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单项选择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150298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理学单项选择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法理学单项选择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法理学单项选择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法理学单项选择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法理学单项选择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理学单项选择题.docx

《法理学单项选择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理学单项选择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法理学单项选择题.docx

法理学单项选择题

1.法学是“是对神和人的事务的认识、关于正义和不正义的科学”,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

A.乌尔比安

B.亚里士多德

C.伊壁鸠鲁

D.托马斯·阿奎那

2.德国古典哲学大师黑格尔曾明确宣布“法学是哲学的一个部门”,直到以后,法学才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18世纪中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晚期

D.20世纪初期

3.法学与逻辑学共同关注的焦点是()问题。

A.法律论证

B.法律辩论

C.法律推理

D.法律概念

4.历史法学派是19世纪兴起的一个法学派别,下列哪个选项代表该学派的观点?

()

A.法是一种历史现象,是阶级社会的产物

B.法像语言、风俗、政制一样,是随着民族的成长而成长的

C.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

D.法是在所有的人中确立的,并得到全人类平等遵守的自然理性

5.从认识论的角度,学者们通常将法学划分为()。

A.国内法学和国际法学

B.立法学和法律社会学

C.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

D.法学本科和法学边缘学科

1.根据方法的适用范围和重要程度,法学方法可分为(。

A.基本方法和具体方法

B.主要方法和次要方法

C.理论方法和实践方法

D.原始方法和派生方法

2.列宁指出,为了解决社会科学问题,为了用真正获得正确处理问题的本领而不被一大堆细节或各种争执意见所迷惑,为了用科学的眼光观察这个问题,最可靠、最必需、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从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过程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的。

以上描述的以下那种法学研究方法?

()

A.历史的比较

B.历史考察的方法

C.逻辑分析方法

D.语义分析方法

1.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作了(),强调不是公平的观念决定法,而是社会经济关系的运动决定法的现象,并且揭露了资产阶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虚伪性。

A.《〈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B.《论犹太人问题》

C.《神圣家族》

D.《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2.马克思主义法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

这两位科学巨人合著的()是马克思主义法学诞生的标志。

A.《德意志意识形态》

B.《共产党宣言》

C.《论住宅问题》

D.《反杜林论》

3.()特别强调,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核心。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4.下列有关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表述,错误的是()。

A.仅指马克思、恩格斯的法律学说

B.代表无产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的利益

C.以唯物史观为基础

D.使法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5.()同志指出: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1.法理学与部门法的关系是)的关系。

A.一般与特殊

B.整体与局部

C.理论与实际

D.论与史

2.“法理学所关心的不是法律的知识(knowledge),而是法律的思考或者思想(thought)。

”这一观点是()提出的。

A.罗尔斯

B.庞德

C.哈特

D.卢曼

3.在中国,()在其《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中最早使用了“法理学”一词。

A.康有为

B.黄宗羲

C.梁启超

D.杨度

1.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A.统治阶级意志

B.阶级斗争状况

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D.历史传统

2.由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称为()。

A.行政规章

B.行政法

C.法律

D.行政法规

3.中国古代把“律”字解释为“均布”,着重体现的含义是()。

A.规范

B.刑罚

C.公平

D.正义

4.在我国现代法律制度中,狭义的法律是指()。

A.包括宪法、行政法规在内的一切规范性法律文件

B.不包括宪法在内的一切规范性法律文件

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D.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以及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5.被认为是法律的由国家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包括()。

A.国家行政机关的裁决

B.审判机关的判决

C.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

D.公安机关的逮捕证

6.法的调整的对象()。

A.行为关系

B.思想社会关系

C.利益关系

D.各种社会资源

7.法之所以具有特殊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在于法是()。

A.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B.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

