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州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105052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6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文山州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云南省文山州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云南省文山州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云南省文山州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云南省文山州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文山州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云南省文山州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文山州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文山州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云南省文山州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云南省文山州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呜咽(yàn)嗔(zhēn)怪迸(bèng)溅警报迭(dié)起

B.坍塌(tān)哺(bǔ)育烧灼(zhuó)屏(bǐng)息凝神

C.蜷(juǎn)伏嗥(háo)鸣朦(móng)胧怏怏(yàng)不乐

D.菌(jùn)子门框(kuāng)累赘(zhùi)刨根问底(pá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静秘深宵不可捉摸五脏六府B.震悚闲遐杞人优天仙露琼浆

C.惶恐安祥垂垂幕老姗姗来迟D.镶嵌幽寂言外之意不期而至

3.下列句子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英雄模范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

只要有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出不平凡的成就。

A.坚定获得创造B.明确取得打造

C.坚定取得创造D.明确获得打造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透过全国“两会”这扇窗口,使我们看到一个信心如磐、汇聚起磅礴力量的中国。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历史上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C.高考当天,有三个学校的考生因故未能及时参考,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D.北京新发地市场的三文鱼等水产品检测出“新冠病毒”,是因为被污染而不是本身感染了“新冠病毒”造成的。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其中的东巴文字被称为“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

②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东巴文化

③如今,这一古老的文字依然闪耀星光,瞩目世界

④这种象形文字,起源于图画,“人则图人,物则图物,以为书契”三件

⑤包括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音乐、舞蹈、法器等

A.④②⑤①③B.②⑤③①④C.④①⑤③②D.②⑤①④③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

“家君”“家严”是谦称自己的父亲,“尊君”“令尊”是尊称对方的父亲。

B.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从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我们能感受到叶老待人宽、律己严的处世风格。

C.《伟大的悲剧》节选自《夺取南极的斗争》,作者是美国作家茨威格,其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等。

D.《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等作品均出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

二、句子默写

7.根据提示填空。

(1)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_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3)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

(杜牧《泊秦淮》)

(4)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5)《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6)2020年4月6日,文山州以最高礼遇迎接39名援鄂“战疫”英雄凯旋。

请用龚自珍《已亥杂诗》(其五)中连续的两句诗来赞美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腱鞘炎、视疲劳和视力衰退,都是过度使用手机造成的“手机病”;除了“手机脖”“爱疯手”“手机眼”,对手机的依赖还会让人患上惧怕面对面沟通不敢面对现实等“社交病”。

在手机聊天和游戏中,虽可获取廉价且时的快乐,但同时也可能导致年轻人花在手机上的时间越来越多,从而没有时间学习,最终导致毁掉青春。

材料二:

在2020年初发生的“新冠”疫情中,国家组织相关机构开发出了“手机扫码行程追踪”平台,手机轻轻一点,便可知瘦情防控的实时情况,进出门店轻轻一扫,你的信息、行程已经进入数据库。

通过大数据对人员流动进行监测,在跟踪疫情扩散和进行流行病调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材料三:

在某休闲场所的入口处有如下提示:

8.请分别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9.从材料三中你获得了哪些感悟?

四、名著阅读

10.阅读《西游记》选段,完成小题。

他见三藏只管绪绪叨叨,按不住心头发火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咶恶我,我回去便了!

”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一声:

“老孙去也!

”三藏急拍头,早已不见。

只闻得呼的一声,回东而去。

(1)选段中的孙悟空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2)小说一共三次写到孙悟空离开取经团队,请简述选段以外孙悟空离队时的一次表现,结合选段说明他的成长变化。

五、字词书写

11.请从下列书法作品中任选八个字,用简体正楷抄写在米字格中。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以明快、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

B.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极力表现了农村生活的迷信和落后。

C.尾联展现了诗人与村民相处融,想去就去山西村,甚至随时可去叩村民的门。

D.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13.结合诗意,谈谈你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理解。

七、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子猷性爱竹,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

或问:

“暂住何烦尔?

