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的报告.docx
《货币政策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政策的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货币政策的报告
关于我国2009-2011年CPI、PPI走
势及相对应的货币政策的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一、图表描述。
我国2009-2011年CPI、PPI走势图
二、 数据统计描述。
2009-2011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2009年
指数
2010年
指数
2011年
指数
一月
101
一月
101.5
一月
100.7
二月
98.4
二月
102.7
二月
101.3
三月
98.8
三月
102.4
三月
99.9
四月
98.5
四月
102.8
四月
100.8
五月
98.6
五月
103.1
五月
99.9
六月
98.3
六月
102.9
六月
100.7
七月
98.2
七月
103.3
七月
100.6
八月
98.8
八月
103.5
八月
100.2
九月
99.2
九月
103.6
九月
100.2
十月
99.5
十月
104.4
十月
99.7
十一月
100.6
十一月
105.1
十二月
101.9
十二月
104.6
三.数据整理分析
由上图表可知2009年我国处于通货紧缩的经济现象,其中居民的消费价格指数(CPI)整体处于下降趋势,而生产物价指数(PPI)是处于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2010-2011年我国处于通货膨胀的经济现象,其中居民的消费价格指数(CPI)整体处于缓慢的上升趋势,而生产物价指数(PPI)处于较快的上升趋势。
所以得知,居民的消费价格指数(CPI)和生产物价指数(PPI)的高低受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影响。
四、PPI、CPI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的关系
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指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
通货膨胀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物价上涨。
可见虽然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是不同的经济范畴,但两者又有紧密的联系。
在正常情况下,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与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应保持一定的比例,如果货币发行量过多,超过一定的额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货币贬值。
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一般商品普遍供不应求,导致价格普遍上涨。
当商品价格普遍上升到其吸收货币的数量超过原价格条件下商品流通过程中所必需的货币数量的时候,就会在新的价格水平上停顿下来。
这时,新的货币流通数量就与新的价格普遍上涨条件下的商品流通过程中所必需的货币数量相适应了。
通货膨胀程度越低,价格水平上涨幅度也越低,反之,则越高。
这也就是说,通货膨胀与价格普遍上涨是同一问题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
而通货膨胀则相反。
五、实行的货币政策.
一、2009年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
“适度宽松保增长,结构性微调防滞胀”和“紧数量、宽信贷”。
由图表可知2009年处于通货紧缩的经济现象,当前货币政策应继续维持适度宽松的局面,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均不宜大幅调整,应稳定在一个合适的区间。
降息并非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首选,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货币政策微调方式,是比降息更为有效的措施。
同时,央行需扩大央票发行和稳定存款准备金率来对冲外汇占款的快速增长,货币政策需要对潜在的滞胀风险提前作出反应。
有图表可知,受能源原材料价格走势影响,我国出现CPI先于GDP回升到长期平均水平的局面。
从今年第三季度开始,由通缩趋势转化为通胀趋势的步伐将加快。
在经济面临严重衰退的非常时期,为减轻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实行宽松货币政策是必要的,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遏制宏观经济在短期内的急速下滑。
然而,未来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出现滞胀的可能性非常大,未来我国货币政策需在继续保持“适度宽松”同时进行结构性微调,对潜在的滞胀风险提前作出反应,防患于未然。
最后,降息并非目前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首选。
目前央行可供选择的政策工具更趋多样,而市场主体也更加灵活,释放流动性不一定要通过刚性的基准利率调整来实现。
企业也可以通过票据融资等方式实际获得较低的利率,一季度票据融资迅猛增长,而且其利率低于三月期定存利率,这说明,虽然基准利率维持不变,但企业的资金成本在下降。
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货币政策微调方式,银行获得了更多自主权,而央行的政策也更具弹性,这是比降息更为有效的措施。
二、2010年实行的货币政策:
“适度宽松”。
2010年将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充裕,着力优化信贷结构,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随着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势头逐步巩固,中国人民银行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逐步引导货币条件从反危机状态向常态水平回归。
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发挥利率杠杆调节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节奏和结构,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深入推进金融改革,改进外汇管理,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
1、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2010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强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银行体系流动性变化的分析监测,按照货币调控的要求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不断优化操作工具组合,促进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适度。
一是灵活把握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和节奏。
与存款准备金政策相配合,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进一步加大了流动性回收力度。
二是优化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组合。
在对各阶段市场环境和流动性供求情况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优化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组合。
三是增强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弹性,有效引导市场预期。
根据货币政策调控要求,结合市场环境和市场利率走势变化,中国人民银行适时增强了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弹性。
上半年,顺应货币市场利率总体上行走势,1年期以下短期操作利率适当上行;下半年,与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相配合,各期限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均有所上行。
四是适时开展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业务。
加强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适当提高了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业务的操作频率及规模。
2、适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受全球流动性宽松和中国国际收支顺差仍然较大影响,2010年总体上仍面临银行体系流动性供给偏多的格局。
同时,公开市场对冲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商业银行购买意愿的制约。
