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课件1.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7240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7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学课件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区域经济学课件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区域经济学课件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区域经济学课件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区域经济学课件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学课件1.ppt

《区域经济学课件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学课件1.ppt(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域经济学课件1.ppt

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主讲人主讲人经济学院经济学院刘东林刘东林第一章第一章导论导论第一节第一节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一、区域:

是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一、区域:

是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

范围。

1、区域的特征:

可度量性、区域的特征:

可度量性整体性整体性结构性结构性(如空间结如空间结构)构)2、区域类型:

、区域类型:

均质区域均质区域结节区域结节区域又叫功能区域或极化区域(如城市)又叫功能区域或极化区域(如城市)3、区域联系、区域联系地区联系:

通过要素而形成的联系,地区联系:

通过要素而形成的联系,如互补、衍生、控制如互补、衍生、控制产业联系:

如前向、后向、侧向产业联系:

如前向、后向、侧向第二节第二节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区域经济是指一国内部特定地区的经济集合体,区域经济是指一国内部特定地区的经济集合体,它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起着连接微观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起着连接微观经济与国民经济的桥梁。

与国民经济的桥梁。

一、区域经济及其特点一、区域经济及其特点它是特定空间范围的经它是特定空间范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称。

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称。

区域性、综合性、开放性、权益性区域性、综合性、开放性、权益性以及不平衡性、发展的阶段性、层次性以及不平衡性、发展的阶段性、层次性二、区域经济发展二、区域经济发展1、区域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区域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两个方面两个方面2、区域经济应是统筹发展、区域经济应是统筹发展A、统筹城乡发展:

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城乡发展:

城乡一体化发展B、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C、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统筹兼顾、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统筹兼顾D、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三、区域经济的重要性三、区域经济的重要性是国民经济的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发展的核心、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具有重大的社会效应具有重大的社会效应第三节第三节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区域经济学:

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科学。

一、区域经济学发展历程一、区域经济学发展历程

(一)区位理论与区域经济学的形成

(一)区位理论与区域经济学的形成1、古典区位理论古典区位理论-解决厂商布局及利益最大、解决厂商布局及利益最大、成本最小化问题。

成本最小化问题。

(1)农业区位论)农业区位论1826年年杜能杜能孤立国孤立国假设:

城市为中心、马车为运输工具、均质、假设:

城市为中心、马车为运输工具、均质、工资价格不变。

工资价格不变。

结论:

分为六个圈层结论:

分为六个圈层自由农业圈自由农业圈林业圈林业圈轮作农业圈轮作农业圈谷草圈谷草圈三三圃农业圈圃农业圈畜牧圈畜牧圈

(2)工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1909年,韦伯年,韦伯l研究运费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再研究劳动费和集聚的研究运费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再研究劳动费和集聚的影响影响l设计了区位多边形设计了区位多边形进而求最小运费进而求最小运费l提出了衡量工业布局指向的指标提出了衡量工业布局指向的指标-原料指数原料指数(3)运输区位论)运输区位论胡佛认为运输费分为线路应运费和站场费。

胡佛认为运输费分为线路应运费和站场费。

提出终点区位优于中间区位。

提出终点区位优于中间区位。

2、现代区位论、现代区位论

(1)市场区位论)市场区位论-用相互作用来研究市场分界。

用相互作用来研究市场分界。

(2)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理论克里斯塔勒克里斯塔勒l观点为:

观点为:

区域有中心地;区域有中心地;形成不同层次的六边形;形成不同层次的六边形;不同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采取三种模式分布不同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采取三种模式分布-k=3为市场最优,为市场最优,k=4为交通最优,为交通最优,k=7为行政最优。

为行政最优。

(3)区位经济学)区位经济学廖什廖什1940年区位经济学年区位经济学观点:

利润观点:

利润=收益收益-成本成本要研究成本和市场,其中区要研究成本和市场,其中区位选择很关键。

位选择很关键。

3、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产生、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产生l20世纪世纪50年代,艾萨德将区位论纯理论的推导带入到年代,艾萨德将区位论纯理论的推导带入到对空间上的区域的各发展阶段的经济分布及其空间结对空间上的区域的各发展阶段的经济分布及其空间结构的研究。

构的研究。

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对象:

对象:

1、区域发展、区域发展2、区域经济政策、区域经济政策3、区际关系、区际关系-(又分为区域分工协作关系、(又分为区域分工协作关系、区域利益关系、区域利益关系、区域发展关系、政府与区域发展的关区域发展关系、政府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系)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

1、区域经济系统与要素、区域经济系统与要素2、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3、区域产业结构、区域产业结构4、区域空间结构、区域空间结构5、区域经济关系、区域经济关系6、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7、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8、区域经济政策、区域经济政策9、区域经济研究方法、区域经济研究方法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现代区域经济学及其主要流派现代区域经济学及其主要流派现代区域经济学及其主要流派现代区域经济学及其主要流派区域经区域经济学理济学理论体系论体系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区域产业结构理论区域产业结构理论区域产业布局理论区域产业布局理论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区域开发区域开发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关系理论关系理论区域贸易区域贸易区域经济合作区域经济合作区域生产要素流动区域生产要素流动区域分工区域分工区域经济差距区域经济差距区域经济传播区域经济传播区域经济区域经济政策理论政策理论区域经济制度区域经济制度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区域投资环境区域投资环境区域地方政府区域地方政府区域经济政策体系区域经济政策体系一一、区区域域经经济济学学理理论论体体系系二、主要流派二、主要流派1、新经济地理学派、新经济地理学派突出经济地理学突出经济地理学提出三个命题:

收益递增、不完全竞争、运输成本提出三个命题:

收益递增、不完全竞争、运输成本2、新制度学派(或区域政策学派)、新制度学派(或区域政策学派)其中心是将制度要素引入区域分析当中,研究政府及其中心是将制度要素引入区域分析当中,研究政府及其体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通过区域政策协调区域其体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通过区域政策协调区域发展。

发展。

3、区域管理学派、区域管理学派l观点:

借助于管理学方法,把区域作为对象进行管观点:

借助于管理学方法,把区域作为对象进行管理。

理。

l管理的内容:

区域经济发展管理、人口管理、环境管理的内容:

区域经济发展管理、人口管理、环境管理管理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区域资源环境区域资源环境区域资源环境区域资源环境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自然资源自然资源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一、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约束一、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约束1、影响劳动生产率、影响劳动生产率2、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影响区域产业结构3、农、矿业是初始资本积累的源泉之一、农、矿业是初始资本积累的源泉之一二、自然资源利用的特点二、自然资源利用的特点l永续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永续利用与可持续发展l利用的数量减少、依赖程度降低利用的数量减少、依赖程度降低l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环境的相互协调越来越重要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环境的相互协调越来越重要三、利用类型三、利用类型l纯自然资源型纯自然资源型-如中东、中国、非洲如中东、中国、非洲l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美国美国l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日本、瑞士日本、瑞士l资源缺乏型资源缺乏型-四、自然资源评价四、自然资源评价1、评价原则:

、评价原则:

l自然的可能性、技术的可行性、经济的合理性相结合。

自然的可能性、技术的可行性、经济的合理性相结合。

l质量和数量相结合。

质量和数量相结合。

l绝对的供应量与需求的相对量相结合绝对的供应量与需求的相对量相结合l时空分布及其组合。

时空分布及其组合。

2、评价方法、评价方法l资源综合优势度:

资源综合优势度:

l区域资源组合状况:

区域资源组合状况:

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人口与人力资源人口与人力资源人口与人力资源人口与人力资源一、消费需求与区域经济发展一、消费需求与区域经济发展l人口数量和收入水平人口数量和收入水平l收入分配收入分配l人口流动人口流动-如农民工在城工作、回乡消费如农民工在城工作、回乡消费l社会消费习惯社会消费习惯二、人力资源二、人力资源l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合。

包括体质、智力、知识、技能。

力的总合。

包括体质、智力、知识、技能。

l人力资源特点:

生物性、能动性、时效性、智力性、人力资源特点:

生物性、能动性、时效性、智力性、再生性、社会性。

再生性、社会性。

三、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三、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1、人力资源数量、人力资源数量人力投入多则产出多,人力多则发展劳动密集人力投入多则产出多,人力多则发展劳动密集产业,人力影响结构产业,人力影响结构2、劳动者态度、价值观、劳动者态度、价值观-3、劳动力流动、劳动力流动-4、人力资源素质与区域经济、人力资源素质与区域经济以人为本是区域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以人为本是区域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l知识经济知识经济l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美战后争夺科学家美战后争夺科学家l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最活跃的生产要素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最活跃的生产要素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l人是知识经济化的直接创造者人是知识经济化的直接创造者l人是知识经济化的中介和推动者。

人是知识经济化的中介和推动者。

第三节第三节区域经济的制度环境区域经济的制度环境制度制度:

(柯武刚认为)制度在此定义为由人制定的规则,:

(柯武刚认为)制度在此定义为由人制定的规则,它们抑制着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任意行为和机会主它们抑制着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任意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制度为一个共同体所共有,可总是依靠某种义行为;制度为一个共同体所共有,可总是依靠某种惩罚而得以贯彻。

惩罚而得以贯彻。

制度包括体制、政策、法规、道德、伦理、观念、习制度包括体制、政策、法规、道德、伦理、观念、习惯。

惯。

一、区域经济制度环境的构成一、区域经济制度环境的构成1、制度环境的核心、制度环境的核心-产权理论产权理论产权影响决策、责任、利益,产权影响决策、责任、利益,2、制度安排、制度安排-主要内容为市场组织主要内容为市场组织-中心内容为交中心内容为交易成本易成本二、区域经济制度环境的特点二、区域经济制度环境的特点1、产权安排的区域合理化、产权安排的区域合理化l产权安排要有利于经济增长。

产权安排要有利于经济增长。

-国营退出发展私营国营退出发展私营l产权安排要适应区域发展模式产权安排要适应区域发展模式-外向对应合资外向对应合资l产权安排要与区域的产业结构相适应产权安排要与区域的产业结构相适应-重型大型对重型大型对应国企、轻型小型对应私企。

应国企、轻型小型对应私企。

2、交易成本的区域最小化、交易成本的区域最小化-区域垄断、区域集团、区域垄断、区域集团、区域地方政府影响内外交易成本区域地方政府影响内外交易成本三、制度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三、制度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1、政府制度创新、政府制度创新l区域经济政策区域经济政策l地方政策地方政策-如股田制、反租倒包、乡村合并如股田制、反租倒包、乡村合并2、诱致性制度创新、诱致性制度创新-招商引资、筑巢引风招商引资、筑巢引风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