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规定汇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035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8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规定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规定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规定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规定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规定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规定汇编.docx

《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规定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规定汇编.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规定汇编.docx

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规定汇编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规定汇编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总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和消毒管理办法制订本规范。

其目的在于统一我国医院消毒、灭菌的方法和消毒、灭菌的监测技术,以提高医院消毒、灭菌的质量,减少医院感染。

1.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包括医院、诊所、门诊部、卫生院、妇幼保健院、产院、结核病防治院、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疗养院、康复医院、保健站、血站、医务室等。

1.2名词术语1.2.1医院消毒(Sinf6CtdriinhOSpiul):

杀灭或清除医院环境中和媒介物上污染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1.2.2媒介物(vectors):

指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中污染了病原微生物的固体、气体和液体物质,也包括污染的人体体表和表浅体腔。

1.2.3消毒合格(disinfestdrigualified):

在医院消毒中消毒后媒介物携带的微生物等于或少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若能使人工污染的微生物减少99.9%或使消毒对象上污染的自然微生物减少90%,则为消毒合格。

1.2.4疫源地消毒(disidectdriOfepiderl)lcli:

)cui):

本规范中是指对医院内存在着或曾经存在着感染性疾病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

其目的是杀灭或清除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

1.2.5随时消毒(concurTentdisilllect。

):

本规范是指对医院存在的疫源地内有传染源存在时进行的消毒。

目的是及时杀灭或清除病人排出的病原微生物。

感染症病人住院期间进行的病室或床边消毒即为随时消毒。

1.2.6终末消毒(temnnaldisil7lechonh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例如医院内的感染症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其住过的病室及污染物品进行的消毒。

1.2.7预防性消毒(onivedislillechon):

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

例如医院的医疗器械灭菌,诊疗用品的消毒,餐具的消毒和一般病人住院期间和出院后进行的消毒等,均为预防性消毒。

1.2.8消毒剂(sinfeCtw):

能杀灭外环境中感染性的或有害的微生物的化学因子称为消毒剂。

1.2,9消毒器(isinfechoninstrUmnt):

能杀灭外环境中感染性的或有害的微生物的消毒器械.1.2.10灭菌(serilizahon):

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媒介物携带的一切微生物的过程。

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抱子。

灭菌是个绝对的概念,灭菌后物品必须是完全无菌的。

然而事实上要达到这样的程度是困难的,因此规定,灭菌过程必须使物品污染微生物的存活概率减少到10-6。

换句话说,若对100万件物品进行灭菌处理,灭菌后最多只允许有一件灭菌物品中仍有活的微生物,即灭菌保证水平为1016。

1.2.11灭菌剂(sterilant)能杀灭外环境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的化学物质称为灭菌剂。

1.2.12灭菌器(sterilizer):

能杀灭外环境中一切微生物(含细菌芽胞)的灭菌器材称为灭菌器。

1.2.13无菌检验(eihtyW):

检验灭菌后的物品中是否存在活的微生物的一种试验方法。

1.2.14消毒作用水平:

是指消毒、灭菌方法杀灭微生物的种类和作用的大小。

可分为下述四类:

(1)灭菌方法:

可杀灭外环境中一切微生物的物理、化学方法。

属于此类的有:

热力灭菌。

电离辐射灭菌、微波灭菌、等离子体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和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乙型丙内酯、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化学灭菌剂。

(2)高效消毒方法:

可以杀灭一切致病性微生物的消毒方法。

这类消毒剂应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杆菌和致病性芽胞菌)、病毒、真菌及其抱子等,对细菌芽苞也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属于此类的化学消毒剂和物理消毒法有:

紫外线及含氯消毒剂、臭氧、二氧化氯、甲基乙内酰脲类化合物和一些复配的消毒剂等。

(3)中效消毒方法:

是可以杀灭和去除细菌芽胞以外的各种致病性微生物的消毒方法,包括超声波、碘类消毒剂(碘伏、碘酊、洗必泰碘等)、醇类、酚类消毒剂等。

(4)低效消毒方法:

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剂和通风散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

