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三亚市红沙海岸项目测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97631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7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三亚市红沙海岸项目测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海南省三亚市红沙海岸项目测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海南省三亚市红沙海岸项目测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海南省三亚市红沙海岸项目测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海南省三亚市红沙海岸项目测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南省三亚市红沙海岸项目测量.docx

《海南省三亚市红沙海岸项目测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三亚市红沙海岸项目测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南省三亚市红沙海岸项目测量.docx

海南省三亚市红沙海岸项目测量

海南省三亚市红沙海岸项目测量

编制:

海南楚湘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审核:

批准:

二O一一年九月日

方案中文字还可提炼、精简,再修改修改吧!

一、工程概况3

二、工程测量方案3

1施工测量机构3

2测量依据及精度要求3

3施工测量程序3

4测量控制点3

5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4

6建筑物高程控制网5

7±0.00以下施工测量6

8±0.00以上施工测量7

9沉降与变形观测9

10测量仪器11

11准备工作12

三、工程重点部位的测量控制方法12

1建筑物大角铅直度的控制12

2墙、柱施工精度测量控制方法12

3门、窗洞口测量控制方法12

4电梯井施工测量控制方法13

四、施工测量精度的保证措施13

五、施测安全及仪器管理14

一、工程概况

1工程项目名称:

海南三亚·红沙海岸

2建设规模:

占地面积158305.07㎡,容积率2.08,住宅、商业建筑总面积377067.51㎡。

3建设地点:

三亚市红沙镇

4建设单位:

三亚润丰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5监理单位:

6设计单位:

北京中联环建文建筑有限公司

7施工单位:

海南楚湘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8承包范围:

本次开工项目7#楼建筑面积6034.14㎡。

9结构形式:

全现浇混凝土剪力墙、板结构形式。

10±0.00高程:

7#楼±0.00相当于绝对标高7.5M,建筑楼面标高与结构楼面标高相差0.1M。

二、工程测量施工方案

1施工测量机构:

根据施工部署,由项目经理部设置测量放线组,由1名测量专业的工程师带领3名技术人员,专门负责测量放线的测设工作。

为确保施工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特编制本测量方案。

2测量依据及精度要求附表1:

平面坐标、高程控制依据

控制点K2:

X=17748.881,Y=114286.230,H=3.804

控制点K3:

X=17563.090,Y=114022.323,H=3.807

一级测量标准

测角中误差

±5㎜

边长相对误差

1/30000

施测要求

轴线控制误差

2.5㎜

标高控制误差

3㎜

3施工测量程序:

4测量控制点:

(1)为保证施工测量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在施工现场设置足够数量的互相通视的测量控制点和高程水准点。

测量控制点距施工现场至少50M,且基础稳定。

(2)控制点要进行闭合测量,闭合误差要符合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

高程水准点设置在测量控制点的桩顶部位,高程水准点设置后要进行高程闭合测量。

(3)为防止出现被施工机械和出入工地车辆的碰撞和碾压的情况,测量控制点都将进行有效的保护。

控制点拟用混凝土标桩上预埋钢板(钢板上刻十字)制作而成,桩点设置后在混凝土桩周围填筑水泥混凝土固定。

测量控制点布置见附图一:

5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

(1)用全站仪(测角0.5”,测距1+1PPM),在施工场区布测一条闭合或附合导线,然后根据总平面图,采用极坐标法,定出建筑物纵横两条主轴线,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作为主场区首级平面控制网。

主场区首级平面控制网见附图二:

(2)基础的平面控制应与主场区首级平面控制同时进行,并要进行相互校核。

基础平面控制网见附图三:

(3)平面控制网测设方法

对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控制点进行复核,当复核无误后,利用全站仪测出各控制轴线,设立轴线控制桩,建立施工控制网,对建立的施工控制网认真复核一次,并保存书面的测量放线成果及复核记录,作存档资料。

平面布设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布设平面控制网首先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选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首级控制网布设完成后,建立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

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悬挂于首级平面控制网上。

6建筑物高程控制网

(1)高程控制网设置原则:

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精度要求,在施工区域内建立高程控制网。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是根据甲方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至少应提供三个),采用水准仪(精度0.3mm/km往返测)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测设一条附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平面控制点,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

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二等水准的精度。

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要求附表2:

等级

符合路线长度(㏎)

仪器类型

标尺类型

视线长度(M)

视线高度(m)

前后视距差(M)

前后视距累积差(M)

基、辅分划读数的差(MM)

基、辅分划所测高差的差(MM)

环线闭合差(MM)

二等

60

DS5

因瓦

≤30

三丝能读数

≤1.0

≤2.5

1.0

1.5

±√L

(2)在布设附合水准路线前,结合场区情况,在场区与甲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间埋设半永久性高程点,埋设3-6个月后,再进行联测,测出场区半永久性点的高程,该点也可作为以后沉降观测的基准点。

4.场区内至少应有三个水准点,水准点的间距应小于1公里,距离建筑物应大于25米,距离回土边线应不小于15米。

(3)水准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准线路应按附合路线和环形闭合差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按下式计算:

MW=

式中MW----高差全中误差(mm):

W------闭合差(mm):

L------相应线路长度:

N-------附合或闭合路线环的个数。

7±0.00以下施工测量

(1)在建筑物基础施工测量过程中,轴线控制桩必须进行复测,以防止桩位位移,而影响到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测的精度要求。

(2)采用测量精度2级、测距精度2mm+3ppm的全站仪,根据首级控制网进行校测。

校测无误后,再根据轴线控制网进行施工测量。

(3)高程控制点的联测:

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标高基准点必须正确测设,在同一平面层上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三个。

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的较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基准点应标在塔吊或护坡桩的立面位置。

所标部位,应先用水泥砂浆抹成一个竖平面,在该竖平面上测设定施工用基准标高点,用红色三角作标志,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

(4)土方开挖测量:

依据场区内平面轴线控制桩和基础开挖平面图,测设出基坑(槽)开挖上口线及下口线,并用白石灰撒出。

当基槽开挖接近槽底设计标高时,用经纬仪分别投测出基槽边线和集水坑控制轴线,并打控制桩指导开挖。

(5)当基坑(槽)开挖验收合格后,利用轴线、高程控制网,将轴线和标高引至基坑(槽)底,然后测设桩基承台、地梁垫层平面,并撒白石灰线打控制桩以指导支模。

(6)待垫层浇筑好后,根据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将经纬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轴线不得少于2条,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

一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

并弹墨线标明,作为支模板的依据。

(7)模板支好后,应用两经纬仪架设在两条相互垂直的轴线上检查上口的位置。

在各楼层的轴线投测过程中,上下层的轴线竖向垂直偏移不得超过4mm。

对电梯井位的平面控制,在测量放线中是一个该注意的问题,在电梯井位附近设置纵、横控制轴线各一条,确保电梯井平面位置的正确性。

施工放样技术要求如附表三:

建筑物

结构特征

测距相对

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

测站测定高差中误差(mm)

起始与施工测定高程中误差

竖向传递轴线点中误差(mm)

钢混结构

1/20000

5

1

6mm

4

8±0.00以上施工测量:

(1)内控点设置:

基础层验收后,应将控制轴线引测至建筑物内。

根据施工前布设的控制网基准点,在各建筑物内做内控点(每一流水段至少2-3个内控基准点),埋设在首层相应偏离轴线1米的位置。

基准点的埋设采用10cm×10cm钢板,钢针刻划十字线,钢板通过锚固筋与首层楼面钢筋焊牢,作为竖向轴线投测的基准点。

基准点周围严禁堆放杂物,向上各层在相应位置留出预留洞(15cm×15cm)。

内控点布置平面见附图五

(2)上层轴线控制点引测:

轴线控制点的引测,采用激光准直仪,先在底层基点处架设激光准直仪,调校到准直状态后,打开激光电源,就会发射和该点铅垂的可见光束。

然后在楼板开口处用接收靶接收。

通过无线对讲机调校可见光光斑直径,达到最佳状态时,通知观测人员逆时针旋转准直仪,这样在接收靶处就可见到一个同心圆(光环),取其圆心作为向上的投测点,并将接收靶固定。

