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及铜合金拉制管》编制说明.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94584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8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铜及铜合金拉制管》编制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铜及铜合金拉制管》编制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铜及铜合金拉制管》编制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铜及铜合金拉制管》编制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铜及铜合金拉制管》编制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铜及铜合金拉制管》编制说明.docx

《《铜及铜合金拉制管》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铜及铜合金拉制管》编制说明.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铜及铜合金拉制管》编制说明.docx

《铜及铜合金拉制管》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拉制管》

(送审稿)编制说明

一、项目来源

现行的GB/T1527-2006《铜及铜合金拉制管》国家标准,2006年实施,距今已经8年多。

本标准修改采用EN12449:

1999《铜及铜合金一般用途的无缝圆形管》进行修订,适用于所有一般用途铜管材。

随着科技的发展,有色金属加工业快速发展,对铜管材提出了更高、更新的发展,为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需要,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使产品不断地打入国际市场,须及时修订现行标准国家。

根据国标委综合[2014]51号和有色标委[2014]29号《关于转发2014年第一批有色金属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其中序号50(项目编号“20140959-T-610”)《铜及铜合金拉制管》国家标准由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萃隆精密铜管股份有限公司、江阴新华宏铜业有限公司、中色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无锡隆达金属材料有限公司、青岛宏泰铜业有限公司、山东中佳新材料有限公司、山东亨圆铜业有限公司等负责起草,完成年限为2017年。

二、工作概况和编制依据

标准制订计划任务正式下达后,立即成立了标准编制组,并落实起草任务,确定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拟定该标准的工作计划。

具体分工为:

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总负责、市场和同行业信息收集、资料汇总及执笔;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萃隆精密铜管股份有限公司、江阴新华宏铜业有限公司、中色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无锡隆达金属材料有限公司、青岛宏泰铜业有限公司、山东中佳新材料有限公司、山东亨圆铜业有限公司、上虞金鹰铜业有限公司、浙江耐乐铜业有限公司、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补充市场信息和标准数据的验证。

各企业分工明确,紧密合作,将共同完成标准的修订工作。

我国现用铜及铜合金拉制管国家标准1527-2006《铜及铜合金拉制管》,为大众化、一般用途的铜及铜合金拉制管用产品标准。

标准编制组确定后,收集了国内外有关铜管方面的信息。

经查阅国内外有关标准后得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美国材料与试验学会(ASTM)、日本(JIS)、俄罗斯(ΓOCT)和欧盟(EN)等国家和组织均制订有一般用途的铜及铜合金拉制管(力学性能)标准,如ISO1635:

1974《加工铜及铜合金一般用途的圆管:

力学性能》、ASTMB75:

1999《无缝铜管》、ASTMB135:

2000《无缝黄铜管》、JISH3300:

1997《铜及铜合金无缝管》、ΓOCT617:

1990《铜管技术条件》、EN12449:

1999《铜及铜合金——一般用途的无缝圆形管》。

标准水平参差不齐,技术内容各不相同。

通过分析、对比,就综合指标而言,欧盟EN的标准更趋合理、适用,可操作性强。

通过对国内外市场的调查了解到:

在欧洲的铜加工行业,欧盟标准处于强制执行状况;随着欧盟标准的建立,我国铜管的国际、国内贸易,也逐渐开始使用欧盟标准。

因此,本标准的修订是在1527-2006《铜及铜合金拉制管》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铜及铜合金拉管的实际情况,同时是参照欧盟EN标准进行的。

经过标准编制组及有关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对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并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参照国外先进标准,本次标准修订在国家标准GB/T8890-2007《热交换器用铜合金无缝管》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的特殊要求,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了本标准讨论稿。

2015年4月由标委会组织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了标准讨论会,根据标准讨论会会议精神和各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对讨论稿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形成了标准预审稿。

2015年7月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了标准预审会,根据标准预审会会议精神和各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对标准预审稿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形成了标准送审稿。

三、本标准与GB/T1527-2006标准的比较

1、合金牌号

(1)按GB/T5231-2012《加工铜及铜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国家标准规定,对合金牌号进行了修改,并增加了牌号的相应数字代号。

(2)增加了高铜TCr1(C18200)牌号的拉管。

2、合金状态

(1)按GB/T29094-2012《铜及铜合金状态表示方法》国标对管材状态进行了修改。

(2)对管材的状态进行了调整,删除1/3硬态产品及相应要求。

3、规格范围

(1)对铜管材的壁厚范围进行了修订,由“0.5~15”修订为“0.3~20”;

