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和谐发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1394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和谐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和谐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和谐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和谐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和谐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和谐发展.docx

《论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和谐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和谐发展.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和谐发展.docx

论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和谐发展

钱胜男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进一步强调了公有制就与非公有制经济和谐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两种所有制经济和谐发展的意义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相互融合和谐发展是具有历史必然性的。

<-)两种所有制经济和谐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和谐发展,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体制和制度所决定的。

市场经济的特点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市场主体通过相互竞争、合作,实现优胜劣汰,从而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搞市场经济,如果纯粹是公有制经济,市场主体单一,就形不成市场机制。

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仅仅采用单一的公有制形式,追求“一大二公”,使公有制企业占绝大多数,最终导致效率低下和经济短缺,严重阻碍了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对促进市场机制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

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有活力,把竞争机制带进了市场,改变了公有制一统天下、国民经济缺少活力的局面,激活了市场的竞争机制,为公有制经济提供了竞争对手,促使公有制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加快改革步伐,这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两种所有制经济和谐发展是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

产权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而出现的经济范畴,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相互融合和谐发展是构建现代产权制度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从消灭个体私营经济的理论原则出发,走的是单一的公有制道路,建立了产权归属不清、权责不明,附属于政府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导致整个经济缺乏发展动力与活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断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同时,大力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出了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的迫切要求。

当前,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相互融合和谐发展,除了国有资本和集体资本外,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资本和城乡居民私有财产迅速增加,单一的公有产权已经被包括国有产权、集体产权、个体私营外资等私有产权、混合所有制产权等在内的多元化的产权所取代。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建立归属清晰、责权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各类资本的流动重组、交叉持股,推动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

(三) 两种所有制经济和谐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坚持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和谐发展,是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坚持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方向,强调要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作用,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改革国有企业,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经济,这就要求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实现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所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协调发展。

(四) 两种所有制经济和谐发展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

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和国际社会分工的发展以及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和密切结合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经济结构加速调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纷纷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在这种大环境下,商品、劳务、资本和技术等各类生产要素日益跨越国界,得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全面、大量地流动,多双边经济合作蓬勃发展,区域合作和一体化步伐加快。

这些都为我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创造了条件。

但仅有公有制经济或非公有制经济都是难以融入国际经济社会的。

我国国有企业在国外收购兼并时,就遇到很大障碍,对方提出国有企业是政府举办的,收购具有政治动机,有价格补贴。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部分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到境外投资办厂,但其实力与国际大公司相比在资金、技术、劳动力素质和管理经验等方面差距较大。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逐步走向融合,形成合力,壮大实力,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互利双赢,并规避风险。

二、两种所有制经济和谐发展的实践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其成功的经验与其他转型国家根本区别之一,就是采取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

在国有经济总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长足发展的同时,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快速发展。

(一)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不断巩固

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基础。

其中,中央企业是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骨干和中坚,对科学发展全局起着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公有制经济在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公有制经济效益和国有资本运行效率的显著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主要的经济基础。

1、 国有企业数量减少,但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大大增加。

1978年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为0.72万亿元,而到2007年,达到35.5万亿元;从2002年到2008年,中央企业由196家调整到141家,资产总额从7.13万亿元增长到17.7万亿元,年均增长1.76万亿元,国有资本控制力不断增强。

2、 国有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从2002年到2008年,中央企业销售收入从3.36万亿元增长到11.9万亿元,年均增长1.42万亿元;实现利润从2405亿元增长到9968.5亿元,年均增长1500亿元。

2008年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央企业仍然实现利润6652.9亿元,如果剔除电力、石油、石化政策性亏损2660多亿元,与2007年基本持平。

3、 国有企业实力明显增强。

国有企业的重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形成了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

2007年中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千亿元的有26家,利润超过百亿元的有19家,分别比2002年增加20家和13家。

有19家中央企业进入2008年公布的世界500强,比2003年增加13家。

目前,中央企业80%以上的国有资产集中在军工、能源、交通、重大装备制造、重要矿产资源开发领域,承担我国几乎全部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烯生产,提供了全部的基础电信服务和大部分总值业务等等。

4、 国有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增大。

从2002年到2008年,中央企业上缴税金从2914.8亿元增长到9914亿元,年均增长1166.5亿元。

在石油石化、航空航天、电力、电信、交通运输、国防工业、重要资源开发、重大装备制造等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资产总量不断增加,控制力进一步增强,一大批极富活力的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脱颖而出。

总之,我国能够拥有今天这样比较雄厚的综合国力和重要的国际地位,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持续稳步发展,都是同公有制经济发挥的巨大作用分不开的。

(二)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迅速成长,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一个重大经济现象。

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1、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以年均9.1%的速度增长,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20%以上,在世界宏观经济低迷的状态下,我国私营企业始终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带动了内资企业缓慢增长。

截止2008年年底,全国实有私营企业657.42万户(含分支机构,下同),比上年底增加54.37万户,增长9.02%;实有注册资本(金)11.74万亿元,比上年底增长25.02%o2008年登记私营企业106.53万户,注册资本(金)1.6万亿元,从业人员910.31万人。

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支撑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从1979年的不到1%,到2008年,全国个体私营经济创造了5.18万亿产值,比上年增长6.54%,占全国GDP17.23%。

其中全国私营企业总产值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88%;销售总额5.91万亿元,增长30.62%。

2、 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近几年非公有制经济税收占全国税收的比重迅速提升。

2006年,全国个体私营经济共缴纳工商税收4690亿元,比上年增加588.4亿元,增长14.3%,占全国税收总额的12.5%,其中私营企业缴纳工商税收3495.2亿元,增长28.7%,高于全国6.7个百分点,占全国税收总额的比重为9.28%o私营企业税收增长率占全国税收的比重由2000年3.3%上升到2007年的9.6%,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及其他经济成分。

到2008年11月,全部私营企业完成税收总额5454.61亿元,同比增长25%,高于全国5.7个百分点。

3、 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扩大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

近几年,我国面临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压力非常大,而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对缓解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稳定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2年—2007年,个体增加就业人员5500万人。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城镇新增就业岗位70%以上是由非公有制企业提供的,从农村转移出的劳动力70%以上也在非公有制企业就业。

2008年,全国个体私营就业人数达到1.37亿人,同比增长7.3%o2008年共引导、支持124.89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在个体私营经济领域实现再就业;支持11.87万名高校毕业生进入个体私营经济领域就业,其中1.62万人申办个体工商户,1.06万人投资兴办私营企业。

非公有制企业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和复员转业军人的重要渠道。

4、 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力量

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集中表现在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而个体私营经济主要从事第三产业,对优化产业结构有促进作用。

2008年私营企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实有户数超过建筑业位居第四。

私营企业在服务业发展迅速,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持续增加。

私营企业在第三产业有441.28万户,占67.13%。

其中,私营企业在批发和零售业最多,为233.01万户,占私营企业总户数的35.44%O租赁和服务业60.35万户,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31.44万户,建筑业31.22万户。

5、 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技术创新的生力军

三十年来,非公有制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已成为十分活跃的企业技术创新主体。

据统计,在我国53个高新技术开发区企业中,民营科技企业占到70%以上。

目前,我国约有70%的技术创新、65%的国内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来自中小企业,其中95%以上是非公有制企业。

无论是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技术领域,还是在信息咨询、创意设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非公有制企业巳经成为十分活要的技术创新主体。

实践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