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文化产业发展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036268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3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文化产业发展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文化产业发展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文化产业发展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文化产业发展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文化产业发展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文化产业发展报告.docx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文化产业发展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文化产业发展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文化产业发展报告.docx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一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缘起

1980年费孝通先生提出“藏彝走廊”这个概念,主要指今川、滇、藏三省区毗邻地区由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山系、河流所构成的高山峡谷区域。

在这片区域以藏族、羌族、彝族为代表的几十个民族,而以藏缅语族的藏语支和彝语支的民族居多,故从民族学而言称之为“藏彝走廊”。

藏羌彝走廊的主体民族是藏族、羌族、彝族,呈现廊道式空间分布,藏族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以及甘肃甘南州、四川阿坝州、云南迪庆州等地;羌族是一个古老民族,是氐羌文化系统的直接传承者,影响到中国南方很多民族,主要聚居在四川阿坝州、汶川县、理县、绵阳市等地;氐羌民族南下或西行,与当地土著居民融合发展,成为汉藏语系汉族、羌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的先民,因此藏羌彝民族具有深厚的渊源。

随着彝族迁徙与分支,逐渐形成了两条线路的彝文化走廊,一是从青藏高原南下,沿着岷江、安宁河谷,跨过金沙江,往东进入云南昭通、贵州毕节,沿乌蒙山南下,经曲靖,直抵广西百色;二是从青藏高原南下,沿着岷江、安宁河谷,经四川雅安、凉山、攀枝花,跨过金沙江,从云南楚雄、大理,沿着无量山、哀牢山,抵红河、文山、西双版纳。

藏羌彝文化走廊源远流长,是长期的民族迁徙与历史积淀而成。

现在,藏羌彝走廊沿线生活着藏、门巴、珞巴、保安、东乡、土、撒拉、羌、彝、苗、普米、傈僳、独龙、怒、纳西、白、哈尼、拉祜、基诺、景颇、傣等多个民族,成为这些民族生产生活、繁衍生息的“家园走廊”,也是生活于这片土地的不同民族之间团结互助、和睦共处的“家园走廊”。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地位与价值越来越凸显:

从民族迁徙、融合与分化的史实来看,这是一条民族历史文化迁徙流动的“生命走廊”;从区域内各民族交往交流的发展历程来看,这是一条民族团结和睦共处的“家园走廊”;将这一区域置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大格局之下审视,这是一条加快西部经济联系,推动社会发展的“经济走廊”;从区域内大尺度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人文景观的独特构成来看,这是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走廊”,也是一条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富集的“遗产走廊”。

[1]

2014年文化部、财政部出台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文化战略——《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规划涉及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七个省区,以文化产业为切入点,推动走廊生态、文化保护传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可持续。

[2]

二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伴随国家“西部大开发”等战略的实施,近些年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七省(区)国民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地区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55309.23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89324.87亿元(见图1),年均增长率高达10.06%,占全国生产总值的比重也由2011年的11.41%提高到2016年12.00%,经济快速增长为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图12011~2016年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趋势

(二)社会发展状况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七省区总人口由2011年的2.33亿增加到2016年的2.39亿,人均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2.37万元提高到2016年的3.73万元。

2013~2016年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七省区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见表1),年均增长率都超过9.50%,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西藏、贵州、甘肃、青海分别排在第一、第二、第四、第五位,其余三省也都排在前15位。

表12013~2016年七省区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趋势

单位:

       年份

省区

2013

2014

2015

2016

四川

14230.99

15749.01

17220.96

18808.26

贵州

11083.06

12371.06

13696.61

15121.15

云南

12577.87

13772.21

15222.57

16719.90

西藏

9740.43

10730.22

12254.30

13639.24

陕西

14371.55

15836.75

17394.98

18873.74

甘肃

10954.40

12184.71

13466.59

14670.31

青海

12947.84

14373.98

15812.70

17301.76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2017》。

表12013~2016年七省区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趋势

2011~2016年七省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见表2),七省区年均增速均排在前15位,其中,贵州、西藏分别排在第一、第二。

表22011~2016年七省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情况

单位:

亿元

    年份

省区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四川

8290.8

9622.0

11001.0

12393.0

13877.7

15601.9

贵州

1899.9

2266.3

2601.2

2936.9

3283.0

3709.0

云南

3105.9

3597.9

4112.6

4632.9

5103.2

5722.9

西藏

237.5

277.9

322.2

364.5

408.5

459.4

陕西

3900.6

4581.6

5245.0

5918.7

6578.1

7367.6

甘肃

1772.9

2064.4

2368.8

2668.3

2907.2

3184.4

青海

413.4

480.3

549.6

620.8

691.0

767.3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2017》。

表22011~2016年七省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情况

(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图22011~2016年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趋势

伴随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七省区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11年的41275.72亿元提高到2016年的93265.7亿元(见图2),交通、文化、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近些年,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各省区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七省区铁路营业里程由2011年的1.7万公里增长到2015年的2.15万公里;公路里程由2011年的105.87万公里增加到2015年的120.2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由2011年的1.49万公里增加到2015年的2.64万公里。

“十二五”期间,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七省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博物馆、艺术表演团体等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改善(详见附件1)。

三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文化资源

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的创意内容和创新源泉,是文化产品生产的原料和对象。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沿线涉及七个省区,四川、云南、陕西等都是全国的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区域内形成了丰富多样、底蕴深厚、独具特色、影响力巨大的文化资源体系,是世界自然、文化最为丰富和集中的区域之一。

(一)世界遗产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所涉及的七省(区)有着极为丰富的世界遗产资源,七省(区)共有世界文化遗产9项,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1项,世界自然遗产8项(见表3),占全国52项世界遗产总数的34.62%。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还有贵州侗族大哥、《格萨尔》史诗、青海热贡艺术、藏戏、甘肃花儿、西安鼓乐、羌年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纳西东巴古籍文献、中国元代西藏官方档案等世界记忆遗产,由此可见,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确是一条世界文化与自然资源富集的“遗产走廊”。

表3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世界遗产名录

地区

世界遗产

四川

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乐山大佛、黄龙、九寨沟、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贵州

土司遗址(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中国南方喀斯特(贵州荔波)、中国丹霞(贵州赤水)

云南

丽江古城、三江并流、中国南方喀斯特(云南石林)、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澄江化石地

西藏

布达拉宫建筑群(大昭寺、罗布林卡)

陕西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中国长城(陕西段)、丝绸之路:

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张骞墓、彬县大佛寺石窟)

甘肃

莫高窟、中国长城(甘肃段)、丝绸之路:

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玉门关遗址、悬泉置遗址、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锁阳城遗址)

青海

中国长城(青海段)、可可西里

表3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世界遗产名录

(二)国家级文化资源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沿线七省区地域广阔、多元民族共同居住,文化资源多元丰富,多项国家级文化资源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

截至目前,七省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636项,占全国总量比重高达46.36%;中国传统村落共有1590个,占全国总量比重达到38.29%;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占全国总量比重都超过20%(详见附件2)。

四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出台后,国家给予了大力支持,对走廊建设起到积极的引导推动作用,各省区及相关州市也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相关的规划和政策,积极推动走廊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七省区整体发展现状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七省区文化产业呈现快速健康发展态势,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111.3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4.17%,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15年的3.30%提高到2016年的3.48%(见表4),预计2017年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七省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超过35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3.50%。

分省区来看,四川省和陕西省文化产业整体发展较好,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323.8亿元、802.5亿元,占GDP比重也都超过了4%,基本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其余五省区文化产业增加值绝对值、占GDP比重都相对较低,文化产业整体发展仍相对滞后。

表42015年、2016年藏羌彝走廊七省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情况

单位:

亿元,%

地区

2015年

2016年

增加值

占GDP比重

增加值

占GDP比重

全国

27235

3.97

30785

4.07

四川

1141.2

3.80

1323.8

4.02

贵州

241.6

2.30

285.3

2.42

云南

425.1

3.12

453.6

3.07

西藏

26.5

2.58

36.3

3.16

陕西

711.9

3.95

802.5

4.14

甘肃

124.2

1.83

146.0

2.03

青海

54.8

2.27

63.8

2.48

合计

2300.2

3.30

3111.3

3.48

注:

2016年分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数据包含研发支出。

资料来源:

《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2017》。

表42015年、2016年藏羌彝走廊七省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情况

2016年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七省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共有3909家,较上一年度增加715家,增长22.39%;年末从业人员数50.65万人,较上一年度增长11.81%;企业资产总计6701.39亿元,较上一年度增长34.46%;营业收入为4795.08亿元,较上一年度增长27.31%。

[4]