C.上层建筑之一

D.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8.法律创制的主要方式是()。

A.民间社会逐渐形成

B.国家制定和认可

C.国家领导人颁布

D.天才人物的创造

9.下列不属于法的特征的是()。

A、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性的

B、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

C、法是由原始社会的习惯演变而来的,具有历史性

D、法是由严格程序规定的,具有程序性

10.法在其生效期间是反复适用的,而不是仅适用一次;它所适用的对象是一般的人而不是特定的人。

 这些都表明了法具有()。

A.强制性

B.统一性

C.权威性

D.规范性

11.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

A.社会

B.共同

C.集体

D.个别

12.法与其他社会规范的根本区别在于()。

A.规范性

B.物质制约性

C.意志性

D.国家强制性

1.根据法的地位、效力、内容和制定程序为标准,法可以划分为()。

A.根本法和普通法

B.国内法和国际法

C.一般法和特别法

D.实体法和程序法

2.根据法的适用范围为标准,法可以划分为()。

A.根本法和特别法

B.国内法和国际法

C.一般法和特别法

D.实体法和程序法

3.根据法的所规定的内容不同为标准,法可以划分为)。

A.根本法和特别法

B.国内法和国际法

C.一般法和特别法

D.实体法和程序法

4.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为标准,法可以划分为()。

A.公法和私法

B.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C.制定法和判例法

D.普通法和衡平法

5.在普通法国家中,除制定法外,正式意义上的法律渊源还有()。

A.权威性的法学著作

B.判例

C.正义和公平概念

D.道德

6.大陆法系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文献是()。

A.《德国民法典》和《德国刑法典》

B.《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

C.《法国民法典》和《人权宣言 》

D.《法国民法典》和《德国刑法典》

7.法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在法学上称为()。

A.法的溯及力

B.法的空间效力

C.法的时间效力

D.法的对象效力

8.关于法的溯及力的正确表述是下列哪项?

()

A.新法制定颁布后对旧法是否有效

B.新法生效后,原有法律是否有效

C.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

D.法律颁布后,对它制定以前所发生的事件和行为是否有效力的问题

9.法的溯及力是指法律颁布后()是否适用,适用,则为有溯及力;否则,则没有溯及力。

A、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

B、对其生效以后的行为

C、对其生效以前发生的事件和行为

D、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和行为

10.对于旧法的废止,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方法是()。

A.明示废止

B.默示废止

C.立即废止

D.共同废止

11.当前各国在法律溯及力问题上,采用的一般原则是()。

A.从新兼从轻

B.从新

C.从旧兼从轻

D.从旧

12.中国的法律只适用于中国领土上的公民,这体现了法律对人效力()的原则。

A.属人主义

B.属地主义

C.保护主义

D.综合主义

13.公私法逐步混合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A.17—18世纪

B.18—19世纪

C.20世纪中

D.20世纪初

14.下列法律关系中,属于公私混合法律关系的是()。

A.婚姻法律关系

B.票据法律关系

C.公司法律关系

D.合同法律关系

15.在当代中国,企业和员工之间的法律关系属于()。

A.公法法律关系

B.私法法律关系

C.绝对法律关系

D.公私法混合法律关系

16.根据法律的地位和效力从高到低排列的是()。

A.法律、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

B.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规章

C.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D.宪法、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

17.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B)。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

C.国务院总理

D.省、自治区、直辖市

18.地方性法规如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时,()有权撤销地方性法规。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全国政协

19.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源自()。

A.古中国

B.古希腊

C.古印度

D.古罗马

2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84条规走:

“外国法人以其注册登记地国家的法律为其本国法,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依其本国法确定。

外国法人在我国领域内进行的民事活动,必须符合我国的法律规定”。

该条款所体现的是哪一原则?

()

A.属人原则

B.属地原则

C.保护原则

D.综合原则

21.A国公民汤姆劫持B国航空器,试图进入C国,但在强行驾机飞越D国和中国领空交界处时,油料耗尽,飞机只得迫降在中国领域内。

适用中国刑法对汤姆追究刑事责任,依据的是()。

A.属人原则

B.属地原则

C.保护原则

D.综合原则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7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该条款所体现的是以下哪一原则?

