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135570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教案.docx

《第二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单元教案.docx

第二单元教案

课时教案A

第二单元第1课第节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

4古诗三首

课型

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情感

态度

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知识

 

技能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

过程

方法

通过朗读感悟、合作探究和自主思考,让学生从诗句中体会诗人的情感,领悟诗意,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教学

重点

难点

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

设计

思路

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二、感受情境,理解诗意。

三、研究古诗,体会诗韵。

四、指导诵读诗句。

五、指导书写,拓展阅读。

教学

准备

教师

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学生

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

课时板书(场地)设计第课第节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

荷花荷叶图

菊花图

橙黄橘绿图 

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秋夕

(唐代)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思

(唐代)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课时教案B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个性化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

(生说话练习)

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

(课件:

简介杜牧)2.“山行”是什么意思?

这座山在哪里呢?

三、感受情境,理解诗意。

1.(课件:

山行)让我们一起来跟着朗读,自由朗读古诗,个别朗读。

2.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诗意。

把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准备提问。

3.小组交流诗意。

4.检查自学效果。

四、研究古诗,体会诗韵。

1.你认为古诗中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呢?

或者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

(生提问)

2.生研究所提出的问题。

先独立研究再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1)“寒山”点明了季节,这个“寒”字使人仿佛看到了……

“石径斜”的“斜”给人以立体的感觉,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山顶。

(2)“白云生处”说明山高,“有人家”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起到静中有动的效果。

使人仿佛看到了……听到了……

诗人在山脚下看到了什么?

此时为什么突然停下来了呢?

(3)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课件:

枫树林)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枫树,边欣赏边想,此时我们与诗人一起来到了枫树林,你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4)夕阳下的枫树林是如此美丽,诗人突然觉得这枫叶比什么还红?

(二月花)哪个字最能表现枫叶的特点?

“红”字。

透过这个红字,我仿佛看到了……

五、指导诵读诗句。

诗句这么美,风景这么美,我们要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词句,带着赞美的语气朗读。

闭眼,边背边想象刚才一路上看到的美景。

(多种形式反复读,直到背诵。

六、课外作业。

改写《山行》或画一幅山行图。

第二课时

一、介绍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轼吗?

苏轼是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所以他又叫苏东坡。

他很欣赏一位诗人,叫刘景文,苏东坡写了一首诗送给他,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首诗,好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听师读,要求:

听准字音。

2.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5.师生交流。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老师相机点拔。

3.师生交流。

4.教师读,学生看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发挥想象,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

为什么?

六、指导书写。

1.师写生看。

2.生抄写生字,师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说说自己可爱的家乡,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想象古人离开故土后如何抒发思乡之情。

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多媒体课件放映第二张幻灯片)观察电视中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放映第三张幻灯片,重点指导生字词)

3.放映第四张幻灯片,指导古诗朗读: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4.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四、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古诗。

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两句诗的意思。

问题一:

诗中描写了哪几种事物?

问题二:

这首诗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各自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有感情朗读。

五、拓展阅读。

你还知道哪些思乡的诗句?

(放映第七张幻灯片)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课时教案A

第二单元第2课第节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课型

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情感

态度

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知识

 

技能

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

会写“铺、泥、晶”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隐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过程

方法

合作探究生字的识记技巧,掌握更多的识记方法,采用自主朗读的方法,在感情朗读中体会文本内容。

教学

重点

难点

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学

设计

思路

一、导入新课,完成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四、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五、总结感受,拓展练习

教学

准备

教师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课文

 

课时板书(场地)设计第课第节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发现)(用比喻手法描写)(赞赏)

水泥道上布满落叶水泥道——地毯

落叶——小巴掌

小雨靴——小鸟水泥道真美

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课时教案B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个性化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2.简介作者,法国梧桐。

二、初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3.边读边思考:

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用横线标出来。

2.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3.通过上下文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四、交流课文内容。

1.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五、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生字,提醒学生与熟字区分比较。

3.书写点拨。

4.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

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2.小组内合作交流。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励学生朗读。

4.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借助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把一物当作另一物来写。

5.你能说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吗?

6.短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这个季节还有什么样的美景?

