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125916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9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科学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七年级科学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七年级科学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七年级科学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七年级科学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科学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docx

《七年级科学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科学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科学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docx

七年级科学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

4.1熔化与凝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能判断并例举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明确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

学会根据数据画出图像,并会描述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能说出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的区别:

温度、物质状态,并会例举几种常见晶体与非晶体。

会利用熔点和熔化吸热等知识分析解释常见生活现象。

理解熔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能说出海波和冰的熔点。

了解凝固与凝固点,明确凝固是与熔化相反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三、教学难点:

实验的观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铁架台、酒精灯、烧杯、试管、硫代硫酸钠和松香、手表、火柴、酒精温度计、石棉网、70℃左右的热水、牙签、学生探究报告。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寒冬腊月,滴水成冰,春暖花开,冰雪消融”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在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归纳)

(1)水←→冰;液体←→固体(引入课题:

熔化和凝固)

(2)液体和固体的相互转变与温度变化有关。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与温度有关)

设问:

(1)物质的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条件呢?

(2)不同的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是一样的吗?

<二>新授:

1、学生实验:

海波和松香的熔化实验

(说明:

第一、二大组做硫代硫酸钠的熔化实验,第三、四大组做松香的熔化实验。

其中每四人为一实验小组。

<1>实验前的指导

①介绍实验的装置(水浴法如下图:

②简单回顾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③提醒学生注意控制水温比硫代硫酸钠或松香高5℃。

实验中要注意搅拌,以使它们受热均匀。

④注意人员分工、合作。

(实验时甲、乙、丙、丁4人要有明确的分工:

甲负责报时,每半分钟或一分钟报一次时间,乙负责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和物质的状态变化,每听到甲的一次报时,要立即报告物质的温度和状态;丙负责用细竹针搅拌,丁负责记录,及时记录时间、物质状态和温度。

出示实验记录表:

<2>、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逻指导,促使学生较好完成实验。

针对实验记录:

问:

<3>、选择实验完成较好的一组学生的实验数据,将其呈现出来。

硫代硫酸钠的熔化实验记录:

出示松香的熔化实验记录:

针对实验记录表格,问:

1为了更直观反映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如何将实验数据转化为曲线图象?

2教师示范板演用描点法画出图像。

要求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数据,模仿画出图象。

选几个学生画的曲线图,通过幻灯展现,让学生讨论并总结得出画曲线图的注意要点。

a、注意横坐标、纵坐标所示物理量并标出单位。

b、注意曲线反映温度的连续变化,不能画出折线。

c、由于实验存在误差,故对实验数据应作一定处理。

2、教师通过动画课件展示硫代硫酸钠和松香的熔化过程及熔化曲线图。

(1)根据硫代硫酸钠的熔化曲线图思考:

(硫代硫酸钠的熔化曲线图)

①线段AB、BC、CD各表示硫代硫酸钠处于什么状态?

其中表示熔化过程的是哪一段,为什么?

②硫代硫酸钠的熔化过程共用了多少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物质吸热吗?

温度如何变化?

(2)比较硫代硫酸钠和松香的熔化曲线图,讨论:

(松香的熔化曲线图)

松香和硫代硫酸钠的熔化过程中存在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在学生学习和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得出:

松香和硫代硫酸钠熔化过程中的异同点:

教师进一步总结:

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的固体物质在熔化时温度和物态变化情况都是一样的。

我们将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称为晶体。

象硫代硫酸钠、明矾、石膏、水晶、金属等都属于晶体;将不具备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称为非晶体,如松香、玻璃、蜂蜡、橡胶、塑料等等。

晶体熔化时温度称为熔点。

3、出示课本表格如下:

几种晶体的熔/℃

(1)组织学生讨论:

请仔细分折图,你从图中得哪些信息?

师生共同总结:

金刚石的熔点最高;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钨;硫代硫酸钠熔点为48℃,冰熔点为0℃;不同的钢(1300℃—1400℃)由于所的成分不同,熔点也不同;高熔点物质常温下呈固态,低熔点物质常温下呈液态、气态。

(2)引导学生质疑并思考:

①为什么硫代硫酸钠的熔点是48℃,与我们实验中测得的结论不能完全吻合?

