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多边形 一.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140510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多边形 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认识多边形 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认识多边形 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认识多边形 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认识多边形 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认识多边形 一.docx

《认识多边形 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多边形 一.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认识多边形 一.docx

认识多边形一

四年级数学学科备课

课题名称

三角形的认识

课时

第一课时

拟授课时间

2017.3

主备老师

王海英/纪颖新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三角形的含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特性。

掌握三角形高的确定及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硬纸条制作的长方形和三角形、三角板等。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展示课本情境图: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三角形,仔细观察一下你能在图上找到三角形吗?

学生先说说哪里有三角形,再让学生在图上描出来。

2.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呢?

让学生说一说。

生:

红领巾、标志牌……

3.导入课题:

其实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

这节课我们将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

板书课题:

三角形的认识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探究三角形的特性。

(1)联系生活,了解三角形的特性。

想一想,自行车的支架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的呢?

(2)动手操作,发现三角形的特性。

师拿出平行四边形框架。

师:

谁想来拉一拉这个平形四边形的框架,你有什么发现?

(容易变形,不稳定。

指导学生操作:

去掉一条边,再扣上拼组成三角形框架。

师:

再拉一拉有什么感觉?

拿出你们的学具小棒和小组内的同学一起动手感受一下。

师小结:

通过实验发现三角形不易变形,可见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板书:

稳定性。

师:

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稳定性的特征吗?

生:

篮球架、电线杆……

小结:

(点击课件,物体中红色的三角形在闪烁)生活中常见的篮球架、电线杆等物体之所以制成三角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使其结实耐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两次拉动不同形状的框架,亲自体验到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不同特性,在操作和比较中加深了对三角形特性的认识,又通过说出三角形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2.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1)请你画出一个自己喜爱的三角形。

并同桌互相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出示学生画的三角形。

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引导:

大家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学生回答: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请学生对照上面的说法,议一议:

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

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教师用准备好的三条线段的教具在黑板上摆放帮助理解关键词:

三条线段、围成。

学生发现:

只有具备了这两个条件才能准确无误地围成三角形。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师:

把准备好相应的三角形学具试着让学生指一指它们的高。

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

(准备在黑板上示范作高)

(1)看书自学。

师:

什么是三角形的高?

怎样正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呢?

请打开课本,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画的,和你的想法一样吗?

师:

谁来说一说?

生: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刚才的三角形中画出一条高,并标出它所对应的底。

(2)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高。

质疑:

师:

刚才我们画了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只有一组底和高吗?

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指一指三角形的高,使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三角形的高就是顶点到对边的距离,再让学生自学课本验证自己的想法,也加强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接着让学生自己画高并标出相应的底,有针对性指导使学生加深了对三角形高和底的认识并掌握了高的规范画法,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任何一条边都可以做三角形的底来画高,最后思考得出三角形有几组底和高。

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认识并理解了三角形的高,较好的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3)画高时应注意的事项

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发放课前教师准备的三角形,让学生按要求小组之间合作画高。

展示学生作品,展示时学生互评互议,总结画高的好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最后,让学生谈谈画高时的感想与收获。

出示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作底),你能画出这条底边上的高吗?

学生试画,画后发现高是另一条直角边。

出示另两条底边,学生在答题纸上画出对应的高。

三、巩固运用,提高认识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1、3题。

第1题,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第3题,让学生画出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你还想了解和三角形有关的哪些知识?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三角形的认识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课后记:

学生掌握较快,但个别学生不会做高。

四年级数学学科备课

课题名称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课时

第二课时

拟授课时间

2017.3

主备老师

王海英/纪颖新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会用该结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发现、推理、概括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发现和理解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小棒、展板、多媒体课件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谈话: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了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课件出示图片。

谈话:

请看大屏幕。

手工小组的同学正在做风筝!

要做风筝,需要先做一个三角形的骨架。

看,他们正在摆三角形呢!

提问:

同学们,想一想,是不是任意长度的三根竹条都能围成三角形呢?

预设:

生1:

可能

生2:

不一定

谈话:

是这样吗?

我们借助小棒来围围看,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做风筝三角形骨架的情境,提出研究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产生对“是不是任意长度的三根竹条都能围成三角形”的猜想,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探究的欲望。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一)提出问题,动手操作

谈话:

请同学们拿出学具盒,从里面任意拿出三根小棒,放在展板上。

小棒上面标有刻度,每一段就是1厘米。

现在就用这三根小棒在你的展板上围一围试试,看能不能围成三角形。

学生独立围三角形,教师巡视。

谈话:

围完的同学把每根小棒的长度标在展板上。

学生活动,教师搜集不同素材。

(二)汇报交流,探究围不成的原因

1.交流展示

谈话:

同学们,请看屏幕。

出现了两种情况,有的同学围成了三角形,有的同学没有围成三角形。

2.

(1)初步发现

出示学生作品。

谈话:

我们先来看这组没有围成的。

提问:

为什么这样的3根小棒围不成三角形呢?

预设:

生1:

4厘米那根太短了。

生2:

这两根太短了,加起来都比这根长的短,怎么连也连不起来,所以围不成。

谈话:

这位同学想到了把两条短的合起来和长小棒比,很会思考问题。

谁听明白她的意思了?

