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3-审计目标.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8089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学3-审计目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审计学3-审计目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审计学3-审计目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审计学3-审计目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审计学3-审计目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审计学3-审计目标.ppt

《审计学3-审计目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学3-审计目标.ppt(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审计学3-审计目标.ppt

第二章审计目标和审计过程实现第一节审计目标v一、什么是审计目标?

审计目标实际就是:

判定审计对象的计量符合既定标准的程度。

v比如查错,比如报表审v二、财务报表审计的责任划分1、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

治理层对财务报告过程过程承担监督监督责任。

管理层作为会计工作的行为人,其责任是在治理层的监督下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

具体来说,包括四个方面:

v

(1)选择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v

(2)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v(3)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做出合理的会计估计;v(4)设计、实施和维护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

附录:

会计估计v会计估计:

会计估计:

是指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交易或事项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出的判断。

为了定期、及时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需将企业持续不断的营业活动(经济业务)划分为各个阶段,如年度、季度、月度,并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这期确认、计量和报告,这样就必须进行会计估计。

合理地进行会计估计,不仅有助于企业为会计信息使用者编制出客观、公允的财务报表,也有助于企业管理当局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继而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v会计估计的特点:

会计估计的特点:

(1)会计估计的存在是由于经济活动中内在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2)进行会计估计时,往往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或资料为基础。

(3)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必须合理地进行会计估计。

经行会计估计是企业会计核算中不可避免的,是会计核算的重要一环。

附录:

会计估计v在会计实务中,常见的需要进行会计估计的事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1、坏账是否会发生以及坏账的数额。

2、存货的毁损和过时损失。

3、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和净残值大小。

4、无形资产的受益期。

5、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期。

6、收入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金额。

7、或有损失和或有收益的发生以及发生的数额2、注册会计师的责任v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

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并通过签署审计报告确认审计责任。

v需要强调的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只能合理保证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

v为恰当履行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责任,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对执业过程中获知的信息保密;

(2)遵守质量控制准则:

保证事务所及其人员遵守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及执业准则的相关规定,保证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负责人根据具体情况出具恰当的报告;(3)遵守审计准则:

作为审计的技术标准,审计准则对审计责任、审计目标和核心要求以及必要的审计程序作了明确的规范。

(4)合理运用专业判断:

在确定拟实施的审计程序时,在审计准则规定的审计程序基础上,要根据职业判断确定并实施为实现审计目标而需要的其他审计程序。

(5)保持职业怀疑态度:

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审计中证据的有效性,对相互矛盾的证据追加审计程序,对可靠性产生怀疑的审计证据保持警觉。

v三、两种责任不能相互取代三、两种责任不能相互取代v四、影响审计目标的确立和变更的因素1、社会需求是影响审计目标确立的根本因素2、审计能力(审计技术的发展)是影响审计目标确立的决定性的制约因素3、社会环境的制约使审计目标成为现实的审计目标4、国家法律5、法庭判决6、会计职业团体v六、审计具体目标:

是根据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定和审计总目标来确定的。

v

(一)管理当局认定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依据v认定认定:

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财务报表(中的各种业务和相关帐户)所作的陈述或声明。

v

(二)符合性测试认定事项

(二)符合性测试认定事项有关内部控制的认定:

v存在控制存在;v有效控制有效执行;v持续性控制在整个可靠期间内执行。

v

(二)实质性测试认定事项

(二)实质性测试认定事项具体归纳如以下五点:

1、存在或发生v含义:

资产负债表所列各项资产、负债、权益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存在损益表所列各项收入和费用在会计期内是否发生v要点:

I、“存在或发生”认定的是管理当局是否把不应包括的项目挤入了会计报表,但此时并不涉及金额(金额“估价与分摊”中认定)II、“存在或发生”认定与会计要素的高估(也称“夸大错误“)有关2、完整性v含义:

财务报表中应列入的所有“交易和项目”(课本用的是“业务和帐户”)是否都已包括进去。

v要点:

I、“完整性”认定的是管理当局是否把应包括给遗漏或省略了,但此时并不涉及金额(金额“估价与分摊”中认定)II、“完整性”与会计要素的低估(也称“缩小错误“)有关3、权利和义务v含义:

在某一特定日期,各项资产是否确属公司权利,各项负债是否确属公司义务“权利和义务”认定也涉及资产使用权和非法律义务的负债问题如:

租赁,承租人有权使用所有权仍归出租人的租赁资产。

v要点:

v“权利和义务”认定只与资产负债表项目有关4、估价或分摊v含义:

各项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等要素是否按适当的金额列入财务报表中v要点:

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要遵守“一般公认的会计原则”,该原则可能涉及总值,也可能涉及净值该金额在数学上或文书处理上无错误5、表达与披露v含义:

财务报表上的特定组成要素是否被适当地加以分类、说明和披露。

v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与利润表相关的认定)(准则第三章第十七条)

(1)发生;(定性的,彻头彻尾的认定)

(2)完整性;(定性的,彻头彻尾的认定)(3)准确性;(确有其事,金额错误)(4)截止;(正确的会计期间)(5)分类。

(恰当账户)v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与资产负债表相关的认定)(准则第三章第十八条)

(1)存在;

(2)权利和义务;(3)完整性;(4)计价和分摊。

v3.与列报相关的认定(与附注相关的认定)(准则第三章第十九条)

(1)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

(2)完整性;(3)分类和可理解性;(4)准确性和计价。

v注册会计师确定公司存货项目为重点审计领域,同时决定根据财务报表认定确定存货项目的具体审计目标,并选择相应的具体审计程序以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

要求:

v假定下表中的具体审计目标已经被注册会计师选定,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的与各具体审计目标最相关的财务报表认定和最恰当的审计程序分别是什么?

