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选择与职业理论.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10839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选择与职业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职业选择与职业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职业选择与职业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职业选择与职业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职业选择与职业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选择与职业理论.ppt

《职业选择与职业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选择与职业理论.ppt(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选择与职业理论.ppt

第三章职业选择与职业理论第一节职业选择一、职业选择的含义1、是人生的一种决策2、是个人能力意向与社会岗位的统一3、是一种现实化的过程二、职业选择的要素1、职业能力体力、智力、知识、技能、人际交往能力2、职业意向个人的主要期望,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变化:

现实化,调整方向,意向水平提高3、职业岗位供给4、职业发展信息第二节职业选择的主要理论一、人职匹配理论人职匹配理论是用于职业选择、职业介绍和职业咨询的经典性理论,也称特性与素质理论,最早由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提出。

1908年,帕森斯在选择一个职业一书中指出了职业选择(职业咨询)的步骤:

“第一,应清楚地了解个体的态度、能力、兴趣、智谋局限和其他特性;第二,成功的条件及所需的知识,在不同工作岗位上所占有的优势、不利和补偿、机会和前途;第三,上述两条件的平衡。

”其含义是将个人的主观条件与对个体有一定可能性的社会职业岗位相对照、相匹配,从而选择一种职业。

这一经典理论由著名职业咨询专家威廉逊等人进一步发展和定型。

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特征与能力特点,并与社会的某种职业相关联。

职业指导就是要帮助个人寻找与其特性一致的职业,以达到人与职业之间的合理匹配。

人职匹配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1)特性评价。

评价被指导者的生理、心理特性,职业能力测验,职业兴趣评价,人格测验,以及有关被指导者的家庭文化背景、父母职业、经济收入、学业成绩、闲暇兴趣等,从而获得全面的材料,做出综合评价。

2)职业因素分析。

指分析职业的各种因素,包括各类职业内容、特点,提出对从业人员的具体要求。

3)个人特性与职业因素的匹配。

根据被指导者特性评价与社会职业因素分析结果,对个人进行职业咨询与指导,从而达到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

二、人格类型与职业类型理论这个学说是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霍普金斯大学教授约翰霍兰德创立的,他把千差万别的人格类型归纳为六个基本类型,同时把成千上万的职业划分为相应的六大类,每一人格类型对应于一个职业类型。

1)现实型。

这种类型的人喜欢有规则的具体劳动和需要基本技能的工作,但缺乏社交能力。

适应从事的工作主要是熟练的手工工作和技术工作,如制图员、司机、电工、机械工、运输工、产业工人、木工、瓦工、铁匠、修理工等。

2)调查型。

这类人喜欢智力的、抽象的、分析的、推理的和独立的定向任务,但缺乏领导能力。

这类人所适合的工作主要是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包括各类科学研究人员,如气象学者、天文学者、地质学者以及物理学、生物学、化学、数学等学科的科学工作者。

3)艺术型。

这类人喜欢通过艺术作品来达到自我表现的目的。

他们感情丰富、善于想象,对艺术创作充满兴趣,但缺乏办事能力。

适合从事的工作如室内装饰、诗人、作家、演员、记者,以及音乐、书画、雕塑、舞蹈、摄影等各类文学艺术工作者。

4)社会型。

对社会交往感兴趣,愿意出入社交场所,关心社会问题,愿为社会服务,但缺乏机械能力。

所从事的职业主要是与人打交道和为人办事的工作,即教育人、医治人、帮助人、服务人的工作,如教师、医生、护士、律师、服务员、公关人员以及社团工作者和社会活动家等。

5)管理型。

这类人性格外向,对冒险活动、领导角色感兴趣,具有支配、劝说和使用语言的技能,喜欢管理和控制别人。

这类人缺乏的是科学研究能力。

适合的工作主要是管理、决策方面的工作,如国家机关及机构负责人、党团干部、经理、厂长、推销员以及宣传、推广等工作。

6)常规型。

这类人对系统的、有条理的工作感兴趣,讲究实际,喜欢有秩序的生活,习惯按照固定的规程、计划办事。

他们习惯选择与组织机构、文件档案和日程表之类的东西打交道的工作,如办公室职员、图书管理员、税务员、统计员、出纳员、秘书以及打字、校对等工作。

三、职业发展理论职业发展理论是研究人的职业心理与职业行为成熟过程的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职业发展在个人生活中是一个连续的、长期发展的过程。

