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综押题卷历史材料题部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44931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综押题卷历史材料题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文综押题卷历史材料题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文综押题卷历史材料题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文综押题卷历史材料题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文综押题卷历史材料题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文综押题卷历史材料题部分.docx

《高考文综押题卷历史材料题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综押题卷历史材料题部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文综押题卷历史材料题部分.docx

高考文综押题卷历史材料题部分

2010年高考文综押题卷(历史材料题部分)

1、(32分)社会转型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往往会出现重大的发展与变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居五年,秦人富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有关唐代制度的两则材料

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

上郡岁三人,中郡二人,下郡一人;有才能者,无常数。

其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明法,有书,有算。

——《通典》

材料三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

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四: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以同文馆、电报学堂、武备学堂、水师学堂、自强学堂等命名的学堂相继创办。

其间还有150多人被派赴美、英、法等国留学。

材料五: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

“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稣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

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

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自《梦蕉亭杂记》)

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对秦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并指出其重要作用。

(6分)

(2)材料二反映了隋唐时制度有何改革与创新?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时主要的创新之处。

(7分)

(3)材料三中提及的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中,有利于改善民生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3分)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

(2分)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教育变革的历史背景,(4分)并对此变革加以评价。

(4分)

(5)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

根据材料五,归纳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6分)

参考答案

(1)废分封制,行县制;废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4分)作用:

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分)

(2)创立科举制。

(1分)增加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创武举和殿试;用高官主持考试成为定制。

(6分)

(3)青苗法;免役(也称募役)法;市易法。

(3分)政府收人大为增加;保证农时有

(4)鸦片战争后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洋务运动兴起,迫切需要近代人才。

(4分)培养了一批翻译、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人才;但单纯学习西方科技,没有根本改变教育制度。

(4分)

(5)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内容脱离实际;触动了封建玩固派利益,遭强烈反对;变法理论偏激导致内部意见分歧。

(6分)

2、(32分)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民为什五,而相牧司连坐。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为孥。

燔诗书而明法令,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为田开阡陌封疆。

————以上均摘自《史记》中的《商君.列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述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6分)并概括奇迹对后世产生消极影响的措施?

(3分)

材料二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

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资于铁……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

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张之洞《筹设冶铁厂折》(1889年)

(2)根据材料二,谈谈洋务派是如何看待“自强”与“求富”关系的?

请结合材料予以说明。

(6分)

材料三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

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

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四使戊戌政变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

——胡适《留学日记》

(3)材料三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

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4分)

 

(4)材料四的观点正确吗?

简述你的理由。

(6分)

 

材料五“毛泽东是最早的探索者”……“毛泽东在探索中的失误和挫折也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团的核心,继续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索。

……他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以上均摘自《川大学者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

(5)毛泽东、邓小平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路线是什么?

沿着这条思想路线走下去,我们在21世纪的行动纲领是什么?

(7分)

 

参考答案:

(1)意义:

通过商鞅变法,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秦国因此而逐渐强大起来,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6分)消极影响:

严刑峻法、文化高压政策、重农抑商。

(3分)

(2)“求富”是“自强”的基础。

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有助于抵制外国的经济扩张;民用工业的发展军事工业有推动作用。

(6分)     

(3)君主立宪;三权分立学说。

(4分)

(4)不正确。

出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实行改良在中国行不通的,戊戌变法必然失败。

(6分)    

(5)思想路线: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

行动纲领: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7分)

3、(32分)阅读下列资料

材料一“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明君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

材料二19世纪中叶英国社会状况(部分)一览表

成员

占全国

人口

占国民

收入

年代

穷人

数目

年代

工人工

资下降

工业、金融资产阶级等

2%

36.5%

1855年

85(万)

1857年

15—20%

1856年

87(万)

普通

群众

80%上

40%

1863年

109(万)

1866—1867年

10—20%

1866年

130(万)

——吴于廑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

如英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在“流汗行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