(2)对管材的长度进行了修订。

4、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可以通过拉伸试验或硬度试验两种方式加以检测。

本标准中规定,拉伸试验、硬度试验任选其一。

未作特别说明时,提供拉伸试验。

根据实际情况,对管材的力学性能进行了修订,管材实际力学性能统计见附表1~附表15。

纯铜、高铜拉管抽样实测管材的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统计数据见表1,硬度统计数据见表2,数据分布直方图如图1~图3所示。

表1纯铜、高铜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实际测试数据统计表

合金

牌号

状态

样品数量(个)

抗拉强度检测

结果范围Rm/MPa

断后伸长率检测结果范围A/%

原状态

现状态

铜管

M

O60

508

205~271

40.0~65.0

Y2

H02

162

214~430

19.0~58.5

高铜

Y

H04

60

385~485

18.5~32.0

表2纯铜硬度实际测试数据统计表

状态

样品数量(个)

硬度检测结果范围

原状态

现状态

M

O60

78

44.4~54.0

Y

H04

85

104.3~131.0

 

图1纯铜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测试数据分布直方图

 

图2纯铜硬度测试数据分布直方图

状态060纯铜管,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数据508个。

抗拉强度:

平均值237.028MPa;标准差:

21.717,当标准指标定为:

≥200MPa时,标准指标系数σ=(237.028-200)/21.717=1.737,接收概率为:

100%。

断后伸长率:

平均值51.39%;标准差:

6.11。

当标准指标定为:

≥41%时,标准指标系数σ=(51.39-42)/6.11=1.537,接收概率为:

96.57%。

硬度(HV)数据78个,硬度平均值47.5,标准差1.726,当标准指标定为:

40~65时,在正态分布曲线左边,标准指标系数σ=(47.5-40)/1.726=4.345,接收概率为:

50%;在正态分布曲线右边,标准指标系数σ=(65-47.5)/1.726=10.139,接收概率为:

50%;所以该标准指标的接收概率为:

50%+50%=100%。

因此,指标合理,属于工艺成熟稳定产品。

H02状态的纯铜,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数据各162个。

抗拉强度:

平均值283.008MPa;标准差:

27.251,当标准指标定为:

≥220MPa时,标准指标系数σ=(283.008-220)/27.251=2.312,接收概率为:

99.38%。

断后伸长率:

平均值30.20%;标准差:

7.178。

当标准指标定为:

≥20%时,标准指标系数σ=(30.20-20)/7.178=1.421,接收概率为:

99.0%。

因此,指标合理,属于工艺成熟稳定产品。

H04状态的纯铜,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数据各162个,抗拉强度:

平均值283.008MPa;标准差:

27.251,当标准指标定为:

≥220MPa时,标准指标系数σ=(283.008-220)/27.251=2.312,接收概率为:

99.38%。

断后伸长率:

平均值30.20%;标准差:

7.178。

当标准指标定为:

≥20%时,标准指标系数σ=(30.20-20)/7.178=1.421,接收概率为:

99.0%。

硬度(HV)数据85个,硬度平均值123.2,标准差0.805,当标准指标定为:

95~130时,在正态分布曲线左边,标准指标系数σ=(123.2-95)/0.805=35.03,接收概率为:

50%;在正态分布曲线右边,标准指标系数σ=(130-123.2)/0.805=8.479,接收概率为:

92.471/2=48.23;所以该标准指标的接收概率为:

50%+48.23%=98.23%。

因此,指标合理,属于工艺成熟稳定产品。

图3TH04态高铜管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测试数据分布直方图

高铜牌号TCr1,YH04态管材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的数据30个。

抗拉强度的平均值为:

456.984MPa,标准差为:

22.711。

当标准指标规定为:

≥220MPa时,标准指标系数σ=(456.984-370)/22.711=3.830,接收概率为:

100%。

断后伸长率的平均值为:

25.859%,标准差为:

4.577。

当标准指标规定为:

≥13%时,标准指标系数σ=(25.859-13)/4.577=2.809,接收概率为:

98.39%。

因此,指标合理,属于工艺较成熟稳定产品。

表3H62管材HV硬度实际测试数据统计表

状态

样品数量(个)

硬度检测结果范围

原状态

现状态

Y

H04

42

103~164

硬态H62管,HV硬度实测数据42个,范围103~164,平均值143.26,标准差16.311。

当标准指标规定为:

≥115时,标准指标系数σ=(143.26-115)/16..311=1.733,接受概率为98.27%。

因此,指标合理,属于工艺较成熟稳定产品。

 

图4H04态黄铜管硬度(HV)测试数据分布直方图

5、外形尺寸测量

增加了“管材外形尺寸检验方法按GB/T26303.1的规定进行”的规定。

6、化学分析方法

增加了YS/T482《铜及铜合金分析方法光电发射光谱法》和YS/T483《铜及铜合金分析方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波长色散型)》。