A.属人原则

B.属地原则

C.保护原则

D.综合原则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47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外国人结婚适用婚姻缔结地法律,离婚适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

”这反映法的()效力。

A.对象

B.对事

C.空间

D.时间

24.从1999年11月1日起,对个人在中国境内储蓄机构取得的人民币、外币储蓄存款利息,按20%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

某居民2003年4月1日在我国境内某储蓄机构取得1998年4月1日存入的5年期储蓄存款利息5 000元,如果该居民被征收了1 000元的个人所得税。

这样处理,违背了法的效力规则中的()。

A.法律优位原则

B.新法优于旧法原则

C.法不溯及既往原则

D.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56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这一规则是()。

A.规范性规则

B.标准性规则

C.强行性规则

D.构成性规则

26.在住宅区内机动车车速应限制在每小时20公里以内”这一规则是()。

A.规范性规则

B.标准性规则

C.强行性规则

D.构成性规则

27.根据内容的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划分为()。

A.授权性规则、义务性规则和权义复合规则

B.调整性规则与构成性规则

C.强行性规则与指导性规则

D.规范性规则和标准性规则

28..《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21条第3款规定:

“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该规定属于()。

A.规范性规则

B.标准性规则

C.授权性规则

D.构成性规则

29..将法律规则分为主要规则和次要规则,主要规则是设定义务的规则,次要规则是授予权利的规则,这是新分析法学派的代表人物英国法学家()的观点

A.庞德

B.边沁

C.哈特

D.奥斯丁

30..《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1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这是一个()规则。

A.授权性规则

B.义务性规则

C.权义复合规则

D.禁止性规则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17条规定:

“全国少数民族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参照各少数民族的人口数和分布等情况,分配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选出。

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应有代表一人。

”这是一个()规则。

A.授权性规则

B.义务性规则

C.标准性规则

D.规范性规则

3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22条规定:

“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

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这样的规则属于()。

A.强行性规则

B.义务性规则

C.指导性规则

D.禁止性规则

33.联合国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的规则课以联合国成员国以保护人权的义务,这样的规则属于(。

A.强行性规则

B.义务性规则

C.指导性规则

D.禁止性规则

34.根据原则产生的基础不同,可将法律原则分为()。

A.政策性原则和公理性原则

B.基本法律原则和具体法律原则

C.实体性原则和程序原则

D.公法原则和私法原则

35.我国刑法规定: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该条款的内容属于哪种规则?

()

A.授权性规则

B.义务性规则

C.命令性规则

D.禁止性规则

36..下列选项中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既有强行性规则又有指导性规则

B.有强行性规则而无指导性规则

C.无强行性规则而有指导性规则

D.既无强行性规则又无指导性规则

1.法制体系与法律体系的关系是()。

A.法制体系与法律体系是两个完全不相关的概念

B.法制体系包含着法律体系

C.法律体系说明的是呈静态状的法律本身的体系构成,法制体系说明的是呈动态状的法制运转机制系统

D.法制体系组合在法律体系之中

2.法律体系是一个重要的法学概念,人们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理解、解释和适用这一概念,但必须准确地把握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

下列关于法律体系的表述中哪种说法未能准确地把握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

()

A.研究我国的法律体系必须以我国现行国内法为依据

B.在我国,近代意义的法律体系的出现是在清末沈家本修订法律后

C.尽管香港的法律制度与大陆的法律制度有较大差异,但中国的法律体系是统一的

D.我国古代法律是“诸法合体”,没有部门法的划分,不存在法律体系

3.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可称为()。

A.法规体系

B.立法体系

C.法律部门

D.法律体系

4.下列诸项中正确的说法是()。

A.宪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基础性和主导性的部门法

B.特别行政法是指对特别的主体加以调整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C.行政法和行政法规是法律体系中两个不同的部门法

