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栋《纯经方一剂知医案系列》.docx
《许家栋《纯经方一剂知医案系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许家栋《纯经方一剂知医案系列》.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许家栋《纯经方一剂知医案系列》
许家栋《纯经方一剂知医案系列》
《“一剂知”纯经方医案系列》一、十天血痢一剂而止
一、
十天血痢一剂而止
徐x伟,男,31岁。
大便便血(纯鲜血块)十天,先便后血,日七八行。
面色晄白,乏力,无寒热汗证,无头晕头痛,喜热饮,无泛恶,纳尚可,溲可。
静滴抗生素治疗十天无效,后三天在静滴的同时服用当地中医开的中药,亦无疗效。
势渐急迫,乃由其兄陪同来诊,诉昨夜便血五六行。
脉弦滑,舌淡红嫩苔薄滑。
六纲辨证:
太阴阳明
方证:
黄土汤
处方:
黄土汤(赤石脂代黄土)+理中汤(干姜炮制)
赤石脂120炮附子30生白术30炙甘草30
黄芩30阿胶30(烊)生地30白人参30干姜(炮)30
四剂。
二诊:
翌日上午,患者自己骑摩托车驮岳母来为其岳母求诊。
诉服药一剂便血即止。
今天()其妻陪同其岳母二诊,诉丈夫便血痊愈,已经开工忙碌去了。
二、外感纠缠一月余一饮经方解痛苦
许X龙,男,64岁,。
患者自新年之日即患感冒,初两日自服感冒药无效,即行静滴治疗,累计静滴已达十四天(药物不详),仍未痊愈,乃来诊。
刻诊:
入暮即身冷发热,肢节痛,夜卧汗出,身冷而腿热,咳吐白粘痰量多;口干多饮,饮热水;纳呆,头晕,两便尚可。
刻诊(上午九点)测腋温36.9摄氏度。
脉弦滑,舌红嫩苔白腻。
六纲辨证:
厥阴中风+少阴中风+太阴饮证
方证:
柴胡桂枝干姜汤桂枝加附子汤为主
处方:
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汤+桂枝加附子汤+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
柴胡80桂枝30干姜30黄芩30天花粉40
牡蛎20炙甘草20生旱半夏30白人参15
生姜30大枣30生白芍30制附子30
茯苓30五味子30细辛30杏仁30
三剂。
二诊:
一剂后即已不身冷发热肢痛汗出,三剂服完,已经痊愈。
患者素来感冒后会遗有顽固性咳嗽之症持续较长时间,这次咳嗽也基本消失。
1、临床要先辨六纲,再辨方证药症,这样才能丝丝入扣用经方,也能避免出现时方思维用经方的弊端,药是治病的基本组成部分,但是用经方是最后才考虑到药上的,仲景明言,辨病证脉并治,但是往往是六纲和方证对应了后,药症自然而然的就相牟和了,所以最后这部分脑细胞往往就会省下来的;
2、纲证——本案用到了柴胡桂枝汤是因为有个太阳少阳中风的夹杂;
3、方证——合方里有两个主干—桂枝汤去对应本案中厥阴中风中内涵的四个中风证(太阳少阳太阴少阴中风);柴胡汤对应半表里半虚实半寒热之半证,而其中的人参是补胃气津液的不可或缺之品;
4、药症——瓜蒌根治的是偏于阳明热为主的口渴,牡蛎治的是偏于水饮阻滞的口渴,人参治的是偏于津液不足的口渴,虽然都能治渴,内涵各有不同。
问:
有几处请教:
一、细究此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舌脉特点,一定需要如此重剂?
二、分量不轻的黄芩、天花粉、白芍、牡蛎是针对哪里(咳吐白粘痰量多)如果是饮中夹热,是石膏还是花粉?
三、细辛30克,适时暂用可,老年人如果同时又存在脏阴不足(舌红嫩苔),会此证减彼证起否?