因此,为增强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的主动性,引导货币信贷增长向常态回归,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在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的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较多地使用了存款准备金率工具,发挥其深度冻结流动性的作用。
搭配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是对冲银行体系部分过剩流动性的需要,是货币政策针对性、灵活性的体现。
3、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
2010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央行同时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
一是稳物价;二是促转变;三是防风险;四是推改革。
4、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投放节奏,优化信贷结构
根据信贷的管理之前都是以季度和半年度为单位,未来调整的节奏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不排除以月为单位进行调控指导。
往年信贷季度大幅波动的状况可能会在2010年发生明显变化,投资者对于2010年一季度信贷大幅投放的预期不应过高。
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窗口指导,不断改进信贷政策指导,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合理调整信贷结构和投放节奏,加大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力度。
按照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原则,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消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巨灾应对和灾后重建等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和重点地区的金融支持与服务,积极改进和完善涉农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保证在建重点项目贷款需要,严格控制对“两高”行业、产能过剩行业以及不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
执行好差别化房贷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引导金融机构改进考核机制,相对均衡地安排贷款投放节奏,减缓贷款季度、月度间起落的程度。
发挥再贴现促进优化信贷结构、支持扩大“三农”和中小企业融资的引导作用。
5、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0年跨境人民币业务暨有关监测分析工作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就以下5点作出总结:
第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扩大,结算量显著上升。
第二,资本项目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取得明显进展。
第三,境外人民币回流渠道逐步拓宽。
第四,双边货币合作进一步扩大,向纵深化、多元化、务实化发展。
第五,有关监测分析工作取得新进展。
中国银行业也在继续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稳步扩大人民币在跨境投融资中的作用、有序拓宽人民币回流渠道、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不断深化双边货币合作和本币结算等四个方面作出新的部署。
“当然,实现真正的国际化,人民币还有一条漫漫长路要走。
”上述受访专家如是指出,“但人民币越发强劲的国际化步伐已毫无悬念。
”对于备受关注的人民币回流渠道的建立,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所阎晓娜博士曾向本报记者坦言,只有进一步开放资本项目,建立回流机制,才是人民币走向国际的先决条件之一。
有了“回流”做保障,海外企业才会愿意持有更多的人民币。
6、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2010年6月,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7、继续推进金融机构改革
总体看,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积极,与其他结构性政策相配合,在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也将进一步显现。
同时也要注意到,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增强,企业、居民和金融机构需要加强外汇风险管理。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加快发展外汇市场,推动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创新,改进外汇管理,引导企业加强结构调整,促进金融机构为企业管理汇率风险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8、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和管理,有效抑制异常外汇资金流入。
将2010年度境内金融机构短期外债余额指标较上年调减1.5%,完善银行执行外汇管理政策考核办法,督促银行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的真实性审查。
将个人网上结售汇业务统一纳入个人年度总额管理,进一步规范境外机构和非居民个人境内购房外汇管理。
9、加强与境外货币当局的货币合作
为推动跨境贸易和投资,2010年,应有关货币当局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若干货币当局开展了本币互换操作,规模约300亿元人民币。
中国人民银行与有关货币当局积极创新本币互换的功能,发挥其在推动跨境贸易本币结算和投资方面的作用。
本币互换的实施标志着中国人民银行与其他货币当局的货币合作迈上了新台阶,并为未来进一步开展与其他当局的货币合作奠定了基础。
三、2011年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
“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中国人民银行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维护金融体系安全稳健运行,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货币政策由此前的“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这是国内货币政策基调的重大转变。
这表明我国此前应对金融危机时的刺激政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正式退出。
因为外部环境变化的背景之下,内部经济复苏还有一定不稳定性,需要总体积极的经济政策,而在货币政策转向的背景下,需要积极财政政策对冲货币政策转向的压力。
为落实稳健货币政策要求,下一阶段,人民银行要继续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价格和数量工具,同时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工具,按照中央关于加快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的要求,把货币信贷和流动性管理的总量调节与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结合起来,运用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配合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作用。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因为现阶段物价水平上升,通过货膨胀,为了抑通胀而紧缩流通中的货币量,进而导致投资减少,来控制总需求。
2011年货币政策是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这也是我国在当前国际国内大环境下的正确选择。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极端动荡状态已经有所缓和,虽然发达经济体复苏较为缓慢且仍然不够稳定,但总体上外需形势有一些改善,我国经济增长势头进一步巩固,完全可以通过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货币政策回归稳健有利于加强通胀预期管理,防范资产价格泡沫。
当前内外部流动性较为充裕,通胀预期较强,通胀压力较大,需要通过货币政策回归稳健,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彰显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治理通胀的决心。
