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景区导游词 范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124130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景区导游词 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东景区导游词 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东景区导游词 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广东景区导游词 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广东景区导游词 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景区导游词 范文.docx

《广东景区导游词 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景区导游词 范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景区导游词 范文.docx

广东景区导游词范文

广东景区导游词

光孝寺导游词

(一)

光孝寺位于广州市内红书北路。

光孝寺址原是西汉南越王赵佗的孙子赵建德的故居。

三国时东吴的虞翻谪居广州时,曾在此处建寺讲学,后捐作庙宇。

东晋时印度僧人顺吴摩耶舍到广州传经,曾在这里兴建五苑新延寺大殿。

宋绍兴间始定名“敕赐光孝禅寺”。

光孝寺建筑群中以大雄宝殿为最宏伟,现存的建筑是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重修,具有唐宋风格。

大殿右侧为供奉护法神之伽蓝殿,左侧为六祖典,建于北宋。

六祖殿前为瘗发塔,相传唐高宗时,六祖慧能在菩提树下削发为僧,主持僧法才随即将慧能头发埋入土中,尔后在该处建塔以纪念这位开创禅学南宗流派的大师。

塔呈八角形,高6.7米,共7层,每层均有佛龛8个。

造型独特,是寺内珍贵的文物之一。

大殿台基的左右两侧有一对石经幢。

大殿两旁各有铁塔一座,高约4米,先后建于五代十国期间,东塔是我国现存铁塔中唯一最古最完整的。

寺内的睡佛阁,又称风幡堂。

相传六祖慧能初到光孝寺,正赶上寺院信持邱宗法师在讲解(涅经)。

当时一阵清风吹来,佛阁顶上的旗幡随风飘动,印宗法师便向众僧发问:

“这是什么在动?

”一僧曰:

“此乃幡”。

另一僧谓:

“此乃风动”。

慧能趋前插话:

“此乃心动”。

此话一出,印宗法师随即走下坛来,纳头使拜慧能为师。

从此慧能开坛传,后人把睡佛阁改称为“风幡堂”。

现在堂前依然挂侧巨幡,迎风飘扬。

镇海楼导游词

(二)

这座绛红色的建筑就是镇海楼,它是广州文化史迹引人注目的一颗明珠,被誉为岭南第一胜景。

镇海楼因其楼高五层而称其为“五层楼”。

此楼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由永嘉侯朱亮祖所建,初名“望海楼”,后又题名为“镇海楼”,有雄镇海疆之意。

1956年改为广州博物馆。

关于镇海楼的兴建,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朱元璋得了天下,定都南京,建立明朝之后。

一天,他和铁冠道人同游南京钟山,游兴正浓之时,铁冠忽然指着东南方对朱元璋说,广东

海面笼罩着青苍苍的一股“王气”,似有“天子”要出世了,必须立刻在广州建造一座楼镇压住“龙脉”,否则日后必成大明的祸患。

朱元璋听后,游兴顿失,急忙派人到广东查询,发现广州的越秀山上现王者之气。

朱元璋立即下诏,命令镇守广州的永嘉候朱亮祖在山上建一座楼将王气镇住。

圣旨下来,朱亮祖自然不敢怠慢,于是,在越秀山上兴建了这座“楼成塔状,塔似楼形”的镇海楼。

该楼呈绛红色,据说亦有辟邪镇王之意。

镇海楼是广州现存最完好、最具气势和最富民族特色的古建筑,楼高28米,阔31米,共五层。

第一、二层用红砂岩条石砌成,三层以上为砖墙,外墙逐层收减,似楼似塔,红墙绿瓦,造型古朴独特。

楼前对峙一对高达二米的红砂岩石狮,为明代雕刻。

镇海楼坐北向南,翘檐飞脊,巍峨挺拔,雄镇山巅,气度非凡,独具特色。

清初著名诗人屈大均盛赞镇海楼山海形胜、玮丽雄特,虽黄鹤、岳阳不能超过它,实“可以壮三成之观瞻,而奠五岭之堂奥”。

在清朝时期,镇海楼一直是广州最高的建筑物。

登上楼顶,远眺珠江水波荡漾,波澜壮阔,蔚为壮观;近抚云山层峦叠翠,羊城锦绣,尽收眼底,气象万千。

镇海楼的西侧,是刚介绍过的古城墙,东侧是博物馆的专

题陈列室,西面建有碑廊,陈列着历代碑刻24块,是研究历史文化名城的宝贵资料。

在林林总总的碑刻中,值得一提的是“贪泉”碑刻,上面刻有晋代广州刺史吴隐之的《贪泉诗》,这里有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东晋时期,广州由于地处南海之滨,比较富庶,而当地官吏贪污成风。

