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之现代文阅读冲刺训练四十天共80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91797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214 大小:21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复习之现代文阅读冲刺训练四十天共8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4页
中考复习之现代文阅读冲刺训练四十天共8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4页
中考复习之现代文阅读冲刺训练四十天共8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4页
中考复习之现代文阅读冲刺训练四十天共8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4页
中考复习之现代文阅读冲刺训练四十天共8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之现代文阅读冲刺训练四十天共80篇.docx

《中考复习之现代文阅读冲刺训练四十天共8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复习之现代文阅读冲刺训练四十天共80篇.docx(2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复习之现代文阅读冲刺训练四十天共80篇.docx

中考复习之现代文阅读冲刺训练四十天共80篇

(一)氦-3人类未来的新能源

①氦-3是一种清洁、安全和高效率的核融合发电燃料。

开发利用月球土壤中的氦-3将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极具潜力的途径之一。

②氦-3是氦的同位素,含有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

它有许多特殊的性质。

根据稀释制冷理论,当氦-3和氦-4以一定的比例相混合后,温度可以降低到无限接近绝对零度。

在温度达到2.18k以下的时候,液体状态的氦-3还会出现“超流”现象,即没有粘滞性,它甚至可以从盛放的杯子中“爬”出去。

然而,当前氦-3最被人重视的特性还是它作为能源的潜力。

氦-3可以和氢的同位素发生核聚变反应,但是与一般的核聚变反应不同,氦-3在聚变过程中不产生中子,所以放射性小,而且反应过程易于控制,既环保又安全,但是地球上氦-3的储量总共不超过几百公斤,难以满足人类的需要。

科学家发现,虽然地球上氦-3的储量非常少,但是在月球上,它的储量却是非常可观的。

③氦大部分集中在颗粒小于50微米的富含钛铁矿的月壤中,估计整个月球可提供71.5万吨氦-3。

这些氦-3所能产生的电能,相当于1985年美国发电量的4万倍,考虑到月壤的开采、排气、同位素分离和运回地球的成本,氦-3的能源偿还比估计可达250。

这个偿还比和铀235生产核燃料(偿还比约20)及地球上煤矿开采(偿还比约16)相比,是相当有利的。

此外,从月壤中提取1吨氦-3,还可以得到约6300吨的氢、70吨的氮和1600吨碳。

这些副产品对维持月球永久基地来说,也是必要的。

俄罗斯科学家加利莫夫认为,每年人类只需发射2到3艘载重100吨的宇宙飞船,从月球上运回的氦-3即可供全人类作为替代能源使用1年,而它的运输费用只相当于目前核能发电的几十分之一。

据加利莫夫介绍,如果人类目前就开始着手实施从月球开采氦-3的计划,大约30年到40年后,人类将实现月球氦-3的实地开采并将其运回地面,该计划总的费用将在2500亿到3000亿美元之间。

④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包括中国、以色列、日本、印度等国家在内,人类掀起了新一轮的探月高潮,在这次探月高潮中,氦-3成为世人瞩目的目标。

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搭载的探月仪器2004年4月开始初样研制,其中探测月球土壤厚度与元素含量是该探月仪器工作的重要内容。

氦-3作为最有潜力的新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能源研究的重要课题。

1.为什么说“开发利用月球土壤中的氦-3将是人类能源危机的极具潜力的途径之一”?

(2分)

答:

2.本文作者在《神奇的氦-3》中说:

“科学家通过分析从月球上带回来的月壤样品估算,在上亿年的时间里,太阳风为月球带去大约5亿吨氦-3。

”这与本文第③段画线句的内容是否矛盾?

为什么?