②20℃、-20℃、-30℃、-42℃水银呈什么状态,在零下40℃时应选用什么温度计?

4、师问:

凝固是熔化的相反过程,你能由晶体、非晶体的熔化过程来推出它们的凝固过程吗?

试画一画硫代硫酸钠的凝固图像。

待学生动脑动手后,教师出示动画课件,形象的展示硫代硫酸钠和松香的凝固过程及图象。

教师进一步提问:

观察图像,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

Δ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与晶体的熔点相等。

Δ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

<三>课堂小结:

1、在这一堂课中,你学到哪些知识和技能?

2、课堂练习:

请结合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来谈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4.1汽化和液化

(1)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2、能借助实验分析液体蒸发的三个影响因素,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够列举并分析增大和减少蒸发的事例。

确认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并以此来解释相关的现象。

3、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说明蒸发的实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的实验技能、初步科学探究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操作和科学实验的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教学重点:

液体的汽化;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三、教学难点:

液体蒸发时吸热,使物体温度降低

四、教具准备

水、棉花、食用油、温度计、两张同样大小的过滤纸,酒精、热水、两只烧杯、一只塑料袋。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在黑板上用沾有酒精的棉花写两个字,如“汽化”过一会儿黑板上的字迹逐渐消失。

师:

黑板上用酒精写的字怎么没有了?

这些酒精到哪里去了?

生:

变成气态的酒精或气体。

师:

雨后地上的水坑,一会儿也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些水到哪里去了?

生:

水也变成水蒸气了.

(讲述)物质不仅可以在固、液态之间相互转化。

物质的液、气态在一定条件下,也能相互转化。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液、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引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汽化和液化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反之,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或凝结。

 

液态气态

[2]、汽化

师:

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汽化现象?

(学生举例回答)雨后天晴,地上变干;湿衣服晒干;煮沸的水冒水气……

师:

这些现象好象有些不同,那么不同在哪儿呢?

生:

雨后天晴,地上变干;湿衣服晒干所需时间较长,水由液态变成气态不明显,而煮沸的水冒水气比较明显。

师:

虽然这些都是汽化现象,但方式不一样。

一般汽化有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像雨后天晴,地上变干;湿衣服晒干,属于蒸发现象。

那么蒸发有何特点?

在夏日或在严冬时,值日生拖过的走廊有没不会干的时候?

(学生讨论得出)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且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1.蒸发

(1)像这种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展示)图蒸发现象的微观本质

师:

从分子角度看,组成液体的分子是如何运动的?

生:

蒸发实质上就是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由于运动离开液面的过程.

(讨论)洗过的衣服晾干时,有时干得快,有时干得慢,这说明了什么?

(蒸发有快慢之分)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蒸发的快慢呢?

(学生分组讨论:

建立假设并分别设计实验方案来检验假设、检验学生假设)

教师提供实验器材:

两张同样大小的过滤纸,酒精、热水、两只烧杯、一只塑料袋。

思考如何利用上述器材来验证你的假设(并记录研究报告)

交流讨论合理的实验方案:

A、把两张同样的过滤纸浸入酒精中,同时取出,分别贴在装有冷水和热水的烧杯外壁上,过一会取下,看哪张先干?

B、把两张同样的过滤纸浸入酒精中,同时取出,把一张过滤纸摊开,另一张折叠两次,过会观察哪张先干?

C、把两张同样的过滤纸浸入酒精中,同时取出,把一张过滤纸摊开放在桌面上并用书扇,另一张摊开放入塑料袋,过会观察哪张先干?

教师指导,巡视,学生实验操作。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同种液体)

液体的表面积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讨论:

下列事实说明液体蒸发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1.夏天晾衣服比冬天干得快。

2.把衣服撑开晾比堆放在一起晾干得快。

3.衣服在有风时晾比在无风时晾干得快。

师:

除此之外,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利用这一道理来加快蒸发?

(学生举例回答:

如晒稻谷,干头发,)

师:

回顾刚才我们所讨论的问题,每次比较蒸发快慢用的液体全是—水。

因此,上述三个结论,必须加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什么?

生:

同种液体。

(板书强调:

同种液体)

(讨论)不同的液体蒸发的快慢一样吗?

