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海英语读写教程工科卷课文译文概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56240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涉海英语读写教程工科卷课文译文概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涉海英语读写教程工科卷课文译文概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涉海英语读写教程工科卷课文译文概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涉海英语读写教程工科卷课文译文概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涉海英语读写教程工科卷课文译文概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涉海英语读写教程工科卷课文译文概览.docx

《涉海英语读写教程工科卷课文译文概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涉海英语读写教程工科卷课文译文概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涉海英语读写教程工科卷课文译文概览.docx

涉海英语读写教程工科卷课文译文概览

世界渔业资源概况

1、1996年全球海洋捕捞渔业产量达到8630万吨高峰,接着是巨大的年度波动,到2008年稍稍减少到7950万吨。

2008年,西北太平洋的产量最高,为2010万吨(全球海洋捕捞量的25%),随后是东南太平洋,为1180万吨(15%),中西部太平洋为1110万吨(14%),东北大西洋为850万吨(11%)。

2、处于低度或适度开发的种群比例预计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14%下降到2008年的15%(图19)。

相反,过度开发、衰退或恢复中的种群从1971年的10%增加到2008年的32%。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完全开发的种群相对稳定在大约50%,1985年和1997年之间处于稍低水平。

2008年,粮农组织监测的15%的种群组被预计为低度开发(3%)或适度开发(12%),因此,这类种群能够提供高于现有水平的捕捞量。

这是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来记录的最低百分比。

预计有刚过一半的种群(53%)被完全开发,因此,其目前产量达到或接近最大可持续产量,没有进一步扩大的空间。

余下的32%预计被过度开发(28%)、衰退(3%)或从衰退中恢复(1%),由于以前的过剩捕捞压力,其产量低于最大可持续产量,需要实施恢复计划。

这一百分比是时间系列中最高的。

尽管这些预计可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过度开发、衰退或恢复中的种群百分比增加的趋势显而易见,低度开发和适度开发种群下降的趋势的确引起了关注。

3、占世界海洋捕捞渔业产量30%的排名前十名物种的多数种群被完全开发,因此没有增加产量的潜力,而一些种群被过度开发,增加产量只能在有效实施恢复计划时才有可能。

东南太平洋秘鲁鳀鱼的两个主要种群、北太平洋的阿拉斯加狭鳕和大西洋的蓝鳕被完全开发。

大西洋鲱鱼的儿个种群被过度开发,一些种群衰退。

西北太平洋的日本鳀和东南太平洋的智利钓一筴鱼被认为己完全开发。

在东太平洋被适度开发的日本鲭的一些不多的种群可能还有一些有限的扩大机会,而预计西北太平洋的种群正在恢复。

2008年,西北太平洋主要渔场的细尾带鱼预计被过度开发。

2008年金枪鱼和类金枪鱼总产量约为630万吨。

金枪鱼主要经济种类一长鳍金枪鱼、大目、蓝鳍(二个种类)、鲣鱼和黄鳍一贡献了420万吨,比2005年的高峰下降了约20万吨。

约70%的产量来自太平洋。

鲣鱼是最多产的热带经济金枪鱼(2008年占主要金枪鱼产量约57%),黄鳍和大目金枪鱼是另外的多产热带物种(分别贡献了约27%和10%)。

4、在23个金枪鱼种群中,大多数或多或少地被完全开发(可能多达60%),一些被过度开发或衰退(可能多达35%),只有不多的种群显示为低度开发(主要是鲣鱼)。

但是,由于可能对大目和黄鳍金枪鱼有消极影响,日前增加鲣鱼产量是不可取的。

不了解资源状况或了解不多的主要金枪鱼的种群很少,由于对金枪鱼的大量需求和金枪鱼捕捞船队的能力严重过度,如果不能改进金枪鱼资源管理,金枪鱼种群状况(以及产量)可能进一步恶化。

