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Get论城镇化与就业的关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142271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风Get论城镇化与就业的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清风Get论城镇化与就业的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清风Get论城镇化与就业的关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清风Get论城镇化与就业的关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清风Get论城镇化与就业的关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清风Get论城镇化与就业的关系.docx

《清风Get论城镇化与就业的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风Get论城镇化与就业的关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清风Get论城镇化与就业的关系.docx

清风Get论城镇化与就业的关系

论城镇化与就业的关系

城镇化论文

农村城镇化与就业问题的关系

【摘要】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必经过程,也是我国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目前,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城市规模扩大,城乡一体化程度提高,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开始转变为城镇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开始大量向城镇转移。

城镇化在带来一系列问题的同时,也着实解决了农民的就业问题,本文从农村城镇化与就业的相关概念出发,对我国农村城镇化与就业的发展状况及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对目前我国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我国农村城镇化与就业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就业农村劳动力

 

1引言…………………………….......................…4

2相关概念……………………………..................…5

2.1农村城镇化的概念……………………............…5

2.2农民就业的概念………………………..............5

3我国农村城镇化与就业的现状……………............…6

3.1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状况………….............…6

3.2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就业现状…….................6

3.结论………………………………..........8

4城镇化的发展趋势………………………....….8

5我国农村城镇化存在的问题………………............…9

6城镇化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10

7农村城镇化与就业问题的解决思路………................12

8结语………………………………………..............13

9参考文献…………………………….................14.

 

一、引言

城镇化,是植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发展过程中所独有的现象,城镇化的核心就是要把农民及农村人口变成城市人口;城镇化,是我国特殊国情下的战略对策,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村经济现代化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城镇化的出现既是物质文明的直接体现,也是精神文明前进的动力,作为一个历史过程,不仅仅是城镇数量上的增加,更是产业规模的调整和城镇结构变化的过程。

城镇化的程度一般可以用城镇人口规模和城镇土地规模来界定,它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城镇化水平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低。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同时还指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建设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是符合世界潮流、符合中国国情的,是体现中国特色的。

城乡统筹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保障社会和谐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城镇化的建设速度的加快,城市规模的扩大,农村规模的缩小,城乡一体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开始转变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数量开始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开始大量向城镇转移。

而核心城市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是有限的,再加上广大农民很难支付起高额的城市定居成本,所以导致很多农民离土不离乡,或者一部分农民工能暂时就业,但是在就业的稳定性方面也是无法得到保障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成了日益严峻的问题。

那么怎么实现劳动力转移,解决农村隐性失业问题就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二、相关概念

1、农民就业:

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和求职愿望的人,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取得相应报酬或经营收入的行为。

农民就业即指社会为农村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工作岗位,使劳动者能有效地和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以充分发挥劳动者的效能。

 2、农村城镇化:

是指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文明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它是现代文明的历史现象,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

农村城镇化作为一个具有科学内涵的概念,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农村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的综合过程;是一系列农村产业结构变动和资源重组的过程;是城乡资源与要素双向流动的过程和结果;也是农村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步走向现代化的过程。

城镇化(又称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城镇化从不同学科研究角度看

a人口学:

城镇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即以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迁移和聚集为特征的一种历史过程;

b地理学:

城镇化是农村地貌转变为城市景观的过程

c社会学:

城镇化主要是城市文明覆盖农村,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的过程;

d经济学:

城镇化则是由农村传统的自然经济转化为城市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

可见,城镇化一方面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聚集的过程,同时又表现为地域景观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是人口、地域、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由传统落后的乡村型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化的多方面内容综合统一的过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反映和重要标志。

三、我国农村城镇化与就业的现状

  1、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状况

我国现阶段的农村城镇化水平处于整个城镇化进程中的初级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非农产业异军突起,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

农村非农业的发展,一方面优化了农村就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和农民收入构成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开创了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我国城镇化水平由1989年的26%提高到2001年的38%。

同时,农村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国家逐年加大对农业投资的力度,农村交通、通讯、水电等公用事业有了长足的进展。

特别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中央高度重视发展小城镇,把发展小城镇作为推动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战略举措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发展小城镇,推进城镇化,是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基本经验,也是我国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但在中国迅速的推进城镇化建设中,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城镇化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明显的问题。

例如失去土地的农民难以就业,农民进城导致城市卫生状况明显下降等等。

2、城镇化过程中农民进城就业状况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近几年已迈出了很大的一步。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掀起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又一高潮,非国有部门迅速发展,同时乡镇企业尤其是沿海地区乡镇企业大发展,各种开发区建设出现热潮。

这些非国有部门快速增长产生了对廉价农村劳动力的强烈需求,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进入了一个高潮期。

由于中国城乡之间人口流动的限制逐渐被打破,人口流动规模逐渐增大,主要表现为:

