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在主游戏中玩伴互动及有效发展的实践研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121024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幼儿在主游戏中玩伴互动及有效发展的实践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大班幼儿在主游戏中玩伴互动及有效发展的实践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大班幼儿在主游戏中玩伴互动及有效发展的实践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大班幼儿在主游戏中玩伴互动及有效发展的实践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大班幼儿在主游戏中玩伴互动及有效发展的实践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班幼儿在主游戏中玩伴互动及有效发展的实践研究.docx

《大班幼儿在主游戏中玩伴互动及有效发展的实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幼儿在主游戏中玩伴互动及有效发展的实践研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班幼儿在主游戏中玩伴互动及有效发展的实践研究.docx

大班幼儿在主游戏中玩伴互动及有效发展的实践研究

大班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玩伴互动及有效发展的实践研究

小红帽幼儿园黄莉

一、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1、自主游戏是促进幼儿建立良好玩伴互动行为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自主性游戏是目前我国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主要的活动之一,深受小朋友的喜爱,因为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更为宽松、自由、愉悦的活动空间。

自主游戏时,每个幼儿都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和需要的活动,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发展水平,自己确定游戏主题(玩什么),自己学会结伴(和谁一起玩),自己决定游戏的场地(在哪里玩),自己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如材料不够怎么办),自己解决游戏中的各种纠纷(如同伴不愿合作)等。

真正让幼儿体验到操作和交往的乐趣,体验到成功和自信,同时促进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社会性的发挥。

对于幼儿来说,由于年龄特点和发展的需要,在进行自主性游戏时,幼儿不仅仅只是进行独自游戏,而是更多与同伴一起进行互动游戏。

像两个或两个以上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幼儿个体以自己的方式来了解同伴,并以玩伴的身份参与同伴游戏互动的一切行为,我们称之为玩伴互动。

自主游戏是促进幼儿建立良好玩伴互动行为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因为,在自主游戏中幼儿逐渐认识了自我和他人,感受自己是“受欢迎”的,进而产生了与玩伴主动交往的愿望,了解和掌握与玩伴互动的规则,学会合作、分享,懂得人与人之间理解、尊重和宽容,克服自我中心意识,提升交往能力,丰富、加深幼儿的情感体验,体验到玩伴互动的快乐,从而使幼儿交往建立在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向着理想的轨道运行。

2、玩伴互动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人的生长过程也就是一个社会化过程,而同伴关系又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幼儿社会化发展和人格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精神环境,有利于他们形成自尊、自信、活泼开朗的性格,有利于促进其社会化及心智的发展。

早期的同伴关系不良,会造成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的扭曲,并会导致以后的社会适应困难,在学龄期容易出现孤僻、退缩、冷漠、自卑等心理障碍。

然而,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独生子女最大的缺憾就是缺少兄弟姐妹,在家里交往的对象全是成人,然而成人都把小孩当成宝贝,这样很容易让幼儿产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愿与他人进行互动的问题,不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因此,在幼儿园游戏中玩伴互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具有成人无法替代的作用。

良好的玩伴互动关系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重要的价值。

在幼儿的自主游戏中,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玩伴互动关系,从而为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的为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目的、意义

《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总责的第一条指出:

“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第三条也明确指出:

“引导幼儿参加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让幼儿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的技能。

可见,在自主游戏中,促进幼儿主动、和谐的发展,建构积极有效的玩伴互动行为是关键。

因为每一个细小的互动事件,都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以及幼儿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不同的互动行为都会直接影响到后期的教育过程。

大班年龄段的孩子,他们正处在身体、才智迅速增长的时期。

随着他们体力、活动范围和活动量的增加,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日益增强,对新鲜事物很敏感,但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感还处于较低阶段,是与非往往以自己的愉快或满足为标准,易与同伴发生冲突。

因此,我选取了大班年龄段的幼儿,对其在自主游戏中的玩伴互动行为进行观察、收集并分析,旨在探索出一套促进大班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玩伴互动行为的指导策略,并验证其对大班幼儿发展的有效性。

