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9728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第9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9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9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9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9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ppt

《第9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ppt(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9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ppt

第九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第一节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业务操作所谓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政策。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是对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政策工具。

一、法定准备金政策与业务操作

(一)

(一)法定准备金政策的涵义法定准备金政策的涵义法定准备金政策是中央银行在法律赋予的权利范围法定准备金政策是中央银行在法律赋予的权利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内,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比率,控制和改变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控制社比率,控制和改变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目前在大部分国家,都在法律上规会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目前在大部分国家,都在法律上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并赋予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并赋予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权限。

因此,法定准备金政策也可以称之为法定存比率的权限。

因此,法定准备金政策也可以称之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本书为了语言表达的习惯,采用法定准备款准备金政策,本书为了语言表达的习惯,采用法定准备金政策。

金政策。

世界上最早在法律上规定存款准备金的是美国路易斯安那州银行法(1824);最早将存款准备金集中于中央银行的是英格兰银行,18世纪英国的私人银行就将准备金的一部分存在英格兰银行,用于银行间的转帐结算;最早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向中央银行上缴存款准备金及其比率的是美国联邦储备法(1913);美联储最早获得改变存款准备金比率的权利(1935),并将准备金比率作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工具使用。

(二)法定准备金政策的作用。

1、保证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流动性。

、保证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流动性。

存款货币金融机构为了应付客户的提现需要,都保持一定的现金存款货币金融机构为了应付客户的提现需要,都保持一定的现金准备。

但是,保持现金准备对存款货币机构来说是一种负担。

因为准备。

但是,保持现金准备对存款货币机构来说是一种负担。

因为保持现金准备没有利息收入,还要为此支付保管费用、存款利息和保持现金准备没有利息收入,还要为此支付保管费用、存款利息和员工的工资等,所以作为以营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来说,理性的行员工的工资等,所以作为以营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来说,理性的行动是尽量减少现金准备,特别是当存在良好的投资机会的时候更是动是尽量减少现金准备,特别是当存在良好的投资机会的时候更是如此。

一部分存款货币机构就会理性减少现金准备,其结果是常常如此。

一部分存款货币机构就会理性减少现金准备,其结果是常常发生流动性危机,历史上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因此,各国普遍建立发生流动性危机,历史上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因此,各国普遍建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强制存款货币金融机构将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了存款准备金制度,强制存款货币金融机构将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保证存款货币机构资金的流动性和清算能力保证存款货币机构资金的流动性和清算能力。

2、集中一部分信贷资金。

强制规定吸收存款中的一部分作为准备金缴存中央银行,为强制规定吸收存款中的一部分作为准备金缴存中央银行,为中央银行办理银行同业之间的清算和向金融机构提供贷款以及调节中央银行办理银行同业之间的清算和向金融机构提供贷款以及调节资金的流向提供了条件。

资金的流向提供了条件。

3、调节货币供给总量。

见表见表99-1-1,假定法定准备金比率为,假定法定准备金比率为10%10%,银行根据经验,银行根据经验为了应付客户的提现需要,另外持有为了应付客户的提现需要,另外持有10%10%的现金(超额准的现金(超额准备)。

因此,就有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表备)。

因此,就有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表11。

假定现在中。

假定现在中央银行将法定准备金比率提高到央银行将法定准备金比率提高到15%15%,那么,由银行自主,那么,由银行自主决定的超额准备金比率降为决定的超额准备金比率降为5%5%(如果是在现金不能计算(如果是在现金不能计算为法定准备金的国家,需要将此现金存入中央银行),银为法定准备金的国家,需要将此现金存入中央银行),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表变为表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表变为表99-2-2。

银行觉得。

银行觉得5%5%的现金(超的现金(超额准备)难以满足客户的提现要求,应该恢复额准备)难以满足客户的提现要求,应该恢复10%10%的现金的现金准备。

于是通过收回一部分贷款或卖出一部分证券,补充准备。

于是通过收回一部分贷款或卖出一部分证券,补充现金(超额准备),银行的资产开始收缩。

资产负债表是现金(超额准备),银行的资产开始收缩。

资产负债表是否就变成表否就变成表11?