四、寒热错杂、寒温并用时,大剂杂投,须虑其相互斗争相互抵消否正气病气药气三者如何调而适之(从乌梅丸可测)
一点想法:
阴阳错杂,寒热并存,虚实兼夹,为了避免各行其极与正气能否御药,临床是否考虑“量其正气而使药”
答:
一、一切以中医眼去看,不要以为外感就轻,糜烂性胃炎就重(可以用这一系列之下一医案说明),岂不闻治外感如将乎更何况此案之老人外感缠绵已逾月余,且有诸多并发症候。
外感月余,静滴近半月,病情更进,西医西药也不都是吃素的吧,非顽疾岂至如此欤用中医眼来观看,脉证合参,脉弦滑,舌红嫩苔白腻,症虽重而非一概虚象也,饮滞燥相兼,多纲合病,而合病需合方,非合方大剂不足以胜病,否则病重药轻,疗效不明,疑虑之间,病情更进。
二、黄芩清少阳热,天花粉清热润燥生津,芍药和营通滞去热蠲痛,牡蛎清热除饮通滞止渴;饮中夹热,也要看这个热是偏于哪纲,石膏是阳明实热外证之药,而此证之热,是偏于少阳热与太阴少阴诸阴纲夹杂,饮滞燥相兼,既无阳明外实,用石膏无益。
且此证除了饮热还伴有燥证,天花粉润燥化痰之功必不可少。
三、关于细辛的用量,还真有个渊源,行医伊始,我也遵循教科书细辛不过钱之说,当时一年购进细辛不过数斤而已,自从跟随刘志杰恩师学习六纲经方以来,眼界开阔了,对药的把握也更知性了,现在一年细辛用量数百斤,得效的顽疾俯拾即是。
略举印象较深的数例;
1、一个多年心脏瓣膜病患者,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喘满咳痰带血水肿,用小青龙汤真武汤桂枝茯苓丸等合方,细辛30克,服用了两三个月左右,症状改善较好,再行多普勒检查,主动脉瓣(或者是三尖瓣,这个一时还记不太清了,但是肯定不是二尖瓣)已经可以闭合。
2、今年有两例晚期肺癌患者,皆服用了含有30克细辛的经方合方,一个是从一月份服药到四月份,这个患者当时已经有恶液质表现了,卧床不起,并且骨转移了,疼痛,活动受限,他本人也是医生,儿媳也是医生,其家族平时与我交好,服用了几个月的经方后,病情得到了控制,虽然也是浑身不舒服,但是能踉跄着出来见见光,食欲虽差但还吃得进去,至今还生存着。
另一个是青岛的一位患者,咳血,不能左卧,左卧则喘憋欲死(肿瘤压迫肺门),服药三个月后(最初半个月每剂药细辛20克,以后细辛加为30克),喜告已可以左侧卧位矣!
目前还在继续治疗中,而这个症状的改善说明肿瘤已经有所变化了。
3、几年前,一位哺乳期妇女得了格林巴利综合症,住院用那种很贵的胸腺肽治疗了二十多天,每天花费一两千元以上,并且医生告知这种病的预后和一些死亡率等,包括不可预知的呼吸肌麻痹等,主张患者去上级医院转治(呼吸机有的用);患者于是出院寻求治疗,患者的家族有几个疑难病是我治好的,并且患者本人与我是同村,因此一定要求来死马当作活马医,我起初也是很为难,毕竟这是个凶险的病,以前也没有治疗经验,但是患者的哀求与信任使我没有推脱的理由,毕竟扁鹊所言的六不治这患者一条也没占。
于是我提出制定一个中医的治疗方案,随时观察,一有加重的迹象就马上去专业性强的医院救治,患者理解并接受了。
于是我才放胆用中医的眼光去辨治,细细思辨,其实这就是风痱证也,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言语变声骞涩),冒昧不知痛处,拘急不得转侧,于是用续命类方合方(当然少不了细辛),配合针灸,病情日渐好转,共治疗四五个月左右,康复的非常理想。
所谓的后遗症就是一侧肢体感觉气力不如健侧而已。
四、大论曰:
观其顺逆,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问:
家栋兄,请教一下少阴中风和厥阴中风的表现
答:
少阴中风
身冷,汗出多而恶风,面无华,但欲寐。
或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手足冷,脉微浮无力。
厥阴中风
厥阴中风,汗出恶风,或但头汗出、但寒不热或微发热,或寒多热少往来,咽痛、头痛、或耳鸣目眩。
身痛,手足冷,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心烦,脉沉弦。
摘自恩师刘志杰先生《《金匮增补》师承课堂实录》p32-33
问:
麻烦指点迷津。
还有厥阴中风能不能再给讲详细一点,我天生愚钝,还是没有明白。
谢谢
答:
厥阴中风《伤寒论》的可见条文是168、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
只说结果没说表现及过程,刘师根据厥阴篇的实质和少阳中风的症候补入了“厥阴中风,汗出恶风,身痛,手足冷,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心烦,或但头汗出、大便硬,但寒不热或微发热,或寒多热少往来,咽痛、头痛、或耳鸣目眩。
脉沉弦。
”的纲证。
少阳和厥阴,一个是阳的半证,一个是阴的半证,而厥阴中风的实质就是是阴的半证,而较之本病更偏于表一些,相对于少阳中风来说更偏与阴的表现为主一些。
所以《伤寒论》的预后判断就是——厥阴中风要是脉象微浮,是病邪从阳表渐解之徵,阴病转阳,是人体正气恢复之象,而不浮者,病位尚在阴,所以未愈。
三、失魂落魄一年四剂真武而安
何x环,女,59岁。
.
患者一年前路遇歹徒抢劫,因惊吓过度而致心慌害怕,精神紧张一年。
最近一周又添身颤肢抖;来诊时给人一种失魂落魄的感觉,神情慌张,身体颤抖以上肢为甚,眼中含泪,眼神游移不定,不停的打量四周和别人的神情。
问诊需要家人补充,主诉害怕,思虑时更甚;头晕,纳呆食少,大便两日一行,干燥。
无口干口苦,多饮饮热水,夜间饮水多则多尿。
颧色红滞。
无寒热汗证,无腹痛腹胀。
脉弦细,舌淡红暗苔白腻。
六纲:
太阴水饮动经+阳明轻症
方证:
真武汤
处方:
真武汤
生白术20制附子30生白芍30生姜30茯苓30四剂。
二诊:
今日复诊,与上次神情判若两人,已不颤抖,神情恍惚慌张基本消失,害怕感大减,头已不晕,颧红消减,纳增,大便已不干燥。
脉细,舌淡红紫苔白腻。
原方续进。
问:
哪些方面体现在真武汤方证
答:
临床使用经方,
初级阶段是根据条文证去套经方,
高级阶段是深入到方证的实质去活用经方,
比如本案,其中的一个思路就是抓住了“水饮动经”这一真武汤的方证实质之一去施治的。
《“一剂知”纯经方医案系列》四、纯经方排石
《“一剂知”纯经方医案系列.纯经方排石》
胡x苍,男,61岁。
.
因膀胱结石在当地服中药三个半月,始终有几块不能排出。
纳呆,乏力,口不干不苦,因医生安排而有意多饮水,饮热水及茶。
无腹痛腹胀。
前服排石药经常腹泻,近日停服大便可,小便无力感,小便不利,时时尿终止,尿赤。
无头晕头痛,无泛恶,晨起睑肿,面色晦暗微浮,腿部按肿,神色疲惫。
心慌,无怕风冷,无汗,无心下痞,腰微痛,饥饿时身颤,有脑栓塞病史,右手尚麻,眠可。
脉沉右尺弦滑独大,
舌淡红嫩水滑苔白腻薄。
彩超摘要:
膀胱充盈欠佳,内可见数块大小不等的强回声光团,大者约为0.8cm.后方伴声影,随体位移动,输尿管未见明显扩张。
六纲:
太阴少阴阳明
方证:
真武汤猪苓汤五苓散
处方:
真武汤猪苓汤五苓散
生白术20制附子30茯苓30生白芍30?
