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推荐地域民族文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59958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文推荐地域民族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美文推荐地域民族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美文推荐地域民族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美文推荐地域民族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美文推荐地域民族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文推荐地域民族文化.docx

《美文推荐地域民族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文推荐地域民族文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文推荐地域民族文化.docx

美文推荐地域民族文化

美文推荐地域民族文化

【篇一:

美文推荐,地域民族文化】

十一国庆节就是56个民族大团结的喜庆和欢度之日。

公元1949年之后。

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世界人们都知道,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新中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由多民族人类,由多民族文化组成的各族人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既有远古文化,又有新时代外部文化,融为一体组成的特色新民族文化和特色民族文化为主流的传统中国文化。

昨天,在常德菜市场,看到朝鲜族的打年糕。

不仅想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地上,到处看到繁荣景象。

处处看到各民族衣食住行之变化。

既有远古成分,也有新文化和外部文化融入一体的新气象。

各族人类的新特色,新特点。

很具有欣赏之处。

例如,韩国、朝鲜国、朝鲜族,它们本是同一样的生活习惯和同样的民族文化。

但地域不同,生活和文化之间,也有一定不同点。

a.音乐方面,朝鲜族的长鼓舞就很有朝鲜人的民族风格。

b.饮食方面,朝鲜族的打年糕就很好吃,特别具有朝鲜人的民族风格。

不同之处,它们生活国度的制度不同,改变了一些生活方式。

譬如,蒙古国、蒙古族,它们虽然不生活在同一国土上,但有着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有着同民族的音乐风格。

a.音乐方面,蒙古族的马头琴就很有蒙古人的民族风格。

b.饮食方面,马奶酥油茶,就很好吃,特别具有蒙古人的民族风格。

再如,高山族、虽然分布在台湾和福建两地,但有着同样的民族风格。

不同的政治背景

从远古文化时侯到元朝时代,成吉思汗领导的蒙古文化。

从隋朝文化时候,到唐朝文化时代,小说《薛仁贵征东》《五虎平西》等等一系列唐朝文艺作品,都反映了从古到今,人类本是一家,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

见证了,远古和至今边境之争的战争雄风。

也记录了历史的尘埃,鉴定了,社会文明进步的真实历史一面。

如今,特色社会主义新中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从庐山一大会议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十八大会议。

中国人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论是从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领域里,都有了喜人的新气象和新面貌。

老百姓的生活和文化都进一步的提高了。

不论是,汉族、蒙古族、朝鲜族、土家族、苗族、高山族、侗族、白族等等56个民族和民族文化组成了,新时代,新中国,新民族。

以及改革开放后,特色中国文化为主流,具有中国人自主品牌的优秀民族。

新中国人民是独立和有尊严的新时代人类。

是多民族国家。

是勇敢不屈不饶的优秀儿女。

具有各民族文化特色的新时代人类。

不论是,外国人,中国人,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但是,有着同一个共同目标,就是全世界同是一家人,同生活在同一个宇宙空间,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

为了世界和平。

为了人类共同进步和文明世界。

全世界人类都在共同努力,共同探索发展,创造出新时代科技文化和文明人类而不懈奋斗。

【篇二:

美文推荐,地域民族文化】

原标题:

推荐:

这篇文章总结了湘西拓展民族文化,探索特色文化生态保护之路~

每天为您发布湘西突发事、精选湘西百姓生活事!

原标题:

湘西拓展民族文化传承空间探索特色文化生态保护之路

位于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处、武陵山区中心腹地的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于2010年5月由文化部批准设立。

保护区总面积1.55万平方公里,涵盖整个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7县1市,总人口296万,其中土家族和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另有瑶、回、满、白、壮、侗等少数民族在此居住。

世界文化遗产永顺老司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古城,国家历史文化名镇里耶、王村、茶峒、浦市以及82个传统村落,1517处各类历史文化古迹,13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项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项目……在这片多民族聚居的土地上,厚重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神奇的山水风光构成了极具湘西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地域文化。

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授牌仪式现场

设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7年来,湖南省和湘西州两级成立领导小组,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加大资金投入,设立专家委员会和县市非遗保护中心,积极调动社会力量,经过一系列艰辛实践和创新举措,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探索出了具有湘西特色的文化生态保护模式和实践经验。

