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55665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教学设计.docx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教学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教学设计.docx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设计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设计

天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赵恒瑞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思路

课题来源:

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基于构建高效课堂理念,通过对学情的分析,预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力求在45分钟时间里,以问题探究法、史料教学法等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主要学法,体现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通过师生的双边互动,引领学生体会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和探究方式,在师生的交流互动中,愉快轻松地完成学习活动,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

教材内容分析及设计思路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的第2课,在本单元的课程设置中上承《夏商周时期的制度》,下启《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具有重要的地位。

同时,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它虽时间短暂、二世而亡,但它在中国历史上也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并极具开创性。

本课以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及其影响为中心,讲述秦朝政治制度史。

在新课改背景下,以课标为中心,注重历史学科的特征,将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以“集权皇帝”为主题,从讲解员的视角分析,以“看天下——定天下——治天下——品天下”为主线贯穿课堂教学,同时,注重历史的时序性,通过西周贵族政治与秦朝官僚政治、西周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的纵向比较,使课堂教学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现在,我将教材内容详细分析及教学设计思路陈述如下:

第一目,“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共讲了两点:

1.看天下,礼崩乐坏——春秋争霸与战国七雄并立局面的出现。

2.定天下,诸侯西来——秦经过商鞅变法,最终完成了天下的大一统。

此目内容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的重要背景。

在处理的过程中,从制度史的角度出发,通过简明史料,着重讲清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宗法制”的破坏;而秦的统一,标志着春秋战国时期制度革新的完成。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就是制度革新的产物。

第二目,“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此目内容是本课的重点之一,核心和重点问题是君主专制,共讲了两点:

1.治天下,中央集权——皇帝制度,“皇帝”称号的由来和皇帝制度的创立。

在授课过程中,以《秦始皇本纪》中的材料入手,设置问题3,通过史料教学法、问题探究法,让学生了解“皇帝”称号及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即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2.治天下,中央集权——中央官制,主要讲述秦朝中央政权机构的组成。

以图示法与问题探究法相结合,从而讲清秦朝中央官制的职能与特点,即三公分别掌管政治、军事及监察,三公九卿分工明确,互相牵制,其本质是人治。

第三目,治天下,中央集权——“郡县制的全面推广”,这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本目主要讲述了三点:

1.郡县制在秦国的推广

2.郡县两级地方机构的职能

3.秦朝官僚机构的特点与作用

此目以史料丞相王绾与廷尉李斯的廷辩及秦朝郡县制示意图的分析,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掌握郡县制的推广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基础。

至此,秦始皇创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套垂直的官僚体系。

在该体系之下,选官不问身份,官位概不世袭,实行俸禄制是其最大的特点。

第四目,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着重突出:

品天下——千年延续,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2000多年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在中国政治文明中,具有主体地位,影响深远。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针对刚步入高中的一年级学生而设计。

1.具备的知识水平:

在他们初中的历史课学习中,对秦完成统一的历史过程及秦始皇巩固统一国家的史实有了较为详细的学习,故而在本课的学习中,着重从政治制度入手,让学生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掌握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及影响。

2.具备的学习能力:

通过初中三年的历史学习,虽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但已具备了一定的对历史材料的阅读能力,可以进行有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故而,本课设计中引入了一些历史材料,同时,设置了相应的问题,以期通过师生的互动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3.身心发展特点:

此年龄阶段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本课的设计中,史料的引入可以让学生感悟历史,认识秦的统一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进步,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从而,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勤奋好学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识记皇帝制度、中央官制、郡县制的内容;理解中央官制的特点;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

2、通过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学会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通过问题探究法、历史比较法,让学生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和历史学习方法。

3、让学生认识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而体会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

教学重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

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

教学难点:

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方法:

史料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法等。

教学过程

活动1:

课前预习:

布置任务,让学生自主阅读并学习课本内容。

设计意图:

以导学案为基准,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对本课知识有初步的学习和自我的理解。

活动2:

导入新课

师:

PPT展示并讲解:

天水放马滩木板地图与秦简

20世纪80年代,考古人员在我们天水麦积区放马滩发现了先秦时期的古墓群,出土了大量文物。

放马滩正是秦人为周天子牧马的地方,嬴非子也因养马有功,被封为“附庸”。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此后的100多年,秦征服周边的戎族,穆公称霸西戎。

而到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后,秦迅速壮大,最终秦王嬴政只花了10年就横扫六国,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帝国。

但是毛泽东也说过: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创了很多制度,但是却被骂了几千年……”

师:

秦始皇创立了哪些制度?