”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

“何可一日无此君?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子猷(you):

即王徽之,王羲之的儿子。

②或:

有的人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有仙则名名:

(_________)

(2)谈笑有鸿儒鸿儒:

(_________)

(3)无案牍之劳形劳:

(________)(4)尝暂寄人空宅住尝:

(__________)

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何可一日无此君?

16.(甲)文中作者提到“诸葛庐”“子云亭”的用意是什么?

17.仿照(甲)(乙)文段托物言志的写法,借助某物来表达你的抱负或情操。

八、现代文阅读

阅读《老山界》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自己的队伍来了,我们烧了些水给大家喝,一路前进,天黑了才到山脚,果然有许多竹林。

②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③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④"不要掉队呀!

"

⑤"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

⑥"我们顶着天啦!

"

⑦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⑧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

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⑨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

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

又等了一个多小时,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明天一早登山。

⑩就在这里睡觉?

怎么行呢?

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

但就在路上睡么?

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

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⑾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

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⑿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

除此以外,就是寂静。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3)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段中的写包含了两意蕴:

一是写“物”写“事”;二是写“人”。

B.选段中,作者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了老山界高、陡、险的特点。

C.选段记叙了红军在夜间行军,山路上露营,半夜被冻醒,然后又不知不觉睡到天亮的经历

D.第⑿段作者调动了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对夜里所见所闻进行了多角度的描写。

19.选段中红军翻越老山界时遇到了哪些“难”?

20.简要赏析第(12)段中划线的句子。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21.结合选段分析作者夜间行军中的表现,体现了红军战士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贫困户王大铜

李晓

①这名字听起来好沉,我说的是王大铜。

②王大铜是我联系的扶贫户。

③王大铜所在的村子,与我的单位相隔30多公里。

沿着崎岖山路前行,看到一个耷拉在山坳下的土房,那就是王大铜的家,屋后,是黑压压的松柏树。

④他的家,土墙的裂缝里露出了竹篾,檩子上披盖着破旧的青瓦。

床铺上潮湿的被子发出一股霉味,灶房里一口铁锅紧挨着一口铝锅。

王大铜说,灶是连通灶,烧柴火时,铁锅煮猪食,铝锅煮饭。

⑤王大铜喂了一头猪,屋后坡地里种着蔬菜,插在地里的竹竿上牵起了四季豆、豇豆、丝瓜、南瓜之类的藤藤蔓蔓。

松树林里,有几座瘦弱土坟,王大铜指着土坟说:

“这有我父母,还有两个哥哥王大金、王大银。

我老汉儿取这名,是希望我们不缺钱,身子骨还要硬。

⑥70岁的王大铜其实长得虎背熊腰,只是背有些佝偻,那是一辈子在泥土里求食铸成的姿势。

他的建档立卡资料上致贫原因是缺乏劳动力,对此他有些不认同,他说:

“我劳动力不错,现在还能挑着100多斤担子走10多里山路呢。

⑦根据他家情况,政府在他家老屋旁建了30多平方米的青砖小房,接通了自来水,配置了电视机。

搬家那天,王大铜盛情挽留我吃饭。

吃饭时,他边喝酒边往我碗里不停地夹菜,还跟我摆起了家事。

⑧一辈子独身的王大铜,有个24岁的女儿小英,17岁出门打工,现在湖南成了家。

这些年,女儿只回来过一次,住了两天给他留下300块钱就走了。

女儿是王大铜在屋后山包上捡来的,当时才出生不久,襁褓里写着孩子出生日期,王大铜既当爹又当娘,终于把孩子拉扯大。

女儿15岁时,王大铜告诉了她的身世,女儿出奇地平静,不过从那以后,女儿不再喊他“爸爸”,改叫他“老汉儿”。

⑨后来一天,一个走路呈罗圈腿的男人来到王大铜家,说小英是他女儿。

女儿回来,王大铜指着男人对女儿平静地说:

“小英,他是你亲爸,你跟他回去吧。

”女儿对那男人吼:

“你滚!