(3分)

答:

3.文中大量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试举出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3分)

答:

4.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氦-3是含有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氦的同位素,也是一种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融合发电燃料。

B.作为未来新能源的氦-3,在其聚变过程中不易产生中子且放射性小,它将是一种环保型的新能源。

C.从月壤中提取氦-3所得到的副产品可以满足月球永久基地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D.由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搭载发射的探月仪器目前已进入对月球土壤厚度与元素含量的初步探测阶段。

5.假若某年后由我国发射的宇宙飞船将氦-3成功运回地面,请你根据本文介绍,用上“月球”“氦-3”“科学家”三个词语写一段话,代表学生向从事开发利用氦-3能源的科学家表示祝贺或感谢。

(3分)

答:

(二)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①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

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

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

“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

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

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②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

“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

”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

“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③百合说:

“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④a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

b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

c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⑤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

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

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⑥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

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⑦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6.文末“全心全意”和“默默”这两个词语用得恰到好处,请分别说说好在哪里?

(3分)

答:

7.根据上下文判断,“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这句话应放在第④段a、b、c哪个位置?

(2分)

答:

()。

8.第③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展示了“百合”怎样的形象?

(4分)

答:

9.文章以“心田上的百合花开”为题,有什么含义?

(3分)

答:

10.百合已长出花苞,野草为何还嘲笑它?

假如你是“百合”或“野草”,该怎样做?

(4分)

答:

第二天参考答案

(一)《氦-3人类未来的新能源》参考答案

1.要点:

①储量非常可观(或储量相对较大)②环保安全清洁高效③能源偿还比高达250④副产品可维持月球永久基地动作⑤运输费用低,是核能发电的几十分之一⑥放射性小,反应过程易于控制(2分。

答出其中三个要点即可得2分,每少答一个要点扣1分)(点拨:

分条列举是技巧。

根据分值能列4点可保得全分。

2.不矛盾;前者说明的是上亿年时间里太阳风为月球带去的氦-3的总量,而本文画线句说明的是月壤中可以供开发利用的氦-3的总量。

(3分。

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

3.示例:

①“这些氦-3所能产生的电能……是相当有利的”几句中,用作比较的“250”“20”“16”三个数字,具体、清楚、直观地说明了氦-3的能源偿还比高,开发利用效益大。

②“此外……也是必需的”几句中所列举的四个数字,具体说明了开采氦-3所得到的副产品数量大,利用价值可观。

③“加利莫夫认为……3000亿美元之间”几句中,所列数字清楚明白地说明了开采运输氦-3的费用相对较低,开采的可行性大(3分。

举例1分,分析2分)(点拨:

找出例子之后,一定要指出其中的数字怎样说明了什么。

4.A(3分)(点拨:

B中“不易产生中子”与文中的“不产生中子”意思不一样;C中的“满足”与文中的“维持”意思不一样;D中的“初步探测阶段”与文中的“初样研制阶段”意思不一样。

5.提示:

开放性答案。

能综合利用文中有关信息、合理串接给定的词语,符合内容要求且语言通顺即可(3分)(点拨:

表达漂亮是关键,我们可以把它当作发短信、发邮件来处理。

相关链接:

卫星研制工艺工作程序分为方案研制阶段、工程研制阶段(初样、正样)和应用、改进阶段。

(二)《心田上的百合花》参考答案

6.3分。

这两个词都赋予百合花以人格。

其中“全心全意”表现了百合努力开花时一心一意、专心执着的品质,“默默”表现了百合不张扬(内敛)和坚韧的品质。

(两词各1.5分)(点拨:

本文最大的特色是托物言志(或者象征、借物抒情)的写法,主要采用拟人的修辞格,赋予百合花以人格,我们在阅读时,可以把“花”还原成“人”来理解。

7.2分。

C。

(点拨:

用代入法具体还原到三个位置比较一下,可以发现“百合终于开花”“花色洁白美丽”与“野草不敢再嘲笑它”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便不难做出正确答案。

8.排比、拟人、反复。

(答对其中两个给2分,答对一个给1分)展示了百合信念坚定,追求执着的形象。

(每个要点1分,共2分。

)(点拨:

既要能正确判断一些常见的修辞方法,更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回答其作用即表达效果。

9.3分。

百合花自信执着坚韧的精神令人感动,作者从内心流露出赞美之情。

或“百合花自信执着坚韧的精神令无数人感动,触动人们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意思相近即可给分)(点拨:

只要能读懂文章的思想内容或者说情感态度价值观,就能做出正确答案,技巧是要善于借助文中词句组织答案。

10.4分。

第一问:

答到“嫉妒、诋毁、心胸狭窄”意思即可。

(2分)第二问:

言之成理即可给分,否则酌情扣分。

(2分)

点评:

每人心中都有一粒纯洁的百合花种,但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开出灿烂的花。

唯有心灵的土地湿润肥沃,唯有坚韧地默默地努力付出,才会绽开最美丽的花朵。

百合花证明自己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金子证明自己的方法呢?

