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九次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122005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第九次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三语文第九次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三语文第九次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三语文第九次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三语文第九次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第九次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

《高三语文第九次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第九次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第九次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

高三语文第九次适应性考试试题

2019-2020年高三语文第九次适应性考试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科学的实践活动──观察和实验等不是为了要达到什么实用目的,完全是为了认识:

获取资料和进行验证。

如果从中得到什么,那也不过是副产品而已。

科学的特征是自由探索,到达什么领域,得到什么结果,预先所知甚少或根本一无所知。

以明确的目的去限定科学就是预先设定了结果。

著名科学史家萨顿称一部科学史“……描述了漫长而无止境的为思想自由,为思想免于暴力、专横错误和迷信可斗争的历史”。

科学被捆绑的结果是,不仅科学,而且整个社会淡化甚至丧失了自由探索和批判的精神,丧失了对日常事物的怀疑和批判,以及对根本出发点和终极目标的探求。

科学为各种技术揭示普遍和一致的原理,提供共同的平台。

与技术捆绑在一起的科学做不到这一点,难以为不同的技术找到普适的理论基础;相反被不同技术的个性、初始和边界条件所限定。

技术若无理论指引,难免目光短浅,甚至与整体和长远目标相冲突,表面上达到了暂时和局部的目标,在各显神通的情况下,彼此间发生矛盾。

同时,还要付出一再试错的成本或所谓“学费”,有些后果不可逆转。

此外,这样的技术也只能就事论事,不能举一反三。

没有达到原理层的“推己及人”,完全可能因缺乏共同的平台而不能适用甚至招致失败。

在科学和技术螺旋式的发展过程中,科学不仅以自然现象,而且也以技术所提供的经验素材为研究对象。

只有科学对技术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提炼并上升到一般的高度,技术方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尤其在当前,技术在各方面的负面效应逐步呈现出来,要求科学能提供生态学的观念和知识,以强化技术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显然,没有相对独立的自由研究的科学,技术就难以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

科学将自然中各具个性、具有不同初始条件、处于各异的环境之中,以及由种种表现形式的对象抽象提炼为一致的事实和规律;然后技术在特定目的的引导下在各个环节──可行性研究、技术评价、设计、中试、投产以及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对科学原理和科学规律选择,然后再作用于自然界,以得到能满足“本土”、“地方”及个人的特殊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在此意义上可以发现,科

学与技术的关系就是要素与系统的关系。

系统功能对要素及其属性起到协调、制约与选择的作用;也就是技术对科学所提供的知识进行选择。

在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中,科学越是自由,越具有自主性,技术选择的余地越大,也越有活力。

如果把科学完全纳入技术的控制之下,科学一旦失去自主性和随机性而被引向确定、特定和狭窄的方向,难以提供广泛而多样的知识,技术也就失去了选择的余地,最终不利于技术自身的发展。

(吕乃基《科技之累》有删节)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观察和实验等科学的实践活动,其主观目的,完全是为了获取资料和进行验证的认识;如果从中得到什么实用目的,那也不过是客观结果。

B.因为科学的特征是自由探索,所以在整个科学过程中,不需要到达什么领域,得到什么结果,更不需要预先所知或根本无需知道什么。

C.著名的科学史家萨顿认为,一部科学史就是一部反抗暴政压迫和封建迷信的漫长而无止境的革命斗争的胜利史。

D.如果科学被技术捆绑,那么,整个社会和科学本身就会淡化甚至丧失了自由探索、怀疑和批判的精神,丧失了对根本出发点和终极目标的探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与技术捆绑在一起的科学很难为各种技术揭示普遍和一致的原理,提供共同的平台;相反还会被不同技术的个性、初始和边界条件所限定。

B.因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过程是螺旋式的,所以在发展过程中,科学研究的对象不仅有自然现象,也有由技术提供的经验素材。

C.在当前,技术在各方面的负面效应逐步呈现出来,如缺乏生态学的观念和知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较为薄弱。

D.科学要向技术提供广泛的知识,提供选择的余地,就不能被引向狭窄、特定的方向,也不能被引向确定的方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捆绑科学的因素有很多,有暴力、专横错误和迷信,还有技术,捆绑的后果也都不同,或使科学变成附庸工具,或影响技术乃至社会。

