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年级语文18颐和园教案优秀范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133033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四年级语文18颐和园教案优秀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四年级语文18颐和园教案优秀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四年级语文18颐和园教案优秀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四年级语文18颐和园教案优秀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四年级语文18颐和园教案优秀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四年级语文18颐和园教案优秀范文.docx

《最新四年级语文18颐和园教案优秀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四年级语文18颐和园教案优秀范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四年级语文18颐和园教案优秀范文.docx

最新四年级语文18颐和园教案优秀范文

最新四年级语文18颐和园教案优秀范文

《颐和园》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了18颐和园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四年级语文18颐和园教案优秀范文一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词语.

2.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3.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地位,感受颐和园的宏伟美丽.

教学准备:

1.CAI课件、展板.

2.搜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颐和园全景图)

同学们,在我们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你们知道是哪里吗?

教师板书课题并强调颐的笔顺.

二.交流资料,了解颐和园概况.

通过查阅资料,你对颐和园都有了哪些了解?

指名说.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提出不懂的问题.

2.前后桌四人一组互相交流不懂的问题.

3.通过交流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

如果有,板书问题.

四.自由结组,合作交流:

1.浏览课文,用○画出课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物.

学生板书:

仁寿殿佛香阁大戏楼长廊十七孔桥铜牛

课件出示颐和园的地图,闪烁这六个景物,使学生了解其位置.

2.自由结组:

通过读课文、查阅资料,你对哪个景物最感兴趣,根据兴趣重新结组.

要求快、静.然后快速选出你最信任的组长.

3.合作交流:

由组长组织活动.在组内交流查阅的资料,结合课文及资料,准备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你们喜欢的景物.

4.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1)请各组进行汇报,同时,课件出示颐和园景物的相应图片,并配以古筝音乐.

(2)小组汇报的同时,其它组认真听,听后谈谈感受,也可向这组进行提问.

(3)教师进行适时评价、点拨.

五.学习第七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七自然段,用画出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景物?

学生板书:

谐趣园买卖街廓如亭知春亭

课件闪烁这四个景物在地图中的位置.

2.课件显示这四个景物的图片,教师加以声情并茂的介绍.

3.欣赏后你有什么感受?

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六.课外延伸,补充资料(师生共同交流).

1.通过查资料,你还知道颐和园的哪些景物?

2.老师也查到了一些资料,你们想看看吗?

(课件出示颐和园的一些景物图片,并加以简单介绍.)

3.学生把收集的资料贴到展板上.

4.小结:

颐和园的景物真是数不胜数,各具特色,就是看上几天也看不完看不厌.

板书:

七.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感受.激发热爱首都之情,产生自豪感.

八.了解本文写作方法:

1.二至六自然段与第七自然段都是在介绍颐和园的景物,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板书:

详、略.

2.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与《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有什么不同?

九.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选择喜欢的词语抄在好词好句本上.

2.课下观看展板,交流体会.

四年级语文18颐和园教案优秀范文二

教材简析

颐和园是一座依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典范.课文共六个自然段.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大体是: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全文蕴含着对建造颐和园的劳动人民的赞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民族自豪感.

教学设计思路

在品读、欣赏中让学生了解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了解并学习本课按空间变换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本课生字词.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

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情感目标:

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养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

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养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导入.

1.颐和园在什么地方?

(在北京西郊)预习了课文,记住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

(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

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读准平舌音.

3.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2.学生自学.

3.师生交流.

4.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

明确:

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

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

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词语.

1.指导分段朗读.

2.提出词语,讨论词义

清爽:

清洁,凉爽.

隐隐约约:

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

举目远眺:

抬头向远处看.

葱绿:

(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

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形态各异:

形状各不相同.

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现存的皇家园林是哪儿吗?

(颐和园)谁去过颐和园,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

(又大又美)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游览这又大又美的颐和园.

(板书:

颐和园)

二、讲读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颐和园的?

(填空练习)

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走完长廊,就到了().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明确: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作者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长廊,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

明确:

又长又美

你从哪句话看出长廊的美,说一说?

(1)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

(2)长廊的形状美,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像一条长成卧在万寿山脚下.

(3)长廊上的画美,每一章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国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

(4)长廓周围的风景美,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一句写出了长廊两边鲜花盛开,五彩缤纷就像一条鲜花铺成的小路.

(5)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畅.

3.小结:

这一段描写了长廊的颜色、形状、画、花、游人的心情等几方面的美,突出了长廊的精致美观,以及那些创造者的高超技艺.

4.指导朗读.

(1)谁愿意带领大家去游览一下的长廊,通过你的朗读,让同学们体会到长廊的美.

(2)教师评议,再指名朗读,找同学评议.

三、讲读第三段.