5、对蓝鳍种群糟糕状况以及对许多金枪鱼管理组织管理这些种群面临困难的关注,事实上导致摩纳哥在2010年建议,根据CITES禁止大西洋蓝鳍的国际贸易。

尽管在该高价值食用鱼资源状况满足列入CITES附录I生物学标准方面几乎没有争议,但该建议最终被拒绝。

反对将其列入的许多缔约方认为,ICCAT是管理这类商业开发的重要水牛物种的适当机构。

6、在西北太平洋,小型中上层种类是最丰富的类别,2003年日本鳀产量约为190万吨,但随后下降到2008年的120万吨。

该区域对总产量有重要贡献的细尾带鱼被认为己过度开发,阿拉斯加狭鲣和日本鲭被认为己完全开发。

鱿鱼、墨鱼和章鱼是重要物种,产量为140万吨。

7、在中东部和东南太平洋,种群开发状态没有大的变化,在国家和国际一级对一些关键鱼类种群的评估和管理有了一些改进。

在国际合作方面,经过3一4年的密集谈判,拟议的南太平洋区域渔业管理组织的一些成员方(智利、哥伦比亚、库克群岛、新西兰和秘鲁)于2009年11月14日在新西兰奥克兰通过了《养护和管理南太平洋公海渔业资源公约》。

该公约促进对非高度洞游渔业的国队、养护和管理,保护从南印度洋最东部穿越太平洋到南美洲EEZ的区域的牛物多样性。

中美洲国家也改进了在其区域沿海重要渔业资源评估和管理的区域合作。

此外,2009年厄尔尼诺现象适度,2010年前几个月继续出现在太平洋赤道区域。

8、热带深对流继续增强在热带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流动,据报告在东太平洋对种群状况和渔业的影响相对温和。

9、中西部太平洋总产量持续增长到2007年1140万吨最高峰,2008年稍有下降。

该区域产量占全球海洋捕捞量的约14%。

尽管有明显积极情况,但有理由担忧多数种群被完全开发或过度开发(许多在衰退)的资源状况,特别是在南中国海西部。

通过在新区域扩大渔业可能维持高产量,也可能是产品在渔场之间转运重复计算,导致产量预计偏差,潜在掩饰种群状况的消极趋势。

在东北大西洋,蓝鳕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恢复,日前产量约100万吨,尽管可能由于最近的低补充量使管理的资源短期下降。

由于对鳕鱼和鲽鱼的主要种群实施恢复计划,捕捞死亡率下降。

2008年北极鳕鱼产卵种群特别大,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低水平恢复。

同样,北极绿青鳕和黑线鳕种群增长到高水平,尽管别处的种群依然被完全或过度开发。

玉筋鱼和毛鳞鱼的最大种群依然被过度开发。

对数据有限的平鲉和深海物种的担忧依旧,这类物种可能更容易受过度捕捞影响。

北方对虾种群一般处于良好条件,但有迹象表明一些种群正在被过度捕捞。

对许多种群,己经或正在实施基于更为一致的最大可持续产量政策的捕捞量控制规则,包括蓝鳕、鲭、北极黑线鳕、北极鳕鱼和更大的鲱鱼以及鲽鱼种群。

10、尽管西北大西洋渔业资源继续处于以前和/或日前开发压力下(约35%的种群预计在2008年衰退),对应过去10年改进的管理计划,一些被过度开发和衰退的种群最近显示出恢复迹象(例如马舌鲽、黄尾黄盖鲽、庸鲽、黑线鳕和白斑角鲨}。

但大西洋鳕没有这种情况,这一曾经在西北大西洋最重要和丰富的商业鱼类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早期急剧崩溃,尚未恢复。

