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激情点燃梦想用文化浸润校园.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12587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激情点燃梦想用文化浸润校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用激情点燃梦想用文化浸润校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用激情点燃梦想用文化浸润校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用激情点燃梦想用文化浸润校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用激情点燃梦想用文化浸润校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用激情点燃梦想用文化浸润校园.docx

《用激情点燃梦想用文化浸润校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激情点燃梦想用文化浸润校园.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用激情点燃梦想用文化浸润校园.docx

用激情点燃梦想用文化浸润校园

用激情点燃梦想 用文化浸润校园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我们今天在这里举办的是校长培训班,类似的培训我也参加过多次,可似说每次我们都陷入了一个怪圈:

听讲座时热血沸腾,回学校后涛声依旧。

为什么呢?

于丹教授在她的《<论语>心得》里有这么一段话:

“好的学习是导致行为改变的学习。

只有导致一个人整个价值体系重塑,行为方式变得有效率、更便捷,更合乎社会要求的学习才是好的学习。

”也就是说,只有导致人行为发生改变的学习才是好的学习。

就今天而言,什么样的发言能让大家有所触动,回去以后能让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有所改变?

我想,夸夸其谈肯定做不到。

只有拿自己说事,谈自己的认识和自己的实践才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因为我们处于同一个位置,面临同样的问题,只有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才是最鲜活的。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服务,教育质量就是教育服务的质量。

衡量教育服务质量的标准就是看学校所提供的服务是否满足了需求。

如果满足需求程度高,那就是高质量,反之则是低质量或无质量。

因此,提升学校教育服务质量就是一种了解需求并尽力满足需求的行动。

而一所学校的教育服务质量取决于多种因素,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会、教育主管部门等等,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是否充满激情,是否有追求梦想的冲动与行动。

因此营造一个教育的“理想国”,点燃教职员工工作与生活的激情,形成强大的合力,是提高教育服务质量的重中之重。

现实的校长疲于奔命于平衡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在琐碎中圆滑了棱角,在无奈中淡薄了理想,于世故中丧失了激情,最终尘埃落地,归于平庸!

联想集团有句广告语: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作为一名校长,最可怕的是失去梦想,丧失理想。

因为这意味着没有前进的目标,没有前进的目标意味着失去了工作的动力,失去了工作的动力意味着缺乏生活的激情。

诚如是,又何谈工作的创新与超越?

因此,校长理应是一个理想家,带给学校以梦想和必要的“乌托邦”。

一个真正好的校长并不是自己去成为教育家,而是设法让教师成为教育家,这才是校长的成功。

校长可以上课,但上课不应该成为一名校长的主业;即使校长确实有时间和精力进教室上课,也全然不必勉强自己把课上到全校最好;他的工作是调动教师积极性,让教师愉快地多上课,并且设法创造各方面的条件让教师们成为成功的教师!

校长的工作是增强思想修养和理论修养,提出办学理念,提出办学方面的目的、目标、校训、原则、愿景,清晰而明确地告诉教师应该去做什么,而且更应该告诉他们为什么要去做这些,以及当他们在徘徊和疑惑的时候能成为他们的精神导师,引导他们尽快地走出困境。

让全校教职工擦亮眼睛,脚步走得坚定而执着。

这才是校长真正的使命,

好的学校首先是“有质量”的学校,就如一个人,先是身体要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学校有质量就是学校在机体上是健康的,没毛病的;第二“有效能”。

就是在机体健康的基础上看这个人的身心是否和谐,这决定了他是否可以为社会、为他人作出贡献,学校有效能就是说学校内部和谐一致,在多方面具备了造福于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能力;接着看这个人有没有德行,能不能常常舍一己之私利,使自己的修为提高到一个境界,能否放弃一些功利性的目的,使学校的教育与管理符合道德原则;最后看这个人有没有“神性”,是否有些永恒的东西足以长存而为后人留下精神性的财富,这是是学校发展的最高境界――“人道”。

