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六个月从最后一名到高考状元李晓鹏学习方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147011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1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方法六个月从最后一名到高考状元李晓鹏学习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学习方法六个月从最后一名到高考状元李晓鹏学习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学习方法六个月从最后一名到高考状元李晓鹏学习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学习方法六个月从最后一名到高考状元李晓鹏学习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学习方法六个月从最后一名到高考状元李晓鹏学习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习方法六个月从最后一名到高考状元李晓鹏学习方法.docx

《学习方法六个月从最后一名到高考状元李晓鹏学习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方法六个月从最后一名到高考状元李晓鹏学习方法.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习方法六个月从最后一名到高考状元李晓鹏学习方法.docx

学习方法六个月从最后一名到高考状元李晓鹏学习方法

高效利用时间的几个重要原则

时间管理的重要原则

一、记住:

时间并不重要

说到学习时间紧张,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的就是怎么挤时间——压缩睡觉的时间、压缩吃饭的时间、压缩休闲娱乐的时间等等,把一切学习以外的时间都压缩到极致,彷佛就是管理时间的终极目标。

为学习成绩而苦恼的同学,常常也伴随着觉得时间不够的苦恼。

因为他们觉得,要想把成绩赶上来,必须给自己“补课”——多补习以前的基础或者多找点别的教辅材料来做一下。

但是,老师上课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时间,又要布置好多好多的作业,每天连作业都做不完,哪里来的时间去自己学习?

还有一种情况是,有的人花了很多的时间去学习,几乎达到了人的生理极限了,不太可能再挤得出什么时间出来了,但进步仍然十分有效。

看到自己在非常痛苦的看书做题的时候,有些个成绩比自己好很多的同学却似乎很悠闲的样子。

如果时间利用都到了这步田地,自己还有再改进的余地吗?

对于这些问题,我想用一句话解释:

“时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效率。

二、学习时间的“马太效应”

要明白效率和实践的关系,我们来算一笔时间账:

一个人中等努力程度的高三学生,除了上课一天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大概有10个小时。

这个时间长度可以保证他每天有充足的睡眠,足够的时间来休息。

如果我们要拼命的挤时间,大概能多挤出来多少呢?

假设你每天只睡六个小时——这已经很夸张了,偶尔一天只睡六个小时都觉得没什么,而如果连续很长一段时间的话,很多人都会受不了。

然后三顿饭总共只用一个小时,用在走路上的时间(即使是从寝室到食堂到教室三点一下,每天最少也要六趟)也要一个小时,用了洗脸漱口上厕所以及其它杂务也要一个小时。

这样算下来,我们每天用来学习的时间达到了16个小时。

这样,我们比别人的学习时间增加了60%。

这是一个可喜的数字,实际上,每天多60%的话累加起来确实相当惊人。

一个人如果真的能这样坚持下来,取得进步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不过,这笔账漏掉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看同样的内容,有人看一遍就记得差不多了,有人能记住小一半,而有人看了一遍之后啥也记不住。

一道普通的数学证明题,一个成绩优秀的同学,他只需要花五分钟的时间就做出来了,而一个成绩比较差一点的同学,可能最少要思考十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被一道数学题难个半个小时其实很正常。

我们这样一算,学习好的同学一个小时可以解决12道这样的题目,而差一点的同学一个小时只能解决6道这样的题目。

我们拼了命的多增加了60%的时间,结果一算(10个小时×12):

(16个小时×6)=120:

96=5:

4。

人家一天学习十个小时的效果反而比我们学习16个小时还要高出25%!

换句话说,我们付出了比别人多60%的努力,却换来比别人低25%的效果,这可真够冤的。

这笔账算起来是比较吓人的。

尽管这个效率的差距可能不是2:

1,但结论本身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如果考虑到一天学习16个小时,如此高强度的学习会让人身心疲倦、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大幅度下降,那么这种效率上的差距只会更大。

这就是为什么越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越觉得时间不够用;而越是成绩比较拔尖的同学,越觉得时间多的用不完。

我有时候到中学里面讲课,讲完之后会让老师们找一些各个成绩段的同学来和我聊聊天,基本情况都是这样:

