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精选.docx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精选.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精选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
《坐井观天》是一篇成语故事。
__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的一场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眼光狭小。
__语言优美,对话部分生动有趣,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低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明白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眼光狭。
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寓意。
教学难点是:
感悟课文揭示的寓意。
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我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
(2)做实验,体验“观天”。
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4)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充分地进行语言实践,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
(1)、充分朗读,读中质疑,学生对自己提出的疑问,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答案。
教师可以充分把握这一契机,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自己的角度,有重点、有难点、有目的地去读课文。
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释疑,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苦思”。
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再及时地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阅读课文穿针引线。
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出青蛙和小鸟的观点。
并理解它们说的话。
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基础。
(2)体验情境,感悟朗读。
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如:
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引读等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并通过读对话,做实验,看动画,述情景,说感悟,并且创造性表演了《坐井观天》,充分地进行语言实践,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出感受。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语言因素,突出语言文字训练,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文字。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话能力。
在朗读和说话的训练中,通过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说话训练不仅巩固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创造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
如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我让学生利用络提供的阅读知识,劝导青蛙;还做了一个假设:
青蛙跳出井口后,他们会谈些什么?
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创造力。
孩子们想得合情合理,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2
《坐井观天》是统编教材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第12课。
本组教材围绕“思维方法”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发的寓言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真理。
__是一则具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
课文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__笔调清新,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对话便于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故事的寓意。
本课我的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一共分为4个部分:
(1)故事激趣,引入课文
(2)随文识字,指导朗读
(3)指导写字,评价展示
(4)课后作业
二年级学生属于低学段,学生们识好字、写好字、读好文是最基本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每节课都要有识字环节。
本课的重点是以读文识字为主,通过启发与引导帮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认识并理解生字词,并能读懂、读好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从而明白小鸟和青蛙在争论什么,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文识字,很好的品味语言呢?
以下是我的几点反思。
1、从整体上看,课堂中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都很顺利,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在指导写字时,通过自我评价的方法不仅增强了孩子们写好汉字的信心,而且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质量,同时也是学生态度、审美能力的培养。
非常流畅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课堂上的精彩无处不在。
在识字时能够借助多种方法识字,如:
借助拼音、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组词……尤其学习“答”字时,学生很快能想到做数学题时经常见到这个字,由此可以看出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的影子。
指导朗读对话时,让学生潜心会文,通过直觉思维,感性体验,吸收精妙语言,逐步丰厚自身的文化底蕴。
学生们分角色朗读时,情绪高涨,气氛热烈,入情入境。
同桌练习后,当我让小组上台表演时,有几个小组的学生争着要上!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此被调动了起来,他们不但能够大胆地分角色朗读,有的还边读边做动作!
真是有声有色,情境再现课堂之上。
在指导书写第二个字“沿”时,我鼓励孩子学着第一个字的指导方法当“小老师”来讲给大家听,孩子的表现非常出色,能做到从结构特点、字形特点、易错笔画一步一步讲解,观察地非常仔细。
真正做到了举一反三,把生字学透。
唯一不足的地方是,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声音有点小,这就要求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3、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少不了教师即时、有效的评价。
我在本课中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评价有些单一,如果再多一些肯定孩子们会更自信,如果再多一些启发孩子们的表现或许会更出色。
这就需要在平时的课堂中多注意这一点,在平时就锻炼自己,更好的利用评价这一法宝。
对于小学语文来说,最终目标是让孩子们能够写好和说好。
如何积累语言、积累方法是我们该思考的问题。
反思整节课,我意识到了不能只单纯地为了什么而做什么,而是以教材为例来学习语言知识和学习语文的方法。
这就要求老师要深入理解教材,提升自身语文素养,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积极学习、不断努力,争取取得更大的收获!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3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
这则寓言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__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但是这一寓意,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比较有难度的,但却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那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呢?
在教学中我首先采用通俗的启发谈话的方法导入新课:
先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成语故事吗?
说说你们读过哪些成语故事,说给咱班小朋友听听。
让学生理解很多的成语故事。
从而引出“坐井观天”,告诉学生它也是一个成语,《坐井观天》这个故事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家喻户晓。
我相信咱们班许多同学早就知道了这个故事。
当人们一看到“坐井观天”这四个字时,就会想到另一个成语──井底之蛙,就会想到这一个故事的主人公──青蛙。
从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文本中。
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呢?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做了个实验:
用手工做的纸筒,观看黑板,比较比平时看到的黑板有什么不一样呢?