生姜30猪苓10泽泻15滑石15阿胶10(烊)
水煎服
五苓散10冲服15剂(外市患者,路途较远)。
服药第二天电话告知腰腹疼痛明显,嘱其多饮暖水,适当跳跃。
第三日开始肉眼可见排石,排石后即已不痛。
目前还在服药中。
尚未行B超复察。
伤寒》全书,以阴阳学说的三阴三阳立法,对疾病按照表里虚实寒热,以及半表里,半虚实、半寒热等进行规律性分类,辨证过程中,注重由病入证,由证求方,继而细辨药症,于高级的方证辨证中,参合药症,对方剂进一步严格配伍加减,以达到最佳疗效。
书中立举了六大疾病总纲,复以方证药症为目,罗列诸治法要。
现把六大辨病提纲,系统归纳整理如下,可以作为提纲挈领的入门:
一、太阳病总纲
1、太阳病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伤寒证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无汗)麻黄汤类为主。
3、太阳中风证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有汗)桂枝汤类为主。
4、温病鉴别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阳明病范畴)
二、少阴病总纲
1、少阴病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
2、少阴伤寒
少阴之为病,无热恶寒,无汗。
或无大热,头痛项强,咽痛,鼻塞嚏涕,周身骨节痛,腰痛,咳喘,脉微细,或微浮细紧。
但欲寐。
麻黄附子甘草汤类为主。
3、少阴中风
身冷,汗出多而恶风,面无华,但欲寐。
或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手足冷,脉微浮无力。
桂枝附子汤类主之。
三、阳明病总纲
1、阳明病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2、阳明中风
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烦躁口渴欲饮水,脉洪滑。
白虎汤类为主。
四、太阴病总纲
1、太阴病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若下之,必胸下结鞕。
2、太阴中风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恶风重而汗出,身重。
或微发热,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
或欲嚏不能,脉浮弱。
甚则风水血痹,脉微。
桂枝黄芪五物汤类为主。
五、少阳病总纲
1、少阳病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少阳病,头晕目眩,口苦咽干,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善太息,寒热往来,项强头痛,耳鸣耳聋,目赤,腹痛、或便溏,舌苔薄白,脉弦。
?
2、少阳中风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脉弦。
小柴胡汤类为主。
六、厥阴病总纲
1、厥阴病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2、厥阴中风
厥阴中风,汗出恶风,或但头汗出、但寒不热或微发热,或寒多热少往来,咽痛、头痛、或耳鸣目眩。
身痛,手足冷,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心烦,脉沉弦。
柴胡桂枝干姜汤类为主。
——《金匮要略增补师承课堂实录》书摘p32-33
《“纯经方”一剂知系列》五、胃脘痛
许x伟,男,39岁。
.
胃脘痛,甚则连及两胁两个月,久服西药无效(曾经用过十余种胃药),因惧怕患上胃癌(其交好之邻居殁于此疾),行胃镜检查:
胃窦部粘膜红白相间以红为主,呈花斑状,可见散在糜烂充血灶,蠕动尚可。
诊断:
慢性浅表性胃炎。
纳可,但食后疼痛胀满加重,无口干口苦,多饮,饮温水;无寒热汗证,溲可;大便日一行,质干艰涩。
脉紧势大,舌淡红嫩苔白滑略腻。
六纲:
阳明轻症
方证:
枳实芍药散
处方:
枳实芍药散改汤
枳壳30生白芍30
水煎服四剂。
二诊:
半个月后始来复诊,诉说一剂痛止,四剂服完,诸症皆除。
此次前来,乃领着其外甥女求诊。
问:
能分析一下是怎样辨出“阳明轻症”的吗谢谢!
