淀粉可能是在淀粉酶和盐酸的作用下分解的.据图示可知pH为3和pH为9条件下淀粉剩余量相等,但pH为3条件下的酶活性小于pH为9条件下的酶活性,原因是因为pH为3的条件下,有盐酸催化淀粉分解干扰实验结果.
(3)比较pH为1和pH为7的实验结果可知,pH为7的条件下淀粉的剩余量小于pH为1条件下淀粉的剩余量.故说明与盐酸相比,淀粉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故答案为:
(1)1h后淀粉剩余量葡萄糖
(2)小于因为pH为3的条件下,有盐酸催化淀粉水解干扰实验结果
(3)1h后,pH为7的条件下淀粉的剩余量小于酸性条件下(或PH为1条件下)淀粉的剩余量
8.在反射活动中,神经中枢既有兴奋活动又有抑制活动,这是反射的协调功能所必需的.神经中枢抑制产生机制可分为如图所示三种模式.
(1)模式I中,神经细胞①兴奋,导致②兴奋,同时③④的状态分别是:
③ 兴奋 ,④ 抑制 .
(2)模式Ⅱ体现了生命活动调节中典型的 (负)反馈 调节机制.
(3)模式Ⅲ中,若⑤兴奋会导致⑦兴奋,但若⑥兴奋后⑤再兴奋,⑦却不产生兴奋,分析其最可能的机理是 ⑥兴奋后会抑制⑤释放递质(或:
⑥兴奋后会引起⑤中递质分解) .
(4)缩手反射中,屈肌因兴奋而收缩的同时,伸肌则受到抑制而舒张,该神经调节模式为图中的模式 I .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传导是双向的.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
(1)突触:
神经元之间接触的部位,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部位﹣﹣突触小体与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而形成.
(2)过程:
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3)神经递质:
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配的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
(4)信号变化:
①突触间: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②突触前膜:
电信号→化学信号;③突触后膜:
化学信号→电信号
(5)传递特征:
单向传导.即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导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导,这是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发生兴奋性或抑制性的变化,从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解答】解:
(1)在神经调节中,神经元通过胞吐作用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后,再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图中③为抑制性神经元,接受①传来的兴奋后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④产生抑制.
(2)模式Ⅱ中兴奋性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使抑制性神经元兴奋,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反过来抑制兴奋性神经元的活动,体现了神经调节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3)模式Ⅲ中⑥兴奋后⑤再兴奋,⑥会抑制⑤释放递质,因而⑦不能产生兴奋.
(4)模式Ⅰ是同时进行的相互拮抗的不同调节.
故答案为:
(1)兴奋抑制
(2)(负)反馈
(3)⑥兴奋后会抑制⑤释放递质(或:
⑥兴奋后会引起⑤中递质分解)
(4)I
9.科学家在新西兰某无鼠的小型岛屿投放某种家鼠以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初期(上一年12月初)在岛内相距400米的地点分别放置一只雄鼠和一只未孕雌鼠,一段时间后它们通过信息素发现了对方,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 信息传递 功能,生态系统除此之外还有 物质循环 、 能量流动 功能.
(2)一般情况下,种群数量变化有增长、 波动和下降 等情况.上述家鼠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如表: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N(估算家鼠数)
3
14
37
44
68
68
69
科学家调查鼠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 标志重捕法 .据数据分析,家鼠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 S 型,在5月到7月小岛所能维持的鼠群最大数量称为 环境容纳量(K值) .
(3)研究过程中发现,家鼠会以岛上某种海鸟的幼鸟及这种海鸟的食物为食,导致这种海鸟数量大量减少,据此分析家鼠与这种海鸟间存在的种间关系有 捕食和竞争 ,这两种生物在分子水平上的根本区别是 DNA不同 .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种间关系.
【分析】1、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另外还有信息传递的功能;
2、分析表格数据可知:
小型岛屿上某种家鼠的数量呈现S型增长;
3、家鼠会以岛上某种海鸟的幼鸟及这种海鸟的食物为食,故家鼠与这种海鸟间存在的种间关系有捕食和竞争.
【解答】解:
(1)两只老鼠通过信息素发现了对方.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生态系统除此之外还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功能.
(2)一般情况下,种群数量变化有增长、波动和下降等情况.调查鼠群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据数据分析,家鼠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S型,在5月到7月小岛所能维持的鼠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即K值.
(3)据题干分析:
家鼠会以岛上某种海鸟的幼鸟及这种海鸟的食物为食,故家鼠与这种海鸟间存在的种间关系有捕食和竞争.这两种生物在分子水平上的根本区别是DNA不同.
故答案为:
(1)信息传递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2)波动和下降标志重捕法S环境容纳量(K值)
(3)捕食和竞争DNA不同
10.现有翅型为裂翅的果蝇新品系,裂翅(A)对非裂翅(a)为显性.杂交实验如图1,请回答.
(1)上述亲本中,裂翅果蝇为 杂合子 (纯合子/杂合子).
(2)某同学依据上述实验结果,认为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结合上述实验,以遗传图解的方式说明该等位基因也可能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3)实验得知,等位基因(A、a)与(D、d)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基因型为dd的个体胚胎致死.两对等位基因功能互不影响,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发生交叉互换.这两对等位基因 不遵循 (遵循/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以基因型如图2的裂翅果蝇为亲本,逐代自由交配,则子n代中基因A的频率是
.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利用题目已经知道果蝇的基因的显隐性,利用分离定律以及基因和性状的关系解题.
【解答】解:
(1)F1出现了非裂翅,说明亲本的裂翅是杂合子.
(2)只用图1中这一次杂交实验,是无法确定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根据图1的实验结果也可以认为该等位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具体分析如下:
表现为裂翅的雌果蝇为杂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