为什么会被骂几千年?

我们这节课将一探究竟。

设计特色亮点:

以地方历史与毛泽东对秦始皇的评价为引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感觉历史就在自己的身边,自然地进入到本课内容的学习。

活动3:

讲授新课:

第一目:

从诸侯争霸到秦的统一(背景)

师:

创设情境1:

西周灭亡后,我们一来看天下大势有何变化。

第一子目:

看天下,礼崩乐坏——春秋争霸与战国七雄并立局面的出现

师:

PPT展示:

材料一春秋之世,鲁之朝(周)王者二,……而如齐至十有一,如晋至二十。

——摘自(清)顾栋高《春秋大事表》

问题1:

(1)该材料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制度?

(2)该材料体现了这一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导致该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生:

回答……

预设目标:

学生的可能答案如下

(1)春秋时期、分封制

(2)周王室衰落,诸侯竞相称霸

(3)周王室衰落,“礼崩乐坏”

师:

(小结)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大夫纷纷强大起来,形成了割据势力,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分封制、宗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这一时期“礼崩乐坏”的局面,让士族成为最活跃的群体,从而改变了西周贵族政治中自天子而诸侯而大夫而士而平民的这种等级世袭不可改变的局面。

设计特色:

创设情境,以“看天下”为出发点,将史料教学法与问题探究法相结合,通过学生对史料的阅读与分析,建立史料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很好地把握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局面及西周分封制、宗法制衰败的原因。

活动4:

讲授新课:

第一目:

从诸侯争霸到秦的统一(背景)

师:

创设情境2:

在诸侯争霸,群雄四起的时代,谁将顺应历史的发展,成为定天下者?

第二子目:

定天下,诸侯西来——秦的统一

PPT展示:

春秋争霸形势图与战国七雄形势图

问题2:

(1)从春秋到战国,我国政治局面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2)战国时期的政治局面是如何结束的?

为什么?

生:

回答……

预设目标:

学生的可能答案如下

(1)由大分裂、大动荡的时代趋向局部的统一

(2)秦灭六国,完成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时代。

秦国的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最终完成中国历史的大一统局面。

师:

(总结)从春秋时期各诸侯的争霸战争到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总体来说,由分裂走向了局部的统一。

战国时期,是一个政治大变革,制度革新的时代,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扫六合,天下诸侯尽西来”,完成了统一,定都咸阳。

设计特色:

创设情境,以“定天下”为出发点,设计简洁高效,以读图的方法,让学生直观地、清楚地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秦的统一很大原因取决于商鞅变法。

师:

(过渡)秦王嬴政只花了十年的时间灭掉了六国,完成了秦国35代国君所没有完成的大事,那么,面对一个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组织复杂的帝国,如何很好地来统治就是摆在他面前的头等大事。

接下来,我们学习秦始皇为治天下而开创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活动5:

授新课:

第二目: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内容一)

第一子目:

治天下,中央集权——皇帝制度

师:

创设情境3:

PPT展示史料如下:

材料二: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

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

“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

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并说:

“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

‘朕’”的建议。

——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问题3:

(1)根据材料,“皇帝”称号及“制”、“诏”“朕”等规定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2)该材料中,皇位是怎样继承的?