 理想的学校应该是“有人道”,也就是说学校必须是有道德的,必须是能增进所有人幸福的,而不是增添人的痛苦的。

做教育工作的人都应该有良知,这良知就是必须关注他人的幸福,为他人谋幸福。

对校长来说就是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幸福,要关注他们未来的幸福,更要关注他们“此刻”的和“当下”的幸福。

因为幸福首先与幸福的观念高度相关,所以要创造条件帮助教师和学生形成“自我实现”的幸福观,并为他们“自我价值”的实现创造条件;因为幸福与生理机制相关,所以要使校园充满乐观情绪,哪怕“盲目乐观”也好;因为幸福与人格有关,所以要引导和帮助内向型教师和学生扩大交往的圈子,消除他们的社交恐惧,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让他们有足够多的选择自己工作和学习目标的机会,帮助他们发现工作和学习的意义,从而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因为幸福与文化有关,所以要改造学校文化,要鼓励教师和学生的独立自主、自尊、竞争与成就的心理倾向,不鼓励“做人”,不鼓励为扮演好其社会角色而抹杀个人性格、独立性、尊严和成就感;因为幸福与经济条件有关,所以应使教师免于失业和下岗的恐惧,增强教师的职业竞争力;因为幸福与自由和权利相关,所以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为他们直接参与学校公共政策提供各方面的便利条件。

关注生命感、幸福感的教育是“诗性”的教育,如果我们不能将教育看成诗,那么教育将离开诗意很远很远。

杜威用诗一般的语言这样描述了教育:

教育不是知识的堆积,而是一种唤醒。

教育本身意味着:

一棵树摇动另外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激荡,那么就不能被称之为教育。

学校管理实践对于校长而言,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更是一种有价值的生活实践,是校长的一段成长历程。

我心目中的好校长应该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要有真实人格,具有教育家气度、胸怀和魅力,必须既不媚权也不媚俗,他不是靠“长官”而是靠“民间”奠定他在教育界的崇高地位。

二是要有绩效,能有效促进学校发展,并且其发展的经验具有“典型性”。

要看他能不能为学校发展提出一套解释力的框架,看他今天所提出的那套体系,在今天教育所赖以生存的复杂环境下,能否提出一套对本校教师、同行具有说服力的一套新的话语系统。

三是要有原创性,要显现出极强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并且能大胆地在实践中去尝试可能的“错误”。

这当然也是我的理想,但她并不遥远。

因为我们人民小学给了我一个实现理想的空间和平台,在人民小学这张蓝图上,我尽情挥洒,让理念在实践中碰撞、激荡。

县人民小学,有一百多名爱生敬业的教职工和1900名学生,作为县城的一所大型窗口学校,全社会都寄予厚望,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做为学校的校长,如何把人民小学建设成为一流的现代学校,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如何努力使我校每一位毕业生成为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扎实的文化基础,并掌握一门以上的锻炼和休闲技能的现代人;如何努力使人民小学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成为师生健康生活、快乐学习、体验成功的乐园,成为这几年来我追求的奋斗目标。

为了这一目标的达成,我提出了构建“诗书陶情,德艺敦行”“快乐、健康、成功”学校文化的口号,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抓手,放大“文化”的力量,整合学校各方面的力量,让学校精神引领师生成长,让精神文化引领学校发展,为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校文化从层次来分,可分为第一层面的物质形态的文化——环境文化、第二层面的制度形态的文化——制度文化、第三层面的行为形态的文化——行为文化、第四层面的精神形态的文化——观念文化。

现将我们如何打造学校文化的做法汇报如下:

一、让环境文化陶冶师生的情操

环境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的硬件设施、环境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环境文化是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显性文化,小到校牌、校服、校徽、校旗、校标等学校标志性的物品;大到教学设施、生活活动的场所及环境。

环境文化是校园物质文明建设的成果,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外在反映。

在美丽的校园环境中,欣赏、体悟美,会得到更多的愉悦,强化和升华道德情感。

几年来,我们按照净化、绿化、美化校园的原则在环境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净化环境,持之以恒;绿化环境,大气和谐;美化环境,彰显特色。