低效消毒剂有单链季铵盐类消毒剂(新洁尔灭等)、双胍类消毒剂如氯己啶中草药消毒剂和汞、银、铜等金属离子消毒剂等。

1.2.15医院用品的危险性分类:

按照物品污染后造成危害的程度,将其分为如下三类:

1)高度危险性物品:

这类物品是穿过皮肤或粘膜而进人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例如,手术器械和用品、穿刺针、输血器材。

输液器材、注射的药物和液体、透析器、血液和血液制品、导尿管、膀胱镜、腹腔镜、脏器移植物和活体组织检查钳等。

(2)中度危险性物品:

这类物品仅和皮肤粘膜相接触,而不进人无菌的组织内。

例如,体温表、呼吸机管道、胃肠道内窥镜、气管镜、麻醉机管道、压舌板、喉镜、口罩、便器、餐具、茶具等。

(3)低度危险性物品:

虽有微生物污染,但一般情况下无害。

只有当受到一定量致病菌污染时才造成危害的物品。

这类物品和器材仅直接或间接地和健康无损的皮肤粘膜相接触。

例如,生活卫生用品和病人、医护人员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物品。

例如:

毛巾、面盆、痰盂(杯)、地面、墙面、桌面、床面、被褥、一般诊断用品(听诊器、听筒、血压计等)等。

1.2.16生物指示物(biOIDmCalindi。

ato,BI):

接种了一定量特定试验微生物的载体。

这种微生物是国家或国际标准化组织选定的、对特定的灭菌过程有特定抵抗力的试验菌(毒)株。

用于对消毒或灭菌的效果进行检测。

1.2.17载体(carier):

试验微生物的支持物。

1.2.18生物负荷(bioburdenl):

在一个产品或一个包装中,含有活的微生物体数量。

1.2.19杀灭率(killingrate,KR):

是表示消毒效果的指标。

用消毒过程中杀灭微生物的百分比表示。

杀灭率,(NO-Nn)/No100%式中:

NO二消毒前(或对照组)菌数Nn二消毒后(或消毒组)菌数1.2.20灭菌(或消毒)指数(killingindex,KI):

灭菌或消毒后微生物减少的程度。

灾菌(或消毒)指数。

No/Nno1.2.21D值(decimalreduchonvlue):

消毒过程中杀灭90%微生物所需的时间。

1.2.22ST值(survraltilllB):

存活时间。

试验的生物指示物中微生物的存活时间。

1.2.23KT值(killtime):

灭活时间。

试验的生物指示物中微生物全部灭活的时间。

1.2.24菌落形成单位(cfu):

即菌落数。

是单个或多个微生物细胞生长而产生的肉眼可见的结果。

通常认为,一个菌落代表接种样品的一个存活微生物。

1.2.25暴露时间(exposedtime):

消毒或灭菌物品受到消毒或灭菌因子作用的时间。

又称作用时间、处理时间等。

1.3医院消毒中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1.3.1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消毒、灭茵方法

(1)凡是高度危险的物品,必须选用灭菌法(灭菌剂或灭菌器)灭菌,务使其灭菌指数达到106。

(2)凡中度危险性物品,一般情况下达到消毒即可,可选用中效消毒法或高效消毒法,要求消毒指数达到103上,即对试验微生物的杀灭率99。

90%,对自然污染的微生物杀灭率90%。

但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要求并不相同,有些要求严格,例如内窥镜,体温表等必须达到高效消毒,需采用高效消毒方法消毒。

而另一些则要求低一些,例如便器、卫生洁具等用中效消毒方法即可。

(3)凡低度危险性物品,一般可用低效消毒方法;或只作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仅在特殊情况下,才作特殊的消毒要求。

例如,当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时,必须针对污染微生物的种类选用有效的消毒方法。

1.3.2根据污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选择消毒、灭菌方法和使用剂量。

(1)对受到致病性芽胞菌、真菌抱子和抗力强、危险程度大的病毒污染的物品,选用高效消毒法或灭菌法。

(2)对受到致病性细菌和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污染的物体,选用中效以上的消毒法。