”那男人灰溜溜地走了。

⑩我安慰王大铜:

“大铜啊,她还是你的女儿。

”王大铜说:

“我不奢求什么,只希望她过得好。

(11)我加了小英的微信,经反复沟通,终于消融了小英冰封已久的心门,同意给王大铜打电话。

我赶去王大铜家,拔通了小英的电话,王大铜走到一旁与小英讲电话。

他回来时,我见他鼻翼上挂着泪,但沟壑纵横的脸上绽开了一朵太阳花。

王大铜一把抓住我,激动地说:

“小英喊我爸爸了,还说今年春节回来。

(12)王大铜带我到屋后山包上,指着棵树说:

“就是这,当年我就是在这捡到的小英。

我没有娃,把她当成自己亲骨肉养,有一次小英想吃肉,我追赶一只野兔,险些跌下山谷……

(13)一天上午,我接到一个电话:

“李干部,我是王大铜,我在你家楼下,你下来一下。

”我到楼下,王大铜是借保安手机给我打的电话。

王大铜一把拉过我,指着一个尼龙口袋说:

“那里头是两只土鸡,是我的一点儿心意。

”我顿时难堪起来,王大铜带着命令的语气说:

“李干部,你要收下,你要同群众打成一片。

”我……

(14)中午,我留王大铜吃饭,并同他商量,如何根据他的情况脱贫。

王大铜说:

“我身子骨还硬朗,可以种粮食,种蔬菜。

”我说:

“单种食、蔬菜,想脱贫很难,现在城里人都重视养生,你可以养土鸡土鸭,销售包我身上”王大铜点头说:

“你这个主意要得。

”送他上车时,我悄悄在他口袋里塞了500元钱。

(15)秋收时节,我又去王大铜家。

从山上俯瞰,山腰田园里,风吹金黄稻浪,我扩胸,深呼吸来自大地的沉香,感觉胸腔里颤动的肺叶与山上枝叶连成一片轻舞飞扬。

(16)他刚从镇上铁匠铺里磨了镰刀回来,准备开镰收割稻谷。

房前树林里,上百只鸡鸭低头踱步,悠然觅食。

王大铜说,他听取了我的建议,趁自己还能动,多养殖点鸡鸭出售。

(17)我拍了几张图片配上文字发了朋友圈,很快,预约购买土鸡土鸭的朋友纷纷来电询问,到了销售季,王大铜的土鸡土鸭几乎一抢而光。

我见他数一次钱,就忍不住在脑袋上摸一把,不过他头上头发流失得没几根了。

边数钱边喃喃自语:

“国家政策真好!

对我这70多岁的人,还来帮我脱贫,今后我得把日子好好过下去……”

(18)王大铜年纪与我母亲差不多,我本该喊他“王叔”,与他认识交往后,我直接叫他名字,我感觉我体内与他贯通了什么。

或许,是大山里蒸腾缭绕的地气;或许,是大山里某种朴素的品质,草木一样,簇在我心上。

(选自《特别关注》有删改)

2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交代“我”与王大铜之间的关系,接着介绍王大铜致贫原因,针对致贫原因制定帮助王大铜脱贫的办法,最后是“我”的扶贫感悟。

B.政府帮助王大铜脱贫,首先帮助他解决基本的生活条件,其次帮助他树立生活的信心,最后针对他的具体情况给出精准的脱贫办法。

C.文中王大铜致贫的原因可概括为缺乏劳动力、因学致贫、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以及缺少脱贫致富的办法等。

D.第(17)段中划线句通过描写王大铜数钱摸脑袋的动作,反映了王大铜内心既高兴又不敢相信自己能赚那么多钱的复杂心理。

23.结合选文,简述你对第①段中“这名字听起来好沉”这句话的理解。

2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王大铜的形象。

25.文章第⑨自然段划线句子“王大铜指着男人对女平静地说”,那时的王大铜是真的平静吗?

