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4.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144971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学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学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学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学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4.docx

《中学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4.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4.docx

中学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4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15—16学年上学期

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55小题,每题1分,共55分)

1、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儒家“仁政”思想的表现是

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四使并进”

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臣事居,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

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2、有学者对某位思想家有如下的叙述:

“他想把濂溪、康节、橫渠、二程种种意见都包容和会通,再上通诸孔孟先秦儒,兼及释、道,而且组织一大系统……思想上还是沿袭二程,尤其沿袭伊川的最多。

”这位思想家是

A.孟子B.董仲舒C.朱熹D.康有为

3、“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史料中的发明距今

A.近500年B.近800年C.近1000年D.近1500年

4、开通“海上丝绸之路”与开辟新航路两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都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B.都刺激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C.都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D.都推动了殖民扩张的加速

5、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

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B.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

C.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D.唐宋文人喜爱旧文化

6、康熙帝晚年曾说:

“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

”这表明康熙帝

A.对西方文化的力量已有警觉B.认为中国迫切需要学习西方文化

C.对西方文化具有深入的了解D.已经感受到西方文化的巨大压力

7、“民农则重(持重),重则少私义(议),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

……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这反映出作者①倡导无为而治②维护农民利益③主张重农抑商④维护社会稳定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②③

8、1923年,胡适撰文写道:

“这三十年里,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止尊严的地位。

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

文中的“名词”当指

A.变法B.革命C.民主D.科学

9、法国学者费奈隆(1651—1715)对雅典民主制度进行的评价时说:

“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

”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全体雅典居民对国家大事都享有决策权②民主制的需求促进了雅典雄辩术的发展

③公民在演说诱导下做出的判断未必正确④雅典的民主政治促进了民众交流的频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0、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

“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

”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

A.政府的主要形式不是君主制B.内阁掌握着行政大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D.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11、卢梭认为“英国人民自以为是自由的,他们是大错特错了。

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以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

”由此看出卢梭

A.直接否定英国君主立宪制度B.主张人民直接拥有国家主权和立法权

C.主张取消议会取消选举D.认为英国革命是失败的革命

12、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

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

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B.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13、从一项统计数字来看,(德国)全国食糖消费量从1876年的平均每人6公斤增加到1913年的21.4公斤,棉花消费量从1871年的平均每人不到3公斤增加到1913年的7.6公斤,储蓄存款从1870年的约15亿马克增加到1914年的约200亿马克。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德意志的统一

B.普法战争获得矿产资源

C.德国加强对外侵略

D.德国扩张掠夺资源

14、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所承之“上”指的是

A.近代民用工业B.“师夷长技”思想

C.近代海军建立D.新式学堂的创建

15、杜威在访问中国时写给他女儿的信中说:

“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像的。

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

杜威评价的是中国的

A.百日维新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

16、“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的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

……”(引自卢梭的话)。

上述引文的基本观点是

A.全体社会成员应当服从统治B.人民享有结社与言论的自由

C.国家统治应该实行开明专制D.人民拥有对政府永远的革命权

17、“‘公和永’……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

……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产品需运往国外市场。

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

”此则材料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A.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B.过分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C.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D.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

18、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这些“城市国家”是指

A.城邦B.租界C.势力范围D.使馆区

19、早在18世纪下半叶,法国就开始引进英国新技术,工业发展曾出现了迅猛发展势头。

但据记载,在1793年到1815年间,英国只从法国收到两次购买蒸汽机的请求。

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法国发生了革命和战争,政局动荡与不安

B.法国工业革命发展迅速,已进入完成阶段

C.英国国内工人运动兴起,蒸汽机产量不足

D.北美独立战争英法构怨,矛盾未能够消解

20、《权利法案》规定:

“未经国会同意,以权威废除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未经国会批准,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可见该法案体现的原则是

①三权分立,相互制约②司法独立于王权

③议会权力高于王权④君主与议会分权

A.②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21、俾斯麦老早就承认,“在欧洲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彼此敌对的两大势力,两个大国都希望把世界变成自己的属地,并从属地上获得商业收入。

”材料中的两个大国是

A.法德B.俄德C.俄奥D.英德

22、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姬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

“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

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

”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义和团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维新变法D.辛亥革命

23、在近代中国,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提倡者是

A.魏源B.张之洞C.王韬D.梁启超

24、《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创办的中国境内第一份中文刊物。

1835年刊登了如下内容:

“英吉利之公会,甚推自主之理,……倘国要旺相,必有自主之理,不然,民人无力,百工废,而士农商工,未知尽力竭力矣。

”当时,这一报道

A.显示近代西学东渐的开始B.表明中国人开眼看世界

C.表明中国意识到中西差距D.带给中国人新知和信息

25、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苏时的所见:

“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

据此推断,蒋介石访苏的时间和目的最有可能是

A.1918年,代表国民党参加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庆典

B.1919年,五四运动后赴苏俄学习救国思想

C.1923年,受孙中山委派寻求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帮助

D.1940年,寻求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26、在鸦片战争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国社会发生巨变。

下列情形出现在该时期的时序是

①上海商行中的洋布销量逐步增加,土布销量日趋下降

②清政府鼓励私人创办实业,上海工商业注册数剧增

③外国人在上海创办的工厂合法化

④上海某商人从国外引进机器设备,创办了纺织工厂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

27、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A.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28、有人说:

“罗斯福新政是以掩饰资产阶级本质的牧师面貌出现的”。

下面直接说明这一特征的是

A.调节工业生产B.整顿财政金融C.规定工资工时

D.实行美元贬值

29、1937年,罗斯福以压倒性优势连任美国总统。

他乘胜而进,提出改组法院以便在最

高法院增加自己的同盟军,但令人意外的是超过50%的人民表示反对。

这说明

A.经济危机迟迟未能解决B.国家干预经济不得人心

C.分权制衡理念深入人心D.美国人民缺乏宪政精神

30、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

这一国际组织是

A.不结盟运动B.联合国C.世界贸易组织D.欧洲联盟

31、《全球化:

起源、发展和影响》一书指出:

“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入纽约那样的全球化城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

对材料的理解,最恰当的是()

A.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B.政治制度不同是阻碍移民的关键因素

C.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落后D.全球化加剧国际之间移民问题的矛盾

32、1667年,英国思想家弥尔顿在《失乐园》一诗中写道:

“对最高的掌权者发出了怒吼。

”这里的“掌权者”应该是

A.查理一世B.威廉和玛丽C.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D.天主教会

33、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

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中提到“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以下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欧洲一体化的深入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D.世界贸易组织诞生

34、“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兹特正式对日宣战”。

这个告示发表于

A.九一八事变爆发后B.卢沟桥事变爆发后

C.太平洋战争爆发后D.日本法西斯上台后

35、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全面的

A.体制改革B.拨乱反正C.经济建设D.对外开放

36、《联邦党人论稿》指出:

“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两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

”上述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是联邦党人要求

A.维护各州的权力B.争取民族独立

C.加强中央政府权力D.建立民主制度

3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提出了全新的思想,其新思想主要表现在

A.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B.阐明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践

C.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8、美国历史学家小施莱辛格曾这样评价尼克松—基辛格外交思想:

“这对奇特的搭档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

”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B.美国放弃了遏制中国的政策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美两国关系走向了正常化

39、有学者认为:

“冷战这一概念并不能涵盖战后世界历史,它只强调了军备竞赛对峙的一面,忽略了和平这一时代主流,应该说‘冷和平’或‘核和平’可能更贴近于现实。

”这位学者对冷战的重新定义是基于

A.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对峙

B.朝鲜半岛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

C.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实际演变

D.两个德国的统一和苏联的解体

40、“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额归行商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无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

这一条文主要说明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清政府被迫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C.清政府丧失司法主权D.清政府逐步丧失关税自主权

41、“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立定宪法,同受治焉。

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

由此可见,作者主张实行

A.共和体制B.君主立宪

C.开明专制D.君主专制

42、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地理》教材对联邦德国(即德国统一以前的西德)作如下叙述:

“在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扶持下,西德的军国主义已经复活,……已经成为严重战争危险的策源地”。

以上表述

A.真实反映了当时联邦德国的社会状况

B.折射出当时中国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说明当时中国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D.正确把握了二战后国际形势的新特点

43、《清高宗实录》、"文景之治"、《永乐大典》三个专名中的"高宗"、"文景"、"永乐"依次分别是。

A.尊号谥号庙号

B.谥号年号庙号

C.庙号尊号年号

D.庙号谥号年号

4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

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45、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

46、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农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

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47、“反对用具体形象反映现实,而主张用抽象的语言——颜色和几何图形来表现艺术家主观心灵”,体现该主张的美术流派属于

A.新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48、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

出现这一变化最重要的因素是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

49、恩格斯说:

“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

”这段话表明恩格斯认为19世纪晚期出现的垄断组织的实质是

A.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的本质正在转变

B.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全面实施计划经济

C.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局部调整

D.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发生了变化

50、17—18世纪,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所建政权普遍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A.推翻了君主制度B.彻底解决劳动力问题