(3)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污染的物品,可选用中效或低效消毒法。

(4)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消毒因子的使用剂量。

(5)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处理剂量和延长消毒时间。

1.3.3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方法选择消毒方法时要考虑的,一是要保护消毒物品不受损坏,二是使消毒方法易于发挥作用。

(1)耐高温、耐湿物品和器材,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或干热灭菌。

(2)怕热、忌湿和贵重物品,应选择甲醛或环氧乙烷气体消毒。

灭菌。

(3)器械的浸泡灭菌,应选择对金属基本无腐蚀性的灭菌剂。

(4)选择表面消毒方法,应考虑表面性质:

光滑表面应选择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或液体消毒剂擦拭。

多孔材料表面可采用喷雾消毒法。

1.4消毒的程序凡受到感染症病人排泄物、分泌物、血液、污染的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再清洗,使用前再按物品污染后危险性的种类,选择合理的消毒、灭菌方法进行消毒或灭菌。

1.5消毒、灭茵工作中的自我保护消毒因子大多是对人有害的,因此,在进行消毒时工作人员一定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采取自我保护的措施,防止消毒事故和消毒操作方法不当对人的伤害。

(1)热力灭菌:

干热灭菌时防止燃烧;压力蒸汽灭菌防止爆炸事故及操作人员的灼伤事故。

(2)紫外线、微波消毒:

防止对人的直接照射。

(3)气体化学消毒、灭菌剂:

防止有毒消毒气体的泄漏,经常检测消毒环境中气体的浓度,对环氧乙烷气体灭菌技应防止燃烧和爆炸事故。

(4)液体化学消毒、灭菌剂:

防止过敏和对皮肤粘膜的伤害。

(5)处理锐利器械应避免对人损伤。

医院消毒和灭菌常用方法21压力蒸汽灭菌211适用范围:

用于耐高温、高湿的医用器械和物品的灭菌。

不能用于凡土林等油类和粉剂的灭菌。

212压力蒸汽灭菌器:

根据排放冷空气的方式和程度不同,分为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二大类。

213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2131灭茵原理:

利用重力置换原理,使热蒸汽在灭菌器中从上而下,将冷空气由下排气孔排出,全部由饱和蒸汽取代,利用蒸汽释放的潜热使物品达到灭菌。

2132灭菌方法21321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方法

(1)在主体内加入适量的清水,将彻底清洗、干燥并包好后待灭菌的物品,连同盛装物品的消毒桶放入灭菌器;

(2)以将顶盖上的排气软管插入内壁的方管中,盖好并拧紧顶盖;(3)将灭菌器的热源打开,开启排气阀排完空气后,(约在水沸腾后1015nun)关闭排气阀;(4)压力升至1029kPa(105kgcm2),温度达到121时,维持到规定时间(根据物品性质及有关情况确定,一般2030min。

);(5)需要干燥的物品,打开排气阀;慢慢放汽,待压力恢复到零位后开盖取物;(6)液体类物品,待压力恢复到零位,自然冷却到20以下,再开盖取物。

21322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方法:

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使用方法和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基本相同,特点是排气阀位于侧面下方,操作同21321。

21323卧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方法

(1)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入灭菌柜室内,关闭柜门并扣紧;

(2)打开进气阀,将蒸汽通入夹层预热;(3)夹层压力达1029kp(105kgcm2)时,调整控制阀到“消毒”位置,蒸汽通入灭菌室内,柜内冷空气和冷凝水经柜室阻气器自动排出;(4)柜内压力达1029kPa(105kg/cm2),温度达121,维持规定的时间;(5)需干燥的物品,打开排气阀,慢慢放汽;待压力恢复到零仕后开柜取物。

21324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法:

适用于对器械的快速灭菌,作用时间短,速度快,全过程仅用615分钟。

(1)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入灭茵柜室内,关闭柜室。

(2)启动灭菌器,预置135,维持34分钟,灭菌程序执行完毕,自动停机。

(3)停机后开柜室取物。

2133注意事项

(1)用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物品包,体积不得超过30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