职业选择不是个人生活中面临择业时的单一事件,而是一个过程。

人们的职业态度和要求也并不是面临就业时才有的,而是在童年时期就开始孕育职业选择的萌芽,随着年龄、经历和教育等因素的变化,人们职业心理也会发生变化。

这一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萨帕和金兹伯格。

萨帕提出的关于人的职业心理与职业行为成熟过程理论的主要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的才能、兴趣和人格各不相同,因而适合从事不同类型的职业。

2)人们的职业偏好心理与从业资格、生活和工作的境况及其自我认识,都随着时间、经历和经验的变化而改变,职业选择行为和心理调适成为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3)人的职业行为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包括成长阶段、探索阶段、确立阶段、维持阶段和下降阶段。

4)个体的职业生活受其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个人智力、人格及其机遇的影响。

5)指导有利于个体人生发展的顺利进行。

6)个体的职业发展过程是自我概念的形成、发展和完善过程,也是主客观的一种折衷调和过程。

7)对工作和生活的满意感,与个体的才能、兴趣、人格特质、职业价值观密切相联系。

萨帕提出职业发展的五个阶段。

这五个阶段的特点如下:

1)成长阶段(1-14岁)。

这个时期的个体是通过游戏中的想象和模仿来发展自我概念,认识社会的。

其中4-10岁为幻想期,常常扮演幻想中的角色;11-12岁为兴趣期,兴趣成为影响儿童活动的主要因素;13-14岁为能力期,这时更多的考虑任职条件和自身的基本能力训练。

2)探索阶段(15-24岁)。

这一阶段的个体开始尝试职业角色,认识不同的职业,并不断改变对职业的期望。

其中15-17岁为试验期,个人对自身的需要、能力、价值、就业机会都有所考虑,并据此进行试验性的尝试;18-21岁为过渡期,是个体进入劳动力市场或专门训练机构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时期;22-24岁为尝试期,个体选择一种自己认为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并试图把它作为终身职业。

3)确立阶段(25-44岁)。

这一阶段个体已找到一个适合的工作领域,并努力在其中确立永久的地位。

这一阶段的早期(25-30岁),有时会对自己从事的职业领域不满意,也可能变换一两次工作岗位。

直到31-44岁才完成职业选择的探索,进入稳定期。

4)维持阶段(45-60岁)。

这时人们在工作中已取得一定地位,一般不再寻求新的工作领域,而是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5)衰退阶段(60岁以上)。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个体生理与心理能力逐渐衰退,职业活动范围开始缩小,活动兴趣开始发生变化,并由此引起职业转换,直到最后退出职业岗位。

四、心理动力理论心理动力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波丁、纳切曼和西格尔。

他们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来研究职业选择过程,认为职业选择的目的在于满足需要和促进个人发展。

他们在对职业团体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心理动力理论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内容:

(1)成人的生理和智力活动与其个人早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有关。

(2)复杂的成人活动中包含着与婴儿简单活动相同的本能满足。

(3)人生最初的几年,决定了他未来的职业需求模式。

职业选择取决于人生最初的6年中所形成的需要。

(4)家庭压力对个体需要的发展影响极大。

(5)成人在工作中会显示出一种婴儿期冲动的升华。

(6)如果缺乏职业信息,职业期望可能遭到挫败。

五、行为理论行为理论是由约翰克鲁布尔兹发展起来的。

他把行为学派班杜拉创立的社会行为理论运用于职业指导。

他认为影响人们职业发展的因素很复杂,其中主要受四个方面的影响:

(1)遗传因素和特殊能力,如性别、身体素质和智力等。

(2)环境状况和特殊事件,如所受的训练、家庭条件、个人经历等。

(3)学习经历和学习模式,也就是说个体是采用何种方式来学习的。

(4)职业倾向方面的技能。

行为理论着重研究了焦虑对职业决策的干扰作用,主张根据行为问题的产生原因采取不同的咨询策略。

行为理论在帮助个体消除焦虑和获得技能方面做了大量研究,研究者们提出了“教会个体决策”的观点,并提出训练和提高个体职业决策能力的方案和步骤。

主要步骤如下:

(1)制定个人的职业目标。

(2)参加团体活动,增强自我责任感。

(3)熟悉职业特性评价工具。

(4)收集职业信息并进行分类。

(5)对职业领域进行尝试性决策,并进行职业决策方面的训练。

(6)再次评估所作出的选择,检查其能否达到所期望的职业目标。

第三节个人因素与职业因素的吻合一、性格与职业的吻合印度古语说: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一)性格的含义性格指一个人在先天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和不同环境熏陶下逐渐形成的、对现实较为稳固的心理特征。

(二)性格的特征1、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特征首先表现个体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以及对自己的态度上。

包括富于同情心、善交际、为人正直、直率、谦虚、自傲、自信;或者与此相对立的冷漠、孤僻、拘谨、虚伪、自卑、羞怯等。

在对劳动和工作态度方面,包括勤劳或懒惰,有无责任心,认真仔细或粗心马虎,有创新精神或墨守成规。

2、性格的意志特征即人在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个人特点。

如独立性、目的性、组织性、纪律性或冲动性、盲目性、散漫性;主动性、自制力或任性;恒心、坚韧性或见异思迁、虎头蛇尾;镇定、果断、勇敢、顽强或优柔寡断、鲁莽、怯懦等。

3、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是个体依据客观事物对人的不同意义而产生对该事物的不同态度,包括坚定性、乐观性,情绪的内外倾向性和波动性。

一个人的情绪特征会影响他的全部活动。

当情绪对个体活动的影响或个体对情绪的控制有某种稳定的、经常表现的特点时,就构成性格的情绪特征。

4、性格的理智特征个体表现在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方面的特点和个体差异叫做性格的理智特征。

这些差异表现在知觉的特点上,可以分为被动知觉型和主动观察型,或详细罗列型和概括型,或粗略型和精细型。

在记忆方面可表现为直观形象性或抽象性。

在思维方面则可表现为思想深刻或肤浅,思维的稳定或不稳定,善于独立思考或回避问题。

在想象方面则可表现为现实感或脱离实际,内容广阔或狭窄,等等。

(三)性格与职业匹配性格与职业相匹配指个人在选择职业时,应根据自己的性格来选择与个人性格相适应的职业。

于组织而言,则应该根据职业要求挑选相应性格的人。

人们通常将人的性格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

一般来说,外向型性格的人更适合与人接触的职业,比如管理人员、记者、教师、政治家、推销员等等;内向型的人更适合有计划、稳定且与人接触较少的职业,比如会计师、统计员、资料管理员、技术人员、科学家等等。

二、兴趣与职业的吻合

(一)兴趣的含义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它是由人的需要而产生,并在其社会实践中逐渐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常常带有稳定、主动、持久的特征。

(二)兴趣的分类兴趣可分为物质的兴趣、精神的兴趣和社会的兴趣。

物质的兴趣表现为对物质的迷恋和追求,与人的需要相关联,例如收藏的兴趣;精神的兴趣主要指对文化、科学、艺术的迷恋和追求,例如写作、绘画、书法、摄影、发明创造等兴趣;社会的兴趣主要指对社会工作的组织活动等等。

三、能力与职业的吻合

(一)能力的含义与分类能力指直接影响人们活动效率,使活动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学把人的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大类。

一般能力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共同能力,适用于广泛的工作范围,是有效地掌握知识和顺利地完成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心理条件。

例如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注意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操作能力、想像力都属于一般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智力,其核心是逻辑思维能力。

特殊能力指在某些特殊领域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如节奏感、色彩鉴别力、准确估计比例关系、计算机程序设计、音乐、绘画等就属于特殊能力。

(二)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1、适应能力2、人际交往能力3、表达能力4、开拓创新能力5、动手能力6、组织管理能力四、气质与职业的吻合

(一)气质的概念气质指人们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

(二)气质的类型根据感受性、耐受性、反应的敏捷性、可塑性、情绪兴奋性和指向性等特性的不同组合,一般把气质划分为!

种类型,即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1、多血质型属于活泼、好动、敏感的气质类型。

他们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举止敏捷、姿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