D.民法是指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5.下列诸项中正确的说法是()。

A.法学体系为健全和发展法律体系指出方向、目标和任务,法律体系为法学体系提供条件和对象

B.从版权法和专利法的主导因素看,将它们列入行政法部门比列入民法部门更合适

C.作为部门法的行政法,是指国务院以及地方行政机关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D.作为一个部门法的经济法,是指调整经济生活领域的一切法律规范的总称

1.以下关于西方思想史上权利概念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罗马法中没有确定的、单独的权利概念和权利分类

B.中世纪末期权利观念逐渐成为普遍的社会意识

C.19世纪中期以后,“权利”和“义务”被作为法律(法学)的基本概念总结出来,权利和义务研究进入实证化阶段

D.20世纪初期,英美自然法法学家摆脱权利分析中的形式主义和简单化,而注重分析权利概念包含的丰富内容,深化了对权利的理解

2.关于中国思想史上的权利和义务概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中国古代,“权利”和“义务”的词语已经出现,并且已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法定权利义务的观念

B.中国古代有关权利和义务及其社会价值的观念、思想、理论相当匮乏

C.法家的代表人物管仲所说的,社会之需要法律,在于“定分止争”,其实质并非要明确权利和义务及各自的界限

D.法律权利和义务概念在中国的出现是19世纪西学东渐之后的事情,经历了漫长的从感性到知性再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3.甲京剧团与乙剧院签订合同演出某传统剧目一场,合同约定京剧团主要演员曾某、廖某、潘某出演剧中主要角色,剧院支付人民币1 万元。

演出当日,曾某在异地演出未能及时赶回,潘某生病在家,没有参加当天的演出,致使大部分观众退票,剧院实际损失1.5 万元。

后剧院向法院起诉京剧团,要求赔偿损失。

针对此案,下列意见中正确的是(。

A.在这一事例中,法律关系主体仅为甲京剧团与乙剧院

B.京剧团与剧院的法律关系为保护性法律关系

C.京剧团与剧院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都不是绝对的

D.在这一事例中,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针对的主体是不特定的

4.以下哪一个不属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5.()是典型的一般权利。

A.物权

B.债权

C.知识产权

D.继承权

1.根据法律主体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不同,可以将法律关系分为()。

A.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

B.双边法律关系和多边法律关系

C.纵向法律关系和横向法律关系

D.调整性法律关系和创设性法律关系

2.根据法律关系发生的方式不同,可以将其分为(。

A.调整性法律关系和创设性法律关系

B.隶属的法律关系和平权的法律关系

C.双边法律关系和多边法律关系

D.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

3.按照法律关系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把法律关系分为(。

A.调整性法律关系和创设性法律关系

B.隶属的法律关系和平权的法律关系

C.双边法律关系和多边法律关系

D.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

4.权利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称为(。

A.法律事实

B.法律关系客体

C.法律关系

D.法律关系的内容

5.()是法律关系主体实际取得权利、承担义务的前提条件。

A.财产权

B.人身权

C.权利能力

D.行为能力

6.凡是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和现象称为()。

A.法律关系主体

B.法律关系客体

C.法律事实

D.法律关系内容

7.法律关系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称为()。

A.法律关系的内容

B.法律事实

C.权利能力

D.行为能力

8.下列有关公民权利能力的表述,那一项是错误的?

()

A.权利能力是公民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一种资格

B.所有公民的权利能力都是相同的

C.公民具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是具有行为能力

D.权利能力也包括公民承担义务的能力或资格

9.()是法律规范与法律关系联系的中介。

A.法律主体

B.法律事实

C.法律关系的客体

D.法律关系的内容

1.()是归责的基础和前提,是认定法律责任的基本依据。

A.因果关系

B.责任主体

C.法律责任

D.主观过错

2.违法行为的发生不是有行为者自由的意志,而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因而只能根据行为人行为的环境和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来确定法律责任的有无或轻重。

此观点属于下列哪一种理论?

