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互联网时代》时代解说词.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09235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纪录片《互联网时代》时代解说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纪录片《互联网时代》时代解说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纪录片《互联网时代》时代解说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纪录片《互联网时代》时代解说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纪录片《互联网时代》时代解说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纪录片《互联网时代》时代解说词.docx

《纪录片《互联网时代》时代解说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纪录片《互联网时代》时代解说词.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纪录片《互联网时代》时代解说词.docx

纪录片《互联网时代》时代解说词

纪录片《互联网时代》时代解说词

 第一集 时代

1776年3月,瓦特制作的第一台实用性蒸汽机,在英国波罗姆菲尔德煤矿点火,照亮了人类生活的一个新时代,成全了瓦特的大英帝国,凭借瓦特们提供的能量,在全球殖民地时代称霸两百年。

追赶隆隆作响蒸汽机的脚步,欧洲列强们以不同的态度,谱写了自己不同的命运。

在人类工业革命的战场上,最终凯旋的法国,曾经以高于英伦岛数倍的薪金,同时雇佣近两万名英国技工。

创造了弱国跻身列强奇迹的德国,不仅开了以国家力量,培训新技术人才的先河,也曾经有组织地针对英国盗取图纸和零件,在人类国家竞争史上,创生了工业间谍的词汇。

高举着哥伦布的风帆,在全球贸易中,曾经独占鳌头的西班牙,却在拥有人类一半以上黄金和白银的富足中迷醉了,虽然与英伦三岛近在咫尺,却在远隔大西洋的美国,铺筑商业铁路二十年之后,才在巴塞罗那铺下第一根铁轨,始终不曾跨入工业强国的门槛。

瓦特的蒸汽机,作为一项划时代的新技术,是试金石,是镜子,它甄别了人类所有生存集团,参与竞争的品质,也映照出态度不同的国家,此后数百年的兴衰沉浮。

二十世纪中期,人类发明创造的舞台上,降临了一个不同凡响的新事物,众多学者认为,这是人类另一项,可以与蒸汽机相提并论的伟大发明。

这项可能创生新时代的事物,叫做互联网。

夏威夷,马尔代夫,风情万种的海湾里风情依旧,这些众人向往的人类休闲胜地,休闲依然在休闲,但温柔绚烂的光影里,它们同时成为人们向往的购物店、阅览室、会议室、写字间。

今天,那些可以在任意自己喜欢的地方和时间工作的人们,正描绘出新时代的工作样态。

在美国,不在特地场所去工作的人们,已经占到整个美国工作人口的三分之一,并且每年以百分之十的速度增长着。

这些静态中的奔忙,这些与娱乐、游戏难以区分的专注的时光,这些孤独中深处世界的人生。

远离我们曾经关于远近、多少、有无的经验,建构着我们辨别他人和了解自己的新认知。

在温柔的冲刷下,正在消退的老常识,是一个时代的力量塑造的。

蒸汽机和它的后代们开启的大工业,将人类从徜徉万年的田野和山泽中召唤出来,在特定的地点,汇聚为集体共生的大都会。

两百年,仅仅两百年,世界人口增长6倍,而世界城市人口增长了将近60倍。

英国首都伦敦的人口从九十六万增长到接近900万;韩国5000万人口中的20%生活在首都首尔;在中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5.6亿人成为城镇新增人口,首都北京常住人口2100万,是三十五年前的近3倍。

人类和人类创造的财富,构成了约束每一个个人的时代性汇聚,一个时代的生存意志与效率追求,也将所有人的人生,做了不由分说的规定和区分。

在确定的地点集中,在确定的地点工作,在确定的地点和时间学习、娱乐、消费。

人类用个人只能仰望的财富力量,用钢筋铁骨,铸造了这恢宏的聚合。

今天,一个时代的理所当然动摇了。

那山重水复的遥远就在眼前,距离,消失了;那钢浇铁铸的分割依然矗立,遮蔽,崩解了。

新的个人,新的自由,新的生活扑面而来——在海滩,在居室,在街角,在每一个你注意,或没有注意的地方,将一切联系起来,为所有人铺筑坦途,为整个人类开拓无限空间的力量,是从五十七年前,北美大陆一个早晨,开始酝酿的。

1957年10月5日星期六,美国人的黎明如期到来,但美国人这天的早餐,却注定不同于往常,习惯在这个时候同时来到餐桌的报纸送来了一个震惊全美国的消息。

前一天,莫斯科时间二十二点二十八分,在前苏联的拜科努尔航天中心,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被送入太空,这颗名叫“史伯尼克”意为“旅行同伴”的八十三公斤的小星星成为人类居住地第一个人工伙伴。