非遗传习基地覆盖城乡

在永顺县双凤村土家族毛古斯(摆手舞)传习所,包括84岁的土家族摆手舞国家级传承人田仁信在内的8位传承人长期开展各类非遗培训活动,吸引了远近爱好者前来学习。

“我们的培训班根据农闲时间不定期举办,每年四五期。

传习所成立5年来,累计培训了2000多人次。

”传习所负责人卢瑞生说,“传习所建立后,有了场地、音响设施和组织带动,双凤村的老年人、年轻人和孩子都加入了土家族毛古斯和摆手舞的队伍中,几乎人人都会跳。

土家族摆手舞

据了解,目前实验区共有各级各类传习基地、传习中心和传习所60余个,以湘西州非遗馆为龙头,以县级非遗综合传习中心为骨干,以乡、镇、村传习所为基础的四级非遗传习基地体系已基本建成。

总投资3.5亿元的湘西州非遗馆(博物馆)建设目前已完工,正在进行陈列布展工作,将于今年9月20日开馆。

在州、县、乡镇、村四级非遗传习基地的基础上,湘西州还创造性地建设了大师工作室。

在当地文化部门的支持下,土家织锦项目国家级传承人叶水云、刘代娥,踏虎凿花项目省级传承人杨桂军,苗画项目省级传承人梁德颂,蜡染项目州级传承人熊承早等大师纷纷建立了工作室,并依托工作室组建了专业团队,深入研发非遗项目及产品,创立民间文化沙龙。

在湘西职业技术学院设立的叶水云大师工作室,几年来共培训学员200余人,搜集、整理土家织锦传统纹样并据其制作出传统纹样织锦100余幅,受到各大博物馆和艺术学院的追捧。

民族传统节庆方兴未艾

去年11月30日,湘西州花垣县的“苗族赶秋”作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的组成部分被列入了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项每年立秋举行的苗民欢庆秋收、开展青年社交和民族文化交流活动,承载着苗族鼓舞、苗族接龙舞等30多个非遗项目。

据花垣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石穆炎介绍,近年来花垣县苗族赶秋活动累计吸引省内外游客8万余人,创造的经济总效益达1.5亿元,活动还吸引了江西、贵州、重庆、四川等省市的50余支民俗队伍参加,参与的演员人数达6000多人。

苗族赶秋节

设立实验区以来,湘西州将民族传统节庆作为文化生态保护的重要载体,对全州民族传统节庆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

根据民族文化传统节日的特点,将100多个民族传统节庆分为民族传统节日(如苗族赶秋节、土家族舍巴节)、传统民俗活动(如清明歌会、接龙)、传统民族祭祀(如土家族八部大王祭、吕洞山苗族祭山)、文化旅游节庆(如武陵山文化旅游博览会、凤凰国际摄影双年展)四大类,并从中选择了29个有基础、有条件的民族传统节庆予以支持。

在这些民族传统节庆活动中,湘西州坚持让群众当主角,各节目的演员都以当地群众为主,对本土文化的热爱极大激发了群众参与活动的热情。

据统计,2014年以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开展各类民族节庆活动100余次,参与群众达40万余人次。

整体性保护试点初见成效

结合保护区内土家族苗族文化的存续现状,立足非遗整体性保护的需要,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过程中逐渐探索出一套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的湘西模式。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苗儿滩镇境内的捞车河村

2013年9月以来,湘西州在全州8个市县分别确立了1个自然生态、文化生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完好且民俗风情文化资源丰富的村寨作为整体性保护试点村寨,根据每个试点村实际情况,制定各具特色的实施方案。

在试点村寨,重点开展传习所、生产性保护基地等阵地建设和民族传统节庆活动,提倡讲民族语言、着民族服饰、习民族习俗,维护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恢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续空间。

以此探索非遗整体性保护最具实效的范例,并计划在整个保护区内推开。

有着5栋明代建筑、58栋清代建筑、34栋民国建筑以及土家风雨桥、冲天楼等特色建筑的龙山县捞车河村即是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确立的8个试点村寨之一。