幼儿在与玩伴互动的过程中,学习到社会知识,掌握交往的技巧,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成为积极适应社会的个体。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9世纪末,外国学者库利认为“儿童同伴和最初的群体对于儿童社会化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儿童自我系统的发展尤为重要。

”由此可见,同伴间的互动对幼儿社会化的意义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已被人关注了。

另外,学者哈洛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将一些幼猴与同伴隔离开来,发现被隔离的幼猴表现出攻击性、极端警觉性等病态行为。

由此证明了同伴互动对幼儿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同伴互动中获得的社会技能会影响个体的社会适应性。

在此研究的基础上,70、80年代同伴互动研究迅速崛起。

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班杜拉指出,儿童在成长时所获得的行为模式主要是他们与别人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里的“别人”除了指儿童依赖的成人外,还包括与幼儿自身具有相似性的同伴(游戏中为玩伴)。

在游戏中,儿童在与玩伴互动的过程中,获得社会交往技能。

玩伴是幼儿模仿学习的对象,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强化物,以及学习社会技能技巧的教师。

美国教师裴利认为幼儿园如同一个小型的、完整的社会结构,在这里将奠定幼儿与别人互动的基石。

一些基于“生命史学”观点的教育家认为“相同年龄的幼儿学习者,他们站在相同长度的生命时光的历史基点上,拥有相当的生命厚度,他们依靠彼此心领神会的速度更胜于互动对象是成人的时候。

二、研究目标

从自主游戏出发,以行动案例的方法调研大班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玩伴互动行为及其现状分析,探索一套诱发大班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玩伴积极互动的相关指导策略,验证在自主游戏中该指导策略对大班幼儿发展的有效性。

三、研究方法

1、等组实验法进行比较:

随机抽取本园大班30名幼儿作为实验班幼儿,随机抽取姐妹园大班30名幼儿作为对照班幼儿,进行前期测试,了解其同伴互动类型,通过实验相关的指导策略,再对其双方进行实验后期测试,对比结果,验证指导策略对幼儿发展的有效性。

2、个案研究法

四、研究成果

(一)调研大班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玩伴互动的几种类型:

为了便于促进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形成积极的玩伴互动,随机抽取我园大班幼儿30名,通过前期的观察、记录、调查、家长调研等方式,拟定调查样卷,进行全面测试,综合多方信息,将大班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玩伴互动行为的个性气质与行为特点提炼梳理如下:

玩伴互动

类型

受欢迎型幼儿35.55%

一般型幼儿43.66%

被拒绝型幼儿14.45%

被忽视型幼儿6.43%

 

幼儿个性气质与行为特点

外表吸引人许多

积极乐观

合作水平高

有领导才能

无攻击性行为

许多双向交往

乐于分享

缺乏热情

不主动交往

行为易受情绪影响

破坏行为

反社会

话多、好争论

活跃

许多单独活动

害羞、退缩

不敢表现自我

过于循规蹈矩

逃避双向交往

许多单独活动

(二)分析影响大班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玩伴积极互动的因素:

1、行为特征:

自主游戏中,幼儿与玩伴互动时之所以表现出不同的互动类型,主要是因为幼儿具有明显不同的行为特征。

如:

受欢迎的孩子一般具有外向、友好的人格特征,擅长双向交往和群体交往,在活动中没有明显的攻击行为,愿意分享,能坚持合作。

而被拒绝型幼儿在与玩伴互动时,经常表现出许多攻击性行为、不愿分享与合作等等,互动时容易遭到玩伴的拒绝,从而形成消极互动。

2、认知能力:

自主游戏中,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对其与玩伴互动的影响很大。

这里的认知能力主要包括:

幼儿的游戏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协商的能力等等。

如:

玩伴互动中受欢迎的幼儿大多能很好地解决游戏中的矛盾冲突。

而被拒绝的幼儿游戏时发生问题时,更多的是对同伴进行批评、责怪等。

3、成人影响:

这里的成人包括教师与家长。

教师对幼儿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到玩伴对幼儿的评价。

而父母对幼儿玩伴互动的干预与否,父母的人格,家庭氛围宽松与否,也会对孩子与玩伴的互动产生深刻的影响。

4、游戏材料:

自主游戏中,材料投放的适宜性也会影响到幼儿的玩伴互动。

如:

投放种类过多的材料,尽管能吸引幼儿投入活动,但也容易导致幼儿分心。

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把玩不同的材料上,从而难以投入到游戏中,与玩伴的互动频率响应也会减少。

反之,材料投放过少,则容易使玩伴之间因争抢材料等产生分歧、争执,不利于幼儿形成积极有效的玩伴互动关系。

5、指导介入:

这里的指导介入包括教师与家长两方面。

自主游戏中,教师与家长不适宜的指导介入,都会对幼儿的玩伴互动的产生影响。

(三)探索促进大班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玩伴积极互动的指导策略

策略1:

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认知能力、合作协商的能力等。

*操作要点

(1):

一日活动中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2):

模拟情境中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案例:

《造长城》

玩沙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拿着工具,兴高采烈的进入小沙池。

天天说:

“我们今天造个长城吧!

”(这两天我们在进行《我是中国人》的主题活动,孩子们对首都北京的长城十分感兴趣。

)天天的提议一下子得到其他小伙伴的认可,孩子们开工了。

可是玩了没一会儿,小沙池里传来了告状声。

菲菲:

“老师,我让他们造的长一点,他们偏不听,万里长城哪有这么短呀。

城城:

“可是造的长,沙子全倒了呀。

乐乐:

“老师,尧尧把我造的烽火台给推到了!

尧尧:

“他的烽火台造的一点也不像,应该像我这样!

”……

听了孩子们的话,我发现今天的活动孩子们之所以与玩伴互动时产生那么多分歧,主要是由于孩子对长城生活经验的缺乏以及玩沙经验的不足。

于是,我决定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在一日活动中提升孩子对长城的认知水平及提升孩子的玩沙技能。

我请孩子们回家共同收集长城的图片及资料,把图片和资料放在区角中供幼儿欣赏、观察、交流。

然后通过集体教学活动《爬长城》,让孩子了解长城的基本构造、用途等,使孩子零散的经验在活动中得到集体提升。

之后,又创设区角《爬长城》,请孩子用废旧材料制作烽火台,用折纸方法制作长城,或者用重叠的方法画画长城。

通过一系列活动,孩子们积累了丰富的关于长城的知识经验。

同时,我还创设了探索角《有趣的沙子》,让孩子通过自主探索,寻找使原本易分散的沙子较好凝固的方法。

第二次,当孩子们再次去沙池造长城时,由于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孩子们都能积极地与玩伴互动,大家分工明确,有的造烽火台,有的造城墙,当遇到问题时,也能寻找积极的解决方法解决,小沙池中一派忙碌的景象。

策略2:

引导幼儿积极行为——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逐步摆脱自我中心倾向。

*操作要点

(1):

让幼儿学会平等、互谅、互让,用同伴的眼光看待自己

(2):

培养幼儿开朗自信的性格

案例:

《沉默的阿萌》

阿萌是我们班级性格比较内向的男孩,每次的角色游戏我都留意到,他选择做顾客。

一个人“默默无闻”地游戏着,很少主动与其他孩子交往。

但是我发现,阿萌的数学能力非常好,算术算的很快。

一次在组织活动前,我和孩子们一起交流:

农家乐里的收银员每次都会遭到“投诉”是什么原因呀?

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

“是因为收银速度太慢了。

”于是我提议,请我们班级算术能力强的孩子做农家乐的收银员。

聪明的孩子们很快想到了阿萌,于是一致推荐他做收银员。

游戏中,阿萌算的又快又仔细,孩子们纷纷向他投去赞赏的眼光。

“阿萌,你算的真快呀!

”“阿萌,你好厉害啊!

