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通风方案设计计算等.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144371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8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施工通风方案设计计算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隧道施工通风方案设计计算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隧道施工通风方案设计计算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隧道施工通风方案设计计算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隧道施工通风方案设计计算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隧道施工通风方案设计计算等.docx

《隧道施工通风方案设计计算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施工通风方案设计计算等.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隧道施工通风方案设计计算等.docx

隧道施工通风方案设计计算等

 

隧道施工通风方案

一、编制依据

1、隧道施工安全需要。

2、XX公司对隧道施工的相关要求。

3、原铁道部《关于加强铁路隧道工程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铁建设函[2007]102号。

4、新建铁路成都至贵阳线乐山至贵阳段站前工程CGZQSG-11标段的设计文件。

5、《成贵铁路CGZQSG-11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6、《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

7、《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

8、国家现行有关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和我单位类似工程地质的施工经验。

9、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等。

二、编制原则

施工通风是隧道施工的重要工序之一,是高瓦斯隧道安全施工的关键。

合理的通风系统、理想的通风效果是实现隧道快速施工、保障施工安全和施工人员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

根据以往隧道通风经验及对当前通风设备技术性能的调研结果,按照自成体系的原则,综合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隧道通风方案。

1、采用的标准规范

⑴XX铁路11标隧道施工图;

⑵《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

⑶《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

⑷《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⑸《煤矿安全规程》(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18号令)、《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9号)等煤矿现行有关规范、规程等。

设计文件及XX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管理相关要求等。

2、通风编制标准

隧道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作业环境应符合下列职业健康及安全标准:

⑴空气中氧气含量,按体积计不得小于20%。

⑵粉尘容许浓度,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10%以上的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不得大于2mg。

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10%以下的游离二氧化硅的矿物性粉尘不得大于4mg。

⑶瓦斯隧道装药爆破时,爆破地点20m内,风流中瓦斯浓度必须小于1.0%;总回风道风流中瓦斯浓度应小于0.75%。

开挖面瓦斯浓度大于1.5%时,所有人员必须撤至安全地点并加强通风。

⑷有害气体最高容许浓度:

一氧化碳最高容许浓度为30mg/m3;在特殊情况下,施工人员必须进入开挖工作面时,浓度可为100mg/m3,但工作时间不得大于30min;

二氧化碳按体积计不得大于0.5%;

氮氧化物(换算成NO2)为5mg/m3以下。

⑸隧道内气温不得高于28℃。

⑹隧道内噪声不得大于90dB。

⑺隧道施工通风应能提供洞内各项作业所需的最小风量,每人应供应新鲜空气4m3/min。

⑻瓦斯隧道施工中防止瓦斯集聚的风速不得小于1m/s

三、工程概况

XXX隧道全长8836m,为XX铁路全线最长隧道,全线控制工程。

隧道位于云南省镇雄境内,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二叠系、志留系、奥陶系泥质灰岩、灰岩、砂岩页岩夹煤层及白云岩,局部含石膏、盐岩。

不良地质主要有岩溶、煤层瓦斯、危岩落石、断层及破碎带。

隧道位于岩溶水水平循环带以内,预测隧道平常期涌水量为34672m3/d,雨期最大涌水量为80935m3/d。

全隧道为低瓦斯隧道,隧道风险评估初始风险等级为“高度”。

本标段承担出口3025m施工任务。

XXX隧道的不良地质主要为岩溶、突水突泥、滑坡体、有害气体。

隧道主要存在的风险有坍方掉块、涌水涌泥和有害气体溢出。

XX隧道进口位于XX乡附近,出口在垭口上附近。

进口里程为D3K321+668,出口里程为D3K326+509,全长4841m,其中,Ⅱ级围岩810m;Ⅲ级围岩505m;Ⅳ级围岩2192m;Ⅴ级围岩1165m。