龙山县非遗中心副主任彭岸介绍,捞车河村有着土家织锦、摆手舞等10多项存续状态良好的非遗资源,被确立为整体性保护试点村寨以来,当地的非遗保护传承力度进一步加强,每年村里都举办5场以上的非遗展演和民俗节庆活动,每场活动的演员都有上百人,皆以当地村民为主。

龙山县以土家织锦的故事为背景创排的乡村旅游剧《白果花》也计划在捞车河村冲天楼演出。

如今的捞车河,文化旅游发展势头旺盛,村民们或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或当起农家乐老板,尽享文化带来的经济红利。

湘西苗绣

“在整体性保护过程中,我们坚持‘四个结合’的工作方法,即把非遗保护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机结合,与传统村落保护有机结合,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与群众受益有机结合,逐步探索具有湘西特色的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之路。

”湘西州文广新局局长罗亚阳表示。

此外,该实验区的抢救性保护和生产性保护也卓有成效。

组建了非遗数字化保护中心,现已全面完成苗族鼓舞、土家织锦技艺、凤凰纸扎、酉水船工号子和土家族哭嫁歌5个国家级项目的数字化保护。

生产性保护工作也在保护区全面展开,极大惠及了当地民生,保护区内现有1个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和12个州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以落实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为契机,重点扶持土家族织锦技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和湘西苗绣非遗产品的提质升级,打造了一批非遗生产性保护龙头企业,并与国内知名服装品牌木真了联合设立了湘西传统工艺工作站。

文/张玲

图/网络

编辑/袁思蕾

声明:

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阅读()

【篇三:

美文推荐,地域民族文化】

这里借博客把该文刊出。

复杂性、地方性与文化多样性

吴彤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技与社会研究所,北京100084

摘要:

本文讨论了文化多样性的学理基础。

本文为文化多样性提供两个新的学理基础,其中之一是作为本体论的学理基础——本体复杂性概念;另一个是作为认识论的学理基础——地方性知识概念。

本文指出,这两个学理性的概念可以为文化多样性的概念基础做出若干清理,使得文化多样性的概念在现实的运作更具有准确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

复杂性地方性文化多样性

导言文化多样性的学理基础:

本体论和认识论

随着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文化多样性的观点也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

本文力图从学理的角度,说明两个基础性的学科可以为文化多样性提供良好的支持。

如复杂性研究的本体复杂性概念和科学实践哲学里的地方性知识概念。

文化多样性的保持和注意是由其深刻的内涵的,不是把某处的文化特征以一种脱离本土或者架空本土情境的表演文化为载体来保护文化多样性的。

这种嫁接在表演上的文化,或者是嫁接在旅游上的文化,已经失去了文化的深刻内涵。

而文化多样性的丧失,则会在长远的时期影响一个社会的生存与繁荣。

特别对于地域如此辽阔,民族如此多样的中国,文化多样性的保持与维护是形成和维护中国这块土地上各民族团结、和谐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文化多样性的学理基础最为直接的是生态学基础。

因为生态的多样性直接影响了文化的多样性。

关于这两者之间的直接关系,学者们多有论述。

本文毋庸对此做出更多的论证。

本文另辟蹊径,从其他学科研究寻求这种学理基础支持。

本文认为这种文化多样性的学理基础应该从两个方面加以证明:

第一个需要从本体论含义加以论证,第二个则需要从认识论方面做出合理的论述。

而新的基础性学理支持可以从复杂性科学研究和科学实践哲学研究那里获得。

复杂性科学研究可以以复杂性概念为此提供本体论支持。

而地方性知识观可以为文化多样性提供认识论支持。

地方性知识观有两个来源,一个来自人类学(吉尔兹,2004),一个来自科学实践哲学(rouse,j.,1987;盛晓明,2006;吴彤,2007)。

其中来自人类学的地方性知识观的提出有更为经验的实际观察和体验,而来自科学实践哲学的地方性知识观则概括力更强些。

本文认为,这两个学理性的概念可以为文化多样性的概念基础做出若干清理,使得文化多样性的概念在现实的运作更具有合理性。

下面,本文将分别讨论这些重要观点对于民族研究的意义。

一、文化多样性为什么需要一种更为牢固的本体论性学理支持?