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10小时;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繁荣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

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案”、“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保障工人的权益。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四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

材料五“新加坡经验”的缔造者李光耀曾留学英国,所谓“新加坡经验”的源头在英国。

李光耀从英国学到了三样东西。

他对这些西方经验做了东方式的改造:

法治精神。

李光耀在英国学习法律,接受了西方的法治思想。

他的严刑峻法的社会管理模式使新加坡长期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和政府的廉洁。

与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涣散和“失败”相比,新加坡是相当安定和安逸的。

当然,这种模式中也存在一些有争议的因素,大至对公民权利的限制,小至颇具特色的新加坡鞭刑。

费边主义。

费边主义弃革命而取渐进式变革道路,英国是一个300多年没有发生革命的国冢。

李光耀赞同扣平的改良,曾经对新加坡主张“革命”的“左派”采取了严厉的压制政策。

社会主义理想。

李光耀信仰“老式的社会主义”,即给予公民平等的机会来显示他们的才能和为自己获得财富。

为实现这个目标,李光耀在新加坡推行强政府施政模式和集体主义的“亚洲价值观”。

在一些西方学者眼中,新加坡展现的是一种“非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

——《新京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为政思想和具体的为政措施?

(8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主要资本丰义国家在社会领域内所采取的措施。

(6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对各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

(4分)

(3)结合材料二、四,回答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

(2分)孙中山最信的“定地价法”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4分)如何评价这一定地价之法?

(4分)

(4)根据材料五联系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加坡经验”值得肯定的施政措施的看法。

(4分)

参考答案:

(1)思想:

保护人民利益或以民为本,施行仁政。

(4分)

措施:

省刑罚(减轻对农民的压迫);薄税敛(减轻农民负担);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勿夺农时(保证农民劳动时间)(4分)

(2)措施:

通过立法手段保障工人权益(如颁布一系列法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如颁布保险法);改善工人生产生活条件(如确立最低工资)(6分)

(注:

若只有具体史实的罗列而没有概括,如确定最低工资、提供就业信息、确定工作时间、保障免费医疗等,最多得4分)

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有利于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

良好的政治环境,加之工人经济待遇的改善,又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4分)

(3)原因:

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贫富不均的现象。

(2分)含义:

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涨价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4分)(注:

若只答“平均地权”最多得2分)。

评价:

“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产阶级利益与要求,也体现了孙中山对农民的同情;(2分)它是一个改良主义措施,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封建地主对土地的权益,是一个不彻底的土地纲领。

(2分)

(4)建立廉洁有效的政府,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根据国情调整发展战略(或“渐进式变革”)既适应时代的变化,又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优良的公民素质和“新儒学”道德观形成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4分)(考生任答两点即得4分)

4、(32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为实现政治民主化和经济近代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是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至上”、“制宪”、“违宪”等内容的法律化、制度化、神圣化,在专制政体板结的时代很难传播。

据考,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图一南京临时参议院成立图二遇刺身亡的宋教仁

材料三“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四汉阳铁厂的建成,耸动中外视听。

然而,由于专制官办体制的腐败无能,铁厂的投产之始便财经亏损,张之洞为此心力交困,只得于1896年“招商承办”,委“亦官亦商”的盛宣怀督办铁厂,走上“官督商办”道路,由译员出身的李维格任总稽查。

1908年,盛宣怀奏准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合并,改为商办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至辛亥革命前,约年产生铁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万吨。

然而,公司除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始见盈余外,财政常陷困境,外债沉重,终为日本势力侵入,无法摆脱半殖民地中国的全社会化悲剧。

抗日战争初期,汉阳铁厂部分冶炼设备西迁重庆,所余被日军占领,昔时傲视东亚的雄厂仅留下残垣断壁。

材料五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人对宪法了解相对滞后的原因。

(4分)

(2)南京临时参议院为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2分)结合材料二中图一、图二指出当时中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什么?