B.技术如果想要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得到科学对技术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提炼并上升到一般的高度,提供普适的理论基础。

C.科学将自然中的各种对象提炼成规律,然后技术在各个环节中对科学规律进行选择,最后再作用于自然界,用来得到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D.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就是要素与系统的关系,系统对要素起到协调制约与选择的作用。

在这里,科学对应的是系统,技术对应的是要素。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彦博字大临,通书记,警悟而辩。

开皇末,对策高策,授文林郎,直内史省。

隋乱,幽州总管罗艺引为司马。

艺以州降,彦博与有谋,授总管府长史,封西河郡公。

召入为中书舍人,迁侍郎。

高丽贡方物,高祖欲让而不臣,彦博执不可,曰:

“辽东本周箕子国,汉玄菟郡,不使北面,则四夷何所瞻仰?

”帝纳而止。

突厥入寇,彦博以并州道行军长史战太谷,王师败绩,被执。

突厥知近臣,数问唐兵多少及国虚实,彦博不肯对,囚阴山苦寒地。

太宗立,突厥归款,得还。

授雍州治中,寻检校吏部侍郎。

彦博欲汰择士类,寡术不能厌众,讼牒满廷,时讥其烦碎。

复为中书侍郎,迁御史大夫,检校中书侍郎

事。

贞观四年,迁中书令,封虞国公。

突厥降诏议所以安边者彦博请如汉置降

匈奴五原塞以为捍蔽与魏徵廷争徵不胜其辩天子卒从之。

其后突利可汗弟结社谋反,帝始悔云。

彦博善辞令,每问四方风俗,胪布诰命,若成诵然;进止详华,人皆拭目观。

高祖尝宴近臣,遣秦王谕旨,既而顾左右曰:

“何如温彦博?

”十年,迁尚书右仆射,明年卒,年六十三。

彦博性周慎,既掌机务,谢宾客不通,进见必陈政事利害。

卒后,帝叹曰:

“彦博以忧国故,耗思殚神,我见其不逮再期矣,恨不许少闲以究其寿。

”家贫无正寝,殡别室,帝命有司为构寝。

赠特进,谥曰恭,陪葬昭陵。

(《新唐书·温彥博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突厥降诏/议所以安边者/彦博请如汉置降匈奴五原塞/以为捍蔽与/魏徵廷争/徵不胜/其辩天子/卒从之

B

.突厥降/诏议所以安边者/彦博请/如汉置降匈奴/五原塞以为捍蔽/与魏徵廷争/徵不胜其辩/天子卒从之

C.突厥降诏/议所以安边者/彦博请/如汉置降匈奴/五原塞以为捍蔽与/魏徵廷争/徵不胜/其辩天子/卒从之

D.突厥降/诏议所以安边者/彦博请如汉置降匈奴五原塞/以为捍蔽/与魏徵廷争/徵不胜其辩/天子卒从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策,汉朝察举制度的一种考试方法,把策题书写在简册上,使应举者作文答问。

隋朝开设进士科,也采取对策之法。

温彦博就是参了这种考试考上的。

B.检校,是检查、校正之意,唐朝实行检校制度后,在官职前加检校,含有审查核对的职责,有权行使该事职,温彥博担任的吏部侍郞就是检校官。

C.可汗,又称大汗,阿尔泰语系民族对部落首领的尊称,正是由于结社谋反的人就是突厥可汗,所以唐皇帝才后悔采纳了温彥博的建议。

D.谥号,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人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与品德,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带有评判性的称号。

温彥博的谥号是“恭”。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温彥博机警敏悟,善长公文典籍。

对策科考中高中、谋划幽州罗艺归唐、接纳高丽属国等重大事件,都体现了他才华与谋略。

B.温彥博忠于大唐,有民族气节。

唐军与突厥作战,唐军战败,温彥博誓死抵抗,最终在阴山被俘,但拒绝回答突厥多次的逼问。

C.温彥博也有方法和强辩的不足。

他在选取官吏和安置突厥这两大方面,由于失误引起了朝臣的不满之情和皇帝的后悔之心。

D.温彥博廉洁尽职,深得皇帝嘉许。

死后太宗皇帝后悔没有让他好好休养,就下令给他修建正式的灵寝,让他陪葬在自己陵墓的旁边。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高丽贡方物,高祖欲让而不臣,彦博执不可。