排名靠后的同学总是抱怨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除了做作业以外根本没时间自己学习;而排名靠前的同学,则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其实没多少,每天放学之前就已经把家庭作业做的差不多了,剩下的时间可以自己找点题来做找点书来看,还可以小小的休闲娱乐一下。

对于那些希望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改变现状的同学而言,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沮丧的局面。

对于这种现象,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

学习时间的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MatthewEffect),是指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社会现象。

名字来自于《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

在《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有这么说道: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在生活中,人们经常可以观察到关于贫富差距的马太效应:

有钱的人,因为可以获得投资收入,更能够把握挣钱的机会,所以会越来越有钱;而没钱的人,所有的钱都用来吃穿住行了,没有办法积蓄,所以越来越穷。

通过我们前面算的高三学习的时间账,我们可以看到,在学习中,也存在着类似于“马太效应”的现象。

学习好的人,因为看书做题很轻松,时间剩下很多,可以用来让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而为学习苦恼的人,因为看书做题都很痛苦,效率低下,每天连老师布置的作业都难以完成,根本挤不出时间来学习,只能越来越痛苦。

学习成绩的“贫富差距”越拉越大。

要解决这个问题,单纯靠挤时间是没用的——就像穷人单纯靠节约储蓄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一样——我们必须记住世界上有比时间更重要的东西:

效率。

眼睛只看着时间,是无法逃脱“马太效应”的陷阱的。

在管理时间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记住:

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个小时,再怎么挤也有限;但是时间利用的效率是可以成倍提高的,提升的空间很大。

当我们在思考如果利用时间的时候,首先要想到的不是怎么样去从哪里抠多少时间出来,而是怎么样提高现有的时间利用效率。

三、提高时间利用效率的第一原则:

学会舍弃

我在《学习改变命运》里面在谈到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说过一句话,叫:

“处好人际关系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试图让所有人都喜欢你。

”把这句话的思想用在时间管理上,也可以说:

“利用好时间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试图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

有很多人谈到时间计划的时候,总是把它和一张排列整齐的时间计划表联系起来。

其实,如果忘了这个原则,计划表列得再漂亮也只是一个摆设。

人的时间有限,无论怎么挤一天也不可能挤出25个小时出来。

但我们要做的事情是无限的,即使仅仅是学习,要看的书是永远看不完的,要做的题目是永远做不完的,要背诵的东西是永远背不完的。

这节自习课做了一张数学试卷,就不能再做一张物理试卷。

即使你的计划完美无缺,但是有一天突然感冒发烧要去看医生,那么计划就会被打乱。

所以,无论怎么样计划,都不可能把所有要做的事情计划完,无论怎么样计划,都不可能把一切安排得天衣无缝。

当有很多事情面临选择的时候,当有些任务实在无法完成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只有回答好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如何管理时间。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

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个经济学上的基础概念——“机会成本”,意指你放弃某种机会而造成的潜在损失。

比如你投资十万元去开一家杂货店,每个月可以赚两千元,这个事情值不值得做呢?

如果单纯从帐面的“成本—受益”来看,每个月进货需要一万,卖出去一万两千元,收益大于成本,当然值得做。

但是,你还有一个选择,可以花十万元开一家手机专卖店,每个月可以赚五千元。

这个时候,你还会选择去开杂货店吗?

显然不会,因为你只有十万,选择了开杂货店,就等于放弃了开手机专卖店,也就是放弃了每个月五千元的收入。

所以,你开杂货店的帐面成本是每月一万的进货,而实际上还有一个隐藏的“机会成本”——即放弃赚五千元的“机会”的成本。

二者相加是一万五,大于杂货店每月受益一万二,成本大于收益。

所以,一个明智的商人都不会去开杂货店而去开手机专卖店。

同样,我们的时间有限,你选择了做某件事情,就隐含了你放弃做别的事情。

“做别的事情”就是你的“机会成本”。

所以,我们做事情的标准,不是“某件事有没有意义”,而是“某件事是不是最有意义”。

真正懂得如何利用时间的高手,一定是懂得如何舍弃的人。

中学学习的压力很大,很多人被弄的手忙脚乱。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面前总放着一大堆书,但你每次只能拿起一本书,认真阅读,而不是同时拿起十几本书随意浏览——这是一种最浪费时间的学习方法。

只有读完一本之后,再去拿起另一本来阅读。

那么,该选择哪一本呢?