就是发光。

第三天

(一)核能

①核能俗称电子能,它是原子核里的核子——中子或质子,重新A和B时释放出来的能量。

核能分为两类:

一类叫裂变能,一类叫聚变能。

②核能有巨大的威力。

1公斤铀原子核全部裂变释放出来的能量,约等于2700吨标准煤燃烧时所放出的化学能。

一座100千瓦的核电站,每年只需25吨到30吨低浓度铀核燃料,运送这些核燃料只需10辆卡车;而相同功率的煤电站,每年则需要300多万吨原煤,运输这些煤炭,要1000列火车。

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则更为巨大。

据测算,1公斤煤只能使一列火车开出8米;1公斤裂变原料可使一列火车开动4万公里;而1公斤聚变原料可使一列火车行驶14万公里,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③地球上蕴藏着数量可观的铀、钍等核裂变资源,如果把他们的裂变充分利用,可满足人类上千年的能源需求。

在大海里,还蕴藏着不少于20万亿吨的核聚变资源——氢的同位素氚,如果可控核聚变在21世纪前期变为现实,这些氚的聚变能将可顶几万亿亿吨煤,能满足人类百亿年的能源需要。

更可贵的是核聚变反应中几乎不存在放射性污染。

聚变能称的上是未来的理想的能源,因此,人类已把解决能源问题的希望,寄托在核能这个能源世界未来的巨人身上了。

1.将“组合”“分配”分别填入第①段AB两个空格内。

(2分)

答:

AB

2.本文第①段说明了什么是核能及,第②段说明了核能,第③段说明了核能(3分)

3.第②段中加点词“据测算”三个字能否去掉?

请说说理由。

(3分)

答:

4.第③段中说聚变能是“未来的理想的能源”,说它“理想”主要原因是什么?

说它是“未来的”,文中的依据又是什么?

(3分)

答:

(二)草坪上蒲公英的启示(刘湛秋)

①童年时,我就喜欢野外的蒲公英。

②早春,它就扬起那黄色的小花,不顾一切地伸展着,即使碰到一两场冷雨或雪,它也不退缩;只要再受到阳光的抚摸,马上就欢开了。

在郊野稀疏的草地或路旁,它那圆圆的灿烂的微笑实在是早春最自然的奉献了。

它要求很低,几乎在什么土壤里都能生存,它也不怕践踏,它的花是一体的,它的花瓣不会脱落,更不会摧残。

它的微笑是永恒的,是那在冬天后必然到来的春天的最普遍的感觉。

③而它那绒球的种子,更是匆忙地来到人间。

微风一过,它们就像小伞一样飘飘荡荡地在空中飞翔,然后落入随便什么土壤,开始新的繁衍。

④而这一团团绒球伞,更是春天里孩子们的玩物。

放在嘴边,鼓起腮帮轻轻一吹,所有白色的花便像降落伞飞向半空,比吹肥皂泡更能引起童贞的兴味与幻想。

⑤这次在四月来到美国,我更为遍地草坪上这种黄色的小花而欣喜了,我想,在春天的草地上,如果只有无尽的绿,缺少这一朵朵黄色蒲公英的点缀,该多么地煞风景。

所以我常常停立路边与宅旁,看着它微笑着迎接我这远方的客人。

⑥可惜我是太浪漫了,太从诗的角度去感悟人生了。

原来宅园的主人并不喜欢这黄色的小花,他们在清除草坪时往往要把蒲公英拔除,因为这些蒲公英太顽强了,生长得太疯狂了,如果任其蔓延,蒲公英会吞没这一片片整齐的草坪;而且,它们生长得很不规则,长大了就很野,会占去很大的领地。

⑦天哪,这春天的微笑竟然是要被消灭的丑恶的对象!