文化多样性为什么需要一种更为牢固的本体论性学理支持呢?

这个问题与以下问题相互关联:

第一,文化多样性得到多少认同?

实际情况是,有许多人尽管在现象上承认文化多样性,但是本质上仍然希望以一种文化统一所有文化,或者支配所有文化。

第二,文化有优劣之分的观点仍然占据主流,人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这种文化优劣说背后潜藏的危害。

例如,认为汉民族的文化相对于本土的少数民族文化具有先进性,就是典型代表。

再例如,认为西方文化优于中国文化,也是这种文化优劣说的变种。

在后者上,有时,由于民族感情,我们不承认西方文化优于中国文化;而对于前者而言,通常在汉民族与少数民族文化相比而言,则很少有人认为不是这样。

假如我们提出一种文化没有优劣,而只是不同的观点。

是否有人赞同?

是否能够得到学理上的支持?

我可以从复杂性科学研究中,借用“复杂性”(complexity)概念,来为文化多样性寻找某种非生物科学种类的概念和学理支持。

复杂性概念很多,如若从本体论角度看复杂性概念,那么还是法国文化学者莫兰的观点:

“复杂性即某种相互交织的东西”。

把复杂性本体论的概念运用到文化上,注重的不是有多少种类文化,而是文化的相互交织和独立性的保持上。

因为如果在相互交织中,文化相互混同,消失其文化的独立性了,那么,某种文化也就不复存在了,某种文化不复存在,文化的多样性也就降低了或者消失了。

这当然不是复杂性概念所要有的本体复杂性,本体复杂性要求的就是事物的交织同时又能够保持其独立性,这样事物的多样性才能增长,而不是降低。

复杂性研究并不给予某种对象在体系中以优位的地位;复杂性概念在本体论的意义上强调“平权”和“交织”。

每一种文化只要在历史中存活下来,它就一定由于这种与周遭环境的博弈而充满了智慧的生存之道。

我们若是一种文化硬性统一其他文化,不仅会一步步消灭了其他文化,使实质性的文化变种为“观赏文化”、“旅游文化”,而且还会使某种其他文化一步步走向衰落,直至死亡。

某种文化更为优位的思想和观点是万万要不得的。

二战期间纳粹就采取了雅利安文化优位的立场,最后采取的极端方式消灭其他民族和种族,以至于自己也最终走向灭亡。

我国古代就多处提倡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的各种文化没有高低贵贱的观点,如《中庸》就说过,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悠悠万年而不衰亡的原因之一。

我们要认识到,文化之间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即便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延续了上千年,另一个民族的文化只有数百年,甚至数十年,也不能说历史悠久的文化是先进的,历史短暂的文化是落后的,或者反之。

文化只有适应与不适应之分。

文化之间只有差异之说。

文化先进说或者落后说的基础是历史直线进步说或者积累进步说,人们相信历史是进步的,即便有时走回头路也是暂时的,历史的潮流和趋势是进步,因此历史上越后来出现的东西就越进步。

真是如此吗?

复杂性研究揭示这是一种误解。

例如,技术的发明和创新并不是总是朝向进步的方向的,拿计算机的键盘来说,经济学史家已经证明现在的键盘不是最优的键盘,最优的键盘被发明过,但是在市场上,它不被采用。

波普尔告诉我们,如若一个所谓的规律是普遍的,那么只需找到一个反例,就可以证伪它,我们已经利用技术经济学史的案例做出这种普遍性的否定。

历史积累进步或者直线进步说是可疑的,也许没有普遍一致的历史,有的只是一段一段的、斑杂的历史。

因此,文化也是如此。

某种文化也许适应某地,另一种文化也许适应另一种环境。

所以不要拿一种文化去斥责不同的文化。

这种知识还有更为重要的文化本体论意义,即它的本质上的不扩张性。

它表明,不论我们在哪里,都需要从心底里尊重那里的文化,因为那里的文化是那里的人们有效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生存方式之一。

当然,在帝国主义强权横行天下之日,我对这种不扩张的文化很担心,另一方面,我们不能把我们的文化变成掠夺性的狼的文化,我们如何能够让狼懂得尊重我们的文化呢?

