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实施细则模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35793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监理实施细则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监理实施细则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监理实施细则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监理实施细则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监理实施细则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监理实施细则模板.docx

《监理实施细则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监理实施细则模板.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监理实施细则模板.docx

监理实施细则模板

监理实施细则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儋州市文化北路,水岸名都二期工程,总建筑面积70873㎡

本工程含有9栋楼,五栋商铺,分三个标段,其中栋号5#、13#为三标段洪宇建设集团承建;栋号6#、7#、8#、9#和商铺1、2,由二标段凯翔集团有限公司承建。

栋号10#、11#、12#和商铺3、4、5,由一标段长沙桐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承建。

结构体系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形式7#、9#、13#为灌注桩,其他为筏板基础。

标准层层高3.0M。

本工程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乙级。

二、质量控制监理实施细则

1、熟悉施工图,收集有关规范、规程及相关技术资料。

掌握各分项工程的施工技术规范,验收规范和评定标准。

2、审批施工方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督促施工方按审核批准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做到施工前有技术交底,工序质量有自检,各原材料有合格证及试验报告,隐蔽工程有验收记录,各种技术资料齐全。

3、检查材料:

(1)水泥:

施工现场采用的水泥,要求出厂合格证齐全。

进场后每400吨为一个验收批,送市质监站检测室试验,试验结果应当合格。

(2)砂:

河砂(中砂)含泥量<5%,有试验室检测报告。

(3)石子:

碎石,2—一4cm粒径,含泥量不大于2%。

(4))钢筋:

品种和规格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合格证及进场后复试的试验报告。

进口钢材需要进行化学成份分析报告。

(5)其它材料质量抽样和检验的方法,应符合《建筑材料质量标准与管理规程》。

(二)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框架结构的模板工程:

(1)柱、剪刀墙模板、梁底模、侧模及楼板模统一采用1.8cm厚胶合板。

隔离剂:

刷机油或柴油(不准涂刷黑色或粘稠的废机油)

(2)督促施工方在施工前进行模板设计,确定模板平面布置、纵横龙骨规格、数量、排列尺寸。

确定固定柱模的柱箍选用型式,剪力墙安装及固定方案,梁板支掌间距,支柱按尾径大小及支承面确定数量间距。

监理人员须检查模板和支掌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是否达到浇灌混凝土的要求。

(3)柱模板安装

1、监理人员首先检查轴线及柱位置是否正确。

按位置线是否做好小方墩模板,确保柱边线的准确。

2、将柱子底部的焊渣等杂物清理干净。

监理人员检查后,方可封模。

3、成排柱应先装两端柱,经校正、固定后,拉通长线校正中间各柱。

柱模板常见质量缺陷:

1、涨模:

造成断面尺寸鼓出,漏浆。

原因分析:

(1)柱箍间距过大或不牢,柱模的对拉螺栓没有拧紧;木模板的钉子没钉牢,浇筑混泥土时,混凝土侧压力挤胀模板。

(2)板缝拼接不严密。

控制及治理:

(1)柱箍或对拉螺栓套好,应仔细检查,保证NI度符合要求。

(2)柱模加工时,拼缝一定要刨光,保证拼缝拼严。

2、偏斜:

一排柱子不在同一轴线上。

原因分析:

成排柱子支模后不拉线校正。

控制及治理:

1、成排柱子支模前,应先在底部弹出通长线,然后定好柱边位置线。

先装两端柱,经校正、固定后,拉通长线校正中间各柱。

(4)梁模板安装

1、柱子拆模完毕后,施工方要进行抄平,弹黑线,监理人员要进行复检。

2、安装梁底时,监理人&检查梁模是否平整、平直,梁跨度大于4m的是否按全跨长度的2‰起拱。

3、梁模安装后,与施工方共同校正梁中线、标高、断面尺寸。

督促施工方将梁模内杂物清理干净。

(5)楼板模板安装

1、检查板下支承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支承是否有足够的面积,支柱是否垂直等。

2、楼模板铺完后,用水准仪测量标高,进行校正。

3、监理人员应特别注意检查厨、卫及阳台处极的安装是否按设计要求降低。

梁模板常见质量缺陷

1、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下拱。

原因分析:

(1)木工选用梁模板时,来注意所选用木板的平直度。

(2)模板支设(支模)未校直撑牢。

(3)模板没有支撑在坚硬的地面上。

(4)未按施工规范规定;当梁跨度大于4cm时,未按全跨长度的2‰起拱。

控制及处理:

(1)梁底支撑间距应能保证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不产生变形。

(2)梁模板安装按施J规范要求,对梁跨度大于4m的,按施工规范要求起拱2‰。

2、梁侧模涨模,拆模后,梁身侧面有水平裂痕,表面粗糙。

原因分析:

梁侧模支架未能固定好梁侧模。

混凝土浇筑后变形较大,使混凝土产生裂缝,表面粗糙。

控制方法:

木模板梁侧模下口必须有夹条木,钉紧在支柱上,以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侧模下口不涨模。

3、梁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困难。

原因分析:

梁模与柱模连接处,梁模伸入柱模上口;梁模板吸水膨胀。

控制与防治:

支梁木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原则,梁模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

板模板常见质量缺陷

1、板中部下挠,板底混凝上不平

原因分析:

(1)板下支撑底部不牢,特别如二层板,支撑支设在基础回填砂层上,砂层虽经灌水夯实;但由于施工恰逢雨季,砂层受潮或吸水承载力下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荷载增加,支撑随砂层下沉变形。

(2)板底模板本身不平,混凝土接触面平整度超过允许偏差值。

控制及防治:

(1)楼板模板下支承成极架应有足够的刚度、强度、支撑面要平整。

(2)支撑木料应有足够强度,前后左右相互搭接。

2、梁边板模板嵌入梁内不易排除

原因分析:

板模板铺钉在梁模上面,浇筑混凝土后,板模板吸水膨胀,造成边缘一块模村嵌牢在混凝土内。

控制及防治:

木横极板模与梁模连接处,板模应拼铺到梁例外口齐平,避免模板嵌入梁混凝上内。

拆模板时,首先按照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依据结构同条件养护的检试块强度。

一般结构构件侧模板拆除,可以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板而受到损坏为原则。

模板拆除后,要注意控制施工荷载,,不要集中堆放模板和材料,防止施工荷载为大造成结构裂缝。

其它注意事项:

1、拆模时不要用力过猛;拆下来的木料应及时运走,并修理、修补、清理渣子等。

2、拆模程序一般应是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

3、拆除跨度较大的梁下支柱,应先从跨中开始,分别拆向两端。

4、本工程为十九层框架力墙结构,上层楼板正在浇灌混凝土时,下一层楼板的模板支柱不得拆除,再下一层的楼板模板,仅可拆一部分。

跨度4m及以上的梁应保留部分支柱,间距不于3m。

模板分项工程完成后,按模板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进行质量检验、评定工作,发现质量问题,要求立即整改,整改后,经监理人员检查符合要求,方可进入硷浇筑或钢筋绑扎。

框架剪力墙结构钢筋绑扎(焊接)工程

模板安装完成,通过施工、监理方检查合格后,才允许进入钢筋绑扎工程。

1、柱子钢筋绑扎(搭接):

(1)柱子竖筋下料时,应将柱搭接接头错开,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积占面分率为不大于50%地搭接接头错开区段应大于35d且搭接接头的间距不得小于600mm,接头最低点距柱端不宜小于截面长边尺寸,且宜在楼板面以上进750mm例处。

搭接接头及纵向钢筋绑扎经检查符合要求后,开始绑柱箍筋,监理人员须检查。

A:

柱箍筋的数量及间距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B:

箍筋的数量及间距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C:

柱箍筋的开口处绑扎与柱竖筋的相交点应成梅花交错绑扎。

(4)柱箍筋绑扎完毕后;经监理人员检查合格,绑扎好保护层垫块后,同意封模浇筑。

2、梁钢筋绑扎:

本工程梁钢筋绑扎采取模外绑扎(先在梁模口绑扎成型后再入模)的施工工艺。

(1)监理人员应仔细检查梁上下部纵向钢筋的数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检查框架上部纵向钢筋是否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的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3)检查框架梁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内的锚固长度是否符合抗震规范要求。