1.作者走完长廊,又来到了哪里?

明确:

万寿山

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什么?

请同学看图回答.

明确:

佛香阁、排云殿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

万寿山雄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

(1)耸立指高高的直立,这个词说明了佛香阁巍峨雄伟.

(2)_的琉璃瓦闪闪发亮表现了佛香阁的建造气势恢弘.

(3)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体现了佛香疾的造型精巧.

(4)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说明排云殿很多,金碧辉煌指宫殿十分雄伟,像一朵朵金光闪闪的云排列在佛香阁下面.

2.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万寿山的这种美?

明确:

第四自然段

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1)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万寿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景色.这里的大半景色指的是山前的景色,因为作者的观察点是在佛香阁前面,所以后山的景色看不到.

(2)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很高,从半山腰望去能看到掩映在绿树中的屋顶和红红的宫墙.

(3)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这句话也体了万寿山的高大,向前望,美丽宽阔的昆明湖变成了一面镜子,一块碧玉.

(4)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由于山高离得很远,所以看不到看不到静静的湖面上浅浅的波纹.

(5)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这一句更加说明了万寿山的高,站在半山能望见城里的景物.

3.指导朗读

(1)指名读,注意重点词要读出重音.例如大半、静、绿、一点儿等.

(2)教师评议,找学生练习读.

(3)齐读第三段,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4.小结:

这一段描写了作者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半山腰所见的景物,突出了万寿山雄伟壮丽的特点.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来到了哪里?

四、自学第四段.

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讨论,说一说昆明湖有什么特点?

1.同学自由讨论.

2.指名发言,检查自学情况,其他组的同学补充发言.

3.每组选出代表读课文,比一比,那一组读得好.

4.教师小结:

这一段写了昆明湖的静和绿,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的风景画.在颐和园中除了精美的长廊,壮美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还有哪些美景呢?

明确:

智慧海、知春亭、大戏台、玉带桥、石舫

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学生齐读)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5.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作者按游览的顺序,以万寿山为中心,描写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几外景物的特点.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五、布置作业.

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四年级语文18颐和园教案优秀范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生字新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的语言;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初步掌握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方法:

阅读、直观课件欣赏、想象、感悟

教学准备:

课件、有关颐和园的资料、学生课前的预习及查找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题导入.

1、幻灯片出示文中三幅图,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的景物?

2、揭题:

(板书:

18颐和园)指导书写颐左边有一个小口.

3、导入:

颐和园建在哪里?

看图画上各画了什么?

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初读课文,播放课件,感受景物美.

1、生自读课文,思考:

颐和园写了哪些景点?

你最喜欢哪里,想想理由.

2、(幻灯片出示)认读生字新词,了解大意.重点指导:

耸、堤、柱、栽、筑、狮等字的读音,分清平舌音与翘舌音,注意堤不能读成t;廊、栽等字要注意指导笔顺.

3、交流自读情况;

①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怎么知道的?

首尾两段都直接写到颐和园的美,这种写法叫什么?

(首尾呼应)有感情地齐读首尾两段.

②交流自己喜欢的景点,说明理由.(教师相机出示相关的图片、课件,带领学生去领略美景,并选择一两个自然段读,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

③学生欣赏完课件后谈谈感受.(板书:

美、大)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路,领悟结构美.

1、自读第25自然段,交流课后讨论题: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①请同学们用画出表现游览顺序的语句.

②讨论交流,指句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板书: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2、学生动手画画旅游示意图,说说为什么这么画.说说教材中三幅图各对应的段落.

3、再读这些过渡句,抓住动词,领悟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

四、齐读全文,整体感知,指导分段.

齐读全文,提示学生:

文章是按先总后分再总的方法写的,因此我们可以给课文分成三大段.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并给生字组三个词.

2、熟读课文,查找有关图片感受景物的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回顾全文顺序.

二、精读课文,品析景物特点,感受语言美.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

作者来到长廊,抓住长廊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

作者又是怎么观察长廊的呢?

2、长廊有什么特点呢?

从哪些句子知道?

(板书:

长、美)

3、出示图片和句子,体会描写方法.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这句从哪些词看出长廊的长?

用上了什么说明方法?

(列数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提问:

观看图片说说画上有哪些内容?

几千幅画没有哪两面三刀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各不相同.体现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辉煌和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提问:

这句写什么?

从哪些词看出?

(栽满、谢、开看出长廊两旁花木众多、鲜花常开、景色宜人的特点,从侧面看出长廊的美.)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点明了长廊的位置在昆明湖的右边.

4、有感情地齐读全段,按提示分层.

先写怎样来到长廊,从外部整体介绍长廊的长;从内部介绍长廊的美;讲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第一层第1、2句;第二层是第3句;第三层是第4、5句.)

5、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