(2)每问四方风俗,胪布诰命,若成诵然;进止详华,人皆拭目观。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书湖阴先生①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②将绿绕,两山排闼③送青来。

注:

①湖阴先生:

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时的邻居。

②护田:

语出《汉书·西域传序》“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

③排闼:

语出《汉书·樊哙传》:

“高帝尝病,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

哙乃排闼直入。

”闼:

小门。

送青来:

送来绿色。

8.前二句诗,突出描写了湖阴先居住环境的哪些特点?

作用是什么?

(5分)

9.诗人用“护田”和“排闼”两词,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请简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孔子教育学生,无论见到比自己贤还是比不上自己贤的人,都要反观内省并且改变自己:

“,。

(2)《诗经·氓》善用比兴的手法。

在表达女主人新婚甜美生活时,用当时农业生产常见的桑树来开头:

“,。

(3)辛疾弃站在京口北固亭上,看到当今局势,自然回想起自己的青年时代率军抗金的战斗生活:

“,。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两所客店

【法】都德

①我已经在这沙漠中走了两个小时了,突然有一片白色的房子在我面前浮现出来。

五六家农舍,红屋脊的长仓房。

那小村落的边界上有两所大客店,静立在街的两旁彼此对望着。

这两所客店极贴近,但其中却有一种奇怪的反衬。

大道的那一边,是一所高大的新建筑,门都敞着,门前

停着驿车,汗气蒸腾的马已卸下了辔头,远客们在短狭的墙荫覆着大道旁酣饮。

屋里溢出狂暴的呼号。

酒杯在叮地相碰,拳头在乱击着桌子。

还有一种愉快的,清脆的歌声超出一切杂喧之上,唱得窗户都颤动:

美丽的小玛葛汀和明媚的清晨同醒了,手提灿烂的银瓶轻盈地走向井边去了。

②对面的客店呢,静悄悄地好像是没有人住。

大门前乱草丛生,百叶窗扇都已破碎,门阶上铺着大道旁挪来的石块。

进门来一看,是一间狭长的房子,从三个没有帘子的窗口中透入些微光,几张颠簸的桌子,上面放着积满灰尘的破玻璃杯。

在这房子尽头,窗户的凹处,有一个妇人紧靠窗子站着,眼睛茫然地向外边张望,我叫了她两声:

“喂!

女店主呵!

”她才慢慢地转过身来,于是我眼前现出一个衰老的农妇,皱痕满面,她戴着破的花边缝的长帽缘,和我们邻家的妇人所戴的一个样子。

虽然她并不是一个老妇,但重重的悲哀使她完全萎败下来了。

③“你要什么?

”她擦了一擦眼睛说道。

“想在这里休息,还想喝一杯酒。

”她惊愕地注视着我,还是立着不动,像是没有听懂我的意思。

“这不是一所客店么?

”妇人长叹了一声。

“如果你以为不错,就算是一所店客罢。

但是为什么你不和大家一样到对面去呢?

那里才热闹呵。

”“我受不了这样的热闹,我愿意到这边来静憩一回。

④也不等她的答复,我就在一张桌子旁边坐下。

看出了我说的是实话,于是这女店主才显出忙碌的样子。

经过了一刻钟,我面前有了一盘葡萄干,一块坡喀尔的干面包,还有一瓶新制出来的酸酒。

“替你预备好了。

”这古怪的老妇说,她立刻又回到窗口去了。

我一面喝酒,一面就想些话来和她攀谈。

“可怜的女店主呵,不常有人到你这里来罢?

⑤“呵,不,从没有一个客人,先生,现在只有你我两个人在此相对,比起从前真差得远了。

我们这里本是换马的处所,野鸭季里还要替打猎的人们预备晚餐,终年有牛马在这里停留往来。

但是,自从我们邻人的铺子开张以后,就什么都完了。

客人都跑到对面去,觉得这里太无趣味。

实在呢,这屋子里确乎没有一点儿快乐处。

我既长得不好看,一向又害着热病,我的两个小女孩也都死了。

对面店里可大不同,他们终日地欢笑。

有一个从阿莱那里来的女人在看管店房。

驿车上的车夫就是她的情人;所以把车子赶到那边去。

她又雇了几个轻贱的女孩做使女,怎能不得顾客的欢心?