为什么?

26.文章第③、⑤段中的环境描写各有何特点?

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变化?

九、作文

2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小小的细节,点点的光影,丝丝的关切,会让我们感到生活的别样美丽;一个坚守,一次选择,一份表达,也会让我们感受到那些温暖的、敬爱的、向往的人不同寻常的美丽……

请以“你的样子很美”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2)立意自定,记叙为主(诗歌除外)。

(3)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4)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5)书写工整,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咽”应读“yè”,“嗔”应读“chēn”;

C.“蜷”应读“quán”,“朦”应读“ménɡ”;

D.“框”应读“kuànɡ”,“赘”应读“zhuì”;

故选B。

2.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静秘——静谧,五脏六府——五脏六腑;

B.闲遐——闲暇,杞人优天——杞人忧天;

C.安祥——安详,垂垂幕老——垂垂暮老;

故选D。

3.A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

结合词意和具体语境分析。

坚定:

意志坚强,不动摇。

明确:

清晰明白而确定不移。

根据“理想信念”分析,“坚定”符合语境;获得:

通过某种方式或渠道获得。

取得:

召唤到;得到。

根据“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分析,“获得”符合语境;创造:

首先想出或做出前所未有的事物。

打造:

制造的意思。

“工作”与“成就”之间用“创造”合适。

故选A。

4.B

【解析】

【详解】

A.缺主语,去掉“使”;

C.句子有歧义,改为“三所学校的考生”或“学校的三位考生”;

D.句式杂糅,删除“造成的”;

故选B。

5.D

【解析】

【详解】

注意各个句子间语意的组合和文段对语序的限制。

②句提出语段中心“东巴文化”,然后是⑤句介绍分类,①句具体介绍“东巴文字”,④句是对①句的详细解说,最后③句总结“这一古老的文字依然闪耀星光,瞩目世界”。

所以顺序为:

②⑤①④③。

故选D。

6.C

【解析】

【详解】

茨威格是奥地利作家,不是美国的,故选C。

7.落花时节又逢君博学而笃志隔江犹唱后庭花不畏浮云遮望眼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

【详解】

诗词默写要求:

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

注意:

逢、博、笃、犹、庭、遮。

8.示例:

材料一:

过度使用手机不但会影响身心健康,甚至会毁掉青春。

材料二:

利用手机收集大数据,在跟踪疫情和进行流行病调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材料三:

倡议我们正确使用手机,留点时间陪伴家人,关注自然。

9.示例①:

如果我们过度沉迷手机,让本可以温馨的家庭变得“咫尺天涯”,那是多么不值得的事情。

我们应该放下手机,多关注身边的亲人、朋友。

示例②:

如果我们过度沉迷手机,让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美丽从我们身边溜走,那是多么遗憾的事情,我们不能因为手机丢弃对这些美丽的体验。

【解析】

【分析】

8.

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

材料一由“腱鞘炎、视疲劳和视力衰退,都是过度使用手机造成的‘手机病’”可知,过度使用手机会影响身心健康;由“但同时也可能导致年轻人花在手机上的时间越来越多,从而没有时间学习,最终导致毁掉青春”可知,过度使用手机会毁掉青春。

材料二由“通过大数据对人员流动进行监测,在跟踪疫情扩散和进行流行病调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可知,大数据在跟踪疫情扩散和进行流行病调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材料三图片上的文字建议我们不要玩手机,多留时间陪家人,多关注自然。

9.

