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级数学教案345单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43833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年级数学教案345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5年级数学教案345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5年级数学教案345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5年级数学教案345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5年级数学教案345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年级数学教案345单元.docx

《5年级数学教案345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年级数学教案345单元.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年级数学教案345单元.docx

5年级数学教案345单元

内官中心小学五年级数学第导学案

课题:

数学与交通授课年级组:

五年级()班

课型:

新授课课时安排:

5课时周次:

第十一周

主备人:

马桂琴复备人:

于亚珍杨海复核人:

第十六课时相遇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P56-P57

教学目标:

1、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求相遇时间的问题。

教学难点:

找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

导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有小组长完成)

1、说一说:

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2、应用。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使40千米,5小时行使多少千米?

(2)一辆汽车每小时行使40千米,200千米要行几小时?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求相遇时间的问题。

2.找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

三、探究新知。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相遇问题。

板书课题:

相遇。

2、创设“送材料”的情境。

(指导学生看情景图)通过简单的路线图等方式呈现了速度、路程等信息,要求学生根据这些信息去解决三个问题。

3、引导学生找出有关的数学信息,解决第一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根据两辆车的速度信息进行估计,因为轿车的速度快,所以轿车行的路程肯定超过一半,相遇的地点离遗址公园近一些,估计相遇地点在离村附近。

4、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第二、第三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主要是要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中求相遇时间的问题,关键是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第三个问题关键是让学生理解“相遇地点离遗址公园与多远”,实际上就是求面包车行驶的路程。

结合线段图让学生说说“相遇时两辆车行的全部路程是多少,分别是什么车行驶的”,从而分析得出“面包车行驶的路程+小轿车行驶的路程=50千米”的数量关系。

四、巩固质疑。

让学生独立分析数量关系,并尝试用方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交流。

说说怎样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列出方程。

1、口述列方程

(1)北京和呼和浩特相距660千米。

一列火车从呼和浩特开出,每时行驶48千米;另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出,每时行驶72千米。

两列火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几时相遇?

解:

设经过x时两车相遇。

列方程48x+72x=660

2.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拓展。

这个问题是相遇问题吗?

能用今天我们学过的列方程的方法解决吗?

(1)挖一条长165米的隧道,由甲、乙两个工程队从两端同时施工。

甲队每天向前挖6米,乙队每天向前挖5米。

挖通这条隧道需要多少天?

解:

挖通这条隧道需要x天。

列方程6x+5x=165

五、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今天的学习有什么评价。

六、作业布置:

1、试着完成课本57页的连一连的1,2题。

 

第十七课时《相遇》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57页上剩余习题。

教学目标:

能较熟练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解方程。

a+3a=2005x-3x=150x+2x=18.64a+3a=280

2、相遇问题有怎样的特点?

相遇问题中有哪些数量关系式?

3、甲乙两人分别从东西两村同时相向而行。

甲每小时步行5千米,乙每小时步行4千米,3小时后两人相遇。

求东西两村的距离。

写出每个算式实际表示的意义。

5×3表示()4×3表示()5×3+4×3表示()5+4表示()

二、对比练习

1、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城出发。

客车每小时行5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4小时两车相遇。

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2、甲乙两城相距44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城出发。

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50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客车比货车多行多少千杨妮942011-10-89y-y=360(5+4)×3表示()米?

3、甲乙两城相距44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城出发,经过4小时两车相遇。

(1)客车和货车每小时共行多少千米?

(2)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三、补充练习

1、修一条长70米的水渠,由甲乙两个工程队从两端同时开工。

甲队每天修8米,乙队每天修6米。

修完这条水渠需要多少天?

2、小明和小英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81千米的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小明每小时骑15千米,小英每小时骑12千米。

经过几小时两人相遇?

相遇时小明骑了多少千米?

3、甲乙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向相反方向跑。

甲每分跑85米,乙每分跑95米。

4分后,两人相距多少千米?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今天的学习有什么评价。

五、作业布置:

试着完成课本相匹配的练习册上的题。

 

第十八课时旅游费用

(一)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P58页的内容及相关的题。

教学目标:

1、会利用已有的知识,依据实际情况给出较经济的方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能依据实际情况给出较经济的方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

能依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有小组长完成)

二、出示学习目标:

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三、创设情景。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同学既聪明又能精打细算!