有所谓“经城一过,便得三千两”之说。

广州北石门,是中原往来广州必经之地。

石门有一泉水,名为贪泉,来广州上任的官员喝了贪泉水就会变为贪官。

东晋元兴初期(402—404年),吴隐之为广州刺吏。

他到广州赴任经石门时,听了这个贪泉水会改变人原来廉洁之性的传说,特地酌泉水饮并写诗一首,云:

“古人云此水,一歃杯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吴隐之以诗铭志,在广州为官期间,果然清廉自持,留下一个清官形象。

后人因而在贪泉建碑,以警示贪官污吏。

此碑原竖于石门,1963年移于此。

在碑廊旁边,有一批古炮,是明清时期广州城防大炮,其中四门由佛山所造。

当年,林则徐到广州禁烟,为加强广州城的防务,命佛山炮工铸造一批大炮,这些土炮便是当年所铸的。

大铁炮原安放在越秀山炮台,曾在1841年和1856年的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人民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武器。

鸦片战争失败后,这些铁炮和炮台一同遭遇侵略者的严.

重破坏,炮身两侧的炮耳被打断,点火的炮眼用铁钉钉死,使大炮失去了作用,这也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狰狞面目与色厉内荏的本质。

五层楼顶层高悬着一个“镇海楼”金色巨匾,两边有一副木刻的楹联:

万千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星,目空今古?

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

楹联是清光绪年以兵部上书衔赴粤筹办海防的彭玉麟授意其幕僚李棣华所作。

联中的“故侯”即镇海楼建筑者朱亮祖,而今楼存人故,可证历史沧桑。

“目空今古”和“泪洒英雄”则是有感而发。

当年彭玉麟因中法战争率军入粤,驻节镇海楼上。

他反对李鸿章议和不成,也只有“泪洒英雄”了。

李棣华深知上司胸怀和遭遇,故由咏楼而意境磅礴,是闻名海内外的名联。

转瞬六百载,镇海楼下,物换星移,人世全非。

只有这绛红的古楼,经历无数劫难,多少风霜寒暑,兵荒马乱,碧瓦朱墙依然如故,它仿佛历史长者的身份,不知疲倦地向人们诉说着逝去的岁月。

五层楼现在是广州博物馆,陈列着广州从新石器时代至近现代共四千余年的历史文物。

一楼容千载,两眼通古今。

那一片片先人留下的粗糙石器,那一件件斑驳陆离的铜器和古陶瓷,还有发黄的历史文献和照片,让人们了解2000多年来广州城市的发展历史。

五层楼每年接待中外游客数十万人次,1996年月10月和五羊石像一起以“穗石祥楼”之名被评为广州旅游十大美景之一。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原有的陈列已不能满足需求,广州市政府拔专款在楼的东侧兴建了一座二层的古建筑。

这座新陈列室小巧玲珑,古色古香,和五层楼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登上镇海楼,极目江天万里,只见山上绿树婆娑,十里翠屏,姹紫嫣红,景色秀美,珠江两岸彩虹飞架,琼楼玉宇鳞次栉比,珠水如带。

那蓝天、那白云、那红花、那绿树,构成了一幅幅无比秀丽的广州图画,怎不令人豁然开朗,心旷神怡。

澳岛导游词(三)

个大小岛屿所组37南澳岛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她是由

成,陆地面积130.90平方公里(其中主岛面积128.3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600平方公里,现有7万多常住人口。

