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一章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45265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一章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一章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一章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一章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一章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一章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含答案.docx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一章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一章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一章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含答案.docx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案:

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含答案)

一、区域发展的衡量指标与空间结构演化

1.衡量指标

(1)常用指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2)综合性指标:

如人文发展指数(HDI),就是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2.空间结构的演化

(1)影响因素:

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

(2)发展趋势:

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二、区域发展阶段

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1)产业结构:

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2)经济特点:

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

(3)区域发展状态:

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

2.工业化阶段

(1)产业结构:

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2)经济特点:

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大为加强,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增长态势。

(3)区域发展状态:

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1)产业结构:

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

(2)经济特点:

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

(3)区域发展状态:

处于较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教材P9活动]

1.匹兹堡的位置特点:

位于美国东北部地区,开发历史悠久;靠近五大湖区,水陆交通便利;位于阿巴拉契亚山地,煤炭资源丰富。

2.匹兹堡地区的煤炭资源主要是无烟煤,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无烟煤炼铁技术才逐渐成熟。

3.在匹兹堡由毛皮贸易场所发展为钢铁中心的过程中,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由农业生产为主转变为非农业生产为主。

4.略

[教材P11活动]

1.芝加哥等城市的地理区位特点:

位于五大湖沿岸,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水陆交通便利;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

2.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期阶段相比,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变化及原因分析:

(1)空间结构的变化:

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还没有形成网络;区域发展成长阶段,出现了铁路运输,交通线路密集。

总之,交通运输线路由简单到复杂,由线状逐渐发展成网络状。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分析,区域发展初期阶段主要为乡村地域,农业用地面积大;区域发展成长阶段,乡村地域发展为城镇地域,农业用地减少,工业用地面积增加。

(2)产业结构的变化:

由以第一产业为主转变为以非农产业为主。

(3)原因:

工业化、城市化、交通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

3.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在成长阶段出现的问题:

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失业率升高等。

4.不同意。

理由:

由于区域之间具有联系性,在环境较差地区的开发过程中,可以利用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结合当地的资源和劳动力,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一样可以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西部大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避免植被破坏导致土地沙化;合理利用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避免大水漫灌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避免因工程建设和采矿扰动地层,导致地震等。

[教材P11~12活动]

1.①资源枯竭、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导致生产成本增加;②钢铁生产向广大发展中国家转移,加上钢铁的替代产品大量出现,出现世界性钢铁过剩;③石油和核能利用导致能源结构的变化,煤炭工业衰退;④环境污染,新建企业不愿在此建厂,原有企业大量外迁,导致失业人数增加;⑤环境污染、经济衰退,导致人口外迁。

2.处于衰退阶段的区域,原有的发展优势将丧失,人地关系恶化。

3.

(1)上海市的发展要克服的限制性因素:

能源等矿产资源不足、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严重。

(2)上海市增强城市发展活力的措施: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解决能源不足问题;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因水资源浪费和污染导致的水资源短缺;改善市内交通运输情况,缓解交通拥堵和交通污染;合理规划,建设卫星城,解决城市问题。

———————情景导入先思考———————

2016年清明,小张从外地回到家乡(新丰西康)扫墓,令他吃惊的是在家乡泛滥开采稀土的这一行为,为何没有得到制止,而到现在还在大规模开采。

祖祖辈辈在这里耕种着320多亩农田,在这农田周围的山林地带有着丰富的稀土矿资源。

(1)小张家乡目前的区域开发方式是怎样的?

这种开发方式具有怎样的特点?

提示:

粗放型。

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大范围破坏为代价,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时期内的高速增长。

(2)小张家乡开采稀土的行为会导致怎样的生态后果?