11、自2006年进行评估起,东南大西洋的种群状况有了若干重要变化。

重要的无须鳕资源依然是从完全开发到过度开发。

但由于良好补充年份以及自2006年起引入严格管理措施,南非海域的深水无须鳕和纳米比亚海域的南非无须鳕出现一些恢复迹象。

沿岸鱼类的多数种群状况依然为完全开发或过度开发,一些正在衰退。

南非拟沙丁鱼的显著变化是2004年有很高生物量,预计被完全开发,但日前在不利环境条件下,丰量大大下降,在整个区域被过度开发,这一情况在2008年的回顾中做了说明。

相反,由于系列年份的良好补充条件,南非鳀的状况从完全开发改进到适度开发,而瓦氏脂眼鲱继续处于从低度开发到适度开发状态。

南非竹筴鱼和短线钓筴鱼种群条件恶化,特别是在纳米比亚和安哥拉海域,这两种鱼类日前被过度开发。

安哥拉海域的小沙丁鱼(圆小沙丁鱼和短体小沙丁鱼)依然从适度开发到完全开发状态。

米氏鲍种群条件继续令人担心。

有大量非法捕捞,日前被过度捕捞,可能衰退。

12、另一个关注的区域是西南大西洋,在16个己评估的物种中有超过一半的被认为处于衰退或被过度捕捞,其中包括阿根廷无须鳕(Merlucciushubbsi)、南蓝鳕(Micromesistiusaustralis)、小鳞犬牙南极鱼(Dissostichuseleginoides)和阿根廷滑柔鱼(Illexargentinus)。

中东部大西洋2008年产量约为340万吨,稍低于2000一2008年平均的约350万吨。

小型中上层种类构成上岸量的大部分,随后是其他沿岸鱼类。

在上岸量方面最重要的单一物种是沙丁鱼,过去9年每年上岸量在60一80万吨范围。

在从博哈多尔角向南到塞内加尔的区域,沙丁鱼依然被认为处于适度开发中,而多数中上层种群被认为处于完全开发状态。

一些种群被认为处于过度开发状态,例如西北非沿岸和儿内亚湾的沙丁鱼种群。

在很大程度上,多数区域的底层鱼类资源从被完全开发到过度开发,塞内加尔和毛单塔尼亚海域的白纹石斑鱼依然处于严酷的条件。

深水对虾一些种群状况似乎得到改善,被认为处于适度开发中,而该区域其他对虾种群处于从完全开发到过度开发状态。

商业上重要的章鱼和墨鱼种群依然被过度开发。

13、在地中海,总体情况维持稳定,但在上次全面评估后情况变得困难。

尤须鳕和羊鱼的所有种群被认为处于过度捕捞中,鳎鱼的主要种群和酮鱼的多数种群情况可能也是这样。

评估的小型中上层鱼类(沙丁鱼和鳀鱼)的主要种群处于完全开发或过度开发状态。

14、在黑海,小型中上层鱼类(主要是黍鲱和鳀鱼)状况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急剧衰退中稍有恢复,可能是由于不利的海洋条件,但其依然被认为从完全开发到过度开发。

15、东印度洋产量依然高度增长,从2007年到2008年增长10%,日前总产量660万吨。

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区域总产量稳定增长,产量没有平缓迹象。

但该区域产量中高白分比(约42%)属于“未确定的海洋鱼类”类别,在需要对种群状况和趋势进行监测方面,这引起关注。

增加的产量可能在事实上是由于扩大新捕捞区域或物种。

澳大利亚专属经济区渔业产量下降部分原因是由于结构调整减少努力量和产量以及2005年的旨在停止过度捕捞并使过度捕捞的种群得以恢复的部令。

预计该区域的捕捞经济在中长期将得到改善,但对单个渔民来说,短期内还可预计得到更高利润,原因是正在生产的船舶不多。

16、西印度洋2006年总上岸量达到445万吨高峰,但2008年下降到412万吨。

金枪鱼和类金枪鱼在所有物种组中产量最高一2008年为88万吨或总上岸量的21%。

最近的评估显示,康氏马鲛种群被过度捕捞。

该区域的产量数据往往不详细,不足以进行资源评估,但西南印度洋渔业委员会在2008年基于最佳可获得的数据对其管辖区域的140个物种进行了资源评估,发现29%的物种被过度捕捞或衰退,53%的为适度或完全开发,18%的为低度开发,比全球平均数要高。