除进口段32m平坡外,其余地段为16‰的下坡。

XX隧道的不良地质主要为岩溶、高瓦斯。

隧道主要存在的风险有坍方掉块、涌水涌泥和瓦斯突发。

为满足施工工期,解决煤层瓦斯岩溶隧道施工通风、施工排水、出碴、兼顾运营期间排水及防灾救援等问题,结合地形、地质条件,本隧道设置“1横洞”的配置方案。

于D3K325+300处线路前进方向左侧设一横洞,横洞与线路大里程方向平面交角50°,横洞长574m,洞身坡度0.3%。

本隧分正洞进口、正洞出口及横洞共三个工区组织施工。

隧道进、出口工区采用压入式通风及无轨运输;横洞工区为高瓦斯工区,采用压入式通风和有轨运输。

XX隧道进口位于以勒镇白善泥乡附近,出口在鱼洞乡邓家寨附近。

进口里程为D3K328+158,出口里程为D5K333+040,全长4882m,其中,Ⅲ级围岩2159m;Ⅳ级围岩2304m;Ⅴ级围岩419m。

全隧为24‰的下坡。

XX隧道的不良地质主要为顺层、危岩落石、有毒有害气体(瓦斯上涌)、滑坡。

隧道主要存在的风险有坍方掉块、涌水涌泥和瓦斯突发。

为满足施工期间形成巷道式通风需要,结合地形、地质条件,本隧道设置“本隧道设置“1平行导坑”的辅助坑道配置方案,隧道左线线路中心前进方向左侧30m设进口平导和出口平导,长度分别为2221m和1680m采用有轨双车道运输。

XX隧道位于镇雄至毕节区间,正洞里程为D3K338+601~D3K343+169,长4568m;其中,Ⅲ级围岩1145m,Ⅳ级围岩1926m,Ⅴ级围岩1497m。

平导里程PDK340+371.46~PDK343+113,长2977m。

本隧道除D3K339+161~D3K341+814.001段位于半径9000m的右偏曲线上外,其余地段均位于直线上。

隧道D3K340+390~D3K343+169为高瓦斯隧道段,为满足施工通风需要,结合地形、地质条件,设置“2横洞+1平导+1通风竖井”的辅助坑道配置方案。

于隧道左线线路中心前进方向右侧35m设平导,长度为2977m,采用有轨双车道运输。

表1隧道工程范围

序号

名称

隧道工程量

通风方式

送风距离

辅助坑道

正洞

1

XXX隧道出口

-

3025m

压入式

3025m

2

XX隧道进口

-

1501m

压入式

1501m

3

XX隧道横洞

574m

2281m

压入式

2281m

4

XX隧道出口

-

1059m

压入式

1059m

5

XX隧道进口

2221m

2614m

巷道式

-

6

XX隧道出口

1680m

2268m

巷道式

-

7

XX隧道1#横洞

108m

1789m

压入式

1789m

8

XX隧道2#横洞

443m

2779m

巷道式

-

9

XX隧道平导

2977m

-

巷道式

-

10

XX隧道通风竖井

47.5m

-

巷道式

-

四、通风原则

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在满足通风效果的前提下,进行合理调配减少新购风机的数量。

在净空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大直径风管,减少能耗损失。

通过适当增加一次性投入,减少通风系统的长期运行成本。

1、通风系统

⑴瓦斯隧道各掘进工作面都必须采用独立通风,严禁任何两个工作面之间串连通风。

⑵瓦斯隧道需要的风量,须按照爆破排烟、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以及瓦斯绝对涌出量分别计算,并按允许风速进行检验,采用其中的最大值。

⑶瓦斯隧道施工中,对瓦斯易于集聚的空间和衬砌模板台车附近区域,可采用空气引射器气动风机等设备,实施局部通风的办法,以消除瓦斯聚集。

⑷瓦斯隧道在施工期向,应实施连续通风。

因检修、停电等原因停机时,必须撤出人员,切断电源。

恢复通风前,必须检查瓦斯浓度,压入式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地点附近10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都不超过0.5%时,方可人工开动局部通风机。

⑸瓦斯隧道各工区在贯通前,应做好风流调整的准备工作。

贯通后,必须调整通风系统,防止瓦斯超限,待通风系统风流稳定后,方可恢复工作。

2、通风设备

⑴压入式通风机必须装设在洞外或洞内新风流中,避免污风循环。

瓦斯工区的通风机应设两路电源,并装设风电闭锁装置,当一路电源停止供电时,另一路应在15min内接通,保证风机正常运转。

⑵瓦斯工区,必须有一套同等性能的备用通风机,并经常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

⑶瓦斯突出隧道掘进工作面附近的局部通风机,均应实行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用线路及风电闭锁、瓦电闭锁供电。

