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烙铁使用管理规定.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150866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3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烙铁使用管理规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电烙铁使用管理规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电烙铁使用管理规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电烙铁使用管理规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电烙铁使用管理规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烙铁使用管理规定.docx

《电烙铁使用管理规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烙铁使用管理规定.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烙铁使用管理规定.docx

电烙铁使用管理规定

程序标题:

电烙铁使用管理规定

程序号码:

WI-QPPT1-066

版本号码:

00

生效日期:

2014年07月18日

总页数:

共9页

              

 

拟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若控制印章不是红色,则本稿件不是控制文件,

请参阅控制文件。

控制印章

修订履历

生效日期程序版本修订内容修订者

2014.07.1900新版发行

 

1.0目的

标准化电烙铁使用之规范。

2.0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生产过程中电烙铁的使用与检验。

3.0参考文件

4.0定义

5.0职责

5.1工艺部:

负责电烙铁使用方法的指导和电烙铁使用管理规定的制定。

5.2品质部:

负责对电烙铁焊接温度及漏电电压点检的监督和抽检。

5.3设备部:

负责不良电烙铁的原因检查及维修。

5.4生产车间:

负责按本规定正常使用、点检和保管电烙铁。

6.0资格与培训

6.1电烙铁操作人员应懂得电子产品的焊接,静电防护、安全用电和6S知识。

6.2经过培训且正式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7.0程序

7.1电烙铁通电时的操作步骤:

7.1.1确认海棉潮湿。

海绵含水量的标准:

将海绵泡入水中取出后对折,握住海绵稍施加力,使水不倒流出为准。

7.1.2清除发热管表面杂质。

7.1.3检查电烙铁的外观确认烙铁螺丝锁紧无松动、引线的绝缘皮无破损,若有破损应及时更换。

7.1.4确认电源插座插好。

7.1.5将电源开关切换至ON位置。

7.1.6调整温度设定调整钮至300℃,待加热指示灯熄灭后,再加热至所需之工作温度(SOP要求的温度)。

7.1.7如温度超过范围必须停止使用,并送请维修。

7.1.8开始作业使用。

7.2电烙铁断电时的操作步骤:

7.2.1在石棉上清洁擦拭烙铁头,并加少许锡丝保护。

7.2.2调整温度设定调整钮至可设定之最低温度。

7.2.3将电源开关切换至OFF位置。

7.2.4换线不再使用时,需拔下电源插头,下班期间关闭总电源后,可不拔下电源插头。

7.3电烙铁手工焊接方法:

7.3.1于湿海绵上擦拭烙铁头,清洁锡渣、助焊剂。

7.3.2加热源于焊接点,烙铁头成45度角,顶住焊盘和组件脚,预先给焊盘和组件脚加热,预热时间为1~2秒,烙铁头的尖部不可顶住PCB无铜皮位置,避免板烧伤PCB。

7.3.3上锡丝,将锡线从组件脚和烙铁接触面处引入,锡线熔化时,掌握进线速度,锡线不可直接靠在烙铁头上,以防止助焊剂烧黑,整个上锡时间大概为1~2秒。

7.3.4移开锡丝,当锡散满整个焊盘时,拿开锡线,烙铁头放在焊盘,时间大概为1~2秒。

7.3.5移开加热源(烙铁头)当焊锡只有轻微烟雾冒出时候,即可拿开烙铁;焊点凝固。

7.3.6手工焊锡作业顺序及图示:

 

7.4电烙铁使用注意事项:

7.4.1确定烙铁温度:

7.4.1.1对于贴片元件与细脚元器件的焊点,烙铁温度控制在300℃—360℃,生产过程中作业

指导书有规定时,以作业指导书要求为准。

7.4.1.2对于散热较快的粗脚元器件及加锡较多的焊点(如散热片固定脚、单插片、双插片、

弹簧片、压缩机继电器脚、变频模块、PCB厚度≧2.0mm的双面板等),烙铁温度控制

在340℃—420℃,生产过程中作业指导书有规定时,以作业指导书要求为准。

7.4.2一般焊接时间控制在3秒之内,对于340摄氏度以下焊接时间控制在3秒之内,对焊盘直

径4mm以上控制在6秒以内,集成电路及热敏元件的焊接不应超过2秒,重复焊接次数不

得超过3次。

7.4.3焊接面、焊料、烙铁头表面应清洁、无氧化层、水平、光滑、端正。

7.4.4锡焊接点应润湿充足、光滑均匀、无拉尖、锡瘤、针孔、冷焊、假焊、虚焊、焊点间短路

等缺陷,必须保证良好导电性和一定的机械强度,焊锡点的高度应符合要求。

7.4.5导线(或元件)绝缘层的靠近焊点边缘可见裸露导线长度不应超过2mm,塑胶绝缘层无因过热

出现的前伸或后缩的严重变形、损伤、破裂等缺陷。

7.4.6导线与端子连接要端正,密实紧贴,允许同时焊接多根导线(或元件脚)应平行紧靠,不

应出现较大离位或叠压现象。

7.4.7烙铁头触面污垢和烧焦的焊剂会阻碍热传导,应在湿润的高温海绵上擦除,要经常保持触面清洁。

如不能擦除可用锉刀或或600~800目之砂纸轻轻擦拭清除,然后立即用焊料重新搪锡保护,但对于包铁触面、镀银或贵硬合金触面的烙铁头则禁止使用锉刀。

7.4.8不允许用烙铁头磨擦焊接面,也不允许用力按压,但当烙铁触面小,不足以覆盖已有焊锡焊接面时,可以采用往覆磨擦焊接面辅助促使迅速扩大加热面积,加速焊锡流动性以保证焊点轮廓饱满。

7.4.9新烙铁或休息及暂时不用焊接时,需在烙铁头上加焊锡保护烙铁头;离开工位10分钟以上,必须切断烙铁电源。

7.4.10工作区域应保持清洁,不能将碎锡敲击于工作台面上,严禁直接敲击烙铁,预防损坏或漏电。

7.4.11手工焊锡时拿握烙铁的姿势:

类似握笔写字姿势。

7.4.12焊接面油污影响焊料与焊接面湿润流动而形成陡角,焊剂不足或表面温度过高在烙铁离开焊点时,焊料表面会形成立尖现象。

7.4.13在焊锡未凝固前抖动或移动焊件,焊点就会凝成碎块,焊锡过多或过少也容易出现假焊且不容易判断。

7.4.14焊接时应防止邻近元器件、PCB板等受过热影响,对热敏元件要采取必要散热措施。

7.4.15有孔端子的焊接:

7.4.15.1用手或镊子或尖嘴钳夹持导线穿插入端子孔内,绝缘部份不要露出孔表面,将导线上提使导线末端表面与焊接面最大限度接触紧贴。

7.4.15.2用烙铁头将焊锡丝加热使焊锡熔化完后,用烙铁头将导线压平同时使焊接面加热,待焊锡流动润湿焊点后顺延导线方向快速撤除烙铁,同时吸除多余焊锡。

7.4.16无孔端子的焊接应根据需要焊接面校正平直后清洁,再将导线在端子上绕接固定或搭接固定或插接固定。

7.4.17因产品不同需要调整烙铁温度时,必须对烙铁温度重新测量矫正。

7.5电烙铁的选择方法:

7.5.1应选择瓦数适合的电烙铁,并控制烙铁头的最低温度,而最高温度则受烙铁头材质特性,焊剂性质决定。

7.5.2电烙铁(60-75W)适用于焊接电池弹簧板片和大面积(接地或Φ5mm以上的)焊点,焊锡丝一

般选用Φ1.2mm或以上。

7.5.3电烙铁(30-45W)适用于一般焊盘(垫)直径4mm或Φ2mm以下的导线(元器件)电气焊接,焊

锡丝一般选用Φ1.0mm。

7.5.4恒温烙铁适用于修整焊点(执锡)和IC焊接,以及对焊点质量要求严格的工件及小型元器件、

温度敏感元件、如PVC基料制品的插座等接插件,焊锡丝一般选用Φ1.0mm。

7.5.5用于焊接对静电及漏电流敏感电子元件的电烙铁,应选用绝缘阻值在100MΩ以上具有中性

接地引出线的电烙铁。

7.5.6用于防止磁场磁化要求的电烙铁应选用距离烙铁头1.3CM处磁场强度小于1高斯的电烙铁。

7.6烙铁头的选择方法:

7.6.1烙铁头的大小与热容量有直接关系,烙铁头越大,热容量相对越大,烙铁头越小,热容量也越小。

进行连续焊接时,使用越大的烙铁头,温度跌幅越少。

此外,因为大烙铁头的热容量高,焊接的时候能够使用比较低的温度,烙铁头就不易氧化,增加它的寿命。

7.6.2短而粗的烙铁头传热较长而细的烙铁头快,而且比较耐用。

扁的、钝的烙铁头比尖锐的烙

铁头能传递更多的热量。

一般来说,烙铁头尺寸以不影响邻近元件为标准。

选择能够与焊点充份接触的几何尺寸能提高焊接效率。

7.6.3密集细小的焊点(如贴片元器件密集的印制板)建议选用尖嘴烙铁头,焊点比较蔬散及粗

脚元器件焊接、补焊等应尽量选用扁平型或刀型的烙铁头。

7.7安全防护:

7.7.1操作环境应有良好通风或尾气局部排气净化装置。

7.7.2电烙铁应有可靠接地。

7.7.3敏感元件的焊接操作前戴好静电防护带,在制品及器件的流转传运过程应有可靠的静电防

护措施。

7.8电烙铁的维修:

7.8.1当烙铁旋扭设定温度与实际测量测温偏离±20℃时,电烙铁必须停止使用并送设备部进行

检修。

7.8.2当电烙铁的外观及电源线的绝缘皮有破损时必须停止使用并送设备部进行检修。

7.8.3当电烙铁漏电电压大于12V时必须停止使用并送设备部进行检修。

7.9电烙铁一般易发故障及排除方法:

7.9.1烙铁头沾不上焊锡:

7.9.1.1检查烙铁头温度是否过高。

7.9.1.2检查烙铁头是否清理干净。

7.9.2烙铁头温度异常:

7.9.2.1检查烙铁头是否衍生氧化物。

7.9.2.2检查烙铁头温度是否正确校准。

7.9.2.3检查烙铁头发热芯是否损坏需要换新。

7.9.2.4检查电烙铁温度旋扭设置是否恰当。

7.9.2.5烙铁温度控制电路出现故障。

7.9.3烙铁头拆不开:

7.9.3.1检查烙铁头是否被夹紧。

7.9.3.2检查烙铁头是否因长久氧化而膨胀。

7.9.4烙铁头漏电:

7.9.4.1烙铁嘴与烙铁金属外壳之间因氧化接触不良。

7.9.4.2因烙铁插头与工作台上的电源插座之地线接触不良。

7.9.4.3电源插座没有接地或接地不牢靠。

7.9电烙铁点检方法:

7.9.1温度点检:

检查烙铁温度设置旋扭是否设置在规定温度范围内,温度测量前将烙铁头预热5

分钟,测量前需在烙铁头上适当的上锡,以保证烙铁头与烙铁测温仪的热感器能充分接触,

将被测烙铁之烙铁嘴接触于计量合格的烙铁温度测试仪的温度感应器中心,持续数秒直到

温度基本稳定,读取最大数值。

7.9.2漏电电压测量:

通电情况下,用拇指轻触感应数显测电笔光示感应处的按扭,然后将测电

笔金属前端直接接触烙铁芯外壳,如测电笔数显区无数字显示或电压低于12V时即为合格,如测电笔数显区电压大于12V时即为不合格。

7.10点检结果的判定:

7.10.1实测温度值与漏电电压检测均符合要求时,点检判定结果为合格,实测温度值与漏电电压检测其中一项不均符合要求时,点检判定结果为不合格。

7.11生产车间点检频率:

7.11.1生产车间每个工作日均需按照《电烙铁点检记录表》(附件)(每天1次),对电烙铁温度和漏电电压状况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电烙铁点检记录表》(附件)中。

7.11.2生产车间进行电烙铁温度和漏电电压点检时,以温度测量仪和测电笔所测数值为准。

7.11.3生产期间因转线或工位调整,需重新调整温度时,首先依据作业标准进行调整,如作业标准缺失时,则依据7.4.1.1-7.4.1.2规定进行灵活调整,期间不规定使用仪器进行点检,电烙铁重新调正后的值不确定时,可使用仪器进行点检。

7.12品质部抽检频率及比例:

7.12.1品质部每个工作日均需对生产车间正使用之电烙铁进行抽检,检查频率为1次/天,每天抽检比例不小于各班组使用工具总数的30%,抽检结果判定记录于《电烙铁点检记录表》(附件),若遇特殊情况时,生产车间需按品质管理需求增加点检次数,抽检结果的判定方法同7.10点检结果的判定标准。

当抽检结果与生产班组的点检记录不符合时,须要求被抽验生产班组对其所属的所有电烙铁进行重新点检,点检后,品质部再进行抽检,直至满足标准。

7.12.2品质部抽检电烙铁时,以温度测量仪和测电笔所得数值为准。

7.12.3品质部抽验出无法调校或判定为不合格之电烙铁,必须要求生产单位停止使用。

7.13《电烙铁点检记录表》(附件一)每月由生产部自行更换并收集保存。

7.14《电烙铁点检记录表》(附件一)每月由生产部自行更换并收集保存。

7.15本管理规定参照GB3787-93《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编写,未提及部分按照此规程执行。

8.0记录

8.1电烙铁点检记录表PT1-QP006-00

9.0附件

9.1电烙铁点检记录表PT1-QP006-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