(3)根据材料及教材内容,概括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

生:

回答……

预设目标:

[学生的答案提示]

(1)“皇帝”、“制”、“诏”体现皇帝的地位独尊和权力至上。

(2)世袭继承

(3)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

本质是皇帝专制,皇帝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师:

(总结)皇帝制度的确立是秦完成统一大业的产物,反映了皇帝独尊的地位和权势,“皇帝”称号更是对其统治地位的神化、圣化。

从此,“皇帝”成为我国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师:

(过渡)秦始皇在确立了皇帝制度的同时,为了高效率地统治国家,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官僚体系,首先我们来看秦始皇治国策略二——中央官制的建立。

设计特色亮点:

学生对“皇帝”称号并不陌生,但是对皇帝制度缺乏深层内涵的理性认识,通过对历史材料的阅读,掌握皇帝称号的由来,同时,通过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把握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

活动5:

讲授新课:

第二目: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内容二)

第一子目:

治天下,中央集权——中央官制

第二子目:

中央官制

师:

PPT展示中央官制示意图并讲解:

问题4:

(1)你认为谁把持了国家的最高权力?

为什么?

(2)秦朝中央官制的有何特点?

生:

回答……

预设目标:

[答案提示]

(1)没有。

三公九卿在地位和职责上,各司其职,互相牵制,无法独揽大权,国家的军政大权完全掌控于皇帝之手。

(2)人治:

皇帝专制。

皇帝总揽国家一切权力,三公九卿受命于皇帝,分工明确,互不统属,互相牵制,均为皇帝服务,其任命也取决于皇帝。

师:

(总结)三公九卿在地位、权力、职责等方面都处于相互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国家的最高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

三公分别掌管政治、军事及监察,三公九卿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百官公卿由皇帝任命,不得世袭。

从这里,我们看出中央官制的本质是君主专制,三公九卿没有决策权。

师:

创设情境4:

PPT展示史料如下:

材料一:

“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

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

始皇怒曰:

“此中人泄吾语。

”案问莫服。

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问题5:

秦始皇为什么对丞相车骑的多少如此在意?

这则小故事反映了什么问题?

生:

回答……

预设目标:

[学生答案]

忌惮丞相权力过大,威胁到皇权,不允许他人对皇权威严的不敬。

这则小故事一方面体现秦始皇地位独尊,又体现出他残暴的个性。

师:

(总结)丞相乃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位高权重。

秦始皇之所以注意丞相的活动,是为了防止相权威胁皇权。

中央官制的建立也体现出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其本质是君主专制。

秦始皇将在场者全部杀掉反映了君主专制的残酷性,皇帝的话就是法令,事无小大,皇帝独裁;也反映秦国以“法”治国,其政严苛、残暴的特点。

设计特色亮点:

通过图示法、史料教学法、问题探究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中央官制的构成形成直观的认识,又可以通过自己的分析与理解,积极主动构建知识。

师:

(过渡)皇帝制度和中央官制的建立,是秦完成大一统之后,在中央创立的政治制度,也是秦始皇治天下的两大策略,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呢?

接下来,我们领略秦始皇的治天下之郡县制的推广。

活动7:

讲授新课:

第三目:

郡县制的推广(内容三)

治天下,中央集权——郡县制

师:

创设情境5:

PPT展示材料:

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

“诸候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然。

延尉李斯议曰: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讎,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旨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之,甚足易制。

开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候不便。

”始皇曰: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迁尉议是。

问题6:

(1)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2)秦始皇采纳了谁的观点?

为什么?

生:

回答……

预设目标[答案提示]

(1)分封制和郡县制

(2)李斯的观点。

秦始皇认为天下的战争,是因为侯国的存在,而天下的“宁息”,必须废除分封制,让侯国不复存在。

师:

(总结)秦完成统一大业后,为“求其宁息”,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广郡县制。

秦始皇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后来,增至四十余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设若干县,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一大进步,也奠定了中央集权的基础。

师:

PPT展示材料:

春秋之世,灭人之国者,固已为县。

——《日知录》

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左传》

问题7:

根据材料,为我们了解先秦时期地方行政制度提供了哪些信息?