为学生创造体验,弄清为什么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这一疑问。
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学生们做的不亦乐乎,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是,青蛙和小鸟的对话部分的朗读指导还不够充分。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4
《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课文本身的故事情节容易理解,但要领悟成语的意思,以及故事中蕴涵的道理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对低年级孩子来说,什么样的方法最能让孩子们领悟故事的寓意呢?
惟有朗读。
朗读是理解故事内容的重要手段。
我们常说要在读中感悟,如何朗读,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了。
1、朗读层层递进。
如在《坐井观天》这一课中,在指导读牛蛙的话时,我先利用明显的错误语气来读,孩子们立刻会纠错:
这样读是不对的。
这种纠错的方式激发了他们当小老师的欲望,他们争着抢着读,积极性非常高。
孩子们能将老师的错误指出来,其实就是对他们自己的朗读、对故事的理解有了一次提升。
在一次比一次生动的朗读中,让孩子们体会用正确的感情的朗读是多么重要,是多么的与众不同,是多么能感染人,从而让他们发自内心的有感而读。
2、边读边想象画面。
画面感的引入会让学生入情入境,如在知道读小鸟飞了一百多里,飞得口渴了时,可引导学生想象,小鸟飞过哪些地方?
继续引导飞过了这么多地方,飞了这么远的路,应该是很辛苦了很累了,纳闷累恶毒时候说话的语气又会是怎么样呢?
学生边想边飞过的这些地方,感受小鸟的疲劳与辛苦。
3、抓住重点词语重读。
如在知道读小鸟飞了一百多里时,怎样才能读出路程的长呢?
抓住“一百多里“这个次重读它,路程远的意思也就在朗读中体现出来了。
4、师范读。
最低年级的孩子还说,老师的范读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低年级的孩子理解能力毕竟有限,但他们却是最好的模仿者,因此教师正确的范读对孩子起到的是抛砖引玉的作用。
都说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才是主体。
主导者重在导,这个“导“更多的是引导,是启发,而不是包办,在朗读中更是这样。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5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相信,尊重每一个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同时又是支持和帮助者,既要在前引导,又要从旁帮助,和学生一起合作、探究实现和谐的互动,共同达成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层次小有差异的学生,把目光注视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发展。
我在第13课《坐井观天》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坐井观天》一词,我把学生分成6个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让他们通过朗读来感悟,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
刚开始,有几个同学怕,不敢参加,读书很小声,读不出青蛙和小鸟对话时争论的语气,后来我在旁边引导,并鼓励他们。
片断:
示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
师:
同学们觉得老师读得怎样呢?
生:
读得很好!
师:
怎样好?
说来听听。
生:
老师读得很流利、有感情。
生:
老师的声音会变,听起来好像是青蛙和小鸟在争论。
师:
知道老师为什么读得这么好听吗?
因为在读的时候,老师已经把自己当成小鸟和青蛙了,所以读的时候就真情流露了。
你们想像老师这样读吗?
生:
想。
师:
那么,你想当谁就读谁的话,好吗?
生:
我想当小鸟。
生:
我想当青蛙。
师:
那好吧,记住读小鸟的话时要读出有耐心劝告的语气,声音要小些,读青蛙的话时要读出自以为是,不耐烦的语气,声音大些。
通过引导,同学们开始由一人读,到两个读,最后到4个小组读。
渐渐地终于有几个小组争着要上台表演,气氛热烈。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他们不但能大胆地分角色朗读,而且还能用不同的语气边读边做动作,读出反问句和感叹句,为了让学生到更好地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我还将自己早已准备好的,可以卷起来观看天大小的纸张发给没有纸张的同学,让他们尝动手的乐趣,使他们融入班集体中来,使这些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
由于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表现自己的平台,学生们都能大胆地说出自己观察时所看到天的大小,以及对“坐井观天”一词的理解。
并从中悟出道理来,知道此成语的意思是:
“比喻见识有限,眼光短浅。
”学生想像力丰富,真令人惊讶呀!