能用实验来证实你的结论吗?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不同的液体蒸发的快慢不同。

如酒精和汽油的蒸发就比水要快得多,而食品油的蒸发则比水要慢得多。

(实验验证)将酒精、水、食品油分别取少量涂在黑板上,比较三者蒸发的快慢.

(进一步讨论)酒精是否一定比水蒸发得快?

在实验过程中,还要保证什么条件相同?

生:

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三个条件相同。

(小结)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液体,蒸发快慢不同.

师:

蒸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时我们要尽量增大或加快蒸发,有时则要尽量减少或减缓蒸发。

你能举出具体的实例来说明吗?

(学生举例回答并加以分析)

指导学生阅读书上图干手器的作用、图喷灌、滴灌的目的,这两幅图用到了什么知识?

(讨论)液体蒸发时,是向外界放热,还是从外界吸热?

液体蒸发后,温度是否会发生变化?

(实验)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手臂的皮肤上滴一滴酒精,体会有什么感觉?

再对着滴酒精的地方吹一口气,体会又有什么感觉?

(学生猜测原因)

(进一步实验)

1.温度计置于空气中,读数是______.

2.温度计插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读数是__________.

3.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后,读数怎样变化?

____________.最低的温度是_______.

师:

涂有酒精的温度计示数下降是什么原因?

(学生解释实验现象同时大胆推测温度计的示数将如何变化.)

(小结)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液体由于蒸发温度降低后,会从周围的物体吸收热量,从而也会导致周围的物体温度降低.

(3)液体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物体的热量,使物体的温度降低.,

师: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可以说明液体蒸发时要吸热,从而使温度降低?

(学生举例回答并加以解释)

(讨论)从游泳池的水中上来的人为什么感觉比在水中冷?

被风一吹为什么觉得更冷?

夏天煽扇子时,空气温度没有降低,为什么会感到凉爽些?

(阅读)人体是如何利用汗液的蒸发来调控体温的?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自行小结学了这节课后有哪些收获,有哪些感受.

(四)课堂练习

(讨论)1.同学们在早上饮豆浆时,如果豆浆太热,你们用哪些简单的办法使豆浆较快地冷却下来?

试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2.在大热天,狗常会伸出长长的舌头,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五)布置作业

4.1汽化与液化

(2)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经历“水的沸腾”实验过程,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感知水沸腾是一种表面和内部同时发

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确认液体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的,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但要吸收热量。

3、能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液体沸腾的图象,能根据液体沸腾的图象叙述沸腾的特点。

4、能说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能用沸点的知识解释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增强学生勇于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操作和科学实验的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用,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实验准备:

铁架台(两铁夹),烧杯一只、温度计、石棉网、酒精灯、热水(可添加硬纸板)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提问)家中用水壶烧水时,水开了,水逐渐变少是汽化现象吗?

这种汽化现象是蒸发吗?

(讲述)它比蒸发现象剧烈,属于汽化现象的另一种方式:

沸腾(引出课题)

(二)新课教学

2.沸腾

师:

你能否讲一讲水的沸腾现象是怎样的吗?

生:

水沸腾时有大量的白气,水面沸腾作响。

师:

如果继续加热,水温会如何变化?

生:

水温继续上升。

师:

同学们多多少少注意观察了身边的现象,,那么刚才的作答是否正确,水沸腾时为什么有大量的白气产生,继续加热,水温是保持不变还是继续上升呢?

因为同学们家中煮水的水壶都是不透明的,所以就看不清楚水中发生的情况。

这节课让同学们自己动手通过实验来探究。

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合理方案:

酒精灯加热烧杯中适量的水,温度计测水温沸腾时观察研究现象。

教师指导学生自己选择实验器材,并讲清实验要求:

a.因为隔着石棉网给水加热速度较慢,为了节约时间,准备了90℃左右但还没有开的热水做实验.,为了提高效率,你可以适当对实验装置做一些补充或改善。

b.点燃和熄灭酒精灯的方法?

c.温度计使用时要注意什么?

d.烧杯能否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

石棉网有何作用?

e.提醒学生认真观察水中和水面有什么现象,并注意温度计的读数,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书上表格中并作出水的沸腾图象。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A.按图装配实验装置,用酒精灯对水加热.从水温90℃开始,每隔1分钟测量一次水温,并记录在表中,直至水沸腾后3分钟为止。

B.观察、记录:

①温度为____时水中开始出现小气泡。

小气泡是从水中的_____开始出现的。

小气泡出现后所发生的变化情况是:

______________。

②温度为____时水中出现大量气泡。

大量气泡是从水中的_____开始出现的。

大量气泡出现后所发生的变化情况是:

______________。

③水中大量气泡出现后,温度怎样变化?