”原本性格内向的阿萌,在同伴们的赞许声中重拾了自信的笑容,以后的游戏中,他总会主动承担不同角色,与小朋友的交往也变得密切起来,性格也变得更加乐观开朗起来。

对于性格内向的幼儿,我们要善于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在集体中把它放大,使孩子树立起信心,提高游戏兴趣,同时鼓励这类幼儿做游戏的主人,参与游戏的改进,促进其在游戏中与玩伴的积极互动。

策略3:

提供幼儿环境互动的机会:

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促进幼儿与玩伴积极互动

*操作要点

(1):

提供必需的玩伴互动组合

(2):

提供必需的材料合作组合

(3):

提供必需的情境合作组合

案例1:

《小花园》

在结构游戏中,孩子们的建构主题为“小花园”。

我们给孩子投放数量充裕的各种积木、低结构材料等。

游戏中,孩子们选取着各自所需的材料,自顾自玩着,很快,小花园建成了,可是整个活动中,孩子们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中,很少与自己的玩伴交流。

于是,我减少了提供材料的品种和数量,为孩子创设了许多问题情境。

如:

每个孩子每个形状的积木只提供一块,孩子们在建构过程中自然会遇到材料不够的情况,于是他们会自发地与玩伴协商,解决问题。

明明在造桥时,主动询问一旁盖房子的皓皓:

“可以把你的圆柱体积木给我吗?

我想用来造桥墩。

”“如果我给你了,我的房子就没有柱子了。

”皓皓说。

“那我把这块长方体积木给你吧,你还能造两根一模一样的柱子呢!

”明明与皓皓继续商量到。

“好吧!

”这回皓皓爽快地答应道。

案例2:

《小舞台》

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小舞台”一直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在小舞台里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服装,可以想唱就唱、想跳就跳的“小舞台”充分满足了孩子们的表演欲望。

不过,在刚开始的“小舞台”的游戏活动中我也发现小演员都是自顾自地在打扮、表演。

相比小医院、小超市这些需要角色分配的游戏区域,“小舞台”里的幼儿与玩伴交往的意识和行为更少,而且每次游戏结束后,幼儿只会将自己穿过的服装挂好,并不会在意“服装区”里的服装、饰品陈列是否整齐、合理。

  针对发现的这一问题,我们用小桌子将“服装区”和“小舞台”分隔了开来,变“服装区”为“服装店”,并增加了二名售货员。

“小舞台”的演员如果需要漂亮的衣服可以去服装店买或是租。

这样一来,“小舞台”里的演员和“服装店”里的营业员就会有买卖或合作的过程,幼儿与玩伴间也就必然会发生交往行为。

策略4:

成人指导适宜介入的指导策略:

主要包括两方面:

教师与家长。

A教师的指导

*操作要点

(1):

教师以游戏玩伴身份介入指导幼儿游戏

(2):

教师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玩伴互动组合

案例:

《飞行棋》

我们的幼儿园特色“家”活动开始了,孩子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和游戏。

大型飞行棋开设在了内操场,孩子们看到五颜六色的小飞机,立刻走到这儿来并积极投身与其中。

他们一过来,就在说:

“这些小飞机真漂亮呀,怎么玩的呀?

辰辰说:

“我会玩的,我以前看到过爸爸在电脑上玩的!

莱莱说:

“对,我也玩过的,好像是让它们排好,再玩。

东东说:

“我知道了,是不是比赛谁的小飞机开得最快?

辰辰说:

“我们快点玩呀!

于是,三个人说了一会儿,就开始动手玩起来了。

他们各自选了几架不同颜色的小飞机,在棋盘的“跑道”上愉快地开了起来,嘴巴里还不时地发出飞机起飞、降落的声音,并不时地发出阵阵欢笑声。

可是,玩了几轮以后,我看到孩子们似乎在争吵什么,两个小朋友蹲在地上不玩了,也有的小朋友脱离了原来的团队,准备去玩别的游戏了。

我上前一问,原来是较调皮的东东老是自己更改游戏规则,自己来当游戏的主角,所以大家对他有意见,就争论了起来,不玩了。

孩子们都说:

“我们不要再和他玩了!

”东东看没有人跟他抢,也没人和他玩了,一个人闷闷不乐地站在一旁。

于是我便蹲下来问他:

“一开始你们是怎么玩的呢?