(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成就有哪些?

(8分)

(4)依据材料四,谈谈汉阳铁厂近代衰落的原因。

(8分)

(5)根据材料五指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主要成果体现在哪些方面?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建设钢铁企业方面我国取得的主要成就。

(6分)

(6)上述我国政治民主化、经济近代化历程给我们什么启示?

(2分)

 

参考答案:

(1)宪法抽象,较难认识;宪法约束君权,在专制政体下很难传播。

(4分)

⑵举措:

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分)斗争焦点:

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斗争。

(2分)

⑶颁布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分)

⑷衰落原因:

①根本原因:

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展步履艰难。

(2分)②具体原因:

专制官办体制的腐败(2分)。

财政常陷困境,外债沉重(2分)。

日本全面侵华对它的毁灭性破坏(2分)。

⑸成果: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2分)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包头钢铁公司、武汉钢铁公司;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上海宝山钢铁公司。

(4分)

⑹启示:

只有推翻封建统治,赢得民族独立,中国的近代化才有出路。

(2分)(若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5、(32分)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于1958年。

当年,由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范文澜领导,研究浮雕图片所需要的史料题材。

经过精心挑选确定了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来表现近百年来中华儿女走向独立。

走向解放的革命历程。

请根据下面四幅浮雕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1839年图二:

1911年

 

图三:

1937——1945年图四:

1949年

(1)请分别指出上述图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8分)

图三:

1942年图四:

1949年4月

(1)说出上述四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8分)

 

(2)图二和图四的共同点是什么?

图二和图四中的军队的最终政治理想有何不同?

出现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8分)

 

(3)图一和图三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这种主题在明清时期已经出现,请举出三个例子。

(8分)

 

(4)根据图三、四提供的信息,说明中国革命斗争的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

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图四反映的史实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8分)

 

参考答案:

(1)图一:

虎门销烟(或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图二为武昌起义;图三:

抗日游击战(或抗日战争);图四:

渡江作战。

(8分)

(2)共同点:

都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对本国封建落后势力黑暗统治的斗争。

(2分)

不同点:

图二军队的理想是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图四军队的理想是建立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国家。

(4分)

原因:

阶级立场不同。

(2分)

(3)共同主题:

都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2分)

例子:

明代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抗击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清政府进行的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6分)

(4)斗争对象:

由抗日战争时期的日本帝国主义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反动派。

(2分)

原因: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坚持独裁统治,妄图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解放区和人民军队。

美国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和中国人民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4分)

影响:

渡江作战的胜利,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为中国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打下坚实基础。

(2分)

6、(32分)十七大期间,“关注民生”是出现频率最高的热词,这个话题在十七大代表和普通百姓中引起了热烈反响。

中外历史上,一些统治者采取的改革政策和措施给我们提供了历史借鉴和启示。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此开展了对“民生”问题的研究。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和他们搜集的历史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一文物1是唐朝“庸饼银”

(1)在图一中,王安石变法的哪项措施的作用与文物1相同?

有何意义?

(6分)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英国社会状况(部分)一览表

成员

占全国人口

占国民

收入

年代

穷人

数目

年代

工人工

资下降

工业、金融资产阶级等

2%

36.5%

1855年

85(万)

1857年

15—20%

1856年

87(万)

普通

群众

80%上

40%

1863年

109(万)

1866—1867年

10—20%

1866年

130(万)

——吴于廑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

孙中山最信的“定地价法”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如何评价这一定地价之法?

(10分)

 

材料四: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

1933年美国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组织18岁到25岁的男青年种树,建水坝,扑灭森林火灾,种植防护林。

(3)据材料二指出,当时美国为什么要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中美国采取措施的意义?

(10分)

 

材料五:

粮票(见右图)如今已成了收藏品。

它最早出现在1955年,当时我国粮食部首次发行全国粮票,国家对粮食及粮食制品定人定量、计划供应。

到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粮票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初粮票退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原因何在?

