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第一章电场》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012554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物理《第一章电场》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一物理《第一章电场》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一物理《第一章电场》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一物理《第一章电场》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一物理《第一章电场》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物理《第一章电场》教案.docx

《高一物理《第一章电场》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物理《第一章电场》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物理《第一章电场》教案.docx

高一物理《第一章电场》教案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学习目标】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2、知道三种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及带电本质

   3、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4、知道什么是元电荷、比荷、电荷量、静电感应的概念

 【学习过程】

 一、电荷

   1.自然界中两种电荷:

                         。

   2.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

  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及实质:

                                                                    

 

                                                                    

 

                                                                    

 二、电荷守恒定律:

 

                                                                     

                                                                   

 三、几个基本概念:

   电荷量:

                                                               

 

  元电荷:

                                                               

 

  比荷:

                                                                 

 

  静电感应、感应起电:

                                                   

 

                                                                         

四、思考与练习

1.有三个完全一样的绝缘金属球,A球带的电荷量为q,B、C均不带电。

现要使B球带的电荷量为3q/8,应该怎么办?

 

2.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接触一下,再分开一段距离,发现两球之间相互排斥,则A、B两球原来的带电情况可能是(  )

   A.带有等量异种电荷B.带有等量同种电荷

C.带有不等量异种电荷D.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3.如图所示,A、B是被绝缘支架分别架起的金属球,并相隔一定距离,其中A带正电,B不带电,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B带负电

 B.导体B左端出现负电荷,右端出现正电荷,并且电荷量大小相等

 C.若A不动,将B沿图中虚线分开,则两边的电荷量大小可能不等,与如何分有关

  D.只要A与B不接触,B的总电荷量总是为零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正、负电荷最早由美国科学学家富兰克林命名  

B.元电荷电荷量的大小最早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

  C.元电荷就是电子

  D.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或质子所带电量大小相等的电荷量

  E.在上题图中若A向B逐渐靠近,在B左端和右端的电荷量大小始终相等并且连续变化

5.将不带电的导体A和带有负电荷的导体B接触后,在导体A中的质子数(   )

   A.增加B.减少C.不变D.先增加后减少

6.用一根跟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靠近不带电验电器的金属小球a,然后用手指瞬间接触一下金属杆c后拿开橡胶棒,这时验电器小球a和金箔b的带电情况是(  )

  

 A.a带正电,b带负电

   B.a带负电,b带正电

   C.a、b均带正电

   D.a、b均不带电

7.如图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个相同且不带电的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哪些方法能使两球带等量的电荷?

 

 

 

2019-2020年高一物理《第一章电场》教案

班级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

1.下面关于电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玻璃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正电

B.摩擦起电普遍存在于两相互摩擦的物体间

C.带电现象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物体得到了电子一定显负电性,失去了电子一定显正电性

D.当一种电荷出现时,必然有等量异号的电荷出现

E.物体有三种带电方式:

接触带电,摩擦起电和感应带电.

2.关于点电荷的下列说法中哪些是对的()

A.足够小的电荷,就是点电荷

B.真正的点电荷是不存在的

C.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D.一个带电体能否看成点电荷,不是看它的尺寸大小的绝对值,而是看它的形状和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是否能忽略不计

3.关于电量的下列说法中哪些是对的()

A.物体所带的电量可以为任意实数

B.物体所带的电量只能是某些值

C.物体带正电荷1.6×10-9库仑,这是因为失去了1.0×1010个电子

D.物体带电量的最小值是1.6×10-19库仑.

4.如图,当将带正电荷的球A移近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导体时,枕形导体上电荷的移动情况是

A.枕形金属导体上的正电荷向C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

B.枕形金属导体中的带负电的电子向B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

C.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C端和B端移动

D.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B端和C端移动

5.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都能吸引轻小物体,这是为()

A.被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一定带有电荷

B.被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一定带有同种电荷

C.被吸引的轻小物体一定是带电体

D.被吸引的轻小物体一定不是带电体

6.如图所示,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个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的近旁有一个绝缘金属小球b,开始时a、b都不带电,现使b球带电,则()

A.b将吸引a,吸住后不放开

B.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

C.a、b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D.b立即把a排斥开

7.带电微粒所带的电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

A.2.4×10-19CB.-6.4×10-19C

C.-1.6×10-18CD.4.0×10-17C

8.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出电荷

B.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从物体的一个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

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上去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二.计算题

9.有三个相同的绝缘金属小球A、B、C,其中小球A带有4.0×10-3C的正电荷,小球B带有-5.0×10-3C的负电荷,小球C不带电。

先将小球C与小球A接触后分开,再将小球B与小球C接触后分开,这时三球的带电量分别为多少?

 

10.有三个相同的绝缘金属小球A、B、C,其中小球A带有4.0×10-5C的正电荷,小球B、C不带电。

现让小球C先与球A接触后取走,再让小球B与球A接触后分开,最后让小球B与小球C接触后分开,最终三球的带电量分别为多少?