南澳岛地处粤东海面,位于高雄——厦门——香港三大港口的中心点,濒临西太平洋国际主航线。

南澳岛海岸线77公里,大小港湾66处,其中如烟墩湾、长山湾和竹栖肚等多处具备兴建深水港,辟建万吨级码头,具备发展海洋远运事业的优越条件。

南澳岛的青澳湾是沙质细软的缓坡海滩,海水清澈,盐度适中,是天然优良海滨浴场,是广东省两个A级沐浴海滩之一。

南澳岛上文物古迹50多处,寺庙30多处。

南澳岛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横贯。

冬暖夏凉的海洋性气候十分宜人,年平均气温只有21.5℃,且空气清新,没有各类污染工业,每立方厘米空气含负离子4000个,高于一般城市10至20倍。

盛夏季节,海风习习,气候清爽,是避暑消夏的好地方。

每逢夏季,国内外旅游者纷纷来到这里避暑、休憩、游览、消夏。

南澳岛素有“粤东海上明珠”之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海、山、史、庙”文体交叉的特色。

蓝天、碧海、绿岛、金沙、白浪是南澳生态旅游的主色调,登海岛、住海滨、沐海风、浴海水、品海鲜是各方朋友上岛旅游的开心选择。

这里既有被誉为“东方夏威夷”的青澳湾省级旅游度假区,又有“南中国海上天然植物园”之称的黄花山国家森林公园,既有“候鸟天堂”之称的乌屿自然保护区,又有亚洲第一大海岛风电场,既有历史悠久、历158任的总兵府,又有充满传奇色彩的南宋古井、太子楼遗址以及众多国内外颇有影响的文史、古迹、寺庙等,所有这些如同簇簇竞相出水的奇葩,构成了一条亮丽的海岛风景线。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南澳县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并建成了一批旅游景点景区和服务配套设施,初步形成了以青澳湾为中心的全县旅游网络,现有宾馆、酒店等接待场所50家,接待床位3000多个,具备了“吃、住、行、玩、购、娱”等全方位接待能力。

南澳正确立“大旅游理念、大手笔规划、大发展思路”的发展思想,致力创建国家“4A”级旅游区,力争用近2年时间抓好各项创建工作的落实,把整个南澳建成为国家“4A”级旅游区。

境庐导游词(四)

境庐取意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

暄”的名句,是我国著名爱国诗人、杰出的外交家黄遵宪

的故居,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坐落在市区东山大桥下的小溪唇,于1884年由黄遵宪亲自设计建造,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这座故居占地面积不大,但建筑精巧,布局合理,里面有会客厅、书房、卧室、藏书室、无壁楼、五步楼、十步阁、息亭、花坛、假山等,藏书室内有黄遵宪的各种著作和读过的书共八千多册。

庐中保留着黄遵宪亲自撰写的对联,如会客厅对联:

“万丈函归方丈室,四围环列自家山”,另有一联:

“有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从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长江”,都十分形象地描绘了这故居的环境。

进入人境庐,你就会感到这是别开生面的文化景观。

黄遵宪,字公度,他所生活的年代,正值清未光绪年间。

虽然只是一位举人,但他博学多才,又有一颗爱国忧民之心。

光绪三年(1877年)被朝廷破格晋升为驻日使馆参赞,成为驻日参使何如璋的最得力助手与参谋。

在驻日友赞四年内,着重研究日本历史,特别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后写成一部50多万字的《日本国志》。

这部书不仅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日本历史的专著,同时也成为日本的第一部“国史”,它为当时中国的政治改革运动---即戊戌变法维新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从日本回国后,黄遵宪又先后任驻美参赞、驻美国旧金山及新加坡领事。

他在担任十多年外交官期间,为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建议政府实行护照办法与保护华侨做了大量工作,受到华侨和中外人士的敬仰。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黄遵宪被召回国,任江宁洋务局总办。

并积极投身于救国图存的维新运动,提倡科学救国,兴办实业,加强国防和改革维新,推行新政,主强对外开放,先后参与强学会和创办《时务报》,得到光绪皇帝赏识,下旨召见,当面咨询。

在署理湖南按察使期间,大力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卓有成效。

戊戌政变失败后,黄遵宪因涉嫌被清政府解职放归故里后,邀集地方人士创设嘉应教育学会,大力倡办新学,为推动梅州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他在倡办教育的同时,在人境庐内潜心著述,先后著有《日本杂事诗》、《人境庐诗草》等,他的诗歌反映了近代史上中国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表现出强烈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史诗”之称。

他的诗论主张“我手写我口”,提倡反映现实,被称为“诗界革命的巨子。

因此,他被列为“中国十大爱国诗人”之一。

可以说,黄遵宪是在一百多年前,提倡科学救国,主张改革开.

放的先驱,也是诗坛革命的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