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56443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题.docx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题.docx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题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题(含解析人教版)

时间:

60分钟分值: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小题,40分)

1.我国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以五年为单位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开始于( )

A.1951年B.1952年C.1953年D.1956年

2.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状况,对此理解不恰当的是(  )

项目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A.我国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也不如发展中国家印度

B.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新中国工业生产虽然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基础仍然薄弱

C.这是我国开展“大跃进”运动的背景,“大跃进”运动的目标是钢产量赶超美国

D.这是我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之一

3.新中国的诞生,使中国工业化的梦想有了实现的希望。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从1953年起,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并取得了

巨大的成就。

下列不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的是()

A.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B.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C.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D.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4.下列对“一五”计划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②初步改变了工业分布偏于沿海的不合理格局③钢铁、煤、电力、机械制造、交通运输以及水利建设等各方面捷报频传

④我国完全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5.对下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

1952年和1957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

粮食(百万吨)

棉花(百万吨)

煤(亿吨)

钢(百万吨)

1952

163.42

1.30

0.66

1.35

1957

195.05

1.64

1.31

5.35

A.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业迅速发展

B.“大跃进”运动片面发展重工业

C.“一五”计划的实施使重工业迅速发展

D.三年经济困难影响农业发展

6.1954

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标志着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下列关于这部宪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

的第一个五年计划②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③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④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宪法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7.到1957年,595个大中型工程建成投产,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98.3%,五年合计钢产量1656万吨,煤产量达到1.31亿吨。

工业总产值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56.5%。

文中的这“五年”,中国实施了(  )

A.社会主义改造B.第一个五年计划

C.土地改革D.“大跃进”运动

8.右图是刘少奇在一次会议上作宪法草案的修改报告的情景。

下列各项中属于这次会议成就的

是(  )

A.通过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通过了“863”计划 

C.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 

D.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右图是1954年河北唐山启

新水泥厂工人庆祝公私合营的照片。

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

C.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0.泰来机器面粉厂是泰州最早具有近代意义的工厂,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改名为“公私合营泰州面粉厂”。

该厂改名的时间是在20世纪()

A.40年代B.50年代C.70年代D.80年代

11.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这是20世纪中国社会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最能体现这次巨变特点的是(  )

A.社会主义公有制主导地位的确立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外交政策发生巨大的转折

D.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公布

12.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实践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是(  ) 

A.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土地改革

D.进行三大改造

13.下列关于中共八大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②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③是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重要探索④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14.1958年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这条总路线忽视了()

A.当时的国际环境

B.客观的经济规律

C.人民的愿

望和要求

D.人的主观能动性

15.曾有报刊不切实际地宣传某人民公社小麦亩产10万斤,一棵白菜250斤,甚至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这种宣传应出于()

A.土地改革时期B.抗美援朝时期

C.

三大改造时期D.“大跃进”运动时期

16.从以下图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刻舟称瓜

①片面追求高速度 ②自然环境遭到破坏③当时存在严重的“浮夸风”现象 ④农业科技化取得重大成果

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7.电视剧《我们像葵花》中有这样一

镜头:

冯建军的养父冯清明在下雨天收衣服时,

不小心用晾衣杆碰破了家中墙上挂着的毛主席画像,随后即被无端关押十多年。

下列对这组镜头的正确解释是()

①作为影视作品的

内容,这一段内容纯属虚构,毫无根据②这一组镜头反映的社会背景应该是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不久③文艺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这反映了当时我国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的情形④这表明当时中国存在大量的反革命分子

A.②③B.①④C.②④D.①③

18.火花是火柴盒上的图案,不同时代的火花留下了不同时代的痕迹。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右图所示火花属于下列哪一时期的历史遗存( )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大跃进”运动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9.下列属于“文化大革命”十年教训的是(  )

①稳定是发展的前提②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

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③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④要维护领袖的绝对权威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0.《似水流年》是一部抨击中国“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的小说,呼唤中国人决不允许“文化大革命”悲剧在神州大地上重演,值得重视和肯定。

中国要避免“文

化大革命”的悲剧重演,关键是要()

A.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D.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二、非选择题(21题25分,22题12分,23题8分,24题15分,共60分)

21.雷锋精神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闪烁着社会主义道德的耀眼光辉,具有引领人们崇德尚义、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雷锋虽然离开我们快50年了,但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始终放射出夺目的光芒,照亮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雷锋身上体现出的爱党爱国、助人为乐、敬业奉

献、锐意创新、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是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

——2018年3月3日《人民日报》

(1)依据材料一,指出“雷锋精神”的基本内涵,并说明“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12分)

材料二雷锋是穷苦的孩子,新中国给了他新生,所以他就像孩子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一样,对新社会怀有感恩。

他的一切行为都是出于自然,雷锋精神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它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时代精神。

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中国人,很淳朴地有这种感恩心,积极向上,只是在雷锋身上体现得特别突出。

——2018年2月16日《钱江晚报》

(2)雷锋生活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哪几个时期?

“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中国人”对新社会怀有“感恩心”,是因为新社会与旧

社会相比,在政治、经济上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6分)

材料三雷锋以自己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感人肺腑地回答了人为什么活着、为谁活着、怎样活着才更有意义、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

他人、如何对待集体

、如何对待国家、如何对待生活等每个时代人都无法回避的心灵课题。

雷锋精神便在这种无穷考问和回答中融入永恒。

——2018年3月6日人民网

(3)请从材料三所列举的“心灵课题”中任选一个课题,根据你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加以简要回答。

(7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五”计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种成就也给中央决策者们错误的信号: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可能即刻到来。

材料二右图为“三面红旗”,这里说的“三面红旗”,是指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高举“三面红旗”的时代已经过去50多年了。

回过头来看,“三面红旗”的提出与实施,反映出一个盲目冒进的问题:

总路线是在经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上的盲目冒进;“大跃进”表现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盲目冒进;人民公社化则是反映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变革方面的盲目冒进。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一五”计划何时开始实施?