四、探究新知: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旅游中的数学“旅游费用”中的活动一(板书课题:

旅游费用—购买门票)。

2.活动一:

“购买门票”。

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长城旅行社推出A、B两种优惠方案。

A:

景园一日游,大人每位160元,小孩每位40元。

B:

景园一日游,团体5人以上(包含5人)每位100元。

然后提出以下问题:

⑴ 谁能告诉老师,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⑵ 团体5人以上(包含5人)每位100元,这是什么意思?

(只有够5人才能有资格买团体票,不管大人还是孩子,每位都100元。

⑶ 团体票每位100元,对于个人票中大人每位160元来说怎么样?

对于个人票小孩票来说怎么样?

(团体票每位100元,对于个人票中大人票来说便宜了60元,对于个人票中小孩票来说每位贵了60元。

⑷如果去4个大人,2个孩子,选那种方案省钱?

如果去2个大人,4个孩子,选那种方案省钱?

要求学生:

自己先想一想?

然后小组在讨论:

这两种情况,分别选那种方案省钱?

思考:

观察大人和孩子人数的特点,你发现什么规律?

五、当堂练习:

完成练习册上相匹配的题。

六、作业布置:

预习如何租车既经济又实惠?

 

第十九课时旅游费用

(二)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P59页的内容及相关的题。

教学目标:

1、会利用已有的知识,依据实际情况给出较经济的方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能依据实际情况给出较经济的方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

能依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有小组长完成)

二、出示学习目标:

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三、探究新知: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旅游中的数学“旅费用”中的活动二(板书课题:

旅游费用—租车)。

2.活动二:

租车问题

同学们,咱们上节课研究的购票的问题大家表现得特棒。

这节课我继续研究租车问题,看谁表现的好。

1.(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上第59页的主题图,使学生明确题意):

学校要组织五年级115人去看话剧。

大客车每天每辆1000元,每车限乘40人。

小客车每天每辆650元,每车限乘25人,怎样租车合适?

2.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讨论出的方案最多,而且租金最少?

然后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说一说怎样算的?

(租1辆大车,3辆小车最省钱。

四、当堂达标:

让学生独立完成第59页下的试一试。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请你把今天的收获讲给爸爸妈妈听,下次再遇到这类问题你可以帮着家长多出出主意,我相信,你一定会想出一种最佳方案。

真正成为家长的小助手。

第二十课时看图找关系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P61

教学目标:

1、能读懂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找出有关信息,体会图表的直观性。

2、了解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看懂用图来描述的事件或行为,体会数学图形语言简洁、明了的特点,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认识图表,并从中获取信息,学会根据图表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揭示课题。

1.检查预习由小组长完成。

2.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从图中看数量之间的关系,往往比看一堆数字更直观。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看图找关系”。

二、出示目标探究新知。

活动一:

观察与思考

第一幅图:

1.第一幅图呈现的是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图。

2.先组织学生看图后交流,说说从这幅图上了解到哪些信息。

3.从中让学生了解折线变化的过程、每个数的意义。

(1)如线往上画,说明速度提高;

(2)400表示速度是400米/分;

(3)3表示过了3分钟。

4.看图回答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5.在看图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活动二:

实践应用

试一试的题目。

1.关键是要让学生说说自己思考的过程,说明图的变化与事件或行为变化的联系,下面呈现每道题目的要求。

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关键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

(1)呈现的是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2)第一幅图离家的距离一直在变,先是离家的距离逐步变远,再是离家的距离逐步变近,这与小明母亲走到读报栏后直接返回家中的行为是一致的,所以第一幅图描述的是小明母亲的行为。

(3)第二幅图中途有一段时间离家的距离不变,这与小明父亲在中途读报的行为是一致的,所以第二幅图描述的是小明父亲的行为。

第2题:

题目呈现的是楼层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让学生仔细观测题中的三幅图表,准确判断出哪一幅才是能描述这件事的图表。

(1)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描述图表所表示的信息,说说自己的想法。

(3)教师要注意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指导。

(4)本题主要是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第3题:

要求学生根据图中楼层与时间的变化关系,来描述王老师上午的行为变化过程。

然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根据图的变化编一个故事。

(1)学生独立完成。

(2)了解题目的意义。

(3)做出判断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本题呈现的是楼层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三、当堂达标:

完成相匹配的练习册上的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很出色,老师想赠给大家一句话,与你们共勉。

成功属于用心观察,善于思考的人!