她把从彼酥斯、莱特桑和约葛勒等处来的少年都勾引了去。

车夫们不惜绕着远道在她的门前经过,但是我呢,终日看不见一个灵魂,只凄凉地在此在守着。

⑥她迷惘地,冷冷地把这番情形述说,她的前额还紧紧地压着玻璃,显然是由于对面店里的事情能引她的注意。

突然间,大道的那边起了一阵骚动,驿马车轧着尘灰向前移动了。

我听得鞭声在空中爆裂,御者的角声鸣鸣,跑到门外的女孩们都喊道:

“再会呵!

再会!

⑦那里又发出一种洪亮的歌声,压下了别的声音,就是我刚才所听见过的,她手提灿烂的银瓶,轻盈地来

向井边。

这歌声飘来,使女店主听了浑身颤抖。

她回过身来对我说道:

“你听见没有?

那就是我的丈夫,唱得好么?

”我吃惊地望着她:

“什么?

你的丈夫?

你说他也上那边去了么?

⑧她脸上现出伤心的神情,但又柔声答道:

“你怎能猜得着呢?

男人都是这样的,他们不愿看人对他悲苦;我自从两个女孩死后朝夕只是悲泣。

这所屋里充满了忧郁和苦痛,自然更没有人肯来了。

他受不了这样的烦闷,我可怜的约瑟就跑过大道去喝酒了。

为他有一口好嗓子,那阿莱的女人就教他唱歌。

  ⑨她僵直地站着,神魂恍惚,抖着,两手伸张,泪珠颗颗地从颊上滚下,她越显得难看了。

(有删节)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新客店地理位置好,建筑崭新高大,女店主用了一些不正当的低贱手段,所以客人众多,生意兴隆,呈现出一片热闹盛景。

B.旧客店的女主人不打扫客店,只是靠窗子站着向外边张望,以至“我”叫了两声才慢慢转过身来,她太专心想听到丈夫的歌声了

C.当“我”来到旧客店,并表明了来意,女店主却“惊愕地注视着我,还是立着不动”,表明她已经很不自信了,对生活一点希望都没有。

D.第⑤自然段女店主一番陈述,一方面表明女店主也有倾诉的心理,另一方面也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借此交待事件的原因,叙述来龙去脉。

E.作者用了大量的描写刻画了旧客店女主人衰老古怪甚至难看的样子,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对女店主这一人物的否定。

(2)小说第①②两段描写的内容是什么?

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分)

(3)被称为“古怪

的老妇”的女店主,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征?

请简要分析。

(6分)

(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可以从第⑦自然段结束,删掉第⑧⑨两段。

对此你怎么看?

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二哥任继愈

20世纪40年代初,二哥从西南联大哲学系毕业,在四川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攻读研究生。

1944年母亲在西安病逝,我从重庆到西安奔丧,他也从昆明到西安探视父亲。

我们同在一室一个大床上住了一个多月。

有人向他约稿。

他大概每周写一到两篇短文。

我见他写一篇关于《红楼梦》的文章,篇幅较长,引用书中的大量诗词。

他在稿纸上打个引号就往下写,从不迟疑,也不查书。

我惊奇地问他:

“你连这些东西都能背得?