预设:

两根短小棒的长度之和小于这根长小棒的长度,连不起来,所以围不成。

(2)进一步验证

追问:

同学们,这是我们借助这一组没有围成的发现的,所有围不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的长度都有这样的关系吗?

还有哪位同学也没有围成展示给同学们看一看好吗?

学生展示,教师随机板书数据。

谈话:

赶紧算一算。

预设:

2+5﹤12,4+1﹤14,两根短小棒的长度加起来就是比那根长小棒短。

(3)小结

谈话:

看来,当两根短小棒的长度之和小于长小棒的长度时,围不成三角形。

板书:

两根短小棒的长度之和小于长小棒的长度围不成

3.进一步研究

谈话:

同学们,刚刚有的同学在围三角形的时候遇到了这样一种情况,咱们一起来看。

展示:

两根短小棒的长度之和等于长小棒的长度的一组。

学生介绍。

追问:

到底能不能围成呢?

请小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的信封,信封里面有这样的三根小棒。

出示学具。

谈话:

为了便于同学们操作,

老师帮大家将这两端连好并且

固定住了。

小组合作,围一围,试一试,看到底能不能围成。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提问:

怎么样,有答案了吗?

预设:

围不成三角形。

提问:

哪个小组想来展示一下?

学生展示围的过程并介绍想法。

谈话:

是这样吗?

请看大屏幕。

教师结合课件演示过程,并相机介绍。

(三)小结

谈话:

看来,前面我们发现的这个结论需要进一步完善一下了。

预设:

两根短小棒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长小棒的长度时,都围不成三角形。

教师适时板书:

两根短小棒的长度之和等于长小棒的长度时,围不成三角形。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借助学具动手操作,观察发现,在交流和争论的过程中思维产生碰撞,并适时借助课件帮助学生突破认知难点,使学生真正理解当两根短小棒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长小棒的长度时围不成三角形,为下一步研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做好铺垫。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1.自主探究

谈话:

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的长度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

小组合作,观察你们组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的长度,想一想,也可以算一算,看看有什么发现。

小组长把你们的发现记录在展板上。

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发现素材。

2.汇报交流

提问:

哪个小组想把你们的发现跟大家交流一下?

预设:

两根短小棒的长度之和大于长小棒的长度。

提问:

能说说你们是怎么发现的吗?

预设:

5+6﹥8,3+8﹥9,两根短小棒的长度之和都大于长小棒的长度。

板书:

两根短小棒的长度之和大于长小棒的长度。

谈话:

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预设:

4+7﹥94+9﹥79+7﹥4,所以任意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都比第三根小棒长。

提问:

对于这个小组的发现,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1:

任意是什么意思?

学生可能回答:

任意就是随便,想拿哪两根就拿哪两根。

预设2:

所有的三角形都这样吗?

引导学生借助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进行验证。

结合学生验证情况,教师适时小结并板书:

任意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都大于第三根小棒。

3.对比提升。

提问:

观察这两个小组的发现,你想说什么?

预设:

第二个小组的发现包括第一个小组的发现。

任意两根就包括两根短的。

谈话:

也就是说第二个小组的发现更全面一些。

提问:

谁能把这个发现再来说一说?

学生回答。

4.小结

谈话:

同学们,围成三角形的这三根小棒也就是三角形的三条边。

也就是说三角形三条边也有这样的关系。

谁能来说一说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

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5.引导回顾,梳理方法

谈话:

同学们,回顾刚才的研究过程,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研究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的?

结合课件演示,引领学生回顾,并梳理出“猜想-验证-发现-总结”的学习方法。

【设计意图】借助前面研究的经验,教师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发现,同时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展示交流,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了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体验到自主探究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最后,教师引领学生回顾整个研究过程,总结研究的方法,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四、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谈话:

下面我们就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几个问题好吗?

1.下面各组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

 

结合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用简单的判断方法。

2.拓展练习。

出示第一题第二组线段。

提出问题:

将长小棒缩短,这根小棒最长是几厘米,最短是几厘米?

(小棒的长度是整厘米数)

3.回归情境。

谈话:

看来大家已经能灵活的运用今天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了。

继续看,手工小组的同学已经截好了两根竹条,正要截第三根呢!

如果这两根竹条的长度都是15cm,第三根最长是几厘米呢?

(竹条的长度都是整厘米数)

【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独具匠心:

第1题是对知识的巩固,体现出学生对两种方法的理解,从而感受到教师引领学生经历了探究的过程的价值;第2题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三题是

整个练习设计层次清晰,既有基础练习,又有拓展练习,并注重让学生在练习中有新的思考,新的感悟,从而产生新的问题,为后续深入学习做好孕伏。

五、全课总结,回顾整理。

谈话:

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可能回答:

我会积极学习了。

教师适时追问:

你哪个环节最积极?

(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

我学会提问了。

教师适时追问:

你都问什么问题了?

(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

学生也可能回答果篮中5个苹果对应的5个方面之外的,教师适时提升概括,并在篮筐外三个绿苹果中输入文字,并根据学生情况触发苹果下部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谈话:

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

 【设计意图:

以教材丰收园为依托,在果篮外增加了3个生成性的绿苹果,直面课堂生成,灵活地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等多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

 

任意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都大于第三根小棒

 

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板书设计: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课后记:

学生能根据给的小棒数据很快判断出能否组成三角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