答案很简单:

最重要的那本。

对第二重要的那本,坚决不看。

当年把最重要的那本看完之后,第二重要的,也就变成了最重要的了。

确保自己一直都在做最重要的事情,实际上也就是确保了自己的时间一直都在被高效的利用。

如果你今天计划做五张试卷,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各一张。

那么,请先做你觉得你最需要提高的那门科目。

即使你做完一张之后,突然天花板掉下来砸到脑袋,到医院住了一天院,那么你做的这一张试卷对你的分数提高仍然是极有帮助的。

四、提高时间利用效率的第二原则:

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在有限的时间内寻找最重要的事情来做,要放弃的东西,不仅是那些看起来不太有价值的东西。

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放弃那些看起来很有价值,但是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事。

一道难度极高的题目,总是让人忍不住想去挑战一下。

如果你在做完高考试卷前面的题目之后,还有充足的时间去解决最后一道难题,这样的难题当然值得去挑战,因为它会给你加分。

但是,如果你前面的题目坐起来都很困难,那么,挑战这样的难题,不仅不会有结果,还是让你减分——因为你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做那些你本来可以拿分的题目。

我们要保证自己的学习效率,就要多做和自己水平相适应的题目,既有成就感又能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太简单的题目不要去做,太难的题目也不要去做。

让高手去做12道难题吧,我们只做12道中等难度的题目就行了。

等我们把中等难度的题目做熟练之后,你自然会发现,原来很难的题目已经不那么难了。

把做题的思想,用来制定时间计划,也对我们大有启发。

有的人喜欢头脑发热的制定时间表,排的密密麻麻的,从计划表上看,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挤不出来了。

原计划用半小时背一篇英语课文,谁知用了40分钟还没有背完。

这才发现时间不够,连忙放下英语课本,拿起数学题做了起来,还没有做几道题,发现背政治的时间又到了……总之一天下来忙了半死,计划的任务还是没有完成。

这样就会产生一种挫折感,三来二去的就对自己没了信心,老感觉计划赶不上变化,于是越来越难以按照计划学习,不久又过起了原来那种杂乱无章的生活。

所以,对于哪些刚开始制定计划的人来将,计划应该定得适度的低于而不是高于自己所能完成的水平。

比如你预计自己复习某一部分的内容需要一个小时,那么你可以计划用80分钟。

让时间宽裕一些,但尽量保证每天给自己规定的任务都能完成。

在一天结束的时候,前一天所计划的事情都做完的成就感是非常爽的,可以给你继续制定和执行计划的信心和动力。

这样循序渐进,再慢慢的提高标准,才能真正高效的利用时间。

五、提高时间利用效率的第三原则:

根据不同内容的学习特点来安排时间

“没有人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名言。

那么,我们也可以说:

“没有人能两次度过同一个小时。

”每一个小时都是很独特的,在每一个小时里面,我们周围的环境、我们自己的生理心理状态,都会发生变化。

上课的时间和在家自习的时间,显然是各不相同的。

我们不能简单的把24个小时进行划分成一个一个的小格子,然后往里填充内容,然后就管这叫“时间计划”。

我们必须学会用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不同的时间相契合。

只有面对于那些需要大量的阅读、理解、背诵的东西,就要安排时间比较长、精力比较充沛、不容易受到干扰的时间段来做。

为什么呢,因为看书和背书的时候很容易走神。

大家往往有这样的体验:

眼睛盯着书本,脑子里却不知想到哪里去了,没准还在想着昨天吃那顿火锅呢。

所以如果看书的时候精神比较疲倦,就更容易走神。

而且看书从翻开书本到进入状态需要一个时间,大约五到十分钟的样子。

你花了十来分钟好不容易开始专心致志了,突然什么事情打断,比如接个电话之类,然后回到书桌前来看书,你又需要花五到十分钟来集中注意力,如此反复被打断,最后你感觉看了两个小时的书,实际上真正“看进去”的时间不足一个小时。

所以看书的时间最好不要被随便打扰。

所以,对于看书背诵的事情,最好选择精力旺盛不容易受干扰的较长时间段来做。

那么,那些精力不太旺盛,比较容易受干扰的时间用来做什么呢?

