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析》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133394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分析》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食品分析》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食品分析》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食品分析》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食品分析》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分析》教学大纲.docx

《《食品分析》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分析》教学大纲.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品分析》教学大纲.docx

《食品分析》教学大纲

《食品分析》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食品分析

英文名称:

FoodAnalysis

课程类别:

专业核心课程

总学时:

48

总学分:

3

适用专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先修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

二、本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

食品分析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能够掌握食品分析检验的基础理论、仪器分析的原理。

能够结合相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基础知识,根据食品分析的特殊性,正确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和方法。

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分析方法的原理及适用范围,根据实际需要会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

通过实验课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根据本课程的性质,教学环节由课堂讲授和讨论为主。

课堂讲授内容由教师讲授和部分学生讲授组成。

第一次上课时,教师要给学生说明本课程教学内容、时间安排、授课要求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学生根据兴趣查找资料,自由选择主讲内容,教师根据学生讲解情况进行点评、补充并总结。

学生没有选择的内容由教师讲授。

在课堂讲授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影像技术辅助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讨论教学时间可灵活掌握。

教师提前布置讨论内容,学生结合各种测定方法的特点、性质进行准备,实习期间在企业化验室的学生可以结合实习情况进行讨论,也可根据课堂教学情况临时拟定讨论题目。

根据教学要求和内容布置课下作业,作业包括后面课堂内容需要准备的作业和课后作业。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食品分析基本知识(4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并正确应用食品分析的基本知识。

2、教学要求:

学习本章内容,要求学生了解食品检验的一些基本知识,包括:

检验内容、检验方法、常用的技术规范术语;了解试剂的种类及使用;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保存及使用;了解食品检验记录单、报告单的内容,填写方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2、教学难点:

非基准物标准溶液的配制。

【教学内容】

1.1绪论

1.1.1食品分析的内容

1.1.2食品分析的任务

1.1.3食品分析的方法和国家标准方法

1.1.4食品分析常用的技术规范用语

1.1.5食品分析的一般程序

1.2法定计量单位的知识

1.3试剂和溶液

1.3.1试剂

1.3.2标准溶液

1.4食品分析记录单

1.4.1项目的填写

1.4.2分析记录的填写

1.4.3检验结果的表示方法

1.4.4分析结果可靠性的判断及结果报告

1.5食品分析报告单的撰写

1.5.1项目的填写

1.5.2“分析项目及结果”的填写:

1.5.3“评价意见”的填写

第二章样品的采集与处理(4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

学会正确采样,根据样品及检测方法性质,能够选择相适应的预处理方法。

2、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正确采样的意义,掌握样品前处理的方法及各种方法的特点及具体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正确采样及预处理的方法。

2、教学难点:

样品的预处理方法的特点及具体选用。

【教学内容】

2.1样品的采集

2.1.1样品的采集

2.1.2样品的分类

2.1.3采样的一般方法

2.1.4采样要求与注意事项

2.2样品的预处理

2.2.1样品预处理的目的与要求

2.2.2样品预处理的方法

第三章定量分析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4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

能够正确记录原始数据并熟练运用数据处理方法。

2、教学要求:

学习本次内容,要求学生了解食品检验定量分析中误差的来源,掌握分析结果数据处理和评价的方法,掌握标准曲线的绘制及具体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分析结果数据处理。

2、教学难点:

标准曲线的绘制方法及具体应用。

【教学内容】

3.1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3.1.1准确度和精密度

3.1.2误差的种类、性质、产生的原因及减免

3.1.3误差的减免

3.2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3.2.1平均偏差

3.2.2标准偏差

3.2.3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3.2.4置信度与置信区间

3.3定量分析数据的评价

3.3.1可疑数据的取舍

3.3.2分析方法准确性的检验----系统误差的判断

3.4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3.4.1有效数字

3.4.2有效数字运算规则

3.5标准曲线的绘制

第四章食品的物理检测法(4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

根据说明书,能够正确使用密度计、折光仪和旋光仪。

2、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物理检测法的意义,掌握相对密度法、折光法、旋光法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具体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相对密度法和折光法的基本原理及测定方法的应用。

2、教学难点:

密度计及折光仪的具体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

4.1概述

4.1.1物理检测的意义

4.1.2物理检测的内容与方法

4.2物理检测的几种方法

4.2.1相对密度法

4.2.2折光法

4.2.3旋光法

第五章水分的测定(4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

根据样品性质不同,能够选择合适方法测定其中水分含量。

2、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水分测定的意义,掌握干燥法、蒸馏法和卡尔费休法的特点及具体操作,能够根据样品的性质进行前处理并选取测定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水分各种测定方法的原理、操作及应用。

2、教学难点:

各种测定方法的正确选取及具体应用。

【教学内容】

5.1概述

5.1.1食品中水分的存在形式

5.1.2水分的测定方法

5.1.3水分测定的意义

5.2常见的几种水分测定法

5.2.1干燥法

5.2.2蒸馏法

5.2.3其他方法

第六章碳水化合物的测定(4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

能够根据原料特点正确选择提取及沉淀方法,熟练掌握主要碳水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2、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糖类测定的意义,理解各种糖类的测定原理,掌握还原糖、蔗糖、总糖、淀粉、粗纤维的测定方法及操作条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还原糖、蔗糖、总糖、淀粉、粗纤维的测定方法的原理及具体操作步骤。

2、教学难点:

各种方法的测定条件及控制。

【教学内容】

6.1概述

6.1.1糖类物质的定义和分类

6.1.2食品中糖类物质的分布与含量

6.1.3食品中糖类物质测定的意义

6.1.4食品中糖类物质的测定方法

6.2可溶性糖类的测定

6.2.1糖类物质的定义和分类

6.2.2食品中糖类物质的分布与含量

6.2.3食品中糖类物质测定的意义

6.2.4食品中糖类物质的测定方法

6.3淀粉的测定

6.3.1酸水解法

6.3.2酶水解法

6.4粗纤维的测定

6.4.1粗纤维的测定

6.4.2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测定

6.5果胶物质的测定

第七章脂类的测定(4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

能够熟练掌握各种食品测定脂肪含量的方法;学会判断食用油脂新鲜程度的方法。

2、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脂类测定的意义,理解不同样品脂类测定方法的选择,掌握索氏提取法、酸水解法、罗兹-哥特里法、巴布科克氏法和盖勃氏法的测定原理,适用范围及具体操作步骤。

掌握食用油脂中酸价、碘价、皂化价及过氧化值等质量指标的测定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索氏提取法、酸水解法、罗兹-哥特里法、巴布科克氏法和盖勃氏法的选用及具体操作。

2、教学难点:

各种方法的特点及实际应用。

【教学内容】

7.1概述

7.1.1食品中的脂类物质和脂肪含量

7.1.2脂类物质的测定意义

7.2脂类的测定方法

7.2.1索氏提取法

7.2.2酸水解法

7.2.3罗兹-哥特里法

7.2.4巴布科克氏法和盖勃氏法

7.3食用油脂几项理化特性的测定

7.3.1酸价的测定

7.3.2碘价的测定

7.3.3过氧化值的测定

第八章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测定(4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

学会根据原料性质及实验条件测定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2、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测定蛋白质的意义,掌握凯氏定氮法、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的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理解双缩脲法、紫外吸收法、福林-酚比色法测定蛋白质的原理及条件;掌握电位法测定氨基酸的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了解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的操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微量凯氏定氮法的测定原理、操作方法、装置图及注意事项。

2、教学难点:

微量凯氏定氮法装置的安装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8.1概述

8.2蛋白质的定量测定

8.2.1凯氏定氮法

8.2.2双缩脲法

8.2.3比色法

8.2.4福林-酚比色法

8.3氨基酸的定量测定

8.3.1氨基酸的一般定量测定

8.3.2个别氨基酸的定量测定

8.4氨基酸的分离及测定

8.4.1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

8.4.2气相色谱法

第九章灰分及几种重要矿物元素含量的测定(4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

能够熟练掌握测定食品中灰分的方法;根据实验条件正确测定出食品中重要矿物质的含量。

2、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各种灰分的定义,理解灰分测定的意义;掌握灰分的测定原理、方法及操作条件的控制;掌握铁、钙、锌等重要矿物元素的测定方法选择及样品处理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灰分的测定原理、操作方法及条件的控制。

2、教学难点:

灰化的具体操作过程及根据不同现象对加速灰化速度的方法选取。

【教学内容】

9.1灰分的测定

9.1.1概述

9.1.2总灰分的测定

9.1.3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9.1.4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9.2几种重要矿物元素的测定