答:
脘腹疼痛,
里病也,
里病有太阴阳明之别,
里之阴,太阴也,
里之阳,阳明也;
太阴的腹痛,是要“腹满而吐,食不下”的,
还会伴有便溏虚寒脉弱等诸证;
阳明的腹痛,有个胃家实和里热的病机,
不影响食欲甚则更“能食”,
还会有便结口干渴饮脉实等表现的。
综上所述,此案为阳明的证据已经确凿。
是阳明而非大实的承气证,
故曰阳明轻症。
微风:
小泻肝汤也
微风兄应该是《辅行诀》的研究者吧,
多谢学兄见教和研讨。
小泻肝汤就是上方加生姜三两,
治“肝实,两胁下痛,痛引少腹急迫,当有干呕者。
”
因为生姜的加入,使辛苦凉的方子变成了辛苦温。
细微的来辨别,应该是个太阴阳明合病的方子,
有了太阴的夹杂和饮逆,
所以患者会呕的,所以加了生姜,
其实还是泻心系列的法则。
因为单纯的阳明的呕没有水饮、虚寒、表证的夹杂是不可以用生姜的,
而当用半夏麦冬之属,参见竹叶石膏汤。
再者,夹杂了太阴,一般会有泻心系列的便溏或者秘溏夹杂的症候的,
而单纯的阳明便硬艰涩的多见。
不才一家之言,不足以行天下,姑妄言之而已。
《纯经方一剂知医案系列》六、眩晕
刘x梅,女,54岁。
.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十余年,平时服用尼福达等降压药控制,血压尚稳定,但是一直苦于有头眩昏晕感。
近日昏晕感加重,在他处服药未效,乃来诊,无泛恶,口微干,饮水较多,饮热茶,纳便溲皆可。
心中有害怕感,偶眠差。
劳作偶手麻,无腰腿疼痛,无腹痛腹胀,无心慌胸闷,无怕风冷,无身热,无汗,无足热肢烦。
刻诊血压105/80mmhg(服降压药后)。
脉弦滑,舌淡红嫩苔薄。
五证:
饮
六纲:
太阴饮逆+阳明微热
方证:
泽泻汤
处方:
泽泻50生白术20
四剂水煎服。
二诊:
患者未来,其女儿代诉,服药后一剂见效,四剂服完,眩晕已除。
让女儿再来按照上次的处方抓药。
患者的女儿喜形于色,良方效佳而价廉也。
原方续进四剂,巩固疗效。
问:
不错!
但不知血压情况如何谢谢!
二诊患者未来亲诊,
未能测得血压。
不过对于经方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是非常值得赞扬的。
根据这数年的体会,用经方治疗或者说临床治愈高血压并不是很难的事情,
有几点体会:
1、疗效最佳的是年龄55岁以下,服用西药时间不长的患者。
当然也有60多岁照样能治愈的,服西药多年能治愈的,可能这也与个体差异、体内阴阳的失调程度有关吧。
2、有家族史的患者也能临床治愈,越年轻越容易取效。
3、严重的反复发作的妊高症,数次不得不终止妊娠的患者,在妊娠的过程中辨证服用中药,可以帮助完成妊娠的过程,喜得麟儿。
4、有些疗效快的患者服药一二十剂左右就可以达到临床治愈,手头就有数个这样的案例:
一个是外地患者,患者自己知道高血压已经五六年了,但是一直未服用西药,服用了20剂中药后自行停用,
血压也稳定下来了,半年后带着朋友前来疗疾,测得血压120/80mmhg,
这个患者40多岁了,我当时说了句:
“40岁的人,20岁的血压”,举座莞尔,同行友人亦是为调理血压来诊耳。
还有一个是一个重型机械公司的经理,血压高,已经服用吲达帕安数月,我曾给他父亲治愈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他也知道我可以用中药治疗高血压,但是由于忙于公司业务,一直未抽出时间来治疗,直到一次头痛剧烈,才前来诊治。
服用了十余天中药,头痛消失了,又忙于应酬去了,也停用了吲达帕安。
数月后来测得血压正常,医患皆喜。
这些高血压的医案有暇我会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的。