课后反思

 

内官中心小学五年级数学第导学案

课题:

数学与交通及整理复习授课年级组:

五年级()班课型:

复习课

课时安排:

5课时周次:

第十二周主备人:

马桂琴

复备人:

于亚珍杨海复核人:

第二十一课时《看图找关系》练习课

教学内容:

北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2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的情境,进一步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2、能看懂用图来描述的事件或行为。

知识与技能

教学过程:

一、指导练习

1、试一试第1题

1)学生独立思考后,再与同学交流。

2)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引导学生分析:

本题呈现的是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第一幅图离家的距离一直在变,先是离家的距离逐步变远,再是离家的距离逐步变近,这与小明母亲走到读报栏后直接返回家中的行为是一致的,所以第一幅图描述的是小明母亲的行为。

第二幅图中途有一段时间离家的距离不变,这与小明父亲在中途读报的行为是一致的,所以第二幅图描述的是小明父亲的行为。

试一试第2题

(1)学生独立思考后,再与同学交流。

(2)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引导分析:

本题呈现的是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题中第三幅图先是离家的距离逐步变远,离开一段距离后又逐步变近、变为0。

然后,离家的距离又逐步变远,有一段时间离家的距离不变,最后离家的距离又逐步变近,直至为0。

这个变化过程与小军的行为变化过程是一致的,所以第三幅图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小军的行为。

第一幅图主要是第二次变化过程中,没有离家距离不变这个阶段,这与小军在书店买了几本书的行为不符。

第二幅图一开始就离家有一段距离,这与小军从家出发的行为不符。

3、试一试第3题

(1)出示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独立构思;

(3)指名生讲故事。

(在学生讲完故事后,要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行为变化与图中的变化是否相符,还要注意故事情节不要太复杂。

二、补充练习

1、小军离开家去书店买书,当他走了大约一半路时,想起忘了带钱,于是他回家取钱,然后再去书店,买了几本书后回家。

下面哪幅图比较准确的反映了小军的行为?

2、五(2)班同学乘车去长城,从学校到长城的行程情况如下图。

(1)经过____时到达长城。

(2)哪个时间段停车休息?

休息了多长时间?

(3)汽车前2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最后1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哪个时间段汽车行驶最快?

(4)请你用语言描述五

(2)班乘车去长城的行程情况。

三、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第二十二课时整理与复习

(二)1

教学内容:

教材第63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理清相关的知识之间的关系,并能进一步深化对各概念的理解。

2.把学过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反思

1.回顾所学的内容。

知识内容主要有分数意义的再认识、分数的分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约分、最小公倍数与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以及通分等。

2.开展知识的整理。

(1)如何简单地归纳所学的知识?

(2)重新仔细地阅读教材,并对每个专题栏目能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概括。

(3)学生交流自己知识的整理过程。

(4)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简单地说明单元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学习中的重点、难点。

(5)全班交流,学生和教师进行补充说明及板书:

3.问题研究:

(1)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学习的问题。

(2)对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4.方法的总结。

(1)在学习本章内容的时候,有哪些重要的学习策略,小组合作交流。

(2)结合例子全班交流。

(3)教师注意对学生的指导和交流。

二、全课小结:

本节课你有何收获?

三、作业布置:

试着完成相匹配的练习册上的题。

第二十三课时整理与复习

(二)2

教学内容:

教材第64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理清相关的知识之间的关系,并能进一步深化对各概念的理解。

2.把学过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能熟练的计算64页的1—6题。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由各小组长完成。

二、练一练。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此基础上交流和分享。

注意对学生比较困难题目的讲解和反思。

下面是一些主要题目的交流。

第1题,猜一猜他俩各有几本书。

主要让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来解决,并体会分数的相对性。

请学生先独立完成,对于部分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画一画直观图,以帮助理解。

第2、3题,请学生们独自完成。

第4题,将下列分数分类。

分成接近1的一半和接近1的这两类。

学生先填写,然后请学生交流思考的方法,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加以引导。

第5、6题,请学生们独自完成。

然后由小组长检查订正。

三、全课小结:

本节课你有何收获?