表9-1银行体系资产负债表1资产负债现金(超额准备)100亿元法定准备金100亿元贷款、证券800亿元存款1000亿元资产负债现金(超额准备)50亿元法定准备金150亿元贷款、证券800亿元存款1000亿元表9-2银行体系资产负债表2不对,因为与此同时,不对,因为与此同时,购买银行出售的证券和归还银行贷购买银行出售的证券和归还银行贷款的企业或个人也不得不减少在银行的存款,银行的负债也开始款的企业或个人也不得不减少在银行的存款,银行的负债也开始减少。

负债减少又需要收缩资产。

理论上,这个调整过程一直进减少。

负债减少又需要收缩资产。

理论上,这个调整过程一直进行到:

行到:

准备金准备金200200亿元亿元/(法定准备金比率(法定准备金比率15%+15%+超额准备金比率超额准备金比率10%10%)=资产资产=800=800亿元亿元结束,银行系统的资产负债表变为表结束,银行系统的资产负债表变为表9-39-3。

反之,调低法定准备金。

反之,调低法定准备金比率的情况也同样按照上述过程进行推理。

比率的情况也同样按照上述过程进行推理。

一般说来为了应付非预期的债权债务的收回和发生,一般说来为了应付非预期的债权债务的收回和发生,银行总是需要持有超额准备金。

从整个银行体系来看,超银行总是需要持有超额准备金。

从整个银行体系来看,超额准备金处于平均水平。

但是,就个别银行来看,每家银额准备金处于平均水平。

但是,就个别银行来看,每家银行的经营方针各不相同,有些银行经营方针比较稳健,持行的经营方针各不相同,有些银行经营方针比较稳健,持有较多的超额准备金。

而有些银行比较冒险,持有的超额有较多的超额准备金。

而有些银行比较冒险,持有的超额准备金较少。

一旦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持有超准备金较少。

一旦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持有超额准备金较多的银行可以动用超额准备金满足法额准备金较多的银行可以动用超额准备金满足法定准备金定准备金比率的要求。

而持有超额准备金较少的银行该怎么办呢?

比率的要求。

而持有超额准备金较少的银行该怎么办呢?

好在现代金融体系已经建立了满足银行短期资金需求的短好在现代金融体系已经建立了满足银行短期资金需求的短期同业市场(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称呼),持有超额准备期同业市场(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称呼),持有超额准备金较少的银行可以立刻在同业市场拆入资金,以满足法定金较少的银行可以立刻在同业市场拆入资金,以满足法定准备金比率要求。

准备金比率要求。

表9-3银行体系资产负债表3资产现金(超额准备)80亿元法定准备金120亿元贷款、证券600亿元存款800亿元资产负债现金(超额准备)100亿元法定准备金150亿元贷款、证券750亿元存款1000亿元表银行体系资产负债表由此可见,法定准备金比率的调整通过两条渠道影响由此可见,法定准备金比率的调整通过两条渠道影响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

第一条渠道是影响同业市场利率的渠道。

虽然就整个银第一条渠道是影响同业市场利率的渠道。

虽然就整个银行体系来说,同业市场的拆出拆入在内部进行,似乎并不行体系来说,同业市场的拆出拆入在内部进行,似乎并不影响货币供应量。

但法定准备金比率提高以后,银行闲散影响货币供应量。

但法定准备金比率提高以后,银行闲散资金的数量马上变化,相对拆出资金的数量,拆入资金的资金的数量马上变化,相对拆出资金的数量,拆入资金的需求增加将引起同业市场利率上升并传导到资本市场,进需求增加将引起同业市场利率上升并传导到资本市场,进一步引起信贷收缩。