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

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说一说。

四、总结感受。

1.这篇课文描写了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

秋天一夜风雨过后天放晴了,“我”在上学路上,发现水泥道上布满了落叶,通过比喻的手法详细描写了水泥道的美,最后动情地赞赏了水泥道的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

五、拓展练习。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2)梧桐树的落叶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3)棕红色的小雨靴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4)我还知道:

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湿漉漉)的水泥道 (亮晶晶)的水洼

(绿油油)的麦苗  (青灵灵)的树叶

 

 

课时教案A

第二单元第3课第节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

6.秋天的雨

课型

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情感

态度

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知识

 

技能

1.认识“钥、匙”等11个生字。

会写“盒、丰”等13个字。

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过程

方法

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认识生字,朗读感悟、自主合作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1.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特点。

教学

设计

思路

一、欣赏秋色,育情导学。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三、品读课文,想象动情。

四、书写指导,总结拓展。

教学

准备

教师

搜集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

查阅资料从文字图片上去感受秋天。

 

课时板书(场地)设计第课第节

 

6秋天的雨

是一把钥匙

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带来冬天的消息丰收 欢乐

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秋天的雨,是一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有一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藏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吹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教案B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个性化设计

第一课时

一、欣赏秋色,育情导学。

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唤起情感,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

边听边想象画面。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

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美的语句和段落多读几遍。

3.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三、品读课文,想象动情。

1.品读第一自然段。

(1)营造气氛,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谈谈自己对本段的看法。

(2)在品读时,想象画面。

2.品读第二自然段。

(1)引导学生朗读:

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

(2)品析文字:

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3)联系生活,丰富想象:

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那样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吗?

四、识字写字。

1.学习生字,交流学法。

注:

注意区别“飘、漂、票”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

3.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秋天的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引读第二自然段。

3.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内容。

a.教师引导:

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b.学生交流。

2.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a.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

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b.出示说话卡片,进行语言训练.

三、总结拓展。

1.出示课文第1—4自然段的开头句,让学生背诵课文,学生愿意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2.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

 

课时教案A

第二单元第7课第节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

7听听,秋的声音

课型

略读课文

教学目标

情感

态度

从秋天的声音体会秋天的美好。

知识

 

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过程

方法

 

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教学

重点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秋的声音是什么?

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教学

设计

思路

一、享受音乐,发挥想象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三、想象创作,续写小诗

四、课外活动

教学

准备

教师

选择一段优美的关于秋的音乐磁带。

学生

 

课时板书(场地)设计第课第节

 7听听,秋的声音黄叶

蟋蟀

大雁声音美妙

秋风秋天美好

……

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毕国瑛,女,山东人。

当代诗人。

1980年在上海师范专科学校结业,留校在附小任教师5年。

1986年调上海少年报社《童话报》编辑部任编辑。

课时教案B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个性化设计

一、享受音乐,发挥想象

1.描述引入:

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不信,你听(放音乐磁带)。

2.直观感受:

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想象画面。

3.交流感受:

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4.导入课题:

有一位作家也听到了秋的声音,他听到的和你们的是不是相同,想知道吗?

(揭题读题)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读通诗文:

自读课文,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感知内容:

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

你最喜欢哪种声音,喜欢的话多读几遍。

3.朗读展示,想象表演。

a.鼓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

b.开展想象性的表演活动。

出示字卡或小黑板:

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黄叶说:

“________”

蟋蟀振动翅膀,“”,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在唱着:

“________”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________”

(朗读和想象表演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学生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可以有感情地读,也可以用想象地表演来促读。

4.配乐朗读。

a.老师播放音乐,学生配音试读。

b.指名朗读,当堂展示。

三、想象创作,续写小诗

1.各自仿写:

同学们,秋的声音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写下来,行吗?

可以仿照自己最喜欢的某一段话写。

2.当堂展示:

把自己写的一段小诗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现出来。

3.汇编成诗:

几个同学自由组合,把自己的小诗合并汇编成一首新诗,画上插图,制成作品,准备展览。

四、课外活动

举行小小诗展,感受成功的喜悦。

 

 

课时教案A

第二单元第课第节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

习作:

写日记

课型

习作指导

教学目标

情感

态度

使学生爱上写日记。

知识

 

技能

1.能读懂例文《日记一则》,知道例文的主要内容和层次结构。

2.能借助“习作要点提示”,通过欣赏优秀日记,明确日记在选择材料方面的要求。

3.能把握作业要求,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日记。

过程

方法

 

在观察朗读的基础上,掌握正确的格式,在合作探究、小组交流中明确写法,例文引路,能爱上写日记。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选择生活中一件使自己印象深刻的事。

难点:

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

设计

思路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阅读例文,感知写法。

三、分组讨论,明确写法。

四、组织欣赏,引导选材。

教学

准备

教师

日记本,PPT

学生

 

课时板书(场地)设计第课第节

第二单元习作指导

写日记

写字思路:

1.审阅题目:

本次习作就是写日记。

日记的格式有一个特点:

第一行要写明日记的日期和天气。

2.选定内容:

(1)具体写什么事。

(2)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是在哪里发生的。

(3)事情的结局是怎样的。

3.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

4.表现手法: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

5.结构顺序:

先交代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

接着写事情发展的过程,

最后写事情的结果。

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下水文:

4月23日 星期日 晴

有趣的云彩

今天下午,妈妈带我去公园。

在去公园的路上,我无意间抬头望了一眼天空,不禁被吸引住了。

①啊,那云彩可真有趣呀!