⑧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谁能让它只安静地生长,只构成草坪上一种点缀,而不疯狂,而不泛滥,而不欺侮姐妹的青草……

⑨我想,这该就是那种“度”吧!

世间万物,都有个“度”,都需要天然的“平衡”。

⑩超越了“度”,美也成了丑,超越了“度”,喜爱可能变成厌恶。

⑾自由也只有在“度”中才能显示出美、潇洒与受人尊重。

⑿而我们的举止、言谈、习惯、交往,甚至友谊、爱情、家庭,是不是也都有一个“度”呢,是不是也需要一个“度”呢?

我们又该怎么学会去掌握这个“度”呢?

⒀亲爱的朋友,愿我们在生活中去体验、去感悟、去实践吧!

5.摘录第②段中描写蒲公英生长时动态美的词语2个。

(2分)

答:

6.摘录文中的比喻句1个。

(1分)

答:

7.说说为什么蒲公英会变成“被消灭的丑恶的对象”?

(2分)

答:

8.第⑦段中加点的“竟然”一词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2分)

答:

9.结合生活中的一个例子,说说你对文中第⑩段加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3分)

答:

10.阅读本文,联想拓展,根据表中示例,请再补写两种自然事物及从中得出的启示。

(4分)

示例:

自然事物:

泛滥疯长的蒲公英

启示:

世间万物,都有个“度”,都需要天然的“平衡”。

答:

第三天参考答案

(一)《核能》参考答案

1.A:

分配B:

组合(点拨:

这里有先分后合,先裂变后聚变的逻辑顺序。

2.核能的种类(其种类)威力巨大(有巨大的威力)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3.不能。

因为“据测算”准确科学地说明了下文的一系列数据来源于科学的推测估算。

(点拨:

再次明确此类题的答题套路与规范:

①首先要明确能否删改的态度,②然后要明确这个词语的含义,对其基本作用简析;③其次联系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回答此词语对表达被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④最后回答此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其基本格式是:

表明态度——一般是否定的回答;释词;再结合句意判断或准确科学或恰当生动地说明了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4.反应过程中几乎不存在放射性污染资源蕴藏量大或资源消耗少或可利用时间长在21世纪前期变为现实

(文章虽短,但却运用了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

(二)《草坪上蒲公英的启示》参考答案

5.(2分)评分说明:

能摘录2个表现动态美的词即可。

答案示例:

扬起、伸展、欢开。

6.(1分)评分说明:

能摘录1个比喻句即可。

答案示例:

微风一过,它们就像小伞一样飘飘荡荡地在空中飞翔,然后落入随便什么土壤,开始新的繁衍。

7.(2分)因为蒲公英太顽强了,生长得太疯狂了,如果任其蔓延,蒲公英会吞没这一片片整齐的草坪。

评分说明:

意思相近即可。

8.(2分)“竟然”有“没想到”之意,写出了蒲公英现象带给作者的震惊程度。

评分说明:

意近即可。

9.(3分)评分说明:

能用生活中的实例表明:

超越了“度”,美就会变成丑或喜爱就会变成厌恶即可。

写出具体事例,并有简洁感悟可得3分;事例不具体但有相关的感悟,或事例具体但没有感悟均可得2分;事例不具体,感悟表达不够清楚可得1分。

答案示例:

上网或看电视本来能够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但如果没有节制,就会影响学习、生活或工作。

可见做任何事都有一个“度”,超越它就会过犹不及。

  

10.(4分)评分说明:

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评分只针对启示内容,每一个启示2分。

答案示例:

傲霜斗雪的梅花——历经考验的坚强是美丽的;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人,应该具备高洁脱俗的品格。

我们可把文学作品的阅读简化为“读懂内容、读懂思想、读懂写法、品味语言”四个方面,后面的文学作品阅读,我们将陆续采用这个思路,作作试验。

读懂内容:

我从小喜欢蒲公英,喜欢它们“灿烂的微笑”、“最自然的奉献”,喜欢它们生存能力强,“不怕践踏”;我到了美国更喜欢它们;可是宅园主人不喜欢,要清除、要拔掉它们,把它们看成是要被消灭的对象;由此,我悟到世间万物要有度,过犹不及。

读懂情感态度价值观(主旨、主题):

文末的启示,从第⑨段“我想”后开始。

读懂写法:

从自然到生活,感悟自然;从感性到理性,充满思考。

品味语言:

文章第②③④⑤段在遣词造句上充满文采,值得借鉴。

第四天

(一)氢动力汽车

①如果未来有一天,汽车不再燃烧油料,你也许会以为这是科学幻想。

可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巨大市场利润的刺激,这种工业神话正在成为现实。

②谁都知道汽车是燃烧汽油、柴油等燃料的,由于人类一百多年的疯狂使用,这些不可再生的资源正面临枯竭的威胁,终有一天,汽车会无油可用。

同时,它们燃烧后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每天都在制造着污染,并加剧了地球的温室效应。

要想改变这种困境,唯一的出路在于找到既环保又可再生的替代性能源。

③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目前认定的可替代性的能源是氢。

该公司已经研制出“氢动力燃料车”,称作“氢动力概念车”。

该车造价极高,但物有所值,它实现了零污染。

负责“氢动力概念车”项目的总工程师对这种车做了这样的判断:

“我们正在进入汽车时代的一个新纪元,氢能源替代石油能源是人类在未来最合乎逻辑的选择。

④氢能源的开发技术是氢动力汽车最终走进寻常百姓家的关键。

氢能源不像埋藏在地下的石油,只要简单开采,再经过提炼就可使用。

虽然氢无处不在,比如,水就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构成的,但是把氢提取出来制成液态,并安全地存储和使用,成本是非常高的。

要想大规模获取液态氢,目前的开发成本是以“亿美元”为计算单位的。

然而它的市场前景十分可观,一旦攻克了大规模获取液态氢的难题,人类在21世纪就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汽车时代。

1.第②段中“要想改变这种困难,唯一的出路在于找到既环保又可再生的替代性能源。

”这句话中的“唯一的”三个字能否去掉?

请说明理由。

(3分)

答:

2.请你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用简明的语言说明氢动力汽车可以实现“零污染”的原因。

(3分)

答:

3.在第③段中,负责“氢动力概念车”项目的总工程师认为“我们正在进入汽车时代的一个新纪元,氢能源替代石油能源是人类在未来最合乎逻辑的选择。

”他这一判断的根据是什么?

结合全文回答。

(4分)

答:

4.第④段的中心句是:

(2分)

答:

5.第④段将石油和氢能源进行比较,有何作用?

(2分)

答:

(一)《氢动力汽车》参考答案

1.不能。

(1分)因为“唯一的”即“独一无二”,准确地说明了要改变这种困难,除找到既环保又可再生的替代性能源外,别无他法。

(2分)(点拨:

正解及格式:

先答能不能(原则上是不能,但注意有规则也有例外);解释这个词(换个说法而已);准确科学地说明了……(结合句意))

2.因为氢燃烧后产生的是水,而这种水对自然界完全无污染,所以氢动力汽车可以实现“零污染”。

(点拨:

格式:

因为……所以……这题好像不是在考语文,但语言表达及答题格式一定要规范。

3.①科技的发展和巨大市场利润的刺激;②石油面临枯竭的威胁,汽车终有一天会无油可有;③氢既环保又可再生;④氢无处不在(点拨:

能用原文词句回答的决不自作主张。

4.中心句是:

氢能源的开发技术是氢动力汽车最终走进寻常百姓家的关键。

(点拨:

一般规律,中心句不在段首就在段末,但还是要注意有规则就有例外。

5.①更科学准确地说明了氢能源的开发利用成本比石油高得多(点拨:

很多同学容易犯的错误是把“石油只要简单开采,再经过提炼就可使用”理解成是说氢的,从而造成答题错误,对策就是反复琢磨文本。

(一)路面上的新科技

①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路面非“黑”即“白”(黑色沥青和白色水泥两种颜色),而在欧洲,如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彩色路面已较为普及。