提示: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污染、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两种区域开发方式的特点及后果

二、区域发展水平与对外经济联系

———————应用体验不可少———————

1.最能全面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是(  )

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B.人均国民收入

C.三次产业产值比重D.人文发展指数

解析:

选D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和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均为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单方面指标。

而人文发展指数(HDI)是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2.海南岛是我国的宝岛,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也是外来人口比例较大的省份之一。

可是历史上曾因孤悬海外,被历代统治者视为蛮荒瘴疠之地,作为流放犯人的地方。

历史的事实说明了(  )

A.如果地理环境过去对人类活动不利,将来就一定有利

B.如果地理环境过去对人类活动有利,将来就一定不利

C.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

D.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对当地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固定不变的

解析:

选C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变化的,将来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但在不同的阶段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同的。

读塔里木盆地图,回答3~5题。

3.该地大部分聚落已移向地势高的地方,其原因主要是(  )

A.洪水泛滥       B.坡地开发

C.交通线增多D.荒漠范围扩大

4.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是呈(  )

A.网状分布B.“之”字形分布

C.点状分布D.环状分布

5.影响塔里木盆地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是(  )

A.地形B.光照

C.水源D.土壤

解析:

3.D 4.D 5.C 第3题,由于人类过度利用水资源,我国西北沙漠化从历史时期以来不断扩展,为了生存,人类不得不迁往地势较高,而水源较充沛的地方,所以选项D正确。

第4题,交通线包括铁路、公路等,从图中发现交通线从整体上看呈环状分布。

第5题,塔里木盆地远离海洋,深居内陆,降水少,所以水源是当地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情景导入先思考———————

旅游业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带动性产业。

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发展工业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鞍山工业、抚顺矿业集团西露天矿、沈飞航空博览园、大连明清家具艺术品有限公司、大连珍奥生命园等都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蒸汽机车博物馆、铸造博物馆、海州露天矿等工业旅游项目都受到了国内外游客的热捧。

(1)辽宁的老工业部门有哪些?

发展工业有哪些有利的区位条件?

提示:

工业部门有钢铁、机械、化学、造船等部门。

有利条件:

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

(2)辽宁当时处于工业发展的哪个阶段?

提示:

工业化阶段。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区域发展阶段

2.工业化阶段

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方法技巧很重要———————

区域发展和地理环境关系的分析技巧

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需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进行。

横向是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的影响,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两个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它们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

思维模式如右图所示:

纵向是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

思维模式如下图所示:

———————应用体验不可少———————

傍晚,我漫步在银行、公司、商店、事务所密聚的街头。

高楼耸立夜空,像陡峻的山峰,墙壁是透明的玻璃,好像水晶宫。

五颜六色的街灯闪闪烁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时隐时现,走在路上,就像浮游在布满繁星的天空。

汽车如风如龙,飞驰而过,车上的尾灯,似无数条红色丝带不断地向远方引伸(丁玲《曼哈顿街头夜景》)。

思考并完成1~3题。

1.丁玲描述的区域处于区域发展的________阶段(  )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   B.工业化

C.高效益的综合发展D.高水平的开发

2.该区域(  )

A.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B.经济以“自给自足”为特征

C.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大规模转移

D.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

3.推动该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部门有(  )

①科技、教育 ②金融、贸易 ③信息、旅游

④钢铁、普通服装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解析:

1.C 2.D 3.D 第1题,“银行、公司、商店、事务所密聚”说明这里的金融、贸易、信息等第三产业高度发达,属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高水平的开发”是区域开发的一种方式,不是“区域发展的阶段”。

第2题,A、B选项属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发展阶段的特征;选项C为工业化阶段的特征。

第3题,钢铁产业需要消耗大量资源、能源,普通服装加工工业属于廉价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均不是推动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及其郊区工业布局变化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A地早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棉油基地,中期当地改种蔬菜、瓜果、花卉,现在成为市区。

导致A地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是(  )

①早期到中期:

农业科技的发展 ②早期到中期:

市场需求的增加 ③中期到现在:

城市化的发展 ④中期到现在:

传统工业的发展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5.该城市传统工业区规模的变化与原因正确的是(  )