四、作业布置:

试着完成相匹配的练习册上的题。

 

第二十四课时整理与复习

(二)3

教学内容:

教材第65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理清相关的知识之间的关系,并能进一步深化对各概念的理解。

2.把学过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能熟练的计算65页的7—11题。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由各小组长完成。

二.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梳理旧知。

1.分饼:

(真分数与假分数)

2.分数与除法:

(1).分数的基本性质。

(2).找最大公因数。

(3).约分。

(4).找最小公倍数。

(5).分数的大小。

3.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读写假分数与带分数;会用分数来表示两数相除的商;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o除外),分数大小不变。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找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约分的含义;约分的方法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通分的含义;通分的方法;比大小的策略。

第6、7、8、9、10题,请学生先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三、练一练。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此基础上交流和分享。

注意对学生比较困难题目的讲解和反思。

下面是一些主要题目的交流。

第7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第8题,写出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第9题,把下列分数化成最简分数。

第10题,11题小组合作完成。

然后集体交流答案。

四、全课小结:

本节课你有何收获?

第二十五课时单元测试

测试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测试考察学生对本单元的熟练程度。

测试内容:

练习册上46--47页的成长展示。

测试过程:

一、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小组长订正评卷得分。

二、公布本单元的测试成绩。

三、教师和同学一起交流出现错误最多的题型。

四、总结本单元的收获与同学进行交流。

五、作业布置:

预习第四单元的分数加减的折纸一课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方法?

教学反思:

 

内官中心小学五年级数学第导学案

课题:

分数加减法授课年级组:

五年级()班

课型:

新授课课时安排:

5课时周次:

第十三

主备人:

马桂琴复备人:

于亚珍杨海复核人:

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

单元教学内容:

分数加减法包括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实际应用、分数的混合运算、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等。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分为四个情境呈现:

在“折纸”的操作活动中,主要学习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发芽实验”中,主要是应用异分母加减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星期日的安排”中,则重点学习分数的混合运算;在“看课外书时间”中,通过解决不同形式数的比较,引出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由于分数加减法是一种较为抽象的运算,它与整数的加减法相比,学生在理解运算的意义与掌握运算的方法上要困难得多,所以,为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这一比较突出的困难,

单元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

4.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

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课时安排:

10课时

第一课时折纸

教学内容:

课本第66页“折纸”及相应的“试一试”“说一说”,课本第67页练一练中的第1题至第5题,“你知道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明确目标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折纸吗?

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折纸,看看这里面有什么数学知识?

(二)、活动要求:

现在,每个小朋友手上都有一些正方形的纸片,请你们取出其中的一张纸折一折,然后在折的一部分上涂上颜色,并说一说涂色部分上正方形纸片的几分之几?

(三)、动手操作学生开始进行折纸,涂色的活动,教师进行巡视。

(四)、学生反馈交流,教师及时点拨。

(五)、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同学们,如果现在要计算两张纸中的涂色部分合起来是多少,你可以列出哪些算式?

我们今天这一节课就要来探索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理解算理。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任意选择一道分母不同的加法算式,试一试如何计算。

(学生进行独立的尝试)

2.汇报自己的探索过程?

3.从观察刚才所折的纸,从折纸的涂色部分中,思考,验证自己的计算方法是否正确?

4、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

每份不同,就是他们的分数单位不同,所以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才可以相加。

三、尝试应用,巩固提高

试着解决减法问题,完成“试一试”。

(学生练习后全班反馈交流,并规范书写格式。

四、总结评价,回顾反思。

1.异分母加减法怎样计算吗?

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要怎么办?

2.本节课你有和收获?

 

第二课时《折纸》练习课

教学内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

能较熟练地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空:

(1)分母不相同的分数相加减,要先(),化成(()。

(2)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

2、口算

二、基础练习:

1.完成课本67页的1,2,3,4题。

(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再小组交流订正自己的方法)

2.集体汇报正确答案。

三、实践运用:

1.小组合作完成5,6题。

然后集体汇报订正答案。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阅读你知道吗?

四、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有何收获?

 

第三课时星期日的安排

教学内容:

课本第68、69页(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2、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理解分数中的剩余问题。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由小组长检查完成)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双休日你们都在干什么?

三、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2、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四、提供探索机会,经历学习过程

1、活动一:

学生独立感知问题情景,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星期日的安排”情景图)你观察到了什么?

2、活动二:

引导参与,探究怎样列出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