(二)核心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近些年,在国家和地方支持下,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核心区域[5]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发展(见表5),交通、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工艺美术、节庆会展等特色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文化产业整体呈现健康持续发展态势。

2015年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核心区11个州市旅游接待人次达到18708.0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67.21亿元。

表52015年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核心区域主要经济指标

年末人口总数(万人)

城镇化率(%)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

人均GDP(元)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全年接待旅游人次(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亿元)

甘南州

70.50

30.50

126.54

78.84

17990.00

19656

5928

770.02

34.03

甘孜州

109.23

28.06

213.04

82.84

18423.00

24978

8408

1076.18

107.50

阿坝州

91.41

36.77

265.04

94.18

28728.68

25939

9711

3230.57

285.09

凉山州

511.78

31.44(2014)

1314.84

402.61

28276.00

24084

9422

3729.51

251.66

毕节市

660.61

30.90

1461.30

570.1

22230.00

23121

6945

4093.80

312.60

楚雄州

273.30

40.44

762.97

318.29

27969.21

26763

8327

2029.82

105.68

迪庆州

40.80

31.13

161.14

79.19

39582.31

27097

6487

1758.07

160.34

拉萨市

53.03

53.10

376.73

221.98

59223.00

26908

10378

1179.03

154.93

昌都市

73.00(2014)

15.00

136.00

59.20

18630.14

22374

7311

145.00

11.80

林芝市

20.33(2013)

37.97

104.33

57.79

51647.81

22387

10703

351.72

32.83

黄南州

26.88

31.00

72.75

27.72

27179.00

24407

6819

344.29

10.75

资料来源:

2014年和2015年十一州市统计年鉴、统计公报。

表52015年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核心区域主要经济指标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充分挖掘“锅庄文化”“茶马文化”“格萨尔文化”“情歌文化”特色文化,[6]积极争取国家、四川省文化产业扶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截至目前,已有“亚丁演艺中心”“德格大藏经复刻”等13个项目列为国家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重点项目,2014年全州文化产业增加值达5.05亿元,同比增长19.8%,占全州GDP比重为1.96%。

[7]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2014年阿坝州文化产业增加值达5亿元,占全州GDP的2.3%。

[8]凉山彝族自治州充分发挥作为全国最大彝族聚居地优势,围绕资源、区位、交通优势推动以彝族文化为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打造的彝文化风情实景剧《阿惹妞》影响力不断扩大,逐步推动凉山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凉山民族特色绿陶旅游纪念品开发(2015年度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重点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

[9]

贵州省毕节市确立了“古彝胜地、走廊要地、文化高地”[10]发展定位,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深挖丰富的彝族文化,成功举办“藏羌彝文化走廊·彝族文化产业博览会”,着力推动以彝族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发展,2014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8.44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46%。

[11]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强化规划引领,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强州战略,以品牌和项目带动产业发展,2015年,楚雄州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11.29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48%。

[12]迪庆藏族自治州围绕“三江并流”、香格里拉等品牌,重点推动迪庆藏族自治州梅里雪山传统古村落传承保护及文化旅游建设项目、迪庆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香巴拉旅游小镇莲花文化广场建设项目、香格里拉蓝琉璃藏医药文化博物馆、香格里拉大峡谷巴拉格宗景区等项目,文化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2015年,迪庆州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达91849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7%。

[13]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深入实施“文化兴市、产业强市”战略,围绕自然风光和独具魅力的藏文化,实施大项目带动大产业,大产业拉动大发展,大力推动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截至2016年底,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已签订正式开发协议项目29个,总投资100.4亿元,[14]西藏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园区和产品推广平台、“文成公主文化旅游主题园”及配套商业项目入选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重点项目。

昌都市组织力量编制了专项发展规划,重点推动一批重点文化和旅游项目建设和发展,有效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截至目前,昌都市共有文化生产企业34家,从业人员1000人左右,年产值1亿元。

[15]林芝市以“桃花旅游文化节”“雅鲁藏布生态文化旅游节”引领全市文化旅游业发展,“人间净地·醉美林芝”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2016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437万人次,较上一年增长24.3%,实现旅游收入39亿元,较上一年度增长19.8%,[16]文化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15年林芝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达3.95亿元。

[17]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紧抓“一带一路”建设,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甘南板块建设为统揽,多措并举着力推进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2016年,全州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27亿元,[1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67%,文化产业法人单位260个,从业人员4459人。