(4)框架梁受力筋为两排时,检查是否放短钢筋垫好,钢筋排距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检查梁钢筋的船接头及焊接接头的位置是否正确,要求不宜位于最大弯矩处搭接。

有搭接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受拉区不大于25%;受压区不大于50%。

焊接接头:

受拉区不宜超过50%。

(6)检查焊接接头:

A、对闪光焊接头:

从每批接头(300件为一批)中随机切取6个试件,其中3个做拉伸试验,3个做弯曲试验,经试验室检测合格才用于施工;对每个接头进行外观检查;标准:

①接头处不得有横向裂纹;②与电极接触处的钢筋表面不得有明显烧伤;③接头处的弯折角不得大于4o;④接头处的轴线偏移,不得大于钢筋直径的0.1倍,且不得大于2mm。

外观检查不合格焊头必须返工,重新焊接。

B、对单、双面焊接头:

从每批焊接接头中随机切取3个试件进行抗拉试验,经试验室检测合格才可施工。

外观检查:

焊缝表面平整、无凹陷、焊瘤、接头处无裂纹、气扎、焊渣及咬过。

焊缝有效长度:

单面焊10d,双面焊5d,焊缝有效高度≥0.3d;宽度≥0.7d。

C、电渣压力焊:

焊接完毕后应对焊头逐个进行外观检查,焊包凸出钢筋表面高度应大于或等于4mm,焊包四周应均匀,焊接残渣应清净,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不大于2m队接头处折角不大于4o。

2、梁箍筋绑扎

(1)检查箍筋的数量间距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检查梁箍筋叠合处弯钩,梁中的箍筋是否交错绑扎,箍筋弯钩是否达到135度,平直长度是否达到10d。

(3)着重检查梁端及柱梁节点交接处箍筋加密,其间距及加密区长度是否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3、板钢筋绑扎:

(1)检查权筋的规格和间距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板筋绑扎是否顺直,位置是否正确。

(2)检查板的钢筋网,检查网的钢筋相交点;绑扎是否正确;是否存在缺扣、漏扣现象。

着重检查双向双层筋处是否全部扎牢,是否加钢筋马凳;确保钢筋位置。

(3)绑扎板的负弯矩钢筋,每个扣均应绑扎牢固。

4、剪力墙钢筋绑扎:

(1)检查水平及竖向钢筋绑扎时,是否采用“梯型架”定位。

(2)检查片状之间的拉结筋,是否按规定设置拉结筋。

(3)检查露出极面的竖向钢筋,是否按要求采取加固措施。

钢筋制作与安装常见问题的控制措施。

1、钢筋使用前,不按规范规定抽取试样作机械性能试验,造咸不合格钢筋用到工程上去。

检查方法:

检查出厂证明及试验报告。

控制措施:

(1)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检查进场钢筋的出厂质量证明或试验报告单。

(2)应按炉罐(批)号及直径D分批检查钢筋标志和外观质量。

(3)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作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钢筋锈蚀严重。

检查方法:

观察检查

控制措施:

(1)对颗粒状或片状老锈必须清除。

钢筋除锈后仍留有麻点者,严禁按原规格使用。

3、钢筋弯曲不直。

检查方法:

观察检查

控制措施:

(1)采用调直机冷拉,或人工等方法调直。

(2)对严重曲折的钢筋,尤其是曲折处圆弧半径较小的“更弯”,调直后应检查有无裂纹。

(3)对矫正后仍不直或有裂纹的钢筋,不准用作受力筋。

4、钢筋裂纹。

有二两类:

一类是变形钢筋沿“纵肋”的纵向裂纹;二是钢筋冷加工时产生的裂纹。

检查方法:

观察检查

控制措施:

(1)严格钢筋的采购与验收工作,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施工现场。

(2)钢筋冷加工的工艺参数(如弯曲时的弯。

直径等)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3)钢筋出现裂纹后,均应认真分析,无克分根据时,不准使用到工程中去。

5、钢筋脆断,包括钢筋冷加工中或运输装卸中脆断,以及电弧点焊后脆断。

检查方法:

观察检查

控制措施:

(1)冷加工工艺应正确。

(2)绑扎钢筋骨架时,防止将箍筋接头重复交搭于一根或两根纵筋上。

11、钢筋绑扎接头的做法与布置不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检查方法:

观察和尺量检查

控制措施:

(1)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其最低要求为搭接长度不小于规定值95%。

(2)受拉区内I级钢筋绑扎接头来端应做弯钩。

(3)接头的中心和两端均用铁丝扎牢。

12、钢筋网中主副钢筋放反,在板类构件中往往造成计算高度明显减小,从而引起承载能耐力不足。

检查方法:

观察检查

控制措施:

(1)认真学习图纸,并向工人作技术交底,以书面交底为宜。

13、钢筋安装位置偏差过大,或垫块设置等固定方法不当,造成钢筋严重错位。

检查方法:

观察及足量检查

控制措施:

(1)认真按照施工操作规程及图纸要求施工,并加强自检、互检、交接检。

(2)控制混凝土的浇灌、振捣成型的方法,防止钢筋产生过大变形和错位。

14、钢筋少放或漏放

检查方法:

观察检查

控制措施:

(1)加强配料工作,按图核对配料单和料牌。

(2)钢筋绑扎和安装前认真熟悉图纸和配料单,确定合理的绑扎顺序。

(如绑扎梁、柱交接处核心区加密箍时,在绑梁钢筋前先将柱箍筋套在竖筋上,穿好梁钢筋后绑扎,避免漏放)。

(3)如混凝土浇筑后发现漏筋,应及时提请有关人员分析处理。

15、钢筋代技不当,又未征得设计单位同意,造成结构构件的性能下降。

检查方法:

观察并检查代换计算书

控制措施:

钢筋代换除了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应满足设计规定的抗裂刚度、抗震以及构造规定等要求。

钢筋代换必须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

16、对进口钢筋物理、力学、化学性能不清楚,盲目用于工程造成张拉断裂、弯曲和焊接后发生脆断等问题,有的还造成质量事故。

检查方法:

检查钢筋材质证明及试验报告

控制措施:

(1)必须有该种进口钢筋的技术标准和材质证明,按规格分别堆放。

(2)按国别、型号和批量抽样复验,并严格按国别、型号分别堆放。

(3)需先经化学分析和焊接试验并符合有关规定后方可使用。

(4)不同国别和型号的钢筋不准混用。

(5)注意进口钢筋虽来自同一国家和同一型号,但因炉号、批量不同机械性能、化学成分差异较大。

17、配筋重叠层次多,导致钢筋骨架宽度偏大,发生保护层小、露筋。

检查方法:

审查设计图纸

控制措施:

(1)加强对配筋重叠处的图纸审查工作。

(2)绑扎之前事先发现。

18、柱箍筋接头位置同向。

检查方法:

绑扎完后,检查合格方可封模。

控制措施:

(1)绑扎前对钢筋工进行技术交底。

(2)提高工人对规范的认识和掌握。

钢筋分项工程完成后,按钢筋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进行质量检验、评定工作,检验评定工作中,发现质量问题,要求立即整改,整改后,经监理人&检查符合要求,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混凝土浇筑工程:

1、作业前须时行的工作

(1)检查原材料:

水泥:

现场采用的水泥,监理人员应检查质量证明书及复试试验报告(按400吨为一验收批),是否符合要求。

砂:

采用中砂(南渡江河砂),含泥量不大于5%。

石子:

采用2—一4cm粒子石子,检查其含泥量不大于2%,不应有火山石及峰窝石。

针对柱、梁核心及钢筋较密处,宜采用1—一3cm粒径石子。

(2)检查是否具备有资质试验室出具的混凝土配合比报告。

(3)模板、钢筋、预埋件及暗埋电线保护管及线盒安装完毕,监理人员检查符合要求后,通知质监站,设计院及建设单位参加验收。

对各方提出的合理意见和要求督促施工方及时整改至符合要求,然后办理隐蔽工程验收手续。

(4)监理人员须与施工方共同检查混凝土浇筑时所用井架等运输设备是否符合要求,搭设的运输车道是否满足浇筑混凝土的需要。

(5)浇筑前,须要求楼面上泥工将模板内的垃圾、烟头、泥土等清理干净,用水淋木模板,使模板湿润。

(6)配合比的起用,要坚持开盘鉴定制度,搅拌机旁应悬挂配合比标识牌。

(7)要求施工方进行搅拌试配,当出料混凝土和易性,坍落度及稠度符合相关标准后,方可进行正式搅拌及浇灌。

2、施工作业:

(1)混凝土搅拌:

A、本工程所采用搅拌机为350L及乃750L的自落式搅拌机,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为90S;监理人员应注意控制搅拌时间。

B、对出盘混凝土,须注意对坍落度,和易性的反复观察检查,掌握骨科的含水率。

督促施工方注意控制配合比用水量,确保加水量准确。

(2)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自搅拌机中卸出后,应及时送到浇筑地点。

运输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是否出现混凝土离析,水泥浆流失,坍落度变化等。

如出现离析,应要求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拌合。

(3)混凝土浇筑与振捣。

1、柱混凝土浇筑前的要求:

A、柱浇筑前底部应先填5cm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柱混凝土应分层振捣,使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分层厚度不大于50m;振动棒不得触动钢筋及暗埋线盒。

B、柱子混凝土要求一次浇筑完毕,浇筑后应及时将柱筋整理到位。

2、梁、板混凝土浇筑:

A、用于运输混凝土的道路铺设;应满足边浇筑边后退的行车路线要求,如需在混凝土上行车,需铺设木板。

B、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浇筑梁,根据梁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根底位置时再与极的混凝上一起浇筑。

随着阶梯形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后退进行。

C、本工程使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梁混凝土。

操作时应快插慢拔在振捣上一层时,应将振捣棒插入下一层中5cm左右,以清除两层间的接缝。

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密实。

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50cm)。

D、梁、柱节点,钢筋较密处,浇筑时,应要求采用小粒径石子(1—3cm)的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

并采用小直径插入式振动棒振捣均匀、密实。

E、本工程使用平板振动器振捣楼板混凝土,要求平板振动器在每一个位置上连续振动的时间应控制在25—40s操作时,其振动器的前后位置及排与排间相互搭接长度应有3—5cm,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

振动有稍微顷斜,如阳台、厨、卫相对标高不一处,应使平板振动器由低处逐渐向高处移动。

确保排水坡向的正确,以免造成日后排水不畅。

F、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极厚,用于极振动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监理人员利用铁插足检查混凝上厚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注:

本工程板厚:

客厅处为120mm,

厨、卫、阳台为100mm,

主卧室为110mm

(4)混凝土养护:

按要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小时内浇水养护。

根据主体施工阶段正值夏季,要求增加浇水次数;时刻保持混凝上有足够的湿润状态;并且要求延长养护时间。

至少不少于7昼夜。

屋面极采用四周砌砖的蓄水养护方法。

(5)试块的制作、取样、养护和试验要符合《混凝上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监理人员见证取样。

混凝土工程常见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l、胀模:

原因分析:

模板强度或刚度不够、支撑强度或刚度不够。

支撑的失稳(如支承在软弱基土上,由于基土下沉)。

控制及处理方法:

重视模板的施工质量,必须进行模板的强度刚度、支撑系统稳定性等的计算、设计。

安装完毕后,认真严格检查模板系统。

2、麻面:

现象:

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外露。

原因分析:

(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损。

(2)木模板在浇筑混凝上前没有浇水混润或湿润不够,浇筑混凝土时,与模板接触部分混凝土水份被模板吸去,致使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

(3)模板拼缝不严,浇筑混凝土时缝隙漏浆,混凝土表面沿模板缝位置出现麻面。

(4)混凝上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的气泡来排出,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控制及处理方法

(1)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2)本模板在浇筑混凝上前,应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将模板缝隙拼接严密。

(3)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3、蜂窝:

现象:

混凝土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1)混凝土配合比不准或组成的拌和物材料计量不准,特别是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合均匀,混凝土和分性差、振捣不密实。

