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下语文期末复习资料生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135234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12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下语文期末复习资料生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部编版七下语文期末复习资料生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部编版七下语文期末复习资料生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部编版七下语文期末复习资料生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部编版七下语文期末复习资料生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下语文期末复习资料生用.docx

《部编版七下语文期末复习资料生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下语文期末复习资料生用.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七下语文期末复习资料生用.docx

部编版七下语文期末复习资料生用

部编版七下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

1.《邓稼先》一文的作者是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著名理论物理学家。

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2.《说和做》作者臧克家,著名的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等。

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

作者热情歌颂了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3.《回忆鲁迅先生》作者是萧红,原名张迺莹,作家,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

课文主要写了自己与鲁迅先生一家的生活中的小事,去怀念他所做的那些智慧、幽默、爽朗、平易近人、关爱他人的事情。

作者笔下的鲁迅:

坦率、敏捷、和善、幽默、爽朗、对青年严格要求的同时又深切关爱生活;平凡随意,为人宽厚仁爱,待友真诚悉心,意志坚定,伟大而平凡。

4.《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

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命名为《资治通鉴》。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本文通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强调了读书学习对增长才略的重要作用。

5、《黄河颂》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人。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6.《老山界》的作者是陆定一。

本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7、《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1912—1996),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和《曹雪芹》。

8.《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宋代郭茂倩编),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这是一首叙事诗,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赞美了本兰的勇敢、谨慎、机敏。

9.《阿长与〈山海经〉》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

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表达了对长妈妈的深切的敬佩和怀念

10.《老王》的作者杨绛(1911—2016),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是著名作家钱钟书的夫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

翻译著作有世界名著《堂吉诃德》。

课文叙写了一个普通人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写出了他的苦与善。

也表现了作者对普通的穷苦人的关心、理解与尊重。

11、《台阶》李森祥(1956—):

浙江衢州人。

当代作家。

主要有《十八里营房》《金奎银奎》《小学老师》《塌鼻大娘》。

《台阶》以一个农民的儿子为叙述者,讲述了父亲为盖新房而拼命苦干的一生,作品交织着对农民贫困现状的怜悯和对其勤劳向上、坚韧不拔品质的崇敬。

12.《卖油翁》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记述了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对话和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而钱不湿的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

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有骄傲自满的必要。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者张中行,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今属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课文通过对叶圣陶言行的记述,赞美了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高尚品德;同时也赞扬了叶圣陶先生“写话”“简洁”的语文主张。

14、《驿路梨花》作者彭荆风,当代作家,江西萍乡人。

写了许多反映边疆生活的作品。

如短篇小说集《边寨亲人》《卡瓦部落的火把》,后来的长篇小说《鹿衔草》、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世界》《绿色的网》等。

小说通过记叙哀牢山树林中一个小茅屋的建造、照料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歌颂了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15.《最苦与最乐》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

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

著有《饮冰室全集》。

课文通过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证明了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的论点,告诉我们不能躲避责任、苟且偷生,要勇于背负人生、社会的大责任,体会人生的快乐。

16.《陋室铭》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陋室铭》这篇铭文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爱莲说》作者周敦颐,道州人,字茂叔,谥号“元”,宋代哲学家。

世称“濂溪先生”。

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

著有《周元公集》。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爱莲说》一文托物言志,以爱莲来表达自己对这洁身自好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浊世风的鄙弃。

17、《紫藤萝瀑布》作者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

主要作品:

中短篇小说《知音》《红豆》等,散文集《丁香结》。

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本文选自《铁箫人语》。

《紫藤萝瀑布》通过对“紫藤萝花”盛开的描述以及过去遭遇的回忆,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

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不足以使人畏惧人生,要对生命的美好保持坚定的信念,扬起生命的风帆,像紫藤萝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18.《一棵小桃树》的作者是贾平凹,他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

代表作有《浮躁》《兵娃》等。

《一棵小桃树》作者叙写黄昏时分坐在窗前,看风雨中摇曳的小桃树的情景,采用插叙的方式,回忆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和自己的人生经历,借此抒写自己的理想和情志。

19.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是俄国(国籍)诗人普希金,其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等。

诗人满怀生活热情,以劝告的口吻,热诚坦率地表达自己乐观坚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未选择的路》作者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

20、《登幽州台歌》作者陈子昂,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陈子昂登上幽州台,面对悠悠天地抒发的是怀才不遇的内心忧愤孤苦。

《望岳》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多角度望泰山,面对高大巍峨、神奇秀丽的泰山发出要征服一切困难,勇于进取的豪迈气概。

《登飞来峰》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

其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中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

《游山西村》作者陆游,宋代爱国诗人、词人。

诗人告诉我们只要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和希望的崭新境界。

《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诗中抒发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更是隐喻了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21.《伟大的悲剧》作者是奥地利(国籍)著名作家茨威格,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

其中传记文学代表作有《罗曼•罗兰》《三位大师》等。

《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传记。

通过对英国探险家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伍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描写,赞颂了他们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他们,颂扬了一种人类勇于探索、为事业献身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的崇高精神。

22、《太空一日》作者杨利伟,1965年6月出生,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

他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课文通过叙写我国宇航员首次太空飞行的一些经历,赞扬了宇航员们敢于冒险、不畏艰险、科学严谨的精神。

23、《带上她的眼睛》作者刘慈欣,大陆新生代科幻的主要代表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24、《河中石兽》作者纪昀,字晓岚,直隶献县人,清代文学家。

学问渊博,曾任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亲自撰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

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阅微草堂笔记》主要讲述各种狐鬼怪谈、奇闻逸事,其中不少包含着作者的寄托和感慨。

属于笔记体小说。

课文通过叙述找寺庙石兽一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能主观臆断,而应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实践出真知。

二、课内古诗词

(一)《登幽州台歌》

1.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联想:

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

情感:

感慨时空无限,人生有限,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2.试赏析“独”“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独:

独自,写出了诗人登上幽州台时心中的感慨,表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孤独寂寞和对世界人生的思索。

“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

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孤独感。

(二)《望岳》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雄心和气概?