C.向法制化国家过渡D.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51、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问题”。

该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哪一段叙述,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完整

A.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的影响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兴起

C.传统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D.新型工厂制度产生

52、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德国入侵苏联后发表讲话称,纳粹政权无法与共产主义的罪恶相区别,英美均将为之采取应对行动,这表明:

A.英美尚未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B.丘吉尔首相乐于看到德苏战争

C.丘吉尔首相暂时收敛了反共情绪D.英国此时依然奉行大陆均势政策

53、1965年毛泽东作诗《念奴桥念儿问答》,用“蓬间雀”指前苏联修正主义领导人赫鲁晓夫,用“鲲鹏”象征中国人民,以抨击苏联。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面临苏联的威胁,中国开始与美国改善关系

B.中国正处于经济调整和政治转折的关键阶段

C.毛泽东借此发表建设共产主义的决心

D.中国此时正面临“右倾”错误

54、1946年,美国宣称“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明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

”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实力衰弱,寻求欧洲支持B.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寻求欧洲帮助

C.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D.欧洲共同体建立,美国重视欧洲地位

55、19世纪中叶某宣言中有这样一句话:

“无产阶级失去的只是锁链。

他们赢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这份宣言的历史意义在于

A.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B.标志着工人阶级独立地登上了政治舞台

C.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D.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分别为15分,共45分)

56、学者们往往对历史发展中出现重要变迁做出强调,以下是三位学者所提出的中国历史重要变化的观点,请同学们结合所学加以简释。

1.周之建立,天子由诸侯之君转为诸侯之长(王国维)(5分)

因为:

2.秦开启中国上的第一次社会大转型(唐德刚)(5分)

因为:

3.隋唐时代结束南北朝相承旧局面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陈寅恪)(5分)

因为:

57、2009年金融危机依然肆虐全球,各国正在积极应对。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

以美、英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当面临危机时,都有各自的策略,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产生造成严重弊病,所幸它们中的美国和中国都能及时调整,较为成功的缓解了自身的危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美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5分)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

(5分)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

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

(3分)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2分)

58、阅读下列关于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几则材料。

材料一:

(一)驱逐鞑虏。

今之满洲……和中国多事,长驱入关,来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奴隶……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

义师所指,覆其政府,还我主权……

(二)恢复中华。

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的政治,中国人任之。

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民族的国家。

——1911年《军政府宣言》

材料二:

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条约期满为止。

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

……三、凡革命前满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国家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亦照旧尊重之,其在革命军兴起以后则否。

——1924年孙中山《宣告各友邦书》

材料三:

(一)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适宜于关税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犯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重要条约。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孙中山当时的民族主义的宗旨是什么?

这种看法有何局限和失误?

(5分)

(2)据材料二、三说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态度有何区别?

影响孙中山产生区别的主要历史因素是什么?

(5分)

(3)根据以上材料,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有什么变化?

从中你得出怎样的认识?

(5分)

高二期末考试历史答案:

选择:

1-5DCCCC6-10ACDBD11-15BBABC16-20DBBAB

21-25DACDC26-30DBCCA31-35ACBCB36-40CCDCB

41-45BCDDB46-50CDCCC51-55DCBDC

56、

(1)西周出现了政治架构的新旧变迁——从商代的邦国联盟(或内外服制度)到周代分封制。

(礼乐制度,由神事转向人事。

给3分)

(2)秦朝结束了东周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

(大意对即可。

(3)解释:

隋唐出现了选拔制度上的新旧变迁——科举出现,并延续下去(大意对即可。

加强皇权,六部制度创设,给3分)

57、美国:

出现虚假繁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经济大萧条

苏联: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

(5分)

(2)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5分)

(3)原因:

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实验(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3分)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分)

58、

(1)孙中山当时的民族主义的宗旨是推翻清政府统治,光复汉民族国家。

(2分)局限:

此时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还没有提到反帝国主义。

失误:

把国内的民族矛盾、民族问题与外国侵略的界限混淆,把满族排挤到“中国”之外。

(3分)

(2)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承认帝国主义在中国已取得的特权,承认不平等条约;1924年他则明确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2分)历史因素:

斗争的屡次失败,孙中山接受苏俄的建议与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带有反帝反封建内容的新三民主义。

(3分)

(3)早期只反对满洲贵族统治,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企望帝国主义支持中国革命,后来发展到较明确地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等反帝斗争的纲领。

(3分)孙中山在探索救国道路的过程中认识不断深入,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