它取得了哪些成就?

你列举其中的两项。

(3分)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这里所说的“三面红旗”都提出或开始实行于哪一年?

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分)

(3)造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这一错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分)

(4)从以上材料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我国宪法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那么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什么?

(2分)

(2)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有何意义?

(6分)

24.20世纪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起来,但是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

中国社会主义

的政治、经济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

下面我们一起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收集资料

第一组:

图片资料

图1

图2图3

第二组:

文字资料

资料一: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资料二:

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资料三:

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

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探究二】探究资料

(1)请你写出第一组资料中的图1是哪一场运动的宣传画?

图2反

映的是哪一场运动?

(2分)

(2)图3人物是谁?

以他为代表的那种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什么精神?

(2分)

(3)资料一是在哪一年提出的?

(1分)

(4)资料二出自何人之口?

人民是如何称颂他的?

(2分)

(5)资料三是一首悼念周

恩来总理的诗,它出现在哪一场运动期间?

(1分)

【探究三】探究感悟

(6)20世纪50年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何启示?

(7分)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检测题参考答案

1.C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

故本题选C项。

2.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运动开始的时间是195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符合题意。

3.D解析:

本题考查

识记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

划期间,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川藏、青

藏和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南京长江大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的成就,故答案为D项。

4.D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分析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通过“一五”计划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④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直到今天我国还未完

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5.C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表格的能力。

通过分析表格可以

得出:

1957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尤其是

工业方面。

提取有效信息“1952年和1957年”

,A、B两项开始于1958年,D项发生在1959~1961年,由此排除A、B、D三项。

C项“一五”计划实施于1953~1957年。

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捷报频传。

故选C项。

6.B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时间是1953~1957年,因此制定时间应早于1954年9月;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时间和标志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故答案为B项。

7.B解析:

本题考查对“一五”计划成就的识记及分析能力。

“一五”计划实施于1953~1957年。

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

通运输业捷报频传。

故选B项。

8.D解析:

本题考查综合判断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刘少奇”“作宪法草案的修改报告”,可知题干内容与宪法有关系。

故A

、B、C三项不符合题意,选D项。

9.D

解析:

根据图片中的“庆祝公私合营”和题

干中的时间信息“1954年”,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指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是在1957年底,与题干时间不符;B项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是在1956年底;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措施而不是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措施,C项错误。

10.B解析:

根据“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改

名”可知,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时间。

1953~1956年,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故本题选B项。

11.A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

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由此分析可知,符合题意的是A项。

12.B解析:

本题考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端。

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故选B项。

13.C解析:

本题考查对中共八大的认知与再现。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提出了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体现了发展经济的主旨,但中共八大后由于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的,

所以答案为C项。

14.B解析:

本题考查对社会主义

建设总路线的分析、理解能力。

结合总路线提出的背景、内容分析,虽然它与人民的愿望和要求相吻合,但是它过分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15.D解析:

本题考查“大跃进”运动。

根据题干中的表述可以看出当时出现一种浮夸的现象,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与“大跃进”运动有关。

16.D解析:

本题考查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三幅图片是“大跃进”运动时期的图片,“大跃进”运动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计划指标。

第一幅图片为大炼钢铁,使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由此可知①②正确。

由第二、三幅图片可以看出存在严重的浮夸现

象,故③正确。

农业科技化

取得重大成果是虚假现象,从图片中得不出这一结论。

17.A解析:

本题考查根据影视作品判断“文化大革命”的有关知识。

根据材料中“不小心”“毛主席画像”“无端关押”等,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历史,①④与实际不符。

18.D解析:

根据图片中的有效信息“毛主席最新指示”“要斗私,批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史实。

19.B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理解能力。

其中④的说法不正确,反革命集团利用人们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是“文化大革命”持续十年之久的原因之一。

因此,排除含④的选项。

20.C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发动的根本原因是“左”的错误发展

到“以阶级斗争为纲”,个人崇拜现象严重,民主法制遭破坏,在中国要防止“文化大革命”悲剧的重演,关键是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21.

(1)基本内涵:

爱党爱国、助人为乐、敬

业奉献、锐意创新、艰苦奋斗。

关系:

雷锋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

(2)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时期(或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

答出三个时

期即可)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或答:

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经济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答出一个要点即可

)(3)答案符合雷锋精神即可。

22.(1

)1953年。

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写出其中两项即可)

(2)1958年。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3)由于中国刚刚从革命战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认识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由于过分强调“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忽视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助长了浮夸蛮干的风气,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盛行。

(4)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一定要实事求是,制定政策一定要从本

国国情出发。

(言之有理即可)

23.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各政党团体组织及全国人民的最高行为准则;它的颁行,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

政,为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

24.

(1)图1:

“大跃进”运动。

图2:

人民公社化运动。

(2)图3:

王进喜。

“铁人”精神。

(3)1958年。

(4)

焦裕禄。

党的好干部。

(5)“文化大革命”中的“四五运动”。

(6)启示:

一个国家进行经

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发展经济不能违背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等。

(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