①规模:

先增大后缩小 ②规模:

先缩小后增大 ③原因:

早期到中期——交通的发展 ④原因:

中期到现在——产业的升级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

4.B 5.C 第4题,A地由早期的商品粮棉油基地到中期变成了蔬菜、瓜果、花卉基地,是因为城市规模扩大,对蔬菜、瓜果、花卉等农副产品的需求增加,A地现在变为了市区,说明该地区城市规模正在扩大。

第5题,结合图例很容易看出该城市传统工业区的规模为先增大后缩小,从早期到中期,该城市传统工业规模扩大,与经济发展和政策因素有关,布局也从市中心迁往城市东北郊区,与地价和环境因素有关;从中期到现在,传统工业区规模在缩小,出现了高新技术区,这与该城市产业升级有关。

读下列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得出)水平统计图,完成1~2题。

1.图中反映的城市化与人均GDP的关系是(  )

A.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

B.某阶段人均GDP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呈负相关

C.城市化发展是提高人均GDP水平的主要动力

D.人均GDP水平越高,城市化发展速度越快

2.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图中四个国家在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平均增长速度方面最快的是(  )

A.印度       B.中国

C.日本D.德国

解析:

1.A 2.C 从图上曲线可以看出,四个国家明显分为两组,一组是德国和日本,一组是中国和印度,这代表了两类国家,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第1题,从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两者相互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

总的来说,人均GDP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相应越高,不存在某阶段的负相关问题。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加快经济发展,提高人均GDP水平,这是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

发达国家自“二战”以来,随着人均GDP的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相对缓慢;发展中国家,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市化进程发展很快。

第2题,从图上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出,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在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方面,日本增长是最快的。

若下图表示区域先后发展的三个阶段。

读图完成3~4题。

3.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丙

B.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乙

C.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丙

D.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甲

4.下列特点属于乙阶段的是(  )

A.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

B.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的平衡

C.区域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D.区域开放程度大幅度提高

解析:

3.C 4.C 第3题,依据题意,甲、乙、丙分别代表区域发展的以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以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但仍以第二产业为主;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科技、教育、金融、贸易、信息、旅游等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第4题,乙处于工业化阶段,该阶段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增长态势,区域内部差异加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交通运输显著发展,区域开放程度逐步提高,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据此回答5~6题。

5.影响长江中下游平原早期经济发展的因素有(  )

①水系稠密 ②土壤黏重 ③矿产资源缺乏 ④人均耕地面积少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6.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和华北平原,主要原因是(  )

A.单位面积产量低

B.人均耕地面积少,机械化水平低

C.水资源日益缺乏

D.热量条件不足

解析:

5.A 6.B 第5题,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流、湖泊和沼泽广布,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开发早期,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较低,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

第6题,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再加上稠密的水网,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因此,农业生产的规模小,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也较低。

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

读图,完成7~8题。

7.有关图中从Ⅰ到Ⅲ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②图中城市人口增多,乡村人口减少 ③图示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8.Ⅲ到Ⅳ时期,影响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政策B.交通运输

C.劳动力D.市场

解析:

7.C 8.D 第7题,从阶段Ⅰ到阶段Ⅲ林地减少,耕地增加,森林的涵养水源能力减弱,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出现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增多,但乡村人口不一定减少;我国东部河流,夏季为汛期,流量大。

第8题,从Ⅲ到Ⅳ时期,城市化迅速发展,城郊出现花卉和绿化树种,影响农业生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市场的需求量。

读北京市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变化图,完成9~10题。

9.下列关于1978~2011年北京市的产业结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比重波动较大

B.第二产业比重下降迅速,不占重要地位

C.第三产业持续上升,占主导地位

D.进入21世纪后,北京的第二、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出现稳定迹象

10.从区域发展阶段看,目前北京市处于的发展阶段是(  )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B.工业化阶段