17、应当指出,过去几年全球产量下降,在世界范围内过度开发、衰退或恢复中的种群百分比增加,低度和适度开发的物种比例下降,捕捞渔业产量不能增加的可能性加大,除非实施有效管理计划来恢复过度捕捞的资源。

对只在或部分在公海开发的一些高度洄游、跨界和其他渔业资源来说,情况似乎更为严峻。

2001年生效的联合国鱼类种群协定(UNFSA)应当作为公海渔业管理措施的法律基础。

18、令人鼓舞的是,一些区域通过有效管理行动,在减少开发率和恢复被过度捕捞的鱼类种群以及海洋牛态环境方而已经取得良好进展。

例如,在澳大利亚管理的鱼类种群方而,被分类为过度捕捞和/或受到过度捕捞影响的鱼类种群数量从2005年的24个下降到2008年的18个;相反,被分类为完全捕捞一低度捕捞的种群数量在同期从19个增加到39个。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纽芬兰一拉布拉多大陆架、美国东北大陆架、南澳大利亚大陆架和加利福尼亚海流等生态系统显小了捕捞压力的实质性减少,这些生态系统目前处于或低于模式开发率,即生态系统的多物种能够提供最大可持续产量。

 

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

1世界上许多鱼类种群过度捕捞,导致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逐渐退化。

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这会给渔业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后果,包括对非目标鱼种栖息地的破坏及其意外死亡,对鱼类种群数量的影响,以及生态系统功能与结构的变化。

2目前,渔业管理一般效率较低;它着重于某一单一目标鱼种的捕捞最大化,往往忽略了栖息地,天敌,捕食的目标鱼种和其他生态系统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

集中捕捞单一品种可能会付出巨大的间接社会和经济代价。

例如,由于箭鱼和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的误捕造成白色旗鱼的年死亡率超过90%,白色旗鱼已申请列入美国濒危物种法案名录。

3为了满足形成更加有效、更加全面的管理方法的迫切需求,许多咨询专家都建议在渔业管理中广泛考虑生态系统。

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EBFM)是渔业管理的新方向,从根本上扭转了渔业管理的优先顺序,注重生态系统管理的管理而不是目标鱼种的管理。

4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EBFM)总体目标是维持健康的海洋生态系统和相关的渔业。

特别是EBFM应避免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系统是通过环境质量和系统状态指标来衡量的,最大限度地减少物种和生态系统过程的不可逆变化的风险,在不损害生态系统的前提下获取和保持长期的社会经济利益,充分掌握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了解人类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

在缺乏这些知识时,应采取以生态系统为主导的、健全的渔业管理预防措施。

5我们需要像建立单一品种的决策标准一样建立和发展社区和系统的标准、参考点和控管规则。

我们可能需要确保,在了解其他生态系统组成部分的要求后,所有渔业在生态系统中捕获的总生物量不超过该系统总生产量。

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系统的特性,可保护生态系统复原能力,避免不可逆变化。

6EBFM必须在了解诱捕和其他人类活动如何影响环境脆弱性的背景下描述人类所利用所有海洋生物栖息地,找出这些影响潜在的不可逆转性,并阐明对于种群数量变化至关重要的栖息地。

保护鱼类和其他重要生态系统组成部分的栖息地,避免其遭到破坏性的捕捞的损害,从而增加鱼类的丰富多样性。

因此,海洋分区将是EBFM的关键因素,它规定了在指定的时间和空间人类活动的类型和级别。

7我们要设法通过EBFM方法,消减渔业对濒危和受保护的物种的影响,包括影响对其恢复至关重要的生态过程。

在某些情况下,单一品种在减少对受保护鱼种误捕方面的管理一直是成功的,但EBFM还将考虑到其他间接影响。

8EBFM的另一个目标是减少过高的副渔获物量,因为处于生命初始阶段的鱼类和滞销品种往往在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全球范围内,商业渔业丢弃渔获量估计为27.0万公吨,约占世界海洋渔获量的四分之一。