-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6
我选取了二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寓言故事《坐井观天》,这篇课文短小精悍,主要通过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看问题、认识事物,站的高才能看得远,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整节课我的教学流程是这样安排的:
1.播放动画故事《坐井观天》导入本课的学习;
2.在初读课文中,提出问题“__讲了谁和谁,它们在哪里,在干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比较有针对性。
3.检查生字词。
出示本课生字,接着读词语,最后展示课文中的长句子,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
4.在精读课文中,重点围绕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进行讲解,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一百多里”、“大话”、“无边无际”、青蛙和小鸟的“笑”的意思,让学生明白正是因为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天是不同的。
5.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思考“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又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呢?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6.布置作业,让学生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课后续编这个故事。
教师备好课,学生才能上好课,但是课堂上学生是能动的个体,实际的课堂上是存在生成的。
在这节课中,我在讲解生字时,没有给予学生示范性的指导,这是一个重大的失误;此外,上课启发引导学生不到位,没有让学生真正明白“坐井观天”的深层含义。
接着,刘老师给予了指导:
在学生初读课文前,提的问题应该不超出两个,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他们记忆力有限,问题太多就会记不住。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7
《坐井观天》是一篇搞笑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
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自读自悟,由学生自己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教学,透过学生的质疑、解疑,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用心性。
我提出疑问引起兴趣,导入新课,学生立刻有序的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生字,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拼读;然后由我检查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状况这期间,我参与到具体的小组学习中,重点对个别后进生进行指导。
二年级的孩子能从个体自学预习课文,读准字音,到小组合作认读生字,在一步步的主动自学课文,这正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要求。
低年级学生是有潜力自动化地自学课文,扫除阅读的障碍的。
让孩子借助已有的知识,透过自己的实践努力去认读课文,并且透过孩子之间的互相帮忙,合作去读准课文,而不是按传统的教学“一步步”领着学生向前走,能让孩子在主观意志上建立“我能学”的自信,并透过主体的实践努力到达掌握必须学习策略的“我会学”。
把学习的主动权更好的教给孩子,让孩子掌握学习的策略,更利于孩子明天自己去学习。
在教学中我个性注意加强朗读训练,注重发展学生思维。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思考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去感悟。
营造了书声琅琅的教学氛围,教给了学生读书方法。
进行主角朗读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同学们,青蛙说天只有井口大,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
它们争论得很激烈吧我们怎样才能读好我们分主角朗读,想想怎样读才读得好”孩子们纷纷进行分主角朗读练习,态度用心认真,有的为了读好主角,练习读了好几次,课堂气氛活跃热烈。
在本环节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应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在教学中我还体会到要有让孩子有平等的训练机会,我组织孩子们分组进行练习,但我发现孩子们练习时,往往就练习喜欢的主角,所理解的训练是单一的;还有的孩子,因为怕读不好主角,就单挑旁白来读。
用心的孩子,朗读水平较好的孩子就“走进”主角,朗读水平较弱的就“永远”旁白,这样会造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我就创设情景,让孩子有平等的训练机会。
要求孩子再研究时进行多次的练习,但每次的主角不要重复,要轮换主角。
这样利于孩子们整体综合发展.
寓言故事的教学,到最后引导学生透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资料,领会成语的意思。
我在教学寓意这一部分时,是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切合学生生活实际来引入的,而不是纯粹的说教。
“如果有人说你是坐井观天,你明白他在说你什么吗你想对坐井观天的人说些什么”或者让学生出点子帮忙小青蛙:
“你们愿意像小青蛙一样什么都不明白吗你们能出出点子让小青蛙也能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吗”这样就更能从学生的角度悟出寓言中的道理了。
之后教师可补充归纳“坐井观天”的寓意:
我们看问题或者认识事物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这样一来,又加深了学生的体会。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由此突破。
我不难感受到:
学生的潜力有多大,真的难以想象呀。
但是课堂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期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经验,把教育教学质量走向新台阶。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8
《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
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
以下是我的几点反思。
(一)关于__解析,我主要从重点词语入手。
在把握教材时我将“无边无际”、“大话”、“笑”三个词作为__理解的关键。
通过这三个词来了解课文,穿针引线。
首先,在引导学生了解“无边无际”时,我设计了动画,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
什么是无边无际?