同样的办法投测下一个点,保证每一施工段至少2-3个点,作为角度及距离校核的依据。

控制轴线投测至施工层后,应组成闭合图形,且间距不得大于所用钢尺长度。

施工层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测设细部轴线。

竖向投测前,应对钢板基准点控制网进行校测,校测精度不宜低于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精度,以确保轴线竖向传递精度。

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附表4:

高度(M)

允许误差(MM)

每层

3

H≤30M

5

30M<H≤60M

10

将经纬仪架设引上的控制点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控制点(轴线标志),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轴线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

一经校核无误后,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

并弹墨线标明,作为支模板的依据。

(3)建筑外控制点:

在本建筑四周适当位置,投测外控制点,外控制点与内控制点在同一轴线上,用以复核建筑上层轴线位置(及建筑垂直度)附图四:

(4)模板支好后,应用两经纬仪架设在两条相互垂直的轴线上检查上口的位置。

在各楼层的轴线投测过程中,上下层的轴线竖向垂直偏移不得超过4mm。

对电梯井位的平面控制,在测量放线中是一个该注意的问题,在电梯井位附近设置纵、横控制轴线各一条,确保电梯井平面位置的正确性。

(5)每当柱浇筑成形拆掉模板后,应在柱侧平面投测出相应的轴线,并在墙柱侧面抄测出建筑1米线或结构1米线。

(1米线相对于每层楼板设计标高而定),以供下道工序的使用。

(6)当每一层平面或每段轴线测设完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单,报送报验单必须写明层数、部位、报验内容并附一份报验内容的测量成果表,以便能及时验证各轴线的正确程度状况。

(7)验线时,允许偏差如下:

L30m允许偏差±5mm

(8)标高的竖向传递,应用钢尺从首层起始高程点竖直量取,当传递高度超过钢尺长度时,应另设一道标高起始线,钢尺需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改正。

(9)施工层抄平之前,应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较差小于3mm时,以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

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并进行一次精密定平,水平线标高的允许误差为3mm。

(10)每栋建筑物应由三处(选择三个内控点)分别向上传递,标高的允许误差见附表5:

高度(M)

允许误差(MM)

每层

±3

H≤30M

±5

9沉降与变形观测

(1)建筑物变形观测项目与精度要求:

建筑物本身的变形观测项目与精度要求,应根据工程安全等级与实际要求由设计单位确定,本工程沉降观测等级为二级,变形观测等级为二级。

(2)沉降观测的等级划分及精度要求:

一般性的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采用二等水准测量。

第一,较差、附合环线闭合差;△H=∑A-∑B

第二,往返前后视距≤30米;

第三,前后视距差≤1.0米;

第四,前后视距累积差≤3.0米;

第五,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1.0MM.

(3)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是反映建筑物沉降的重要手段。

沉降观测点根据设计要求布置,沉降观测点本身应牢固,确保点位安全,能长期保存;观测点根据结构设计图所规定的位置在结构施工时布置,并注意保护。

观测点以上必须有明显的突出之处,可布置在基础、柱子及墙体转角处,与柱身墙身保持一定距离。

(4)沉降观测施测方案

采用精密水准仪及所配钢尺:

定线路,定人员,定要求的原则,在每次观测前应对仪器进行严格地检校,选定的路线应尽可能做到前后视距相等,观测完必须再次后视水准点,先后两个后视读数之差不应超过±2mm:

观测技术要求执行《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的标准。

沉降基准点同观测点的联测按闭合水准线路完成。

(5)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的有关要求和结构设计图所规定的位置进行沉降观测点的埋设。

沉降观测点应与变形体固结为一体,布设在能敏感反映变形的位置;沉降点的制作采用预埋钢板,模板拆除后在预埋钢板上焊接ø16圆钢筋上,具体施工大样如右沉降点大样图。

(6)沉降观测要求

A、观测频次:

·首层施工完毕后观测一次,作为原始数据;

·主体结构施工期间每完成五层观测一次;