5、大多数长期的高血压患者,治疗的疗程要长一些,一定让患者懂得贵在坚持的道理。
有一部分患者在撤减西药的过程血压会波动较长时间,
个人经验这种情况只要患者不出现以下症状:
<1>弦紧而硬有躁象,
<2>颞动脉搏指感强烈,
<3>项部前压有抵触感,
<4>眼结膜血络怒张,
<5>剧烈头痛难止等,
就可以继续用中药,有些时候是大乱而后才可以大治,
疗疾如用兵,不在于一城一池之得失,而在于整体的内环境调理,阴阳协调则垂拱而治。
问:
泽泻汤条文:
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此人眩晕伴饮水较多,饮热茶,又跟饮证不符,因此辨证不符,辨病用药的可能性大。
鄙人愚见,还请楼主指正
答:
1、用经方以来,眼中已不见病,惟见阴阳,
此案患者即使是低血压,只要脉证如此,也是这个方子,
而不才治疗高血压的医案,用大剂麻黄附子亦不在少数,
在本论坛也有个专贴,飞兄可以参看指教
2、此案之所以选择泽泻汤,全在太阴阳明这点微小的夹杂。
《纯经方一剂知医案系列》八、症状酷似食道癌经方除霉立新功
张x合,男,68岁,
胸咽食道梗塞感数月,吞咽有障碍感,伴有消瘦,患者极度疑虑已患食道癌,
虽经胃镜检查示:
1、霉菌性食管炎。
2、慢性浅表性胃炎。
但是一直放心不下,情绪低落,一再申明:
“来看一下,不好治的话就不要治了”。
其子陪同来诊,与我亦是相识,述经过医院的方案服药静滴数十日,疗效不明显,希望来用中药治疗。
无寒热汗症,无头晕头痛泛恶,时口干,饮水一般,有皮炎病史八年,周身散发,瘙痒,干燥。
脉沉弦,舌淡红苔白腻。
医案补充:
今天对照病例记录发现整理时遗漏了两个辨证资料:
大便可,溲偶痛。
请大家见谅。
六纲:
太阴阳明+表
方证:
通气汤五苓散
药症:
枳壳
处方:
生旱半夏40生姜30吴茱萸20陈皮20
水煎服,
五苓散10克+枳壳10研末冲服。
四剂。
二诊:
第一晚只服用了汤剂,散剂忘服,即已见效,梗塞感大减,翌日加用散剂,疗效更佳。
患者神情与上次判若两人,喜曰:
“人常说,是癌治不好,治好不是癌,看来真不是癌症了。
”作为医者,我趁机又帮他打气鼓励一番,尽量消除他的顾虑。
原方续进四剂。
三诊:
吞咽已正常,咽部尚有微干,微咳,皮炎尚瘙痒。
舌脉同上。
上方+桔梗汤。
生旱半夏40生姜30吴茱萸20陈皮20桔梗20生甘草20
散剂同上,四剂。
四诊:
吞咽进食完全正常,咽干亦愈。
心理已经恢复从前之开朗,诉夜间尚轻微阵咳,有少量薄白粘痰,且自述痰咳与患此食管炎后忌烟有关,以后可以吸烟时则可以自愈,不以为疾矣,举座莞尔。
乃劝其慎饮食,薄滋味,远烟酒,畅情怀。
为治痰咳,为其处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
茯苓30炙甘草30五味子30干姜30细辛30生旱半夏40杏仁30
四剂水煎服。
数月后,其子经过门诊,述食管炎症状稳定,身体胖些了,皮炎偶还瘙痒,余证未曾听闻,乃邀其有暇来诊治痒疾云云。
问:
能讲讲通气汤吗,谢谢
答:
我把刘师书上讲通气汤的内容发上来与大家分享:
治胸满短气噎塞,通气汤方。
半夏(八两)生姜(六两)橘皮(三两)吴茱萸(四十枚)
上四味呋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千金)
大家看看,这些方子都是一个路子,不过是药物的药症不同。
这个方子也是辛散下气的。
吴茱萸,味辛温。
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
学生:
太阴方子?