在地球另一端,“史伯尼克”顷刻间汇成国家安全危机的阴云笼罩了整个美国。

美国的恐慌,有着一个时代事关生死存亡的理由,在已经壁垒森严的所谓东西方对立中,酝酿热战的冷战,正在一波波推向高潮,“史伯尼克”卫星则意味着在争霸全球的竞赛中,苏联人终于先行一步。

五天之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总统爱森豪威尔公开表达了对国家安全和科技水平的严重不安。

两个月后,美国总统向国会提出,建立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简称”阿帕“,办公地点就设在五角大楼内。

新生的“阿帕”即刻获得了国会批准的五百二十万美元的筹备金,及两亿美元的项目总预算,是当年中国国家外汇储备的三倍。

今天网罗了每一个人的互联网,就萌芽在这项拨款中。

日后成为互联网之父之一的罗伯特•泰勒,作为阿帕信息技术处理办公室的第三任主任,当年走进五角大楼三层国防部长旁边的办公室,他立刻被他的富有困扰了。

阿帕资助每一个科研项目,会为研究者提供功能不同的计算机,它们动辄数十万上百万美元,泰勒的写字台旁,就环绕着三个功能不同的终端,这些庞然大物互不兼容,造成经费的极大浪费。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城计算机历史博物馆

将孤单的计算机连接的念头,在美国科学界酝酿已久。

曾经参与发明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科学家万尼瓦尔•布什,1945年就提出了记忆延伸的概念,展望了关于信息检索、网络建设的可能前景。

泰勒的前任利克里德也在1960年发表了题为《人机共生》的文章,预言人们通过机器的交流,将变得比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更为有效。

美国华盛顿特区五角大楼

泰勒迈出了实现设想的第一步,1966年春,泰勒走进阿帕所长赫兹菲尔德的办公室提出由阿帕出面建构一个小型的实验网络,简短20分钟的交谈,泰勒离开署长办公室的时候手中已经握有一百万美元和送行的尾音“太好了,干吧”。

谁来花这笔钱呢,泰勒心中的人选是唯一的。

被誉为计算机天才的拉里•罗伯茨时年二十九岁,不善交往,却名声显赫。

泰勒以优厚的条件发出邀请时,他正在为林肯实验室两台不同的计算机之间的沟通进行实验。

在接下了来的十个月中,泰勒每个月都给罗伯茨打一次电话,他得到的回答总是相同的。

美国马萨诸塞州林肯实验室

不过,自由的罗伯茨也不是没有枷锁,这个枷锁就是他所在的林肯实验室。

两周后,被“胁迫”到五角大楼的罗伯茨是这样体现泰勒的眼光的。

罗伯茨用秒表对五角大楼内部所有走廊进行了测量,计算出各个办公室间最快的行走路线,人们戏称为“拉里路线”。

寻找联结计算机的“拉里路线”,罗伯茨和一个时代的人类精英们在平坦和曲折中跋涉了一年半的时间。

保罗•巴兰来了,他带来了能够网罗地球的一张“渔网”。

注:

保罗•巴兰:

提出“分布式通信系统”理论。

罗伯特•卡恩和温顿•瑟夫来了,他们将成为人类史上涉及面最广的一份文件-TCP/IP协议的起草者。

(注:

罗伯特•卡恩:

发明“TCP/IP”协议;温顿•瑟夫:

发明“TCP/IP”协议)克兰罗克也来了,他已经怀揣着信息块,也就是日后分组式交换的智慧的钻石。

(注:

伦纳德•克兰罗克:

提出“分组交换”理论)

这些杰出的大脑,在碰撞中迅速达成了共识,中心是靠不住的,他们必须在革面性的分布中寻找前景,他们描绘自己构想的形象,来源于人类经验中,存在了数千年的“渔网”。

这是怎样的一张网呢,每一个交汇点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交汇点到达另一个交汇点,有着一张网所有的连接,提供的无限途径,于是每一个点都是重要的,而每一个点都是不重要的;这是怎样的一张网呢,伴随节点的增多,网络的扩张,每一个新加入的都会让已有的节点和网络的能量得到相应的扩张,所有的你,都让我变得更强,所有的我,都让你变得更加有效;这是怎样的一张网呢,在人类信息交流的世界里,处于特权地位的中心被解构了,每一个普通的个人,与每一个恢宏的机构划时代地拥有平等的地位,当然,所谓社会结构扁平化的未来,还没有进入创始者们当时的视野中。

光有这张网当然是不行的,期待在这张网上无阻碍奔跑的货物,或长或短的信息必须被切割加工,如同将一盆水,化为无数个水滴那般,于是,另一个概念“信息包交换”,伴随着诞生了。