7、取样

(1)拉伸试样按GB/T228.1-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

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修改。

(2)增加了“取样方法按YS/T668的规定进行,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试样的制备按YS/T815的规定进行”的规定。

四、本标准与欧盟的EN12449标准比较

本标准与欧盟的EN12449《铜及铜合金——一般用途的无缝圆形管》铜管标准性能指标对比见表4、表5(黄铜管牌号繁杂,此处未作对比)。

表4纯铜管性能对比

类别

牌号

状态

壁厚,mm

抗拉强度Rm,Mpa

0.2%屈服强度Rp0.2,MPa

伸长率A,%

维氏硬度HV

布氏硬度HB

EN

Cu-DHP(CW024A)

M

≤20

R200

≤20

≥200

≤110

≥40

H040

≤20

40~65

35~60

R250

≤20

≥250

≤150

≥20

H070

≤20

70~100

65~95

R290

≤5

≥290

≤250

≥5

H090

≤5

95~120

90~115

R360

≤3

≥360

≤320

≥5

H040

≤3

≥110

≥150

GB

T2、T3、TU1、

TU2、TP1、TP2

O60

所有

200

41

40~65

35~60

O50

所有

220

40

45~75

40~70

H02

所有

250

20

70~100

65~95

H04

≤6

290

95~120

90~115

>6~10

265

75~110

70~105

>10~15

250

70~100

65~95

H06

所有

360

≥110

≥150

表5白铜管性能对比

类别

牌号

状态

壁厚,mm

抗拉强度

Rm,Mpa

0.2%屈服强度Rp0.2,MPa

伸长率

A,%

维氏硬度HV5

布氏硬度HB

EN

CuNi10Fe1Mn

M

≤20

R290

≤20

≥290

≤90

≥30

H075

≤20

75~110

70~105

R310

≤6

≥310

≥220

≥12

H105

≤6

≥105

≥100

R480

≤4

≥480

≥400

≥8

H150

≤4

≥150

≥145

CuNi30Fe1Mn

M

≤20

R370

≤10

≥370

≤120

≥35

H085

≤10

85~120

80~115

R480

≤5

≥480

≥300

≥12

H135

≤5

≥135

≥130

GB

BFe10-1-1

O60

所有

290

30

75~110

70~105

H02

所有

310

12

≥105

≥100

H04

所有

480

8

≥150

≥145

BFe30-1-1

O60

所有

370

35

≥135

≥130

H02

所有

480

12

85~120

80~115

五、本标准与原标准、EN标准的检验项目对比

本标准与原标准、EN标准的检验项目对比见表6。

表6检验项目对比

序号

项目

本标准

GB/T1527-2006

EN12449:

1999

1

化学成分

2

外形尺寸

3

尺寸偏差

4

拉伸试验

△a

5

维氏、布氏硬度

△b

△b

6

压扁试验

7

扩口试验

8

涡流探伤

△c

9

水压试验

△c

10

气压试验

△c

11

晶粒度

△(无具体规定)

12

残余应力

13

耐脱锌腐蚀性能

14

含氧量(无氧铜)

15

表面质量

16

特殊表面质量

△(无具体规定)

△(无具体规定)

△(无具体规定)

17

毛刺

注:

○——表示常规检测项目,△——表示选作项目,×——表示保证项目,———表示不作规定。

a:

拉伸试验和硬度试验二选一。

b:

硬度试验二选一。

c:

无损检测三选一。

六、标准水平分析

本标准是在国家标准1527-2006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实际生产使用情况、市场需求对一些指标作了适当调整后和修订,本标准与EN标准水平相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全能够满足一般用途对拉制铜管的要求。

本标准可作为推荐国家标准发布实施。

七、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协调性

目前,我国有YS/T662《铜及铜合金挤制管》,是一般用途的挤制管标准,而本标准是属于一般用途的拉制管标准,是YS/T662可替代的标准,本标准与YS/T662一同构成一般用途的铜及铜合金管材的标准体系。

八、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无。

九、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建议

本标准建议不作为强制性标准,而建议作为推荐性标准。

十、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本标准的修订是在1527-2006《铜及铜合金拉制管》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铜及铜合金拉管生产企业及国内外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同时是参照欧盟EN标准进行的,标准全面覆盖了高电导率铝合金一般用途铜及铜合金拉罐的技术要求,建议相关单位组织专项标准宣贯会进行系统学习。

本标准发布后,各企业应积极宣传和贯彻,并立即采用新标准订货,以保证产品质量,满足国内、外市场及用户的需要。

十一、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无。

十二、其它应予说明的事项

本标准根据目前国内铜及铜合金拉管的实际生产现状和订货合同情况,采用GB/T29094状态,考虑随着新材料的开发使用和生产装备的更新,如果以后生产或订货合同中有其它合金或状态需求可在下一版中进行补充修订。