预设目标[答案提示]

春秋时期已有郡县,县的地位高于郡。

师:

公元688年,秦国征服了邽戎和冀戎,分别设置了邽县和冀县,这是中国最早设立的两个县,也就是我们天水现在的秦州区和甘谷县,到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后,秦国就实行了县制,将全国划为41个县,由中央直接管辖。

由此可见,秦始皇是将郡县制推广到了全国范围。

设计特色亮点:

以地方历史和史料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历史,理解历史。

师:

PPT展示:

秦朝郡县制示意图

问题8:

秦朝郡县制有何特点?

生:

回答……

预设目标:

[答案提示]

中央集权。

郡,为秦朝中央政府下辖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由郡守对上承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县为郡下辖机构,政务由县令或县长主持,郡县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郡县制的推行,实现了秦朝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设计特色亮点:

通过史料教学法、问题探究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秦朝如金字塔般的中央集权制度有感性直观的认识,又可以很好地把握郡县制实际上就是中央政府对地方实现了直接有效的控制,从而理解中央集权的含义。

活动8:

分析归纳:

材料一:

……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

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有两个重要意义:

一是在国家制度中由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使早期的部族国家转化为疆域国家;二是国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了世袭领主,使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问题8:

根据材料并结合王绾与李斯的廷辩,分析比较西周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的差异。

预设目标[答案提示]

差别:

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是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容易导致国家的分裂;在西周分封制、宗法制下,领地与权力世袭;在自己的领地内,具有独立的统治权。

而秦朝的郡县制从地方集权都中央,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君主专制集权的官僚政治,有利于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实行俸禄制,选官不问身份;郡县长官直接受命于皇帝。

师:

(总结与过渡)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一套从中央到地方垂直的帝国管理体系,其选官不问身份,官位概不世袭,实行俸禄制。

这套官僚体系的建立,确保了统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有利于大一统秦帝国的巩固和发展。

设计特色:

通过史料的阅读和分析,帮助学生进行纵向的历史比较,从而让学生掌握两种政治制度的本质区别,同时,培养学生历史比较的思维能力。

师:

PPT展示并讲解:

综合上述秦始皇治天下的三大举措,我们不难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

中央集权制度:

(两层含义)

1.中央:

“专制主义”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地方:

“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3.本质:

人治

4.核心: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

师:

(过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保证了秦帝国高效率的行政管理,也保证了秦始皇的专制统治,体现出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那么,这套制度的建立有何影响呢?

活动9:

分析与归纳:

品天下,千年延续——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师:

PPT展示材料并讲解:

谭嗣同1896年在《仁学》中说:

“(中国)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

师:

由此看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影响深远。

(1)积极: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中华民族的形成。

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文化的发展。

在水利工程、救灾问题等方面,可以迅速调配人力、物力、财力等。

(2)消极影响:

其人治的实质,容易导致暴政,腐败的出现,随着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越来越占主导地位。

设计特色亮点:

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有了系统的学习之后,对高一学生而言,不难总结出此制度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从而突破难点。

活动10:

结束授课

师:

秦始皇为治天下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和发展了秦的统治,原本以为他的大秦帝国可以延续万万世,可惜的是只存在了短短的15年就土崩瓦解,然而,他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却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历代的帝王又有所加强和完善,到底是谁来完善,如何完善,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板书设计: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背景:

从诸侯争霸到秦的统一

2、内容:

皇帝制度: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1、中央

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

2、地方——郡县制:

两级地方机构

3、作用与影响:

奠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教学特色综述

1.适应新课改背景,力求创新与高效,以讲解员的视角,带领学生进行秦始皇陵的考古之旅,使教学突破创新、增加吸引力。

2.以地方历史与教学内容相融合,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就在自己身边,让学生易于理解历史,同时,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度和敏感度。

3.以学生活动来模拟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运行模式,让学生自我体验历史,感悟历史,更好地掌握秦朝官僚政治的特点与作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将本课教学推向了高潮。

4史料教学法与问题探究法相结合,通过相关联的问题设置,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问题串,充分体现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也体现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互动活动。

5.注重“论丛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的培养,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构建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