误捕的问题可以通过海洋分区来解决,这将禁止在关键区域使用非选择性或破坏性的渔具,开发和部署更多的选择性和减少破坏性的捕鱼技术。

9最后,EBFM必须根据整个系统的状态、鱼种栖息地、受保护鱼种和非目标鱼种的情况来管理目标鱼种。

单一鱼种的目标和极限参考点仍然适用,但需结合这些因素进行调整。

10我们相信可以通过采用合理的预防措施,在不同的信息和不确定性水平的系统中实施EBFM。

这就意味着若信息缺乏或不确定,在制定管理目标和管理限制时,应小心谨慎。

不确定性越大,管理措施应越严格。

因为生态系统的管理涉及一系列广泛的目标,生态系统的高度复杂性,影响预测的高度不确定性,必然要求谨慎实施EBFM。

理想情况下,EBFM将免除举证责任,除非能够证明不损害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否则将不能捕捞。

11在缺少相关信息数据,对目标物种的状况或生态系统过程了解不多的情况下,EBFM可能仅利用自然历史和一般常识建立预防措施或安全界限,如减少捕捞限额或扩大封闭区域。

而对于具有适量数据的系统,EBFM可以除了单一物种的有效管理,还可以增加对未知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的预防管理。

12采用定向管理和改进数据收集,在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中优先考虑生态系统,这些可以促进未来EBFM更全面。

随着数据信息不断丰富,渔业管理可逐渐发展为以每个生态系统为基础的客观性能指标监测系统。

数据越多,我们采取的措施可以越大胆。

13适应性管理和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如何应对替代捕捞战略,将有助于从数据贫乏发展为数据详实的EBFM。

例如,可预留某些地区来对照衡量捕鱼对底栖生物群落的影响。

此外,EBFM应根据管理能力不断改进,并允许循序渐进。

14同时也需要运用新的分析模型和管理手段。

必须不断完善和扩大多物种模型和生态营养模型,更好地应对系统级的不确定性,制定系统层级的参考点,并评估拟议EBFM行动对生态系统影响。

因为EBFM强调栖息地和生态系统在波动的情况下的功能,所以先进的EBFM模型应该包括空间结构和环境变化的过程。

15EBFM可能需要从单一物种的渔业管理计划向综合的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渔业管理计划(EBFMP)演变。

在EBFMP中,通过对生态系统以及个别品种的监测来评估管理行为的影响。

很可能从单一品种来看,并不是过度捕捞,但从整个生态系统来看则是过度捕捞(生态系统的过度捕捞)。

当某些饵料鱼既作为海洋食肉动物的猎物资源,也作为渔业的捕捞目标或当过度捕捞大型食肉动物导致食物网变化,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16重建不断退化的生态系统反过来可能会造成渔民的短期经济困难。

因此,向EBFM转向可能涉及补偿渔民和对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奖励,这样他们才能支持把EBFM作为一项长期战略。

例如,补偿(以配额买断计划的形式)是新西兰用于鼓励渔民接受渔业管理政策根本性转变[个别可转让配额(ITQs)]的一个主要机制。

17从已有的以个别品种产量最大化为基础的管理系统过渡到以生态系统为重点,承认海洋生态系统中固有的不确定性管理方法并不是轻而易举的。

然而,这并非不可逾越的困难,因此我们不能举足不前。

18尽管目前生态系统和其对人类行动的反馈存在不确定性,我们依然应该大力发展EBFM,因为现在实施EBFM的潜在收益等同于甚至大于不实施EBFM的潜在风险。

这已经开始在加利福尼亚州的近海渔业凸显出来,对已允许渔获量进行预防性限制,因为人们知道随着生态系统的相关信息不断增加,这种情况会逐渐缓解。

在阿拉斯加,渔业管理的规章制度已包括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渔业管理措施,如控制直接捕捞和误捕;禁止捕捞饵料鱼(其他鱼类,海鸟和海洋哺乳动物都以此为生);保护鱼类、螃蟹和海洋哺乳动物的栖息地以及控制捕捞的时间和地点。