如今学校绿树成荫,小树初成。

墙壁文化,诗意特色。

独具人民小学特色的“人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已初见成效。

(校园环境照片)

赏心悦目、充满生机的文化环境,为师生的工作学习提供了保障,是促使师生形成健康向上心理氛围的重要条件,是激励师生爱校、敬业、乐业、爱生活的情感源泉,极大地增强师生对学校的向心力、内聚力、荣誉感。

二、让精神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精神文化乃学校文化之本,是学校文化管理的最高层次。

(一)让学校办学理念根植师生心田。

我们把学校校训“诗书陶情,德艺敦行”和培养目标“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制成标语悬挂在学校醒目位置,反映在班级口号上,体现在学校特色的创建项目中,把无形转化为有形,时时刻刻教育引导着师生的成长。

(二)让学校精神引领师生成长。

“拼搏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我自豪,我们是县小人;我努力,我与县小共成长;我成材,我为县小添光彩”——这就是学校精神,这里面体现着学校文化的积淀,现代教育的诉求,以及学校对每一位师生员工的期望,它构筑成我校精神文化内涵的核心价值,时刻引领着师生的幸福成长。

(三)让办学目标成为师生的共同愿景。

我校提出了“走特色办学之路,创现代精品学校”办学目标,并把办学目标明确为“培养既具有文化底蕴,又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扎实的文化基础,并掌握一门以上的锻炼和休闲技能的现代人;让县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成为师生健康成长、快乐生活、体验成功的乐园,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

“为每一位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坚实的基础”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发展,让每一位教师都施展才华,让每一位家长都收获希望”的办学宗旨。

这些构成了学校管理和师生成长的共同愿景。

三、让制度文化保障学校发展

学校制度文化是指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师生的价值观、行为理念在内的精神成果,是学校教育管理思想、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管理模式的凝结形式。

几年来,学校按照“在高标准规范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工作有规范,管理有章法,考核有条例,奖励有力度”的原则,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改革措施,以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经过教师审议通过的规章制度有:

《人民小学教职工考勤制度》、《教师教育教学常规考核细则》、《级长负责制实施办法》、《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德育工作制度》、《集卡争章,争当星级少年实施细则》、《教育教学工作量化评估细则》等。

这些制度、条例、办法的实施和推进,都是制度文化的体现,规范了学校的办学行为,尊重了师生的人格发展,激励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丰富了学校文化的内涵,为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这些制度的背后都存在一个深刻观念:

尊重人,激励人,发展人,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制度文化发挥的积极作用,不仅形成一种精神环境,而且成为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内容。

(一)让学校制度在管理实践中动态生成完善。

以学校文化形式呈现的制度给学校制度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校每项重要的制度从出台到实施都经历了严格的程序:

分管校长召集相关中层起草→交由中层讨论、修订→分发给每位教师讨论、修订→教代会讨论、修订→校领导认定→公示→分发给每位教师,组织学习→试行→改进→实施。

由于考虑全面,程序科学,很多制度原本就来源于日常管理的一线,得到了绝大部分教师的认同。

制度建设的滞后性除了要求制度的制定要具有前瞻意识外,还预示着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过程。

这就要求学校的管理者深入调研及时发现问题,将制度建实建细,确保制度管理的完善和科学。

比如我校的《教师教育教学工作量化评估考核细则》,在实施中就发现其中的体、音、美、思品、科学课教师的教学成绩无法真正考核,于是我们就及时组织拟定了《术科教师教学成绩评估制度》,由年级长、领导班子分别从课堂教学任务完成情况、辅导学生、承担临时任务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弥补了这一空缺。

又如,有一阵,值班领导在巡查中发现学校特色活动开展的质量不理想。

教导处当即拟定相关条文,制定了特色活动效果检测评估等系列制度,使学习面貌焕然一新。

(二)让学校制度在刚性管理中落实到每个环节。

规章制度的建设,重在落实。

只有落实在行动上,才能最终入心入脑,进而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这就需要相关的组织机构和管理队伍。