这是一个问题,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二、文化多样性的认识论基础及其意义:

地方性知识观

如果说,复杂性本体论概念为文化的多样性给予了本体论的基础支持,那么,人类学和科学实践哲学里的地方性知识观则文化多样性的合理性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强大武器。

我们知道,在不同文化间,有一个不认同到部分认同,再到认同的过程。

在s.阿龙、r.舍普等的《非正规科学:

从大众化知识到人种科学》著作里(这是一部采访法国当代学者关于非西方传统的自然知识的看法的一组发表在《法国文化》上的访谈录),这些法国文化学者发表了对西方以外的文化发展出来的关于自然、社会知识的一些看法。

如采访者r.舍普所说,其中大部分学者秉持这样一种观点,“发现传统知识和技能的深刻逻辑,同时逐渐把这样的或者那样的文化所固有的思想方式变为自己的”,“没有任何一个大陆能够蔑视别人的实践或信仰,还有知识”(见该书引言部分)。

这样的观点表达了很好的意图。

但是,正如该书书名所述的那样,非正规科学的表达在事实上仍然表达了一种等级低下的知识概念。

而ethnoscience最初也包含着这种知识只存在于原始的、未开化的人群中,而只有白人社会才掌握所谓的世界性、普遍性的自然知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本书的法文名为:

lasciencesauvage,dessaviorspopulairesauxethnosciences,最后的ethnoscience,译者译为“人种科学”,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原始自然知识”。

当然这比根本不承认其它民族还有科学已经进步不少了(阿龙等,2000)。

在人类学里,地方性知识表明了西方学者已经开始部分认同非西方知识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但是,这是一个执掌知识大权的西方大哥与非西方小弟弟们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这是一种仍然把西方知识视为高人一等的普遍性知识的知识观和认识论。

西方知识真的是普遍性的?

而非西方知识才是地方性的吗?

最近,西方学者、科学实践哲学提倡者,也是美国新生代科学哲学家劳斯(rouse,j)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地方性知识观,他认为,所有的知识在本性上都打上了地方性的烙印,西方知识也不例外。

这种知识的运行与权力有关(rouse,j.,1987)。

这种地方性不是仅指与地域有关的知识,而是指知识的本性与其发生的条件、语境不可脱离干系的意蕴(见,盛晓明,2000)。

即其知识产生的条件、知识辩护的条件均不可抽象。

其实任何知识命题或者定律到一地或一事之运用必然会涉及到具体的条件(初始条件以及边界条件),有时还需要辅助假设,还需要混合其他定律来共同解决。

因此,如卡特赖特所说,世界是斑杂的,定律不是普遍的(卡特赖特,n.,2006)。

而新经验主义科学哲学家卡特赖特更是精心论证了所谓的西方普遍性的科学,实际上是通过其他情况均同的假设,并且通过实验室理想化实现这种其他情况均同条件,把地方性的实验室搬到世界各地,使得这种实验室成为世界的基本特征而实现科学的“普遍化”(卡特赖特,n.,2006)。

所以,科学知识本性仍然是地方性的,它只是成功运用了实验室屏蔽条件,使得科学可以运用于设定的人工条件,从而使得它像普遍化的知识而已。

当然,科学是成功的地方性知识,但是这种成功是血腥伴随的成功;这种成功是把莱布尼兹的单子推广到全世界,是现代化进程所需要的那种把人均匀化,把人的个性消灭掉,使人成为机器的过程。

由于人被资本和机器搞的普遍化、一致化了,因而食品也才能工业化,工业化才能遍布全世界,统治全世界。

因此,科学知识的成功是与资本密切联系在一起,正如马克思在资本主义早年时期所批判的那样,科学是不花资本家一分钱的帮凶(马克思语)。

文化如若想向科学学习,就是把自己磨掉所有个性,变成为与资本共同运行的快餐文化。

文化不能这样。

文化如若也成为资本的帮凶,人就彻底异化为均匀的机器和没有情感的单子了。

地方性知识观的对于文化的认识论意义在于,它告诉我们,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总是具身的,地方性的。