不完全是,橘皮可以通腑的,还是太阴多,阳明少。
这个方子,我看比原书上的那些方子都好。
针对胸痹典型但不算太重的,一看方子就会有效,这个方,将来在临床上,要注意多用。
《纯经方一剂知医案系列》十、感冒静滴旬日不除经方施治三剂而安
十、感冒静滴旬日不除经方施治三剂而安
李X秀,女,46岁,
感冒十八天,静滴十四天,第一次静滴七天,停药一天后复发,第二次静滴七天,停药两日后又复发,T37.5摄氏度,周身酸痛,尤以头不清醒为苦,头昏晕难受,时头皮痛,怕风,多汗,身热自述如搓辣椒面之出火感。
乏力,腿按肿(考虑西医之静滴药内加地塞米松等激素药有关),心慌胸闷,微咳,痰不多,无泛恶,无口干口苦,饮水较多,饮热畏凉,纳可,无腹痛腹胀,二便可,经带可。
脉弦紧细,舌淡白嫩苔白绿厚腻。
六纲:
太阳中风+太阴水饮
方证:
桂枝汤五苓散
处方:
桂枝30生白芍30炙甘草20生姜30大枣40
三剂水煎服
五苓散5克,冲服。
药后多饮暖水。
二诊:
一剂退烧,三剂服完,病已痊愈,介绍邻人来诊。
《纯经方一剂知系列》十一、脑出血、脑动脉瘤案
见山不是山溢血未治血但从六纲辨圣贤不欺我
(脑出血、脑动脉瘤案)
李男,44岁。
患者素有高血压病史,五天前酗酒后突然剧烈头痛如劈,神志恍惚,经县人民医院磁共振扫描显示脑出血,脑动脉瘤,未敢收院而转至市人民医院治疗,经保守治疗五天,仍然头痛不解,疼痛致彻夜难眠,需人不断用手摹按。
神识恍惚,时清时昧,因患者平素自己或家人有疾,多到我的门诊诊治,故而不断要求家人请我去诊治,每天念叨多遍,乃随其家人前行医院探视。
刻诊:
昏睡病床,右侧头额剧烈疼痛,时额红,头微汗不甚,初发病时疼痛部位灼热,头晕,口干,饮水较多,欲呕不能,右腿不适,周身不适,烦躁,周身燥热,溲赤,四五日未大便(控制饮食,仅饮水及食少量香蕉等水果),欲便不能。
脉弦滑有力,左侧稍弱,舌红苔黄厚紧腻满布。
患者当天正好刚复查了脑MR:
右侧颞叶,海马,基底节区见团片状长T1短T2异常信号影,边缘模糊,信号不均,其内见2cm大的短T1短T2信号,顶枕部脑表面及脑沟内缘见条状高信号,脑室系统无扩张,大脑中线结构居中。
基底动脉远端管腔局部囊样扩张,直径约0.4cm,右侧颈动脉,大脑中动脉血管痉挛影像,血流信号减低。
意见:
1.右侧颞叶,海马,基底节区脑出血。
2.蛛网膜下腔出血。
3.脑MRA扫描提示:
基底动脉瘤。
六纲辨证:
阳明病
处方:
竹叶石膏汤
竹叶20生石膏160白人参20炙甘草20生旱半夏30粳米80麦冬80
水煎服三剂。
二诊:
头痛消失,已可安睡,患者未听从住院医生的严词告诫,坚持出院用中药治疗(刚入院时被告知需要押金17万,因无力凑齐,只交了数万)。
出院时有位住院医生告诫:
你出院吧,出院后就怕老婆孩子不是你的了!
患者出院后第二天来诊,而其对于我曾去医院为其诊脉一事竟然忘得无影无踪了。
(经言:
血气上逆,令人善忘,古之圣贤,犹如亲见。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读孔孟而学忠烈,读和扁而学通达。
)
血压140许低烧半年,反复发作,自觉身热,无明显怕冷感,冬季可轻微怕冷,体温一般徘徊于37.1℃左右,颌关节、颈腰椎关节、髋关节、指关节疼痛,下肢按肿,无肢麻,无汗,左侧头、颌、踝关节疼痛尤甚,头痛发作较重时则呕吐腹泻,平时大便一两日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