在这张渔网上,信息不再是点对点的整体传输,而是把不论怎样规模的信息,分切成一个个轻巧的碎片,让它们在网状的通道里,自由选择最快捷的路径,在到达目的地后自动组合、汇聚,还原成完整信息。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重要的系统性创造从来不是浪漫的,从设想、理论走向实践,注定会充满当事人也感怀的曲折与艰辛。

比较下今天一个普通人手中的智能终端,与当时科学家守候的庞然大物,我们就能对互联网的先辈们处理庞大数据的处境,领略一二。

这款手机(iPhone5S)的运算能力是当时阿帕最大的计算机的7000多倍,为了减轻节点计算机的压力,他们设计了专门的机器在网络中分配数据,这台着名的“小精灵”就是日后伴随所有网民的路由器的前身。

1969年10月29日,晚上十点三十分,聪明而辛勤的人们,终于来到了这一刻。

克兰罗克和助手在洛杉矶的这个房间里落座,另一端,斯坦福研究所研究员比尔•杜瓦在五百多公里之外等待着他,事实上落座历史关头的人们,表达的雄心极其有限,他们只准备以新时代的方式,从洛杉矶向斯坦福传递一个包含五个字母的单词LOGIN,意思是“登录”。

仪表显示传输系统突然崩溃,通讯无法继续进行,世界上第一次互联网络的通讯试验仅仅传送了两个字母“LO”。

这是不同凡响的“L”和“O”;

这是史无前例的“L”和“O”;

这是属于分布式和包交换的“L”和“O”;

这是孕育着大数据的和云计算的“L”和“O”;

这是属于每一个人的“L”和“O”。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斯坦福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美国犹他大学

最初的阿帕网,只在四个大学设立了它的节点。

一年后阿帕网扩大到十五个节点,众多的计算机跑步般被编织人网,平均每二十天,就有一台大型计算机登录网络。

1973年,阿帕网跨越大西洋利用卫星技术与英国、挪威实现连接,世界范围的登录开始了。

人类科学技术的全面发育,为互联网出现准备了充足的条件,但是整个人类的观念意识,并没有做好迎接未来互联网的心理准备。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领域,一个国家内不同的地区,画地为牢的小圈子一个个出现,这些或被称为科研网,或被成为校园网,或被称为法国网英国网的网络们,如同十六世纪的欧洲大陆,公侯遍地,如何让这些操着不同语言,遵循着不同戒条的邦国,敞开门扉,互相接纳,形成统一的网络-互联网,需要一个规范电子设备如何连入,数据如何传输的共同标准。

自始至终几乎所有的科学家们都共同地认为,所有计算机都生来平等,每一种差异和个性,所有不同的软件个硬件都必须被平等地对待。

人的集团之间的协商,总是比人与机器的协商,耗费的成本更高,历时十年,在众多各有坚持的网络通讯协议中,阿帕的TCP/IP协议最终胜出。

这里所耗费的时间,是发明计算机互联技术所用时间的三倍。

1983年1月,TCP/IP成为人类至今共同遵循的网络传输控制协议。

同一年,原本意义上的阿帕网也寿终正寝,依照美国法律,所有政府出资的项目,因体现着纳税人的权利,都必须由纳税人分享,因此国防部出资并推动的阿帕网上与国防与军事无关的年轻科学家们蜂拥而入,担心军事机密安全问题的美国军方,从阿帕网分离出来,建立了自己的军网,去那里从事他们感兴趣的事情。

这个项目是由军队赞助的,但是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军队赞助,因为这个研究只是基本的电脑科学研究,而不是专门针对某项任务的军事研究。

八十年代的时候,互联网的资金来源,由阿帕变成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我们把阿帕网改名为互联网,我们做了这个改变。

1987年9月20日20点55分,按照TCP/IP协议,一封以英德两种文字书写,意为“跨越长城走向世界”的电子邮件,从中国到达德国。

1994年4月20日,中国实现与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成为接入国际互联网的第七十七个国家。

事实上,获得了全球共同语言的互联网,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并不属于普通人,它仍然蜷缩在专业人士的圈子,与普通公众天高地远。

蒂姆•伯纳斯-李TED演讲《关联数据开启互联网新纪元》

请说“原始”

请说“数据”

请说“现在”

原始数据现在

这种练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你不知道那些拥有数据的人。

带领亿万人跨越山峦的英雄叫蒂姆•伯纳斯-李。

巧合的是,他与寻找拉里路线的罗伯茨在人类的舞台上的出场都是二十九岁,罗伯茨要实现的是不同电脑之间的连接,而伯纳斯-李使电脑连接了所有人。

当时伯纳斯-李供职的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组织总部,八十个国家的六千五百多名科学家和工程师你来我往,人员流动性极大。