我校现有值周领导(校长、中层)、年级长、值日教师、大队干部的四级管理梯队,每个管理者都有明确的管理要求,如带班领导必须履行好“三大巡查”(早中晚考勤、课间楼层巡视、放学后安全巡查),值班教师“两大护导”(上下学护导、课间楼层安全护导),教导处常规“三大巡视”(早读巡视、午读练字巡视、课堂常规巡视),大队干部“五大评比”(卫生、纪律、行进、课间活动、文明礼仪)。

在管理中做到严肃、公正、透明。

如有一次在课堂巡查中发现一名教师在教室中接打手机,原因是其关照其家人去医院照顾病重的母亲,虽从情理上可以原谅,但学校还是给予了相应处罚。

在处罚之后,学校领导亲自到医院对其家人进行了慰问。

执法必严,违规必究,最终使学校的制度管理体现“人性化管理,人情化服务,人文化教育”的理念,真正在学校的发展中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三)让现代学校制度在自我管理中升华为共同的价值追求。

当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学校文化的形式呈现时,它对师生而言,便不仅仅是一种准则,一种约束,更是一种导向,一种激励——师生们在建制度、学制度、懂制度、用制度的过程中,将寻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

与此同时,我们也更深刻地感受到“人本化、人文化、人情化”管理的真谛,增强主人翁意识,自我对照,自主管理,相互监督,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内化为素质,追求着自我价值与学校发展的双赢。

四、让课程文化丰厚师生素养

课程文化是指“按照一定社会发展对下一代获得社会生存能力的要求,对人类文化的选择、整理和提炼而形成的一种课程观念和课程活动形态”。

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多样表现形式,即学科渗透、专题性研究、学校文化建设新课型以及开放式教学等。

作为校长,对课程的管理应体现新的课程文化观,它的创新有助于学校文化和学校管理的创新,直接左右着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人民小学在课程文化管理上,以学校特色打造为出发点,以校本教材开发为载体,整体优化课程设置。

(一)“恋诗练字炼人,陶情学艺笃行”特色课程。

孔子曰:

“不学诗,无以言”,诗歌可以励志、修德、陶情、劝学。

而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有极为尊崇的地位,因而从2007年开始,我们将古诗词的赏析与书法艺术完美地结合,创建了“恋诗、练字、炼人;陶情、学艺、笃行”这一学校特色项目!

至今,此项活动已开展了近三年的时间,我们有了一整套完善的实施办法,并已申报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

环境营造匠心独运:

“活动总方案”张贴于学校正门厅,遥相对应的是学生的书法作品;“诗人楼”是学校楼层文化的一大亮点,设有“李白楼”、“王维楼”、“客家诗人楼”等,里面的“诗词赏析”、“书法指导”、“诗人介绍”,图文并茂,真是美轮美奂!

“特色墙”:

“恋”、“练”、“炼”三个字,鲜明而醒目,它既有诗的赏析,又有书法的展示,还有做人的导航,是此项活动的缩影。

活动开展多姿多彩:

开发校本课程,编写教材——《诗苑》1、2、3、4套,内容涵盖“诗歌赏析、书写范例、书法练习、作品欣赏、笔画指导”等,内容详实、插图精美;每周星期二下午的第2、3节课,确定为活动时间,活动前,各教研组从诗歌的朗读、赏析、书写等方面开展研讨,精心设计诵读方法,做到入情入境。

对古诗的赏析,从“诗人介绍、创作背景、诗的意境”等,充分调动学生的诵读兴趣,引领学生迷恋古诗词。

课堂上,结合《诗苑》,通过诵诗、讲诗、演诗等形式,师生共同赏析古诗,并从汉字特有的线条和书写规律,研究它的笔法、章法和笔势,进行书写的练习。

课后,坚持每天临摹古诗词,做到“横平竖直、刚劲有力”,让学生在练字中修心养性,培养“细心、耐心、专心”的好习惯。

展示平台用心开辟:

班级展示“每天一练习”,年级出版“每周一作品”,学校展示“每月一成果”;学校还专门订阅了《妙引唐诗好口才》,老师结合教学实际,引领学生与古诗词同行,活学活用,出口成“诗”;学期结束时,进行书法考级,从古诗词的背诵、书法作品两方面考查学生,进行等级评定,学校进行表彰并颁发书法考级证书。