用来做题。

因为做题的时候需要动笔演算,可以强迫你集中注意力,即使周围环境比较吵闹,即使你精力不太好,仍然可以达到练习的效果。

比如下课的十分钟,你规定自己做十道英语选择题,你刚做了五道,突然有同学找你聊天,你的思路被打断了,聊了一会儿有提起笔做第六道,到上课的时候只做了八道,你就收获了八道题目的知识。

如果你用来看书,除非你有超人的定力,否则恐怕还没有看清书上写的什么就上课了。

六、提高时间利用效率的第四原则:

注意适当的休息

前面我们在算一笔高三学习的时间账的时候,虽然说拼命的挤时间能多挤出来60%的时间。

但是这个60%的时间实际上是由水分的,因为一个人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强行多挤出来的6个小时,是不可能是睡得好休息得好的6个小时的学习效率相提并论的。

所以,如果你记住了“效率比时间更重要”,那么,你也就可以理解:

在高三阶段要想把时间利用好,除了要挤时间学习外,还要学习挤时间休息。

在我自己的高三学习阶段,我都有睡午觉的习惯,晚上也会在12点之前睡觉。

在高三阶段每天都要睡这么多的时间,可能跟我个人比较贪睡有关。

但在制定时间计划的时候,保证必要的休息还是应该的。

有很多同学在喜欢熬夜,因为夜里安静,有利于学习。

但这样就会影响白天的精神,上课老想打瞌睡,又怕被老师发现,睡的很不安稳,于是课没有听好,觉也没有睡好,一天到晚都迷迷瞪瞪的。

其实高中的时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

要浪费时间很容易,一晃就过去了;要努力学习也足够长,学习任务重的时候偶尔熬夜可以,长期如此肯定坚持不住。

七、学会执行:

把良好的计划变成现实

就跟我们学习需要预习和复习一样,计划既需要每天执行之前牢记在心,也应该在每天执行之后进行检查,只有如此才能不停的督促自己,持之以恒。

我每天制定的计划,每天晚上都要拿出来检查检查,完成了的,就在前面打上勾,没有完成的,就在前面打上叉,然后统计统计完成了百分之多少。

刚开始的时候大概能完成60%,时间久了,基本上能维持在80%左右。

我以前看过一个故事,具体忘了是谁。

总之是有一位古人,总觉得自己每天都会做一些错事,为了少犯错误,他就想了一个主意:

拿出一个碗、一包黄豆、一包绿豆,每天做了一件好事就把黄豆放进碗里,做了一件错事就把绿豆放进碗里。

每天晚上睡觉之前,他就数一数里面有多少颗黄豆多少颗绿豆,然后想一想自己今天做了哪些好事哪些坏事。

就这样日复一日,黄豆逐渐增多而绿豆日渐减少。

从这个小故事可以看出每天监督自己的好处。

无论做了什么事情,每天睡觉前都回想一下,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该做的事情又有哪些做得不好,该怎样改进。

这样才能不停的进步,而不至于停滞不前。

我们制定了计划,就需要每天都检查自己的完成情况,这样才能督促自己不断改进,真正做到制定好计划、执行好计划。

总之,我说了那么多关于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的话,就是没有告诉大家该怎么样列一张每天如何安排时间的表格。

实际上,这可能是在时间计划中最不重要的一个方面了。

你只要拿出一支笔一张纸就可以填满整张表格,但里面的东西可能对学习毫无帮助。

我们都知道,同样是一张写满了字的密密麻麻的试卷,有的能得到150分,有的只能得零分。

所以,把试卷写满不是本事,知道该写上什么正确的内容才是本事。

时间管理也是一样,列出表格把时间填满不是本事,知道如何在正确的时间填入正确的内容,然后认真执行,这才是真正的本事。

记笔记需要注意的三大原则

记录笔记的三个原则:

第一,记录知识的体系或者说老师的思路:

比如这节课老师讲了三个知识点。

第一个知识点分为三个部分。

一级一级的把体系和思路理清楚。

看起来就像我们教材的目录一样。

如果更前进一步,可以学习画思维导图来做笔记,把老师讲课的内容画成一幅思维导图,这样就更好了。

具体画法我在《高考状元的屠龙宝刀》中有详细说明。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不管是整理成目录形式的笔记,还是画成思维导图的笔记,目的都是一个:

“提纲挈领,理清思路”。

这跟做读书笔记是一样的,看完一本书或者书的一部分以后,把这段文字的框架结构整理成这个样子:

一:

&&&&&

(一):

******

1:

%%%%%%

2:

%%%%%%

(二):

*********

1:

%%%%%%%%%

2:

%%%%%%%%

二:

&&&&&&&&&

(一):

********

三:

&&&&&&&&&&

平时自己整理习惯了,熟练了之后,再用这种思路来做课堂笔记,就很方便了。

画思维导图也是一样,先通过看书的时候画思维导图,熟练了之后,听课的时候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做笔记了。

第二,记录重点和难点:

1.重点:

就是老师反复强调或者要求大家记录下来的。

这个很简单,只要老师说:

“这个要记下来。

”或者故意重复的说几遍,留出记录的时间,你就详细的记录下来。

还有就是当时听不懂的,也记录下来,课后认真去体会或者拿去问老师。

2.难点:

就是觉得自己难以完全理解或者觉得对自己很有启发的以前没有想到的部分。

比如老师讲了三道例题,其中一道很简单以前做过,就不必记录。

如果有一道对你很有启发,觉得这是一个新思路,就记录下来。

或者老师突然提高什么东西,你觉得很新鲜,也记录下来。

第三,简略,迅速,不能耽误听课。

上课最重要的是听和理解,然后才是记笔记。

如果埋头记笔记,老师讲的什么反而没有挺清楚,或者只是听见了记下来了,但是没有动脑筋思考,这样的效果就会很糟糕。

所以记录的时候尽量用自己能看懂的简写、关键词等,字迹比较潦草也无所谓。

只要第一点做到了,这个笔记框架清楚,里面的内容乱一些不会影响以后的复习。

记录老师讲的例题,你就没有必要完全照抄整个解题过程,而是把最重要的解题关键点记下来,以后看到这个题目时候,看一下几个关键点就能回想起来具体解法这就够了。

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

(2009-08-1510:

31:

24)转载标签:

学习方法学习改变命运教育杂谈分类

网友来信交流

考大家一个问题,你知道“复习”的英文单词是什么吗?

相信你一定自信地脱口而出:

Review!

非常好!

这就是我们在高三整整一年做的工作。

View,观察、查看,Re-view,其实很简单

,就是再看一遍嘛!

可是,在真正的复习过程中,就少有同学能养成在做完题后自觉反思的好

习惯了。

许多同学在考试中“解题经验失效”的一个原因,就是很多同学非常重视做题,重视

做题的数量,但却经常忽略比做题本身更重要的东西,就是review,就是总结和反思!

许多同

学只注意到了手的运动,而忽视了脑的运动,又怎能不在茫茫题海中苦苦挣扎,事倍功半呢?

下面我就从“对题目的总结和反思”、“对考试的总结和反思”这两个方面,分别跟大家

谈一谈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

(1)对题目的总结和反思

在高中时,跟其他的同学交流学习经验,我反复说的一点就是:

做题要追求“真会”,

也就是说,会做这道题是第一步,明白为什么做是第二步,能由此及彼做会一类题是第三步,

而最高境界,就是把解这道题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深入浅出地给别人讲明白。

做题要达到“

真会”,不二法门就是总结和反思。

对一道具体的题目而言,在做完之后,要及时地分析、归纳、总结。

重新审视题目关键

的条件和问题,找出“题眼”在什么地方,这是提高自己审题的能力,或者说接受、挖掘信息

的能力;然后看看这道题涉及的是什么知识点,顺利解题需要的方法是什么,拨清考察的内核

;再回顾一下解题思路,第一步是什么,第二步又是什么,把每一个步骤都穿成一条线;积极

思考一下为什么要这样做,还有没有别的方法,有无创新之处;跟以前做过的题目进行分析对

比,争取做到举一反三。

当然,也不是每一道题都要如此,是否有价值进行这样的思考完全由

你自己把握。

对一类题目而言,也要善于研究它们的共性,总结出规律和适用范围,或者由一道题的巧

妙解法推而广之,争取变成一类问题的通解。

下面把我总结中的一个专题列出来,算是抛砖引

玉。

(2)对考试的总结和反思

考试是难得的训练自己的机会,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气氛下,你需要调动

各方面的能力。

而在每一次考试中,我都下意识地应用自己摸索出来的“目标控制法”,做到

了每次考试有有收获和进步。

每次考试前,我都会在一张白纸上写满通过本次考试要达到的目标:

要注意克服哪些易犯

的错误,尤其是要克服前几次考试中暴露出来的共性的失误;要积累哪些经验,应用哪些技巧

,比如选择题中的特征值法;要在多长的时间内完成卷面各部分,比如,争取35分钟内完成数

学试卷中的选择题和填空题;要培养锻炼哪些考试应试的心理素质等。

也就是说,我们要把考试看成是一个完整的流程,包括考前准备、考场发挥和考后调整三

个阶段。

同学中存在的误区往往是只注意考前的准备和考场的发挥两个阶段,对考后调整注意

不够。

事实上,高考之前的每一次模拟考试,最重要的就是考试后的总结与反思,只有这样,

才能认识到自己的薄弱环节,不断提高考试能力。

所以,有心的同学一定要注意做好健全的考

后调整,不断提高自己的实力。

怎样学好生物?

(上)(2009-06-2114:

37:

53)转载标签:

学习方法教育高考状元杂谈分类:

教育杂谈

作者:

刘英迪选自我主编的《怎样学出好成绩》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刘英迪:

女,毕业于天津耀华中学,2001年获得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一等奖,2002年进入上海

复旦大学化学系,2005年8月,选派为4名代表之一代表复旦大学到台湾新竹大学参加东亚研究

性大学主题国际交流会,2006年被美国加州大学化学系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虽然生物属于理科,但它需要的东西却很多。

生物对我来说,简直是“政治第二”,因此当时

我对生物一点兴趣也没有,再加上它在高考中所占分数并不多,所以便成了我逃避它的借口。

当然,我生物成绩往下滑,down,down,分数低得我都抬不起头来。

幸亏我的高中生物任课老师

,他及时发现了我对生物匮乏的兴趣。

用他的话讲,就是我每次上课的时候不是眼睛眯成一条

缝,就是看着窗外发呆,我不好意思地说:

“老师啊,我也不想生物学习那么差啊,但是我学

习就是提不起兴趣来。

生物需要记忆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但是在高考中所占比例又不是太大

,所以每次我拿起生物书的时候,翻开一本虽然表面上轻轻薄薄的教科书、练习册,都会觉得

没有兴趣没有激情-----这本书为什么那么重。

此时,不仅是书重,而且头也变重了,眼皮也

变重了。

”老师听了,先是哈哈大笑,继而说:

“我想聪明的你是有‘理科情结’吧?

”“嗯

什么理科情结啊?

”我不解地问道。

他看着我,语重心长地说:

“有些聪明的孩子,总是心

理上严重拒绝文科式地背、记,认为是无能的表现,但是在正式考试以前,他们往往可以正确

地对待真正的文科,就算不喜欢也会硬着头皮背。

而一般有理科情结的孩子往往理科都学得不

错,但是对于生物这种有大量信息和背诵内容的‘准理科’,他们总是在心理上面不愿意也觉

得不需要按照文科的准备方法准备考试………”“啊啊,那老师,我该怎么办啊?

”我着急地

问。

“你是不是觉得生物没意思啊?

”“嗯………怎么说呢,我以前觉得大自然真的挺有意思

的,但是不知道现在看到生物书为什么就没有兴趣学习。

”“那好,我单独给你留一个任务。

”老师微笑而又充满信任地看着我,“为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生物的兴趣,我需要一些前沿的

生物领域的科学知识,你去帮我找一些生物学的最新科技吧。

”“啊?

”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

脑,“可是,老师,我………”他一摆手,不听我解释:

“好啦,你要说什么我都知道,快去

吧,等你的好消息。

”真奇怪,我心想,我本来连学生物的劲头都没有,宝贵的学习时间都分

给其他学科了,学习生物的时间本来就有限,我成绩又低,找这些劳神子的东西跟考试又没有

关系,不知道这个老师葫芦里面卖的什么药………

虽然老大不愿意,我还是决定照老师的话去做。

于是,我来到了天津图书馆,拿了个笔记本,

在阅览室里面整整呆了一天,把好多好多科普杂志看了个遍,并且摘抄了里面好多有趣的前沿

生物知识。

开始的时候,我坐在那里只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