美国众议院和参议院正在草拟法例,并有可能很快出台相关法案,落实皮尤海洋委员会和美国海洋政策委员会的建议,包括通过立法要求实施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管理方法。

人们正在考虑以此为手段,兑现渔业在2002年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所作出的承诺。

我们将敦促各方将此处所述的原则作为以上措施和其他努力措施的基础。

气候变化对渔业和水产养殖的影响

1、气候变化大大改变了世界捕捞渔业,世界捕捞渔业由于过度捕捞和其它人为因素的影响面临着巨大压力。

内陆渔业-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和非洲国家-尤其面临着高风险,这威胁着世界上一些最贫穷人群的食品供应和生计。

同时也会对水产养殖产生影响,尤其是对亚洲的居民。

各国必须采取行动,确保以鱼为食物和和依赖渔业生存的人们有能力,有新的政策和资源来适应不断变化的水域。

2、气候变化导致海洋正在变暖,但这种变暖在地理的分布并不均匀。

由气候变暖造成的温度和盐度变化的共同影响,预计将降低表层水密度,从而增加垂直分层。

这些变化可能会减少表层养份,从而改变温暖区域的初级和次级生产。

3、此外,有证据表明,季节性上升流可能受到气候变化影响,进而影响整个食物网。

气候变化可能会影响浮游生物和鱼类种群的群落构成、生产力和季节性过程。

世界海洋酸度的逐渐增加(逐渐降低PH值)普遍对珊瑚礁产生重大长期的威胁。

短期内,与珊瑚白化有关的温度升高可能导致珊瑚礁和其他生态系统稳步退化。

长期来看,我们预计酸化程度会逐渐增加,珊瑚礁结构将完全弱化。

而珊瑚礁系统能否适应这些环境的变化还不得而知。

4、随着气候温暖,向两极范围的海洋鱼类种群丰量增加,而朝赤道方向的范围种群丰量下降。

一般情况下,预计气候变化将驱动大多数陆地和海洋物种的分布范围向两极转移,温水物种分布范围扩大,而冷水物种分布范围减少。

鱼类群落最快速的变化将发生在深海物种,它们向更深水域转移以应对海洋表面温度的升高。

此外,许多动物的迁徙时间也会受到影响。

海洋变暖还将改变掠食-被掠食的匹配关系,因为浮游生物会有不同反应(一些响应温度变化,另外的响应光照强度)。

5、证据表明,内陆水域也在变暖,但气候变化对流入这些水域的河流径流有不同影响。

一般而言,高纬度和高海拔湖泊将经历冰盖减少、水温增加、生长季节增长,因而,藻类丰量和生产力也会增加。

相反,热带区域的一些深湖将经历藻类丰量减少和生产力下降,这可能是由于营养物质供应减少。

对一般淡水系统而言,在考虑气候变化的结果是要特别关注洪水发生时间、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变化,这些是许多鱼类物种在洄游、产卵、运输鱼卵等方面要适应的。

6、预计依赖渔业的经济、沿海地区和渔民以不同方式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其中包括:

人口移居和迁移,由于海平面上升和热带风暴频率、分布或强度变化而对沿海地区和基础设施造成的影响;渔民生计不如以前稳定和食用鱼可获得性和数量变化。

7、渔业和渔业地区的脆弱性取决于其面临变化的程度和敏感度,还取决于个体或系统预测和适应的能力。

适应能力是由不同的地区状况决定的,受到文化、当前体制和治理框架或不能有效获得适应资源的影响。

国家和地区之间、某一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的脆弱性都存在差异。

总体上,较穷和权势不大的国家和个人更容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资源捕捞过度、生态系统退化以及生活贫困,社会服务及必要基础设施缺乏的社区,渔业更加脆弱。