活动成果成绩斐然:

2008年4月,在县直属学校特色建设成果“千人展示”会上,学校的“诗书陶情千人展示”,以独具匠心的设计,完美的展演,得到了广泛的赞誉,荣获了最高的奖项;学生的书法水平日益提高,书法进步率达98%,书法得分率达98%,家长的满意率达98%,三个“98%”,充分地肯定了我们的成绩;学生与诗同行,习作中古诗名句跃然纸上,还尝试写诗呢!

与“书”同行,炼就了师生谦虚的美德,使我们的学生养成了“细心、静心、专心”的好习惯,从而“规规矩矩做人,堂堂正正做事”,一大批谦谦君子茁壮成长!

(二)、学会与人相处德育特色课程

从2001年4月开始,我校就以市级德育课题“学会与人相处”实验为突破口,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开展了以相处实践为龙头的系列活动。

并先后编辑出版了《合作与成功》《理解与宽容》《感激与欣赏》《新合作与成功》四套校本教材用于开展各种教育活动。

从2006年开始,我们把编辑出版的三套教材《理解与宽容》《感激与欣赏》《合作与成功》作为一套校本系列教材,以年级为单位进行循环使用,作为逢双周的少先队活动课的教学内容,以此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让这一成果真正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习惯。

让学生学会与家人、与同学老师、与社会人之间相处的艺术,成为一个有良好素质的现代人。

为了进一步深化这一实验成果的运用,从去年开始,我校以“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要求为指导,开展了以“集卡争章——争做星级少年”为主题的争章活动。

活动以“争章”为手段,以“达标”为要求,以“授章”为总结,通过各种评比活动,结合体验教育活动形式,人人参与此项活动,形成互动、联动的良好局面,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意识。

我们结合学生实际,制订了详细的活动实施方案。

并自行设计、印制了“蕉岭县人民小学荣誉卡”以及代表不同等级的蕉岭县人民小学蓝星、黄星、红星奖章。

活动面向全体学生,涉及方方面面的评比,如:

合作星、学习星、进步星、助人星等等,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获得荣誉卡和星星奖章。

学生获得一定张数的荣誉卡即可晋升为“蓝星少年”,由班主任亲自授星;获得两个蓝星即可晋升为“黄星少年”,由年级组长亲自授星;获得两个黄星即可晋升为“红星少年”,由校长亲自授星。

期末,学校还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评选出一批“星级少年”,并给予奖励。

争章活动的开展,在全校上下掀起了“比、学、赶、帮”的热潮,学生们在充满生机、奋发向上的氛围里感受到了学校生活的快乐,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培养了他们的荣誉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葫芦丝特色课程

从2010第一学期开始,我们把葫芦丝引进音乐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一种乐器的演奏技巧,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

通过音乐教师的悉心指导,学生的演奏技巧不断提升,每周的升旗礼上,均能听到小小演奏家的动听旋律;两年的蕉岭县大型文艺演出活动中,均有我们学校孩子们葫芦丝演奏的身影;蕉岭县艺术花会上,我们学校百人演奏团精彩演出征服了专程请来的嘉应大学音乐学院的评委们,以最高分荣获一等奖,并得到了观看演出的县委书记的高度评价。

不懈的努力,已使我校的音乐教学亮点熠熠!

五、让行为文化彰显办学品位

行为文化包括学校组织的发展战略、运作方式、工作行为,组织成员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话语方式、交际方式。

其实,学校一切的运作都要通过有组织的活动和师生的行为来实现。

学校行为文化能促使师生体现规范的行为和态度,体现现代人所具备和行为习惯与风尚,彰显办学品味。

落实在管理层面上,它包括对道德行为、教学行为、活动行为、研究行为等的组织、监督和调控。

(一)道德行为抓细节

学校教育,德育为首。

德育,更多的体现在对学生道德行为的教育。

“细节决定成败”,我们注重从细微处入手。

譬如在学生行为规范及养成教育方面,我们从家长接送学生定时定点定位、学生进出校门呈“人”字型分流、上下楼梯靠右行、如厕不拥挤、课间文明活动、见到老师问好,甚至个人卫生、佩戴红领巾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值班老师、值日干部、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五管齐下,为了使教育活动富有成效,每学期开学第一周为养成教育周,每周五下午第二节课为学生学习行为总结表彰课,促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行为抓常态