十三、预期效果

铜及铜合金管材由于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具有优越的柔韧性、抗腐蚀性、延展性、良好的工艺性能等特性,被广泛地应用于各行业、各部门。

随着科技的发展,有色金属加工业快速发展,一般用统计铜合金管材的需求也将迅速增长,也将有着非常广阔应用前景。

本标准的修订是在1527-2006《铜及铜合金拉制管》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铜及铜合金拉管生产企业及国内外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同时是参照欧盟EN标准进行的。

技术指标先进,具有普遍性、广泛性、适用性、科学性和先进性。

本标准发布后,将规范我国铜及铜合金拉管的性能和技术要求,提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给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铜及铜合金拉制管》国家标准编制组

二0一五年八月三十一日

 

附表1

软化退火态纯铜管力学性能数据

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

序号

牌号

状态

抗拉强度/N/mm2

断后伸长率A/%

原代号

现代号

1

T2

M

O60

255

56.5

2

T2

M

O60

240

58.5

3

T2

M

O60

238

58.5

4

T2

M

O60

223

55.5

5

T2

M

O60

248

50.5

6

T2

M

O60

260

57.0

7

T2

M

O60

245

45.0

8

T2

M

O60

224

50.0

9

T2

M

O60

226

52.5

10

T2

M

O60

213

54.0

11

T2

M

O60

212

50.0

12

T2

M

O60

222

46.5

13

T2

M

O60

228

57.0

14

T2

M

O60

232

54.5

15

T2

M

O60

222

54.5

16

T2

M

O60

219

53.0

17

T2

M

O60

224

59.0

18

T2

M

O60

224

52.0

19

T2

M

O60

219

53.0

20

T2

M

O60

219

41.0

21

T2

M

O60

222

54.5

22

T2

M

O60

232

54.5

23

T2

M

O60

224

54.5

24

T2

M

O60

224

57.0

25

T2

M

O60

233

53.5

26

T2

M

O60

223

53.5

27

T2

M

O60

224

52.5

28

T2

M

O60

229

55.0

29

T2

M

O60

231

52.5

30

T2

M

O60

223

56.0

31

T2

M

O60

241

50.5

32

T2

M

O60

228

55.5

33

T2

M

O60

228

55.5

34

T2

M

O60

222

52.5

35

T2

M

O60

224

52.0

36

T2

M

O60

253

61.0

37

T2

M

O60

228

55.5

序号

牌号

状态

抗拉强度/N/mm2

断后伸长率A/%

原代号

现代号

38

T2

M

O60

229

55.0

39

T2

M

O60

234

54.0

40

T2

M

O60

208

53.0

41

T2

M

O60

223

55.5

42

T2

M

O60

233

54.0

43

T2

M

O60

224

54.0

44

T2

M

O60

221

62.0

45

T2

M

O60

221

56.0

46

T2

M

O60

221

59.0

47

T2

M

O60

215

50.0

48

T2

M

O60

227

52.0

49

T2

M

O60

249

56.0

50

T2

M

O60

239

51.0

51

T2

M

O60

223

52.0

52

T2

M

O60

205

53.0

53

T2

M

O60

254

54.5

54

T2

M

O60

217

53.0

55

T2

M

O60

241

56.0

56

T2

M

O60

231

54.0

57

T2

M

O60

237

55.0

58

T2

M

O60

256

57.0

59

T2

M

O60

243

63.5

60

T2

M

O60

223

54.5

61

T2

M

O60

217

43.5

62

T2

M

O60

258

47.5

63

T2

M

O60

250

54.5

64

T2

M

O60

257

52.0

65

T2

M

O60

257

52.0

66

T2

M

O60

252

58.0

67

T2

M

O60

245

47.0

68

T2

M

O60

238

53.5

69

T2

M

O60

231

52.0

70

T2

M

O60

258

49.0

71

T2

M

O60

254

50.0

72

T2

M

O60

236

55.5

73

T2

M

O60

250

57.0

74

T2

M

O60

271

50.0

75

T2

M

O60

258

60.0

76

T2

M

O60

271

50.0

序号

牌号

状态

抗拉强度/N/mm2

断后伸长率A/%

原代号

现代号

77

T2

M

O60

258

60.0

78

T2

M

O60

243

60.5

79

T2

M

O60

242

59.0

80

T2

M

O60

268

52.5

81

T2

M

O60

268

52.5

82

T2

M

O60

268

52.5

83

T2

M

O60

230

53.0

84

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