8、渔业是富有活力的社会-生态系统,经历着市场、开发和治理的快速变化。

这些变化加上气候变化对自然和人的联合作用使我们很难预测气候变化对未来渔业社会-生态系统的影响。

人类适应气候变化包括个人或公共机构的反应或预测行动,包括完全放弃渔业寻求其他替代职业,确立安全保障和警告系统以及改变捕捞生产。

渔业治理将需要灵活处理种群分布和丰量的变化。

一般认为,改进渔业适应性能力最好的办法是确立基于生态系统的合理、可持续渔业,以应对其固有的不确定性。

9、与其他领域相比,渔业和供应链的温室气体排放不多,但可采用已有措施进一步减少排放。

在许多情况下,减缓气候变化影响与现有的改进渔业可持续性互为补充,互相促进。

技术创新包括在捕捞生产中减少能源消耗,建立更效率的捕捞后流通系统。

10水产养殖现占人类水产品消费的近50%,预计这一比例将进一步增加,以满足进一步的需求。

人们日益关注能否长期为捕捞业生产提供鱼粉和鱼油作为水产养殖的饲料。

现在,很多替代品如大豆、玉米粉、稻糠等的效果并不理想,不能满足鱼的需求。

此外,随着水产养殖的扩大,对这些农产品的需求也会大大增加,这也会产生很多问题。

11、全球水产养殖集中在热带和亚热带区域,其中亚洲内陆淡水产量占总产量的65%。

大量的水产养殖活动集中在主要河流的三角洲。

未来几十年海平面上升,这将增加更远的上游的盐度,影响咸水和淡水养殖生产。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需将水产养殖生产转移到更远的上游或转为养殖更耐盐的物种。

这类措施代价较大,并对相关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有显著影响。

另一方面,温带水产养殖更易受水温变暖的影响,这会超过许多养殖物种的极限,从而需改变养殖的物种。

12、极端天气的增加可能从这几方面影响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设施毁坏、种群丧失和病害扩散。

这类危险性在开阔地点更大。

预计气候变化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静止的水体,一些化学品在水中的浓度增加到有毒水平或改变水体分层,这些导致水体缺氧,增加养殖种群的死亡率。

但如果认真监测,并采取合适的战略,可应用适应性措施。

13、同时,气候变化也给水产养殖带来了机遇。

一些内陆水域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会有所增加,这将提高水产养殖的产量。

尽管三角洲的盐度增加将使一些水产养殖转移到上游,但在许多额外区域可进行高价商品对虾的养殖,当然这样需消耗更多的能源。

14、与占全部人为甲烷排放量37%的陆基畜牧业不同,养殖的水生物种不排放甲烷。

养殖软体动物和大范围海澡养殖排放的二氧化碳很少(如果不是根本没有),同时这类养殖在一定程度上有碳封存的作用,还可为生物燃料(海澡)提供原料。

这就提高了水产养殖的价值,即可作为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但产生更少的碳痕迹,以及具有进一步减缓大气碳排放的相对潜力。

15、池塘半精养是亚洲分布最广的养殖系统之一,这些池塘产量很高。

如加以良好管理,这些池塘可增加吸收碳的能力,可以为淡水和半咸水系统的碳封存做出极大贡献。

应对非法、不受管制和不作报告的捕捞(非法捕捞)的贸易措施

1.贸易措施正越来越多地被用来打击非法,未报告和无管制的捕捞(非法捕捞)。

这些措施的目的是防止非法捕捞所得的鱼和鱼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日益严格的与贸易有关的措施往往伴随着重大的挑战,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那些来自于小规模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