(4分)请结合上述材料,为这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写一个简短的结束语。

(2分)

 

参考答案:

(1)相同:

“募役法”。

(2分)意义:

有利于减轻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限制了大地主、官僚、高利贷者、大商人等人的特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4分

(2)原因:

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贫富不均的现象。

(2分)含义:

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涨价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4分)(注:

若只答到“平均地权”最多得2分)评价:

“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与要求;(2分)它是一个改良主义的措施,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封建地主对土地的权益,是一个不彻底的土地纲领。

(2分)

(3)原因:

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导致工人失业、农民破产,加深了社会危机。

(4分)意义:

增加就业,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资本主义民主统治的稳定。

(6分)

(4)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粮食产量提高;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4分)民生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或答重视改善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政府的基本职责。

(其它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32分)

材料一康熙二十一年,玄烨以俄人占据黑龙江一带,密迩留都,不可滋蔓。

始命副都

统郎坦以行猎为名,渡黑龙江侦察雅克萨城形势,郎坦归言,俄兵寡少,不足患。

玄烨乃定征俄之策:

先命户部尚书伊桑阿赴宁古塔制巨舟,筑爱珲呼玛尔二城,置十驿通饷运,以萨布素为黑龙江将军,治爱珲;又令车臣汗绝俄人贸易,戌兵刈其田禾以困之。

二十二年,俄将模里尼克率可萨克兵六十余人,发自雅克萨,将移营黑龙江下流,至爱珲附近。

萨布素遣兵迎击之,俘其全军,致诸齐齐哈尔。

——摘自萧一山《清代通史》第一卷第五篇

材料二1990年5月18日东德新政府与联邦德国签署国家条约,条约规定了两德将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7月1日条约生效,东德马克退出流通,西德马克成为两德共同的货币。

7月6日两德开始就第二个国家条约进行谈判,条约规定了两德统一的原则、方式和时间,以及两德统一后的政治制度等。

最终在1990年8月31日签署了第二个国家条约,条约规定,民主德国恢复1952年行政区划调整以前的五个州,这五个州遵照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第23条集体加入联邦德国,加入联邦德国的五个州实行三权分立的多党制议会民主制度。

——摘自新浪网

材料三所罗门群岛等三国常驻代表于2007年7月19日向联合国秘书处转交了陈水扁致联合国秘书长函,提出“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申请。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7月23日就联合国秘书处拒绝接受并退回陈水扁致函一事回答中国记者提问时表示,联合国秘书处的这一决定维护了《联合国宪章》的严肃性和联合国的尊严,中国政府对此表示高度赞赏。

——摘自新华网

材料四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

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两岸同胞理应携手维护好、建设好我们的共同家园。

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

我们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史上一次著名的自卫反击战,你对此战役的性质是如何理解?

(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国统一的特点。

(9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秘书处拒绝接受并退回陈水扁致函”的原因?

(6分)

(4)材料三和材料四所强调共同原则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胡锦涛强调这一原则的历史依据。

(8分)

 

(5)你认为上述材料给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以什么样的启示?

(3分)

 

参考答案:

(1)理由:

①明清之际,清军主力入关,中国东北边界空虚,沙俄侵略者趁机入侵我国,强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等地。

②对此,清政府一再要求俄军撤出中国领土,但俄军置若罔闻,并继续增兵扩大侵略。

③为捍卫边界,康熙帝组织了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所以说这是一场反侵略的自卫反击战。

(每个要点2分,共6分)

(2)从进程上看,由经济统一逐渐走向政治统一;从方式看,以民主德国加入联邦德国的方式实现统一;从结果看,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成为共同的政治行为准则。

(每个要点3分,共9分)

(3)联合国是一个主权国家间的国际组织(2分);台湾不是主权国家而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不具备加入联合国的主体资格。

(4分)

(4)原则:

“一个国家”(或“国家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