一方面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另一方面大量农民向城市转移,此外,加入WTO之后,农业竞争加剧,低层次农产品大幅减少,农业劳动力的剩余时间将大幅度上升,很大一部分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其他部门,这也将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但是农民工就业问题,总结起来,有以下特点:

1.就业渠道不畅,就业信息缺乏。

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的滞后,目前,农民工外出务工主要靠亲戚介绍或者依靠中介公司组织才能实现,而很少依靠政府或培训机构组织劳务输出,这就导致农民工的就业有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不稳定性。

  2.就业层次低,稳定性差。

我国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属于非正规就业,不同于城市职工的正规就业。

从就业的行业来看,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从就业的工作岗位来看,农民工主要集中于生产第一线从事简单的、低技术的体力劳动,层次较低;从就业的企业性质来看,农民工主要集中于私营、个体等待遇低、稳定性差的企业,享受不到从事正规就业的城市职工的各项福利和待遇。

  3.工资收入低,增长缓慢。

由于农民工文化和技能水平的限制,所以农民工所做的一般是低技术含量的工作,这就导致公民共整体工资水平偏低,由于缺乏稳定性以及户籍制度的限制,和城市职工相比,会出现同工不同酬等明显的工资歧视。

并且工资增速缓慢,几乎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

  4.就业环境差,安全得不到保障。

农民工的就业往往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纺织业和建筑业,这些产业劳动环境差、危险性高、劳动强度大、超时工作现象严重。

再加上许多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并不配备必需的安全防护设施,农民工的安全得不到保障,致使职业危害性增加严重,安全事故频发。

  5.缺乏培训机会,技术水平提升慢。

由于政府有关部门对农民工培训的认识缺乏,加上我国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还不健全,财政投入缺乏,农民工缺乏劳动就业培训的机会,文化素质和技术能力得不到提升。

这就导致不能满足实际的就业需要,出现企业“招工难”,农民工“就业难”的怪现象。

3、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成绩不菲,极大的解决了农村居民向城镇居民过渡时的就业问题,国家对此民生问题也是十分关注。

四、城镇化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

 农村城镇化与农民就业之间存在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这不仅表现为城镇化改变着农村劳动力供求状态,而且表现为农村就业对城镇化的反作用。

首先,实施城镇化战略有利于减轻农村就业压力,增加就业岗位。

不断推进城镇化进程,使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合理地流动与重新结合,引导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经济效益较高的非农业部门,促进人口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转变城镇化的过程,就是减轻农村就业压力,提升农业结构的过程。

同时也应注意到农村城镇化与农民就业的相互关系中后者对前者的影响。

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打破城乡壁垒,极大地促进城市产业分工的发展。

农民进城就业不仅能有效解决我国需求不足的问题,也是目前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合理、有序引导农民进城就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者的良性互动过程,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

但在另一个角度说,城镇化过程中也无疑增加了许多的待业农民,在我国迅速推进城镇化建设中,各地政府不断扩大城市规模,进行市政建设,使得城市边缘不断扩大,导致农民特别是城郊农民的土地被大量征用,致使这一社会群体的大量出现。

同时,这部分群体正迅速地扩大,庞大的失业群体将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城市化进程的障碍因素。

因此,这也无形增多了待业群体的数量,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失地农民就业形式单一,就业形势严峻,失地农民的安放政策也存在一些弊端和不足,尚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城镇化对农民就业的影响,总结起来,主要是:

1.积极影响

  城镇化的加速发展相应地带来城镇交通、供水、供电、通信、文化娱乐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而这些产业的发展会给农民工提供很多新的就业机会。

同时,加速的城镇化、城乡一体化以及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会给建筑和房地产市场带来巨大需求,这些需求同样会给农民工提供很多就业机会。

在城镇化的发展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就业市场会出现新的需求,比如熟练技工,而在市场为导向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这些需求必然会催生出很多的培训机构以改变目前农民工文化素质不高、技能水平低下的情况,适应市场需要。

这就给农民工就业提供了新的机会,有利于农民工的顺利就业。

  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取消了我国原有的户籍障碍,这就使农民工在就业的时候可以享受到与城市职工同等的民主权利,改善农民工不被重视,不能行使正常的民主管理权利的局面。

有利于保障农民工的人身权利,增加农民工就业的稳定性。

  2.消极影响

  首先,新型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取消了原有的户籍制度,对不同类型城市的户籍分类放开,原来的农民成为了市民,但是由于城市房价的升高,农民在城里买不起房,在城里没有稳定工作,原来赖以生存的土地又没有了,这会导致农民工待就业的数量增加,影响就业的稳定性。

  其次,农民工虽然进入城市,但仍游离于城市体制之外,并没有形成实质意义上的城市化,处于一种“半城镇化”状态。

与农民工流动的阶段性相适应,农民工阶层也在不断分化,出现了与老一代农民工具有显著差异的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以年轻人为主,这些人具有强烈的市民化意愿,怎么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成为了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