(3)未按操作规程浇筑混凝土;下料不正确,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造成混凝土离析。

(4)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浇筑,振捣不密实或下料与振岛配合不好,未及时振捣,因漏报而造成蜂窝。

(5)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或墙体烂根,形成蜂窝。

控制及处理方法:

(1)可先将小蜂窝处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修补。

(2)如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尽量剔成喇叭口,外边加大些,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透,再用高一级的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

4、露筋:

现象:

钢筋混凝土结构内的主筋,腰筋或箍筋等,没有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

原因分析:

(1)浇筑混凝土时垫块位移或放置过少或漏故,使钢筋紧贴模板。

(2)模板支架不稳,孔隙未堵,造成混凝上漏浆过多。

(3)配合比不准确,使混凝土产生离析,部分与钢筋接触部位缺浆。

(4)混凝土振捣时振动棒撞击钢筋或钢筋绑孔不牢,造成钢筋位移。

(5)混凝上振捣不实或木模湿润不够,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或拆模过早。

控制及处理方法:

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残渣和铁锈清理干净,用水冲洗湿润,再用1:

2~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剔除,冲刷干净润湿,用高一级豆石混凝土捣实,认真养护。

5、缺梭掉角:

现象:

梁、柱、直角边处,混凝上局部掉落,不规整,棱角有缺陷。

原因分析:

(1)木模板在浇混凝上前来湿润或湿润不够;浇筑后混凝土养护不好;导致梭角处混凝土水份被模板大量吸收而强度降低,拆模时棱角粘隙。

(2)侧面非承重模板过早拆除或拆模时受外力作用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缺梭掉角较小可将该处用钢丝侧刷净,清水冲洗湿润后,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抹齐补正,对较大的掉角,可将不实的混凝土或突出石子凿除,用水冲刷干净湿透,然后支模用比原混凝土高一级的细石混凝上补好,认真养护。

6、孔洞:

现象:

混凝土结构内有空腔,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

原因分析:

(1)在钢筋密集处,混凝上浇筑不畅通,不能充满模板而形成孔洞。

(2)未按顺序振捣混凝土;产生漏振。

(3)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或严重漏浆,形成孔洞。

(4)混凝上工程的施工组织不好,不按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认真操作而造成孔洞。

(5)混凝土中有泥块和杂物掺入,或将木块等大件料具参入混凝土中。

(6)不按规定下料,一次下料过多,下部团振捣器振动作用半径达不到,形成松散状态,以至出现孔洞。

控制及处理方法:

对混凝上孔洞的处理,通常要经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制定补强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处理。

7、缝隙夹层

原因分析:

(1)在浇筑混凝上前没有认真处理施工缝表面;浇筑时,捣实不够。

(2)浇筑混凝土时虽按要求留置施工缝,但重新施工后,未认真检查清理,杂物混入混凝上内,在施工缝处造成杂物夹层。

控制及处理方法:

(1)当表面缝隙较细时,可用清水浆裂缝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后抹水泥浆。

(2)对夹层的处理应慎重,将夹层中的杂物和松软混凝上清除,用清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在浇筑提高一级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或减石子砂浆,捣实并认真养护。

8、柱插钢筋位移:

原因分析:

柱筋固定不牢固,振捣棒及小车下料时碰撞钢筋,碰断拉紧钢丝,致使钢筋位移。

控制及处理方法:

浇筑对位时,钢筋工一定要跟班;随时注意浇筑过程中碰撞柱筋的情况,在混凝土初凝前及时拉线调整。

9、外形规格偏差:

(1)板面不平整

现象:

混凝土板厚薄不一致,表面不平整,甚至有凹坑、脚印等。

原因分析:

①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就上人操作或运料,使板面出现凹坑和印迹。

②模板支柱没有足够的风度和强度,支承面积不足,以至在浇筑混凝土时或混凝上早期养护时发生下沉。

治理措施:

①控制混凝土板浇筑厚度,随时检查板厚。

②混凝土浇筑12h后,浇水养护,混凝上达到1.2MPA以后,方可在已浇筑的结构上走动。

③混凝上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在浇筑混凝土时,要注意观查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