货币政策及时回归稳健更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有助于银行调整信贷结构,有保有压有扶有控,合理引导投资和消费行为,为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供平稳适度的货币环境。
稳健的货币政策还有利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引导金融机构加强资产规模和结构的调整,合理把握信贷投放力度、投向和节奏,控制风险资产,避免银行体系风险进一步积累,促进金融机构稳健运营,提升风险抵御能力,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要正确把握当前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内涵。
首先,要控制好货币总量。
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意味着以M2为代表的货币供应总量增长应低于适度宽松时期,降至以往稳健货币政策阶段的一般水平。
只有货币供给总量回归常态,才能实现中央提出的把好流动性总闸门的要求。
其次,要保持社会融资总量及贷款总量合理适度增长。
近年来,我国金融结构多元化趋势明显,金融市场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直接融资比例明显提高,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也对贷款表现出较大的替代作用。
要更加重视从社会融资总量的角度来衡量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除人民币贷款外,还包括企业发行债券和股票筹资、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
社会融资总量调控应按满足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正常需要掌握。
银行信贷作为社会融资总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要与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主要目标相吻合,特别要考虑经济增长目标和通胀控制目标,从反危
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的要求,把货币信贷和流动性管理的总量调节与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机特殊时期的非常态应对,转向适度的增长。
第三,要继续优化信贷结构,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严格控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大局,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第四,要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高度重视和防范经济较快发展中存在的流动性宽松、信贷投放较大等可能积累的顺周期系统性风险隐患。
为落实稳健货币政策要求,下一阶段,人民银行要继续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价格和数量工具,同时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工具,按照中央关于加快构建逆周期架结合起来,运用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配合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作用。
一是继续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
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外汇流动的变化情况,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安排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把好流动性总闸门,促进货币信贷适度增长。
加强对社会融资总量的监测与调节,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节奏。
在满足经济发展合理资金需求的同时,保持有利于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的适宜货币条件。
二是加快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配合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合力。
按照中央关于构建逆周期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的要求,把货币信贷和流动性管理的总量调节与强化宏观审慎管理结合起来,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
这一措施基于银行信贷增长偏离国民经济所需适度水平的程度,同时考虑各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程度和稳健性状况,重在引导并激励金融机构自我保持稳健和调整信贷投放,是一种具有正向激励作用的有弹性的机制,有利于提高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流动性管理,促进信贷平稳适度增长,提升金融机构风险防范能力。
三是引导金融机构把握好贷款投放进度和节奏,按照“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要求,着力优化信贷结构。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科技自主创新等的金融支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支持低碳经济发展。
引导更多的资金投向“三农”和中小企业,做好就业、助学、扶贫等金融服务。
发展消费信贷,支持扩大内需。
继续做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金融支持。
密切关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存量和增量的变化情况,加强信贷风险预警提示。
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推动房地产金融健康发展。
四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进一步发挥利率杠杆在调节总需求、管理通胀预期中的作用。
继续培育货币市场基准利率,提升金融机构定价能力,根据“十二五”规划总体要求和基础条件,通过选择具有硬约束的金融机构、逐步放开替代性金融产品价格等途径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加快发展外汇市场,推动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创新。
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稳步拓宽人民币流出和回流渠道。
继续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严厉打击‘热钱’等违法违规资金流入,密切监测跨境资金流动,切实防范风险。
加快推进进出口核销制度等贸易便利化改革,稳步推进资本项目管理改革。
进一步完善外汇储备经营管理,实现外汇储备资产保值增值。
改进管理方式,探索外汇主体监管、数据和系统整合以及非现场监管等,提升外汇管理有效性。
五是继续推动金融市场产品创新,保持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扩大直接融资渠道,以产品创新为主推手,推动金融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不断完善金融市场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
稳步扩大在境内发债的境外主体范围,积极、稳妥地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
六是继续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金融服务组织体系。
继续深化大型商业银行改革,持续改进金融服务方式,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品质,切实履行大型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
稳步推进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全面改进“三农”金融服务。
继续稳步推进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转型,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加快推进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改革。
此外,要进一步加强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着力推动改革和结构调整,提升经济内生增长动力。
继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放松投融资管制,改善收入分配结构,增强民营经济活力,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更加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