⑷瓦斯隧道应采用抗静电、阻燃的双抗风筒。

风管口到开挖面的距离应不大于5m,风管百米漏风率应不大于1%。

五、通风方案

1、XXX隧道出口通风方案

XXX隧道出口为低瓦斯工区,隧道均采用长管路独头压入式通风,由洞外经长风管将新鲜风送至工作面,污风沿隧道排出。

根据各洞口承担的施工任务,隧道出口布置一台2×110kw轴流风机。

轴流风机选用SDF(c)-NO12.5型(全压1378~5355Pa,电机功率2×110KW),通风管直径为Ф1.5m。

射流风机选用SDF-6.3/60型,电动机功率60KW;隧道正洞进口方向布置1台射流风机,污浊空气由出口排出。

施工通风方案:

隧道出口采用长管路独头压入式通风,由洞口回风。

见图1。

图1XXX隧道进出口通风设备布置图

2、XX隧道进(出)口通风方案

XX进、出口工区施工均为独头掘进,采用压入式机械通风。

通风布置图见图2。

图2XX隧道进(出)口通风图

3、XX隧道横洞通风方案

⑴横洞工区施工通风第一阶段

横洞施工独头掘进长度超过300m时,采用压入式机械通风。

通风布置图见图3。

图3横洞第一阶段通风图

⑵横洞工区施工通风第二阶段

横洞施工隧道正洞大小里程方向大于300m时,采用2台轴流式通风机压入式通风。

为了消除斜井与正洞交汇处形成涡流现象,加速风速,在斜井和交汇处设置防爆型射流风机辅助通风。

当风筒压入通风超过1500m时,为确保压入风流速,采取风筒接轴流风机串联通风,隧道正洞与交汇处间隔1000m安装1台防爆射流风机辅助通风。

如图4。

图4横洞第二阶段通风图

4、XX隧道通风方案

⑴隧道施工通风第一阶段

以XX隧道进口为例说明通风方案。

在隧道洞口1#横通道贯通前,隧道正洞、平导分别配置2台通风机,均采用压入式通风,如图5。

图5隧道进口施工通风第一阶段

⑵隧道施工通风第二阶段

当平导2#通道与隧道正洞贯通后,将隧道正洞通风机移至1#横通道内,通过风筒向隧道正洞工作面压入通风,污浊风流通过隧道正洞排出洞外,为防止污浊风流在1#横通道形成涡流,在1#横通道与正洞之间轴流式通风机前设置风门。

平导压入式通风机移至平导内,安装距离2#横通道不得小于20m(洞口方向一侧),通过通风管向平导工作面压入通风,污浊风流通过2#横通道排入隧道正洞,经隧道正洞排出洞外。

为防止污浊风流沿平导回流,在2#通道设置矿用局扇向隧道正洞加速污浊风流动速度。

本阶段直至5#横通道与隧道正洞贯通为止。

通风方案详见通风设计图6所示。

隧道施工通风第二阶段

当隧道正洞贯通后,在5#横通道设防爆射流通风机向正洞内送风。

为防止瓦斯积聚,其它各横通道两端设置风门(或封闭)。

为加快风流流速,将距隧道洞口300m污浊风流中安装1台防爆射流风机,在洞内间隔1000m增设1台防爆射流风机,加速污浊风流排出。

通风方案详见通风设计图7所示。

图6隧道进口施工通风第二阶段

 

图7隧道进口施工通风第三阶段

5、XX隧道1#横洞压入式通风方案

1#横洞工区承担正洞任务较短,为低瓦斯工区,均采用压入式通风,计划在洞口配备2台HP3LN14#轴流风机(其中1台备用);详见图8XX隧道1#横洞工区施工通风形象图。

 