____________。

④水中出现什么现象时称为沸腾?

___________。

⑤记录实验数据于表格中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⑥将记录在表格中的数据标在方格线上,并用平滑的曲线将各个点连接起来。

温度(℃)

 

 

 

 

时间(分)

水的沸腾图象

(讨论)a.烧水过程中,水是不是一加热马上就会沸腾?

b.烧水过程中,你观察到水温如何变化?

c.烧水过程中,你观察到水中产生的气泡如何变化?

(回答)a.不是,有一个过程.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才会沸腾。

b.水沸腾前,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水沸腾时,虽然继续从外界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c.水在沸腾时,一方面水的表面蒸发加剧,另一方面水内部形成大量的气泡,气泡上升到水面而破裂,将里面的水蒸气释放出来……

(小结)

(1)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讲述)通过实验可以发现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提问)从分子角度看,组成液体的分子是如何运动的?

(回答)液体沸腾时,不但处于液面的分子要离开液体,而且液体内部气泡壁上的分子也要离开液体。

(3)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指导学生阅读表格:

几种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

A.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沸点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B.表头所列““在标准大气压下”是说明液体的沸点与液面的“气压”有关,气压不同,同一液体的沸点也不同。

(指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

实验中可能出现水沸腾的温度并非正好100℃,其原因可适当引导学生分析,教学时应要求学生做到实事求是,不能随意改变观察结果)

C.记住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D.低沸点物质:

液态氨、氧、氮、氢、氦常温下呈气态.液态氧沸点是-183℃,它的含义是标准大气压下,氧在-183℃以下才是液态。

介绍低沸点物质在生活实际中有特殊的用途。

(提问)水沸腾后,停止加热,在温度计示数还没下降时,水是否还沸腾?

(不沸腾)液体沸腾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回答)液体沸腾必须满足一定条件,一是温度要达到沸点,二是必须继续吸热。

(4)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要达到沸点

继续吸热.

(三)课堂小结

(讨论)蒸发和沸腾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学生回答)

(展示)蒸发和沸腾异同表

项目

蒸发

沸腾

不同点

 

 

 

 

相同点

 

(四)课堂练习

 

4.2汽化与液化(3)

一、教学目标

1、能用实例说明液化现象。

2、确认气体液化时要向外放出热量.能说出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能列举液化现象以及液化在实际中应用的事例.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

(提问)请同学们讲出下表中物态变化的几个名称及吸放热情况.

固态

液态气态

(学生回答)

(讲述)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汽化的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汽化的逆过程:

液化。

(引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液化

(提问)液化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液化现象?

(学生举例回答)早晨,我们可以经常见到窗玻璃里边会出现一层水雾而变得模糊不清;冬天,人说话时会有一团“白气”从口中呼出,夏天刚拿出冰箱的饮料瓶外壁上会“出汗”;夏天,剥去冰棍上的包装纸可以看到冰棍在冒“白气”;烧开水时看到“白气”……这些都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的结果。

(对于液化现象要求学生举例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提示并逐个分析形成原因。

学生往往把平时看到的白雾说成是水蒸气,这是一个误解。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确信,水蒸气是肉眼所看不见的。

我们所看到的白雾,是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

问:

这些都是生活中的液化现象。

你知道产生液化现象的条件吗?

实验:

用酒精灯给烧杯里的水加热,将一张干玻璃片盖在烧杯上,看看玻璃的下表面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分析讨论实验现象得出)大量实验表明,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提问)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呢?

实验:

1.将少量乙醚吸进注射器,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

2.握住注射器的下端,乙醚有什么变化?