9.2.1概述

9.2.2几种重要矿物元素的测定

第十章维生素的测定(2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

能够根据不同测定方法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对常用维生素能够正确测定其含量。

2、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维生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理解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处理方法,掌握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B1、B6、、C的测定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维生素A、D、C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2、教学难点:

维生素A、D、C不同测定方法的样品预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

10.1概述

10.2脂溶性维生素的测定

10.2.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物中维生素A、维生素E的含量

10.2.2比色法测定维生素A的含量

10.3水溶性维生素的测定

10.3.1维生素B1的测定

10.3.2维生素C的测定

 

第十一章酸度的测定(2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

根据生产工艺要求,测定食品中不同酸度含量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

2、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测定酸度的意义;掌握总酸度、有效酸度及挥发酸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总酸度、pH值、挥发酸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2、教学难点:

pH计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及操作步骤。

【教学内容】

11.1概述

11.1.1酸度的概念

11.1.2测定酸度的意义

11.1.3食品中有机酸种类与分布

11.2酸度的测定

11.2.1总酸度的测定

11.2.2pH值的测定

11.2.3挥发酸的测定

第十二章食品添加剂的测定(4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

能够测定食品中常用食品添加剂的含量并对食品质量进行判断。

2、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理解测定食品添加剂的重要性;掌握糖精钠、苯甲酸、山梨酸、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盐等食品添加剂的测定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糖精钠、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盐的检测方法。

2、教学难点:

各种食品添加剂测定前的提取及富集方法的选择。

【教学内容】

12.1概述

12.2几种甜味剂的检测

12.2.1糖精钠的检测

12.2.2其他几种甜味剂的检测

12.3几种常用的防腐剂的检测

12.4发色剂的检测

12.4.1亚硝酸盐的检测

12.4.2硝酸盐的检测

12.5漂白剂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盐的检测

12.5.1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

12.5.2蒸馏滴定法

第十三章食品中限量元素及有害物质的测定(4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

学会测定食品中限量元素的方法。

2、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测定限量元素的重要性;掌握限量元素的的提取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测定原理及操作步骤;理解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基本概念及测定方法的原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限量元素铜、铅、汞的提取与分离及比色法的测定。

2、教学难点:

限量元素测定时干扰元素的去除及屏蔽方法的选择。

【教学内容】

13.1概述

13.2元素的提取与分离

13.2.1螯合萃取原理

13.2.2螯合反应与亲水性

13.2.3螯合分离的基本原理

13.2.4萃取平衡与条件

13.3几种金属离子含量的测定

13.3.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3.3.2溶剂萃取比色法

13.4砷、硒、氟的测定

13.5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测定

五、教学学时分配建议

《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

总学时:

48学分:

3

章节

主要内容

学时

各环节学时分分配

备注

讲授

实验

实践

讨论、习题课等

第1章

食品分析基本知识

4

4

第2章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4

4

第3章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4

3

1

第4章

食品的物理检测法

4

4

第5章

水分的测定

4

4

第6章

碳水化合物的测定

4

4

第7章

脂类的测定

4

3

1

第8章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测定

4

4

第9章

灰分及几种重要矿物元素含量的测定

4

4

第10章

维生素的测定

2

2

第11章

酸度的测定

2

2

第12章

食品添加剂的测定

4

3

1

第13章

食品中限量元素及有害物质的测定

4

4

合计

48

45

3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

本课程教学方法上要多运用启发式,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维,注意联系实验的实际操作方法,调动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课堂讲解、课后作业、实验视频、学生讲课及课堂讨论等方式,掌握食品分析的基本分析原理和检测方法。

七、教材与学习资源建议

1、王永华,戚穗坚主编,食品分析(第三版),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

2、丁晓雯,李诚,李巨秀主编,食品分析,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6

3、徐思源主编,食品分析与检验,北京: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

4、赵静主编,现代仪器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5、赵晓娟,黄桂颖主编,食品分析实验指导,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6、黄晓钰,刘邻渭主编,食品化学与分析综合实验,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7、穆华荣,于淑萍主编,食品分析(第三版),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八、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建议

本课程为考试课,建议期末考核方式采用闭卷考试进行,期末总成绩为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60%。

 

制订:

生命科学系教研室:

食品科学教研室

执笔人:

杨萍芳审订人:

李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