图8XX隧道1#横洞工区施工通风形象图

6、XX隧道2#横洞巷道式通风方案

2#横洞工区为高瓦斯工区,正洞和平导均采用巷道式通风。

在施工横洞时配备2台HP3LN14#轴流风机,进入正洞施工时配备三台HP3LN14#轴流风机,其中再配备3台HP3LN14#轴流风机(备用);第一阶段即2#横洞与正洞贯通以前采用压入式通风,计划在2#横洞口配备2台HP3LN14#轴流风机;第二阶段即正洞与平导间横通道连通之后,平导开辟第一个正洞工作面,采用巷道式通风,计划在正洞内配备2台HP3LN14#轴流风机;第三阶段即平导开辟第二个正洞工作面以上,采用巷道式通风,为避免污风回流,平导中部横通道临时封闭,计划在正洞内配备3台HP3LN14#轴流风机;平导洞身上方(D3K340+371.46)处设一直径1.8m,深度47.5m的通风竖井,安放抽出式风机。

详见图9XX隧道2#横洞工区施工通风形象图。

 

 

图9XX隧道2#横洞工区施工通风形象图

六、通风验算

根据施工总体进度安排系统布置通风;现验算本标段隧道最长通风距离为2799m,XX隧道横洞向隧道出口方向,长2799m,如若满足则其余均能满足。

选用轴流风机,通风管使用直径1.8m的抗静电、阻燃的双抗风筒,平均百米漏风率不大于1%,考虑通风筒架设弯曲、个别破损等,取平均百米漏风率P120=1.0%,摩擦阻力系数α=1.4×10-3kg/m³。

最大开挖断面面积正洞Amax=146㎡

一次爆破最大用药量正洞Gmax=340kg

洞内最多作业人数正洞60人

爆破后计划排烟时间t=30min

掌子面需风量计算:

a、按洞内允许最低风速计算:

Q1=Vmin×Amax

式中:

Vmin~保证洞内稳定风流之最小风速0.15m/s

Amax~开挖断面面积

Q1=0.15×146×60=1314m³/min

b、按洞内最多作业人数计算:

Q2=3MK

式中:

M~洞内同时最多作业人数

K~风量备用系数K=1.2

3~每人每分钟所需新鲜空气量(m³/人•分钟)

Q2=3×60×1.2=216m³/min

c、按排除炮烟计:

式中:

~淋水系数,沿干燥岩层掘进的隧道取0.8;

b~炸药爆炸时有害气体生成量,岩层中爆破取b=40;

k~扩散系数0.4;

L临~稀释炮烟达到允许浓度所需隧道长度(m);

p~风筒漏风系数。

通过Q1、Q2、Q3比较,最大需风量Q需=1350m³/min。

供风计算:

沿程风压损失:

P损=R×Q机×Q需/3600=1.34×5824×1350/3600=2927Pa

式中:

风阻系数R=6.5×α×L/D5=6.5×1.4×10-3×2779/1.85=1.34

Q机~通风机高效风量5824m³/min(计划一台轴流风机供应一个工作面)

Q需~掌子面需风量1350m³/min

D~通风管直径1.8m

通风管出口风量:

Q出口=Q机-Q机×P120×L/100=5824-5824×1.0%×2779/100=4205m³/min

由以上结果可知,Q出口=4205m³/min>Q需=1350m³/min,P损=2927Pa<P全,亦即,通风出口风量大于掌子面需求风量,沿程风压损失小于风机全压,故此种方式可满足洞内施工通风需要。

七、施工通风监测

施工期间必须建立通风检测的组织系统,测定气象参数、风速、风量等参数。

管道通风监测:

用1.3m比托管、U型压力计以五环10点法测试管道全压和静压,用1.3m比托管、DGM-9型补偿式微压计测试通风管内风的动压。

通风量监测:

与管道通风测点相同截面用电子风速仪以9点法测试风速、风量。

气象条件测试:

用数字式温度计测试管道内、外气温,用空盒气压表、干湿球温度计测试巷道内各点气压的湿度值。

隧道内炮烟及有害气体扩散规律测试:

用P-5型数字粉尘计自动记录各测点烟尘每分钟浓度动态变化,远红外线CO测试仪记录每个测点炮烟中一氧化碳浓度动态变化。

对不同施工阶段的施工通风进行监测,根据测试结果进行系统改进。

通风检测设备见表2。

表2通风检测设备

序号

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比托管

1.3m

3

2

压力计

U型

3

3

补偿式微压计

DGM-9

2

4

风速仪

2

5

温度计

数字式

2

6

气压表

空盒式

2

7

干湿球温度计

2

8

粉尘计

P-5型数字式

3

9

CO测试仪

远红外线

3

八、主要通风设备

表3主要通风设备

隧道

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XXX隧道出口

变频轴流风机

2

-

软风管

m

3033

双抗风筒

XX隧道

轴流风机

6

-

射流风机

4

-

软风管

m

5400

双抗风筒

XX隧道

轴流风机

4

防爆型

射流风机

8

防爆型

软风管

m

4900

双抗风筒

XX隧道

轴流风机

8

防爆型

风管

m

3455

双抗风筒

九、施工通风保证措施

⑴成立隧道通风检修小组,负责隧道通风日常管理事情。

⑵要根据勘测设计文件提供的里程段落长度、投入机械设备及人员数量等因素,考虑一定富余系数,提前做好通风设计计算,确定施工通风风量、风速,科学选配隧道施工通风所需风机、风管的性能和规格。

⑶配备足够的备用设备,防止设备故障影响洞内施工。

⑷要选用防爆型风机、阻燃型防静电风管,风机距洞口20m布设。

⑸施工过程中加强通风管理,对通风机械设备、通风管路要做到经常性维护保养和检查,降低通风系统的故障率、减少通风管路的漏风量,确保施工通风系统正常和通风效果。

⑹施工通风机必须设两路供电系统,并装设风电闭锁装置。

当一路电源停止供电时,另一路电源应有15min启动,保证风机的运转。

注意保证施工通风供电线路的维护、管理和检修。

⑺对施工通风系统或通过设施等出与异常时,如通风风筒脱节或破坏等,必须及时组织修复,尽快恢复正常通风。

十、施工通风技术措施

XX隧道横洞、XX隧道、XX隧道为瓦斯隧道,施工通风是隧道施工的重要环节,是施工管理的重点,是保障长大隧道快速施工和正常进行的关键。

结合以往瓦斯隧道的通风经验及成熟的工艺、工法,对XX隧道施工通风进行科学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通风方案和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

㈠风机安装

⑴通风机安装支架稳固,避免运转时振动摇晃。

风机出口设置刚性风筒连接,风机和风筒接口处法兰间加密封垫。

刚性风管与软风管接合处绑扎三道,以减小局部漏风和阻力。

⑵通风机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通风机必须执行专人管理制度,按规程要求操作风机,如实填写各种记录。

严禁随意停开,并实行挂牌管理。

⑶通风机应按规定实现“三专”,即专用变压器、专用线路和专用开关。

通风机应设两路电源,当一路停止供电时,另一路应在15min内接通,保证风机正常运转。

⑷在施工期间,应实施连续通风。

因检修、停电等原因停风时,必须撤出人员,切断电源,并在各入口处设置栅栏、警示牌。

恢复通风前,必须检查瓦斯浓度。

当停风区瓦斯浓度不超过1%,并在通风机及其开关地点附近10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不超过0.5%时,方可人工开动通风机。

当停风区中瓦斯浓度超过1%时,必须制定排除瓦斯的安全措施,回风系统平导内还必须停电撤人。

只有经检查证实停风区中瓦斯浓度不超过1%时,方可人工恢复通风机供风的正洞中的一切电器设备。

⑸风管必须采用抗静电、阻燃的风管,有出厂合格证。

风管口到开挖面距离不大于5m,严禁放炮作业时摘取掌子面风管。

⑹风管吊挂和维护每班应明确专人负责。

每班必须对全部风管进行检查,发现破损等情况及时处理,损坏的风管必须及时更换。

风管百米漏风率不应大于1%。

⑺挂设风管要平、顺、直。

在作业时,按洞内管线布置图测设风管中线位置,每隔5m打眼安装高强膨胀螺栓,布φ6mm钢筋拉线,用紧线器拉紧。

风管吊挂在拉线下。

为避免φ6mm钢筋受冲击波振动、洞内潮湿空气腐蚀等原因造成断裂,增设φ10mm尼龙绳挂圈。

拐弯处要设弯头或缓慢拐弯,不拐死弯。

⑻通风值班人员必须审阅瓦斯班报,掌握瓦斯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向调度室部门汇报。

⑼组织专门的通风工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通风机派专人管理值守,按规程要求操作风机,定期检修和润滑风机。