3.向内推动活塞,你可以看到什么?

(学生分析讨论实验现象得出)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一些气体在常温下液化。

1.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讲述)虽然这两种方法都可以使气体液化,但一些气体的液化温度很低,而实际上获得低温比压缩体积要难得多.因此通常总是采用压缩体积来使气体液化.这种方法在实际中很有用.

学生举例回答

介绍打火机、厨房用的液化石油气以及“长征3号”运载火箭中的液态氢和液态氧。

讨论:

电冰箱工作时,其侧面或背面为什么会发热?

提问:

气体液化时,需要吸热还是放热?

生:

与液体汽化相反,气体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2.气体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汽化吸热,液化放热规律的应用十分广泛。

展示图4-34电动空气压缩机、4-32太阳、地球和卫星

(阅读)电冰箱的工作原理以及热管温控技术.介绍汽化吸热,液化放热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自行小结学了这节课后有哪些收获,有哪些感受。

(四)课堂练习

讨论:

1.当水壶里的水沸腾时,为什么靠近壶嘴的一段看不见“白气”,而在后面一段能够看见?

2.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水烫伤要严重得多,为什么?

 

4.3升华与凝华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升华现象及升华吸热

2、知道凝华现象及凝华放热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实践能力,运用知识解释有关物理现象的能力,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

体验利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乐趣,体会通过观察与实验,理论联系实际来学习物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相信科学,热爱科学,破除迷信思想。

二、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认识升华、凝华现象

三、教学难点:

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

酒精灯、烧瓶、烧杯、碘、火柴、小树枝、卫生球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寒冬腊月河水结冰

春暖花开冰雪消融

雨过天晴湿草地变干

掀开饭盒水珠落下

请学生说出上述现象的物态变化。

师:

物质可以在固态和液态、液态和气态之间转化,是否可以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转化?

实验:

碘的升华和凝华

出示实验器材并说明实验目的。

观察记录:

1、实验前,在烧杯里你观察到什么?

猜想把碘加热会发生?

2、实验过程中,给烧杯里的碘加热,杯中看到什么现象?

3、停止加热,在烧杯壁表面皿底部看到了什么现象?

4、实验中,你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

5、通过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讨论获得:

出示:

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升华

物质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凝华

师:

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升华和凝华现象吗?

举例:

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卫生球)到哪里去了;猜想隆冬时节,针状雾凇这种自然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冰棍外表的“白粉”是怎么形成的?

等等

根据上述现象的描述,你知道物质升华和凝华时要吸收热量还是要释放热量?

生活中的应用:

1、利用干冰的升华吸热,可以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

2、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观察图片:

看见这只灯泡,你有什么问题吗?

普通灯泡和日光灯用久了其玻璃壁为什么会发黑?

讨论:

物质状态的转变——常见的自然现象

归纳物态变化的三圈图,学生熟记。

 

4.4物质的构成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是很小的。

理解分子运动论的有关内容,并能用事例说明。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体会科学实验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同时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分子运动论的有关内容。

用分子运动论的知识解释扩散现象。

三、教学准备:

蔗糖、放大镜、烧杯、量筒、滴管、水、酒精、红墨水、针筒、黄豆、芝麻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提问:

水为什么变成水蒸气?

冰为什么会融化成水?

为什么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

这些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我们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二)、新授

讲述:

细胞很小,但里面却含有多种多样的物质。

如植物甘蔗,甘蔗由甘蔗细胞构成,

1、甘蔗细胞可以再分解吗?

2、我们对甘蔗进行压榨,可以榨出甘蔗汁来,甘蔗汁又可以分解为什么物质?

3、说明甘蔗细胞中含有多种物质,那么存在于甘蔗细胞内的糖和水等物质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生:

甘蔗汁从甘蔗的细胞中压榨出来,甘蔗汁又可以分离成蔗糖和水,

学生实验:

1、用放大镜观察一块方形蔗糖,问:

用放大镜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蔗糖小颗粒)

2、将方形蔗糖碾碎后,再用放大镜观察,问:

你又看到了什么?

蔗糖小颗粒可不可以细分?

3、将碾碎的蔗糖溶入水中,用放大镜观察糖水,问:

你还能看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