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和语言表达运用。

示例一:

“新冠”疫情中,大数据在跟踪疫情扩散和进行流行病调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所以我们应正确使用手法,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

示例二:

过度使用手机,会占用我们大量的时间,荒废了学业,毁掉了青春,这是多么悲哀的事。

我们应该放下手机,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的人生更充实,更有意义。

10.①性格特点:

不听劝、任性、急躁、脾气不好。

(只要答出其中一个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②示例:

孙悟空打死白骨精,唐僧误会他杀了“好人”,赶他走,孙悟空向师父下拜告别,嘱咐沙师弟照顾好师傅,最后流着眼泪离开了。

与第一次离队的表现相比,孙悟空由任性、急躁变得沉着冷静,有团队意识,重师徒感情了,这些表现说明他开始变得成熟起来了。

示例:

孙悟空打死一群草寇,唐僧再一次误会他杀了“好人”,赶他走,孙悟空苦求不成,离开后又回来向师父求饶,被拒后,向观音菩萨求助。

与第一次离队的表现相比,孙悟空遇到问题,能借助他人理性地处理,这说明他变得真正的成熟稳重了。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对名著人物形象及内容的分析理解。

(1)通过人物描写来分析概括人物性格特征。

从“按不住心头发火”“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等语句,表现了孙悟空任性、急躁、脾气不好的性格特征。

(2)解答此题,首先概述第二次或第三次孙悟空离开取经团队的经历,然后与第一次的离队进行比较,分析其成长表达。

孙悟空的第二次离开发生在书中二十七回,碰到白骨精,孙悟空认为该打,唐僧反对,一怒之下把孙悟空扫地出门。

孙悟空哀求许久,唐僧就是不肯回心转意。

与第一次离队的表现相比,孙悟空由任性、急躁变得沉着冷静,有团队意识,重师徒感情,他开始逐渐成熟起来。

第三次离开发生在五十八回。

孙悟空打死了一众蟊贼草寇。

对待妖怪,师徒二人观点相近,打死算了。

但对待蟊贼上,两人从未取得过共识,唐僧认为蟊贼毕竟是人,还是要饶他一命,孙悟空则认为恶人就要打死。

唐僧再次赶走他,孙悟空内心舍不得走,跑到观音那里诉苦求助。

与第一次离队的表现相比,孙悟空遇到问题,能理性地处理,说明他变得已成熟,成长了。

11.江上诗情为晚霞/楼中饮兴因明月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规范书写汉字的能力。

这几个字比较简单,用正楷或行楷书写,注意字在田字格的位置,结构要匀称,字迹要工整、规范,尤其注意“霞”“楼”字的书写。

12.B

13.青山接着青山,水路往复回环,小路曲折,行走在山路上,以为无路可走时,却忽然在转角处发现了一个美丽的村落。

诗句蕴含哲理:

告诉人们,当你觉得前路渺茫时,不要灰心、不要放弃,一直往前走,也许转角的地方就会给你带来希望。

【解析】

【详解】

1.B.错误,颈联既写出春社的欢快,又表现山西村民风淳朴自然的特点。

故选B。

2.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

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

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

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

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

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难寻。

于是顿生茫茫之感。

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

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14.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博学的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曾经

15.

(1)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2)怎么可以一天没有这位先生?

16.作者运用类比的写作手法,借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杨雄的屋舍来比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同古代名贤一样,有着高洁傲岸的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志趣,从而说明“陋室不陋”(意思相近,句子通顺即可得分)。

17.示例:

在百花凋谢之时,梅花傲然挺立在凛冽的寒风中,阵阵清香,沁人心脾。

我要向梅花学习,学习它那种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精神,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解析】

【分析】

14.

这道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

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1)大意:

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

名:

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

(2)大意: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

鸿儒:

博学的人。

(3)大意:

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劳: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4)大意:

曾经暂时借住别人的空房。

尝:

曾经。

15.

这道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1)重难点词语有:

上,长到。

入,映入。

(2)重难点词语有:

何,怎么。

君,指竹子。

16.

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三国时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以及两人为自己的楷模,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表明自己同古代名贤一样,有着高洁傲岸的情操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