化用孔子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体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从而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2.【炼字炼词】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阴阳割昏晓”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高峻巍峨、遮天蔽日的形象。

“造化钟神秀”一个“钟”字,将大自然拟人化,写得格外有情: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

突出了近望泰山的神奇秀丽。

3.赏析颈联

颈联写细望之所见,诗人抓住对云、鸟两个细节的描绘,表达了心胸的震荡和眼界的开阔。

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4.赏析尾联

(1)手法:

化用孟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

(2)句意:

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四周的山峦看起来都会显得矮小。

(3)感情:

表现了诗人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和坚毅豪迈的气概,抒发了诗人奋发向上、勇攀高峰的凌云壮志。

(4)哲理:

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三)《登飞来峰》

1.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世称王荆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

韩柳宋:

三苏、欧阳修、曾巩、王安石)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2.赏析一二句

本句运用夸张,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一句用“千寻”形容塔高,第二句“闻说”一词巧妙地虚写在高塔上看到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

表现了诗人的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为之后的议论抒情做铺垫。

3.赏析后两句

(1)“浮云”暗喻奸佞小人,也指困难、挫折等。

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信心。

(2)哲理:

人不能害怕眼前的困难,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四)《游山西村》

1.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

2.本诗写出了农村情谊真、风景美、风俗淳。

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与赞美。

3.首联“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4.赏析颔联

(1)释句意:

“疑无路”虚写,“又一村”实写,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写诗人正担心无路可行时忽然见到农村明媚绚丽的自然风光的惊喜,先抑后扬。

(2)比喻义:

比喻人们在无路可走时,经过一番周折、一番努力,又有了新的出路、新的天地。

(3)哲理:

事物的发展总有曲折,只要努力,光明就在前方。

(4)常用义:

比喻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绝处逢生。

5.《游山西村》这首诗紧扣一个“游”字,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主要描绘农村春天(季节)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农村风光和淳朴民风的赞美及对农村生活热爱之情。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流传最广,请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1)艺术:

采用对比和对偶句的手法,突出了柳暗花明给人的惊喜,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诵记。

(2)意境:

前一句写山重水复无路可寻的无奈,后一句则写出了披花拂柳发现另一个村庄的喜悦。

(3)寓意:

它写出了人们有时面对无路可走的境地,但突然事情有了转机,出现了新的希望,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这句诗写出了山西村山环水绕,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寓意着遇到困难、挫折切勿低头放弃,爬起来勇敢地前行,就会看到前方闪烁着希望的曙光、成功的光芒,说明了在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的哲理。

给人以乐观向上的积极感受,具有激励人生的作用,故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五)《己亥杂诗》

浩荡:

广大无边。

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形容愁思无穷无

吟鞭:

指诗人马鞭。

吟鞭东指即天涯: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1.赏析前两句

(1)释句意:

我满怀惆怅的离开京城,夕阳西下,更增无边的离愁别绪,我举起马鞭向东一指,走向天涯。

(2)明意境:

营造了孤寂冷清的意境

(3)析情感:

表达了诗人忧郁孤独和悲壮豪迈的情感。

2.赏析后两句

(1)释句意:

离开枝头,飘零的花朵并非是无情之物,化作春天的泥土滋养出新的鲜花。

(2)点手法:

诗人以落花自喻

(3)析情感:

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表现了诗人要在退出官场后依然为国家奉献一切的情怀和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这两句移情于物,是对新生命的赞歌。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

诗人以落红自喻,把落红比作辞官,春泥比作平民百姓,花比作朝廷,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离京,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愿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4.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

既有卸甲归田的惆怅,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坚定信念。

三、课外古诗词背默

1、《竹里馆》作者:

__________朝代: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夜洛城闻笛》作者:

__________朝代: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逢入京使》作者:

__________朝代: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晚春》作者:

__________朝代: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泊秦淮》作者:

__________朝代: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贾生》作者:

__________朝代: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作者:

__________朝代: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约客》作者:

__________朝代: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内古诗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6分)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泘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2、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

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或按课堂笔记)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

2、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答:

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3、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

对游览之地恋恋不舍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

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B)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

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2、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答:

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怀才不遇、寂寞苦闷的思想感情。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

答:

“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答:

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A.头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

B.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C.诗人说“落红”实际上是自吐心曲,诗人辞官归隐,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或:

诗人以落红自喻,表达了诗人想继续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共四句,写出了诗人几种心情?

请你概括。

答:

一是离别的忧伤,二是回归的愉快,三是积极的人生态度。

五、课内文言文

《孙权劝学》

一、全文讲解篇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本书是由北宋(朝代)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1、劝学,劝说,鼓励学习。

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2、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3、写作思路:

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4、人物性格:

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

5、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6、全文解析: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

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7、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身教,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议论”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8、启示:

人只要肯读书,就会有所进步(开卷有益)

9、成语: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解释)

(1)成语:

吴下阿蒙。

意思是:

指没有学问的人。

(2)成语:

士别三日意思是:

刮目相待。

不能以老观点来评判人或事物,必须要有发展的战略眼光

二、重点复习篇

(一)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语气词)

(二)词的积累

①重点词语

卿今当涂掌事(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当涂,当道,当权)

但当涉猎(但,只。

涉猎,粗略的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