通过让学生欣赏(无边无际)的沙漠、(无边无际)的海洋、(无边无际)的草原、(无边无际)的天空,等等,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营造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无边无际的内涵。
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
实现对第一次对话的理解。
小鸟和青蛙的第二次对话中,我主要抓“大话”,这个关键词语。
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大话”这个词,来把握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时的心情。
顺带指出说大话是指:
说夸张,不切实际的话。
但是在具体教学时,我又在思考:
怎样让学生了解说大话的具体含义,以及它与说谎话的区别。
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惑着我。
最后我想:
如果举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是否效果更好呢?
所以在教学中,我举了两个实例让学生来感受什么是说大话。
这两个例子,一个是:
我能一口气吞下一头牛,我能用手推动火车。
学生从老师的语气和自己的经历中了解,这些就是夸张,不切实际的,就是说大话。
我发现学生在学的时候,兴趣很浓,并且能够很好的理解这个词以及青蛙当时的心情了。
通过第三个关键词“笑”,引出__的第三次对话。
笑在__中一共出现两次,这两次的笑是有区别的。
文中两个笑。
青蛙为什么笑,小鸟为什么笑?
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是。
另一个小折射出了小鸟的虔诚,真诚相劝。
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
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
这在为学生最终了解__寓言作铺垫。
(二)关于寓意达成的反思
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给学生的。
语文教学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简单的知识传授,还在于他的教学育人作用。
所以在课文教学的最后环节,需要适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意识到:
不要作井底之蛙,要勇于接受新事物,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让学生自愿选择作在外面飞翔的小鸟。
怎样达到这个效果呢?
所以我设计了一个环节,用多媒体课件,配上动听的音乐,展示小鸟见过的缤纷世界:
飞过广阔的海洋,飞过无边的沙漠,飞过茂密的森林,飞过灿烂的田野,飞过清澈的小溪,也没有看到天的边,而这时的青蛙仍然坐在井底,一抬头只能看到巴掌大的天,此时小鸟的广博见识和井底之蛙的孤陋寡闻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顺理成章的感受到:
外面的世界缤纷多彩,而青蛙的生活是多么的枯燥乏味。
这样潜移默化让学生在学中有所收获。
可以这样说本课的教学突破点是重点词汇,而最终目的是理解寓意。
我从无边无际,大话,笑,着手进入对文本的分析。
进入文本后,我的教学重点是从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中,分析二者的特点,实现__寓意的理解。
在课文中我着重让小鸟和青蛙,从语言,生活习性等各方面进行了对比。
主要抓以下几个方面。
1、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这句话。
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让学生理解青蛙的自负,和小鸟的谦虚。
得出结论:
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他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导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错了。
2、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
文中两个笑。
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自以为是。
另一个小折射出了小鸟的虔诚,真诚相劝。
通过分析青蛙的表情让学生自己明辨是非。
3、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4、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9
《坐井观天》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
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
首先是对“无边无际”这个词语的理解。
首先让学生想象天有多大,然后出示图片进行填空。
(无边无际)的沙漠、(无边无际)的大海、(无边无际)的草原。
拓展思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很大,无边无际。
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
然后是对寓意的理解。
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给学生的。
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完成这一目标时,我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1、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
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借助青蛙在井底的软件,让学生边读边思:
青蛙为什么会错?
得出结论:
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他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导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错了。
2、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
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正确。
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也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
3、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4、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以致达到表演读的程度。
在课堂实际操作时,对学生的引导方式上有待改进,由于在课前没有精心设计语言,导致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过于琐碎,有点前松后紧。
教师的引导在课堂上显得尤为重要,今后课堂引导要讲求技巧,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把学到的词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语文发挥其工具性作用。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0
一、介绍
今天由于学校领导要来听课,就承接陆老师的《坐井观天》第一课时,上了第二课时的内容。
现讲课的设计思路以及课后小感贴一贴,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二、感情朗读
1、师:
是呀,小鸟曾经飞过……飞过……飞过……,所以觉得天是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而青蛙天天坐在井里。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抬头看到的都是井口那么大的天,除了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还看见了……。
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
这又是一只怎样的小鸟呢?
2、现在我们了解到这是一只(……)的青蛙。
这是一只(……)的小鸟。
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读一读课文。
也可以同桌两人分角色读。
3、分角色读。
个别读、师生读、男女生读
三、理解寓意
1、师:
最后,青蛙笑了,小鸟也笑了。
2、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