根据附表列示的财务报表认定及审计程序,分别选择一项,并将选择结果的编号填入答案附表中。

对每项财务报表认定和审计程序,可以选一次、多次或不选。

【例题】附表附表.财务报表表认定与定与审计程序程序财务报表认定审计程序完整性存在分类和可理解性权利和义务计价和分摊检查现行销售价目表审阅财务报表在监盘货时,选择一定样本,确定其是否包括在盘点表内选择一定量存货会计记录,检查支持记录的购货合同、发票在监盘存货时,选择盘点表内一定样本量的存货记录,确定存货是否在库测试直接人工费用的合理性附表附表.财务报表表认定、具体定、具体审计目目标与与审计程序程序财务报表认定具体审计目标审计程序公司对存货均拥有所有权记录的存货数量包括了公司所有的在库存货已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调整期末存货价值存货成本计算准确存货的主要类别和计价基础已在财务报表恰当披露财务报表表认定、具体定、具体审计目目标与与审计程序程序财务报表认定具体审计目标审计程序权利和义务公司对存货均拥有所有权完整性记录的存货数量包括了公司所有的在库存货计价和分摊已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调整期末存货价值计价和分摊存货成本计算准确分类和可理解性存货的主要类别和计价基础已在财务报表恰当披露答案答案第二节审计过程v一、接受审计委托v

(一)接受审计委托前工作1、明确审计业务的性质和范围(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划分,业务、时间、收费)2、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主营业务、经营与风险、以前年度审计情况、财务机构、工作组织、其它)3、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v

(1)被审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v

(2)被审单位未来法律及财力稳定性v(3)确定重要性;v(4)初评被审单的内部控制v(3)评价审计机构自身能力v(4)评价审计人员的独立性确v

(二)与被审计单位签定审计业务约定书;1、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共同签订的,据以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责任与义务等事项的书面合约。

审计业务约定书具有法定约束力。

作用有三点:

v

(1)审计业务约定书可以增进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之间的了解,避免在审计目的、范围和双方责任等方面产生误解,明确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

v

(2)可以作为被审计单位鉴定审计业务完成情况及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被审计单位约定义务履行情况的依据。

v(3)如果出现法律诉讼,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据以确定会计师事务所和委托人双方应负法律责任的重要依据。

2、审计业务约定书内容v

(1)签约双方的名称;v

(2)委托目的;v(3)审计范围;v(4)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v(5)签约双方的义务;v(6)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v(7)审计报告的使用责任;v(8)审计收费;v(9)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有效期间;v(10)违约责任;v(11)签约双方认为应当约定的其他有关事项;v(12)签约时间v二、制定审计计划v

(一)审计计划的概念和作用1、概念:

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完成年度会计报表审计业务,达到预期审计目的,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前编制的工作计划。

2、作用v

(1)计划审计工作,使之按时、按进度、按步骤进行。

v

(2)利于对审计工作实行监督和检查。

避免重大遗漏。

v(3)利于与委托单位沟通协调,v

(二)审计计划的内容1、总体审计计划总体审计计划是对审计的预期范围和实施方式所做的规划,是注册会计师从接受审计委托到出具审计报告整个过程基本工作内容的综合计划。

v

(1)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v

(2)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及审计策略;v(3)重要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v(4)审计工作进度及时间、费用预算;v(5)审计小组组成及人员分工;v(6)审计重要性的确定及审计风险的评估;v(7)对专家、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他审计人员工作的利用;v(8)其他有关内容。

2、具体审计计划具体审计计划是依据总体审计计划制定的,对实施总体审计计划所需要的审计程序的体质、时间和范围所做的详细规划与说明。

v

(1)审计目标;v

(2)审计程序;v(3)执行人及执行日期;v(4)审计工作底稿的索引号;v(三)计划审计工作的步骤1、了解被审计单位经营情况及所属行业基本情况2、执行分析性复核3、划分审计业务4、评价重要性水平5、考虑审计风险6、了解并描述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7、控制测试及评价控制风险8、确定检查风险及实质性测试v(四)了解被审计单位经营情况及所属行业基本情况(准则全有)1、查阅基本情况v

(1)年度会计报表;v

(2)合同、协议、章程、营业执照;v(3)重要会计记录;v(4)相关内部控制制度;v(5)财务会计机构及工作组织;v(6)厂房、设备及办公场所;v(7)宏观经济形势及其对所在行业的影响;v(8)其他与编制审计计划相关的重要情况。

2、查阅上一年度审计档案,关注以下事项,并考虑其对本期审计工作的影响:

v

(1)上一年度的审计意见类型;v

(2)上一年度的审计计划及审计总结;v(3)上一年度的重要审计调整事项;v(4)上一年度的或有损失;v(5)上一年度的管理建议要点;v(6)上一年度的其他有关重要事项。

v(五)初步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独立审计准则11号)概念:

本准则所称分析性复核,是指注册会计师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

注册会计师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的目的主要包括:

v

(1)在审计计划阶段,帮助确定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v

(2)在审计实施阶段,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v(3)在审计报告阶段,对会计报表进行整体复核。

v准则第十条准则第十条:

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分析性复核程序运用于审计计划和审计报告阶段,也可运用于审计实施阶段。

(与新准则有差异)v准则第八条准则第八条:

在实施分析性复核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可使用简易比较、比率分析(财管)、结构百分比分析和趋势分析等方法。

v附:

新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实施分析程序的目的包括:

(一)用作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