②看,那一朵像一只大白狗,它缓缓地向东移去。

在大白狗的旁边还有两只小猫在争一条鱼吃,它们打得上气不接下气。

突然那条小鱼游走不见了,我想那两只小猫一定很生气吧!

过了一会儿,不知从哪儿来了一只老虎,它张开血盆大口,吼叫着,吓得两只小猫四处躲闪。

云彩不断地变化着,长颈鹿、小老鼠、大海龟……纷纷赶来,看得我眼花缭乱。

云彩虽然并不引人注目,但这些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云彩合在一起就可以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③只要你去观察,去思考,就会发现天空中的云彩是那么美丽,那么神奇,会带给你无穷的乐趣。

课时教案B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个性化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日记本四本:

猜猜这是什么?

2.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3.学生传看。

4.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5.清楚日记的内容包括哪些。

6.是不是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应该记下来?

7.小结所写日记的格式、内容及选材要求。

今天,我们就来学写日记。

二、阅读例文,感知写法。

1.这次学写日记,请同学们选择生活中的一件事,要求不但是有意义的,而且是能使自己动情的。

2.怎样写好这则日记呢?

让我们先来读懂例文吧。

3.学生阅读思考。

(1)这则日记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

4.检查阅读思考情况。

5.巧作点拨后,师生共同小结。

三、分组讨论,明确写法。

1.学生阅读“习作要点提示”,思考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

3.检查学生讨论情况。

4.明确写好日记的方法。

(1)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可以记录。

(2)真实细腻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5.学生再读例文《日记一则》,体会写好日记的方法,重点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

四、组织欣赏,引导选材。

1.引导学生阅读习作要求,明确本次作为作文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2.展示教师的几篇教学日记。

3.幻灯片出示其中的两三篇日记,看看分别写了哪些事,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4.知道教师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日记吗?

5.从这几篇优秀日记中,你学到了什么?

又准备选择怎样的材料呢?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6.学生选择材料,同桌之间可相互交流,相互启发。

7.教师抽查学生选材情况,并作点拨。

(1)写什么事?

(2)表达怎样的心情?

(3)按什么顺序写?

8.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课时教案A

第二单元第课第节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

语文园地二

课型

教学目标

情感

态度

使用钢笔时,要注意执笔姿势和坐姿,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知识

 

技能

1.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2.知道哪些词语形容哪些季节。

用正确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3.积累一些描写季节的词语。

过程

方法

引导学生会认读和运用词语,做好积累运用的学习安排。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难点:

1.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2.使用钢笔时,要注意执笔姿势和坐姿,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教学

设计

思路

一、交流平台。

二、词句段运用。

三、书写提示。

四、日积月累。

教学

准备

教师

PPT课件

学生

预习

 

课时板书(场地)设计第课第节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秋风习习

一叶知秋金桂飘香层林尽染

五谷丰登果实累累春华秋实

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骄阳似火烈日炎炎春暖花开春色满园

鸟语花香寒冬腊月冰天雪地春意盎然

一叶知秋天寒地冻春寒料峭秋高气爽

春回大地

课时教案B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个性化设计

一、交流平台。

1.组内交流一下,当我们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时,应该怎么做?

2.班里讨论一下有哪些形容季节的词语。

3.使用钢笔的时候应该怎样做?

二、词句段运用。

1.(出示一些春天的图片)

小组讨论有哪些形容春天的词语。

2.(出示一些夏天的图片)

小组讨论有哪些形容夏天的词语。

3.(出示一些秋天的图片)

小组讨论有哪些形容秋天的词语。

4.(出示一些冬天的图片)

小组讨论有哪些形容冬天的词语。

5.出示课文中的句子,学生相互交流。

各自说说自己理解词义的方法。

6.教师在一旁点拨。

三、书写提示。

我们的汉字博大精深,要想写好看的钢笔字,就要注意执笔的姿势和坐姿。

1.观察钢笔字,你从中学到什么?

2.怎样才能把钢笔字写得规范、端正?

横画要写的平稳,竖画要写的端正,横平竖直,字就会平稳端正。

3.使用钢笔时,要注意执笔姿势和坐姿。

4.书写练习,老师边走边看,指出错误。

5.展示、交流、评价。

四.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课本上的9个词语。

2.学生看课件和老师一起诵读。

3.小组讨论一下还有什么类似的词语。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