·竣工验收以后,第一年观测四次或以上;第二年观测两次或以上;以年一次,直到下沉稳定为止。

后每年一次,直到下沉稳定为止。

B、本工程沉降采用瑞士精密水准仪NA2+GPM3。

其精度可得0.1mm。

沉降观测点的制作采用10mm厚的钢板制成或三角形的钢板,焊接在预埋件上。

C、严格按规范要求布设沉降观测控制点进行沉降观测。

D、沉降观测的间隔时间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当发现有沉降异常时,应及时报告监理工程师、业主及设计单位,并增加观测的频次,直到沉降稳定为止。

E、沉降观测要做到四定:

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固定使用水准点按规定的时间、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沉降观测点的首次高程测定是以后观测用以比较的唯一依据,如果初测不准或测试有错及初测资料损坏丢失,不仅无法进行补测,而且容易造成沉降观测中的错误现象,因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F、沉降观测点是直接反映建筑物变形的参照点,应与变形体固结为一体,布设在能敏感反映变形的位置。

该主体工程+0.5m沉降点埋设如图所示附图五:

(7)变形观测的等级划分及精度要求附表6:

变形观测等级

沉降观测

水平位移观测

适用范围

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mm)

相邻变形点高程中误差(mm)

变形点的点位中误差(mm)

二等

1.0

0.5

3.0

变形敏感的高层建筑、古建筑、工业建筑、高耸构筑物、工程设施护坡桩及重要场地滑坡监测等

(8)变形观测项目:

本工程变形观测项目包括:

邻近建(构)筑物安全监测、邻近地面下沉监测、对护坡桩位移监测、地基回弹监测等。

这些项目中前两项观测的要求应由设计单位确定,其他项目由施工单位确定。

(9)基坑变形监测:

监测点布置间距不宜超过20m(以基坑周边轴线控制桩,在上引测标高做变形观测用);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可辅以后方交会法和导线测量法进行监测。

变形观测按二等进行,其控制网借用场地平面控制网。

各观测站点要和远处空间点位进行角度所定。

基坑施工时,检测需随时进行,一般1次/天,在挖土时和暴雨期间应加密监测频率;

靠近建筑物位置水平位移预警值为3cm,沉降预警值为2cm;其余段水平位移预警值为4cm,沉降预警值为3cm;其他剖面水平位移预警值为5cm,沉降预警值为4cm;

坑外设置一定数量的水位观测井,随时监测周边水位变化情况,必要时观测井可作地下水回灌井之用;

当出现坡顶、底面或周边构筑物等出现裂缝,坡顶位移较大且位移不收敛、超过设计预警值和允许值等相应的规范要求时,应及时与设计和监理联

(10)变形观测点的布设附图六:

(11)成果整理、资料提供

A、观测应有专用的记录手簿,并需将建筑物、构筑物施工情况详细注明,随时整理,每次沉降观测完成后,定时向建设单位通报沉降情况。

B、交资料有建筑平面图及观测点布置图,施测时所引用的水准点号码、位置、高程及其有无变动情况。

C、沉降观测成果表:

绘制出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时间与荷重的关系曲线。

10测量仪器附表7:

序号

仪器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备注

1

全站仪

1台

2

经纬仪

J2-JDA

1台

3

钢卷尺

50米

3把

4

工程水准仪

DS3型

2台

楼层抄平时使用

5

精密水准仪

NA2+GPM3型

1台

6

铟钢水准尺

3米

1对

沉降观测使用

7

普通水准尺(塔尺)

5米

3只

8

铅垂仪

SOKA

1台

9

大垂球

5千克

6只

垂直度悬挂控制

以上测量仪器必须通过计量检测部门检定,具有检定合格证,并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11准备工作

(1)全面了解设计意图,认真熟悉与审核图纸。

(2)施测人员通过对总平面图和设计说明的学习,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周围环境,建筑物的位置及坐标,其次了解现场测量坐标与建筑物的关系,水准点的位置和高程以及首层0.000的绝对标高。