一步引起信贷收缩。

第二条是通过存款货币机构超额准备金的调整进行的,第二条是通过存款货币机构超额准备金的调整进行的,然后通过资产和负债的扩张和收缩影响货币供应量。

例如,然后通过资产和负债的扩张和收缩影响货币供应量。

例如,存款准备金比率提高存款准备金比率提高5%5%,虽然仅仅增加法定准备金,虽然仅仅增加法定准备金2020亿元,亿元,但是通过银行信用的多倍收缩,减少存款但是通过银行信用的多倍收缩,减少存款200200亿元。

亿元。

当然这两条渠道也不是泾渭分明的,作用过程是很复杂当然这两条渠道也不是泾渭分明的,作用过程是很复杂的,上述例子也是高度简单化的。

但是,法定准备金政策的,上述例子也是高度简单化的。

但是,法定准备金政策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效果非常明显却是可以明确断言的事实。

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效果非常明显却是可以明确断言的事实。

(三)法定准备金政策工具的特点如上所述法定准备金政策的优点是非常明显的如上所述法定准备金政策的优点是非常明显的。

首先对货币供应量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力度大、速度快,效果首先对货币供应量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力度大、速度快,效果明显,是中央银行收缩和放松银根的有效工具。

明显,是中央银行收缩和放松银根的有效工具。

其次,对所有存款货币金融机构的影响是均等的。

不像公开市其次,对所有存款货币金融机构的影响是均等的。

不像公开市场操作或再贴现率政策,只对参与市场操作或申请中央银行贷款的场操作或再贴现率政策,只对参与市场操作或申请中央银行贷款的银行才发生作用。

银行才发生作用。

但是,上述优点有时也是缺点,准备金比率的微小变动会通过银行但是,上述优点有时也是缺点,准备金比率的微小变动会通过银行信用的收缩扩张产生放大作用,对经济的振动太大,难以成为日常信用的收缩扩张产生放大作用,对经济的振动太大,难以成为日常使用的政策工具使用的政策工具。

另外,也可能使超额准备金比率较低的银行立即陷入流动性困另外,也可能使超额准备金比率较低的银行立即陷入流动性困境,造成金融不稳定。

特别是由于数学中境,造成金融不稳定。

特别是由于数学中“大数定律大数定律”的存在,大的存在,大银行持有的超额准备金可以比小银行少,又有比较多的资金来源渠银行持有的超额准备金可以比小银行少,又有比较多的资金来源渠道,如发行替代存款不需缴付存款准备金的融资工具。

如果小银行道,如发行替代存款不需缴付存款准备金的融资工具。

如果小银行持有与大银行相同的超额准备金,法定准备金比率的调高,极易造持有与大银行相同的超额准备金,法定准备金比率的调高,极易造成小银行的流动性危机。

某种意义上来说,存款准备金制度对小银成小银行的流动性危机。

某种意义上来说,存款准备金制度对小银行并不公平,因此,美国对小银行要求的法定准备金比率较低。

行并不公平,因此,美国对小银行要求的法定准备金比率较低。

由于我国法定准备金政策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作用比较弱,主要由于我国法定准备金政策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作用比较弱,主要作用于集中信贷资金和保持金融机构的流动性。

因此,中央银行对作用于集中信贷资金和保持金融机构的流动性。

因此,中央银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长期来利息过高使法定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长期来利息过高使得银行产生了赚取利息的动机,削弱了政策作用。

得银行产生了赚取利息的动机,削弱了政策作用。

(四)准备金政策的变化趋势由于中央银行对法定准备金不支付利息,因此,法定准备金就由于中央银行对法定准备金不支付利息,因此,法定准备金就成为对缴付准备金的金融机构征收的一种赋税,削弱了其在金融市成为对缴付准备金的金融机构征收的一种赋税,削弱了其在金融市场的竞争力。

于是就产生了逃避法定准备金的金融创新,很多变相场的竞争力。

于是就产生了逃避法定准备金的金融创新,很多变相存款应运而生,仅对存款货币机构征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