”他平淡地说:

“不是背得,看书时印象深的就记住了。

忘记的还是比记住的多。

他说话从不滔滔不绝,有人说他说话有点木讷。

这与他在课堂上流畅透彻的讲课相比判若两人。

他说话有点木讷,不是思想迟缓,而

是思维过快、过深,瞬

间有好几个思维层次奔涌而出,他的脑子里要经过一番挑选才能说出口来。

因此说话有时不够畅达,过分简略,点到即止,甚至有时令人觉得他有些矜持。

这与他的内敛性格有关。

他沉潜治学,曾把自己的书房叫“潜斋”,后来“潜”成习惯,连“潜斋”的名字也不要了。

1995年,我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看我忙得团团转,送我一幅对联:

“涵养动中静;虚怀有若无”。

这几个字是我晚年的定海神针,我顿时觉得思想澄明开阔起来。

  “文革”末期,我轻度中风,住在北京中关园他的家中,前后三个多月,这也许是我们一生中谈话最多的时候。

当时“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的口号很突出。

他觉得,中国即使在政教合一的皇权时代,也是明君与贤相并出,明君需贤相辅弼。

汉以后孔子逐步走上神坛,是“万世师表”,挂牌的导师是孔子而不是掌权的帝王。

他说,政治家应是优秀思想的实践者。

一个人政治领袖、思想导师双肩挑,国家很危险。

后来有人恭维他为“大师”,他说现在中国没有大师。

于是他献身为后来人铺路的工作,整理古籍,守望着未来的新人。

  作为哲学家,他远远超越了时人对“文革”悲剧的一般理解。

他说社会如此无序,少数领头人固然难辞其咎,但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长久的思想积习,不至于闹到这一步。

他说:

“十年动乱期间的造神运动之所以得逞,千百万群众如醉如狂的心态,它的根源不是佛教,不是道教,而是中国儒教的幽灵在游荡,只不过它是以无神论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的。

”1978年科学大会以后,他首次提出儒教是宗教的学说,此后义无反顾地投入对儒教的论证与挞伐。

从1978年到2009年他去世,连续发表了二十几篇论文。

最初几乎是孤军奋战,以后逐渐得到社会的响应。

难以想象一个耄耋老人是以怎样的苦心和坚韧支撑下来的。

何况他还承担着主编《宗教词典》《中华大藏经》《中华大典》等典籍的重担。

于是,他不得不每天早晨4点钟就起床伏案工作,直到住进医院。

诚然,他尊重儒家人文关怀的普世价值并恪守勿渝。

台湾一学者主编的《国学基本教材》请他作序,他欣然命笔。

北大筹办国学院,他积极参与。

晚年他谈得最多的是《老子》。

他说老子是弱者求生存的“一部空前的哲学著作”。

出于对社会的关怀和知识分子本身的地位,半个多世纪以来,他没有离开过《老子》,直到晚年还出了《老子绎读》这本极其简约的解读老子的书。

因为“迄今为止,老子提出的为政不要过多地干扰,乱出点子,让农民自然生生发育,在稳定中进步,仍值得借鉴。

”他说:

“反映农民呼声最早,最系统的是《老子》。

”儒家讲天、地、人“三才”,这还不够。

老子讲天、地、人、道“四大”。

有了“道”这个基本规律的管束,世界就比较安全了。

(摘编自《光明网》)

相关链接:

①任继愈(1916-2009),山东人,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

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

②任继周(1924-),任继愈胞弟,我国现代草原科学奠基人之一,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先后担任甘肃农业大学畜牧系、草原系主任,甘肃农大副校长,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③任继愈一直在研究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结果“少考虑自己,多考虑群体”成了他的人生格言和口头禅。

(韩雨亭《任继愈的哲学观》)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任继愈孝敬父母。

在母亲去逝后,他从昆明赶到西安看望父亲,由于悲痛和操劳,导致他看书时“忘记的还是比记住的多”。

B.作者对任继愈说话木讷的说法有异议。

他认为二哥思维快,说话时要挑选着说。

主要的是内敛性格影响着他不愿意说快。

C.任继愈关心国家政治。

“文革”末期,他轻度中风,住在北京中关园的家里,仍思考着政治领袖与思想导师之间的关系问题。

D.经历“文革”的悲剧后,任继愈认为儒教是宗教,是造神运动得逞的根源,连续写文章对“儒教”进行论证和挞伐。

E.任继愈认为道家优于儒家。

不管是中国还是全世界,都更需要道家提出的基本规律的管束,为政要重“道”要清静无为。

(2)任继愈在治学方面有哪些优秀的特质?

请简要分析。

(6分)

(3)“多考虑群体”的品质在任继愈身上有哪些体现?