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行为直接反映教师的专业素养,也直接左右孩子的健康成长、文化素质。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常态课堂教学首先得有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有安全感,做课堂的主人,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其次,必须具有层次感。

因此,我们“让世界成为我们的课堂,让课堂成为丰富的世界”,也就是要学生在多维互动中开阔视野,锤炼能力。

其三,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活动化,要充满乐趣,调动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给孩子不断带来新鲜的人生体验。

其四,要求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在我们学校,鼓励创新,鼓励百花齐放。

最后一点就是教学手段一定要多元化,在我校,每位教师都要能够熟练使用各种多媒体设备。

我校的《推门听课制度》又对师生的以上教学行为作了有力的监控和促进。

(三)活动行为抓特色

1、学生活动系列化、主题化、常规化、特色化。

如一月一个主题的德育主题活动系列(主题班队会)、入队仪式教育系列,读书节、艺术节系列,如“梦回诗园”读书成果展示会、“扬崇德新风,做饱学名士”读书活动展示会、“诗润校园•快乐六一”特色活动成果展示会、“诗润校园”现场诗歌创作大赛、“绿叶对根的情意”三八节感恩系列活动、“爱我中华,唱响红歌”系列活动、“放飞理想,告别母校”毕业典礼等等。

我校学生的个性化素质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学生经常被邀请参加社会上大量的公益活动,如全国优秀少儿节目选拔赛、蕉岭县各类庆祝晚会的演出现场以及每年各大庆典的少先队员献辞均有我校学生表演的身影。

这些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净化了孩子的心灵世界,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教师活动经常化、人文化、团队化、展示化

我校针对教师开展的活动同样丰富多彩。

邀请基础教育专家学校做学术报告、学校承办了全国生本教育研讨会、蕉岭县教育教学管理现场会、蕉岭县课堂教学现场会、蕉岭县课堂教学比赛、梅州市普教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三期高级研修班学习观摩现场等活动,各级各部门的展示、比赛活动已经成为我们人民小学的日常工作。

校内的教师活动也很多,工会组织的教职工健美操比赛、乒乓球比赛、羽毛球比赛、教师节联欢会及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等。

这些比赛活跃了教师业余生活,展示了老师的才艺,增强了凝聚力,体现了“健康、快乐、成功”的成长理念。

(四)研究行为抓校本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教师,教育成败的关键也在于教师。

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生命质量和职业认同感,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团队,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所在。

作为学校领导,我们倡导教师的幸福是改变了一个学生、是上了一节好课,是发表了一篇文章,是组织了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没有这些成功的作品就没有快乐和幸福。

这些成功作品的背后隐藏着教师的知识和智慧。

知识和智慧不同,知识是一种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它让我们认识了这是一块石头,那是一粒沙子。

智慧除了能让我们认识这是一块石头,那是一粒沙子外,还能让我们从一块石头中看到一种风景,从一粒沙子中感受一股生命的灵动。

做有智慧的教师需要不间断地读书学习,需要以不断提高的专业素质为动力。

校本研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

几年来,作为广东省校本培训示范学校,我们一直不断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引导教师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我们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研修方案和量化细则,施行学分制,强势推进研修工作。

1、着力构建三大平台,让研修工作更富保障,更具成效:

一是学习平台。

我们引领教师确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思想意识,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借助完善的学习机制,构建精干有为的学习型组织。

除每周两次的教研组学习和每周一次的年级研讨会外,我们大力提倡工作之余的自主学习,树立学习标兵,评比学习先进,让全校教师在学习成长的康庄大道上昂首奋进!

二是实践平台。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上一堂好课”是教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