C.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D.区域发展的起步阶段

解析:

9.D 10.C 第9题,从图中分析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变化特点得出答案。

第10题,结合北京市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以及北京市的发展水平,可以确定北京市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一、选择题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有人文发展指数等,区域开发方式有粗放型、高水平之分。

据此回答1~2题。

1.人文发展指数(HDI)通过哪几个指数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

①预期寿命 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③教育程度

④国内生产总值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2.在高水平的区域开发中,应该注重(  )

①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 ②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

③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期内的高速增长 ④强调以较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

1.C 2.C 第1题,人文发展指数不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第2题,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大范围破坏为代价,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期内的高速增长;而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利用,强调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故C项正确。

城市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发展演变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读某城市空间分布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模式图,完成3~4题。

3.图中四个阶段按时间的发展演变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

C.②③①④D.①④③②

4.图中发展阶段表明(  )

A.①阶段以农业为主体,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明显

B.②阶段区域以小城镇为主,内部经济差异比较小

C.③阶段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

D.④阶段区域内部差异继续加大,区域处于不平衡状态

解析:

3.C 4.B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并形成了一些卫星城,故C项正确。

第4题,②阶段为离散阶段,对应自给自足式,以小城镇发展为主,缺少大中城市,没有核心结构,内部经济差异较小,构不成等级系统,故B项正确;①为扩散阶段,中心城市的轴向外扩散带动中小城市发展,点—轴系统形成。

③对应工业化兴起阶段,从图中看,该阶段并未形成交通运输网络。

④为成熟阶段,对应信息化与产业高技术化发展阶段,区域生产力向均衡化方向发展,空间结构网络化,形成点—轴—网络系统,整个区域成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化区域。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科技、教育、金融、贸易、信息、旅游等部门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尤其是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区的是(  )

A.日本的九州B.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C.中国东北工业基地D.德国的鲁尔工业区

6.某一地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高等院校云集,则该地区应优先发展(  )

A.资源密集型工业B.劳动密集型工业

C.资金密集型工业D.技术密集型工业

解析:

5.A 6.D 第5题,九州岛是日本的“硅岛”,属高新技术产业区。

第6题,该地区的区位条件是知识和技术、便利的交通、优美的环境,该地区应优先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

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结合下图,回答7~8题。

7.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起步是源于本阶段的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8.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

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A.A—B—CB.B—C—A

C.C—A—BD.B—A—C

解析:

7.B 8.C 第7题,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人地关系的矛盾不明显。

第8题,C点的第一产业比重最大,为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A点的第二产业有明显的优势,属于工业化阶段;B点的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属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故正确的顺序是C—A—B。

二、综合题

9.E市位于内蒙古西南部,自然资源丰富,以羊(羊毛和羊绒制品)、煤(煤炭)、土(稀土)、气(天然气)著称。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990~2005年E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

材料二 2008年E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构成。

材料三 2008年E市三次产业构成。

(1)影响该市“羊”产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________。

2008年该市的支柱工业部门是____________。

(2)E市处于区域发展的________阶段,在该阶段,劳动力向________和________大规模转移。

(3)2008年,E市的区域空间结构具有哪些特点?

(4)E市的整个区域处于____________状态。

解析:

(1)题,从土地利用类型图看,该市草地面积广阔,因此“羊”产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原料;从工业增加值构成图看,该市2008年煤炭开采业比重最大,应为其支柱性工业部门。

(2)题,根据材料一可知,该市建设用地增加迅速,说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结合材料三(第二产业比重最大,第三产业比重较高)可知,该市处于工业化阶段。

第(3)题,区域空间结构特点可从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中心城市的地位、交通运输建设和对外开放程度等角度归纳。

第(4)题,在工业化阶段,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答案:

(1)原料 煤炭开采业

(2)工业化 制造业 服务业

(3)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大为加强,相继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

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显著高于区域的平均发展速度,对于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4)不平衡的加速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