[19]黄南藏族自治州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以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为统领,重点培育“金色热贡”“五彩神箭”“灵秀尖扎”“高天圣境”“最美草原”五大文化旅游品牌,重点推动同仁县热贡艺术产业园区、尖扎县创意产业园、泽库县和砚和雕文化旅游产品研发基地、“苏德勒”蒙古族风情园文化旅游服务拓展建设项目(入选2015年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重点项目)等重点文化项目,2016年,全州文化产业企业达到253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3.48万人,文化产业增加值达6.46亿元。

[20]

(三)辐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辐射区域[21]经济社会发展大都相对落后,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文化产业整体发展也相对缓慢和滞后。

但这些区域文化生境、生态环境等保存相对完整,文化资源丰富多元,具有显著的后发优势。

伴随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实施,这些区域经济社会呈现较快发展态势,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

四川省绵阳市深入实施文化强市战略,重点实施“羌藏风情”“蜀道怀古”“人文瑰宝”“创意之都”四个建设工程,[22]积极推动李白文化产业园、绵阳华夏历史文明传承主题园、北影西南影视基地、126文化创意园等项目建设,以大项目带动形成核心竞争力,文化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56.3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015年的9.20%,[23]文化产业成为全市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性产业。

乐山市围绕全市“转型升级、美丽发展”的总体要求,不断挖掘和开发乐山名山、名人、名佛等本土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文化产业整体呈现快速发展,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1.7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21%。

并积极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一、二、三产各次产业以及各领域企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全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日益明显。

雅安市紧抓“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着力推动“中国·雅安熊猫”文化产业核心区、雅安藏茶村、名山茶马古城、芦山根雕艺术城、荥经黑砂文化博览苑、宝兴石雕文化产业基地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全市文化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2016年,雅安有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法人单位14家,资产总计9.74亿元,实现营业收入9.55亿元。

[24]攀枝花市相继出台了《攀枝花市委、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区域文化高地的意见》等文件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着力推动苴却砚“千砚工程”、苴却砚产业园区、渡口记忆三线建设文化特色商业街、攀枝花动漫主题公园、红格康养文化主题公园、国际茶文化产业园区、龙潭溶洞龙文化主题景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市文化产业整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2013年攀枝花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17.62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2.20%。

[25]

贵州省六盘水依托“三线文化”、民族文化、农耕文化、健康文化等资源,积极发展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产业,先后制定出台了《六盘水市关于加快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六盘水市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近年来,六盘水市文化产业发展较快,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1年的5.56亿元跃升到2014年的28.25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从0.91%增长到2.71%,文化产业增加值排名从全省末位升至第三,[26]文化产业在全市转型发展、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

云南省丽江市围绕打造文化硅谷、建设世界文化名市的发展目标,全力推进丽江宋城文化旅游区二期、泸沽湖女儿国文化旅游区、金茂丽江创意文化产业园项目,以及中国纳西文化传承基地、丽江宋城旅游区入选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重点项目的建设,全市文化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15年丽江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6.8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82%,[27]位居云南全省第一。

大理白族自治州以国家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和大理州被列为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坚持“生态优先、农业稳州、工业强州、文化立州”的发展思路,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剑川狮河木雕文化产业园、洱源邓川石文化产业园、鹤庆新华民族文化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快速推进,2015年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7.4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94%。

[27]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立足自身生态、藏源文化优势,以特色节庆活动[28]带动全市文化旅游、民族民间工艺品等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山南市民族手工业企业(合作社)共有174家,民族手工业总产值达7000万元,从业人员达3600多人。

[29]那曲市围绕“文化立市”战略,深入挖掘打造历史、生态、人文、高原四大地方特色文化品牌,积极推动那曲草原游牧文化产业集聚区(入选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重点项目)等项目发展,重点推进色林措景区建设和旅游推广,把那曲打造成为独具特色的羌塘草原文化生态旅游区。

[30]

陕西省宝鸡市重点推动秦源文化产业园、西周文化景区、大水川、西府老街、雍州古镇等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和发展,着力打造宝鸡互联网产业园、宝鸡传媒文化产业园、宝鸡石鼓文化产业园等一批文化园区,全市文化产业保持较快发展,2016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9.2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2.03%。

[31]汉中市围绕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文化旅游强市、陕西最美城市”的新“三市”目标,依托汉文化之都、两汉三国、古丝绸之路源点城市、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地等特色文化生态资源,先后制定出台了《汉中市文化产业发展2012~2015年规划纲要》《关于实施文化振兴工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