通过道路颜色的不同,如红、绿、蓝、黄等,提示不同车辆的驾驶者在规定的路面上行驶,从而避免了车辆的混行,大大增强了安全性。

②现在,国内一些城市也开始采用彩色路面。

以北京为例,当汽车行驶到二环路雍和宫到东直门转弯处时会发现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一是呈暗红色,原来此处为事故多发地,改变路面颜色以引起司机注意;二是路面加铺了一层颗粒状防滑材料。

在上海的局部地区还出现了碧绿色、橘黄色的路面,各种车辆“各行其道”。

这种彩色路面不仅美化了市容,还能起到防滑、提示司机减速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方便交通管理等作用。

③与此同时,一种新颖的多孔隙沥青透水路面也应运而生。

这种能够吸纳回收雨水的路面技术的采用,对于缺水的城市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

这种技术将沥青路面做成“三层”:

最上层安置了透水材料,中间层安置了雨水分流设施,将来自最上层的雨水分流到排水管以回收利用,最底层为密封层,防止雨水渗透到地下。

④透水路面采用的是在普通沥青中加入了强化纤维的混合料,使路面孔隙率由普通沥青路面的4%左右提高到15%—25%,有的甚至高达30%,大大提高了路面吸收雨水的能力。

这种材料的特点还决定了其使用寿命要高于传统路面,因为它能避免冬季道路冻结对路面材料结构造成的破坏。

另外,下雨时,这种路面不积水,不溅水,汽车行驶时不易打滑,有利于交通安全。

⑤目前在欧洲,透水路面的普及率已达15%一18%。

德国计划到2010年,把全国城市90%的路面改造为透水路面。

在我国普遍缺水的城市也应大力推广这项技术。

1.第②段中“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中的“不同”指哪两个方面?

“各行其道”和第①段中的哪一句相照应?

(4分)

答:

2.阅读第②③两段,任选一题回答。

(3分)

(1)第2段中的彩色路面有哪三个作用?

请简要概括。

(不超过20个字)

答:

(2)第③段中所说的透水路面分为三层,每层各有什么功能?

请分别用两个字加以概括。

(3分)

答:

3.最后两段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

请简要概括。

(2分)

答:

4.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目前在我国,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已基本铺设了彩色路面。

B.普通沥青路面的孔隙率不足4%,而透水路面的孔隙率大多为15%—30%。

C.采用彩色路面和透水路面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能。

D.由于透水路面优越性多,德国已把全国90%的路面改造为透水路面。

(二)雪山向日葵(张抗抗)

①从雪山下来,已是傍晚时分,阳光依然炽烈,亮得晃眼。

从很远的地方就望见了那一大片向日葵海洋,像是天边扑腾着一群金色羽毛的大鸟。

②车渐渐驶近,你喜欢你兴奋,大家都想起了梵高,朋友说停车照相吧,这么美丽这么灿烂的向日葵,我们也该作一回向阳花儿了。

③秘密就是在那一刻被突然揭开的。

④太阳西下,阳光已在公路的西侧停留了整整一个下午,它给了那一大片向日葵足够的时间改换方向,如果向日葵确实有围着太阳旋转的天性,应该是完全来得及付诸行动的。

⑤然而,那一大片向日葵花,却依然无动于衷,纹丝不动,固执地颔首朝东,只将那一圈圈绿色的蒂盘对着西斜的太阳。

它的姿势同上午相比,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它甚至没有一丁点儿想要跟着阳光旋转的那种意思,一株株粗壮的葵干笔挺地伫立着,用那个沉甸甸的花盘后脑勺,拒绝了阳光的亲吻。

⑥夕阳逼近,金黄色的花瓣背面被阳光照得通体透亮,发出纯金般的光泽。

像是无数面迎风招展的小黄旗,将那整片向日葵的上空都辉映出一片升腾的金光。

⑦它宁可迎着风,也不愿迎着阳光么?

⑧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