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6分)

(4)任继愈影响到作者的有哪些人格魅力?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清兵四面压境,朝政腐败,无论史可法怎样操劳,但,南明小王朝还是覆灭了。

②陶公在齐国富可敌国,但二个儿子在楚国杀了人被捕入狱,眼看着要被杀头,妻儿们都急死了,陶公看着屋里成堆的黄金,。

③从此,苏秦收了心,闭门苦读,又悬梁,又刺骨,苦斗了许多年,终于成了一代纵横家,令许多过去比他优秀的同学。

A.鞭长莫及望尘莫及独木难支

B.独木难支鞭长莫及望尘莫及

C.鞭长莫及独木难支鞭长莫及

D.望尘莫及望尘莫及独木难支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离退休干部是党的组织工作和人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党中央关心爱护广大离退休干部的重要任务,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B.目前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大都采取生化检测法,在测定时样本无需经过净化的过程,检测速度快,半个小时左右就可以测出结果。

C.不过现在让阎龙最担心是,自己患有脑梗,随时都有危险,自己倒下了,妻子怎么办;因为阎龙最大的愿望就是他能走在妻子后面。

D.南方航空公司联合腾讯微信公司举办“让红包飞”活动,2月6日当天,30万个价值0.5元至88.8元不等的贺年红包等待旅客“摇一摇”。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

因为人太多,。

就在这个紧要时刻,那个骑马人一下子拽住了马笼头,这才没有碰上那乘轿子。

不过,这么一来,。

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小毛驴惊扰了,连忙回过头来赶小毛驴。

A.对面来的一乘轿子眼看就要碰上马右边的两头小毛驴被吓得又踢又跳了

B.眼看就要和对面来的轿子相碰撞马右边的两头小毛驴倒被吓得又踢又跳

C.眼看就要碰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倒把马右边的两头小毛驴吓得又踢又跳

D.把对面来的轿子眼看就要碰上了倒使马右边的两头小毛驴吓得又踢又跳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字。

(5分)

鲁冰花是豆科类草本植物,应用较为广泛。

由于花朵色彩丰富、植株错落有序,鲁冰花是园林植物造景中较为难得的配置材料,用作花境背景及林缘河边丛植、片植,①。

很多植物也喜欢与鲁冰花为邻,②,比如在茶叶植株附近种上鲁冰花就可以帮助茶叶健康生长,并让茶叶芳香甜美;鲁冰花根部的小瘤子能够把空气中的氮源源不断地送到土壤中,从而大大提高了土壤的肥力。

鲁冰花这种“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精神,③。

所以它可以用来作为母亲节儿女最好的礼物。

17.下面是新华社为整治城市环境建设文稿配制的漫画,请写出漫画的构图要素,并说明漫画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60个字。

(6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郑国派子濯孺子将军率军进攻卫国。

卫国派庾公之斯迎战还击。

子濯孺子对手下随从说,今天我旧病发作,不能拉弓,我将要牺牲了。

当得知追击的敌将是庾公之斯时,却说,我可以活了。

随从不解地问,庾公之斯是卫国一位射箭高手,您怎么还能活呢?

子濯孺子回答说,庾公之斯从尹公之他学射,尹公之他从我这里学射。

尹公之他是一位品行端方的人,他选弟子一定也会选品行端方的人。

不久庾公之斯追上了,问,先生您为什么还不拉弓呢?

子濯孺子说,今天我旧病发作了,不能拉弓。

庾公说,在下我是从尹公之他处学射,尹公之他是从您这里学射。

我不忍心用您的射技伤害您,虽然这样,但今天的事情,是为了我们卫国国君的国事,我不能放弃。

于是庾公之斯就抽出箭在车轮上敲去箭头,射了四箭然后退回去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综合材料的内容、含意及其范围作

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9模语文参考答案及赋分标准

一.(9分)

1.(3分)

答案:

A项。

解析:

B项,对科学的自由探索这一特征理解错误,自由探索不是不要结果,而是不需要事先预设结果。

C项,误解了萨顿的科学史观,将科学史夸大成政治斗争的革命历史。

D项,对捆绑科学的对象理解错误,此处的捆绑,指前文中的“暴力、专横错误和迷信”,不是后面所说的技术。

A项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