五.城镇化的发展趋势(结合十八大)

城镇化着墨显着增加

在我们刚过去的十八大报告中全篇提及城镇化多达七次,更重要的是其两次主要出现的位置:

第一次出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相关章节中,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载体,第二次出现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相关章节中。

从局限“区域协调发展”一隅,到上升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载体,上升至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

哪怕用最挑剔的眼光,依然可以看出城镇化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十八大报告具有承上启下的特征,是两代领导集体治国思路的体现。

经过较为详尽的资料比对,有理由相信,城镇化地位的急速提升和第五代领导集体中的李克强副总理的执政思路密切相关,城镇化的前景还是十分可观的。

  六、我国农村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1、城乡结构、城镇布局与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严重地阻碍了城乡人口正常流动和协调发展。

由于农村劳动生产率低下,大量农业劳动力和农村人口被束缚在有限的土地上,从事单纯的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小农业生产,农业规模经营无法实现,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乏力,城乡结构不协调。

  2、城镇化制度落后。

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限制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正常流动。

与户籍制度相联系的是城乡分割的社会就业制度,为农村人口在城市就业设置了难以逾越的障碍,固化了农村劳动力的工作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农民在城镇公平就业的机会,农民在城镇就业受到歧视。

比如说,城市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只面向城市居民招工,很少从农村招工。

  3、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滞后。

目前小城镇的就业、养老、保险、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明显滞后,农民利益屡受侵犯,雇佣方常常故意克扣和拖延工人工资。

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不仅直接影响了打工农民的收入,更糟糕的是为农村人口在城市就业增添了顾虑。

  4、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劳动技能只能适应简单的体力劳动,然而,城市工业的结构变化非常快,因此在劳动力需求与供给的质量方面存在矛盾,在相当时期内社会上仍将存在职位空缺和失业同时并存的局面。

5、农村人口快速增长。

中国人口众多,农业人口的比重较大,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高于城镇人口自然增长率。

根据马尔萨斯在1821年的冷酷断言,除非人口问题得到解决,一切改进穷人生活状况的企图都是徒劳的。

因为即使穷人得到更多的食物,其唯一的结果是生育更多的子女。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实际是软政策,并没有落实到位,这样农村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扩大。

  七、农村城镇化与就业问题的解决路径

  1、思想上应高度重视。

政府首先应制定有效政策。

如制定个人创办农民就业中介机构的政策,以此来引导农民进城创业就业;并有效实行农村计划生育政策,加强宣传教育,转变观念,控制人口增长,降低农村劳动力供给数量。

其次,正确认识农民工问题。

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城镇化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也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文明辐射农村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看问题,善待农民工。

  2、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经济的增长与就业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因此要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创造更多的就业选择,就应加快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

加快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城镇第三产业,增强第三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力度。

民营经济,是一个经济新增量,可为农民创造非农就业岗位,二十年内每年吸纳八百万到一千万人,减少农民数量,富裕农民。

  3、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城乡人口的自由流动,实行开放式管理,实行户籍登记制,实现城乡人口的自由流动。

然而,我们也不能进入这样一种误区,认为这一制度是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理论上或许如此但现实并不那么简单。

因为,城市的市场机制与生态机制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和规范性,这种竞争性与规范性必然对大量涌入的农民实行资格审查(目前部分城市已经开始对农民移民提出要求:

如有固定住所、固定住所等)。

在资格审查下,城市不可能解决大量农民的就业问题,而另一方面却造成农村精英人才和农业资本大规模流向城市,进一步加速中国农村和农业的衰落。

这种严峻的形式目前已在部分农村呈现出来。

因此,改革户籍制度既要从农业劳动力的角度考虑,也要从全局的角度考虑,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4、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

乡镇企业仍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之一。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重点是小城镇。

通过小城镇来转移,可提供低门槛、低成本的创业与就业环境。

并且,小城镇与农村的地缘关系紧密,农民进入小城镇不仅比进人大、中城市付出的经济成本要低,而且心理负担也轻。

  5、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作用。

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农民的权利必须得到保障,不能以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为借口,随意征用农民的农业资源。

在必须征用的地方,应该尊重农民的权益,给农民以实实在在的补偿。

6、加强就业培训,提供就业服务。

“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发展劳务经济。

因此,加大农村教育力度,加强财政投入和组织领导,为失业农民提供就业信息、就业辅导等服务,成为解决农村就业问题的重中之重。

八、总结

从各方面来看,城镇化无论在过去、今天还是未来,都是国家十分重视的一项巨大工程,城镇化也将越来越多的为农民带来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农民经济和国家经济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我国农民工流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兰州学刊,2012.3

2.城镇化与解决“三农”问题关系研究.农业经济,2007.03

3.中国城镇化水平和就业结构关系的协整分析刘爱英1姚丽芬.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11.2

4.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以甘肃省张掖市为例西北师范大学2009.05

5.关于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成因与对策思考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