东东撅着嘴巴嘟囔道:

“扔到数字6就能起飞一架新的飞机了!

“那你刚才扔到了5怎么也让自己的飞机起飞了呢?

“我总是扔不到6,而且上一次我看到别人玩的时候扔5也能起飞的!

”东东有点气愤又有点委屈地说出了理由。

“原来这样呀,可是你们原先自己制定的规则可不是这样的,如果你想变换规则的话,可以和其他小朋友商量一下呀!

东东听了,挠挠头回到那群孩子中,“我们换个玩法吧,扔到5和6都能出来好不好?

”没想到其他孩子也都同意这一规则的改变,顿时气氛又热闹了起来,恢复了愉快的“飞行”游戏。

最后,孩子们还热情地邀请我加入他们的游戏中,辰辰说:

“老师你是大人,你扔出来的数字肯定很大,你帮我来扔吧!

”说完便把手里的骰子递给我,我毫不犹豫地接着往地上一扔,果然扔了一个6,孩子们一个个欢呼雀跃起来,都嚷着要我祝他们一臂之力呢!

在游戏中,我们鼓励幼儿相互商量、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得到玩伴的肯定后再做下一步的打算,如果玩伴不同意,那也友好地协商、互相配合、使游戏能顺利进行下去。

孩子们应该从游戏中体验到与好朋友一起玩的快乐,并通过各游戏玩伴间的有机互动,从中掌握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不断强化了交往意识,培养了友好合作精神。

B家长的指导

*操作要点:

家园共育,双休日尽量带孩子外出,增加与玩伴互动的机会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和培养,离不开家庭环境的影响。

我们利用家长学校、家教沙龙、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幼儿与玩伴积极有效互动的重要性。

请家长利用双休日等时间,相约结伴带孩子出游,增加孩子与玩伴互动的机会,提升孩子有效互动的能力。

(四)验证在自主游戏中玩伴积极互动指导策略对大班幼儿发展的有效性:

1、无关因子的控制

(1)在一个月内完成实验班,对照班调查测试

(2)每个问题、情境均由同一教师执教、测查

(3)每次测查时,情景问题所需的教具都相同

2、具体测试

(1)积极自我意识:

在自主游戏中,幼儿自尊、自信、有进取心、有责任感

(2)合作情感态度:

在自主游戏中,能积极、主动地与玩伴合作

(3)合作游戏水平:

在自主游戏中,能运用交换、轮流、分享等方法与玩伴合作游戏

(4)问题解决能力:

在自主游戏中,遇到行为问题时,能自我反思、自我判断,独立的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解决策略

五、结论与分析

经过将近2年的课题研究,我们根据调查结果,针对实验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在自主游戏中,针对孩子的玩伴互动进行了一系列的策略指导,结果表明孩子们在自主游戏中的玩伴互动变得更为积极有效。

表现在游戏中,活动主动性、积极性明显增强;依赖行为逐渐被“我能行”、“让我试一试”的独立意识所代替;在游戏中能自主探索、乐意交往、积极表达;自信、大胆、主体意识也在孩子身上初显端倪。

游戏中与玩伴的合作水平显著提升,能积极运用交换、轮流、分享等交往方法。

在游戏中面对问题时,能与同伴协商、自我反思等,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解决策略。

而对照组幼儿在自主游戏中与玩伴互动时则表现的还不够大胆、自信,合作能力较弱,问题解决的能力也不强

实验班与对照班孩子在自主游戏中玩伴互动有效发展情况比较

表1:

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自我意识比较(%)

培养前

自我意识积极

自我意识一般

自我意识弱

实验班(30)

8人(26.7%)

12人(40.0%)

10人(33.3%)

对照班(30)

10人(33.3%)

12人(40.0%)

8人(26.7%)

培养后

实验班(30)

22人(73.3%)

6人(20.0%)

2人(6.7%)

对照班(30)

8人(26.7%)

15人(50.0%)

7人(23.3%)

表1结果表明,实验班幼儿自我意识的表现明显积极于对照班幼儿。

表2:

幼儿在自主游戏中与玩伴的合作情感态度比较(%)