当时的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对新信息技术的需求,是整个世界的一个微小缩影。

1991年,伯纳斯-李和他同伴的写作开辟出了所有人在键盘面前的康庄大道。

此前,人类已经创造的关于文字、声音、图像的不同文本,在电脑硬盘的底层深处依然是无法沟通的不同符号世界,但在这里它们被共同的协议驾驭了。

那就是所谓的超文本链接。

此前,新生的网络世界里,只有专业人士才能通过复杂的代码程序,前往特定的地方,捕捉特定的信息,但伯纳斯-李编写的网页编辑程序,使普通人也不会迷路。

伯纳斯-李贡献的超文本浏览器及相关协议就是我们每次键入网址时出现的http,李命名的WorldWideWeb就是人所共知的www,中文译为万维网。

于是,网页的概念出现了,于是,所有人的登录开始了。

这是新时代的敲门声,这是新生命的呼吸和心跳,这是全人类的你、我、他。

万维网大功告成的时候,伯纳斯-李放弃了专利申请,将自己的创造无偿地贡献于人类,如果伯纳斯-李为万维网申请专利,他将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放弃了专利,他成为了精神最富有的人。

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创造了万维网的伯纳斯-李应邀来到主体育场的中央,在全世界的注目下,他在自己当年写作万维网软件的同型号的电脑上,敲击出他对整个世界的高贵情感——Thisisforeveryone.献给了每一个人。

人类的掌声和欢呼,属于每一个互联网技术的伟大贡献者。

人类学会使用工具,据认为,距今已有250万年,为勾勒人类文明过往的脉搏,执着、理性的人类,进行了浩如烟海的考证和写作,尽管理论纷繁、观念万千,但在一处大致一致,人类社会运动阶段性的重大变化,背后总是伴随着相应的某种重大技术的诞生,那些重要技术的出生,不约而同的成为我们把握过去的历时地标。

9000年前,人类将第一粒种子,有意识的播种在后来被成为“新月沃土”的居所旁,我们的先人就一步跨入生存发育的新境界。

从此,可以成千上万的定居在同一个地方,不再漫无目的的四处流浪。

3400年前,铁矿石与木炭在西亚某个角落里偶然地相遇,坚硬锋利的铁器,武装人类走上大帝国你起我落的广阔舞台。

2200年前,在中亚游牧民族中出现的马镫,使人类文明的蔓延和扩张,有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阔,踩在马镫上的骑士集团,被认为是欧洲封建制度诞生的重要推动力。

550年前,西欧小城梅因茨的一场大火成为点燃欧洲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运动重要的火种,灾难中星落四方的古登堡工匠将禁锢在这里的印刷技术播撒到整个欧洲,知识和思考因此冲出了修道院和贵族庄园的围墙。

238年前,英伦岛上第一台蒸汽机的轰鸣,将人类社会送入了新阶段,人类获得了能量,完全不同于往常,地球表面的所有物质被精细的分析和辨认。

不断化合出生物体不能望其项背的宏大力量,人类获取的财富,让旧有的岁月相形失色,恰如1848年,卡尔•马克思历史性的感叹,不到一百年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人类对知识理性的崇尚,旷古烁今,几乎所有人的人生三分之一被送入了知识的大工厂,科学技术的概念,系统地产生了被奉为社会发展最基础的力量。

人类创造的让自身都震惊的力量和变动,社会所有领域里发生的革命性变迁,使人类认识将蒸汽机启动的这个阶段,从人类所有的经历中区分出来,工业时代和工业文明的概念因此诞生,比较于这个不同往常,又不同凡响的段落,过去的万年岁月,被称作农业时代或农耕文明。

动能充沛的工业时代,发展和变动几乎是无止境的,时至二十世纪中期,随着一个全新的技术登上人类活动的舞台,关于信息爆炸,关于信息时代或知识文明的表述不绝于耳,几乎所有人都看到了一个新时代那喷薄而出,朝阳般的光华。

万维网出场的1991年,接入互联网的全球计算机,只有二十万台。

二十三年后的今天,全球七十亿人口中,将近三十亿成为网络人口。

人类因此变得空前富有。

一家微博网站一天内发布的信息就超越了《纽约时报》辛勤工作的六十年;全球最大的视频网站,一天上传的影像可以连续播放98年;如今两天积累的信息总和,就相当于人类历史留下的全部记忆。

伴随着海量信息几乎无成本的全球流淌,伴随着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囊括一起的连接,人们有理由预见,财富、生活、交往、创造、观念,立体的又一轮激烈变革就在眼前。

身处一个时代开启的黎明时刻,人类未知的远远大于已知,无论如何新的时代已经来临,我们每个人都身在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