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教科版秋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1课 有关光的思考 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014137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4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教科版秋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1课 有关光的思考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版教科版秋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1课 有关光的思考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版教科版秋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1课 有关光的思考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版教科版秋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1课 有关光的思考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版教科版秋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1课 有关光的思考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教科版秋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1课 有关光的思考 教案.docx

《新版教科版秋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1课 有关光的思考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教科版秋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1课 有关光的思考 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版教科版秋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1课 有关光的思考 教案.docx

新版教科版秋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有关光的思考教案

【新版】教科版(2017秋)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有关光的思考教案

 

光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

光是一种电磁波,按照波长可以将光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几个波谱区。

其中,可见光区又可细分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本单元的内容安排如下。

第1课,感受光的作用。

光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物质,由于过于熟悉反而会忽略光的重要性。

通过这节课,让学生体验一次没有光的世界,从而真切地感受到光的重要性,激发对光深入探究的兴趣。

第2~6课,先后研究了光的直线传播、折射和反射现象。

首先研究光的直线传播,因为只有在理解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基础上,才能正确认识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

接着进一步探讨光遇到不同障碍物时会产生怎样的现象,如当白光通过三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被分散成七种色光;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会被阻碍并发生反射,根据光的反射规律,进而对光进行了一系列的应用。

这样的设计逻辑缜密、严谨,在潜移默化中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7课,利用光的反射特点设计制作潜望镜,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在制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光的反射特点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每天与光接触,在生活中也接触了一些利用光的原理制作的玩具或仪器,因此对本单元的内容是有一定认知基础的。

但是,五年级学生的理解水平有限,没有必要指导学生从光的本质去认识光,而应该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光沿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现象,认识太阳光是一种复色光,可以经三棱镜分散成七种单色光。

1.围绕光的直线传播、折射、反射进行教学,注重概念的连贯性。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光的传播特点。

将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遇到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物体时传播路线发生变化等现象作为线索,逐步探究光的传播规律。

因此,在教学时,应注重这些概念的连贯性,温故而知新。

2.依托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等推进教学,注重探索的递进性。

由于本单元的知识概念具有很强的连贯性,所以在每节课的教学活动中,首先通过回顾旧知识、小游戏或“头脑风暴”式讨论等形式聚焦课题,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再通过大量实验,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光的传播特点;然后通过研讨交流,总结归纳光的传播规律;最后通过拓展,运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或制作有用的光学器具。

第1课 有关光的思考

(教材P2~4)

授课时间:

______________        累计____1____课时

课题

有关光的思考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通常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能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

2.能在实验中感悟到,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光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知道什么是光源,并会判断哪些物体是光源。

难点:

认识到没有光就看不到物体。

教学

准备

为学生准备:

红苹果、带小孔的黑色盒子、黑布、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

流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聚焦

1.提问:

(教学提示:

出示教材单元首页阳光照射树林的图片。

)你们看到图片后想到了什么?

(预设:

阳光;清晨;树林;雾气;……)

2.讲解:

光,我们都很熟悉,我们每天都能见到各种各样的光。

但是你们了解光吗?

它是怎样传播的?

它在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

本单元将带领大家认识奇妙的光世界!

3.布置任务:

发放调查表并展示汇总结果。

4.揭题:

大家对光的了解可真不少!

虽然光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但它也包含了很多奥秘,本节课让我们先来进行一些有关光的思考。

(板书:

有关光的思考)

探索

与研讨

【设计意图】利用调查表先梳理学生对光的已有认知,再汇总他们还想知道的有关光的知识,进而聚焦到对光源的研究上。

探索:

哪些物体是光源

1.讲解:

我们先来认识光源。

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比如太阳,而且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但是我们不能直接用肉眼直视太阳,因为它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2.布置任务:

出示本课教材中的部分图片,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图片中的物体,哪些是光源,哪些不是光源,并简单说明理由。

3.展示:

课件出示“哪些物体是光源”班级记录表。

4.提问:

仔细观察班级记录表,你们有什么发现?