在了解总图后认真学习建筑施工图,及时校对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剖面的尺寸、形状、构造,它是整个工程放线的依据,在熟悉图纸时,着重掌握轴线的尺寸、层高,对比基础,楼层平面,建筑、结构几者之间轴线的尺寸,查看其相关之间的轴线及标高是否吻合,有无矛盾存在。

(3)测量仪器的选用。

测量中所用的仪器和钢尺等器具,根据有关规定,送具有北京市仪器校验资质的检测厂家进行校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三、工程重点部位的测量控制方法

1建筑物大角铅直度的控制

首层墙体施工完成后,分别在距大角两侧30cm处外墙上,各弹出一条竖

直线,并涂上两个红色三角标记,作为上层墙支模板的控制线。

上层墙体支模板时,以此30cm线校准模板边缘位置,以保证墙角与下一层墙角在同一铅直线上。

以此层层传递,从而保证建筑物大角的垂直度。

2墙、柱施工精度测量控制方法

为了保证剪力墙、隔墙和柱子的位置正确以及后续装饰施工的及时插入,

放线时首先根据轴线放测出墙、柱位置,弹出墙柱边线,然后放测出墙柱30cm的控制线,并和轴线一样标记红三角,每个房间内每条轴线红三角的个数不少于两个。

在该层墙、柱施工完后要及时将控制线投测到墙、柱面上,以便用于检查钢筋和墙体偏差情况,以及满足装饰施工测量的需要。

3门、窗洞口测量控制方法

结构施工中,每层墙体完成后,用经纬仪投测出洞口的竖向中心线及洞口

两边线横向控制线用钢尺传递,并弹在墙体上。

室内门窗洞口的竖直控制线由轴线关系弹出,门窗洞口水平控制根据标高控制线由钢尺传递弹出。

以此检查门、窗洞口的施工精度。

4电梯井施工测量控制方法

在结构施工中,在电梯井底以控制轴线为准弹测出井筒300cm控制线和电梯井中心线,并用红三角标识。

在后续的施工中,每层都要根据控制轴线放出电梯井中心线,并投测到侧面上用红三角标识。

四、施工测量精度的保障措施

由于工程工期和施工环境的限制,结构施工要形成流水作业,必须提前衬砌,而不是等到贯通调整中线和标高以后。

这使得测量工作不允许出现测量误差超出限差的情况,在施工中,必须高度重视测量工作,必须加强施工测量检核。

为达到中线和标高的测量误差均在限差内的目的,特制定以下技术措施:

1、施工放样前将施工测量方案设计与意见报告监理审批。

内容包括施测方法、操作规程、观测仪器设备的配置和测量专业人员的配备等。

2、对于转站及区间预留的接口,施工前要对这些位置轴线、高程与有关部门进行确认,并进行与对方控制网的复核测量,以保证接口的正确连接。

3、固定专用测量仪器和工具设备,建立专业测量组,专人观测和成果整理。

4、建立测量复核制度,按“三级复核制”的原则进行施测。

每次施测后,须经测量工程师复核。

5、加强对测量用所有控制点的保护,防止移动和损坏;一旦发生移动和损坏,立即报告监理,并与监理协商补救措施。

6、用于本工程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应按照规定的日期、方法送到具有检定资格的部门检定和校准,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7、用于测量的图纸资料,测量技术人员必须认真核对,必要时应到现场核对,确认无误无疑后,方可使用。

如发现疑问作好记录并及时上报,待得到答复后,才能按图进行测量放样。

8、原始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应在现场用钢笔或铅笔记录在规定格式的外业手簿中。

测量技术人员要认真整理内业资料,保证所有测量资料的完整。

资料必须一人计算,另外一人复核。

抄录资料,亦须认真核对。

9、外业前,测量技术人员对内业资料进行检查,所采用的测量方法、测量所用桩点以及测量要达到的目的向测工进行交底,做到人人明白;外业中,中线和高程测量要形成检核条件,满足校核条件要求的测量才能成为合格成果,否则返工重测。

10、经常复核洞内有变形地方附近的导线点、水准点,随时掌握控制点的变形情况,关注量测信息。

在测量工作中,随时发现点位变化,随时进行测量改正。

严格遵守各项测量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