 

2019-2020年高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

(1)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产生的条件;

(3)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4)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定量)。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相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学习,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3.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运用理想化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模型——自由落体,研究物体下落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使学生掌握自由落体的速度和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自由落体的特征是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物体的加速度为自由落体加速度g)。

2.难点是演示实验的技巧及规律的得出,介绍伽利略的实验验证及巧妙的推理。

三、教具

1.自由落体演示仪及附件,计算器。

2.硬币(一元)两枚,薄纸袋(恰好可装下硬币),抽气机,牛顿管。

3.投影仪、投影片、彩笔。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s1∶s2∶s3=1∶4∶9 sⅠ∶sⅡ∶sⅢ=1∶3∶5

(二)引入新课

我们今天应用这些知识研究一种常见的运动,物体下落的运动。

[演示Ⅰ]硬币和纸袋分别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同时下落,观察下落速度,从表面上看得到结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1.亚里斯多德(Aristotle)的认识

从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7世纪,这种观念统治了人们两千多年之久。

2.伽利略(Galileo)的贡献(1638年)

两个物体mA>mB分别由同一高度下落,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当把两物体捆在一起仍从同一高度下落情况会是怎样呢?

结论:

①整体分析:

当把两个物体捆在一起时mC=mA+mB,因为新组成的物体比上述两个物体中的任一个都重从而下落的应最快。

②局部分析:

A物体下落的快,受到一个下落得慢的物体B的作用,结果就像一个大人拉着小孩向前跑,比单独大人跑要慢,比小孩单独跑要快一样,他们的共同速度应介于A、B两物体之间即vA>vC>vB。

伽利略用归谬法巧妙地否定了亚里斯多德的观点,从而得出结论:

重物体不比轻物体下落得快。

亚里斯多德忽略了空气阻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演示Ⅱ]将纸袋揉成纸球和硬币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观察下落速度(相差不多),把硬币装入纸袋与另一枚硬币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观察下落速度也相差不多,若减小空气对运动物体的影响会如何呢?

[演示Ⅲ]牛顿管中的物体下落,将事先抽过气的牛顿管内的硬币与轻鸡毛从静止一起下落,观察实验结果两者几乎同时落到牛顿管的下端,硬币落下有声,眼可直接观察鸡毛下落,将牛顿管放入空气再做实验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3.自由落体运动

①定义: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运动,在实际问题中有空气时,物体的密度不太小,速度不太大(H不太高),可以近似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

结论:

不同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是相同的。

②性质:

伽利略所处的年代还没有钟表,计时仪器也较差,自由落体运动又很快,伽利略为了研究落体运动,利用当时的实验条件做了在斜面上从静止开始下滑的直线运动(目的是为了“冲淡重力”),证明了在阻力很小的情况下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用逻辑推理外推到斜面倾角增大到90°的情况,小球将自由下落,成为自由落体,他认为这时小球仍然会保持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性质,多么巧妙啊!

这个结论的正确与否需用实验来验证,三百多年后,我们来验证。

[演示Ⅳ]介绍自由落体仪,然后测量数据。

 

s(m)

t(s)

1

0.100

0.1436

9.70

2

0.400

0.2866

9.74

3

0.900

0.4293

9.77

结论:

①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②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

③重力加速度g(自由落体加速度)

a.数值及单位 g=9.8m/s2 初中g=9.8N/kg(常量) 粗略计算g=10m/s2

b.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4.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选竖直向下方向为正)

(三)练习:

一个自由落体落至地面前最后一秒钟内通过的路程是全程的一半,求它落到地面所需的时间。

解析: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第n秒通过的路程为sN,n秒内通过的路程为sn,则

物体在n-1秒内通过的路程为sn-1,则

根据题意,得

(四)课堂小结

1.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运动形式,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落体运动可以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有着普遍的意义。

2.为了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我们运用了物理学中的理想化方法,从最简单、最基本的情况入手,抓住影响运动的主要因素,去掉次要的非本质因素的干扰,建立了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自由落体运动,并且研究了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理想化是研究物理问题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还要用到。

3.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中我们还给大家介绍了归谬法,即理论推导的一种重要方法,同学们的学习重要的是研究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知识本身,知识的结论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获取知识,中学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如何获取知识、处理知识。

4.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简单的基本的运动形式,抛体运动可以看成是另一个运动形式与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也就是说自由落体是研究其他抛体运动的基础,一定要抓住其产生的条件和运动规律。

五、说明

1.牛顿管的演示,要事先抽好气,一般在课前抽好。

若先演示鸡毛与硬币在空气中的落体运动,然后来抽气,会影响课堂气氛,抽气机的响声也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做好了鸡毛和硬币在几乎是真空中的运动后,将空气充入牛顿管再来做前面的实验,效果更好。

牛顿管进空气时最好将鸡毛置于进气口附近,可看到进入管内的气流将鸡毛吹到另一端,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牛顿管确实在进气。

2.讲述伽利略的推理过程时,可拟定一个讨论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他们正亲临现场观赏这场争论——情景教学。

3.自由落体仪电磁铁电路中,最好设计一个电路让电磁铁正充磁一次,反充磁一次,这样可以减小剩磁对小球的初速度的影响。

当然为了避免上述实验引起的误差可以用两个光电管计时,就像处理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一样在中间某段来研究,但不如上述教学过程设计的方案,让学生一看便知。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只需要计算加速度就可以了。

4.三组实验数据在处理时一定要灵活,可将全体学生分成三组,每一组学生计算一组数据,让其中一两个学生用计算器验算,这样,可以节省课堂时间,又达到了总结规律的目的。

5.课堂练习是写在投影幻灯片上的,也可以再准备一些水彩笔和投影片,让学生在上面解题,然后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全体学生进行讲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