(预设:

第3组和第4组认为月亮是光源,其他小组都认为不是。

5.交流:

指导学生再次分组讨论月亮是不是光源,并说明理由。

(预设:

月亮不是光源,因为它本身不发光,而是反射了太阳的光。

判断月亮是不是光源,学生容易出错,在这个环节让小组再次讨论,加深学生对光源的理解。

6.追问:

没有点燃的蜡烛还是光源吗?

请说明理由。

(预设:

不是光源,因为没有点燃的蜡烛不能发光。

探索

与研讨

7.小结:

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光源,前提是该物体要能发光,然后正在发光且是自身发出的光,而不是反射其他物体的光,这样的物体才是光源。

如蜡烛本身不是光源,而燃着的蜡烛是光源;月亮不是光源,因为它的光不是自身发出的,而是反射了太阳的光。

研讨:

如果没有光,会发生什么

1.讲解:

光源自身能发光,所以我们可以看见光源。

而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照到物体上,物体再将这些光反射到了我们的眼睛里。

2.提问:

如果没有光,会发生什么呢?

我们还能看见物体吗?

(预设:

如果没有光,我们将什么都看不到。

3.布置任务:

指导学生分组体验“能否看到黑暗中的红苹果”活动,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4.研讨汇报。

探索

与研讨

5.小结:

只有在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后,我们才能

见光源或该物体。

没有光,我们将什么也看不见。

拓展

与小结

1.过渡:

在黑暗的环境中,由于光线不足,我们会看不到或看不清黑暗中的物体。

人们为了在黑暗的环境中也能够看清物体,便发明了夜视仪。

(教学提示:

出示夜视仪图片。

2.讲解:

夜视仪一般是安装在照相机中的一种发光仪,它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发出人眼看不见的光,这种光能被照相机感知并照亮物体,夜视仪再将其转换成电子信号,我们便看到了“黑暗”中的物体。

3.布置任务:

生活中还有什么跟光相关的设计呢?

请同学们课后查阅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生活中跟光相关的设计有很多,如无影灯、额镜、透镜、平面镜等。

夜视仪弥补了夜间光线不足造成的视线模糊,刚好承接研讨环节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对光的广泛应用。

4.小结:

自身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我们想要看到物体必须要有光,如果没有光,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无法看见物体,绿色植物也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光对人类、对所有的生命体、对世间万物都是不可或缺的。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五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光源和光已经有所了解,但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获得的认知可能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而这种已有的认知又是很难纠正的。

因此,本节课首先用阳光照射树林的情境,通过“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将学生的思维聚焦到对光源的研究上,并了解他们对光已有的认知。

再结合生活现象,通过比较不同的发光物体,引出光源的概念,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归纳的能力。

最后通过研讨交流,拓展学生的视野,感悟光对人类、对生命、对世间万物都是不可或缺的,从而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圆满地完成了本课各项教学任务。

课后

作业

一、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选择题

1.如图,小刚同学在研究“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他将玻璃换成()时,仍然可以看清杯子的细节。

A.一张很薄的铝箔纸

B.一块干净的木板

C.一块干净的冰

解析:

C

2.小刚同学将手伸人一个长方体玻璃鱼缸的水中,旁边的小红同学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手在水面处“折断”了B.水中有两只手C.以上现象都有可能看到

解析:

C

3.选择题。

  

(1)同一时刻,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   )。

 

A.长短相同

B.形状相同

C.方向相同

(2)小明在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时,他发现物体的影子逐渐变长,这种现象应该发生在(   )。

 

A.早晨

B.上午

C.下午

(3)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在不同时刻(   )。

 

A.方向保持不变

B.方向和长短都发生变化

C.长短保持不变

(4)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的规律是(   )。

 

A.从东到西,长——短——长

B.从西到东,长——短——长

C.从西到东,短——长——短

(5)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左边,那么影子在物体的(   )。

 

A.左边

B.中间

C.右边

(6)下列关于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规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影子最长时,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最高