培养前

主动合作

被动合作

不愿合作

实验班(30)

7人(23.3%)

18人(60.0%)

5人(16.7%)

对照班(30)

8人(26.7%)

16人(53.3%)

6人(20.0%)

培养后

实验班(30)

26人(86.7%)

4人(13.3%)

对照班(30)

15人(50.0%)

10人(33.3%)

5人(16.7%)

表2结果表明,经过培养,实验班的孩子与玩伴的合作意识明显高于对照班。

86.7%的孩子愿意能够积极主动地与玩伴合作。

表3:

幼儿在自主游戏中与玩伴的合作游戏水平比较(%)

培养前

合作水平高

合作水平一般

合作水平低

实验班(30)

6人(20.0%)

10人(33.3%)

14人(46.7%)

对照班(30)

8人(26.7%)

12人(40.0%)

10人(33.3%)

培养后

实验班(30)

22人(73.3%)

6人(20.0%)

2人(6.7%)

对照班(30)

10人(33.3%)

10人(33.3%)

10人33.3%)

表3结果表明,合作游戏水平对玩伴互动关系有着非常重要影响。

从表3结果显示:

实验班孩子在培养后合作水平显著提升。

表4:

幼儿在自主游戏中问题解决能力比较(%)

培养前

问题解决能力强

问题解决能力一般

问题解决能力弱

实验班(30)

5人(16.7%)

10人(33.3%)

15人(50.0%)

对照班(30)

6人(20.0%)

12人(40.0%)

12人(40.0%)

培养后

实验班(30)

22人(73.3%)

5人(16.7%)

3人(10.0%)

对照班(30)

9人(30.0%)

12人(40.0%)

9人(30.0%)

表4结果表明,实验班孩子在培养后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增强。

六、思考

在教师和家长的适宜教育行为的引领下,在自主游戏中大班幼儿玩伴互动的能力在原有水平上均获得提高,特别是具有了积极主动的合作意识、交往愿望,掌握了一定的交往策略和技巧,如:

运用何种语言发起交往、交往中如何制订规则并进行分工、自主活动中如何协商、如何取舍自己和同伴的意见等,孩子们在相互理解、平等交流和和平共处的氛围内共同生活、合作学习,幼儿在不同领域均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如:

在游戏中学习协商,既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也促进了幼儿人际交往水平、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提高和发展。

对于教师而言,我在培养大班幼儿自主游戏中玩伴积极有效互动的研究中,对教育实践中的一些问题产生了新的理解和认识,教育行为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加深了对尊重幼儿、促进幼儿主动发展等观念的理解,使自身的教育行为发生了自觉主动的转变。

同时,参与课题研究也极大地促进了我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与幼儿的互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良好的教育效果给我带来了成功的体验和职业满足感,使教育科研逐步成为了我内心的需要。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的家长同样获得了提高与发展,他们加深了对幼儿教育的理解,教育观念更加科学,教育方法也更加适宜,他们也如教师一样不断调整着自己的教育方法,不断汲取着别人的经验和教训,家园配合、密切合作,形成了强大的教育合力,不断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健康向上的发展。

但是,由于客观条件、自身理论知识、研究视野和实际研究水平的有限,在本研究中还存在许多不足。

首先,就研究范围而言,本次研究只针对一所幼儿园一个大班班级幼儿进行研究。

这样的研究主题虽较为深入,却不易推及其他幼儿园。

其次,就研究对象而言,30位幼儿虽然人数不算少,但如果要用一双眼睛看到幼儿游戏中玩伴间的所有互动,并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整、详细地记录下来,是很难做到的。

所以,如果有机会进行后续研究,应随机选取几所不同水平的幼儿园,再在几所幼儿园中随机抽取几个班级的几个幼儿,进行重点、详细地观察记录。

这样得到的资料会更完整、更具代表性。

七:

参考文献

[1]《4一6岁幼儿同伴嬉戏行为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高丽

[2]《幼儿园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刘炎

[3]《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学苑出版社王坦

[4]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剑南文学·经典教苑邹小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