()

A.规范责任理论

B.历史责任理论

C.环境责任理论

D.社会责任理论

3.以哲学和伦理学上的非决定论亦即自由意志论为理论基础的关于法律责任本质问题的理论是()。

A.规范责任理论

B.历史责任理论

C.道义责任理论

D.社会责任理论

4.认为行为的规范评价是法律责任的本质的是()。

A.规范责任理论

B.历史责任理论

C.道义责任理论

D.社会责任理论

5.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选项中不能减轻与免除法律责任的是()。

A.家住偏僻山区的蒋某把入室抢劫的康某捆绑起来,关押了六小时后,才将蒋某押送到40里外的派出所

B.蒋某偷了一辆价值150元的自行车,十年后被人查出

C.医生李某征得患者王某的同意,锯掉其长有恶性肿瘤的小腿

D.高某在与三个青年打架时,拔出刀子将对方一人刺成重伤

6.法定免责条件是指()。

A.权利主张超过实效

B.有效补偿

C.自愿协议

D.不可抗力

7.王某打架斗殴,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对其处罚50元,这种处罚属于()。

A.刑事制裁

B.行政制裁

C.违宪制裁

D.民事制裁

1.()是“正当程序”原则的源头。

A.《大宪章》

B.《人权宣言》

C.《权利法案》

D.《美国宪法》

2.程序的对立物是()。

A.规范

B.恣意

C.法律关系

D.法律责任

3.()是英美法中有关程序的最高准则。

A.正当法律程序

B.自然正义

C.辩论

D.自治

1.()是社会调整的主要依据。

A.法律

B.道德

C.伦理

D.行为规范

2.法的起源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私有制的产生

C.社会分工的出现

D.氏族公社的瓦解

3.法产生的标志是()。

A.原始社会的习惯

B.习惯法

C.成文法

D.奴隶制国家

4.()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具有剥削阶级类型的法。

A.奴隶制法律制度

B.封建制法律制度

C.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D.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5.关于资本主义法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A.在封建社会中后期出现的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法律,在本质上已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法律了

B.各国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虽然有现有后,但其法律的产生却呈现出大致相同的特征

C.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法律始终不变的核心

D.资本主义法与社会主义法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公共意志的体现

6.最早依法建立维护代议制和民主制的法律是()。

A.奴隶制法律制度

B.封建制法律制度

C.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D.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7.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两大法系表述正确的是()。

A.大陆法系是在普通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B.英美法律在诉讼程序方面倾向于职权主义

C.西班牙法律属于英美法系

D.两大法系的差别在逐渐缩小,但差别还将长期存在

8.下列哪项不属于大陆法系的渊源()。

A.《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

B.《自由大宪章》

C.教会法

D.罗马法

9.在19世纪欧洲大陆各国的法典编纂运动中,开创“民商分立”传统的法典是()。

A.《拿破仑法典》

B.《德国民法典》

C.《苏俄民法典》

D.《普鲁士法典》

1.关于法律演进与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法律演进与发展的模式上,基本上有“进化论”和“建构论”两种法律演进的理论模式

B.在法律演进与发展的道路上,对应于以进化论和建构论为核心的社会发展的本土化和国际化道路,法律演进也有本土化和国际化两种道路选择

C.从法律内容及其价值蕴涵来看,法律的演进与发展体现为从特别注重法律义务附加的优先性到在价值蕴涵上以法律权利优先的法律权利义务的平衡配置

D.法律在演进与发展过程中,其根本的动力在于一个社会内部需求的增长、进化和发展,不需要外部环境因素的外在推动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大量引进了()。

A.德国法

B.中国法

C.法国法

D.美国法

3.法律移植的最高形式是()。

A.基本相同发展阶段国家的法律相互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