B.物体的影子最短时,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最高

C.物体的影子长短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无关

【答案】

(1)C

(2)C

(3)B

(4)B

(5)C

(6)B

【解析】【解答】

(1)同一时刻,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方向相同。

(2)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3)因为太阳是在无时无刻的转动。

所以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在不同时刻方向和长短都发生变化。

(4)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的规律是从西到东,长——短——长。

(5)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左边,那么影子在物体的右边。

(6)中午影子最短,太阳在正上空;傍晚和清晨早晨影子最长,太阳在地平线。

【分析】了解影子的变化规律,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4.用手电筒相同方向照射距离墙面不同远近、长短相同的物体,所产生的影子(      )。

A. 长短相同                                  

B. 长短不同                                  

C. 方向不同

【答案】B

【解析】【解答】因为手电筒相同方向照射不同远近、长短相同的物体,因为照射方向相同,所以影子方向相同,因为离墙面距离不同,所以影子长短不同。

【分析】本题考查影子方向与光源照射方向的关系。

5.下列物体是光源的是(            )。

A. 太阳                                         

B. 月亮                                         

C. 镜子

【答案】A

【解析】【解答】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太阳能自己发光,属于光源

【分析】本题考查光源的例子

6.在做手影游戏时,如果要让影子变的大一些,可以(          )。

A. 把手离光源更近一些                  B. 把手离光源更远一些                  C. 把屏幕做的更大些

【答案】A

【解析】【解答】当光源离物体近些,影子会变的大一些。

【分析】本题考查影响影子大小的因素。

7.如图用手电筒照射小木块,得到影子最小的是(     )号手电照射的影子。

A. ①                                             B. ②                                             C. ③

【答案】A

【解析】【解答】当光源从上向下照射时,影子最小。

【分析】本题考查影响影子大小的因素。

8.把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的主要原因是(     )。

A. 美观                                   

B. 有利于光的反射                                   

C. 保温

【答案】B

【解析】【解答】白色物体更有利于光的反射。

把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可以使教室明亮。

【分析】本题考查反光性能强的颜色。

9.反射后的光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

A. 折线                                         

B. 直线                                         

C. 曲线

【答案】B

【解析】【解答】反射后的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分析】本题考查光反射的路径。

10.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每秒。

A. 30千米                                  

B. 30万千米                                  

C. 300万千米

【答案】B

【解析】【解答】光传播的速度是30万千米每秒。

【分析】本题考查光传播的速度。

11.光在空气中是以(       )形式传播的。

A. 曲线                                        

B. 直线                                        

C. 波浪线

【答案】B

【解析】【解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分析】本题考查光传播的路径。

12.下列例子不能用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来解释的是(    )。

A. 日食和月食                         B. 影子的形成                         C. 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答案】C

【解析】【解答】日食、月食和影子的形成都是因为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

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传播的速度比声音快

【分析】本题考查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现象。

13.阳光下旗杆影子长5米,一会儿旗杆影子变长了,这种现象发生在(    )。

A. 上午                                         

B. 中午                                         

C. 下午

【答案】C

【解析】【解答】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不断变化,清晨长,逐渐变短,中午最短,然后变长,到太阳偏西快落山时最长。

下午影子变长。

【分析】本题考查阳光下影子变化规律。

14.古代人们用日晷来计时,其原理是(          )。

A. 物体的影子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B. 物体的影子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A

【解析】【解答】物体的影子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人们利用这一原理制成日晷。

【分析】本题考查日晷的原理。

15.阳光下一根10厘米的铅笔直立在地上,其影子长5厘米,同时测得旗杆影子长为2米。

旗杆实际高度约为(   )米。

A. 2米                                         

B. 2.5米                                         

C. 4米

【答案】C

【解析】【解答】同一时间,物体长度和影子长短成比例关系。

铅笔长10厘米,影子长5厘米,所以物体高度是影子的2倍。

旗杆影子长2米,那长旗杆高度应该为4米。

【分析】本题考查阳光下影子变化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