⑽狠抓“防漏降阻”工作,只有管道漏风率和摩阻系数小,才能确保单机送风距离长,效果好。

因此,设专职风管维修工,每班必须对全部风管进行检查,不平、不顺之处及时调直调平,发现风管破损漏风,及时处理。

轻微破损的管节,采用快干胶水粘补,粘补后30分钟不得送风;严重破损的管节,必须及时更换,从而降低漏风系数,保证管道密封度。

⑾无论通风设备是否运转,严禁人员在风管的进出口附近停留,通风机停止运转时,任何人员不得在靠近通风软管的地方行走和停留,不得将任何物品放在通风管或管口上。

⑿隧道内空气成分每月至少取样分析一次,风速、含尘量每月至少检测一次。

⒀隧道施工时的通风,应设专人管理,并保证每人每分钟得到4m3的新鲜空气。

⒁施工时宜采用湿式凿岩机钻孔,用水炮泥进行水封爆破以及湿喷混凝土等有利于减少粉尘的施工工艺。

⒂在凿岩机和装渣工作面上应做好防尘工作,放炮前后应进行喷雾与洒水,出渣前应用水淋透渣堆和喷湿岩壁,在吹入式的出风口宜放置喷雾器。

㈡隧道贯通时通风管理

各隧道正洞和平导进口段与出口段贯通时通风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⑴在距贯通大于50m前,必须停止其中一个掌子面的作业,按第三阶段通风布置,做好调整通风系统的准备工作。

⑵贯通时,必须由专人在现场统一指挥,停止掘进的掌子面必须保持正常通风,设置栅栏及警标,经常检查风管的完好状况和掌子面及其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瓦斯浓度超限时,必须立即处理。

开挖的掌子面每次爆破前,必须派专人和瓦斯检查工共同到停挖的掌子面检查掌子面及其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瓦斯浓度超限时,必须先停止在挖掌子面的工作,然后处理瓦斯,只有在2个掌子面及其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都在1.0%以下时,开挖的掌子面方可爆破。

每次爆破前,掌子面入口必须有专人警戒。

⑶隧道贯通后,风机采用抽出式通风形成巷道通风,防止瓦斯超限,待通风系统风流稳定后,方可恢复工作。

㈢施工通风安全技术措施

强化通风设施管理,防止瓦斯积聚、超限。

⑴在隧道横通道与正洞贯通后,必须立即在第一个横通道内设置两道风门封闭;在第三个横通道与正洞贯通后,必须立即在第二个横通道内设置两道风门封闭(上一个横通道内设置两道风门封闭仍然保留);依此类推。

以避免通风系统紊乱,局部通风机吸循环风,确保通风系统稳定可靠。

⑵横通道内的风门必须安设闭锁装置,防止同时打开两道风门,造成风流短路。

风门的施工必须做到包边沿口。

⑶横通道内的密闭必须经常检查、维护。

密闭的施工必须符合质量要求,保持严密、平整。

密闭与正洞和平导墙面必须在同一平面内,不得有盲巷存在。

若因受限制有盲巷存在,必须设置栅栏,揭示警标,防止人员误入。

⑷加强对射流风机的日常维护、检查和管理,保证其连续正常运转。

十一、施工通风安全管理措施

1、施工通风安全措施

以“合理布局,优化匹配,防漏降阻,严格管理、确保效果”20字方针,作为施工通风管理的指导原则,强化通风管理。

⑴施工通风安全组织机构

①瓦斯隧道施工项目经理部必须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②建立瓦斯监控、检测组织系统,测定气象参数、瓦斯浓度、风速、风量等参数。

低瓦斯工区可用便携式瓦检仪,高瓦斯工区和瓦斯突出工区除便携式瓦检仪外,尚应配置高浓度瓦检仪和瓦斯自动检测报警断电装置。

③建立以岗位责任制和奖惩制为核心的通风管理制度和组建专业通风班组,通风班组全面负责风机、风管的安装、管理、检查和维修,严格按照通风管理规程及操作细则组织实施。

项目部定期根据通风质量给予通风班组兑现奖惩办法。

⑵施工通风主要岗位风险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

测风员风险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

①危险源:

风表选择不准确;风表不完好;作业环境不完好;测风地点不符合规定,人员操作不熟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