知识与地方性的关联,表明这种知识的地方性有效性。

用科学取代它,则可能遭遇问题。

例如,云南红河地区哈尼族的梯田里是稻、鸭、鱼混养,而以现代科学的化肥施肥方式的稻田耕作就不适于这种地方,强行如此,则破坏了哈尼族的良好的传统耕作系统(参见:

严火其、李琦,2008)。

文化的地方性和知识的地方性,要求我们尊重本土文化,不去强行推广所谓的科学文化,即便引入外来文化也要适应当地的文化和生态为主,而不要求本土文化向外来文化转化。

我们并不排除学习他人文化的可能,但是学习不是消灭自己文化,而是让自己的文化更有多样性文化的养分。

事实上,本土的地方性知识远不是僵化不变的传统,它能使应用者有能力进行相当精确的预见性分析,本土知识在环境评估中的广泛应用和其所具有的创造性和多学科性;这种知识的动态性和相当强的预见性(玛丽.鲁埃等,2003)。

我们的政府在开发大的工业文明项目时,有时最多注意到了生态移民的经济利益不受到损害,很少注意到其深层的文化意蕴。

譬如,一个地区的建设和开发到底应该由谁来决定?

是当地的居住民,还是开发商?

是为了美丽的家园?

还是为了工业的利益?

生态多样化公约(cbd)指出:

每个签约方应(?

?

)尊重、保护和维持原住民和地方社区的知识、发明和实践?

?

(第8款(j))(玛丽.鲁埃等,2003)。

再譬如,这样的问题,在我的印象里,似乎在中国根本未曾考虑和无需考虑,但是实际上它可能蕴含着极大的隐患,种下了极大的不稳定的文化种子。

我举例以说明之。

在加拿大魁北克的詹姆斯湾,开发商和政府要修建一座水利水电大坝,据说大坝的修建会对本土居民带来诸多好处。

而当地居民却极力反对。

他们推举了一位他们尊敬的长者来据理力争。

这位长者是一位常年生活在那里的土著。

这位长者出于自愿和对动物的真诚关注,用自己的语言谈了各种各样的动物的食物习性、行为和栖息环境。

他的述说远远超过了对生态的单纯描述。

他不光提供了根据自己的环境知识做出的评估,而且还预见了计划中的水坝建设会对动物、从而也对克里人造成的具体影响。

他特别提及这样的事情:

我拥有一片imiskuuschiy(用陷阱捕捉河狸的领土)。

我占有的这片土地是我父亲赖以为生的土地。

我站在那里,看到那里,看到所有那些他教我ntuhu的每一个地方。

在我们一起狩猎和捕鱼的地方,我时刻都会想到他,想起他教给我的一切(?

?

)。

如果在河流上建立水坝的计划开始实施,他的尸骨就会被水淹没。

他的躯体将葬身于水库的最深处。

那样的话,我的身心怎么能够与这座水坝融洽共处呢?

(玛丽.鲁埃等,2003)。

三、结语

第一,复杂性科学的复杂性概念为文化多样性的增长提供了本体论的一个新的依据;科学实践哲学的地方性知识概念为文化多样性的合理性提供了认识论的新的依据。

依据这两个概念的要求,一个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多样性的建设,甚至比其经济增长更为重要。

它告诫我们,在引入工业文明项目建设时,要特别注意与工业文化相适应的是西方科学,它的基本要求就是祛除多样性,形成其他情况均同的条件,因此,现代意义的科学与文化多样性为敌的。

第二,既然所有的知识都是地方性的,既然科学也是地方性的。

我们不同地域的少数民族文化就更有权利要求我们的文化张扬,要求这种文化张扬的空间、实践和条件。

我们不自卑,我们不骄傲,我们不把自己的文化作为“表演”、“旅游”的文化,我们就有希望。

弘扬文化多样性及其建设,路还很远,也是极为复杂的事情。

让我们携手理论与实践,共同打造文化多样性大放异彩的新文化中国。

参考文献

rouse,j.,1996,engagingscience,howtounderstanditspracticesphilosophically,ithacaandlondon:

cornelluniversitypr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